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微生物营养和代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分子
(有机物)
分解代谢酶系
合成代谢酶系
简单分子+ATP+[H] (还原型辅酶Ⅱ)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
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 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 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 的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 量的一类代谢类型。 初级代谢产物
存在于某些生物中, 并在它们一定生长时 期内出现的代谢类型。 次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生长刺激素、 生物碱、色素等
呼吸链是由一系列的递氢反应和递电子反应按一定
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它将代谢物脱 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 实际上呼吸链的作用代表着线粒体最基本的功能,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就是能传递氢原子或 电子的载体,由于氢原子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核外 电子组成的,所以递氢体也是递电子体,递氢体和 递电子体的本质是酶、辅酶、辅基或辅因子。
3.2.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能将复杂的大分子物
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并有能量转 变过程,这种物质转变称为分解代谢。大多 数微生物都能分解糖和蛋白质,少数微生物 能分解脂类。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 阶段,只是生成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 酸。 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 酮酸。
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发酵模
式的生物氧化,除进行无氧 呼吸的厌氧微生物外,发酵 作用是许多厌氧微生物取得 能量的唯一方式。 需氧微生物在进行有氧呼吸 的过程中也要经过发酵阶段, 但在这种情况下,糖的利用 速度要比无氧时慢。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比较
相同点:
氧化时,底物上脱下的氢和电子都和相同的载体结合, 形成NADH(还原型辅酶Ⅰ)。和FADH(还原型黄素二核苷酸 )。 不同点: NADH和FADH上的电子和氢的去路不同。 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的ATP数量不同。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 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过程中。
Microbiology
底物水平磷酸化特点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高能化合物的放能水解作用或与 基团转移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不包括光合磷酸化 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ATP生成过程。例如:糖酵 解途径中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 酸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 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又如三羧酸循环中产 生的高能硫酯化合物琥珀酰辅酶A在酶的作用下水解 成琥珀酸,同时使GDP磷酸化为GTP,GTP再与ADP作 用生成ATP。这些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实例。底物 水平磷酸化没有共同的作用机制。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称同化作用和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在合成酶系的催化 下,由简单的小分子、 ATP和还原力[H](还原型 辅酶Ⅱ)一起合成复杂的 生物的大分子的过程。
指复杂的有机分 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 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 能量(ATP)、和还原 力[H]的过程。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特点
电子传递属非循环式的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两个光反应系统
产还原剂NADH2还原型辅酶I(光合系统Ⅰ),产 ATP和O2(光合系统Ⅱ)
Microbiology
嗜盐菌紫膜光合磷酸化
嗜盐菌:有氧时氧化磷酸化获能。
O2浓度低时(无氧),若光适宜,能合 成紫膜,并利用光能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 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 从而在膜两侧建立一个质子动势,再由它来 推动ATP酶合成ATP,即为光介导ATP合成 机制(紫膜光合磷酸化)。
3.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发酵: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
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 发酵作用: (狭义的)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 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 [H](还原型辅酶Ⅱ)不经呼吸链 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 谢物的一类生物氧化作用叫发酵 作用。 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 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 作用。 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并提供ATP。 发酵过程释放的能量:
b :产能阶段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
ADP AT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 CO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
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环式光合磷酸化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Microbiology
环式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代表微生物 光合作用部位 光合作用特点
红螺菌科、红硫菌科、绿硫菌科, 不产氧光合作用 菌绿素 由光反应和暗反应组成,只有 一个光反应系统不放氧。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并重 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氧化型辅酶I) NAD+还原为(还原型辅酶I) NADH+H+,另一步为FAD(还原型黄素二核苷酸)还 原;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化能自养菌:
2.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指以无机氧化物 (如NO3-硝酸根 ,NO2-二氧化氮 , SO4-,S2O3-硫代硫酸根或CO2等) 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 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一些厌氧微生物和兼性 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 下有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比 有氧呼吸少。
3.2.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 是生物体如何把环境中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 换成为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 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实质: 是ATP和酰基辅酶A、酰基磷酸等的生成和利 用问题。即ATP的生成和利用的问题。
3.2.1.1微生物的呼吸(生物氧化)类型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 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2(二氢烟酰胺腺 嘌呤二核苷酸),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 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条 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此外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ATP,其第一步与有氧呼 吸相同,第二步为前一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4个 还原性氢的作用下产生2分子乳酸(C3H6O3)或者 产生2分子酒精和2分子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不释放 能量,可见无氧呼吸中大多数能量都保存在有机物 中而浪费。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等。
葡萄糖
EMP途径
(Embden-Meyerhof pathway)
葡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TP ADP ATP ADP
a
EMP途径意义:
三羧酸循环 又称TCA循环、Krebs(徳裔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在绝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呼 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大多数酶在真核生物 中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细菌中存在于细胞质 中;只有琥珀酸脱氢酶是结合于细胞膜或线粒体 膜上。
三、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一)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发 酵 类 型 很 多 , 这 里 只 介 绍 与 EMP (糖酵解 途 径 ) 、 HMP(戊糖磷酸途径)、ED途径有关的几类重要发酵类型
3.2.1.2生物氧化链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
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是通过呼吸链
产生ATP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
3.2.1.3 ATP的产生
ATP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最典型的如在线粒体中通过
氧化磷酸化由ATP合成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 光合作用合成。ATP合成的主要能源为葡萄糖和脂肪酸。 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由酶催化产生2分子丙酮酸 (C3H4O3)同时产生2分子ATP和4个还原性氢,产生的能量可 以使2分子ADP(二磷酸腺苷)与Pi(磷酸)结合生成ATP(腺苷三 磷酸)。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 产生最多38分子ATP。其大致过程是: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一 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6分 子二氧化碳,20个还原性氢,产生能量可以使2分子ADP与Pi 结合生成ATP。最终前两步产生的24个还原性氢与6分子氧气 在线粒体内膜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12个水分子,放出大量 能量,产生能量可以使34分子ADP与Pi结合生成ATP。有氧呼 吸三个步骤可以使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38个ATP,三步中的 酶是不同的酶。
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降解成氨基酸、单糖、脂 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进一步降解成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 及能进入TCA循环的中间产物。 将第二阶段的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 , 并将 前面形成的还原力(NADH2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 通过呼吸链氧化、 同时形成大量的ATP。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第3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3.2 微生物的代谢 3.2.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3.2.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3 微生物发酵的代谢途经 3.2.4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3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3.2 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 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根据反应中氢受体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Microbiology
3.2.1.1微生物的呼吸
1.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中还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是彻底氧化;如发酵面食的制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 作即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电子(和氢)受体的生物 另一种是非典型的,底物被直接氧 氧化作用,称为有氧呼吸。 化。 有氧呼吸特点: 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 基 质 氧 化 彻 底 生 成 CO2 和 H2O , 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少数氧化不彻底,生成小分子量 两部分反应 的有机物,如 醋酸发酵)。 E 系完全,分脱氢 E 和氧化 E 两种 E 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 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 系。 产能量多,一分子G(葡萄糖)净产 化能异氧菌: 38个ATP
Microbiology
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暗反应 CO2
光能转变的化学能 ATP NADH2
有机物
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2
Microbiology
光合细菌的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反应的特点:
①电子传递方式属循环式,只有一个光反应系 统,有光反应和暗反应,其间产生ATP。 ②产能与产还原力分别进行 ③还原力来自H2S或有机供氢体,不是水 ④不产氧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醛-3磷酸 + ATP 和 NADH;桥梁 NAD NADH+H+ ;中间代谢产物;逆 1,3-二磷酸甘油酸 向合成多糖;与发酵 ADP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物有关。 3-磷酸甘油酸ATP b a :耗能阶段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果糖-1,6- 二磷酸
电子传递磷酸化
在电子传递磷酸化中,通过呼吸链传递电 子,将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ADP的磷酸化 偶联起来,形成ATP。一个NAD(氧化型辅酶Ⅰ), 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可以产生3个ATP分子。 它分别在三个位置,各产生一个ATP。第1个 ATP大约在辅酶Ⅰ和黄素蛋白之间;第2个 ATP大约在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第3个ATP 大约在细胞色素c和a之间。
(有机物)
分解代谢酶系
合成代谢酶系
简单分子+ATP+[H] (还原型辅酶Ⅱ)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初级代谢: 次级代谢:
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 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 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 的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 量的一类代谢类型。 初级代谢产物
存在于某些生物中, 并在它们一定生长时 期内出现的代谢类型。 次级代谢产物: 抗生素、生长刺激素、 生物碱、色素等
呼吸链是由一系列的递氢反应和递电子反应按一定
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它将代谢物脱 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 实际上呼吸链的作用代表着线粒体最基本的功能,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就是能传递氢原子或 电子的载体,由于氢原子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核外 电子组成的,所以递氢体也是递电子体,递氢体和 递电子体的本质是酶、辅酶、辅基或辅因子。
3.2.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能将复杂的大分子物
质分解为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并有能量转 变过程,这种物质转变称为分解代谢。大多 数微生物都能分解糖和蛋白质,少数微生物 能分解脂类。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 阶段,只是生成两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 酸。 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两分子的丙 酮酸。
各种微生物都能进行发酵模
式的生物氧化,除进行无氧 呼吸的厌氧微生物外,发酵 作用是许多厌氧微生物取得 能量的唯一方式。 需氧微生物在进行有氧呼吸 的过程中也要经过发酵阶段, 但在这种情况下,糖的利用 速度要比无氧时慢。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比较
相同点:
氧化时,底物上脱下的氢和电子都和相同的载体结合, 形成NADH(还原型辅酶Ⅰ)。和FADH(还原型黄素二核苷酸 )。 不同点: NADH和FADH上的电子和氢的去路不同。 消耗1分子葡萄糖产生的ATP数量不同。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 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 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过程中。
Microbiology
底物水平磷酸化特点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高能化合物的放能水解作用或与 基团转移相偶联的ATP合成作用。不包括光合磷酸化 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ATP生成过程。例如:糖酵 解途径中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甘油酸-1,3-二磷 酸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基 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生成ATP。又如三羧酸循环中产 生的高能硫酯化合物琥珀酰辅酶A在酶的作用下水解 成琥珀酸,同时使GDP磷酸化为GTP,GTP再与ADP作 用生成ATP。这些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实例。底物 水平磷酸化没有共同的作用机制。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称同化作用和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在合成酶系的催化 下,由简单的小分子、 ATP和还原力[H](还原型 辅酶Ⅱ)一起合成复杂的 生物的大分子的过程。
指复杂的有机分 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 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 能量(ATP)、和还原 力[H]的过程。
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特点
电子传递属非循环式的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两个光反应系统
产还原剂NADH2还原型辅酶I(光合系统Ⅰ),产 ATP和O2(光合系统Ⅱ)
Microbiology
嗜盐菌紫膜光合磷酸化
嗜盐菌:有氧时氧化磷酸化获能。
O2浓度低时(无氧),若光适宜,能合 成紫膜,并利用光能造成的紫膜蛋白上视黄 醛辅基构象的变化,可使质子不断驱至膜外, 从而在膜两侧建立一个质子动势,再由它来 推动ATP酶合成ATP,即为光介导ATP合成 机制(紫膜光合磷酸化)。
3.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发酵: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
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 发酵作用: (狭义的)在没有外源最终电子 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 [H](还原型辅酶Ⅱ)不经呼吸链 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 谢物的一类生物氧化作用叫发酵 作用。 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 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 作用。 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并提供ATP。 发酵过程释放的能量:
b :产能阶段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
ADP AT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HMP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HMP途径(戊糖磷酸途径)降解葡萄糖的三个阶段 葡萄糖经过几步氧化反应产生核酮糖-5-磷酸和 CO2 核酮糖-5-磷酸发生同分异构化或表异构化而
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环式光合磷酸化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Microbiology
环式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代表微生物 光合作用部位 光合作用特点
红螺菌科、红硫菌科、绿硫菌科, 不产氧光合作用 菌绿素 由光反应和暗反应组成,只有 一个光反应系统不放氧。
TCA循环的重要特点
1、循环一次的结果是乙酰CoA的乙酰基被氧化为2分子CO2,并重 新生成1分子草酰乙酸;
2、整个循环有四步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三步反应中将(氧化型辅酶I) NAD+还原为(还原型辅酶I) NADH+H+,另一步为FAD(还原型黄素二核苷酸)还 原; 3、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
化能自养菌:
2.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指以无机氧化物 (如NO3-硝酸根 ,NO2-二氧化氮 , SO4-,S2O3-硫代硫酸根或CO2等) 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 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一些厌氧微生物和兼性 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 下有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比 有氧呼吸少。
3.2.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中的核心问题: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中心任务: 是生物体如何把环境中多种形式的最初能源转 换成为对一切生命活动都能使用的通用能源。 生物体能量代谢的实质: 是ATP和酰基辅酶A、酰基磷酸等的生成和利 用问题。即ATP的生成和利用的问题。
3.2.1.1微生物的呼吸(生物氧化)类型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可为微生物的生 理活动提供ATP和NADH2(二氢烟酰胺腺 嘌呤二核苷酸),其中间产物又可为微生 物的合成代谢提供碳骨架,并在一定条 件下可逆转合成多糖。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此外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ATP,其第一步与有氧呼 吸相同,第二步为前一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4个 还原性氢的作用下产生2分子乳酸(C3H6O3)或者 产生2分子酒精和2分子二氧化碳,这一过程不释放 能量,可见无氧呼吸中大多数能量都保存在有机物 中而浪费。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4、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 5、生物体提供能量的主要形式; 6、为人类利用生物发酵生产所需产品提供主要的代谢途径。如 柠檬酸发酵等。
葡萄糖
EMP途径
(Embden-Meyerhof pathway)
葡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TP ADP ATP ADP
a
EMP途径意义:
三羧酸循环 又称TCA循环、Krebs(徳裔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 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在绝大多数异养微生物的呼 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大多数酶在真核生物 中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在细菌中存在于细胞质 中;只有琥珀酸脱氢酶是结合于细胞膜或线粒体 膜上。
三、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一)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3.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2.1 微生物的糖代谢途径
发 酵 类 型 很 多 , 这 里 只 介 绍 与 EMP (糖酵解 途 径 ) 、 HMP(戊糖磷酸途径)、ED途径有关的几类重要发酵类型
3.2.1.2生物氧化链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
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是通过呼吸链
产生ATP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
3.2.1.3 ATP的产生
ATP可通过多种细胞途径产生。最典型的如在线粒体中通过
氧化磷酸化由ATP合成酶合成,或者在植物的叶绿体中通过 光合作用合成。ATP合成的主要能源为葡萄糖和脂肪酸。 每分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由酶催化产生2分子丙酮酸 (C3H4O3)同时产生2分子ATP和4个还原性氢,产生的能量可 以使2分子ADP(二磷酸腺苷)与Pi(磷酸)结合生成ATP(腺苷三 磷酸)。最终在线粒体中通过三羧酸循环(或称柠檬酸循环) 产生最多38分子ATP。其大致过程是: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一 步产生的2分子丙酮酸与6分子水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6分 子二氧化碳,20个还原性氢,产生能量可以使2分子ADP与Pi 结合生成ATP。最终前两步产生的24个还原性氢与6分子氧气 在线粒体内膜结合在酶的催化下产生12个水分子,放出大量 能量,产生能量可以使34分子ADP与Pi结合生成ATP。有氧呼 吸三个步骤可以使1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38个ATP,三步中的 酶是不同的酶。
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降解成氨基酸、单糖、脂 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进一步降解成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 及能进入TCA循环的中间产物。 将第二阶段的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 , 并将 前面形成的还原力(NADH2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 通过呼吸链氧化、 同时形成大量的ATP。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关系
第3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3.2 微生物的代谢 3.2.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3.2.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 3.2.3 微生物发酵的代谢途经 3.2.4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3章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3.2 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 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根据反应中氢受体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Microbiology
3.2.1.1微生物的呼吸
1.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
有氧呼吸中还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是彻底氧化;如发酵面食的制 以分子氧作为最终 作即利用了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电子(和氢)受体的生物 另一种是非典型的,底物被直接氧 氧化作用,称为有氧呼吸。 化。 有氧呼吸特点: 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 基 质 氧 化 彻 底 生 成 CO2 和 H2O , 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少数氧化不彻底,生成小分子量 两部分反应 的有机物,如 醋酸发酵)。 E 系完全,分脱氢 E 和氧化 E 两种 E 需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在 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 系。 产能量多,一分子G(葡萄糖)净产 化能异氧菌: 38个ATP
Microbiology
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暗反应 CO2
光能转变的化学能 ATP NADH2
有机物
二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2
Microbiology
光合细菌的循环光合磷酸化产能反应的特点:
①电子传递方式属循环式,只有一个光反应系 统,有光反应和暗反应,其间产生ATP。 ②产能与产还原力分别进行 ③还原力来自H2S或有机供氢体,不是水 ④不产氧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醛-3磷酸 + ATP 和 NADH;桥梁 NAD NADH+H+ ;中间代谢产物;逆 1,3-二磷酸甘油酸 向合成多糖;与发酵 ADP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物有关。 3-磷酸甘油酸ATP b a :耗能阶段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果糖-1,6- 二磷酸
电子传递磷酸化
在电子传递磷酸化中,通过呼吸链传递电 子,将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ADP的磷酸化 偶联起来,形成ATP。一个NAD(氧化型辅酶Ⅰ), 通过呼吸链进行氧化,可以产生3个ATP分子。 它分别在三个位置,各产生一个ATP。第1个 ATP大约在辅酶Ⅰ和黄素蛋白之间;第2个 ATP大约在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第3个ATP 大约在细胞色素c和a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