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浅谈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
浅谈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苏童是当代著名男作家,他的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论文:《浅谈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特征》摘要:家庭体现着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本来最具包容性的两性关系在苏童的叙事中,其实已成孤岛,尽管这座孤岛在两性的较量中变化,却始终不能成为和谐的风景。
关键词:苏童小说两性关系孤绝与张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不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而是尊卑有致的上下关系。
在中国的夫妻关系中,占主流的是爱与性的分离,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而行使分离主动权的只能是夫而不是妻。
“同一道德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束缚人之性情方面,更多的是将绳索套在女性头上。
女性一旦稍有违背,沉重的道德鞭子就会抽到女性身上。
”尽管如此,女性受到重重压抑的生命之火如受阻的江水,遇到有裂缝的大堤,就会如洪水决堤般淹没一切,沉重的道德鞭子并没有抽熄来自本能的火焰。
当然,一旦女人冲突道德网罗,听命于感性生命的呼唤,悬在女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从天而降,来取那“淫妇”的性命……我们在苏童的文本中可找到同样的悲剧:无论是陈佐千对于自己的妻妾们、陈文治对于自己的小妾们,还是刘老侠对于家族的女人们,都是男性对女性绝对的占有与支配,女性被迫长期保持缄默,孤苦无告。
陈家花园的守护神——井,就是高悬在女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终极权威已经内化为女人们心头的恐惧,对于梅珊来讲,井是她最后的归宿,对颂莲而言,井是其精神毁灭的见证。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苏童文本中的两性关系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这座孤岛之形似乎还遵循着这样的变化轨迹:家庭中的男性从对女性的绝对支配到男性地位的失落到男性的光芒的隐退到男性的孤绝。
与此同时,家庭中的女性则从绝对的被支配到女性意识的张扬甚至放纵。
一五龙在米店的家中,其实也享有无尚的霸权,但在苏童构筑的个性化的家庭伦理叙事的保垒中,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占有与支配。
浅析苏童《妻妾成群》中的“人性(女性+男性)”悲剧
浅析苏童《妻妾成群》中的“人性(女性+男性)”悲剧作者:刘虎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11期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上映,在受众当中好评如潮,这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人们对其原著《妻妾成群》的广泛关注。
苏童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接受过新时代教育熏陶”的女学生颂莲,深知封建家族吞噬人性,却心甘情愿嫁入陈府,在“妻妾成群”的尔虞我诈中精神决堤,最终成为“疯子”的悲惨结局。
而看似男权至上的封建礼教中,男性的悲剧比女性更加引人深思,其冲击感是巨大的。
不得不说,“男性”和“女性”都是“人性”悲剧的恐怖牺牲品。
一、悲剧见证悲剧:女性暗无天日而又宿命轮回的人性悲歌《妻妾成群》中唯一一个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女大学生颂莲,自愿进入封建牢笼“陈府”,给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极大的贵族陈佐千当“四太太”,这种“表面新内在旧”的悖论行为,必然躲不开残酷的悲剧色彩。
颂莲的悲剧可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她父亲因中途生意失败而自杀身亡,这种意外变故对颂莲打击巨大,不仅丧失了家庭经济支柱,而且自己的学业之路也必须中断。
所以当其继母让她在“做工”或“嫁人”之间做选择时,颂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嫁人”。
因变故寻求精神、物质上的依靠无可厚非,和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性自由恋爱、结婚度过后半生也别有风趣,但颂莲却偏偏选择了给一个年过半百的贵族做“妾”——她“冷笑了一声”毫不在乎地说“名分是什么?”一句要嫁“当然是嫁有钱人”的豪言壮语,充分说明颂莲不是“在父亡家贫继母厌弃的困境中被迫嫁进陈府的” 。
虽说失去至亲的打击对颂莲极为不利,但是试图通过给有钱人做“妾”来改变自己的“坎坷命运”——这种捷径固然快速有效,但以作为男性发泄的“性工具”为代价,其人生必然是苍白无力的。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反思视角:接受过新时代教育、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颂莲,甘愿“主动”去做贵族老爷的贴身玩物,一方面揭示了传统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是深远持久的,新事物不可能完全与旧事物隔离开来;另一方面又强调出“外新内旧”的虚假光环注定了“新女性”被男人奴役的悲剧命运。
缺席的温情——浅析苏童的《米》
海德格尔 曾说 : , 人 诗意 的栖居 , 诗意 即情感 , 即人与人之 间的爱 。但这“ 意” 诗 在苏童《 所 营造的现实 中却找不到一 米》
同情 , 只是 仇 视 与厌 恶 。
稳 在了城市 , 早已被城 市打倒 。 却 他所得 到的是 以他 的肉体与
灵魂来偿还的 。
怀孕的织云被六爷遗弃 , 报复 的念头滋长 。 五龙成 了她报 复男人的工具与玩弄的对 象。 但在潜意识 巾 , 她始终把 自己放
在客体的位置上。 女性的归属感让织云选择了婚 姻。 婚姻的拳 击赛 中, 云选择 了妥协 , 织 但是她 的温情却无 处安放。绮云恨 五龙 , 她对他毫无爱意可言 。她想 拿斧子砍死五龙 , 没有勇 却
种泄欲的工具 , 他施展报复 的场所 。他最 后赢 得了女人 、 是
种 茫 然 中 的错 觉 , 实 他 早 已身 陷欲 望 的漩 涡 。 自以为 站 其 他
米店 , 成了地头一霸。他 一直努力保持清醒 , 但这种清醒只是
一
的是无休无止的怨恨 。而这怨恨背后潜伏着 的是一个母 亲最
真切的爱 , 恨铁不成钢 。 是她的爱 同样 面临的是被搁置的命 但 运 。她的悲苦人 生凝结成 的抱怨话语从未得 到过 任何子女的
目标 转 向绮 云 。 个 女 人 , 个 所 谓 的 妻 子 , 五 龙 来 说 , 两 两 对 只是
一
玉却 以金钱来衡量其 价值 , 为是廉价 货 , 认 不想要 ; 最后无 奈
收下 , 却又给了与他 偷情 的雪巧 。至此 , 织云的母亲形象 已被 儿子抱玉彻底消解了 。再看绮 云 , 作为母亲 , 她的子女带给她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作者:刘彩蓉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6期内容摘要:家庭体现着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本来最具包容性的两性关系在苏童的叙事中,其实已成孤岛,尽管这座孤岛在两性的较量中变化,却始终不能成为和谐的风景。
关键词:苏童小说两性关系孤绝与张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不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而是尊卑有致的上下关系。
在中国的夫妻关系中,占主流的是爱与性的分离,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而行使分离主动权的只能是夫而不是妻。
“同一道德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束缚人之性情方面,更多的是将绳索套在女性头上。
女性一旦稍有违背,沉重的道德鞭子就会抽到女性身上。
”尽管如此,女性受到重重压抑的生命之火如受阻的江水,遇到有裂缝的大堤,就会如洪水决堤般淹没一切,沉重的道德鞭子并没有抽熄来自本能的火焰。
当然,一旦女人冲突道德网罗,听命于感性生命的呼唤,悬在女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从天而降,来取那“淫妇”的性命……我们在苏童的文本中可找到同样的悲剧:无论是陈佐千对于自己的妻妾们、陈文治对于自己的小妾们,还是刘老侠对于家族的女人们,都是男性对女性绝对的占有与支配,女性被迫长期保持缄默,孤苦无告。
陈家花园的守护神——井,就是高悬在女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终极权威已经内化为女人们心头的恐惧,对于梅珊来讲,井是她最后的归宿,对颂莲而言,井是其精神毁灭的见证。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苏童文本中的两性关系发生着细微的变化。
这座孤岛之形似乎还遵循着这样的变化轨迹:家庭中的男性从对女性的绝对支配到男性地位的失落到男性的光芒的隐退到男性的孤绝。
与此同时,家庭中的女性则从绝对的被支配到女性意识的张扬甚至放纵。
一五龙在米店的家中,其实也享有无尚的霸权,但在苏童构筑的个性化的家庭伦理叙事的保垒中,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占有与支配。
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应该是男性家庭地位失落的一种象征。
五龙对他和织云的婚姻实质非常清楚,冯老爷只是利用他遮掩家丑罢了,并不想让他成为冯家的一员。
女人的战争_男人的风景_解读苏童文集_婚姻即景_
一、 女人在战斗——争夺生存之地, 疯狂病态 《婚姻即景》 是苏童七部文集中的一本, 1993 年江苏文 在
化的深渊中, 男性文化以其巨大的驱动力使女人的言行举止 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男性文化的要求。 众多女性在实际生活
不由自主地接受了男人强加给她们的诸 艺社出版的苏童文集中, 婚姻即景》 《 收录了 《园艺》 红粉》 和精神上已自觉地、 、 《 、 《妻妾成群》 已婚男人》 《离婚指南》 、 《 和 五篇。苏童用看起来 有些触目惊心的五个中篇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一道在婚姻中 存在了上几千年的风景——女人作为婚姻依附, 恐惧地为泥 土和空气而战。 长期的男权压制, 让女性如果想得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 多落后观念。 对于那些不愿意自力更生只想依附男人的女性 而言, 如果不甘出卖色相, 婚姻便成为了她们争夺生存权利的 场所。她们的一切斗争不是为了成为主角, 她们只是为了守 住自己的配角地位而战。 相对于男性, 他们的挣扎恐惧和女人不同。女人拼命想
参考文献: [1]苏童. 婚姻即景.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3. [2]张清华. 天堂的哀歌. 钟山, 1993. [3][法]西蒙. 波伏娃. 德. 第二性.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4. [4]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5][美]珍妮特・希伯雷・海登. ・ G ・罗森伯格. B 妇女心理学.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6. [6]夏志兰. 女性社会角色再认识.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2. [7] 寒露. 热爱死亡——苏童访谈录. http://www. njpinglun. Com/ cfs101-01-st1. Ntm, 2001. [8]于王干. 苏童传记. http://book. peopledaily. com. cn.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婚前 的恋爱 与求婚 是浪漫 的 ,婚
后 的 两 人 世 界 也 是 一 道 亮 丽 的风 景 。 在 杨 泊 看 来 ,一 切 矛 盾 冲 突
都 诞 生 于 孩 子 的 出 世 , 他 竟 然 始
以 ,织 云 成 为 他 的 妻 子 ,也 只 是
他 泄 欲 的工具 ,只是 一 “ 贱货” 而 已 。在 织 云 离 家 之 后 , 五 龙 无
苏 童 小 说 中的 两性 关 系
圃 刮彩 拳
内容 摘 要 : 家 庭 体 现 着 以男 女 两 性 结 合 为 特 征 的 社 会 关 系 ,本 来 最 具 包 容 性 的 两 性 关 系在 苏 童 的 叙 事
中,其 实 已成孤 岛,尽管这座孤 岛在 两性 的较 量 中变化 ,却始终不能成为和谐 的风 景。
说 五 龙 的 仇 恨 源 于 阿保 对 他 的 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离 婚 指 南》 与 《 已婚 男 人 》 像 是 一 对 姊 妹 篇 。 富 有 意 味
的 是 ,苏 童 采 用 同 一 个 符 号— — “ 杨 泊 ” 来 指 称 两 个 文 本 中 的 男 性 ,显 示 出 男 性 在 婚 姻 中 的 一 种 普 遍 状 态 :两 人 都 在 婚 姻 的 围 城
妻。 “ 同 一 道 德 观 念 下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在 束 缚 人 之 性 情 方 面 ,更 多 的 是 将 绳 索 套 在 女 性 头 上 。女
性 一 旦 稍 有 违 背 ,沉 重 的 道 德 鞭
性 意识 的张 扬 甚 至 放 纵 。 五 龙 在 米 店 的 家 中 ,其 实 也 享 有 无 尚的 霸权 ,但 在 苏 童 构 筑
性别与命运——论苏童《黄雀记》
品读性别与命运——论苏童《黄雀记》王雅楠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苏童在小说《黄雀记》中围绕着一起强奸案展开了三个少年成长命运中的羁绊与拉扯。
作家对于白蓁的塑造,一定程度上是以女性的角度观照人物,以思考男权中心话语下的女性生存困境。
笔者主要从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男权社会的强势逼仄两方面来阐述白蓁命运的悲剧色彩,以探寻作家对于当下女性生存困境的诘问与思考。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性别意识小说《黄雀记》围绕着一起强奸案展开了三个少年成长命运中的羁绊与拉扯,作家以线性时间的串联勾勒出一个关于时代缩影的悲剧。
白蓁作为唯一女主角,诠释这起强奸案所关联的一系列成长史中最为悲情的角色。
“白小姐的夏天”并非水草丰茂鲜花怒放的夏天,而是一个沉闷燥热、令人窒息的夏天,这一笔触映射其悲剧命运。
作家试图假以这场悲剧考量当下女性的普遍生存困境。
一、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是由儒家传统“三从四德”道德观造就的。
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的刻画常常分为极端的两类:一则是为人称道的贤淑温婉的正面形象,一则是或刁蛮或滥情等备受谴责的反面形象。
《黄雀记》中女性特征并非秉承既定模式而塑造,白蓁不属于极端正面或反面的形象,这是对传统女性形象塑造的一次大胆颠覆。
白蓁给自己赋予的“仙女”的称呼。
其形象却并非传统对于“仙女”的定义。
相反,她是一个傲慢专横,刁蛮无礼的女性。
她似乎天生就能感受到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对于任何他者都呈现桀骜不羁但却又透露着性情中人的一面。
她缺乏仙女的崇高人格,具有精于算计贪图小恩小惠的品德缺陷,但亦不乏纯粹耿直的性格。
白蓁在遭遇强奸这一具有终身心理阴影的灾祸前后性格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这一横祸直接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使她变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风尘女子,这是仙女跌落凡尘的悲剧开始,也是作家取名“仙女”的引申义。
在白蓁的人生态度里充满了强烈的排他性,这正是出于经历伤害后萌发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此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女子,势必预示着她所要经历充满着悲剧色彩的人生。
欲望下的女性形象——以苏童中篇小说为例
你们 不怕吃苦 , 可我怕 吃苦 。小萼 的 目光 变 得无 限
被束缚 于“ 家” 的牢笼 , 为 了更好 地生 存 , 女 性之 间勾 心 斗角 , 相互倾轧 、 陷害 , 争 夺男 性 的关 注 , 满 足 男性 的生 理欲望 。而少数女 性对 这 种在 父权 制 压迫 下 丧 失 自我 的行为 , 进行 了强烈 的反 抗 , 但 是这 种 反抗 违 背 了男权 社会对 女性的规范 和要 求 , 不 但受 到了男 性宗族 家长 毁 灭性地 打击 , 而且又 受到 一 些 压抑 天性 , 认 定 女 性为 男 性 附属 品 , 不 自觉 地扮演 了男 权文 化卫 道者 的鞭挞 。这 种观点 在苏童作 品 中所表 现 出来 的就 是众 多 女性 没 有 因男权 的压迫而反抗 、 斗争 , 而是 为 了各 自的欲望 , 争 夺 男性所 给予的利益 , 相互排斥 、 陷 害。 苏 童作品对处 于 欲望 中心 的挣扎 的女 性 复 杂形 象 分析 可以借用刘再复 的 《 性格 组合 论 》 中的 观点 可 以看 出心灵世 界充斥 着情 与 理 的矛盾 与 冲 突。感 性 欲望 是 人 内部生命 力的本能 , 它服从 于生命 的 内在 冲动 。而前 意识层 的人在一定制程 度上制约 了无 目的本 能 冲动 , 更 满足 于精神需要 。当情 欲升华为“ 金 字塔 ” 的最 上层 , 情 欲 已经 升华为一种理性 意志 , 受理 制制 约。而苏 童笔 下
望, 呆守 闺中 , 直 到 红颜 老 去 的简少 贞 。苏童 笔下 众 多 的女 性形象丰 富 了文学 形象 的艺术 长廊 。苏 童笔 下 的
“ 欲望 ” 是苏童塑造 女性 形 象 的关键 。在父 权 制社
会, “ 男 主外 , 女 主 内” 的观念 早 已成为 定制 。男性 在社 会政 治和经济 中占据 主导地位 , 而女性 的生存 权 利则被
试论苏童妇女生活系列小说的双重性特征
[) ] 意义模式, 通常 使用戏拟、 反讽等写作策略 。
苏童妻妾成群家庭的纷争
苏童妻妾成群家庭的纷争苏童,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而闻名。
近日,有关苏童的家庭纷争的传闻不胫而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据报道,苏童据传拥有一位妻子和多位妾室,这一家庭结构引发了家庭纷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苏童的家庭结构是否符合传统的道德观念并不是我们讨论的焦点,因为我们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到道德层面,更要从人性、情感、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苏童的作品中,他常常探讨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对人物的刻画不仅局限于一维的英雄或反面角色,而是着重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互动关系。
在这个家庭纷争的背后,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苏童作品中常见的那种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首先,我们可以从苏童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家庭关系角度来理解这场纷争。
在许多苏童的作品中,他细腻地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父子关系等等。
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常常是人物内心矛盾的源泉,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
对于这个家庭纷争,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苏童作品中那种家庭关系交织的延伸。
在真实生活中,家庭关系本来就存在着各种复杂和矛盾,决不是简单的和谐与幸福。
苏童或许正是通过这种家庭纷争的创作灵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这种复杂性。
其次,我们可以从情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苏童作品中常常涉及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包括爱、恨、嫉妒、欲望等等。
这些情感常常使人物在某一情境下做出令人费解的行动,这种复杂性正是情感所具有的特点。
在这个家庭纷争中,苏童的妻子和妾室之间的情感相较于传统家庭关系更加复杂。
尽管外界视之为道德的争议,但苏童也许正是希望通过家庭纷争的描写,展示人性中那种缺乏完美的一面。
情感不仅仅是黑白分明的爱与恨,而是复杂多变的,容纳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苏童或许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纠葛的描写,呈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不可捉摸性。
最后,我们可以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成因
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成因作者:田惠婷苏童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8期摘要:《妻妾成群》这部小说中的男女关系具有多重性质,在金钱诱惑、身体交易、欲望满足的驱使之下,女人完全沦落为男人的附属品。
两性关系变质主要是因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文化背景下,男权专制主义不断增强,女性毫无独立人格可言。
这种极度不平等的两性关系直接导致女性的悲剧性结局,间接地使男性处在一种畸形、萎靡的存活状态。
关键词:苏童两性关系《妻妾成群》《妻妾成群》是苏童创作的著名中篇小说,该作品讲述了以陈佐千为代表的男性统治者与以四太太颂莲为代表的年轻女性,他们在婚姻与人格上处于不对等关系。
这种一夫多妻的风俗在中国古代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延续到后代。
苏童在《妻妾成群》中将四个女人与五十来岁的男性陈佐千紧紧捆绑在一起,“痛苦的四个女人,在痛苦中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像四颗枯萎的紫藤在稀薄的空气中互相绞杀,为了争夺她们的泥土和空气”[1]。
最后陈家大院的男人有的逃离,还有的苟延残喘地存活;大院的女人疯的疯、死的死,这样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一、两性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永远都是一个恒长的话题,男女间的关系不仅复杂而且微妙。
在《妻妾成群》中,四位姨太太不断巴结讨好陈佐千,这四个女人与一个男人之间少不了身体关系,金钱关系更是牵连起他们的一条主线。
无论哪种关系,女性都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只是被男性当作随时可以替换的附属品。
(一)金钱关系金钱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在政治领域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说,在需要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一步都离不开它,它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妻妾成群》中金钱能让人处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颂莲是上了一年大学嫁给陈佐千的,父亲去世后,她在面临做工和嫁人、嫁一般人还是有钱人的选择时,毫不犹豫地决定嫁给有钱人,即使是当小妾,也不能嫁个穷人。
这一选择表明了她对金钱依附与崇拜的心理,小说中作者借陈佐千与颂莲之口表明男女之间只不过是金钱交易的关系,“是女人都想跟你”“应该说是女人都想跟有钱人”,这里的女人显而易见是泛指概念,除了陈家大院里的四个女人外,还存在千千万万的女人,她们千方百计挤破头也要钻进有钱人家的大门,这是多么可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不想跟任何人面对面靠得很近,似乎那样会带来某种洞穿和丧失,从而使得他的脆弱一显无余。破产后轻松的调侃,其实是一种伪装,他伪装得非常彻底,他保全了优雅从容、幽默、不拘小节的形象,而对自己内心的脆弱晦莫如深。事业上的破产,首先打击了他试图保存的那份自由与超脱,让他内心的脆弱抬头,他的所有的价值观念浓缩在“没有意义”上:“离婚没有意义,结婚没有意义,他也不知道什么事情最有意义。”所以他最终只能选择逃避,选择逃离生的秩序――在“元旦,新的开始的日子”里自杀。
《离婚指南》与《已婚男人》像是一对姊妹篇。富有意味的是,苏童采用同一个符号――“杨泊”来指称两个文本中的男性,显示出男性在婚姻中的一种普遍状态:两人都在婚姻的围城里奋力突围。只是一个突围没有成功,日子照样向后流淌,另一个则彻底从时间中逸出――自杀。
《已婚男人》中的杨泊试图保存精神上的一份自由和超脱。婚前的恋爱与求婚是浪漫的,婚后的两人世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杨泊看来,一切矛盾冲突都诞生于孩子的出世,他竟然始终不能把孩子的降临和自己联系起来。对于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பைடு நூலகம்尽管他没有拒绝或是舍弃,但也没流露出惊喜、神圣,“生育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是生命的过程,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应违抗他无力违抗。”黑格尔、康德熏陶出来的理性抹掉了他对于生命降临的喜悦,冲淡了他为人父的责任与义务,扼杀了他应享有的人伦之乐,使得他远离世俗生活,永远在精神的高空中独行。
另一个杨泊则因为“妻子睡觉打鼾,夏天有一股难闻的狐臭,吃饭发出吧叽吧叽的声音,夜里没完没了地看狗屎一样的《卞卡》,不读书不看报却总是讨论爱情、国家大事,在走廊上与邻居拉拉扯扯,亲亲热热,关起门来骂人家祖宗八代……”而要离婚,这些理由确实显示出杨泊的思想与精神的严格与纯粹!对于杨泊来讲,意义、思想、心灵、考验、意志、思考、尊重人格意愿等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由此,他的突围是理所当然的,有人就认为,突围是杨泊尚存的最后一点理想,“其突围是对平庸的逃离,是对以非道德婚姻为基础的罗网的逃离,是从庸人的视野中、从破碎的生活中,从人与人的地狱关系中的隐遁”。笔者认为杨泊的突围无可厚非,然而苏童的叙事中,却有意让杨泊所代表的精神文化意义又显示出脆弱的一面,甚至通过老靳这一形象和杨泊最终突围的失败消解了这种精神文化意义。
杨泊的哲学要求“追求道德的婚姻生活”,而在生活中,他却要圆其婚外恋而追求离婚,他认为贤惠体贴的妻子庸俗虚伪纯属是对其婚外恋野心的一种遮掩。
老靳是杨泊的哲学老师,他把杨泊引入一片哲学圣地,自己却判处了黑格尔、康德的死刑,同化于市民生活的平庸,他在平面化的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地退却,只剩杨泊在婚姻里左右突围。杨泊突围的失败除了朱芸的软硬兼施寻死觅活的作用外,更主要的恐怕是因为愈琼――离婚大战的策划者及旁观者的反应使他感到她同样的邪恶而偃旗息鼓:“也许,他们的恋情本质上是一场误会”,愈琼并不比朱芸崇高多少。与此同时,世俗生活也用它堆起的微笑和温和的亲柔的伟力召回这个“叛逆者”。突围的失败显示出他无法找到恒定的价值标准与理想生命的困惑。于是祈求精神救赎的男性便陷入孤绝之中。“到了秋天,杨泊的身上仍然穿着夏天的衣服,过时的仔裤,脚上仍然穿着黑色皮凉鞋,有时候在风中看见杨泊裸露的苍白的脚趾,你会想起某种生存状态和意义。”他的衣着总跟不上季节的转换,他永远落下一拍:在秋天,还想过一种夏天炎热而浪漫的生活。这种与众不同的另类,显示出他的落迫、滑稽、不合时宜的表层之下的孤绝。二
我们在苏童的文本中可找到同样的悲剧:无论是陈佐千对于自己的妻妾们、陈文治对于自己的小妾们,还是刘老侠对于家族的女人们,都是男性对女性绝对的占有与支配,女性被迫长期保持缄默,孤苦无告。陈家花园的守护神――井,就是高悬在女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终极权威已经内化为女人们心头的恐惧,对于梅珊来讲,井是她最后的归宿,对颂莲而言,井是其精神毁灭的见证。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苏童文本中的两性关系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座孤岛之形似乎还遵循着这样的变化轨迹:家庭中的男性从对女性的绝对支配到男性地位的失落到男性的光芒的隐退到男性的孤绝。与此同时,家庭中的女性则从绝对的被支配到女性意识的张扬甚至放纵。
一
五龙在米店的家中,其实也享有无尚的霸权,但在苏童构筑的个性化的家庭伦理叙事的保垒中,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占有与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应该是男性家庭地位失落的一种象征。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内容摘要:家庭体现着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本来最具包容性的两性关系在苏童的叙事中,其实已成孤岛,尽管这座孤岛在两性的较量中变化,却始终不能成为和谐的风景。
关键词:苏童小说两性关系孤绝与张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不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而是尊卑有致的上下关系。在中国的夫妻关系中,占主流的是爱与性的分离,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而行使分离主动权的只能是夫而不是妻。“同一道德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束缚人之性情方面,更多的是将绳索套在女性头上。女性一旦稍有违背,沉重的道德鞭子就会抽到女性身上。”尽管如此,女性受到重重压抑的生命之火如受阻的江水,遇到有裂缝的大堤,就会如洪水决堤般淹没一切,沉重的道德鞭子并没有抽熄来自本能的火焰。当然,一旦女人冲突道德网罗,听命于感性生命的呼唤,悬在女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从天而降,来取那“淫妇”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