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合集下载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xxxx 第一中学xx271200编写老师:您好!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常常碰到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天降水的关系问题。

副高控制下易形成干燥少雨的天气,如何又与雨带相联系?副高与雨带的地点关系又是如何的?请您在百忙之中赐予解答,好吗?感谢!XXXXXXXXXX同学:你好!要回答上边你提出的问题,第一应明确这里的“副高”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受海陆散布的影响,常年位于副热带地域的高气压带常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按不一样的地理地点分别有不一样的名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永远性的活动中心,属于暖性高气压,中心地点均匀在北太平洋东部,美国西南海岸邻近,跟着季节变换而不停挪动,冬天它的权力最弱,中心地点在西经128°和北纬35°处,中心气压为1018毫巴。

今后渐渐西移北上,夏天最强, 中心地点移至西经151°和北纬30°处,中心气压增至1027毫巴。

西太平洋地域受此高压脊控制,它的东西、南北活动对东亚地域的东南季风影响很大。

副高如何惹起我国夏天降水?这里要注意不是副高自己致使我国夏天降水,而是来自副热带高压里的暖气团经过东南季风和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降雨,即冷锋降水。

那么,副高与雨带的地点关系如何?冬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地点在20° N以南,极少伸入我国。

春末,副高位于15° N-20° N之间,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在15° N 左右,雨带的地点在23° N左右,即华南地域。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 N,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在20° N左右,雨带的地点在30° N左右,大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域。

7-8月,副高推动到25° N-30° N,副热带高压脊地点在30° N左右,雨带地点在40° N左右,主要位于华北地域。

由此能够看出,雨带始终在副热带高压脊以北,而且与副热带高压脊的地点大概相差5-10个纬度。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着,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着,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时间夏季风的进退 雨带停留地区 5月中旬北进登陆 南部沿海地区 6月中旬~7月中旬继续北进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继续北进 华北、东北地区 9月开始南撤 10月 南撤出大陆A :暖气团B :冷气团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影响

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影响副热带高压(Subtropical High),也称为副高或高压脊线,是副热带地区常见的大气环流系统之一、它是大气环流中的稳定高压系统,通常形成在南北纬20°附近。

副高对中国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引发了许多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

首先,副高的存在使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干湿交替。

副高是中国夏季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通常在夏季南移使得南方的降雨明显减少。

这导致了中国南方的季风滞留,而北方地区则缺乏降水。

副高通过控制季风气流的路径和强度来调节中国的降水分布,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和农作物生产。

其次,副高通过影响风向和强度对中国的气温产生重要影响。

夏季副高南移时,南方地区受到副高辐合带的控制,气流汇聚形成稳定的高压天气,在此期间南方地区往往出现高温天气。

在冬季,副高北退,北方地区则受到北极偏高系统的控制,气温较低。

副高的存在导致了中国各地区的温度差异,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副高的强度和位置对中国的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副高强度较强,位置相对靠近时,稳定高压天气系统会持续较长时间,降水减少,气温较高,容易引发干燥和高温,增加火险概率。

如果副高位置异常偏东或偏西,可能导致暴雨、洪涝等极端降水事件。

因此,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存在重要关联。

此外,副高还与台风形成和路径走向有密切关系,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副高的西侧辐合区域是台风生成和发展的主要区域。

当副高较强且位置适宜时,台风生成和路径向中国沿海地区移动的概率增加,容易引发强降雨和风灾。

副高的存在对中国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带来重大挑战。

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对中国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调节了中国的季风降雨分布和气温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

此外,副高的强度和位置还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密切相关,给中国带来了干旱、洪涝、高温等极端天气灾害。

因此,研究副高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对于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副高对我国天气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天气与气候有着重要影响的暖性高压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在10~40°N之间活动。

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则晴好,当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干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侧是中纬度西风带,也是副热带锋区所在,副热带高压西部的偏南气流可以从海面上带来充沛的水汽,并输送到锋区的低层,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到北部边缘地区形成一暖湿气输送带,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锋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温高湿的气流。

当西风带有低槽或低涡移经锋区上空时,在系统性上升运动和不稳定能量释放所造成的上升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充沛的水汽凝结而产生大范围的降水形成雨带,通常还伴有暴雨。

根据统计,雨带位置一般在副热带高压脊线之北6~10个纬距处,其走向大致和脊线平行。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平均来说,当副高脊线位于20°N以南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华南雨季或华南前汛期雨季;当副高脊线徘徊于20°~25°N时,雨带位于江淮流域,这时为江淮梅雨季节;当脊线位于25°~30°N时,雨带推进至黄淮流域,黄淮雨季开始;当副高脊线越过30°N,则华北雨季开始。

副热带高压位置与雨带位置关系如此密切,故副热带高压位置的不正常变动往往会造成各地区的旱涝,如1954、1980、1991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带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

而1978年和1983年副高脊线很快越过20°~25°N到达30°N附近,雨带基本上未能在江淮流域稳定一段时间,江淮地区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造成该地区干旱。

[2]。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著,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A:暖气团 B:冷气团二、锋面雨带的移动: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间夏季风的进退雨带停留地区5月中旬北进登陆南部沿海地区6月中旬~7月中旬继续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继续北进华北、东北地区9月开始南撤10月南撤出大陆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经典实用)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经典实用)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经典实用)
我国锋面雨带是由北方冷概西南方湿概组成的一系列横贯中国的大风雨气流,它的推
移规律紧密与中国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有关。

一般而言,锋面雨带从北向南从春季开始推演至下半年,锋面雨带的中心线静止不动,但是它的外围领域依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春季活动偏北,可以到黑龙江以北,夏季
则往南活动偏重到江苏一线,秋季变暖后再次北移并往西传播,冬季则再次往南推进,可
以到海南以南。

锋面雨带也有短期的推动模式,它主要是受太阳的照射和大气的热力的影响,在春、夏、秋三季,锋面雨带的中心线会随着热力的变化而发生南北推进的规律,在冬季则会处
于相对停止不动的状态,到了冬季由于夜晚温差加大,而后形成而西南就风向,从而使锋
面雨带在向西部传播,进而使像大小刘集地区流量增大,降水越发集中,带动了春季锋面
雨带向东北地区北移的模式。

总之,锋面雨带的移动受到季节转换,气温分布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一
段时间的观测中,会发现锋面雨带的变化规律,它将给中国地区的气象形势带来便利。

5 副高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5 副高与我国的旱涝灾害

华南
南岭以南、武夷山以东的地区
5~9月为汛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锋面雨) 梅雨(锋面雨) 梅雨 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副高控 伏旱( 伏旱 制) 华北、东北雨季结束,出现秋高 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影响)
6月 7~8月
200N左右 250~300N
江淮地区~韩国、日本南部 华北、 华北、东北
3、C 、
4、B 、
5、B 、
6、B 、
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9月
南撤
(2)异常年份:会影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异常年份: 水旱灾害: 异常年份 水旱灾害 副高强的年份(位置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南旱北涝 南旱北涝。 强 快 南旱北涝 南涝北旱。 副高弱的年份(位置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南涝北旱 弱 慢 南涝北旱
1、A 2、D 、 、
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气旋雨对流雨2雨带的移动过程及雨带分布图地图册p106右下时间时间副高位置副高位置雨带分布雨带分布影响影响5月150200n华南南岭以南武夷山以东的地区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进入雨季59月为汛期6月200n左右江淮地区韩国日本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锋面雨78月250300n华北东北华北东北进入雨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副高控制9月南撤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华北东北雨季结束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影响2异常年份
四、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降水的类型(按成因) 降水的类型(按成因): 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气旋雨)、 )、对流雨 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气旋雨)、对流雨
(2)雨带的移动过程及雨带分布图 )
《地图册》P106 右下 地图册》
时间 5月
副高位置 150~200N
雨带分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着,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着,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法则及妨碍一、锋面雨带的构成:我国位于亚欧年夜陆的东部,面对天下最年夜的年夜洋──平静洋, 海陆热力差别在寰球最为 明显,构成季习尚候在寰球也最为明显,我国东部季风区落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非常年夜关联。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岸北上时,与从南方南下的夏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 暖氛围轻,冷氛围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氛围之上。

暖湿气流在回升进程中,因为气温不时落低,水汽冷却凝聚,成云致雨,构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域冷暖气流交汇 的地带呈现一条落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如今那里,那里就会构成落雨。

A :暖气团B :寒气团二、锋面雨带的挪动:注图中暗影与非暗影的分界限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限 时刻 夏季风的进退 雨带停顿地域 南部沿海地域 长江中卑鄙地域 华北、西南地域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 7、8月 北进登岸 接着北进 接着北进 9月 开场南撤 10月南撤出年夜陆蒲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域, 能够是夏季风刚登岸,正终年份时刻年夜概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权力较弱,南下的寒气团通过远程跋触及变性的缘故,另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挠,使两股气团权力相称,锋面在此停顿较长时刻,构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 雨绵延的气象。

六月雨带〔梅雨气象〕: 我国东部地域6月要紧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域,要紧雨区在江淮地域,如今来自平静洋跟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南方南下的寒气流在江淮地域相遇对峙, 形成梅雨锋,构生长达一个月阁下的落雨气象。

如今对流较茂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平静洋跟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 发生少量的地形雨。

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年夜,太阳辐射较强,南方碰到山地跟丘陵的阻挠,七、八月雨带〔长江中卑鄙地域的伏旱气象〕:我国东部雨带要紧位于西南跟华北地 区,如今我国的落水范畴较年夜; 东部季风区只要江淮地域少落水, 是由平静洋上的副寒带高压权力增强,地位西伸北进,操纵江淮地域,使江淮地域风行下沉气流,从而构成酷热干旱的伏旱气象,以致这里的农作物,特不是水稻旱情非常严峻; 年夜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副高与雨带关系

副高与雨带关系

副高和雨带的关系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

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夏季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是它西部的高压脊。

它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

每年6月以前,副高脊线位于北纬20°以南,高压北缘是沿副高脊线北上的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形成大范围阴雨天气,受其影响华南进入雨季;
到6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北跳,并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即梅雨;
7月上、中旬,副高脊线再次北跳,摆动在北纬25°~30°,这时黄河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盛夏。

由于处于高压脊控制,出现伏旱;
7月末至8月初,副高脊线跨越北纬30°,到达一年中最北位置,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8月底或9月初,高压脊开始南退,雨带随之南移。

10月以后,高压脊退至北纬20°以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副高是由于对流层上层的空气辐合、积聚而成,它是常年存在,稳定少动的高气压系统。

它的存在和活动不仅对低、中纬度天气的发生、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全球环流的演变也有很大影响。

副热带高压由于受地表海陆间分布的影响,沿纬圈分裂成几个具有闭合中心的高压单体,这些高压中心主要位于海洋上,位置比较固定。

在北半球高压单体中心,经常有5个~6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北大西洋的中部及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青藏高原也有一高压中心。

南半球有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等。

这些高压不是同时都很明显,而是有强有弱,有时合并、有时分裂。

副高的强度、范围、位置和形状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多年来变化不定。

据分析,1880年~1890年,副高位置的中心偏向平均位置的东南;1900年~1920年却偏向西北;1920年~1930年又偏向东南,这种副高中心位置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东亚、甚至全球性的气候的变化。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冬季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一般位于15°N附近,随着气候的转暖,脊线缓慢北移;到夏季时,脊线迅速北跳,入秋时可达最北的位置,之后从9月起脊线开始自北向南退缩,10月上旬再次回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它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西太平洋副高还有短期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北进中有短暂的南退,南退中有短暂的北进,这是由于其北进中常常同西体相结合,南退与东退相结合。

这种短期变化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如果以一个进退为一个周期,则比较长的周期可达15天左右,短的仅2天~3天。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天气气候特征首先,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夏季的主导气压系统。

副热带高压在夏季南移,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南风控制,形成高温潮湿的天气。

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所在的副热带地区位于地球30°N-40°N之间,这一区域的气候特点是强烈的阳光直射,气温较高,降水相对较少。

当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时,带来的是炎热的天气,同时由于高压稳定,空气乃至云层也随之稳定,导致降水比较少。

因此,副热带高压是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的原因之一其次,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降水分布和雨季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了中国的明显雨季现象。

当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时,空气下沉,不利于降水形成。

但在副高边缘区,副热带高压与其他气旋系统(如太平洋副高等)相互作用,存在辐合和上升运动,从而形成降水云团。

由于副高边缘区的位置、范围和强度存在变化,导致我国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另外,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气温分布产生影响。

由于副热带高压南移到我国地区后带来的是炎热的天气,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也相应上升。

特别是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副热带高压南移后,带来了热带地区的高温天气,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我国的炎热区域。

而在副高边缘区,由于存在辐合和上升运动,使得空气逐渐下沉并加热,导致该区域气温较高。

最后,副热带高压还对我国的季风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季风是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主要分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副热带高压在夏季主导下的南风控制,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季风区,带来了高温潮湿的气候。

而在冬季,副热带高压北移,阻挡了寒冷的西风,使得温暖的北太平洋气流得以抵达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冬季季风。

因此,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季风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我国的降水、气温和季风气候等多个方面,使得我国呈现出多样化的气候特征。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着,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着,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三、我国雨带的推移示意图:?A :暖气团?? B :冷气团?总结: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严选参考)

副高的移动与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严选参考)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著,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A:暖气团 B:冷气团二、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三、我国雨带的推移示意图:5月6—7月总结:我国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往往分裂成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

它的强弱、进退,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

副高脊线北侧的偏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通常锋面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

就平均状况而言,5月(春末),副高脊线位于15~20°N,雨带位于华南。

6月(夏初),副高脊线位于20~25°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日本南部一带,即梅雨季节。

7~8月(盛夏),副高脊线位于25~30°N附近,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处在副高脊线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

9月,副高脊线迅速退至20°N以南,北方雨季结束,南方沿海地带此时受台风影响,降水仍较多。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当副高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发生干旱。

当副高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

练习:下图是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当副高脊位于15°N~20°N附近时,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洪涝灾害B.沙尘暴C.灌溉水源缺乏D.土壤次生盐碱化2.当江淮地区进入“梅雨”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松花江正值汛期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副高脊位于30°N~35°N附近D.罗马进入干旱季节3.图中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位于副高脊北侧的原因是()A.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B.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副高与中国雨季

副高与中国雨季

7.“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⑴关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夏季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的锋面,形成大范围降雨,锋面雨带位于“副高”的西北侧,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

中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
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就是夏季盛行的偏南风,我们通常称之为东南季风。

当然这种东南季风只为降水提供了可能性,只有当它一旦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才能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因为副高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从冬到夏副高位置也由南向北,使夏半年我国锋面雨带也从南向北渐次推进,所以我国南北雨带开始的迟早也不一。

春末,雨带从东南登陆,南岭一带进入雨季。

夏初,副高势力增强向北、向西扩张,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部边缘北上,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交锋于江淮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盛夏季节,势力进一步增强的副高继续北移,雨带也随之推到华北、东北地区。

入秋,副高南撤,雨带跟着南移,直到完全撤出我国大陆。

这就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持续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迟而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一、典例剖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年际变化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变化密切相关。

下图为1955~1990年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所在纬度位置波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 题。

1.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相关的天气、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气旋活动频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压脊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高。

2.与图示信息相吻合的是( )A.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先向南移,再向北移B.1962年7~8月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利于晚稻种植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推移受夏季风的强弱影响D.1989年7~8月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南涝北旱现象答案:D解析:图示信息显示,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是不断变化的;1962年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北,长江流域为伏旱天气,不利于晚稻种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推移主要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也受其他天气系统的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影响夏季风的强弱;1989年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南涝北旱的现象。

二、方法讲解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三、跟踪训练“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出( )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空梅”并非指梅雨期完全无降水,而是指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该图反映的是江苏省梅雨期的降水变化,不能反映其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副高与夏季风强弱的关系

副高与夏季风强弱的关系

二、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和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副高西北的锋面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移动。

根据500hPa等压面(相当5500米)的分析,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脊线缓慢地向北移动。

4、5月,副高脊线在15°—20°N,锋面雨带4月在华南登陆,5月到南岭。

6月中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越过20°N,在20°—25°N间徘徊;锋面雨带到达长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时华南转入晴热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副高脊线出现第二次北跳,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高温伏旱天气开始,黄淮地区受锋面雨带影响进入雨季,华南地区则因为赤道辐合带的北上,热带气旋、台风明显活跃,进入第二汛期,即“后汛期”。

7月底至8月初,副高脊线出现第三次北跳,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8月下旬,伴随着较强冷空气的南下,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撤到25°N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

10月上旬副高脊线回撤到20°N以南地区,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三、西北太平洋副高与夏季风强弱的关系季风指数是衡量季风强弱的一个标准,对研究季风年际变也十分有效,因此关于季风指数的定义是目前气象气候上季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长期以来,许多学者都对东亚季风指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诸多定义,但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某一指数而言,它只能反映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某些方面特征。

实际上,东亚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变化是在大尺度的环流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受到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的影响,并且受到热带海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热状况影响。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退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开始早 雨季 结束迟
雨季长
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
就平均状况而言,副高与锋面雨带的位置,如下:
春末,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 位于华南。
夏半年,随着副高位置的季节性北移和加强,
从海洋上来的暖湿气流随之逐渐北进,而北方来的 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锋形 成的降雨带也随之逐渐北上。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春旱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势力偏弱(夏季风势力较弱)时:副 高位置持续偏南,雨带就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 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南涝北旱
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势力偏强(夏季风势力较强)时:副 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 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出现干旱。南旱北涝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开始早 雨季 结束迟
雨季长
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小结
副 热 带
夏 季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副高的移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一、锋面雨带的形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在全球最为显着,形成季风气候在全球也最为显着,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与夏季风的进退及夏季风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暖空气轻,冷空气重,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由此可见,锋面雨带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形成降雨。

二、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六月雨带(梅雨天气):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

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

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九月雨带: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有何关系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徐西锋271200
编辑老师:
您好!在复习中国地理时,经常遇到副高、锋面雨带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问题。

副高控制下易形成干燥少雨的天气,如何又与雨带相联系?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解答,好吗?谢谢!
泰安市李天骄
李天骄同学:
你好!要回答上面你提出的问题,首先应明确这里的“副高”是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常年位于副热带地区的高气压带常分裂为若干个高压中心,按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有不同的名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永久性的活动中心,属于暖性高气压,中心位置平均在北太平洋东部,美国西南海岸附近,随着季节变换而不断移动,冬季它的势力最弱,中心位置在西经128°和北纬35°处,中心气压为1018毫巴。

此后逐渐西移北上,夏季最强,中心位置移至西经151°和北纬30°处,中心气压增至1027毫巴。

西太平洋地区受此高压脊控制,它的东西、南北活动对东亚地区的东南季风影响很大。

副高如何引起我国夏季降水?这里要注意不是副高本身导致我国夏季降水,而是来自副热带高压里的暖气团通过东南季风和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降雨,即冷锋降水。

那么,副高与雨带的位置关系如何?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20°N以南,很少伸入我国。

春末,副高位于15°N—20°N之间,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15°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23°N左右,即华南地区。

夏初,副高西伸北进到20°N,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在20°N左右,雨带的位置在30°N左右,大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副高推进到25°N -30°N,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在30°N左右,雨带位置在40°N左右,主要位于华北地区。

由此可以看出,雨带始终在副热带高压脊以北,并且与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大约相差5-10个纬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