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合集下载

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

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

自旋回波(spinecho,SE)序列我是柳桂勇!我在MR技术培训工作室在此呼吁大家一起学习MR,欢迎大家加入!每天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不要懒惰,不要任何理由的懒惰!此文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进行任何转载!自旋回波序列是一个最基础也是最经典的序列,其序列构建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大家在序列上的整体把握。

一.单回波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一).自旋回波产生过程假设Gz为层面选择梯度场,Gy为相位编码梯度场,Gx为频率编码梯度场。

成像周期过程:t0:此时刻层面选择梯度场Gz开启,同时90°RF发射,激发的氢质子限制在Gz所决定的层面内,此时Mz立即偏转到XY平面,变为Mxy。

t1:此时刻Gz关闭,相位编码梯度场Gy开启,并对层面内RF激发共振的氢质子进行相位编码。

t1~t2:此段时间为Gy持续时间,Gy在此起预备作用,因此t1~t2这段时间也可称为准备期。

t2:Gy关闭的同时Gz开启,目的是限制180°聚焦脉冲作用于选定的层面。

t3:Gz关闭,频率编码梯度场Gx开启,并一直持续到t5,也是频率编码梯度场Gx的持续时间,t3~t5这段时间内进行回波的采集,其中t4时刻为回波信号的峰值,因此t3~t5又称为检测期。

t5~t6:这段时间为延迟时间,即Mz恢复到其原始平衡状态M0,为下一次扫描做准备。

t6:开始进入下一个成像周期。

其中t0~t6就是咱们所定义的TR,t0~t4称为回波时间TE。

二).SE序列中涉及MRI脉冲序列的相关概念1.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 or time of repetition,TR)是指脉冲序列中相邻的两次执行的时间间隔。

在上面的SE序列中,TR就是两个90°射频脉冲中点的时间间隔。

2.回波时间(echo time or time of echo,TE)是指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脉冲中点到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上图SE序列中TE就是90°脉冲中点到自旋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也可以理解成第一个90°脉冲发射后,下一个90°脉冲施加的时间就是TE。

12 第四章 第一节 自旋回波信号与加权图像

12 第四章 第一节 自旋回波信号与加权图像

陈旧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T1图T2图(弛豫时间常数)T1WI T2WI PDWI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磁共振加权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NMR)weighted images磁共振信号S(t)磁共振信号也称为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ree induced decay, FID )人体磁共振信号极微弱,不可能直接形成磁共振影像;而隐藏于信号中的成像参数ρ、T 1、T 2也不能直接测出。

t磁共振成像仪磁共振断层图像T E :回波时间T R :序列重复时间90°脉冲—180°脉冲1. 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 ,SE)脉冲序列:以提高磁共振信号,测出成像参数ρ、T 1、T 2。

序列结构:序列时间参数:自旋回波序列图示假定主磁场B 0不变时,SE 信号幅值与T 1、T 2、ρ、T E 和T R 有关。

2E 1R //0e )e 1(T T T T KB I --⋅-⋅⋅=ρ自旋回波信号幅值为:2、自旋回波强度可见,SE 幅值由多个参数决定。

二、加权图像的获得磁共振成像参数:自旋氢核密度ρ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weighted imaging,WI)加权图像:突出某个参数对图像信号的影响,主要以该参数的差异决定图像信号强弱。

加权图像种类:1、T1加权图像(T1WI)2、T2加权图像(T2WI)3、氢核密度加权图像(PDWI)1、T 1加权图像的获得短T E (<<T 2约10~20ms)、短T R (≤T 1约300~600ms ) )e 1(1R /0T T KB I --⋅⋅=ρT 1大时I 值较小,图像暗;T 1小时I 值较大,图像亮。

ρ相差不大时密度相近组织,如T 1有差异,可通过T 1加权成像加以分辨。

条件:简化后,得:2E 1R //0e )e 1(T T T T KB I --⋅-⋅⋅=ρ1e 2E /→-T T T E <<T 21、T1加权图像的获得正常人SE序列T1加权图像2、T 2加权图像的获得T R >>T 12E /0e T T KB I -⋅⋅=ρT 2大时I 值较大,图像亮;T 2小时I 值较小,图像暗。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PGSE)是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的技术,是梯度回波序列的一种变化。

与梯度回波序列相似,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通过重复调整梯度矩阵来改变梯度矩阵,使氢原子从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的显示。

然而,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与梯度回波序列在技术上有明显区别。

与此同时,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使用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矩阵脉冲来移动氢原子,与梯度回波序列不同的是,梯度的均匀变化被替换成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脉冲,因此更能够实现更高的信号-噪声比以及快速的识别,从而使其可以用于更小的结构的显示,例如神经细胞和细胞结构。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通常由多种梯度脉冲组成,其强度和时间长度都是可调的。

第一个脉冲梯度时间通常叫做RF脉冲,它可以用来调整梯度矩阵以允许氢原子跳跃。

然后是一系列稳态梯度脉冲,它们可以调整梯度大小,以探测氢原子所在的特定位置。

最后,一个反转梯度脉冲将氢原子重新排列,以允许下一个物理位置的检测。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测序法被用来识别不同的脂质结构,因为脂肪和蛋白质的磁性行为可以影响磁共振图像的分割。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也可以用于检测病理性变化,例如组织炎症,损伤等。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还可以用来检测和显示稀释的活跃物质,例如抗原,抗体等,从而实现精确的诊断。

总的来说,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结构的准确、灵敏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由于它使用一系列不断变化的矩阵脉冲,可以得到比梯度回波序列更高的信号-噪声比和更快的识别,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脂质结构识别、病理性变化检测、活跃物质等方面。

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磁共振成像系统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及其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对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详细图像进行获取。

然而,在MRI 中,自旋回波序列通常存在相位不匹配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和伪影的产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许多相位校正的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集多个自旋回波图像,并通过相位校正算法将它们合并成最终的图像。

具体的相位校正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采集多个自旋回波图像,通常至少采集两个。

2. 对于每个自旋回波图像,使用一个参考图像作为标准进行相位校正。

通常情况下,参考图像选择自旋回波信号最强的图像。

3. 计算每个自旋回波图像与参考图像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差可以通过将两个图像的相位值相减得到。

4. 应用相位校正算法,将相位差应用于每个自旋回波图像。

这可以通过将每个像素点的相位值加上相位差来实现。

5. 将经过相位校正的自旋回波图像合并成最终的图像。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每个像素点在多个自旋回波图像中的信号强度加权平均来实现。

这样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减少伪影的产生。

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在MRI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改善图像质量和减少伪影,特别是对于一些易受相位不匹配影响的成像技术,如回波EPI(echo-planar imaging)和并行成像等。

总之,快速自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纠正MRI图像中的相位不匹配问题。

通过它,我们可以获得更准确、清晰的图像,提高MRI的成像效果。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陈文婷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6300720378 【摘要】利用小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完成了测量驰豫时间T1、T2,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成像等一系列实验,了解了各个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加深了对核磁共振成像法研究物质的的物理原理的认识。

【关键词】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成像,驰豫时间,卷褶伪影。

【引言】美国化学家P. uterbur 和英国物理学家P. Mansfield 分别提出在核磁共振中加梯度磁场进行空间编码以及回波平面等方法实现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获得了2003 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 医学奖,成为与核磁共振的发展及应用有关的第15 ,1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50 多年来,核磁共振已先后使16 位科学家获得了13 次诺贝尔奖. 随着1978 年英国研制出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如今,全世界已有2. 2 万余台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在工作,包括成像在内的核磁共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学、石油勘探等领域,形成了一门还在不断发展中的边缘交叉学科。

因此,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实验是很有意义的。

【原理】1 核磁共振单个自旋核在磁场中除了不断绕自身轴作转动之外,还以磁场为轴作进动。

进动的频率遵循拉莫尔公式:ω0=γB。

其中γ称为旋磁比( Gy2romagnetic Ratio) ,是决定于原子核本身性质的常量。

ω称为拉莫尔频率。

让处于外磁场中的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能量恰好等于自旋核两种不同取向能量差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

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NMR)。

当含氢样品被置于外磁场B0中时,样品会被磁化,产生能级分裂,分裂能级间距为:ΔE=γBh/2π。

在该样品系统上垂直施加一个射频磁场B1,从量子力学观点来看,射频场的能量为hv,当该能量和分裂间距产生的能级间距相等,即hv=ΔE时,样品对外加射频场能量吸收最大,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也最强。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模糊效应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模糊效应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模糊效应
在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领域,"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 Sequence,FSE)是一种用于获取图像的序列。

它通常用于减少扫描时间,提高图像分辨率。

当提到模糊效应时,可能指的是磁共振图像中的一些特定问题。

以下是一些与FSE序列相关的模糊效应:
* T2模糊:
* FSE序列常用于获得T2加权图像,但它可能导致T2模糊,即对不同T2值的组织结构产生混淆。

* 各向异性模糊:
* FSE序列中的梯度脉冲可能引入各向异性模糊,使得图像中的结构在某些方向上看起来模糊。

* 深度模糊:
* FSE序列中的多重回波可能导致深度模糊,即深层结构在图像中显得模糊不清。

* 磁场不均匀性引起的模糊:
* 磁场不均匀性可能导致图像中的部分结构出现模糊。

在FSE序列中,特别是在大场强MRI中,这种问题可能更为显著。

在使用FSE序列时,优化脉冲序列参数和选择合适的成像平面是减少模糊效应的关键。

此外,使用更高的磁场强度和考虑磁场均匀性的改善方法也可以有助于减少模糊。

详细的优化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和应用情境进行。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

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核磁共振自旋回波成像技术的参数选择一、实验原理1.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A.拉莫尔旋进:将一个具有磁矩μ的粒子放在恒定磁场B(μ、B夹角为θ)中,它受到力矩L的作用,磁矩μ会绕磁场B旋进。

旋进角速度ω=γB。

B.磁共振条件:在与横磁场B相垂直的xy平面内加一弱的旋转频率为ω1的旋转磁场B1(B1<< p="">在xy平面内的x方向加上脉冲射频场B1,角频率为ω,满足磁共振条件,则磁化矢量M只能在脉冲场存在时间t内远离z轴并转过一定角度θ=γB1t。

当脉冲宽度t恰好使θ=90゜或180゜时,则称该脉冲为90゜或180゜脉冲。

我们若在y轴方向安置一个接收线圈,因90゜脉冲使M在y轴上最大,即有感应信号产生,其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而震荡幅度的包络线是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的指数衰减信号,称为自由感应信号。

D.自旋回波信号旋转坐标x’y’z’中,在x’方向加90゜脉冲,M倒在y’轴上,脉冲过后,M在实验室坐标系上绕z(z’)轴作自由进动。

实际各部分有不同的工程频率,将导致M总磁化矢量在x’y’平面上散开,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扇形分布。

此时在x’轴再加180゜脉冲,所有磁矩以x’为轴翻转180゜,扇形翻转到-y’轴附近,但旋转方向不变,经过T时间后所有磁矩又集中起来落在-y’轴上,从而接收线圈中感应出自旋回波信号。

2. 自旋回波成像实验原理A.成像脉冲序列图B.选层梯度G X在射频脉冲作用时才开启。

具有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只使体内某一层面内氢质子产生磁共振。

C.频率编码梯度G Z在接收信号期间开启。

在层面上沿x方向施加一线性梯度场,使各列体素的磁共振信号频率也发生变化。

D.相位编码梯度G Y在频率编码梯度施加前任意时刻施加。

在层面上沿y轴以不同强度反复NE 次施加。

同一行体素处于相同磁场中,所以同一行中所有体素中质子进动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造成各行间相位差,关闭后相位差仍保留下来。

磁共振基础序列

磁共振基础序列

磁共振基础序列
磁共振基础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梯度回波(GRE)序列和反转恢复(IR)序列等。

这些序列在磁共振成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参数调节来获取不同的图像信息,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自旋回波(SE)序列是最常用的磁共振序列之一,它利用射频脉冲激发组织中的氢原子核,然后使用不同的回波时间(TE)和重复时间(TR)来获取不同的图像信息。

SE序列可以产生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

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是一种改进的SE序列,它通过减少扫描时间提高了成像效率。

FSE序列适用于快速动态成像和实时成像,例如在心血管和腹部成像中广泛应用。

梯度回波(GRE)序列利用磁场梯度来产生图像对比,因此不需要等待自旋回波的形成。

GRE序列可以产生快速的图像,适用于血流成像和功能成像。

反转恢复(IR)序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IR序列,它通过在射频脉冲之前和之后施加反向磁场来增加组织对比度。

IR 序列常用于脑部、脊柱和肝脏等器官的成像。

除了以上基础序列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磁共振序列,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波谱成像(MRS)等。

这些序列可以提供更多的组织生理信息和代谢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特点

简述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特点

简述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特点## English Answer:### Characteristics of Fast Spin Echo (FSE) Imaging.Fast Spin Echo (FSE) imaging, also known as Turbo Spin Echo (TSE), is a rap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echnique that utilizes a series of fast, repetitive spin echo sequences to produce high-resolution images. FSE imaging exhibits several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1. Rapid Acquisition: FSE employs a segmented echo-train acquisition approach, dividing the echo train into multiple segments and applying a radiofrequency (RF) puls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segment. This rapid acquisition process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images with shorter repetition times (TRs) and echo times (TE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pin echo sequences.2.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By acquiringmultiple echoes and combining them coherently, FSE imaging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SNR. The increased SNR allows for the reduction of scan time or the improvement of image quality.3. Motion Artifact Reduction: FSE's segmented acquisition method reduces motion artifacts by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f patient movement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The short TRs and TEs employed in FSE imaging help mitigate motion-induced blurring and ghosting artifacts.4. T2-Weighted Images: FSE imaging is primarily used to generate T2-weighted images, which highlight structures with long T2 relaxation times, such as fluids and edematous tissues. The long echo trains and large echo spacing in FSE sequences result in increased T2 weighting.5. Contrast Enhancement: FSE imaging can be combined with contrast agents to enhance the visualization of specific tissues or structures.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 are commonly used to improve the delineation of vascular structures, while other contrast agents can beemployed to target specific molecular processes.Advantages of FSE Imaging:Rapid acquisition times.High SNR.Reduced motion artifacts.T2-weighted imaging capabilities.Contrast enhancement compatibility.Disadvantages of FSE Imaging:Potential for chemical shift artifacts.Susceptibility to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Increased sensitivity to flow-related artifacts.## 中文回答: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成像的特点。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

探究自旋回波序列核磁共振成像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软脉冲自旋回波序列(SE)
• • • • • • 软脉冲: 脉宽长 强度小 频带窄 用于选择性激励 如成像中使用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软脉冲自旋回波序列
• • • • • 空间线性梯度场编码: z 方向——样品成像横断面的选择(选片) x方向——在x方向上对信号的频率编码 y方向——在y方向上对信号的相位编码. 空间编码→采集后K空间数据→二维傅里叶 变换→核磁共振信号的二维分布函数→二 维核磁共振图像.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增大FOV的方法
• • • • • • • 增大(FOV)x 1 提高采样带宽SW 2 减小编码梯度Gx 增大(FOV)y 1 增加相位编码步NE 2 减小相位编码梯度Gy 3 减小相位编码时间D1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总结
• 了解了核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原理 • 虽然是软件实验,但是还要搞清楚各个参 数的物理含义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 改进:Gx,Gy,Gz的调节需再多试验 • 建议:采用其他序列成像,如自旋回波权 重成像,成三维的像。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二维芝麻质子密度图
矢状面 横断面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纯水中大豆
• 卷褶伪影:超出选定FOV部 分样品产生的信号频率高于采 样谱宽,但却同样被线圈采集 到——A/D变换——被折叠 到设定的采样谱宽内 • fa=f-2fs • 消除方法:增大FOV
陈文婷_近代物理实验_2008-12-24
什么是核磁驰豫过程?
• 核磁弛豫过程(Relaxation Process) 是吸收 射频脉冲能量后的自旋核与周围物质相互 作用并以相同频率的射频辐射形式退激发 的过程. • 弛豫过程的时间特性—— 自旋-晶格/纵向弛豫 时间T1 自旋-自旋/横向弛豫 时间T2

头部磁共振常用序列临床应用简介

头部磁共振常用序列临床应用简介
9
孤立病灶
DTI
孤立病灶DTI显示局部纤维中断 DTI显示双侧放射冠及 胼胝体的纤维走行
10
常规头部MR序列
T1W-信噪比高,灰白质对比强,对解剖结构的 显示好
T2W FSE(TSE)-常规T2像,用于一般病变的检 出,如梗塞灶、肿瘤等
T2W Flair-水抑制技术,显示被CSF高信号掩 盖的脑和脊髓的稍高或高信号病
消除伪影来源 显示被脂肪信号掩盖的病灶 与MHb、含蛋白液体鉴别
5
•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 反转恢复(IR) 序列(3) FLAIR序列—衰减液体信号的反转恢复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 序列—黑水序列 有效抑制CSF(游离水)信号—水抑制技术 F和L脊AI髓R序的列稍T高2W或I,高显信示号被病C灶SF高信号掩盖的脑 病变相对较小且靠近CSF 如大脑皮层病变、脑室旁病变
16
几种组织或成分的MR信号特点
钙化:因其内氢质子含量通常非常少,在T1WI及 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
脂肪: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 为高信号。STIR
铁质沉积:MRI对铁含量的变化非常敏感 • 生理性沉积:苍白球、红核、黑质、壳核、尾状核和
丘脑部位可见明显的低信号(T2WI) • 病理性沉积:早老性痴呆(大脑皮质铁沉积增多)、
7
பைடு நூலகம்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功能成像) MR扩散加权成像(2) DWI的临床应用 DWI主要用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该期脑梗死主要引起细胞毒性水肿,与常规 T号1W异I常和,可T2提W早I相到比病,D后W2小I能时更之早内发现梗死区信
8
CNS相关的成像技术 MR扩散加权成像(3) DWI的临床应用、影像学表现 超急性/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表现为高 信号 MS的活动病灶、部分肿瘤、血肿及 脓肿等也可能表现为高信号 利用DTI技术进行脑白质束成像,显示 肿瘤对周围白质束的影响

自旋回波产生原理

自旋回波产生原理

自旋回波产生原理
自旋回波是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的成像序列,常用于获取多个图像,用于病变检测和解剖学分析。

自旋回波成像的原理基于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中产生的预cession(即核自旋的旋转),而核自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中,核自旋首先被磁场极化,然后通过施加一个脉冲来打扰核自旋的平行状态,使其进入垂直状态。

当这个脉冲结束时,核自旋开始绕着外加磁场以拉脱器的方式旋转(称为自旋预cession),并继续旋转直到与外加磁场再次平行。

在此期间,产生的信号会被检测并转化为图像显示。

自旋回波成像使用两个相同大小但相反极性的脉冲(称为180度脉冲)来打断核自旋的自由旋转。

第一个脉冲用于将核自旋从平行状态转化为垂直状态,而第二个脉冲用于将核自旋从垂直状态转化回平行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信号将被检测并转化为图像。

通过对自旋回波序列中的脉冲间隔时间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

此外,自旋回波成像还可以通过调整脉冲长度来选择性地抑制特定组织的信号,以提高对其他组织的可见度。

总的来说,自旋回波成像利用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旋转和相互作用来产生图像,通过改变脉冲序列和参数可以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从而实现病变检测和解剖学分析。

第04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第04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第四节 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凡是成像时采集的是自旋回波信号的序列都属于自旋回波类序列,包括常规自旋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等。

反转恢复序列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采集的信号也可以是自旋回波,但其序列结构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将在本章第五节中介绍。

一、自旋回波序列SE 序列的结构在第一章第十节已经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这里仅介绍其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SE 序列是MRI 的经典序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序列结构比较简单,信号变化容易解释;(2)图像具有良好的信噪比;(3)图像的组织对比良好;(4)对磁场的不均匀敏感性低,因而磁化率伪影很轻微;(5)利用SE 序列进行T1WI ,采集时间一般仅需要2~5min 。

SE 序列也存在着一些缺点:(1)90︒脉冲能量较大,纵向弛豫需要的时间较长,需采用较长的TR (特别是T2WI ),且一次激发仅采集一个回波,因而序列采集时间较长,T2WI 常需要十几分钟以上;(2)由于采集时间长,体部MR 成像时容易产生伪影;(3)采集时间长,因而难以进行动态增强扫描;(4)为减少伪影,NEX 常需要2以上,进一步增加了采集时间。

鉴于上述特点,目前即便是低场机,也很少利用SE 序列进行T2WI 和PD 。

SE 序列目前多用于获取T1WI ,是颅脑、骨关节、软组织、脊柱脊髓等部位的常规T1WI 序列。

对于体部特别是腹部来说,许多医院还把SE 序列作为常规T1WI 序列,配合呼吸补偿技术,可获得质量较高的T1WI 。

但对于呼吸不均匀的病人,图像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同时由于采集时间长,不能利用SE 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因而不少专家提出用梯度回波序列替代SE 序列作为腹部常规T1WI 序列。

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不同产家生产的MRI 仪上有不同的名称,安科公司和GE 公司称之为FSE ( fast spin echo ,FSE ),西门子公司和飞利浦公司称之为TSE (turbo spin echo ),本讲义中将采用FSE 的名称。

磁共振成像参数解读之一:关于回波链的那些事儿

磁共振成像参数解读之一:关于回波链的那些事儿

磁共振成像参数解读之一:关于回波链的那些事儿在临床磁共振成像过程中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是常用基本序列之一。

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因为采用了回波链读取技术使得其扫描速度相比于自旋回波(SE)序列加快,从而使得很多磁共振成像成为可能。

与梯度回波(GRE)序列相比,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采用多个180°或近似于180°聚焦脉冲来重聚信号,因而具有更强的消除空间上有规律分布的磁场不均匀所造成的信号干扰。

通常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可用于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加权(PD)成像。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在通过采用回波链技术提升扫描速度的同时其实也付出了牺牲图像质量的代价。

比如说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时导致脂肪的信号更亮,但更重要的是过长的回波链还会导致图像对比度变差并模糊,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这里笔者为大家剖析一下使用FSE序列的几个误区。

01常见误区之一在使用FSE序列时回波链越长扫描速度越快。

的确,在一定的扫描层数时增加回波链长度确实可以减少扫描时间,但这里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存在于你所使用的重复时间TR具有一定冗余,这样就允许可以在这个重复时间(TR)采集更多的K空间线。

如果这个重复时间内没有冗余时间时盲目的增加回波链就不能减少扫描时间反而有可能增加扫描时间;02常见误区之二在使用呼吸门控的FSE序列时,当扫描层数超过允许的采集层数时可以通过降低回波链长度来提高允许采集的层数;03常见误区之三增加回波链长度时界面上所显示的信噪比不变,所以可以通过增加回波链长度来节省扫描时间,这样就可以又快又不影响图像质量;综上,既然说以上几个想法都是误区,显而易见在笔者看来就是不可取的。

欲要真正理解回波链长度这一参数对图像的影响,我们还得从FSE这个序列本身说起。

这里我们给出一个FSE序列的示意图,这里在90°射频脉冲后方所跟随的180°脉冲的个数就是我们所说的回波链长度。

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并牢记:1)越往后的回波信号幅度越低,这就是说当我们采用过长的回波链时后面回波所采集到的信号很低,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图像的信噪比,同时也牺牲了对比度;2)相邻两个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回波间隔(ESP)。

自旋回波序列填充相位编码线

自旋回波序列填充相位编码线

自旋回波序列填充相位编码线是MRI成像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对未知相位的信息进行采样填充,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减少扫描时间,从而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自旋回波序列自旋回波序列是MRI成像中常用的一种脉冲序列。

在该序列中,通过改变梯度和脉冲的方式,可以使得磁共振信号从患者体内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发出并被接收到。

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重建,即可得到具有高分辨率的MRI图像。

在自旋回波序列中,填充相位编码线是指在k空间中对未知相位信息进行采样和填充的过程。

k空间是MRI成像中用来表示频率和相位信息的空间。

通过填充相位编码线,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减少成像的伪影,从而得到更清晰和准确的MRI图像。

二、深度评估在MRI成像中,填充相位编码线的方法有很多种。

从最简单的线性填充到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填充,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填充相位编码线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扫描时间、成像分辨率、伪影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

从简到繁地探讨填充相位编码线的方法,可以从基本的线性填充开始,逐步介绍其局限性和改进方法。

可以引入加权填充、稀疏填充和压缩感知等先进技术,来提高填充相位编码线的效果和成像质量。

通过逐步深入地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填充相位编码线在MRI成像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总结与回顾填充相位编码线作为MRI成像中的重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减少扫描时间,还可以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MRI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技领域,填充相位编码线作为MRI成像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填充相位编码线在未来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医学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成像数据。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逐步深入探讨了填充相位编码线的方法和意义,希望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技术在MRI成像中的作用和意义。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Pulsed Gradient Spin Echo Sequence)是核磁共振成像中常用的一种脉冲序列。

它通过引入脉冲梯度,在空间中区分不同位置的磁共振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内部结构的成像。

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我们对被研究样本施加一个恒定的磁场(B0)。

这个恒定磁场会使样品内的原子核自旋在同一频率下进动。

然后,我们施加一个90度的射频脉冲,使原子核自旋从热平衡态(通常是沿着磁场方向的向上自旋)倾斜到垂直于磁场的平面上。

接下来,我们在一个时间段内引入一个线性变化的梯度场(G),梯度场的强度和方向在时间内变化。

这个梯度场会导致样品内不同位置上的自旋进动频率不同。

随后,我们施加一个180度的射频脉冲,翻转自旋角度,使自旋回到原来的方向。

在自旋回到原来方向之前,自旋已经以不同的速率进动,这就导致自旋相位的差异。

当自旋回到原来方向时,这个相位差会重新聚焦,产生一个回波信号。

通过改变梯度场的强度和方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回波信号。

根据这些回波信号的强度和位置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出样本内部的结构信息。

因此,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被广泛应用。

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其次,它对于大量的扫描时间非常敏感。

通过调整梯度场的强度和方向,我们可以获得所需的空间分辨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扫描。

此外,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对于测量样品内部扩散相关的参数,比如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也非常有用。

然而,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这种序列对于液体样品呈现出较好的成像效果,但对于固体样品成像效果较差。

其次,它对于样品内部物质的运动和流动敏感。

这意味着如果样品内部存在流体或动态运动,可能会导致成像失真或伪影。

总体来说,脉冲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作为核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常用脉冲序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为科学家和医生提供关于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扩散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自旋回波序列成像实验[实验仪器]上海纽迈公司NMI20台式核磁共振教学成像仪;约10 mm高的大豆油试管样品;约2 g的芝麻试管样品等。

图1为磁体的坐标轴取向。

成像的切片方向如图2所示。

图1 实验仪器磁体的三维空间SLICE 0 沿x轴切片,SLICE 1 沿y轴切片,SLICE 2 沿z轴切片,平行于yz轴面图像平行于xz轴面图像平行于xy轴面图像图2 沿磁场三个轴方向的切片图[实验方法介绍]首先对仪器进行电子匀场的调节;其次调节射频场频率,找出拉莫尔共振频率。

记下此频率;第三,进行软脉冲序列90 ?脉冲和180 ?脉冲的调节,找出形成这两个脉冲的脉冲幅度值RFAmp1(%);第四,选择自旋回波成像序列进行芝麻成像。

下面是这四步的调节方法:一、电子匀场调节磁场的均匀性对实验非常重要。

在核磁共振系统中,均匀性是以主磁场的百万分之一(ppm )来度量的。

其数学定义为60060min max 10101??=?-=B BB B B ppm把大豆油样品放好,打开磁共振成像仪应用软件,单击“New ”,打开脉冲序列对话框,选择硬脉冲FID 序列。

单击“GS ”采集信号,通过调整射频脉冲偏移量O1(kHz ),调出图3的FID 信号。

打开梯度电子开关柜ON ,分别反复缓慢地调整GXShim 、GYShim 、GZShim 旋纽,使FID 信号衰减变慢,拖尾最长,如图3(b ),表示电子匀场调整到最均匀状态。

图3 (a) FID 衰减快,拖尾短,匀场不均匀图3 (b) FID 衰减慢,拖尾长,匀场已调好二、共振频率调节用油样品,选择硬脉冲FID序列,信号的主共振频率为22 MHz,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频率,使信号振荡的频率减小,直到出现没有振荡的衰减信号,如图4(b)所示,共振频率就调好了。

具体调整步骤参见磁共振成像操作指导书第40页的实验步骤。

图4 (a) 接近共振状态有振荡的FID信号图4 (b)共振状态无振荡的FID信号图4 共振频率的调节22MHz,651.73kHz三、90 ?、180 ?软脉冲的调节用油样品,选择软脉冲序列,如图5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tline:
• 核磁共振及其成像的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NMI20台式核磁共振教学成像仪) • 原理性实验
– 电子匀场的调节 – 硬脉冲FID序列测量拉莫尔频率 – 旋转坐标系下的FID信号及其特点 – 硬脉冲回波序列确定硬脉冲射频 – 反转恢复法测量T1 – 硬脉冲CPMG序列测量T2
• 成像技术实验
–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 自旋回波权重像
核磁共振现象及其成像的基本原理
•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 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
• 单个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运动除了不断绕自身轴作转动之外,还以磁场 为轴作进动,进动的快慢(即频率)遵循拉莫尔公式:
②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反转时间D1的 值,每次改变后都重复进行累加数据采 集和傅立叶变换,并记录对应的频谱峰 值,将两者进行拟合,得右上图所示结 果。在此情形下,反转时间T1≈139ms。
5. 硬脉冲CPMG序列测量T2
硬脉冲CPMG序列,主要由一个90度射频脉冲和多个180度射频脉冲,及各自的回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 NMI20台式核磁共振教学成像仪
原理性实验
1. 核磁共振主磁场均匀性的调整
在NMRI中,要进行空间编码(层选脉冲、相位编码和频率编码),就要 在静磁场上叠加微弱的梯度磁场。静磁场的均匀性越差,偏差越大,图像 质量越差。如果静磁场不均匀,在叠加梯度磁场后,层位信号将发生偏离, 引起图像失真和畸变。当FID信号的拖尾越长,即FID衰减包络线越缓, 表示磁场均匀性越高。
SLICE=0
SLICE=1
7.自旋回波权重像
① 由自旋回波序列成像原理可知,采集到的回波信号强度表达式为:
Sse (TE ,TR ) AN (H )(1 eTR /T1 )eTE /T2
式中,N(H)为体积内自旋氢核的数目,A为增益,T1和T2都是样品的弛豫 时间,在场强确定后,基本上固定不变。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改变重复时间 TR和回波时间TE改变信号幅值,进而改变样品组织在图像上的灰度。因此, 所谓参数加权图像,实际上就是通过选择合适的TR和TE,来实现参数对样品 组织最终信号的影响权重,以突出或者强调该参数。
② 实验中,将装有2g芝麻样品的试管放入磁体柜上方样品槽内。调整好磁 场均匀性,找到拉莫尔频率及90度和180度幅值RFAmp1、RFAmp2。单 击工具栏上的new按钮,选择软脉冲自旋回波序列并进行累加采集。对计 算机自动给出的K空间数据矩阵进行傅立叶变换、调整图像显示颜色后, 得到如下两幅对芝麻样品的成像图:
0 B0
• 将所有单个自旋核的磁矩进行矢量求和,可以得到宏观磁化矢量M:
M i
• 在垂直于外磁场的方向施加与拉i 莫尔频率相等 的射频磁场B1,可使得宏观磁化矢量发生偏转, 即核磁共振现象。偏转角度取决于射频场的大 小B1和脉冲宽度。
• 自旋核子群收到射频激励后,宏观磁化矢量失去平衡,偏离Z方向, 使得MZ减小,同时出现横向磁化分量MXY。射频停止后,核子群系统 要从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分别包括纵向磁化矢量和横向磁化 矢量的恢复两个分过程,分别称为T1弛豫和T2弛豫。
•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果在正在发生弛豫的区域外环绕一封闭 线圈,则线圈内将感生出微弱的电动势,这就是核磁共振信号。
• 旋转坐标系的引入,使宏观磁化矢量M的进动被当作背景得以消除, 观察到的就只有射频作用和弛豫效应了。在旋转坐标系下,Bloch方 程变为:
• 旋转坐标系一般由混频电路来实现。当混频频率与拉莫尔频率相等时, 将观察不到进动项,此时的FID信号仅为指数衰减曲线。
成像技术实验
6. 自旋回波序列成像
① 自旋回波脉冲序列首先用90度射频脉冲激励样品物质,在它的作用下, 宏观磁化矢量迅速倒向XY平面上,因此,90度射频脉冲是SE序列的准备 脉冲。之后再施加一个选层梯度GS作用在样品上,以选择并激发某一个 特定层面,接下来是一个180度脉冲,其主要作用是改变XY平面内质子的 进动方向,使失相的质子重新相位重聚,此时吸收180度脉冲射频能量后 的质子,将在后面以自旋回波的形式放出能量,从而产生自旋回波信号。
波信号组成,其最主要的一个参数就是回波个数C1的设置。左下图为C1为10的波 形。确定了C1的值后,将累加次数设定为8次,单击ZG采集信号(实验过程中根 据回波显示的情况可对TD、SW和D2进行调节使得显示窗口能够显示出所有回波信 号)。对上述采集的信号完成后,利用软件自带的工具进行拟合,取C1不同值时 的实验结果如下:
4. 反转恢复法测T1
① 在核磁共振常规脉冲序列当中,反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是较为常见的 一种序列。该序列首先施加一个180度射频脉冲,使纵向磁化矢量强度MZ反转 到主磁场的反方向,然后该磁化矢量强度以T1时间常数进行自由弛豫。经过一 段时间后,MZ有所减小,此时沿水平方向上再施加一个90度射频脉冲,检测 并记录此时产生的FID信号。将该序列中180度和90度两个射频脉冲之间的间 隔时间定义为反转时间TI,TI是反转恢复序列的一个重要参数。
2. 硬脉冲FID序列测量拉莫尔频率
① 实验室坐标系中的NMR信号在旋转坐标系中就消除了进动项。当旋转坐标系 的旋转频率与拉莫尔频率完全相同时,线圈采集到的FID信号中的拉莫尔频 率成分就可被完全过滤掉,呈现出来的是一条呈指数规律递减的曲线。
② 因此,在上述实验1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修改射频脉冲的中心频率,同时观 察屏幕上的FID信号。当FID信号的振荡频率逐步减小到基本上不出现振荡时, 说明此时的射频中心频率就是拉莫尔频率。下图就是达到共振状态时的形状 及频谱:
此时,射频场中心频率:
SF1(MHz) O1(KHz) 22671.794KHz
即为该样品的拉莫尔频率。
3. 硬脉冲回波序列确定硬脉冲射频
在使系统处于核磁共振实验状态后,选择Demo下的硬脉冲FID序列,并调节P1 的值使信号幅值最大。再选择Demo下的硬脉冲回波序列,通过调节O1、D1、SW, 使回波完全出现在信号窗口,FID信号尽量少进入信号窗口,同时使回波中心 处于采样时间的中心处。将90度脉冲宽度P1设置为第一步找到的数值,P2≈2P1。 调节后的最佳效果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