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2)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课件牛老师
1s22s22p63s23p64s1
P 1s22s22p63s23p3 Ca 1s22s22p63s23p64s2
练一练
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Sc 1s22s22p63s23p63d14s2
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Ti 1s22s22p63s23p63d24s2
能层
核外电子的 排布规律
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 能量 光谱 量子化
能级
构造原理
电子排布式
新的问题
不同能级中最多可容纳电子数为什么不同?
能级
s
最多可容纳电子数 2
2
8
18
32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填充电 子数
2
讨论
2. 对于Li和Be,当1s能级填满之后,电子优先填入 能量较低的2s能级,直至填满。
能层 K
L
M
N
最多电 子数
2
8
18
32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填充电 子数
2
2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年 级:高二 主讲人:孙少阳
学 科:化学(人教版) 学 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年 级:高二 学 科:化学(人教版) 主讲人:孙少阳 学 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回顾: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规律
实验
核外电子的 运动状态
能层
核外电子的 排布规律
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方法叫做简化电子排布式。
想一想
(2)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Na的电子排布式可以写成 [Ne]3s1。请你分析[Ne]表达的含义,并仿照该式 写出8O、14Si和22Ti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分析该表示方法的优点。 Na 1s22s22p63s1 Na [Ne]3s1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含有金属 离子或NH4+的化合物。如:NaCl等)
离子与原子区别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 质子数=核外 质子数>核 质子数<核外电子
构 电子数
外电子数 数
电 不带电 性
表 Na 示
相
互 关
阳离
系子
带正电
带负电
Na+
O2-
失电
子 得电
原子
失电 子得电
阴离子
子
子
小结
1、你了解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吗?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的能量低, 就在离核近的区域 运动;反之,电子的 能量高就在离核
远的区域运动.
原子结构示意图 +8 2 6
?该子层数上电
原子? 质
核 子? 数
电 ?子
层
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
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 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 个电子)。
Na Mg Al
Si
P
S
Cl
Ar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金属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元素 非金属 一般等于或多 易得到电子而达稳定结构 元素 于4个 稀有气 8个(氦为2个)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体元素
三.离子的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做离子。
四.阴离子.下列粒子中表示+2价阳离子的是 ( C )
+10 28 +11 28 +12 28 +13 28
第八章 原子结构(2)
电负性( P)变化
主 族 元 素
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趋势
第四周期元素 r/pm 第五周期元素
Sc 161 Y
Ti 145 Zr
V 132 Nb
Cr 125 Mo
r/pm 第六周期元素 r/pm
181 Lu 173
160 Hf 159
143 Ta 143
146 W 137
镧系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幅 度更小,这是由于新增加的电子填入外数 第三层上,对外层电子的屏蔽效应更大, 外层电子所受到的 Z* 增加的影响更小。镧 系元素从镧到镱整个系列的原子半径减小 不明显的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同一周期:
短周期:从左到右,Z*显著增加。 长周期:从左到右,前半部分有Z*增加 不多,后半部分显著增加。 同一族:从上到下,Z*增加,但不显著。
2. 原子半径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减小 主 由于核电荷的增加,核外电子受核的引 族 力增大,原子半径减小。 元 素 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增加 由于主量子数 n 的增加,原子半径一般增 加。 过渡元素:从左到右r 缓慢减小; 从上到下r略有增大。
Z=56,Ba: [Xe] 6s2 。
四个量子数小结:
原子中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n,l,m, ms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层 数和主要电子的能量;角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
的形状,同时也影响电子的能量;磁量子数m
决定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
ms决定电子自旋的方向。四个量子数确定后,
3. 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的1mol气态原子失去 1mol电子成为气态一价正离子所需的能量,称 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同一周期中 自左至右,第一电离能一般增加,但有一 些波动。当电子结构为全充满或半充满时, 其第一电离能相应较大。 同一族中 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
《原子的结构》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知识,也为下面离子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活动
布置学生活动:根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猜想氯化钠形成的微观过程,并分小组表演出来。
各小组积极讨论,制定方案。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讲解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两种原子刚好一拍即合,结合在一起,就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氯化钠。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带上了电荷,不再表示原子,这种新的粒子就是离子。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性质不同,可以把离子分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到原子的实际质量太小,使用起来很不方面。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埋下伏笔。
播放相对原子质量由来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明确相对原子质量的由来。
讲解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
倾听、思考、理解。
讲解
离子符号的写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的带电情况,先标数字,再标正负。当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
学生倾听,感悟。
学生活动
书写氧离子、氟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钙离子的符号。
学生练习。
检验学生对离子符号的书写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kg,计算一个氧原子大约是一个氢原子质量的多少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2原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资源分析】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在本单元中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使学生所学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完整化。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它的教学作了一个铺垫。
【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和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展开讨论,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有关投影片、离子形成的动画片、复印的课文插图;2.网上下载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归纳小结形成结论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________。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讲述】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沿着不同轨道运转。
【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倾听,理解。
【教师投影总结】。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教案化学教案
【复习回顾】1.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3.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思考回顾,回答问题巩固已学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并过渡到新课【过渡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就好像一个大型的体育场中一个小蚂蚁,那么核外电子是什么样的呢?在这“广阔”的空间里,电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联想并回顾上节课中关于电子的相关信息:1.电子质量小2.电子带负电3.电子运动空间“大”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过渡到新课的引入;由新的问题的提出,给出将要学习的内容,创设一种学习的氛围。
【板书总结】一、电子的特征:1.质量很小2.电子带负电3.运动空间小(如果相对于原子核,则“较大”)4.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宏观物体电子质量很大很小速度较小很大(接近光速)位移可测位移、能量不可同时测定能量可测轨迹可描述没有确定轨道整理归纳,体会核外电子的特征。
通过PPT展示学生能够感知的宏观物体和微观电子做对比,更深刻的体会核外电子的特征。
【质疑】那核外的电子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引入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视频】通过视频体会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阅读】课本P6关于核外电子的排布介绍阅读并结合视频体会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培养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研讨】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的?根据阅读的内容,小组交流,归纳整理,回答自己的结果。
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后,能够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表述出自己的成果。
【板书总结】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总是尽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4.次外层最多不超过18个电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图中x的数值为 6 ,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硫离子 2S2- 。
一、离子及其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金属原子失电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一般由非金属原子得电子)
二、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Mg2+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三、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联系
不显电性
带正电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带负电
阴离子
一、离子及其分类
离子
带电荷 的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H+ Na+
K+ Mg2+ Al3+
氢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F-
Cl-
O2-
S2-
氟离子 氯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第3题图
第4题图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该粒子带2个
单位负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O2- ;若该粒子
带2个单位正电荷,它的化学符号是 Mg2+ ; 若该粒子不显电性,它的化学符号是 Ne 。
自主讨论
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 离 子
失电子 原 得电子 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 离 子
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D
容易得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 A、E
化学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A、E
感知中考
1.【2007】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则x的值为 11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 或“失”) 失 电子。若元素B的原子比A的原子多6个 电子,则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Cl 。根据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④ (填编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并能用结构示意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学习微观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这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如果抛开化学变化,原子能否再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原子神秘的面纱。
(二)推进新课1.原子的构成师: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1)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2)相对质量忽略不计113.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是一个空心球体。
【讨论交流】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温馨点拨】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不带电。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优秀2)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 个电子)。 3、排布时,先排满能量低也就是离核近的电 子层,然后再依次往外排在离核较远的电子 层。
化学反应中原子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 呢?
氦(He) 氖(Ne) 氩(Ar)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上面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步有无一定规律?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先排满内层, 后排外层。
排布特点2: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3、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 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它必不可少。
小结1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原子的结构:
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 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 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 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 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 什么特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能量 : 逐 渐 升 高 离:逐 渐 增 大
1.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 子,易失去而带上一个 正电荷,成为钠离子 (记为Na+)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 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而 带上负电荷,成为氯离 子(记为Cl-)
带正负电荷的钠离子 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就 形成了氯化钠。
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是什么 呢?
即用一种C-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 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 为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符号为Ar)。
通过这段视频,你能说出什么是 相对原子质量吗?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C-12原子质量x1/12
如何计算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
原子质量是真实数值,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 量是一个相对值,它的国际单位是“一”,符 号是“1”,通常省略不写。
D.中子数与核A外电子数之差为3
3.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知
某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其质子数为77,则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38
B.77
C.115
D.192
B
4.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 g,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 g,则另一种原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得失情况
钠原子
失一个电子
氯原子
得一个电子
质子数、电子数关系
电性
离子性质
质子数〉电子数
带一个正电荷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带一个负电荷
阴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相对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原 子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通过电子的得失,原子就带上了电荷。这种带电的原子就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原子的结构复习(2)
注意
①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② 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
③ 电荷数=原子得失的电子数目。
(2)意义:如O2- ① 表示一个氧离子
② 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离子符号的含义
Mg2+ 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Mg2+上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 的正电荷
Cl- 氯离子,一个氯离子
Cl-表示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8.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 失去 电子,ຫໍສະໝຸດ 成 阳离子,这是因为金属原
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
4个。
9.某种原子结构简图为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1 ,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 (填
“得”或“失”)电子,属 金属
元素(填
“金属”或“非金属”)。
10 .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A、B、C、D、E、F共表示 四 种元素。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ACF (填序号,下同)。 (3)表示离子的粒子是 BDE 。
哪些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16 2 8 6
S原子
+8 2 8
阴离子O2-
+11 2 8 1
Na原子
+10 2 8
Ne原子
+1 2 8 8 7
阴离子Cl-
+11 2 8
阳离子Na+
原子中: 质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能力提高】
➢某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13, ➢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1_0__,该离子的 ➢名称是_铝__离__子_,符号是_A_l_3+_,该离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镁离子(Mg ) 阳离子
得到2个电子
+16 2 8 8
2-
硫原子(S)
硫离子( S ) 阴离子
+13 2 8 3
失去3个电子
+13 2 8
3+
铝原子(Al)
+8 2 6
铝离子(Al ) 阳离子
+8 2 8
2-
得到2个电子
氧原子(O)
阴离子 氧离子( O )
四、离子
1、含义:带电的原子如Na+、Mg2+ 、 Al3+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 8 个电子。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 ⑶电子先排满能量 低 的电子层,然后再排能量稍 高 的电子层。 (4)每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这是元素周期表中划分周期的依据)
(5)每一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是元素周期表中划分族的依据) (He除外)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2Mg2+
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讨论与思考: 6、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1、含义上: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区 别 2、电性上: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3、结构上: 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 稳定结构 联系:
失电子
阳离子
得电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阴离子
练习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
稀有气体原子
8个(He为2个) 比较稳定
原子的种类 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少于4个
原子的化学性质
易失电子
原子种类 非金属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多于4个
原子的化学性质
易得电子
3、原子分类、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数 结构的稳定性 原子的性质
金属 原子
一般少于 4个 一般多于
Cl- 、O2- 、 S2-等。 2、离子的形成:
阳离子( + )
失电子
原子
得电子
阴离子( - )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1 2 8
离子示意结构图 离子符号
+17
2 8 8
Na+
Cl-
4、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Cl(由Na+和Cl-构成)
5、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1个某离子
S2-:表示1个硫离子
1)该微粒有 y与微粒的 3个 化学性质 电子层。
+x
2
8
子, 则x= 18 。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二个单位负电荷, 2S 则该微粒符号为 。
引申讨论
MX+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质子数为
。
NY-核外电子数为b,核内质子数为
。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又叫分层运动)
电子能量的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一 二 电子层 三 四 五 六 七
K
近
L
M
N
O
P
远
高
Q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低
2、原子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层上 ? 的电子数 ? 电子层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原子核
说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练习1 :
1、请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7
2 8
7
Na
Cl
2、以下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A、
B、 C、 D、
3、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核
电荷数为 13
有
个,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
不稳定结构 易失去最外 层电子 不稳定结构 易得到电子
非金属 原子
稀有气体 原子
4个
8个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一般不参加 化学反应 (He为2个)
注(1)原子的种类由原子的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决定。 (2)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 的 最外层电子数 。
+11 2 8 1
钠原子(Na) +17 2 8 7 氯原子(Cl )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钠离子( Na+ ) 阳离子 得到1个电子 +17 2 8 8 氯离子( Cl ) 阴离子
-
Na +11 2 8 1 失去1电子 Cl
+17 2 8 7
Na+
+11
28
-
Cl Na+ Cl
-
+17 2 8 8
+12 2 8 2
失去2个电子
+12 2 8
2+
镁原子(Mg) +16 2 8 6
课前复习:
以氧原子为例, 1、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三种,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围绕 原子核,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构成原子。 3、为什么整个氧原子不显电性? 因为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