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

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总厂的“三废”治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在采取综合利用、二级处理、层层把关、减少排放的措施的同时,注重“三废”治理和环保科研相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提高“三废”治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一节”三废〃排放管理一、废水排放管

一期工程投产前,对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悬浮物等17种污染物的排出,制定了严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979年1月始,试行污水处理厂与生产厂签订污水处理经济合同。各厂按规定的排放浓度,每排放1吨污水向污水处理厂交纳处理费0. 16元。超标排放按其排放的污水量、浓度罚收超标处理费。1979年2?5刀,涤纶、维纶、睛纶、化二等生产厂超标排放各种高浓度污水达50天,致使污水处理厂出水超出国家排放指标达42天。是年,处理污水1595万吨,收费313.6万元,其中罚款87.9 7J元。污水厂的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为80. 8%,合格率79. 2% o每吨污水处理费用0. 14元。

1982年5月,制订《总厂环境保护奖惩条例》。翌年二季度起按照包、保、核责任制对各分厂环保工作实行考核。是年,污水厂污水处理化学耗氧量去除率上升到96. 3%,合格率上升为99. 7%,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为0. 12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1986年10月起,实行目标管理和排污总量控制。总厂根据中国石化总公司年初下达的排污总最控制指标,按季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单位再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每季与奖金挂钩考核一次。金山县对总厂排放的氨氮、耗氧量、汕、硫化物、亂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实行征收超标排污费。1987年起,万元产值排污最开始下降。是年,化学耗氧最28.

91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17. 4%;生化需氧量1?4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30%;油0. 45 千克/万元,比计划下降55%o

1989年7月,实行优质低价,劣质高价收収排污费的新办法。同年,总厂与金山县联合组成水源保护办公室。将总厂沪杭路以北至金山县枫亭公路以南的紫石泾、张泾河水域:浙江平湖县金丝娘桥至金山县金卫西门黄姑塘水域;金山县运石河水城以及上述河、泾、塘两岸纵深各1公里陆域划为水源保护区、对区内有液体废弃物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和船只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颁发排污许可证、交纳排污费等管理措施。

二、废气排放管理

1976年7月,乙烯对农作物造成危害,首次发生农业赔款1. 92万元。1979年4月5 口?5 月4 口,乙烯浓度超过排放标准达16天。5月3 口,浓度超标达0. 472PPM,致使金卫公社493亩油菜落花,阴荚増加,赔款近万元。至1982年,先后赔款6次,共计17万余元。

为控制大气污染,1982年,由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塑料厂组成乙烯联防小组,采取从工艺上把关,减少泄漏和排放等措施,同时在《环保奖惩条例》中规定:因烟尘、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除酌情赔偿危害损失外,并处以每台设备每天次100元罚款。1983年后,废气污染农业赔款事件基本消除。

1988年,金山县环保局开始对总厂地区的燃煤锅炉烟道气排放进行监测和收费。

三、工业废渣与生活垃圾管理

建厂初,生活垃圾就近堆放,工业固体废弃物倾倒在2号泵排水口外以及从戚家墩到纬九路一带的沪杭公路两旁。因管理不善,二次污染时有发生。

1982年,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合堆场一一山阳乡新江堆场建成启用。二次污染明显减

少。对随意倾倒废弃物而影响厂容的,处以200元/吨的罚款;对倾倒在海堤外污染杭州湾水质的,罚款加倍。

1985年初,纬八路临时堆场启用,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开始分开堆放。1989年,投资200万元,在纬五路二期圉堤处建工业废渣堆场,占地7900半方米,容积为9300立方米,纬八路临时堆场停用。

第二节废水治理

厂工业废水采用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方案。一期工程的工业废水日排放最为 4.6万吨,主要成份有:油类(原油、煤柴油、觅油):睛类(乙腊、丙烯睛、氧氢酸);醇类(甲醇、异丙醇、乙二醇):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芳烧类(苯、甲苯、二甲苯、酚):重金属类(铜、锌、馅、铅、镭、钮、钻、線、锡、铁)。因废水成份复杂,先由各分厂(单位)根据各类废水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工艺进行预处理。各厂预处理后的废水排入污水

总管,输送到水质净化厂进行二级生物化学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由专用海底隧道从4号泵排水口排入杭州湾。一期共有废水处理设施23套,总投资达6470余万元,废水处理能力达6万吨/ 口。1979年,处理废水1595. 27万[NextPage] 吨,处理率达100%o时10项出水控制指标中,化学耗氧量等4项指标没有达到排放标准。1982年起,强化运行管理,提高治理效果。是年,化学耗氧量(锯法)去除率、废水处理合格率由1979年的80. 8%和79. 2%,分别提高到1982年的96. 3%和99. 7%。

二期工程设计废水排放最3. 6万吨/ H,主要有害物质有油、硫、酚、醇、酯等有机物。二期新增废水处理装置9套。同时扩建水质净化厂,废水处理能力增至9.6万吨/ 口。1985 年,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废水屋及排放浓度骤增。涤纶二厂的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未能与生产装置同时投

水质净化厂n处理废水量达10万吨,峰值负荷在12万吨/ F1左右。是年,超标天数为建厂以來最多的一年,其中化学耗氧量超标达65 X。年综合合格率由上

年的92%下降到1985年的81.4%o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水质净化厂引进2台带式脱水机,解决了33%的污泥脱水。1986年,采用鼓曝新匚艺,使生化需氣最去除率稳定在95% 左右,化学耗氧量去除率稳定在85%左右。1987年9月,与北京市政设计院共同开发的国产化纯氧曝气新工艺改造项目竣工(国家城乡环保部列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总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了一步。1988年,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为97. 77%, 10项考核指标的99%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总厂三期工程污水排放量设计为7万吨/ 口,各生产装置均配置了废水处理设施。水賈净化厂污水处理设施16套,提高污水处理能力2. 5万吨/ 口,总投资4800万元。

至1992年底,总计建有污水处理装置48套。1992年全年处理废水6741万吨,处理率为100%,合格率88. 49%o

污水排放量统计表

序号

厂名(装置)

一、二期工程

(万立方米/ H)

30万吨乙烯工程(金山部分)

(万立方米/ EI)

大型技措项目

(万立方米/ H)

小计

(万立方米/ H)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合计8.21

1. 31

1.08

3.01

13.61

1

化工一厂

1.32

2

1. 32 2

化工二厂

0. 38

0. 12

0. 50

3

乙烯厂

乙烯装置渣汕加工0. 48 0. 29 0. 77 4

涤纶二厂直接纺装置

0. 67

0. 09

0. 76

5

涤纶丿0.31

0.31 6

脂纶厂扩建

0. 97

0. 40 1.37 塑料丿0. 11

0. 07 0. 25

0. 43

8

维纶厂0. 74

0. 74

9

总厂实验厂

0. 12

0. 55

0. 67

10

化工实验丿

1. 08 1.08 11

热电厂0. 05

0. 05 12第二热电丿

0. 20

0. 20

13

黄姑塘开发区

0. 13

0. 13

海运码头

0. 15

0. 15 15

生活污水

1.85

0. 64 0. 83 3. 32

16

其他

1. 53

0. 27 1.80

附:随塘河治理

随塘河是总厂地区雨水、生产清下水受纳水系。一期工程雨水及生产清下水口排放最为90. 85 万吨,其中34. 85万吨排入随塘河。因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和设备腐蚀,部分有害

化学物料随生产清下水进入随塘河。二期工程每天排入随塘河的雨水和生产清下水增至73.

75万吨。由于水量大,有害物质的绝对量大于水质净化厂的4号泵站排水口,其中油的绝对

量比4号泵站大41. 4倍。为解决随塘河的污染,二期工程所有新建装置的冷却水全部采用

循环水或风冷工艺。1987年5月,由环保处、环保研究所、水质净化厂及有关生产厂等8个单位组成随塘河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调研小组,寻求对策。1988年,随塘河的污染口趋严重,排入随塘河的污染物质增至32种。总厂每年上交的排污费达300万元以上。是年9月8日,总厂随塘河治理讨论会后,埋设地下清水管道和去水质净化厂的污水管道,填平随塘河纬八路以东河段。

第三节废气治理一期工程废气H排放量为1. 02亿标准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H

排放量8. 45 吨,氮氧化物16. 32吨,丙烯腊3. 75吨,乙醛0. 54吨。按先利用,后处理的原则,

对废气进行工艺回收或作锅炉燃料。不能利用的废气,作高空排放。因总厂生产装置高度集

中,污染源广,易产生毒性栓加,所以采取超高空烟囱排放的治理措施。一期工程建有烟囱

(排气筒)30座,其中化工一厂、月青纶厂、维纶厂、热电厂分别建造80米、100米、70米、150 米高的烟囱,使废气得以高空稀释扩散,降低废气落地浓度。对排放黑烟、粉尘的烧却炉和机修厂的2座烟囱采取静电与机械除尘措施。1979年后,乂结合技术改造,对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塑料厂投资40万元,对高圧聚乙烯装置一、二系列进行工艺改造,每年可回收乙烯400吨,获益40万元,减少了废气排放。原作烧却处理的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蒸发残液,

经技术改造后,每年回收乙二醇和乙二醇二乙酸酯约100吨。热电厂采取提高锅炉热效率和余

热利用等措施,使万元产值能耗由1980年的8. 3吨标准煤降到1982年的7. 2吨标准煤,同时

减少了废气污染。1983年,化工二厂聚乙烯醇装置,利用反应后的循环乙烯废气代替斥缩机

密封用的乙烯,回收率达98. 5%,革除了小火炬,每年回收乙烯247吨,价值24. 7万元。

二期工程投产后,因改用含硫最较高的任丘和胜利混合原汕,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比一期增加3?2倍,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增加78%。废气日排放量增至1?18亿标准立方米,污染物总量为54吨/ Eh为了净化大气,增加绿化面积133. 33公顷,绿化总而积占全总厂面积的19%左右。生活锅炉改用燃料气,以解决黑烟污染。1988年,化工一厂投资95. 63万元,新建火炬气

回收装置,年回收火炬气2400吨,增加利润100万元。是年,可燃性气体利用率为95. 70%,有毒有害气体治理率为93. 09%o

三期工程废气口排放量为1?29亿标准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由燃烧产生的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等废气。主要采取火炬烧却和高空稀释排放。送火炬烧却的废气为高床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丁二烯等装置的排放气,采取高空稀释排放的废气为丙烯膳装置洗涤放空气、乙烯装置裂解炉烟气、开工锅炉及蒸气过热炉烟道气、煤电厂锅炉燃烧烟气等。时按20%系数规划绿化覆盖面积以净化空气。至1990年底,废气综合利用项目共6项,利用量达5849. 28吨/年,价值2584. 52万元/年。

第四节废渣治理

一期工程工业废渣主要为涤纶氧化装置残渣、石灰石渣、硅藻土、炉灰、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油污泥、生活污泥、废纤维聚酯等,废渣年排放量为8492吨。分别采取填埋、焚烧、出售和综合利用等治理方法。塑料厂原设计废渣排放量1278吨/年,经过匚艺改革,大部分得到综合利用,年排放屋减至86吨。涤纶厂将原设计作焚饶处理的聚酯废料和酸钻残渣外售。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浓缩脱水后外运作农肥。1982年,总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渣3. 16万吨,其中综合利用0. 29万吨。同年,为解决每年4800?7200吨聚酯废料回收利用,总厂投资1500 7J元,建设年产3250吨涤纶再纺装置,于1984年10月9 日,投料试车成功。

二期工程投产后,精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废渣、废白土、废脱水剂、废催化剂、油污泥、生化污泥等大幅度增加。由于农村停止使用总厂的活性污泥作农肥,1985年5月,在纬八路至纬九路的围堤西侧,用草包垒筑一容量为5万立方米的围堰,暂时解决了每天350?400吨剩余污泥堆放处理场地。1986年,涤纶厂应用污泥厌氧回流工艺,提高了处理效率,使该厂的污水处理装置达到无污泥排放。因此,原污泥脱水焚烧装置也停用,每年可节约用电45万度,汕400吨,化工料100多吨。同年,涤纶二厂投资15万元,将氧化装置排放的精渣,由口方设计作焚烧处理的工艺改为返回工艺,每年可回收精渣1510吨,获益233万元。

三期工程建成后,废渣排放量将达54. 25万吨/年,其中第二热电厂约54. 1万吨,占总量的98. 71%o三期废渣治理采取回收利用的有乙烯加氢催化剂、碳三加氢催化剂、甲烷催化剂。出售处理的有塑料厂的聚合物粉末和不规划粒子。作堆放或埋设处理的有干燥剂、硅铝酸盐、催化剂垫层、氣化铝、硫钱烟灰等。聚合物垢疤、腊纶回收乍间的残渣、明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废溶剂以及脱水后的油污泥等作焚烧处理。三期投产后,水质净化厂每天的污泥达1000吨,在该厂经过深度干化后送煤电厂焚烧,作为对污泥最终处置手段。为解决每年8000吨化工废渣的堆置处理,在纬五路建造一个3000半方米的化工废渣堆场。

企业三废管理制度

企业三废管理制度 1、与原、辅材料供应方、协作方签订的原料供应服务协议中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 2、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或采用内浮顶储罐,原料、产品装卸要采取回收处理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3、挥发性原料、产品在输送、储存过程中,安全阀、管道、容器中排放的气体必须回收或采用其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样分析要采用在线闭路采样。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以下。 4、对排放的废气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生产原料、产品的装卸要采用自动密闭装卸设施。生产设备所有排气口排放废气必须全部收集并采用回收、吸收、吸附、催化燃烧等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要求,严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5、对散发恶臭污染物等化工异味的设施必须采取密闭处理,并对恶臭污染物采取净化回收措施处理,以达到企业厂界外无化工异味的要求。 6、各生产装置排出的废水,必须在清污分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废水输送管道及废水储存、处理设施必须采取密闭措施并设置废气回收处理设施,防止化工异味气体挥发。 7、产生的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 进行分类。厂内固体废弃物的临时储存场要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和《危险废弃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的要求建设,固体废弃物在场内的临时贮存场应设置防止渗漏、密闭防止化工异味气体挥发以及污水、废气回收处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 8、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可用尾气,不参加化学反应或反应过剩的化学介质,要回收利用或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9、对生产和设备检修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残液或有机溶剂,必须做

“三废”管理制度

编号:SM-ZD-46837 “三废”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三废”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了确保生产场所环境无异味,现根据生产现状及工艺条件,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与原、辅材料供应方、协作方签订的原料供应服务协议中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明确危险化学品包装、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环保要求。 2、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或采用内浮顶储罐,原料、产品装卸要采取回收处理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3、挥发性原料、产品在输送、储存过程中,安全阀、管道、容器中排放的气体必须回收或采用其他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取样分析要采用在线闭路采样。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万分之五以下。 4、企业对排放的废气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生产原料、产品的装卸要采用自动密闭装卸设施。生产设备所有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 而污染环境。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 4、凡剧毒废弃物和性质不明的药品,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两人以上负责处理,不能在本室处理的,封装后及时交实验管理科统一按环保规定处理。 5、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6、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7、感染性废弃物,指可能含有病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的废弃物,其浓度和数量足以对人致病。包括:?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等。 8、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9、液体废弃标本可用12l? 30分钟高压灭菌处理。实验室中一次性使用的污

三废处理制度

“三废”处理 生物危害“三废”的类型 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应是安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危害评估、安全调查记录和所采取的相应行动记录应按有关规定的期限保存并可查阅。 生物危害“三废”主要是指废气、废液和固体废弃物。 处理方法 一、废气的处理 少量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室外,被空气稀释。毒气量大时,必须处理后再排出。如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用碱液吸收。可燃性有机废液可于燃烧炉中通氧气完全燃烧。 二、含酚、氰、汞、铬、砷的废液处理 低浓度含酚废液加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高浓度含酚废水用乙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酚。 含氰化物的废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10 以上,再加入3% 的高锰酸钾使CN-氧化分解。CN-含量高的废液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即在pH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分解。 含汞盐的废液先调至pH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共沉淀剂硫酸亚铁,生成的硫化铁将水中的悬浮物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沉淀,排出清液,残渣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再制成汞盐。 铬酸洗液失效,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芯漏斗滤去二氧化猛后即可重新使用。废洗液用废铁屑还原残留的Cr(IV)到Cr(Ⅲ),再用废碱中和成低毒的Cr(OH)3沉淀。 含砷废液加入氧化钙,调节pH 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或调节pH10 以上,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熔、低毒的硫化物沉淀。含铅、镉废液,用消石灰将pH调至8~10,使Pb2+ 、Cd2+ 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 三、有机溶剂的回收 废乙醚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用水洗一次,中和,用0.5% 高锰酸钾洗至紫色不褪,再用水洗,用0.5%~1% 硫酸亚铁铵溶液洗涤,除去过氧化物,再用水洗,用氯化钙干燥、过滤、分馏、收集33.5~34.5℃馏分。 乙酸乙酯废液先用水洗几次,再用硫代硫酸钠稀溶液洗几次,使之褪色,再用水洗几次,蒸馏,用无水碳酸钾脱水,放置几天,过滤后蒸馏,收集76~77℃馏分。 氯仿、乙醇、四氯化碳等废溶液都可以通过水洗废液再用试剂处理,最后通过蒸馏收集沸点左右馏分,得到可再用的溶剂。方法可在有关资料上查到。四、废料销毁 实验中出现的固体废弃物不能随便乱放,以免发生事故。如能放出有毒气体或能自燃的危险废料不能丢进废品箱内和排进废水管道中。不溶于水的废弃化学药品禁止丢进废水管道中,必须将其在适当的地方烧掉或用化学方法处理成无害物。碎玻璃和其他有棱角的锐利废料,不能丢进废纸篓内,要收集于特殊废品箱内处理。 废料的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管理制度 为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流散而污染环境。根据我室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实验室医学废物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2、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3、本室明确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物的登记、收集和处理~在各室配套污物收集桶。 4、凡剧毒废弃物和性质不明的药品~实行严格登记制度~两人以上负责处理~不能在本室处理的~封装后及时交实验管理科统一按环保规定处理。 5、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 6、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 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7、感染性废弃物~指可能含有病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的废弃物~其浓度和数量足以对人致病。包括:?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

棉球、棉签、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等。 8、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不同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洗。 9、液体废弃标本可用12l? 30分钟高压灭菌处理。实验室中一次性使用的污染材料可高压灭菌后焚烧或直接焚烧~按医疗废物处理。 10、可反复利用的已被污染的材料应选择先消毒再高压灭菌或直接高压灭菌。灭菌后的材料经洗涤、干燥、包扎、再灭菌后使用。推荐使用次氯酸盐和高级消毒剂进行消毒。一般新配制的次氯酸盐溶液有效率含量应为lg,L~但用于消毒溢出的血液~有效氯含量应为5g/L。戊二醛可用于表面消毒。 11、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样品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和(或)焚烧。 12、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涎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 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 g~搅拌后作用2,4小时消毒处理或高压灭菌后焚烧。 13、疫、脓、血、粪(包括动物粪便)及其他液体标本~高压灭菌后焚烧或加25—50g/L有效氯的漂白粉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4小时,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为6小时后。 14、高压灭菌过的废物可以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或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剩余标本~如组织器官、动物尸体、检验后的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如塑料袋、纸袋~应尽量焚烧处理。 15、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

环保管理制度(完整篇)

编号:SY-AQ-04080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环保管理制度(完整篇)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环保管理制度(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第一章总则 一、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利国、利民、利已。环保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而制订。 二、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是保护和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实现公司、厂区居园绿化,维护周边群众利益,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保持公司年产值每年增值。 三、本制度适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废水、尾气、粉尘、废渣的排放管理和化学危险品的贮存、运输、使用的管理。 四、环保管理制度是在总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实现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司环保主管代总经理行使环保职权,有权决定停车,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环保问题,公司任何人必须无条件服从。

第二章环保规章制度 一、总经理职责 1,负责环保管理制度的批准; 2,负责建立环保管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 3,提供充分的资源,包括人力配备; 4,负责重大环保事故的处理。 二、公司环保主管职责 1,对为保证环保工程的工艺手段和技术资料的质量负责; 2,定期听取汇报,及时指导工作; 3,组织审核环保制度和环保措施计划,并安排实施; 4,负责重大环保事故的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 5,定期组织环保及安全文明大检查工作。 三、制造部部长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环保的法规、法令、指示和决定,负责实施公司的环保规章制度,保证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2,组织对员工的环保知识及操作技能教育,对违反操作规程所

实验室三废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32689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 Laboratory three waste treat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化学实验室经常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废渣需要处理,如果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室本身也是一个密闭空间,“三废”物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会给实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实验室的废气、废液、废渣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弃,严禁将浓酸、浓碱废液和含有铬、汞、铅等重金属元素的废液以及不能溶解的固体物质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蚀管道。 1、实验室废气的处理 ①产生有毒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通过排风设备将有毒气体排出室外。 ②气相色谱仪器检测器出口的废气应通过万向吸气罩及时排除实验室。 ③煤质分析室各类分析仪器(如工分仪、测硫仪、元素测

定仪、灰熔点测定仪)和原子吸收仪产生的废气应通过原子吸收罩及时排出实验室。 ④气体分析实验完成后,应将取样用的球胆、钢瓶等取样容器放在通风柜内,防止容器内剩余的气体渗漏到室内。 ⑤对有毒气体实验应改进试验装置,采用闭路、循环等装置避免有毒气体泄漏。 2.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①一般的酸碱和不含重金属离子的盐类废液,用酸碱中和的办法,将pH调整到6~8,方可倒入水槽排除。 ②含有氰的废液应及时处理,可用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或者NaCLO分解成CO2和N2后排入水槽。 ③含有铬、汞、银、镉、铜、锰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用碱液沉淀,加絮凝剂沉淀,达标后排放。 ④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水银)洒落在实验室地面上,必须用吸管、毛笔或者硝酸汞溶液浸渍过的薄铜片将所有汞滴捡起,收集于适当的瓶子中,用水覆盖起来。洒落过汞的地面应撒入硫磺粉,将洒落区覆盖一段时间,使其生成硫化汞,在设法扫净;也可喷洒20%的三氯化铁溶液,让其自行干燥后

危废环保管理制度

环保管理制度 一、目的 建立公司环保管理措施要求,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生产不致对周围环境造成有害的影响。 二、范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环节 三、职责 生产部负责日常生产中环境保护工作,技术部负责环保技术支持。 四、内容 1、“三废”定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响的废 水、废气、废渣。 2、生产部具体负责日常的“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符合达标的排放源 应竖立合格排放标志。 3、设立“三废”处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4、生产部负责维护环保治理设施,在环保治理设施一旦出现故障时,有“三废”外排的生产工序必须停产,以杜绝污染物排放污染环境。 5、生产部负责日常对“三废”规范处置和达标排放的监督管理。 6、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7、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8、废水方面:循环冷却设备排污水排入清下水管网,功能活性炭生产废水、实验室废水、车间冲洗废水经pH调节+絮凝沉淀+砂滤+活性 炭吸附后汇同生活污水、初期雨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活性炭再生的烟气洗涤水析盐方式采用同离子效应析盐法,向循环洗涤至中性的废水中加入片碱,提高废水中的钠离子浓度,进而使得钠盐的离子浓度积大于该盐的饱和溶液时的离子浓度积,因此钠盐就会析出。含盐的洗涤水经过抽滤槽除去钠盐后,滤液返回用于烟气洗涤。 9、废气方面: 废活性炭卸料、储存库废气: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1#15米高空排放;筛分、包装工段产生粉尘废气废气:布袋除尘+2#15米高空排放;危废活性炭处理焚烧尾气:余热回收+急冷塔+干式脱酸+粉末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湿式脱酸+烟气洗涤+活性炭吸附+排气筒排放+3#35 米高空排放;一般废活性炭处理焚烧尾气:旋风除尘+余热回收+急冷塔+活性炭吸附+4#排气筒排放。 10、废固方面:烟气处置系统灰渣、布袋除尘收集粉尘、废包装袋、废除尘布袋、化验室废物、污水处理污泥、废盐等危废拟在厂内危废暂存车间暂存后委托其他危废处置单位处置; 废活性炭回送至再生工序。 11、噪声方面:选取低噪设备、合理布局;局部消声、隔音;厂房隔音、减震等。

三废管理制度

啤酒厂 废水、废气、固废防治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科学有效规范废水、废气、固废污染物的管理,防治环境污染,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三废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员工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产生废水、废气、固废的各部门。 三、职责 1、安全办负责环保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办是废水、废气、固废污染防治控制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本制度并分解、下达到各部门,负责各部门环境指标的考核。 2、各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环保治理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四、管理内容和要求 1、废水的污染防治控制 1.1、各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集中到收集池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1.2、各车间污染物含量较高的生产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方可进入污水处理站。 1.3、公司内所有的生活污水必须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1.4、废水的回收利用。

1.4.1、冷冻车间的冷却水全部回收循环使用。 1.4.2、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的部分水回收用于厂区绿化用水。 1.5、废水的监测、检查与考核。 1.5.1、污水处理站岗位操作人员对废水处理状况进行日常监控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达标排放并建立相关记录。 1.5.2、安全办根据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对其进行考核。 2、废气的污染防治控制 2.1、本公司废气主要来源为动力车间燃煤锅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2.2、要求锅炉房岗位操作人员生产时确保脱硫防尘设备运行正常,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空气,并建立相关记录。 2.3、废气的回收利用。 2.3.1、啤酒发酵过程产生的CO2气体经CO2回收设备全部回收利用。 2.4、安全办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对其进行考核。 3、固体废气物的污染防治控制。 3.1、固体废气物是指公司生产及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和泥状、膏状的物体。 3.2、固废的分类。 3.2.1、可回收利用的一般固体废气物:指在生产、办公活动中产生的可回收固体废气物,本公司固废主要有:废酵母、酒糟、废玻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三废处理规定 编号:002- 2014 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技管科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 4.1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验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 4.2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 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且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6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污水管理制度

污水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污水的管理,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现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区划分及其沟长责任制 1、黄磷车间。所有污水循环池、渣池、烧酸工段、黄磷凉水塔、原矿黄磷储槽、黄磷防洪沟夹沟、防洪沟地下渗水回收池、雨水收集池、防洪沟区域及区域各污水收集泵、排污管道等均属黄磷车间管理责任区。黄磷车间至氢钙车间右侧小桥以上防洪沟区域为黄磷车间责任区,沟长为黄磷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该区域达标排放。 2、动力车间。生活区各管道阀门泵、防洪沟至总排口区域各类管道阀门泵类、锅炉污水池、高位水池、在线清洁水池区域及在线监测至化水站各排污管道等均属动力车间责任区,锅炉房至在线监测排放口、生活区至门卫总排口动力车间责任区,沟长为动力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该区域达标排放。 3、次磷车间。次磷车间区域及制酸污水池、阻燃剂污水池、饲料钙污水池、次磷凉水塔、防洪沟区域及区域各排污管道均属次磷车间责任区。次磷车间至开关站后过道桥(黄磷防洪沟交汇处)以上的防洪沟区域为次磷车间责任区,沟长为次磷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该区域水体达标排放。

4、氢钙车间区域所有污水池、管道、防洪沟及其排污管道均属氢钙车间责任区。氢钙车间防洪沟区域为上与黄磷防洪沟交界(车间右侧小桥),下至办公楼前不锈钢栏杆处,沟长为氢钙车间主任,全权负责该区域水体达标排放。 5、质管科防洪沟区域为上与氢钙车间防洪沟交界(办公楼前不锈钢护栏处),下至动力车间防洪沟交汇处,沟长为质管科科长,全权负责该区域水体达标排放。 吉星化工各防洪沟区域沟长一览表

二、日常管理及操作 1、各车间每天必须首先对所属污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和循环池及相关水池水泵设施运行情况、除尘设施的运行情况和值班人员值班情况等进行检查,保证池低水位(或在警戒线以),严禁出现漫溢。必须保证环保设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对运行情况(运行率、运行记录)进行检查。 2、各车间区域所有污水收集池配置的水泵开启操作、日常管理必须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按时开停,并填写检查记录,对发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做好紧急处理和上报。 3、各车间必须针对情况适时组织人员对所属污水池、水沟淤泥予以清除,保证水池、沟道、管道畅通,水泵运行正常。各车间在正常情况必须保证防洪沟干燥清洁。 4、雨天,初期30分钟雨水必须收集到应急池,进黄磷污水处理系统。除暴雨天、连续阴雨天外,各车间必须充分保证所有污水池空间,所有污水池任何时候水位都不得超过警戒水位线。各防洪沟沟长确保雨天沟外排水达标(总磷≦0.5mg/L),且晴天沟无水。安环科对各防洪沟区域水体取样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通报。 5、在线监测排水口白天由安环科直接负责,中夜班由当班调度直接负责并监督检查,日常设备维修保养由动力车

“三废”管理制度

安徽省银山药业 “三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三废”的管理,降低“三废”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及固体危险废弃物的总称。 3.废气 3.1安环部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3.2禁止在厂区焚烧、掩埋固体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单位有责任教育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 3.3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 4.废水 4.1合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和技术改造,例如清洗用水用于下次相同产品的生产等。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4.2技术中心产生的废液要统一收集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4.3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酸、废碱或带有药物的各类物质。

4.4安环部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4.5工厂实现雨污分流,生产污水不得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放。 4.6对生产和设备检修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残液或有机溶剂,必须做到本厂分档、循环套用于生产,或者经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7工厂所有废水通过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 5.固体危险废物 5.1产生固体危险废物的工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5.2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危险废物积极回收利用。 5.3不能再利用的废旧桶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 5.4各车间应当将固体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集中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由相关班组装袋称重、贴上环保部门印制的标签并记录每天的产废数量,由车间主任记录每日固废报表,定期将报表上交给环保相关负责人,环保负责人及时做好固废台账以便环保部门核查。 5.5严禁将沾有农药、矿物油的废旧劳保随意乱扔乱放,废旧劳保必须交还相关工厂后勤管理人员,以旧换新,相关管理人员将劳保收集装袋称重、贴上环保部门印制的标签集中存放并记录每月的产废重量,环保负责人及时做好固废台账以便环保部门核查。 5.6生活垃圾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做好垃圾分类,及时清理,禁止随意扔撒或堆放各种固体垃圾。 5.7安环部应及时和有危险废弃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联系清运处置危险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 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测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 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收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应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且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 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30min℃压力蒸汽灭菌121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4.2.6. 细菌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8一次性手套、工作衣帽等防护用品经消毒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9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棉签、有毒有害实验动物尸体等医疗废物,及时交医疗废物收集处集中收集暂存。 4.2.10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及时有效封口并移交医疗废物收集处回收处理。 化学性实验废弃物、过期化学试剂,按下列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 4.3.1废弃的乙醇可加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4.3.2强酸废弃物适当加入弱碱中和,强碱适当加入弱酸中和,再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4.3.3易溶于水的其他无毒、量少的无机化学废弃物,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 4.3.4下列实验废弃物,实验室必须分类、妥善、安全存放或处理后排放下水道,存放的达到一定量后移交医疗废物收集处处理。 4.3.4.1剧毒物质:如毒鼠强、氟乙酰胺、有机磷等妥善、安全存放;

三废管理制度

鄂托克旗红缨(红雷)煤焦化有限责任 公司“三废”管理办法 1、目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提高“三废”处理率及综合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及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产生“三废”排放的管理与控制。 3、管理职责: 3.1 生产技术部 3.1.1 负责制定和修订“三废”污染防治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及其治理规划,并对环境管理和“三废”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1.2 参与公司新建、扩建、改建及设备更新、大修、年修工程中各项污染控制项目的设计审查。 3.1.3 负责危险废物(焦油渣、洗油渣、脱硫液、污泥等)及除尘灰的利用途径、存储状况及综合利用进行管理,防止污染物转移。 3.1.4 负责组织和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管理。 3.2 安环部

3.2.1 负责对大气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负责对废水、废气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对环保设施运行、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实施监测。 3.2.2 负责对环保设施岗位员工的培训、考核、检查、验收及相关车间的实施效果评价。 3.2.3 负责对固体废物监督、检查和考核的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3.3 机电部负责环保设施、设备大修、年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确保设备技术性能满足要求,并按规定要求采购污染防治设备及备件。 3.4 所属各车间 3.4.1 负责建立和健全本车间环保设施、设备操作管理作业指导书,负责制定本车间环保设施故障应急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 3.4.2 负责环保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持环保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记录。 4、管理程序: 4.1 管理要求 4.1.1 新、改、扩建设项目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其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做到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 4.1.2 环保设施未经生产部批准,各车间不得随意闲置或擅自拆除。 4.1.3 因生产和环保设施检修可能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必须制定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应提前三个工作日报告生产部,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特殊情况排放,并以书面形式向当

“三废”排放管理制度

XX股份有限公司 “三废”排放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规范公司内部排污行为,确保相关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长效稳定地达标排放,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三废”排放管理,在本公司区域内进行施工和从事其它活动的外单位及人员均必须遵守本条例。 (三)本制度所指“三废”,主要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噪声污染环境的物质。 二、废水及其它液体的排放 (一)公司内所有含污染性质的废水、废液等,都不得直接外排,必须经处理后符合规定的排放要求才能排放。 (二)公司内所产生的废水处理后须从规范排污口排放,禁止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其中。 (三)各循环水系统要确保设备的完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尽量减少循环的排放。 (四)对生产过程中流失于地面及机、泵、设备基础的机油、油漆等油性液体,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清理,不得用水、蒸气等冲入地沟,造成油污染。 (五)含酚、碱液、酸液、甲醇等有毒、有害液体的设备、管道、管件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减少泄漏点,降低密封点泄漏率。对泄漏的上述液体,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不得直接外排。三、废气排放 (一)工艺废气 1、工艺废气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本公司的工艺废气主要为喷漆废气。

2、以上工艺废气均配套有废气处理装置,未经处理的工艺废气不得直接排放;若存在不健全的情况,应及时完善或添加装置。 3、处理后的气体从规范排气筒排放。 4、各生产车间要确保废气治理装置的完好,提高设备完好率,使废气处理率和废气排放达标率都达到100%。 (二)无组织废气的排放 1、无组织废气是指无规律且无排气筒的废气的排放。本公司的无组织废气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泄漏产生的废气。 2、各生产单位及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泄漏点,尽量减少无组织废气的排放。 四、固体废弃物(废渣)排放 (一)固体废弃物是指公司生产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和泥状、膏状物质。本公司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漆渣、废乳油、废油漆桶、废槽渣、废活性碳、物化污泥、废金属边角料、生活垃圾等。 (二)各类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首先要考虑到综合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1、废金属边角料要首先考虑其用途和使用性能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其剩余量,同时考虑降级使用的可能性。 2漆渣、废乳油、废油漆桶、废槽渣、废活性碳、物化污泥等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应转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任何人不得私自处置。 3生活垃圾和其它生产垃圾必须倒入指定场地或垃圾桶,不得随意堆积在道路或公共场地。 五、噪声控制 (一)在进行项目建设时,要尽量选用低噪声或无噪声的生产设备。(二)设备的招标、采购应把噪声值作为技术指标向供货方提出具体要求。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20200515193514).doc

编码: 题目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第 1 页共 3 页 制定审核批准 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年月日 。一、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减少废弃物污染,特制定本操作程序二、适 用范围:本操作流程适用于公司药品检验活动的所有环节。三、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经 理、 QC负责人、 QC。四、内容: 1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分类 按废弃物的污染性质分类 化学污染类包括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主要是有机试剂污染和有机样品 污染。无机物污染有强酸、强碱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氰化物、汞、砷、铅、镉、铬污染 等; 生物性污染类包括生物废弃物污染和生物细菌毒素污染。生物废弃物有细菌培养基和细 菌阳性标本等。 按废弃物的形态分类。

废水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溶液、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 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 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 准气和载气等; 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 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 2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化学类废弃物处理 一般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 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 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 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编码: HX— MS0105101 题目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第2页共3页

企业污水排放管理制度

污水排放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能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产生的生产废水和污水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其环境影响程度,实现公司环境表现的不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控制情况的监督、检查。 3.2 各责任部门负责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控制,并切实予以落实。 3.3 全体员工有责任完成本标准规定的有关内容。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者代表根据《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列出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源及其影响程度,有针对性的指导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的责任部门实施本部门污水控制方法。 4.2 公司对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做出规定,确保排放的各项环境指标不超过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a) 车间负责定期清理污水处理池中的沉淀物,并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作好处理和维护保养纪录; b) 企管部负责对清理出的沉淀物再回收利用,避免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 c)车间和食堂在清洁过程中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d) 食堂排污口安装过滤筛网,定期清理送回收公司(站); e) 各部门在使用水时应尽量节约,减少用水量和污水的排放量; f) 综合管理部应采购无磷或磷含量低的洗涤剂; g) 综合管理部负责监督各部门使用无磷或磷含量低的洗涤剂,减少公司污水排放口总磷的含量。 4.3 各责任部门组织实施(4.2)污水的控制要求。 4.4综合管理部每年一次对下水道、化粪池进行检查,是否有破损、渗漏、堵塞等异常情况,检查情况记录在《体系监控记录表》上,如有异常情况,执行《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4.5 企管部负责对污染源进行监控,并填写《体系监控记录表》。4.6 企管部负责每年委托当地环境监测中心对公司污水排放达标情况进行监测,保存监测记录。

“三废”管理制度

重庆市两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芦塘煤矿 “三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工业“三废”的管理,降低“三废”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总称。 3.废气 3.1环安科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3.2禁止在厂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枯草、落叶、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单位有责任教育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 3.3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或采用内浮顶储罐,原料、产品装卸要采取回收处理措施,减少废气排放。 3.4取样分析要采用在线闭路采样,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万分之五以下。 3.5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可用尾气,不参加化学反应或反应过剩的化学介质,都要回收利用或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3.6检修时,装置内的气体要通过火炬处理后放空。 4.废水 4.1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

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4.2中心分析室产生的废液要统一收集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4.3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渣、废油、废酸、废碱或有毒液体。 4.4环安科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4.5事故污水不得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放。 4.6对生产和设备检修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残液或有机溶剂,必须做到本厂分档、循环套用于生产,或者经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7公司所有废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 5.固体废物 5.1产生固体废物的部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5.2置换的催化剂、脱硫剂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 5.3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积极回收利用。 5.4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垃圾,垃圾分类,及时清理,禁止随意扔撒或堆放各种垃圾。 5.5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处置。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院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污染危害环境,维护校园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我院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特制定 物: 第五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化学危险废弃物:剧毒化学品及不明物、高危化学品、被危险化学品污染的废弃物。 (二)生物危险废弃物:实验动物尸体、肢体和组织;其它生物危险废液。

(三)电离辐射危险废弃物:具有放射性的废弃物(含放射源、放射性装置、被放射性污染的物质等)。 (四)其它危险废弃物。 第三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学院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实行学院和实验室二级管理体制。 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学院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组织落实本实验室的相关责任制度、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收集存放与处理规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 (二)建立本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场地和相应设施。

(三)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工作。 (四)检查本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存放和处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四章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收集与存放 第九条任何实验室及个人不得将危险废弃物(含沾染危险废弃物的实 双账,双人领取,双人使用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废液和废弃物要明确标示,并按学校剧毒化学品相关管理规定收集和存放。 (四)废弃化学品须在原瓶内存放,保持原有标签,并注明是废弃化学品。

(五)化学废液通常分为有机物废液和无机物废液,应预先了解废液来源,分别收集和存放,不清楚废液来源和性质时禁止混放;废液桶上应有明确标识。 生物危险废弃物: (一)未经有害生物、化学毒品及放射性污染的实验动物尸体、肢体 电离辐射危险废弃物: (一)放射性废源、废液和废射线装置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做好分类、记录和标识,内容包括:种类、核素名称等。 (二)废放射源:单独收集,按国家环保局的相关要求密封收集,进行屏蔽和隔离处理;存放地点有明显辐射警示标志,防火防盗,专人保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