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1.自然数:从1开始的数,用于计数。
2.数数:根据自然数的顺序数出若干个数。
3.数字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确定顺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4.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5.加法: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加法的口算技巧。
6.减法: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减法的口算技巧。
7.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之和。
8.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和符号,掌握乘法的口算技巧。
9.运算的顺序: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二、数的计量和单位换算1.长度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千米,掌握长度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换算: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
3.重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重量单位,如克、千克,掌握重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4.重量的换算:掌握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
5.容量的计量:认识常见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掌握容量的估算和测量方法。
6.容量的换算:掌握不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升=1000毫升。
三、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认识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2.直线、曲线和折线:认识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征和区别。
3.角:认识角的基本概念,如直角、钝角、锐角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
5.圆形和半圆:认识圆形和半圆的特征和属性。
6.排列和组合:理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应用于简单的问题求解。
7.对称和平移:识别图形的对称性和进行简单的平移。
四、数据处理1.数的分类和排序:根据给定条件对一组数进行分类和排序。
2.图表的认识:认识一些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通过实际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
4.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图表或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得信息。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第1---3页(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不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全面归纳整理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全面归纳整理完整版文章目录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那个物体的长度确实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能够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运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1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完整版)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一棵树高3(米)跳绳长2(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
1.数的读法和书写:10以内的数(0-9)的读法和书写。
2.数的先后顺序:以10以内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和比较。
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加法:10以内的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2.减法:10以内的两个数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比较
1.大小关系: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
2.排序:将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四、简单的几何图形
1.平面图形:认识并辨认圆形、方形、三角形。
2.立体图形:认识并辨认球体、正方体、长方体。
五、时间与日历
1.时间的认识:认识一天的分为小时和分钟,认识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和书写。
2.日历:认识一周七天的顺序,认识月份的顺序。
六、钱币计数
1.认识货币:认识并辨认1元、5角、1角的硬币。
2.计数:进行1元、5角、1角硬币的计数。
七、其他
1.数字的奇偶性: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顺序数数:数数时,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数数。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数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数的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时间与日历、钱币计数等基础数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认识0-100以内的数,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2. 数的加法:学习加法的基本概念和加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加法运算。
3. 数的减法: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0-100以内的数的减法运算。
4. 数的分解与合并:学习数的分解和合并的概念,理解数的数目分解不变,掌握数的
分解与合并的方法。
5. 数的排列与组合:学习数的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方法。
6. 数的计数与量的比较:学习简单的计数方法,掌握量的大小比较,学会使用更多、
更少、相等等词语进行比较。
7. 数的大小顺序:学习数的大小顺序,掌握数的顺序排列方法。
8. 数的拓展与延伸:了解100-1000以内的数,学习数的读法和拓展数的概念。
总之,小学二年级数学的重点是数的认识与计算,以及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的理解。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数学学习的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1.自然数-掌握小于100的自然数的读法和写法。
-掌握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掌握自然数的顺序、逆序和序数概念。
-理解自然数的进位和退位。
-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加法和减法-掌握小于100的正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属性(顺序不影响结果)。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数的比较-掌握小于100的正整数的大小比较。
-理解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理解比较时两个数的位置关系。
4.乘法-掌握小于10的整数的口算乘法。
-理解乘法的符号和意义。
-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掌握乘法表的部分乘法算式。
5.除法-掌握小于10的整数的口算除法。
-理解除法的符号和意义。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掌握整除和不整除的概念。
6.长度、面积和容积-了解长度、面积和容积的概念。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
-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容积单位(毫升和升)。
7.位置与方向-了解左右、前后、上下的概念。
-了解使用位置和方向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了解简单的地图和平面图的使用。
8.时钟和日历-掌握12小时制的读钟和写钟。
-理解钟点和分钟的概念。
-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掌握日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9.数据统计-理解统计的概念和意义。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能够制作简单的数据图表(条形图、折线图)。
-掌握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数据图表。
总结: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包括自然数、加减法、数的比较、乘除法、长度面积容积、位置方向、时钟日历和数据统计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认识数
1.数的认识:自然数的认识,数字的书写和认读。
2.数数:数数的方法,各种数的数目。
二、加法与减法
1.10以内的加法:认识相邻数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掌握通过数的增减来表示实际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
2.10以内的减法:认识的挖去一部分后剩下的数的大小关系,理解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性质。
3.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的计算
1.加法运算:通过数的顺序排列方式进行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
2.减法运算:通过数的顺序排列方式进行减法运算,理解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3.乘法和除法:初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四、数的比较
1.数的大小比较:认识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判断数的大小。
2.确定位置:通过前后相邻的方式,确定数所在的位置。
五、几何图形
1.线段和直线:认识直线和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头和无穷延伸性。
2.角的认识:认识角的概念和各种角。
3.长度和面积:初步了解长度和面积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长度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时间、货币和单位
1.日历和星期:认识日历和星期的组成,了解星期的规律。
2.简单的货币和单位:认识简单的货币和单位,了解货币和单位的换算关系。
七、数据统计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观察、测验和问题,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的表示和分析:通过图表或图形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表示和分析。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大全一、数的认识1. 数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表示数量的符号,可以用来计数和计量。
从1开始连续地数,可以得到自然数,用N表示。
2. 数的分类•偶数与奇数:2的倍数是偶数,除以2不是整数的是奇数。
•整数与分数:分数可表示为分母为自然数,分子为整数的数。
•正数与负数:大于0的数为正数,小于0的数为负数。
•小数与百分数:小数可化为分数,百分数可化为小数。
二、加法和减法1. 加数和和加数是用来加的数字,和是加的结果。
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减数和差减数是被减的数字,差是减的结果。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长度、容量和重量1.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千米、毫米等。
2. 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米等。
3. 重量单位千克、克、吨等。
四、形状和位置1. 点、线和面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线是一条直或曲的路径,面是有长、宽和面积的图形。
2. 位置方位是指空间中一个点相对于另一个点的相对方向,如左右、上下、前后等。
五、时间和金钱1. 时间小时、分钟、秒等。
2. 金钱元、角、分等。
六、简单的图形和运算1. 图形常见的图形有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2. 运算乘法和除法。
乘法可以表示为加法的简写形式,除法可以表示为减法的简写形式。
七、数轴与数的大小比较数轴是表示数的大小关系的线段。
数轴的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
八、分数1. 分数概念分数是数字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个整体被分为若干等份中的若干份。
2.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分数的化简是指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结果最简。
分数的比较可以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再进行比较。
九、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综合练习1. 题目类型综合练习包含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所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长度、容量和重量、形状和位置、时间和金钱、简单的图形和运算、数轴与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等。
2. 解题方法解题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来进行,但一般需要通过题目中的数据和所学知识来进行计算和推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1.数字的认识: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及其读法和写法。
2.四则运算: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3.比较大小:能够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掌握比较符号的使用。
二、分数
1.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含义,明白它表示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分数的具体表示:学会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
3.分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三、面积和周长
1.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认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并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2.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理解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并能够计算和比较不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四、图形的认识和比较
1.图形的种类:认识并能够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常见的图形。
2.图形的属性:了解图形的特点,如边数、角的个数和性质等。
3.图形的比较:能够根据一些属性对图形进行比较和分类。
五、时间和金钱
1.时钟的认识:掌握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能够读取和写入时间。
2.金钱计算:学会识别和使用1元、5角、1角、5分、1分等不同面额的钱币,能够进行简单的金钱计算。
除了上述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还涉及到分辨方向、认识数字的整十整百和位置的概念、时间的计算和金钱的换算等内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1. 数字的认识与归纳2. 数字的大小比较3. 数字的进位和退位4. 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5. 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 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9. 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10. 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小学二年级数学必背知识点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数字是用来计数的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其他数字可以由这些数字组成。
二、数字的大小比较大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大;小于号“<”表示比后面的数值小;等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相等。
三、数字的进位和退位进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超过9,需要将进位后的数值加到高位上。
退位是指在计算过程中,某一位的数值小于0,需要从高位借位。
四、算式的认识和算术符号的运用算式是由数字和算术符号组成的式子,如2+3=5。
算术符号有加号“+”、减号“-”、乘号“×”和除号“÷”。
五、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的过程,如2+3=5。
加数+被加数=和数。
六、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减法是指用一个数值减去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5-2=3。
被减数-减数=差数。
七、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乘的过程,如2×3=6。
乘数×被乘数=积数。
八、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除法是指用一个数值除以另一个数值的过程,如6÷2=3。
被除数÷除数=商数。
九、分数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分数是指一个数值分为若干等份中的一份,如1/2、2/3等。
分子代表被分的份数,分母代表总份数。
十、时间的认识和表示方法时间是指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如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
表达时间可用数字、时钟、日历等方式。
一、数字的认识与归纳在这一部分学习中,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的基本含义和分类方法,以及如何组合数字和对数字进行排序等基本操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 1米=100厘米。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比较物体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
如果不是,则应在比较前统一单位。
比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笔算加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1)直角的判断方法:在三角尺上比较直角(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册
1.计数和术语:
-掌握0-100之间的数字,并能正确读和写数字。
-学会在连续的数中找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加法:
-熟练掌握0-20的加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加法,并理解加法的交换律。
-掌握简单的进位加法,如10+4=14
3.减法:
-熟练掌握0-20的减法表。
-能够用竖式计算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借位原理。
-掌握简单的退位减法,如10-4=6
4.乘法:
-通过反复计数理解乘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乘法表中0-10的乘法运算。
5.除法:
-通过分组和反复减法理解除法的概念。
-初步掌握除法表中0-10的除法运算。
6.分数:
-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用图形表示分数。
-初步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7.位数和数位:
-了解十进制的位数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能够根据数位来读和写数字。
8.数量与比较:
-能够用数目词表示小于、等于和大于的关系,如多、少、相等等。
-学会估算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9.图形和几何:
-识别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学会分辨和比较简单图形的属性,如边数、角数等。
10.数据统计:
-能够进行简单的图表读取和数据的分析。
-学会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柱状图、饼图等。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打好数学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下册最全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下册最全知识点汇总二年级(上)1.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
3.角的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及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用数学。
5.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6.表内乘法(二):7~9的乘法口诀;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7.统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
8.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2个数字摆两位数);最简单的推理(2个条件);简单推理(3个条件)。
二年级(下)1.数学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过12,被除数不超过36。
);解决问题(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3.图形与变换:认识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4.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除法两步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5.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数的组成、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读写、组成、数位顺序、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比大小、近似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6.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认识常见的秤、解决问题。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法估算。
8.统计: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合理预测。
9.找规律:图形的变化规律;数列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年级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
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
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
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 吨= 1,000,000 克(一百万克)
1 公斤(1千克)= 1,000 克(一千克)
1 市斤= 500克(1 克= 0.002市斤)
1 毫克= 0.001 克(1克=1000毫克)
1 微克= 0.000 001 克(1克=1000000微克)
1 纳克= 0.000 000 001 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