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在业务上,使得供应链在满足客户即时变动的需求过程中,更准确、更快、更优质的响应。在管理上,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更具可见性,自我调整性,在信息传递上,更准确、更实时、更具深度,最大的便利管理者进行跨企业的运作。
协同整个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见到及时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最后上升至前驱的响应行为。
客户的信息需求决定软件架构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信息需求: 1) 信息准确性需求 2) 信息及时性需求 3) 信息深度性需求
供应链软件构架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视到实时可视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的层阶结构。
所以供应链协同业务的目标从其三个方面看具有3层目标(受SAP 启发):
供应链信息特性
精确管理 实时更新 深度挖掘
准确反映级 及时响应级 前驱调整级
供应链协同管理级别
供应链协同的三个层次模型图例
1.1 准确反映级
1)部门业务流程的准确反映: 1)部门业务流程的可见反映 2)准确反馈、总结和统计分析
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准确性的需求基础上的。
商业实体关系变得彼此交错的时候,信息质量、可视的反映是进行下面两个层次运作的必必需条件。只有集成准确的信息反映才有可能进行及时的响应以及自适应级的处理甚至预先处理(Proactive )。订单,计划,采购,库存以及发运的可视性信息是整个供应链网络协同以及监测的关键,通过关系型数据库以及标准的TCP/IP 协议以及B/S 结构的管理软件包括无线技术都能够很大的推动信息的准确反映。
1.2 及时响应级
1)协同过程的可见性
2)事件的规则化实时响应
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基础上的。克服了组织信息壁垒,信息能够准确的传达,供应链上的信息快速的响应就是必要的进步。对过程中信息不断反映的事件状况是业务绩效的关键指标。
以订单(包含销售定单、采购订单以及运输定单等总称)为引导线索,跨不同业务职能部门的可视化管理,包括定单的预测,生成、定单计划和协调、定单的执行(采购指令、运输指令、出入库/收付款指令的激发、执行)一直到订单完成后的归集。同时包括在各个阶段的异常事件规则化响应和处理。包括:
(1)订单的中止(计划期间和执行过程中的中止,前者进行强行下达中止或者拒绝指令即可;后者进行冻结并记录相关处理)
(2)拖期(由于内部制造、采购、或者委外拖期以及运输指令的延期执行造成或需求方的需求推后原因)
(3)异常指令(包含处理退货、换货、赔款等异常情况)
(4)非正常完成(执行过程中出现地缺货、品次不够等等)
1.3 前驱调整级
1)协作关系的自动响应,同时提出前驱性风险信息
2)自我调整/更正响应
该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深度的需求基础上。外部市场对业务的变动性影响之大,以至于基于长时间跨期、推式的生产规则变得难以生成必要的准确信息。管理变动性要求必要的深度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递,并要求跨越组织的界限,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展,跨越企业的边界,进入供应链网络伙伴的经营。
它包含对业务流程的处理方式和规则,协调的、并行的、一致的执行;实现业务环节间的连锁响应。提供智能的处理响应办法,对于客户的需求24×7的实时响应,自动分析跨部门的资源约束,做出各部门协同指令。
协同机制建立在网络集市或者移动商务的层次上,自适应是其主要特点。
2 供应链协同系统定位和管理框架
2.1供应链协同的系统定位
从国内863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结果来看,进一步的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是下一步竞争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实现机制上面有着不同的阐述,不外乎协同的供应链网络,客户大量生产的模式等等。就公司的开发以及调研的结果来看,客户不但是从时间的竞争上看经营,同时对于基本的各项经营指标依旧极为重视,并且存在着对于各种类似于ISO9000系列认证的实际操作的要求(不仅仅流于认证的形式和结果,而是切切实实的执行)。所以供
应链软件构架的核心思想应依靠协同思想,建立标准流程机制,体现客户快速反应的效果。
SAP的供应链框架结合了供应链的整体发展趋势,在现有的竞争模式下,以及中国用户的信息需求的多重层次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供应链的软件设计上的跨越式探索:1)反映中国现有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单一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协同的共存)
2)引导用户的协作模式的规范化(不规范协作流程的规范化)
3)导入先进的流程思想,进行吸收和改造。比如:CPFR、VMI等等
供应链在协同供应链的设计上可以考虑五角的扩张思维,即首先实现内部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和集成,其中包含计划、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五个角度的集成运作,帮助客户实现无缝的部门间协作,抛弃“甩过墙不管”的局部利益最大化、总体利益难优化的现象。并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和实时监控体制,而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协同中心的思想,总领整个内部供应链的集成和协同。
那么,顺延软件构架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将管理的触角涉及到企业外围。供应链协同在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上面和不同的层次基础上面。它涉及到用户、分销商(区域分销和地区分销)、制造商、OEM、外协商、供应商和物流伙伴(3LP,4LP)几重关系的交易往复。彼此与彼此之间建立协同关系。但是对于跨企业的资源协同就存在着实现的巨大难度。因此有效的建立供应协同平台就成为一个联系各个利益主体交流、可视的载体。
协同平台的扩展也是随着供应链管理集成和信息需求的不断拓展从企业内部走到企业外部,直至网络交互中心(Internet Exchange/Internet Marketplace),所以供应链协同中心的概念和定位就表现在企业内部协同的集中和优化之后,外部的共同协同平台的存在。
图3-1比较明显得说明,协同中心在整个软件系统中必须是集成的,高于事务管理之上的信息中心和规划中心,同时更是供应链执行的枢纽与资源调配中心。此外,不同于纯粹的供应链规划和整体优化,或者高级排程,供应链协同中心注重为实际的商业运作:监控产品收益增长和总收益;发运过程评价;订单执行速度;全球可视的库存水平;供应链流程集成等等。所以供应链协同中心在集成扩展企业内所有层次上的预警机制基础上,前馈的报告供应链运作绩效,及时地便利底层协同业务的开展和快速响应。
图3-1 供应链协同系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