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 第三章 林业经营
林业经济管理 课件 复习资料 讲义 第三、四章 林业的经营
第三章林业的经营§3.1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3.2 林业经营与所有制§3.3 林业经营形式§3.4 社会林业§3.1 林业经营概述●一林业经营的概念和原则•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其全部内涵应该是:1)繁衍林种、树种以及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动植物等生物物种;2)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蓄积,充分地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3)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一切森林资源;4)不断满足社会对林产品及国地保安、卫生保健、疗养旅游等日益增长的需要,使生态与经济向良性循环发展◆林业经营的基本原则:1)必须着眼于林区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实行以林为主,多种经营。
2)必须走商品化道路,做到宏观与微观效益并重。
3)必须以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为前提,然后才是开发利用,确保永续经营。
●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一) 森林多功能论德国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祖先(17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开始)“木材培育”→“森林建设” →“法正林”→“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森林多效益问题”为现代林业经营奠定了基础。
50年代德国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1)以木材生产为首带动其他效益发展的船迹理论:2)和谐化理论(又称“协同论”)1975年德国公布了《联邦保护和发展森林法》,正式确立了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二)林业分工论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M.克劳林.R塞乔博士等。
80年代,研究向微观和宏观双方向发展。
1)“微观”研究:集约林业——工业人工林2)“宏观”研究:研究世界林业、所带来的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
工业人工林:提供大量的木材,环境方面的产出,但它很难提供游憩方面的产出。
但不同国家的森林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异。
如:美国把森林按用途划分为生产林和非生产林,进行分类经营管理。
◆(三)新林业理论(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J.福兰克林教授,1985年。
第3章 林业经营
企业集团———特点
组织结构高度专业化; 实现集中优化组合,形成群体优势; 控制机制的相对独立性。
林业企业集团
林、工、商一体化经营的深度发展; 80年代初期—广西南宁林工商联和公司; 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产工业为主导,
农民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和自留地上种植的林木 和苗木,完全属于个人所有。 集体的荒山荒滩,根据群众的意愿和经营能力, 全部或部分地划给社员作自留山、自留滩,由县 级人民政府发给使用证,土地集体所有; 所得林木归己,长期经营,允许继承,可以折价 转让。 这是一种新型的个体林业经济成分。这种个体经 济与公有制紧密相联,是社会主义集体林业经济 必要的己的权利
采伐限额的管理权(应改革现 有的采伐限额制度)
对期限不开发利用 的回收权
在使用期限内进行转包、转租、转 卖、入股、抵押、继承等权利
对林地开发利用的规划权
对农户履行合同情况进行 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林农拥有参与
检查、监督的权利
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权
负责林地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 发放、产权登记及变更、处理 各种山林纠纷,为林地经营者
股份合作公司的股份证是在原来集体经济组织 范围内由公司发放,是未经县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确认其资产所有权的证书,不是完全法律意 义上的资产凭证,只是一种利润凭证,仅与公
司的经营成果有关,不受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无风险性和投机性。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
一般股份制以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游资为 条件。
股份合作制则是以现有林木资产为条件, 往往是以成熟林为经营条件,以便公司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绪论:林业的定义P1:(1)林业是直接经营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2)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的特点P2: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生产活动的风险性; 3、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样性;4、经营的社会性。
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特点P3:①综合性②实践性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总体研究法②比较研究法③动态研究法④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森林经营的社会性: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生长的自然性、效益的多样性、经营的风险性和社会性成为林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16:应当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
第二章:森林资源P25: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
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森林分为以下五类P57: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的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少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特点:资产的增值性、形态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地域性、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管理的艰巨性第三章:林权的概念P73: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绪论1、林业的概念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林业生产内容多样复杂物质资料生产:工业原料、建筑用材消费资料生产:纸、食用菌、干果、(2)林业生产资金周转速度多样(3)林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4)发展林业必须注重中长远计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林业生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林业劳动和林业机器设备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即往往出现林业劳动力、设备的闲置,这为林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区域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1) 区域性要求加强区域林业的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 风险性要求林业经济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难以调动劳动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3) 难预测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
培育初始森林活动的经济依赖性该特点在经济上要求:制定林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林业的经济背景。
(温饱、交通)必须支持和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累资金,具备一定的经营实力)对于边远地区林业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第一章世界和中国林业1、林业现代化概念及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2.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和三个阶段(一)“四阶段论”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林业经济学》复习要点绪论1、林业的概念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2、林业的特点及其经济上的要求生产周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1)林业生产内容多样复杂物质资料生产:工业原料、建筑用材消费资料生产:纸、食用菌、干果、(2)林业生产资金周转速度多样(3)林业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4)发展林业必须注重中长远计划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林业生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林业劳动和林业机器设备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即往往出现林业劳动力、设备的闲置,这为林业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区域性、风险性和难预测性(1) 区域性要求加强区域林业的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2) 风险性要求林业经济政策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难以调动劳动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3) 难预测性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预测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
培育初始森林活动的经济依赖性该特点在经济上要求:制定林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林业的经济背景。
(温饱、交通)必须支持和帮助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累资金,具备一定的经营实力)对于边远地区林业的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第一章世界和中国林业1、林业现代化概念及内容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业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林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林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2.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和三个阶段(一)“四阶段论”1.毁林开荒、盲目破坏森林(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时期)2.掠夺式采伐原始森林,片面发展林木采伐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时期)3.保护森林、节约木材、重视森林更新4.从财力和物质技术上加强营林,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
林业经济学了解行业的关键经济指标
林业经济学了解行业的关键经济指标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并研究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有助于我们评估和监测行业的运行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经济政策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几个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
首先,林木资源量是衡量林业经济的重要指标。
林业产业依托于林木资源,因此掌握林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评估行业的经济潜力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林木资源量可以通过国家统计数据、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监测和测量。
同时,了解不同类型林木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指导合理规划林业开发和保护。
其次,林业产值是衡量林业经济贡献的核心指标之一。
林业产值反映了林产品和林木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品销售、旅游观光等各个方面。
林业产值可以通过林业企业的营业额、出口额、税收和就业数据进行估算。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度,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三,林产品贸易是林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林产品的贸易数据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林业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地位。
通过了解林产品的出口和进口情况,可以评估一个国家在国际林业市场中的位置,找出市场机遇和潜在风险。
同时,林产品贸易还可以为国家带来经济收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此外,林木价格也是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林木价格对于林业产品的供求关系和市场行情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林木价格的变化趋势和波动情况,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会。
同时,林木价格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也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林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标志。
最后,林业就业是衡量林业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提供就业机会和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了解林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情况,可以评估林业经济对于社会的促进效果,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学中的关键经济指标对于了解和评估林业行业的发展状况至关重要。
林业经济学考试重点这里第三章
9120.725
300
623.1105
8197.615
13156
25
168
33600
9922.173
300
704.6972
8917.476
12654.34
30
210
42000
9717.853
300
768.6226
8649.23
11252.9
35
248
49600
8991.998
300
818.7097
——增加的净价值(生态价值减去机会成本)必须大于交易费用
•执行生态价值补偿的根本目的:实现外部价值的内部化,其效果是双赢(供求双方共同受益)。
4、环境性林业资源的供求特征
1.需求特征
(1)需求的层次性
享受发展生存
这三种环境性林业资源的需求,无论是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是有差别的。
(2)需求的不排它性
(3)需求的集团性
2.供给特征
(1)与商品林业资源相比,供给的主体特殊
生长着的林木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群体,是良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2)作用周期特殊
森林郁闭→森林采伐或者自然死亡
(3)评价考核标准不一样
总面积,郁闭度,单位面积生物量,空间分层结构
(4)采伐的意义和年限上的差别
生长是目的,采伐是为了进一步生长,多数量生长
(5)供给途径特殊
通过外部影响而进入服务领域,使受益 Nhomakorabea间接取得效益。
3.供求关系的特征
(1)供给与需求之间反应链较长
(2)供需矛盾的外在表现
2.当劳动成本上升时,轮伐期延长。
3.当立木的价格上升时轮伐期缩短。
森林经营理 森林经理学
一般公益林分成三级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地方各级政府划定的公益林有地方管理 ③分散的部分公益林按隶属关系由部门单位或 农村集体负责 还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管理体制: ①政府直接管理 ②社会管理 ③群众自己管理
商品林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 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按市场需求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 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 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 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 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 境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
有权利参与管理。 公众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的直接受益 者。 公众的消费行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有直接影响。 公众舆论能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已 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林业分类经营的客观依据 依据林业的生态与经济两大基本属 性,要想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必 须对林业进行分类经营。有直接经济效 益的部分由企业来经营,自负盈亏,提 高经营管理水平;有生态公益效益的部 分由政府来配置其资源,资金投入应由 财政负担。
3、林业分类经营与森林分类经营
林业分类经营的内涵比森林分 类经营要广,森林分类及森林分类 经营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分类 是手段,不是目的。
C、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森林的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 经营理论、技术、政策、评价等,它们贯 穿森林经营的全过程。长期以来,我们不 重视森林经营,不讲经营效益,不研究和 讨论森林经营理论,有较多的单项技术, 但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没有导致林业经 营的整体性,森林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底 下,造成了森林资源的浪费。
现代林业经济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
现代林业经济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林业特点的是()。
答案:投资回收期短2.以下不属于林业经济学的特点是()。
答案:单一性3.世界森林资源覆盖率()。
答案:30.3%4.世界林业“三阶段论”是指原始林业、传统林业和()。
答案:现代林业5.世界林业经营模式包括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和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答案:对6.世界森林资源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答案:错7.林业既是一项基础性产业,也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答案:对8.中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答案:对9.不同国家林业现代化应有不同的道路。
之前完成的现代化并不代表今后就不需要林业现代化了。
答案:对10.第二次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变过程。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林业生产要素的是()。
答案:生产技术2.林业级差地租产生的前提是()。
答案:林地质量的差异3.土地利用性质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耕转林”或“毁林开荒”的根本原因在于()。
答案:土地机会成本的变化4.林地流转的形式不包括()。
答案:分山到户经营5.下列关于林业资金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投资收益低6.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最优原则是要素投入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
()答案:错7.按照杜能孤立国理论,林地区位确定的依据是运输成本。
()答案:对8.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是衡量林业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指标。
()答案:对9.林业资金评估方法中,净现值法优于内部收益率法和收入支出比法。
()答案:错10.林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意味着单位投入的成本降低。
()答案:错第三章测试1.林木价值最大化下最优轮伐期的边界条件是()。
答案:连年生长率等于市场利率2.木材采伐最优轮伐期的目标包括了()。
答案:林地期望收益最大化;林木净现值最大化;永续木材收获最大化3.Faustmann模型相对于林木净现值最大化目标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
林业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利用森林与林木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学科。
它结合森林采伐、森林植物资源保护、森林经营和林木经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改善森林产业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发展林木经济,实现森林与林木产业的双赢。
林业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施工领域的林木科学研究。
尽管林业经济的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它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要素。
1930年以后,由于全球林木采伐激增,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重视林业经济学的发展。
1950年代,西方开始把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以维持地球环境的均衡,他们建立了林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其中包括生态、社会、技术以及经济学等多种因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业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此外,随着森林与林木产业的发展,林业经济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林业经济学的内容林业经济学包括经济发展、森林利用、森林保护、森林经营、林木经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
在经济发展方面,它研究森林与林木产业的经济动态,以及森林和林木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
森林利用方面,它探讨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
森林保护方面,它研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以及在森林保护中所涉及的各种政策与技术等。
森林经营方面,它研究了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营与管理等。
林木经济规划方面,它研究林木资源的规划利用,以及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林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结合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理论模型、技术方法以及森林与林木经济学的实践经验,按照科学逻辑,采用比较研究、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从理论、实践两种方面研究林木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社会改革与规划,从而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林业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林业经济学正在以全球视野来研究林木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同时开展森林与林木产业的经济社会改革研究,以及林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研究。
林业经济学重点
林业经济学绪论林业的概念: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特点:1、生产周期的层次性与复杂性;2、森林资源中生物性产品的自然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再生产的间歇性交织在一起;3、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4、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依赖性;5、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特殊行业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位置——林业经济是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属部门经济学科,它与林业技术科学共同构成林业科学体系。
林业经济学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一)林业经济学主要特点:1、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2、林业经济学的实证性;3、林业经济学的复杂性;(二)林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对森林资源的经济认识,对林业生产特点的认识,对林业要素配置特点的认识,对各种林业经营模式的认识,对林产品需求、交换和消费等市场行为的经济认识,对林业生产经营不同效益的表现形式及实现形式的认识,对林业政府宏观管理行为的认识等世界林业经济学的流派和特点:(一)世界林业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林业发展水平的不同,社会对林业的要求的不同,以及各国的社会制度及经济体制的差异,其林业经济学的发展速度、基本结构和重点也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可分为完善型林业经济学和不完善型林业经济学。
(二)世界林业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主要类型:应用性林业经济研究、实证性林业经济研究、学术战略性林业经济研究特点:理论多样性、方法和手段多样性、研究系统性加强、林业经济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增强、林业经济研究的国际性增强林业经济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方法世界及我国林业发展的展望:(一)世界未来林业发展特点:1、林业的产业形态变化; 2、林业的功能转化;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的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二)我国林业发展趋势:1、对林业的发展市场和国家行为将同时起作用2、在资源结构的重新配置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3、功能分工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4、植树造林和其他形式的参与将成为我国一个长期的社会化活动5、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林业的发展造成的压力将越来越大6、法律和政策将成为林业重要的管理手段第一章世界林业和中国林业第一节世界林业概况世界林业的管理体制分类:(根据管理机构的设置,从属关系)1、单设部(局)型(如,加拿大)2.合设部类型(如,日本)3、从属其他部类型(如,美国)国有林管理体制模式:(根据管理机构的性质,职能,任务)1、政企合一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既是职能部门,又直接经营国有林2、政企分离模式,即政府林业行政管理机构纯属职能机构,不直接经营国有林,而是由相应的企业性机构进行金鹰并接受职能机构的监督。
林业经济学思考题
林业经济学各章复习思考题1、林业的概念是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合理利用,从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并且能够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生产部门。
2、为什么说林也是有多重产业属性(1)生物性的物质生产(2)采伐、采集性的物质生产(3)工业性的物质生产(4)间接性的物质生产(5)非物质性的生产(6)为教育科研服务3、林业的根本问题、特点林业的根本问题就是科学地、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关系林业的特点:(1)周期性、自然性、再生性(2)风险性(3)效用多样性(4)社会性4、林业在社会经济中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涉及人类生产、生活多种产品的物质生产系统(2)农业物质产品的保障和支持系统(3)人类生活环境的保障系统(4)全球生态平衡的维持系统5、什么是林业碳汇?林业碳汇:一般指从空气中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主要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
6、胡锦涛在09年9月对林业下的任务“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7、我国森林覆盖率建国前、现在8.6% 20.36%1、1961年国家颁布《关于研究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若干政策的规定》谁造谁有的政策2、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3、1981年林业“三定”工作,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机制3、简述我国林业建设的重点(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5)要严格保护生态多样性(6)要大力保障木材供应(7)要大力发展木本粮油(8)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5、1962年卡逊《寂静的春天》6、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五个参数人口、粮食生产、工业化、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7、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林业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林业经济资源学林业经济资源学是研究林木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其利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林业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森林资源、人工林资源、天然草原资源和灌木资源等。
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树种构成、物理结构、树龄组成等特征。
2. 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林业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竹、木浆、果实、树脂、草药等重要的产品,同时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保护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3. 林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是林业经济资源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林业经济生产学林业经济生产学是研究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林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经济林的种植、管理、抚育、疏伐、采伐、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研究这些环节的经济学规律,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林业产品的销售与市场营销是林业经济生产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林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竞争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可以为林业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林业产品的加工与开发是提高林业产品价值的重要途径。
研究林业产品的加工加值和开发利用,可以为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拓展产品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三、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是研究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林业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林业企业的组织管理决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研究林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内容,可以为提高林业企业经营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2. 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林业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林业经济学复习概要
绪论:林业的主要特点:1、生产周期的层次性和复杂性;2、森林资源中的生物性产品的自然再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再生产的间歇性紧紧交织在一起。
3、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4、初期培育森林的经济信赖性;5、为社会提供林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特殊行业。
林业经济学的定义: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林业经济学主要特点:林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性、实证性、复杂性第二章:森林资源经济评价森林资源____是包括林区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在内的一个生物生态系统。
即陆地生态系统内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群落,包括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微生物等群体。
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再生性、稀缺性、森林资源消耗的不可替代性、分布的不均衡性、增值性森林资源群体的特征:内涵的综合性、结构的层次性、存在的定位性、功效受体的分散性森林资源演替的特征:自然力的主导性、生长发育的长期性、产品转化的巨差性、产业的双重经济性森林资源管理的弹性:经营时间弹性、储存空间弹性、功能交叉的弹性、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林地资源的经济学属性:1、林地具有生产力。
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这两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和经济效果。
随着科技进步,林地生产力可以不断提高。
进行林地资源的经济评价就是评定其生产力高低,并根据其生产力和预期林地收益林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2、林地资源的有限性。
其有限性是一切非再生资源的共同特征。
但只要经济得当科学合理利用其空间数量不会消耗减少,其供给也不受经济力量的影响。
3、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
林地是不可移动与不可缺少的资源。
4、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
一是同样的用途可选择不同区位的地块,二是同一块林地具有用于多种用途的选择。
5、林地的使用成本是机会成本。
6、林地的使用效益是综合效益。
林地资源用其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为社会提供经济效益与公益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⑸林地管理机构、机制、法制等不健全 。
林业产权的界定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
(1)明确产权主体 (2)发展多样化的产权制度:私有产权、公 司产权、社团产权、公共产权、国有产权
国有
集体所有
58%
42%
(3)改善产权制度实施的环境:产权市 场及其法规
4.林业产权制度的稳定及其维护
(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8)可持续林业理论 (9)社会林业理论
三、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1.生态林业理论 2.现代林业论 3.木材培育论和林业分工论 4.林业二元结构论 5.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林业的经营形式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现阶段我国
林业主要经营形式、其影响因 素及我国的林地使用制度。
⑵林业生产特点;
⑶森林资源状况;
⑷经营特点。
第三节、林业产权
一、产权基本理论 1.产权的含义 产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产权概念属于现代经济学范畴
现代经济学使用产权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1. 注 重 产 权 的 现 实 形 式, 即 产 权 的 实 际 支 配 权。 2. 产 权 主 体 的 泛 化。 3.产权分析的定量化
㈠印度的社会林业 ㈡泰国的社会林业
第五节 社会林业
四、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㈠我国社会林业发展现状 ㈡我国社会林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⒈权属与责任问题 ⒉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相结合的问题 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利益分配 问题 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发挥问题
第五节 社会林业
五、社会林业的发展前景
合作社时期1953-1956
--林地集体所有制的逐步确立
农民的私有林被要求 入合作社
成立专业化组织,农 民加入各种不同的组 织承担集体劳动 私有林主入社的林木 由国家提供固定的补 偿,不管投入多少 私有林地所有权消失, 林地的公有制从此确 立
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7-1980 --林地集体所有制的确立
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㈠法正林理论利益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二)森林多功能理论 森林多功能理论强调林业经营三大效益一体化 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 。原则上实行长伐期和择伐作业,人工林天然 化经营。 (三)林业分工理论 对所有林地不能采取相同的集约经营水平,只 能在优质林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使优质 林地的集约经营趋向单一化,从而导致经营目 标的分工。(海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建立 了家庭联产承包制,随后,耕 地的分配模式也引入林地的经 营。 “ 林业三定” 政策的实行, 标志着中国农村集体林地统一 经营模式的改变。自此,农村 集体林地由统一经营逐步向分 户经营过度。
集体林改-林地的家庭承包经营 2004—present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 集体统一经营方式转变的又一 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一、林业经营理论的特点
㈡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林业经营的特点
⑴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 ⑵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 ⑶森林资源可再生; ⑷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 ⑸林业经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 一体; ⑹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
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
国有林的经营形式
80年代以后,国有林出现了多种经营形 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场长目标承包经营; ⑵职工个人或分户承包经营; ⑶联户或邀伙承包经营; ⑷阶段劳务承包; ⑸分场或工区(站)经营包干;
、国有林的经营形式
⑹家庭林场经营; ⑺联产联利承包经营; ⑻股份合作经营; ⑼社会劳动承包经营; ⑽租赁经营; ⑾森工企业集团公司; ⑿股份制企业。
2.林业产权的特点 受益的外部性 排他的有限性 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困难性 交易的复杂性 资产的流量性 受益预期 的不确定性 计量的困难性
3.林业产权的界定
我国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⑴产权主体缺位,资源家底不清; ⑵林地权属紊乱; ⑶权责不清和不匹配; ⑷产权缺乏维护和保护。
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二、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㈣近自然林业经营理论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核心是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 的态度,经营森林使其达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当 然这种状态以原生植被和自然演替为参照:
(五)无性系林业理论: (六)新林业理论
特点:把所有森林资源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但强调木材生产,而且极为重视森林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益。 。
林权证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据《森林法 》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对国家 所有的或者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 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进行登记,确认 所有权和使用权后发放的证书。也就是说,林 权证是对森林、林木和林地等不动产进行登记 后,由申请人所持有的记载林地和林木这一不 动产登记内容的纸质证书,它是财产权证书的 一种。
产权 (所有权)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产权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归属;
从产权的本质意义讲:产权=所有权;
拥有产权即拥有四权,但产权人可以通过让渡 而失去四权中的部分或全部; 拥有四权也不意味着就是产权人,非产权人可 以通过赎买或按规定获得四权的部分或全部。
第三节、林业产权
2.产权的特点:
• • • • • 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 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产权是一组权力,是多种权利的总和 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产权的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第二节 林业的经营形式
一、林业经营形式及其沿革
林业经营形式是在一定的所有制条件 下,通过林业生产、再生产过程诸环 节,体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组合的 方式、规模及责、权、利关系。
林地权属历史沿革
森林国家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的确立(பைடு நூலகம்地改革时期)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 国家宣布大森林归政府管理,其他山林等可分土地可 以分配给人民,并发给土地证。
第三节、林业产权
3.产权制度与产权关系
产权关系是指财产的所有权﹑收益权﹑使用 权﹑处置权与由法律界定的经济当事人之间 的权力关系。 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 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产权界定﹑ 产权结构安排﹑产权保护。
产权制度的功能:界区功能;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交易功能。
第二节 林业的经营形式
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形式 集体林业经营形式
㈠家庭经营(自留山) ㈠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 ⒈承包经营 ⒉租赁经营 ㈡股份合作制 ⒈村林业股东会 ⒉多形式的林业联营实体 ㈢股份制企业 ㈣企业集团
第二节 林业的经营形式
三、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
林权证的性质 林权登记发证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或者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森林法》及其 《实施条例》规定的程序对林地林木的权属关 系、坐落、四至、面积、用途等情况登记与专 门的册簿,并合法权属证书,以保护权利人对 土地的合法权益,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 的一项制度。
4.林业产权制度的稳定及其维护
所有的私人生产都被 禁止,实行集体劳动
集体森林缺乏经营, 遭到一定的破坏
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7-1980
人工造林 年年造林不见林
林地个人经营制度的确立
自留山、责任山制度的确立( 1981年林业三定) 林地家庭承包制度的确立(本 世纪初集体林改)
林地三定 1981 --
农村集体林地由统一经营逐步向分户经营过度。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落实中国2003年颁布 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大举措。 体现了法律所规定的“农民的事情农民作 主”的精神。如农村重大财产处理问题须 经村民大会全体成员或村民代表2/3表决通 过方可实施的议事规则。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均 林地到户,实行林地的家庭承包经营(采 取像耕地一样的分配方式来分配林地,使 农民基于社员权而享有平等的获得集体林
第五节 社会林业
二、社会林业系统和基本类型
㈠广义社会林业 广义社会林业是指以保存生物基因,协 调全国、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社 会林业。 ㈡狭义的社会林业 狭义的社会林业是指森林的社会功能在 特定的社区发挥作用,由社区组织林业 活动,社区和参与者直接受益。
第五节 社会林业
三、世界社会林业发展简介
要使社会林业能够健康地发展,需要多方共同 出资出力,林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地方政府 统一协调组织;需要国家在规划、政策导向、 资金筹集、教育和科技等诸多方面进行宏观调 控;需要国际组织的支持。
第五节 社会林业
社会林业是森林经营管理的一种方法
,自1978年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通过 雅加达宣言以来,社会林业在世界范 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广。本节 论述社会林业的相关理论。
第五节 社会林业
一、社会林业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㈠社会林业的定义 社会林业的本质内容:一是主体的参与 性;二是主体的的收益性。 以本质上说,社会林业是民众的林业, 是民众直接参与并使民众受益的林业。
第四章 林业经营
主要教学内容: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林业经营形式 林业产权
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本节论述林业经营的特点;世界 和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
一、林业经营理论的含义、特点 林业经营的含义:
特点: ㈠从林业生产角度看林业
⑴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 立性。 ⑵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 ⑶林业经营的公益性(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