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业区位选择(精)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2、采用孤立化研究方法,为 后来的区位论研究开辟了 道路,至今仍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五、杜能理论的评价 3、农业圈层不同,集约化程 度不同的理论,在今天仍是 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六、其他因素对杜能圈的影响
1、若孤立国内有一条可 以通航的河流,则同心圆 模式成为沿着河流伸展的 狭长型分布模式。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
区位论产生于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 义时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早期区位论思想 二、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成为区 位论的奠基著作。 2.工业区位论 劳舍发表了《决定工业诸部门适当区位的自 然法则的研究》,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 工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发表了《工业区位 论》,标志着经典区位论的建立。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形成机制与 圈层结构示意图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1、自由式农业圈,生产容易腐 烂、难以运输的农产品。 2、林业圈,以生产木材为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杜能圈
3、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 把土地分为六个区。 4、谷草式农业圈,为七区轮作。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提出运费和劳动费两个 一般区域性因子,再加上集 聚因子和分散因子,就构成 了由运费、劳动费、集聚 (分散)三个区位因子组成 的一般区位因子体系。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1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2 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模 大,商品率 高,机械化 和科技水平 高
社会 经济 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 出口国)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 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 小,土地租金低)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 了支撑)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 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2. 读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世界商品谷物农业分布:主要分布在__美__国__ (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__澳__大__利__亚__、乌克 兰等国以及我国的__东__北__地__区__、__西__北__地区。 (2) 作物:以A__小__麦__和B__玉__米__为主。 (3) 区位条件
(2)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大面积的__干__旱__、__半__干__旱__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合 放牧牲畜。特点是__生__产__规__模__大、__专__业__化__程__度__高。典型地区:G__潘__帕__斯__草__原__的大 牧场放牧业。 (3) 乳畜业分布:A__西__欧__、D__五__大__湖__沿__岸__(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乳__畜__业__。 (4) 乳畜业区位条件:城市和人口密集,__市__场__需求量大;用地紧张,适合__集__约__化_ __经营。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生产对象、区位条
世界典型畜牧业分布图 件、主要特点。乳畜业:分布、生产对象、
区位条件、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 图
概念、分布、区位条件、主要优点
01 强基础 必备知识
1. 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布:主要分布在A南亚、B_东__南___亚__、 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_亚__热__带___季__风__气候区。 (2) 作物:以__水__稻__种植为主,种植历史 悠久。 (3)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__商__品__率__ 低;__机__械__化__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第5、6章 农业、工业区位 知识点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的理论2、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二)农业的发展与类型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迁移农业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传统农业 基本特征: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家庭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生产劳动;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多数,二、三产业的人比例低,人数少;在土地私有下,进行生产的劳动者占有很少土地,甚至没有耕地。

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传统农业的类型现代农业 基本特征1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计农业不同,其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亦称为商品农业。

2主要为居住在城镇中的非农业人口提供生活消费品,保证制造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的顺利进行。

3专业化生产使得现代农业体现出规模经济,并向纵深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使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补充:◆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农场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所以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区低的多;◆现代农业不像传统农业那样依靠人力与畜力、草木灰与厩肥为主的有机肥料,以及当地凭经验选取的品种,而是使用化石燃料所推动的机械,人工合成的化肥,以及用生物遗传过程所产生的高产种子。

由于这些条件,现代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的生产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其产品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品,从运输到成品包装和销售,也就是从农场生产的粮食到餐桌的食品形成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很高。

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对自然的影响农业依赖于自然,虽局部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但改造力度较小。

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是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成了村落的出现。

在此基础上,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导致文明的出现,这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 城市所需农产品由平原农业经营者供给
• 农业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a
10
• 农产品价格、农业工人工资及资本利息固定不变
1.3 理论模型与“杜能圈”
• 1.3.1 农场观测数据 • 1.3.2 理论模型 • 1.3.3 杜能圈 • 1.3.4 杜能圈形成机制
a
11
1.3.1 农场观测数据
距市场距离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a 场)的距离
13
t——农产品的运费率
1.3.3 杜能圈
• 杜能圈:杜能利用地租收入模型,对孤立国 农业土地利用和集约化程度分析后得出结论: 城市周围土地利用类型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随 着距离城市的远近呈带状变化,围绕城市形成 由自由农作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 式农业圈、三莆式农业圈和畜牧圈构成的农业 圈层,被后人称“杜能圈”
经济地理学
Economic Geography
a
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1. 杜能农业区位论
2. 韦伯工业区位论
3. 其他区位论介绍
4. 本章思考题
a
2
本章重点与难点
➢ 本章重点
概念与术语: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综合等运费线、
临界等费用线、送达价格、需求圆锥体、利益空间、行为
矩阵
原理与思想:杜能农业区位论假设条件、模型及图
2.1 研究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经 济的活跃,资本家为了在自由竞争中获取最大利润, 开始提出工业区位选择问题。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使生 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进一步加剧。工业区位的合理 选择在你死我活的资本竞争中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经济地理学(第3版)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的局限性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约翰·冯·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 1783—1850) 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以下简 称《孤立国》),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杜能圈 一般在城市(市场)近处种植笨重、体积大因而运输量较
大或者运费成本相对其价格而言过高的作物,或者生产易于腐 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 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较小的作物。
以城市为中心,在城市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 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 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而当原料地为多个,并不同消费地在一起,其区位图形 为多边形,即区位多边形。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
图3-10 范力农构架
(3)综合等费用线 等 费 用 线 —— 运 输 费 用 相 同 的点的连线,围绕N、M的同心圆 状连线。 综 合 等 费 用 线 —— 全 部 运 费 相等点的连线,图中A - B - C - D E - F各点的连线。
图3-3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二)中观尺度——上海市郊区20世纪80年代农业区位模式 第一圈为距市中心10 km内的区域,以蔬菜、奶牛、花卉
生产为主; 第二圈为距市中心10 ~ 20 km之间的区域,主要以棉花、
蔬菜、奶牛和自给性粮食生产为主; 第三圈为距市中心20 ~ 35 km之间的区域,以商品粮、棉
模式,即所谓的“逆杜能圈”。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dP ' dC ' dT ' 0, dQ dQ dQ
可见,边际成本和追加运费越低,边际产量本身 需偿付的越少,生产规模扩大的可能性越大, 这些分析从理论上道出城市附近农业较远郊集 约的本质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提出,距离消费市场的
远近对农作物布局有重大的影响,据此他计算 处各种农作物组合的合理的分界线,并将他设 想的孤立国分成6个同心农业圈层。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2、第二圈——林业圈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6、第六圈——畜牧业圈
乌有:R=0
区域经济学
(二)不同急跃程度,单一产品的区位地租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取决于一定土地上
投入的劳动力和资本。即总投入量 I,每追 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土地上 产量会有相应的增加,这部分增加的产量 成为编辑产量,到一定程度,虽然土地的 总产量仍在增加,但边际产量会处于不断 下降,即土地收益递减律。
重量=原料指数+1
区域经济学
2、最小运费原理 (1)仅使用遍地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 范力农构架
区域经济学
如何确定运费最小点的工业区位,他把原料、燃 料和消费地的分布,作为决定工厂区位的基本 图形,分以下几种情况:
区域经济学
五、理论与现实——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局限: ✓ 1、他将运费是距离和重量的函数,并且成比
例地增加,而现实找你嘎的运费制度则是区段 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率往往因原料、 产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不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 统一的运价体系;同时,交通网以及运输线路 的地形条件不同也影响运费;运输方式不同, 即使是运输同样的物品,运价体系也不同 ✓ 2、韦伯的假定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也是不现 实的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精选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工业区位论

农业工业区位论
12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fred Weber,1868-1958年),德国经济 学家,于 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 理论》一书,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
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产 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在这种 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挑选了工业生 产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 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的空间机制
(6)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2
形成机制:
区位地租:单位面积土地产生的利润,即收入减 去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后的净收入
农产品的生产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标。对某 一固定农作物而言,农民的地租收入受市场的价 格、产地的生产成本和两地间的运费三个要素所 决定
R=PQ-CQ-KtQ=(P-C-Kt)Q=常数-KtQ
(1)在现实存在的国家中,找不到与孤立国中所 设想的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和物理性状都完全相 同的土地。
(2)在现实国家中,不可能有这么唯一的大城市, 既不靠河流,也不在通航的运河边。
(3)在具有一定国土面积的国家中,除了它的首 都外,还有许多小城市分散在全国各地。
6
图3.6 可通航河流和其它工业区位论概要
1.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2.运费指向论 3.劳动费指向论 4.集聚指向论
14
1.基本概念与理论前提
(1)基本概念
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 到的利益。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工业区位论 角度讲,即在特定区位进行某产品生产可比别 的场所用降低费用的可能性
1.农业区位理论的概念
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
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 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 异。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 提出的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1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第一节区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区位论的产生与发展区位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分工加深的产物。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生产地也是消费者的居住地,生产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以手工业为主),这个时期没有探讨区位论的需要和可能。

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从家庭手工业向大工厂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因此工厂企业最佳区位选择就成为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于是区位论就顺应社会需要而产生了。

(一)早期区位思想的产生早在18世纪,区位论思想就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出现并广泛传播。

如法国的康提伦(R. Cantillon)于1775年在他的著作《关于商业本质的一般论述》中提出城市谷价决定农民的土地用途,指出城市谷价运费的多少与距离城市的远近,都影响农业各部门的区位。

他还以同样的观点论述了工业、矿业和林业的区位。

这是后来农业区位论与工业区位论发展的先驱。

(二)静态区位论的研究19世纪-20世纪40年代为静态区位论研究阶段,是典型的静态模式时期,多以一两个因素进行孤立的分析。

在这一时期,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以英国为主,以抽象距离因素研究区位论以德国为主。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已逐渐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集团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垄断集团内部也在追求个别企业的“合理性”,这就大大推动了区位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从工业和农业两个侧面探讨经济布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农业区位论的研究在农业区位论研究方面,最早是苗勒(A. Muller)在1812年专门探讨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农业形态的分布。

杜能(J. H. von Thunen,1783—1850)在1826年发表《孤立国》一书,成为农业区位论的代表。

该书对农业区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不同农产品由于距离市场远近不同,各有其相对的优势区位。

其理由是:农业发展是由市场谷价决定的,如产地与市场距离加大,运费就增加,农产品中谷物的原价必须减少,所以远离市场的农场,以粗放经营方式才可以获利。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3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3)第三第四节

图3.22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一) 假定命题 廖什认为:
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 市场地域。 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而市场地域与价格、需求均有关。
(二) 假定条件
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 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 均等分布。 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 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 为相同。 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 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 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 可不考虑。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以生产地的需求量PQ为轴,将需求曲线QF旋转 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廖什的需求圆锥体。 圆锥体积即啤酒厂的总需求量。 圆锥体的底面,以PF为半径的圆形地域为啤酒 生产的市场区。其边界为啤酒生产的市场边界线。
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
图3.25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
(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1-20 )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问题:“经济人”与“满意人”。 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 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 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 现实: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在某种满 足的目标下行动的人。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一)基本假定命题与研究思路 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假定命题:
结论1:
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收益的空
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
在收益性空间界限内能形成最佳区位(利润最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3、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 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4、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城市发展 的影响——逆杜能圈)
36
逆杜能圈: 受城市发展的影响,
在城市周围形成的与杜 能圈完全相反的土地利 用模式,称为逆杜能圈。
形成: 在工业化、城市化
迅速发展的城市地区,由期待 地价上升的投机者、开发商以 及农民的开发形成“无秩序开 发状况”。在城市近处的农民, 由于农地可以随时转化为住宅 等城市用地,而对农地的资本 和劳动投入较少,放弃耕种或 采取临时耕作,远离城市的农 民,因农地难以转化为城市用 地而投入较多,并从事相对集 约度高,农业利用价值大的土 地经营。
20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一)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二)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中
尺度) (三)纳瓦佛等人的研究(微观尺度)
21
(一)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密度,各种农作物、
家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景观,以西北欧为中 心划分出七大地带。
22
图3.4 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
则杜能区位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就归结到: 如何通过农业合理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 限度地增加地租收入。
11
环带
林业产品
谷物
离市场 市场价 生产成 运费
距离 格

利润
市场价 生产成 运费


利润
0.5 200 140 10
50
80
50
3
27
1
200 140 20
40
80
50
6
24
1.5 200 140 30
30
80
50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区域图,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农业生产有何特点?2.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有哪些?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4.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其“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分别指哪些部门?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农业(1)概念: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2.区位(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包括热量、光照和降水,其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品质等有重要影响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常常发展林业、畜牧业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水源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为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特别提醒] 光照和热量的差异光照强,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丰富,光照不一定强。

如四川盆地热量条件优于青藏高原,但光照条件不如青藏高原。

①市场:可有效地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范围。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以及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也都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将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及其对应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

提示: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第3章-农业与工业区位论

根据以上分类,韦伯提出原料指数的概念,以 此来论证运输费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所谓原 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 制成品总重量之比,即:
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 重量
按此公式推算,可得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 不同种类原料的原料指数。一般使用遍在性原 料的指数为0,纯原料的指数为1,失重性原料 的指数大于1,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在性原料, 其指数都可能大于1。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 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
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
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 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 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 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劳动力指向是对运输指向的第一次变形。
劳动力成本指每单位产品中劳动力的费用,即工资率。由于工资 率的差异与劳动效率也即劳动力的素质有关,故存在着地理分布 上的差异性。如此,在运输指向确定的工业区位上,当移出此地 时,若节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输费,则为合理;反之, 位置移动则不合理。韦伯理论中用等费用线工具来分析确定劳动 力指向。
(三)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
韦伯从运输成本的关系论述了工业区位模式之后, 对影响工业区位的第二项因素——劳工成本进行了分 析。他认为劳工成本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 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素。所谓劳工成本,就是 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或称劳动力费 用。
韦伯认为,当劳工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 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 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 (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其前提是在工 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之下,工厂 从旧址迁往新址,所需原料和制成品的追加运 费小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案例学习,关于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这是用实例说明新疆地区是如何根据区位条件,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的。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学习,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出对不利自然条件如何改造。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难点:运用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西湖龙井视频为导入。

【目的】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课本,直奔主题,引出农业的区位条件。

【过渡】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我们再来答疑解惑。

板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思维发散】通过引导,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会泽大洋芋种植因素有哪些,从而得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城市、工业、农业、交通、港口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城市、工业、农业、交通、港口区位因素)
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降水适中且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如寒潮台风对农业生长有利弊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光照昼夜温差影响作物的品质但昼夜温差过大会造成农作物冻害过小作物品类型生产优势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归纳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不同影响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制约因素终年温和湿润降水比较均匀利于牧草生长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类型生产优势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归纳不同气候条件对农业的不同影响夏季高温多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充足利于生产终年高温多雨地形因素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法国境内)地形、水系与 开发模式图。
(1)马赛港为法 国第一大港,分析 该港口发展的有利 区位。
毗邻北非、西亚,地理 位置优越;濒江临海, 能海陆联运;西欧经济 发达,腹地广阔;地形 平坦,筑港条件优越; 依托马赛,利于港口发 展。
商业中心、网点区位因 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交通最优);
概括适宜橡胶生长的气 候和地形条件。
(终年)高温;降水丰 富且均匀;微风(风力 小);坡度适中,排水 良好。
当归适宜高寒冷凉湿)闰的环境,抗旱性和抗涝性都很差,
一般在海拔2200-2300米地区、长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岷县气候 属于高原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 9小时,年平均气候 4.9“C-7.0℃,年平均相对湿度68%,该地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 优良,被誉为“岷归”,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归生产需要 大量劳动力,在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处于三洲五海两洋之地,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势平坦, 便于城市建设与发展; 有河流流经,为开罗提供丰富的水源和 便利的水运条件; 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明显,气候适宜。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三第四节资料

经济地理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第三第四节资料
美国经济学家胡佛在制鞋和制革 工业的基础上,于1937年完成了 名著《区域理论与制鞋、制革工 业》一书,之后又在1948年出版 了著作《经济活动的区位》,标 志着他的经济区位理论的正式形 成。
一、运输费用理论
胡佛的区位理论是在对韦伯区位理论中 关于运费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的过 程中发展起来的。 他指出总运费是一条增长逐渐放慢的曲 线而不是直线,并提出了运费最小区位 分析方法。
胡佛对40年代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水运、铁 路、公路运输方式进行了研究,发现:
距离x
X<56km 56≤X<608km
X≥608km
适合的运输方式
公路 铁路 水运
各种运输工具的费用曲线
(三)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
一、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运输费用随距 离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强调了在区位布局中 ,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 二、根据运输方式不同运费率不同,给出了按 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通过选择不同的运 输方式来降低运费等等。
部这的 分样地 在,点 平市, 面场价 上的格 的分相 投界等 影线, 线也而 ,
结论: 两个竞争者的市场地域范围由两个价格漏 斗相交部位在平面的投影线可以确定。
Ya Yb
销售价格
生产价格
-X
X
AB
-Ya
-Yb
2、两企业市场区的竞争
当运费率、生产成本或企业竞争者的行为 等因素引起价格变动时,两企业的市场地 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的销售量 和销售利润,如下列五种情况:
分析: 假定市场上某地的产品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 到消费地的运费,当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市场 上该产品的销价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而增加, 且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斜率相同)。 用几何图形表达: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 漏斗的下端就是生产地。(如图)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2.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D ) A.原料、动力、土地、水源 B.原料、动力、市场、交通 C.劳力、政府、土地、水源 D.劳力、政府、市场、交通
20
从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和技术等因素考 虑,选出影响下列工业部门的区位主导因素
(在表中用“∨”表示)
金矿采 面包厂 计算机 服装厂 炼铝厂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
社会、环境因
素对工业区位
(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厂
选择的影响 环境因素: 的布局原则)
37
练习 1.关于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叙述错
误的是( D )
A.原料来源的范围越来越广 B.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C.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D.原料需求越来越少
2.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

制造厂
原料

动力 劳动力 市场 技术
∨ ∨


21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合理布局上述四个建设 项目。
C D
A B
Quit Return
A 自来水厂 B 啤酒厂 C 造纸厂 D 钢铁厂
43
7
决策者选择区位目的
经济效益 理想的工业区位
低成本高利润 充足的原料、动力; 质高价廉的劳动力; 前景广阔的市场 便捷的交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
农业与工业区位 选择
考情深度解读 主干知识整合 重点热点探究 课标新题借鉴
专题5
考点分 布
考情深度解读
1. 对农业区位的选择的考核转向给出材 专题 5 料(文字或图表) 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要善于迁移,分析评 命题趋

考情深度解读
3. 工业区位分析由单一主导因素向综合因
4. 要重视中外工业地域的比较和评价能力
专题5
主干知识整合
【解析】 主要考查我国和世界主要农 业类型的区位条件。 我国的南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影 响这里种植业(包括棉花在内)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就是灌溉水源,即图①应该是我国南疆棉花 生产的主导因素。甜菜喜温凉,适合生长在热 量较少的北方,即图②应是松嫩平原甜菜生产
化,进而使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农作物品种也明 专题5 显不同,所以图④ 的地形因素应该是垂直农业形成的主导因素。 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
重点热点探究
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农 业生产专业化方式,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成 果,故图③的农业技术改革应该是美国农 业区域专业化形成的主导因素。
【答案】 C
专题5
探究点三
重点热点探究
工业区位选择分析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专题5 重点热点探究 例3 下表是四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
例1 根据右图提供的 重点难点探究 信息可知 A、B、C、 专题5 ,下列有关
D的农业地域类型叙述正确的 是 ( ) A. A属于热带雨林迁移 B. B C. C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 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D. D属于水稻种植业 从三维坐标图中,可知A种植业比重大,商品 率和密集程度极低,按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分属粗
③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
④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 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
⑤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
6. 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如:“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区位因素的对
一、农业区位选择 专题5 1.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1)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 种制度 (2)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 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 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 (4)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 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2.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 型和规模。
专题5
重点难点探究
4. 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 多样化发展。 (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 产的特点分析。 (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 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3)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 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 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
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5
主干知识整合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 (3)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 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
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 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
专题5
主干知识整合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专题5主干知识整合
专题5
主干知识整合
三、工业区位选择 1. 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 2. 能源 (有色金属工业) 3. 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 4. 劳动力(数量、素质) 5. 市场(腹地) 6. 7. 农业(提供食品和原料) 8. 环境(风向、河流流向)
(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回答1~2题。
1. 某高科技公司若建一子公司,上述四地 最有可能选择
根据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 2. 影响甲地工业发展最不利的区位因素 可能是 ( ) 1.A. 此题应先确定此公司为技术指向型,然 劳动力素质低 B. 原材料缺乏 后依据表格中工资这一列的优势大小推出结论: C. 距市场远 D. 劳动力缺乏 工资优势最大的应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最小 的是技术指向型,高科技利润高,能承担高工 资成本,产品短小轻薄一般不需要接近原料, 且跨国公司接近市场,可规避关税壁垒。2. 表 格中可看出甲地两大优势是原料和工资,其中 的工资优势代表当地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这 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但也说明该地
专题5
探究点二
重点难点探究
农业区位选择
要学会综合运用区位知识,对某一农业地域 类型作出合理的区位分析。在复习中应从以下几 例2 下面四幅图分别表示我国南疆的 棉花、松嫩平原的甜菜、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垂直 1. 农业、美国的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形成的主导因 2.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包括自然、社会经济 素,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条件等) ( ) 3. A.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垂直农业 ④ 4. 区域专业化 5. 比较相关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 B. ①甜菜 ②棉花 ③区域专业化 ④ 垂直农业 C. ①棉花 ②甜菜 ③区域专业化 ④ 垂直农业
专题5
重点难点探究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 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 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 (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大
(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 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 3.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 (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然
专题5
主干知识整合
四、典型工业地域类型
专题5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点一 农业地域类型分 析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
1.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
(1)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 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 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 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
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 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 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 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以农业为例:①东 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 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
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
专题5
考情深度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