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炮制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中药炮制学总论
• • • •
4.唐代--《唐本草》 《备急千金药方》 (1)炮制技术进一步发展,品种不断增加 (2)列入了法定制药范围 《新修本草》
• 作蘖法-发芽法,作豉法-发酵法,作大豆黄 卷等。
•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有需烧 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顺方者福,逆 之者殃。……”明确了炮制的重要性。
总
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 一、中药炮制及炮制学性质 • (一)中药炮制及其名称来源 • 什么叫中药炮制? •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所采 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狭义概念: 炮炙――炒、炙、煅 蒸、煮、火单 其他制法(复制、发酵 发芽、 制霜、烘焙、水飞等) 广义概念: 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炮炙
• • • •
(四)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继承: 发扬: 国家“十五”攻关又将其列为专项“濒危药材 和中药饮片的炮制研究”,目前,对中药炮制 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家重视。 • 不足之处:炮制设备、对中成药中的炮制品种 及其组方研究。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一 、国家药品标准与炮制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设有“中药炮 制通则”专篇。 • 二 、省、部级药品标准与炮制规范 •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附录中收录了“中药炮 制通则”“全国中药炮制法概况表”等。此外 还有《江西中药炮制规范》、《福建中药炮制 规范》等省级标准。
• 2. 汉 • 《神农本草经》(365种)、《金匮玉函经》、 《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 炮制特点: • (1)由净制、切制--改变药性。如炮附子、炙 厚朴、蒸大黄等 • (2)总结炮制理论
• 如《神农本草经》指出的“凡此七情,合和视 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 勿合用也”
中药炮制技术PPT
第一章 绪 论
2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
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 公炮炙十七法”
第一章 绪 论
3 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和应用时期
《修事指南》---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清代—张仲岩
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 中非常重要:“炮制不 明,药性不确,也则汤 方无准而病症无验“。
第一章 绪 论
炮制理论、工艺、
区
别
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历史上曾有“炮炙”、“修治”、“治 削”、“修事”、“炮制”等称谓。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中药的使用
火的出现
酒的出现
“药食同源”
“炮生为熟” “充实内容”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系 孙立艳 讲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炮制起源与发展
什么是中药?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炮制?
炮制前后
GAP ?
原药材
炮制技术
炮制前
GAP
饮片
炮制 后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中药制剂?
制剂前后
饮片
中药制剂技术
制剂前
GMP
汤剂 散剂 注射剂
制剂 后
GMP ?
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 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 采取的一项制药技 术。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标准
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又称部颁标准,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由卫生部药政局组织编写,于1988年出版。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中药炮制学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宋代)
2.《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 有使用中药炮制品的记录:
① 生铁落饮(煅法) 小金丹(炼丹) 鸡矢醴(烘焙)
② 治半夏 ③ 血余炭(燔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宋代)
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传统制药技术,它是 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面产生的。
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丰富了中医 药学理论,使中药更能适应中医辩证用 的需要。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三、中药炮制学的特点
2.中药炮制学与中医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治病的物质基础, 中药炮制对中药的药性,如四气五味、 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会产生影响, 从而改变中药的疗效。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2010版《中国药典》对炮制的定义:
药材炮制:将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 炙等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 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及 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第一章 结论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的定义
(一)中药炮制的定义
阐明:(1)炮制的内涵:净制、切制或炮炙等。 (2)中医临床用药形式:以饮片入药。 (3)炮制目的: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 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中药炮制学》
中药 炮制 的基 本理 论
炮制学与炮制的含义。 炮制的目的。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炮制对药性及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药物炮制的作用和原理。 炮制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中药炮制学》
中药 炮制 的基 本技 能
净制、切制、炮炙的操作方法。
第1章_绪论 中药炮制学
19:46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 1.春秋战国时期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大量的用药实践 靠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保存下来。汉代以前,古文献中所 记载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炮制内容。 •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方书,大约成书于春 秋战国时代,是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书中包括 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并记 载有药物具体的操作方法。 • 《黄帝内经》约为战国至秦汉时代的著作,其中涉及炮制 的记载有《寿夭刚柔篇》论作药酒
19:46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四个时期: 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 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 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9:46
发展前景:
• 我国中医药有9个项目首次列入国家公布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这9个项目是: 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 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 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 中药文化、藏医药。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色的重要部分, 要继承并发扬广大。
19:46
•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药学 巨著。其载药1892种,其中有330味列有“修治” 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 载有李时珍本人炮制经验或见解的就有144条。 • 李中梓所撰的《本草通玄》对炮制操作的注意事 项、辅料制的目的、净选的目的作了精辟概括 . • 缪希雍所撰的《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制专著, 较《雷公炮炙论》内容更为丰富。收载了439种药 物的炮制方法 。
中药炮制学第01章绪论
一、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版一 部开始收载中药及中药炮制品正文中规定了 饮片生产的工艺流程、成品性状、用法、用 量等;附录设有“中药炮制通则”专篇,规 定了各种炮制方法的含义、具有共性的操作 方法及质量要求,是属国家级药物炮制的 质 量标准。
中药炮制学
二、省、部(局)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
(三)清代(公元1645—1911)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四)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 (是炮制振新、发展时期)
中药炮制学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 始和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单的 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书如
附录中收录了“中药炮制通则”及“全国中药炮制
法概况表”等。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其内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 是当时的具体炮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 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中药炮制学
(三)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 时期
1.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 著(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 基本内容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 目》,但作了进一步的归纳、整理。并在 《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论的基础上增添了 一些新的内容。
程控化。 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 毒性成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溶剂 残留量等】
中药炮制学
三、中药炮制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药炮制学课件 第一章绪论
本学科。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1.起源于用药实践
追溯到原始社会 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
打碎、用牙齿咬成碎粒等 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净制、切制)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产生了中药炮制的雏形 (火制)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张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中:药物“有须烧 炼炮炙,生熟有定”,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的先导。
“凡‘口父’ 咀药,欲如豆大,粗则药力不尽”,阐明 了药物粒度与药效的关系
“别捣食如膏,乃稍纳药末中,更下粗多”被视为现行药 典“稀释法”制巴豆霜之始
(四)现代
——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制订出版了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 国家药典中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 相继出版了一些炮制专著 ➢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编》 ➢ 《樟树中药炮制全书》 教学方面,全国各中医院校的中药专业都设有中药炮制课 科研方面,“七五”期间对何首乌等20种饮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八五”
(一)春秋战国至宋代 ——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宋:方法改进、炮制目的多样化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
部官方颁布的炮制规范
1. 特设“论炮炙三品药石类例”,专 章讨论炮制技术
2. 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 3. 注意到药物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
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补 血止血即炒用”
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制霜、制曲等
(二)金元、明时期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雷公炮炙论》之后另一部有价值的炮制专 著:缪希雍《炮炙大法》
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 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A 型题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 ( ) A.汉代 B.秦代 C.周代 D.春秋战国 E.原始社会 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 ( ) A.雷敩 B.陶弘景 C.缪希雍 D.陈嘉谟 E.李时珍 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 ( ) A.陈嘉谟 B.陈师文 C.张仲景 D.王好古 E.张元素 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 ( ) A.神农本草经 B.备急千金要方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汤液本草 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 ( )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肘后备急方 D.雷公炮炙论 E.炮炙大法 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明代 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A.炮制文献研究 B.炮制原理研究 C.炮制工艺研究 D.炮制设备研究 E.炮制品质量研究 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 ( ) A.炮制解毒理论 B.净制理论 C.炭药止血理论 D.归经理论 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 ( ) A.李时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 ( ) A.孙思邈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 ) A.缪希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张仲景 E.陶弘景 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 ( ) A.中医中药理论 B.五行学说 C.藏象学说 D.现代医药理论 E.归经理论 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 ( ) A.李时珍 B.张仲岩 C.陈嘉谟 D.陶弘景 E.缪希雍 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 ( )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梁代 E.现代 15.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 ( )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B.本草经集注 C.雷公炮炙论 D.五十二病方 E.修事指南 (二)B 型题 A.修治 B.炮制 C.制造 D.炮炙 E.修事 16.《金匮玉函经》证治总论例中药物炮制称( ) 17.《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中药物炮制称( ) 18.《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 )
《中药炮制学》(总论课件1-6章)
(四)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人类在长期利用火的过程中,对土壤 的可塑性也有了逐步的认识,为陶器的发 明准备了条件。在我国仰韶文化时期(公元 前5000年左右),就有了砂锅、陶罐等烹 饪器和储存器,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制法、 煮制法、煅制法(陶制煅药罐)以及存放中 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陶器的 发明和应用,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炮制的内 容。
便是中药炮制所必须遵守的法规。
一、国家级药物炮制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版一部 开始收载中药及中药炮制品正文中规定 了饮片生产的工艺流程、成品性状、用 法、用量等;附录设有“中药炮制通则” 专篇,规定了各种炮制方法的含义、具 有共性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是属国 家级药物炮制的 质量标准。
然后再探索出更能突出饮片特色的质量标准, 如制炭类药得率. 发酵类中黄曲霉的限量检查等。
最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以更 好地控制饮片质量,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中药炮制是一门制药技术,技术本身就 有很强的科学性。饮片的形、色、气、味是 外观上衡量炮制质量的因素,临床应用疗效 是内在评价炮制质量的指标,要充分应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中药炮制原理的科 学研究,不断改进、规范炮制工艺,制订出 包括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 末、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 成分、毒性成分、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 溶剂残留量等多指标的饮片质控方法和标准, 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确保临床应用的疗效。
炮制专著
(四)现代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典》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樟树中药炮制全书》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2001年12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 检验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章《药品生产企业管 理》中第十条明确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 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 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 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 规范应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这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材自身的性质,按医疗、调剂、制剂的要求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学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一药多用;便于调剂;便于制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4、:中药炮制具有独特性与古老性。
5制的演变。
6、《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其中载有多种炮制方法。
《黄帝内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书,书中有“治半夏”等炮制方法。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
《新修本草》由唐代官府主持编写,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典。
7、《雷公炮炙法》普通认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代,是我国第一部炮炙专著。
《炮制大法》是我国中药炮制第二部专著。
《修事指南》为清代张仲岩著,是第三部中药炮制专著。
8、《本草纲目》专门列出“修治” ----- “炮制”《修事指南》中的“修事” ----- “炮制”9、:修治(净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发芽、蒸馏)1,亦即制其太过,扶其不足。
2: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或者相杀)为制、相恶为制。
:是指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者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者改变药性。
(黄连姜(党参蜜炙,黄连胆汁炙)(半夏畏生姜)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麻黄蜜炙)3:全草切段、种子炒黄炒爆、矿物药的锻制: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寒热、温凉、归经或者升降沉浮的性质,例:天南星辛温,胆汁制,降低辛温之性。
:通过炮制调整药物的酸、甘、苦、辛、咸五味或者矫正不良气味。
例:炒制山查减其酸性,缓和对胃的刺激作用。
(炒炭、蒸制、燀制1、对生物碱的影响:中药经净制可分离药用部份,使富含药效成份的部位得以富集,如麻黄与麻黄根含有不同类型的生物碱,净制分离后方能使麻黄主发汗,麻黄根则主止汗。
2、某些含苷类成份的中药材往往在组织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苷类成份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药效成份减少,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毒性及不良反应。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 中医炮制的起源二 中医炮制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一 研究内容二 研究方法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节 传统只要的原则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二 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三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四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 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二 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一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二 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四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五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六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七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八 炮制对含蛋白质 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九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十 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一 雷公炮灸十七法二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四 以药用部分的来源分类法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 液体辅料二 固体辅料第五章 炮制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第一节 炮制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二 变异的自然因素三 贮藏保管方法第六章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及饮片厂的设计 第一节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一 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概况二 饮片工业改革的思路与改革方向三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第二节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一 中药饮片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 厂房 设备及技术力量的设计三 饮片车间设计第三节 饮片厂的废水处理一 废水的预处理二 活形物泥法三 生物膜法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第一节 清除杂质第二节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第三节 其它加工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第四节 饮片的包装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第九章 炒法第一节 清炒法第二节 加辅料炒第十章 灸法第一节 酒灸法第二节 醋灸法第三节 盐灸法第四节 姜灸法第五节 蜜灸法第六节 油灸法第十一章 煅法第一节 明煅法第二节 煅淬法第三节 扣锅煅法第十二章 蒸煮燀第一节 蒸煮法第二节 煮法第三节 燀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药典》与《炮制规范》对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起到指导监督作用。
在炮制生产中逐步推行机械化,实行规范化生产。 2007年12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
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临床或制剂生产 使用的药品。
中医用药的特点:复方& 炮制 饮片 VS 成药: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加
减的要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4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制订饮片质量标准 传统质量标准客观化、数据化
色泽:标准品系列、标准色度盘、浸出液色度检测; 气味:电子鼻、气相色谱
增补新的质量标准
基础:杂质限度、浸出物限量、有毒/有效成分、重金 属含量、农药残留量
特色:制炭得率、发酵黄曲霉限量等
多指标综合评价:
饮片外观、色泽、气味、性状、组织粉末; 理化鉴定、水分、灰分、浸出物、药效成分、毒性成分; 农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辅料残留量。
《种杏仙方》4卷(1577)、 《万病回春》8卷(1587)、 明·李时珍《本草《纲复目明》眼:方18外92科种神药验,全33书0种》有6卷“修 (1591)、《云林神彀》 治”,20多种炮制(方15法91。)、《鲁府禁方》4卷 明龚廷贤(明朝内((府1156大9145御))医、、)《《小寿《儿世寿推保世拿元保》方元1脉0》卷全:书对》 炮制方法理论进3行卷论(述16:04“)炒。以缓其性,泡以剖
炮制也进入整理提高的新时期。 从50年代起,各地着手整理分散的炮制经验,如
《中药炮炙经验集成》,并开始建立中药饮片厂。 5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开始建立中医药学校,组
织编写了《中药炮制学》教材,培养炮制人才。
“八五”、“九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 药物和中药现代化”——30/50种中药饮片炮制工 艺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二)金、元、明时期(1280-1644)——中药炮制工 艺与理论的完善
金元时期,重视
药物炮制前后的不同应用 炮制辅料的作用 总结各类炮制方法的作用
经明代的进一步系统整理,逐渐形成了传统的中 药炮制理论。
元·李东垣《用药法象》:“黄芩、 黄连、黄檗、 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借酒 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 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 气……。”
《礼纬·含文嘉》:“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 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诗经·小雅· 瓠叶传》:“坑(抗)火曰炙。” 《说文》:“炮,毛炙肉也。”段注:“毛炙肉,谓不去
毛炙之也。” 《礼记·内则》:“涂之以谨涂,炮之。”孙希旦集解:
宋·《证类本草》保存《雷公炮炙论》等炮制资料。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凡有修合,依法炮
制”专章讨论炮制技术,并将其作为法定制药技术标 准的组成部分,收录了185种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逐 渐注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变化。
先秦至宋代炮制的发展: 形成系统的炮制原则 形成完整的炮制技术及要求
“裹物而烧之谓之炮。”
3.酒的发明与应用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 酒:重要的炮制辅料、制药溶媒。 历史久远:
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发展于新石器时代; 广泛用于奴隶制社会时期:甲骨文“鬯” chàng ——芳香
性的药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供祭祖用。
直接用酒或用药酒医病 意义:
丰富了用药经验 酒作为辅料被应用于炮制药物,产生了辅料制法。
4. 唐、宋为炮制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立法 唐·《新修本草》 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收载多
种炮制方法。如煨、煅、燔、炒、蒸、煮、作糵 niè 、作曲、作豉等。将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 宋·王怀隐《圣惠方》:“凡合和汤药,务必精专, 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治合度,分两无差,用 得其宜,病无不愈。……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 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
理论: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科技。如炭药止血、延胡索 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工艺:原理清楚,可改进工艺。如川、草乌等。 规格、标准:没有全国统一炮制规范,三级标准相互矛盾。 方向:现代化、机械化、程控化。
二、中药炮制学的
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炮制的内容 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左右):砂锅、陶罐 为早期中药炮制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蒸制法 煮制法 煅制法 存放中药汤剂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
时期。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炮制通则”专篇。 炮制通则中,按炮制操作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
制;在炮制中又分为17种炮制方法。 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颁布于1988年,作为暂
行的部颁标准,但未真正实行。
32
3.《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 1994年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对饮片的外观、片型、净度、 水分等加以规定。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大抵血热则行,血冷 则凝……见黑则止。”提出炭药止血理论。
系统理论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制造资水火”:
“凡药制造, 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 味反失。
火制四:有煅、有炮、有炙、有炒之不同; 水制三:或渍、或泡、或洗之弗等; 水火共制造者:若蒸、若煮而有二焉。 余外制虽多端,总不离此二者。
“女子,取三歳陈藿,蒸而取其汁,囗而饮之”。 药物作用,如“止血出者燔(fán)发” 。
2. 汉代炮制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若有
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阴 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 并各有法。”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学说。 “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记载方法有蒸、炒、 炙等30余种。提出炮制要求。
依法炮制: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
国家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执行)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目前药品生产、使用、
检验的基本法规,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按照以上有
关规定执行。
31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级的炮制标准。 在各药项下列“炮制”项,并在附录中列有“中药
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炮制与中药炮制学
1.中药炮制
古今名称:
史:炮炙、修治、修事、修制
今:炮炙、 炮制
炮制:制备中药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
炮: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2
中药炮制: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药物 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
“十一五”:10种炮制共性技术和相关设备研 究。
“十二五”:中药炮制技术规范研究,包括药典 有毒中药的现代毒理学研究,以标准引领中药国 际化。
“十三五”:“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制定60 种中成药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优质产品标准。制 定100种常用饮片全程质量控制和等级标准。
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
3. 南北朝对炮制技术的归纳总结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对炮制原则、炮制技术
系统归纳,说明了部分炮制作用。如“凡汤中用完 物皆擘bāi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 “阿胶,炙令通体沸起”,将“㕮咀”改为切制等。 刘宋·雷敩xiào《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 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 制)专著。所载方法有:蒸、煮、炒、炙、焙、 炮、 煅、浸、飞、炼、露等。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
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收录药物232种。 “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
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阳而养阴, 枸杞汤制抑阴而养阳……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 之性。”
(四)现代(1912—) 1912-1949发展的停滞时期 1949…为振兴、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中药
系统理论
匪故巧弄,各有意存。酒制升提,姜制发散, 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
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
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心除烦……大概具陈,初学熟玩”
研究中药炮制原理及理论 改进炮制工艺 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1.研究炮制原理及理论 炮制原理研究:理化变化→药理作用改变→临床意
义→评价工艺。如:
醋制延胡索、煮川乌、草乌、附子
炮制理论研究,如:
炒炭止血——红见黑止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
2.改进炮制工艺
工艺原理不明、手工作坊→科学化、机械化、规模 化、自动化、智能化。
34
三、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中医药理论——理论指导 生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质控 制剂、调剂等——应用 新知识、新技术——中药炮制学是不断创新发展
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