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与填卡说明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编号: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常住址 河北 省 石家庄 市 藁城 区县暂住址 省 市 区县分娩地点 口1、省(地、市)级医院 2、区县级医院计划内外: 口3、街道(乡镇)卫医院 4、村接生室 5、家中年龄 口口6、途中 7、其他死亡地点 口1、省(地、市)级医院 2、区县级医院3、街道(乡镇)卫医院4、村接生室5、家中6、途中7、其他3、2000—4000元4、4000—8000元 分娩方式 口 0、未娩 1、自然产 2、阴道手术 3、剖宫产 1、平原 2、山区 3、其他地区 新法接生 口1、是 2、否接生者 口1、医务人员 2、乡村医生 末次月经口分娩时间口口死亡时间口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口民族 口 1、孕次 口口1、汉族 2、少数民族1、大专及以上2、高中或中专3、初中4、小学5、文盲 文化程度 口孕产次 口口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姓名1、本地2、非本地1、计划内2、计划外 户口 口3、人工流产、引产次 5、8000元以上1、1000元以下2、1000—2000元 居住地区 口 2、产次 口口三个延误 口死亡病历摘要或调查小结填卡单位 填卡人 日期三个延误 口三个延误 口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口口 口口 口口1、就诊延误2、交通延误3、医疗机构延误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口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 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口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口口 口口 口口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口口1、就诊延误 2、交通延误 3、医疗机构延误 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 口 1、可避免 2、不可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口口 口口死因诊断依据 口1、尸检 2、病理3、临床 4、死后推断死因分类 口口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A B C。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调查和死因推断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如果在一系列事件中只有一个步骤, 则在I(a)行上记入一条就足够了。如果存 在多于一个步骤,则直接原因记(a)行,而 起始前因记在最后一行,任何中介原因则 要记在(b)行或(b)行和(c)行。
例: I (a)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 门静脉高压 (c) 肝硬变 (d) 乙型肝炎
或情况无关的其他有意义的情况 ... ... ... ... ... ... ... ... ... ... ... ..... .... .. * 此处不指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它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 ... ... ... ... ... ... .. ... ... ... ... ... ... ... ..
Ⅱ
疾病分类合作中心对死亡报告的说明 (死亡原因填写要求) “死亡医学证明书”第Ⅰ部分是按顺序填写直接死因。
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 必须有熟练死者情况的医生填写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至少a行要填一个死因。 根本死因永远填在最低一行。 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 (a) 上消化道出血休克 (b) 肝、胰转移癌 (c) 直肠癌
2小时 半年 3年
Ⅱ
(2) 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
死亡原因 发病至死亡之间 大概的时间间隔
Ⅰ (a) 颅内损伤 (b) 颅骨骨折 (c) 行人在道路上行走 意外被卡车撞倒
1小时 1小时 1小时
必填项目
主要职业及工种:
对项目的说明
对项目的说明
出生日期、年龄:
死亡原因部分:
对项目的说明
(二)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 副卡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孕 产 妇 死 亡 报 告 卡编号1-8 姓名 常住址 省 市 区(县)暂住址 省 市 区(县)户口1. 本地2. 非本地 死亡时间方案内外936-43 1. 方案内 2. 方案外年龄 10-11 分娩地点44民族121. 省(地、市)级医院1. 汉族2. 少数民族2. 县(区)级医院 文化程度133. 乡、镇、街道医院 1.大专及以上 2.高中或中专4. 村接生室 3. 初中 4. 小学5.文盲5. 家中 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146. 途中 1. 1000元以下 2. 1000元~7. 其他3. 2000元~4. 4000元~5. 8000元~死亡地点45居住地区151. 省(地、市)级医院 1.平原2.山区3.其它地区 2. 县(区)级医院 孕产次3. 乡、镇、街道医院 孕次 16-17 4. 村接生室 产次18-19 5. 家中 人工流产、引产次20-21 6. 途中 末次月经7. 其他分娩方式460. 未娩 1. 自然产 分娩时间2. 阴道手术产3. 剖宫产新法接生471. 是2. 否接生者48 死亡病历摘要或调查小结1. 医务人员2. 乡村医生3. 接生员4. 其他人员产前检查491. 有2. 无初检孕周50-51 产检次数52-53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ABC死因诊断依据541. 尸检2. 病理3. 临床4. 死后推断死因分类55-56 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571. 可防止2. 不可以防止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58–59 60-61 62-63 国家级评审结果641. 可防止2. 不可以防止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65-66 67-68 69-70 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填写的考前须知:1、发生在监测地区内的所有孕产妇死亡均要求填写一张死亡报告卡。
如属无监测地区正式户口者,请于卡片右上角注明,并写出她的原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2、填表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2)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监测地区所有孕产妇,包括有正式户口的孕产妇、计划外的孕产妇,非正式户口及流动人口死亡的孕产妇。
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如车祸、中毒等)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应及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
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死亡孕妇所在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形式报县妇幼保健所;在5天内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报县妇幼保健所.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
5、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县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登记报告制度
妇幼保健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登
记报告制度
1、建立孕产妇死亡登记本、围产儿死亡登记本及出生缺陷登记本,专人负责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儿的资料收集与报告工作。
2、孕满28周至出生后7天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出生缺陷儿都应登记,记录项目齐全、信息准确、去向明确、签字清晰。
3、产科应建立孕产妇死亡登记制度,对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应于24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及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并在2天内上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
4、产科应及时与新生儿(儿)科联系,掌握转科新生儿的诊治情况,并做好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登记。
5、围产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应及时填写表卡,统计结果,按要求及时上报到保健部。
6、信息员在报表前必须对报送的所有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实,避免漏报。
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工作制度
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孕产妇和儿童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孕产妇死亡、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规定》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从事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三、工作内容1.孕产妇死亡监测(1)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孕产妇死亡情况,包括死亡日期、死亡地点、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孕次、分娩方式、死因及死亡诊断等。
(2)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对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收集、整理孕产妇死亡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1)各级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包括死亡日期、死亡地点、年龄、性别、出生体重、死因及死亡诊断等。
(2)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收集、整理5岁以下儿童死亡相关信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儿童死亡原因,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工作流程1.死亡报告(1)各级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发现孕产妇或5岁以下儿童死亡,应立即填写死亡报告卡,并上报至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
(2)妇幼保健机构收到死亡报告卡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并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
2.数据分析与报告(1)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定期对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对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死亡原因,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五、工作时限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应在死亡发生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填报和保存制度
死亡医学证明书使用、填报、保存和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制度一、报告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不2、家庭或其他场所死亡个案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涉法死亡个案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地区地段预防保健工作的医生根据死亡证明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四、报告内容明编号、儿童免疫接种卡号、儿童姓名、父亲姓名、母亲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体重、孕周、出生地点、死亡日期、死亡年龄、死亡诊断、死亡地点、诊断级别和死因诊断依据等。
3、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孕产妇死亡个案除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外,还应填写孕产妇死因登记报告副卡,副卡内容主要包括:《死亡医学证明书》编号、姓名、年龄、死亡时间、孕产次、人工流产(引产)次、末次月经、分娩时间、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分娩方式、新法接生、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死因诊断依据等。
五、.填报要求1、《死亡医学证明书》共分四联: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定期寄送市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或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并由传染病防制科在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和网络报告。
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发现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2、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医生将收集到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在30天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进行报告,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
填卡单位
48
49
50-
51
52-
53
54
55-56 57
58–59 60-61 62-63
64
65-66 67-68 69-70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孕产妇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zd21
孕产妇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zd21
1.目的
为贯彻执行《湖北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现制订本制度。
2.範围
本责任制度适用範围为全院所有科室。
3.档案内容
孕产妇死亡定义:指在妊娠期或妊娠结束后42天之内的妇女死亡。
不考虑妊娠时间和部位,死亡原因可以是与妊娠相关或因妊娠或孕期**而加重等,但不包括意外或突发事件导致的死亡。
各科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孕产妇死亡时,经管医生应立即**保管好该患者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并于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报告内容:死者姓名、年龄、住址、户口地址、联络**、死亡时间、死亡诊断。
医务科于一周内组织死亡孕产妇评审小组完成死亡孕产妇的评审工作。
评审小组成员由分管产科业务院长、分管孕产妇死亡科室业务院长、医务科科长、公共卫生科科长、产科主任、孕产妇死亡科室主任和经管医生组成,分管产科业务院长任评审组组长。
医务科于评审结束两日内根据评审结果完成《孕产妇死亡评审表》的填写。
死亡孕产妇的经管医生评审结束后根据评审结果于两日内完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死亡调查小结和死亡病例摘要,并交公共卫生科。
公共卫生科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孕产妇死亡评审表》、死者《孕产妇保健手册》、死亡调查小结和死亡病例摘要影印存档,原件上报市妇幼保健院。
孕产妇死亡月报制度
孕产妇死亡月报制度
一、高度重视妇幼卫生信息填报工作。
《母婴保健法》第23条规定:“医疗保健机构有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因此,各医疗保健机构要高度重视,要依法做好孕产妇死亡的管理和填报工作。
二、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填报工作。
各医疗保健机构要明确职能科室负责孕产妇死亡信息填报工作,指定专人收集院内各相关科室的数据,认真核实后填写相关报表并在四天内按国家和省级要求开展死亡信息录入和审核。
三、认真填报孕产妇死亡相关信息。
各相关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等,妥善保管每例孕产妇死亡调查材料及原始病历复印件,不得遗失。
四、妇幼卫生信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逐级上报至所在辖区的妇幼保健院,由妇幼保健院审核、汇总后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审核、汇总后上报至省级妇幼保健院。
五、严格执行报告程序和时间要求。
按各月报、季报和年报的要求时间和方式上报。
六、加强信息质量控制。
为保证填报资料的真实、准确,除了加强对数据的逐级审核,还应进行多种形式的质量控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或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相关检查。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原因造成的死亡,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和外省来就医而死亡者。
3、发生孕产妇死亡后责任医生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区妇幼保健所。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书面材料形式报区妇幼保健所;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1、孕产期保健工作必须由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并经专业培训合格的妇幼卫生人员负责。
2、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3、掌握孕产妇保健情况,提供孕产妇系统管理服务,妇女妊娠12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产前检查次数≥8次,进行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实行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次(剖宫产术后不少于2次访视),4、通过每次产前检查筛查高危因素,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册登记,并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详细记录高危妊娠的发生、转归、结局等情况;根据职责分工,对高危孕产妇及时给予治疗或者转往上级医院就诊。
5、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工作,门诊有健康教育展板、健康教育处方,普及孕产期保健、优生优育等妇幼卫生科普知识。
6、开展孕产妇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认真及时填写各种台账、报表,做好统计、分析总结和上报工作。
危重妊产妇管理制度一、高危妊娠的定义及范围凡妇女妊娠时具有各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
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程序发现孕妇,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卡筛查——发现高危孕妇,做出高危标志高危门诊填写高危预约卡,预约下次复诊时间重度高危填写高危妊娠联系(转诊)卡,转诊定期查看预约卡,失约者追访追踪随访失访者填写高危妊娠联系(转诊)卡,通知相关人员追访确定住院时间,动员住院分娩住院——适时收住院,入院时,高危因素综合评分转归——分娩后,及时将孕产妇保健卡转至基层进行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了解母婴健康状况总结、分析本年度高危管理情况。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宏康医院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一、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论妊娠时间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者,但不包括妊娠各期的意外死亡(如车祸、中毒等)。
二、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应及时上报南川区妇幼保健院。
三、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机构,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形式报南川区妇幼保健院;在5天内将《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上报南川区妇幼保健院。
四、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区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孕产妇死亡报告、讨论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讨论制度一、死亡报告制度(一)诊断孕产妇死亡的医师为第一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向科主任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妇幼办)报告。
(二)报告医生在24小时内填写死亡报告(表)卡,复印相关病历资料,由科主任审核后交妇幼办备案。
(三)报告科室做好死亡登记。
二、讨论制度(一)妇幼办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调查(同时填报“死亡调查表”),组织讨论。
(二)参与孕产妇诊治的相关人员、产科主任、护士长必须参加,职能科室有关人员必须参加,涉及其它相关学科时,应邀请相关学科科主任或专家参加讨论。
(三)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特殊情况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及有关病理检查的病例在报告出来后一周内进行。
(四)讨论的内容:1 .明确死亡原因,诊断、治疗经过,分析导致死亡的相关因素。
2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3 .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和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五)孕产妇死亡科室提供相关的病历(包括转诊病历)复印件和汇报材料,于死亡后三日内交妇幼办审核。
(六)讨论流程1 .主管医师、经治医生汇报孕产妇的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
2 .上级医师作补充说明。
3 .相关专家充分发表意见。
4 .妇幼办总结讨论意见,并针对讨论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制定整改计划,督导整改。
(七)死亡病例讨论由专人记录,严格按照死亡病例讨论要求详细记录讨论内容,具体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讨论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讨论总结意见等;主管医生将讨论结论摘要记入病历中。
(八)相关资料、讨论经过与结论严禁对外泄露。
(九)每月30号前,妇幼办审核死亡原因报告卡,同时与孕产妇健康管理手册及住院病历的复印件一并上报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十)妇幼办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孕产妇死亡评审”会议,并根据评审结果,再次分析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落实改进。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一、为了获得孕产妇死亡的准确数据,查找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妇女保健工作质量,有效的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河北省母婴保健条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各村医疗机构负责本辖区孕产妇死亡报告工作。
三、各医疗保健机构发生的孕产妇死亡,应在3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县区的妇幼保健机构。
死在家中或途中的,由接生人员或村医在3个工作日内向卫生院报告,卫生院接到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报告。
四、县区妇幼保健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内容包括死者基本情况、治疗经过及相关社会因素等,并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报告,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一式两份报市妇幼保健院。
五、关于户口不在本地的死亡的孕产妇:
1、属于本市范围的,由死亡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该孕产妇户籍所在地妇幼保健机构,前者协助后者完成死亡调查报告。
2、属于本省外市的,由死亡地点的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死亡调查报告,并将材料转至户口所在地的妇幼保健机构。
3、属于外省的,由死亡地点的妇幼保健机构完成死亡
调查报告,并于年终报表时逐级上报,但要注明为流动人口。
六、为了准确真实地搞好孕产妇死亡调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死者家属应如实向妇幼保健机构的调查人员反映情况,提供病历、检验、特殊检查等资料。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调查或采取不合作态度。
七、死亡调查资料只用于死亡评审。
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
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篇一:孕产妇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孕产妇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一、孕产妇死亡定义:指妇女从妊娠开始至妊娠结束后42天内,不论妊娠各期和部位,包括内外科原因,计划生育手术,宫外孕,葡萄胎死亡,不包括意外原因(如车祸、中毒等)死亡。
二、凡死亡的病例,一周内进行讨论,确定诊断死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设立死亡讨论登记本,将病例讨论经过、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对死亡病例讨论应该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明确死因,吸取教训。
五、上报的孕产妇死亡要详细填写《孕产妇死亡病例登记表》。
六、报告对象:我镇内及所辖村屯死亡的孕产妇。
七、孕产妇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在孕产妇死亡后12小时内电话报告管辖防保机构,同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上传。
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八、报告内容:孕产妇死者姓名、年龄、现住址、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
围产儿死亡讨论及报告制度一、围产儿死亡定义:指妊娠满28周以上(或生体重≥1000g以上)至产后7天内死亡的胎儿及新生儿,不包括计划生育要求引产的死胎、死产。
二、凡死亡的病例,一周内进行讨论,确定诊断死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三、设立死亡讨论登记本,将病例讨论经过、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对死亡病例讨论应该高度重视,实事求是,明确死因,吸取教训。
五、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要详细填写《围产儿死亡病例登记表》。
六、报告对象:我镇内及所辖村屯死亡的围产儿。
七、围产儿死亡报告时间和部门:1.围产儿死亡同时合并孕产妇死亡的上报时间:应随孕产妇一同上报。
2.足月非畸形围产儿死亡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3.单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应及时电话报告区妇幼保健院。
八、报告内容:围产儿母亲姓名及年龄、出生天数、户籍、首诊地点、分娩地点及时间、死亡地点及时间、死亡初步诊断等。
篇二:6-6-4-3 表1 围产儿死亡报告卡附6-6-4-3-表1 淮安市围产儿死亡报告卡编号□□□□□□□□□□□□母亲姓名住址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母亲情况年龄□□民族□ 1.汉族 2.少数民族文化程度□ 1.大专及以上 2.高中或中专 3.初中 4.小学 5.文盲经济水平□元以上元以上元以上元以下围产期情况孕期建卡□ 1.有 2.无初检孕周□□产检次数□□孕期接触有害因素□ 1.无 2.有()孕期患病□ 1.无 2.有()孕期服药□ 1.无 2.有()分娩地点□ 1.省(地、市)级医院 2.县(区)级医院 3.乡镇(街道)卫生院 4.村卫生室(私人诊所) 5.产妇家6.途中7.其它新生儿情况出生日期性别□□ 1.男 2.女 3.性别不明身长(cm)□□体重(g)□□□□妊周□□孕次□产次□胎数□1.单胎2.双胎3.多胎(同卵、异卵、双胎正常、双胎有出生缺陷、一胎有出生缺陷)分娩方式□ 1.未娩 2.自然产 3.胎吸 4.产钳 5.臀产6.毁胎 7.剖宫产 8.其它()羊水情况□ 1.清2.血性3.胎粪 Apgar评分□ 1.>7分~7分~3分死亡类别□ 1. 死胎 2. 死产3.七天内死亡(天数)围产儿死亡原因□ 1.畸形 2.宫内窘迫 3.产前出血4.脐带因素 5.胎盘因素 6.胎位异常病历摘要临产前孕妇检查情况7.妊高症 8.产母其它合并症() 9.过期妊娠 10.新生儿窒息 11.肺透明膜病 12.颅内出血 13.败血症 14.产伤 15.肺炎 16.硬肿症 17.新生儿溶血 18.治疗性引产19.其它尸解□ 1.否 2.是 3.发现畸形 4.未发现畸形诊断依据□ 1.临床超 3.病理学 4.染色体线 6.其它确诊日期□ 1.产前()妊周2.产后七天内医院讨论结果□围产儿死亡前的诊治经过1.可避免死亡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3.不可避免死亡4.待定市(县)评审结果□1.可避免死亡2.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3.不可避免死亡4.待定评审后死因诊断市(县)协作组组长签名: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月篇三: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围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死因分类编号01痢疾 13其它消化系统疾病 25交通意外 02败血症 14先天性心脏病26意外窒息 03麻疹 15神经管畸形27意外中毒 04结核 16先天愚型 28意外跌落 05其它传染病和寄生虫 17其它先天异常29其它意外06白血病 18早产和低出生体重 30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07其它肿瘤19出生窒息 31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08脑膜炎 20新生儿破伤风32循环系统疾病 09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21新生儿硬肿症33泌尿系统疾病 10肺炎 22颅内出血 34其它11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23其它新生儿病35诊断不明12腹泻 24溺水。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填卡说明
孕 产 妇 死 亡 报 告 卡编号1-8 姓名 常住址 省 市 区(县)暂住址 省 市 区(县)户口1. 本地2. 非本地 死亡时间计划内外936-43 1. 计划内 2. 计划外年龄 10-11 分娩地点44民族121. 省(地、市)级医院1. 汉族2. 少数民族2. 县(区)级医院 文化程度133. 乡、镇、街道医院 1.大专及以上 2.高中或中专4. 村接生室 3. 初中 4. 小学5.文盲5. 家中 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146. 途中 1. 1000元以下 2. 1000元~7. 其他3. 2000元~4. 4000元~5. 8000元~死亡地点45居住地区151. 省(地、市)级医院 1.平原2.山区3.其它地区 2. 县(区)级医院 孕产次3. 乡、镇、街道医院 孕次 16-17 4. 村接生室 产次18-19 5. 家中 人工流产、引产次20-21 6. 途中 末次月经7. 其他分娩方式460. 未娩 1. 自然产 分娩时间2. 阴道手术产3. 剖宫产新法接生471. 是2. 否接生者48 死亡病历摘要或调查小结1. 医务人员2. 乡村医生3. 接生员4. 其他人员产前检查491. 有2. 无初检孕周50-51 产检次数52-53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ABC死因诊断依据541. 尸检2. 病理3. 临床4. 死后推断死因分类55-56 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571. 可避免2. 不可以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58–59 60-61 62-63 国家级评审结果641. 可避免2. 不可以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65-66 67-68 69-70 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填写的注意事项:1、发生在监测地区内的所有孕产妇死亡均要求填写一张死亡报告卡。
如属无监测地区正式户口者,请于卡片右上角注明,并写出她的原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2、填表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编号1-8常住址省市区(县)暂住址省市区(县) 户口1. 本地2. 非本地死亡时间计划外936-43 年月日时1. 计划2. 计划外年龄10-11分娩地点44民族12 1. 省(地、市)级医院1. 汉族2. 少数民族 2. 县(区)级医院文化程度13 3. 乡、镇、街道医院1.大专及以上2.高中或中专 4. 村接生室3. 初中4. 小学5.文盲 5. 家中家庭年人均收入(元)14 6. 途中1. 1000元以下2. 1000元~7. 其他3. 2000元~4. 4000元~5. 8000元~死亡地点45居住地区15 1. 省(地、市)级医院1.平原2.山区3.其它地区 2. 县(区)级医院孕产次 3. 乡、镇、街道医院孕次16-17 4. 村接生室产次18-19 5. 家中人工流产、引产次20-21 6. 途中末次月经7. 其他年月日分娩方式460. 未娩 1. 自然产分娩时间 2. 阴道手术产 3. 剖宫产年月日时新法接生471. 是2. 否接生者48死亡病历摘要或调查小结1. 医务人员2. 乡村医生3. 接生员4. 其他人员产前检查491. 有2. 无初检孕周50-51产检次数52-53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ABC死因诊断依据541. 尸检2. 病理3. 临床4. 死后推断死因分类55-56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571. 可避免2. 不可以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58–5960-6162-63国家级评审结果641. 可避免2. 不可以避免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65-6667-6869-70填卡单位填卡人日期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填写说明填写的注意事项:1、发生在监测地区的所有孕产妇死亡均要求填写一死亡报告卡。
如属无监测地区正式户口者,请于卡片右上角注明,并写出她的原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2、填表一律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
3、填写后要对前后项目进行核对,以免发生逻辑错误。
4、时间表示:用阳历、年只填后两位数,月日只有一个位数时,数字前用“0”补充。
时间取整数,够半小时往上进。
如分娩时间为1994年5月2日12:40则填成940502135、在填写致死的主要疾病时,要写明疾病的名称(全称),如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胎盘滞留等,不要写致死原因,如循环衰竭、产后大出血等,也不要以临床症状代替此项,如高热、抽搐等。
卡中具体项目填写说明:1、住址一栏,一定要写清省、市、县的名称。
2、1~8位编号由省级监测负责单位填写。
3、年龄:填写实足周岁。
4、文化程度:以已毕业的文化程度为标准,如曾上过高中,但未毕业,以初中文化程度计,中专毕业以高中文化程度计,大专毕业以大学文化程度计,半文盲以文盲计。
5、经济水平:此项为估算,指家庭年人均收入。
6、居住地区:“山区”项目中含半山区,坝区归在其它地区项目中。
7、孕、产次:凡妊娠一次,不管其妊娠部位及结局怎样,都算一孕次。
产次包括孕满28周及以后的分娩。
双胎及多胎妊娠分娩,算一孕次、一产次。
人工流产、引产次:包括药物流产,不包括自然流产及不全流产刮宫者。
8、末次月经:如流产或分娩后未来月经而再次妊娠者,则此项填0,如末次月经不详者,此项目填999999。
9、分娩时间:日期年、月、日按阳历填写,时间按0~23点的格式填写,不详者填99,如未分娩或28周以前流产者,此项目填0。
10、分娩地点:指胎儿分娩出时,孕产妇所在的地点。
未娩或28周之前流产者,此项填0,不详者填9。
(1)省(地、市)级医院:指省、地市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2)县(区)级医院:指县区级医院及与此相当的军队、厂矿医院。
(3)乡(镇、街道)卫生院:包括乡镇街道医院及平级的厂矿医院。
(4)村接生室:为村医或接生员接生的场所。
(5)产家(6)途中(7)其他:指计划生育服务站等。
11、分娩方式:臀牵引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毁胎术、倒转术均属阴道手术产围。
12、新法接生:指四消毒,即产包、接生者的手、产妇的外阴部及婴儿脐带消毒,由医生、助产士、培训过的初级卫生人员或培训过的接生员接生。
13、接生者:(1)医务人员指乡级卫生院及以上的医生、护士、助产士。
(2)乡村医生指村医或个体开业医生。
(3)接生员指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
(4)其他人员指未受过培训的接生人员及家属、周围邻里等。
14、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填写原则即注意寻找根本死因,如死亡直接由根本死因所致,则填写该死因的疾病全称,如根本死因又导致了其它的疾病或并发症,则按并发原发的顺序,将各疾病的全称填写清楚,如:某孕妇因重度妊高征并发胎盘早剥大出血死亡,则按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顺序填写。
15、死因分类:根据所附的孕产妇常见疾病死因分类及编号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
16、死因诊断依据:按最高的诊断依据填写,如同时有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则填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包括实验室及其它的辅助检查。
17、省级医疗保健机构评审结果:应围绕死亡的主要原因填写评审结果,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应从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医疗保健部门,社会其它部门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讨论。
孕产妇常见疾病死因分类及编号:01流产23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02异位妊娠24肺结核03妊娠剧吐25 肺炎04死胎26支气管哮喘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急、慢性病毒性肝炎06前置胎盘28特发性脂肪肝07胎盘早剥29肝硬化08产后宫缩乏力30各类胆道系统疾病09胎盘滞留31各类胰腺炎10软产道裂伤32蛛网膜下腔出血11子宫破裂33癫痫12)子宫翻34缺铁性贫血13羊水栓塞35再生障碍性贫血14产褥感染36其他血液病15产褥中暑37妊娠合并糖尿病16产褥期抑郁症38妊娠合并分泌系统疾病17晚期产后出血39妊娠合并急、慢性肾炎18其他产科原因40肾病综合症19风湿性心脏病41系统性红斑性狼疮20先天性心脏病42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症21其他心脏病43妊娠合并各系统恶性肿瘤22慢性高血压44其他疾病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________ 住址_________ 省(自治区)__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县调查对象:死亡者家属或知情者1.该孕产妇孕期情况:(可多项选择)a 是否合并外科疾病(①是②否) 如是,注明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是否伴发病理产科(①是②否) 如是,注明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是否为高危妊娠(①是②否)2.如该孕产妇为高危妊娠,医生是否对其进行了治疗:a是 b否该孕产妇是否配合医生治疗: a是 b否治疗效果: a 好转 b 减轻 c无变化 d 加重3.该孕产妇是否患有某种医生认为不宜继续妊娠的疾病:a是(注明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否医生是否建议及早终止妊娠:a是 b否如是,该孕产妇为什么不接受医生的建议:(单项选择)a非常想要小孩,宁愿冒风险b医生言过其实,不相信c已经太晚了d其它(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产妇分娩后42天出现过异常情况吗?a有 b无(如有,注明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发现该孕产妇临死前异常后,请医生诊治了吗? (可多项选择)a是(①村医②乡卫生院医生③县级医院医生④省市级医院医生) b否6.医生是否劝其住院或转院治疗:a是(家人是否同意:①是②否)b否7.如果没有住院或请医生诊治,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项选择)a害怕离开家b没有用处,她快死了c担心费用,付不起d担心医疗服务,不知道是否有帮助e因计划外生育,不敢去医院f路途远,无交通工具g没想到病情那么严重,未引起重视h听信所谓有经验人的"指教"i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8.从发现该孕产妇异常到决定住院或转院有多长时间______天________小时?9.如果在家中死亡,家人发现该孕产妇异常到死亡有多长时间________天_______小时?10.为什么在家里分娩?(单项选择)a 无钱去医院(或想省钱)b 这里都是在家里分娩,自己人处理c 到最近乡卫生院太远d 缺少交通工具e 因计划外生育,不敢去医院f 分娘太快.来不及去疾院11.在家里分娩,请谁接生的?(单项选择)a 医院医生(①乡②县③省市医院)b 村接生员c 其他曾接过生的人d 家人e 自己12.该村接生员已接生________年:取得接生许可证________年13.当接生员不能处理该孕产妇发生的异常情况时,是否让其及时转院?a是 b否转诊或入院经过14.该孕产妇在诊治过程中是否转过院:a是 b否如是,共转过_______次15.从家转诊或就诊医院路程________公里;找交通工具用_____小时____分钟找到?用什么交通工具: a 汽车 b 拖拉机 c 摩托车 d 自行车 e 牛拉车 f 担架g其他从家到转诊或就诊医院路途花________小时_______分钟16.为什么转院?a原就诊医院(①乡级②县级)无产科医生b虽有产科医生,但病情太重,处理不下来c原就诊医院(①乡级②县级)无血源,在该孕产妇到院后l小时也不能组织血源d该孕产妇需(①剖宫产②子宫切除③宫外孕④外科)手术治疗,原就诊医院(①乡级②县级)不具备手术设施及技术e原就诊医院(①乡级②县级)缺少必需的药品及器械17.原就诊医院如不能处治,是否让其及时转院: a是 b否在第一就诊医院停留时间_______小时______分钟,转院途中用_________小时_______分钟如曾转院两次者,在第二就诊医院停留时间_____小时_______分钟,第二次转院途中用_____小时______分钟18.转院前该孕产妇血压_______脉搏_____呼吸病情: a 轻 b中 c重调查对象:负责诊治的医生或查阅病历19.该孕产妇在分娩发作前或发作后住院的: a 发作前 b 发作后20.转或入最后的医院时,该孕产妇血压______脉搏______呼吸______21.待产期间是否得到医生的监护: a是 b否; 有无待产记录: a有 b无22.该孕产妇是否需剖宫产或其他手术治疗: a是 b否剖宫产指征: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院有无足够的技术或经验实施手术:a有 b无手术是否及时:a是 b否该院平均每年做剖宫产手术______________例23.该医院处理产科大出血,能否提供血源:a能(该失血孕产妇是否得到及时输血:①是②否) b不能如不能,有无交通工具在1小时将该孕产妇转送到有血源的医疗机构: a有 b无24.该孕产妇分娩或手术后24小时是否得到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 a是 b否25.医院对该孕产妇的诊断是否正确? a是 b否处理是否正确: a是 b否处理是否及时: a是 b否26.你认为医院在处治该孕产妇时,有什么延误的地方?(请简要总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如该孕产妇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为什么? (单项选择)a医生告之无治愈希望b自认为无治愈希望c无钱d医院拒绝治疗28.调查结论(省级专家评审意见)决定就诊的延误:a是 b否:如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的延误: a是 b否:如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处理的延误: a是 b否:如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疗处理延误为(可多项选择)a村级接生员b乡卫生院c县级医院d省级医院e计划生育指导站该例孕产妇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说明一、填写的注意事项及要求:1.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附卷是对孕产妇死亡报告卡的补充,这两个报告卡须在孕产妇死亡调查时同时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