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标准答案.doc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带答案全(DOC)
第二章二、填空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领域。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具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三、选择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4)。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
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2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
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2019下国开《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完结版}
《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本科)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4分,共4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
最全小学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小学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1、小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学习与教学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二、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小学教育心理学?对于即将成为或希望成为小学教师,更确切地说是想成为合格或优秀小学教师的人来说,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应当成为一种累积性的知识、智慧以及直觉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解决日常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诚然,教育心理学不能告诉教师在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具体应该做什么,但却可以给教师提供作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言语来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
三、小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简述美国教育心理学、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章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阶段性和连续性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连续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后一阶段的新特征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而且又在此基础上萌发出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和顺序性这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1
2022年春季学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次平时作业-1
一、单选题(共5题,共20分)
得分:20分
1、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是()。
A :
重复
B :
独白
C :
双人或集体独白
D :
命令
【正确答案】:D
2、()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A :
1-2岁
B :
2-3岁
C :
3-4岁
D :
4-5岁
【正确答案】:C
3、关于幼儿记忆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记得快忘得也快
B :
容易混淆
C :
语词记忆占优势
D :
机械识记为主
【正确答案】:C
4、在()的孩子已经明白成人不在视野范围内后还会继续出现。
A :
无分化阶段
B :
低分化阶段
C :
依恋形成阶段。
D :
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正确答案】:C
5、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小学生心理辅导》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生心理辅导》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2. 适应性辅导: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3. 阻抗: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中心偏移。
4. 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 厌恶法: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像,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6.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二、填空题1. 动机2. 自我意识良好人际关系良好3. 强化适应性行为4. 偏离正常5. 家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6. 追踪调查7. 本我8. 认知过程9. 强化不相容反应10. 6011. 抉择12. 个案法13. 1908 《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14. 自身环境社会15. 选择辅导方案实施指导帮助16. 心理评估评估资料17. 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18. 联系可操作性19. 客观事物实际问题20. 引发情绪间接途径21. 内分泌系统神经22. 自主训练呼吸调节合理宣泄23. 心理特征精神面貌24. 协调分化26. 如何学习掌握学习策略27. 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图表笔记28.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9. 紧张刺激手段30. 中介面对面31. 心理内部过程行为主义观点32. 获得性操作性条件反射33. 认知方面情绪情感方面交往方面34. 过分概括绝对化要求极端化35. 自我控制能力丰富而强烈36. 自己与他人社会道德生活37. 稳固态度行为方式38.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39. 做在书上做在笔记本上40. 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现则41. 认知情感行为三、单项选择题1. A2. B3. B4. B5. D6. B7. B8. D9. C10. C11. B12. C13. B14. B15. C16. A17. B18. B19. B20. C21. D22. A24. A25. C26. C27. B28. B29. A30. A31. A32. A33. C34. D35. D36. B37. B38. D39. A40. C41. B四、多项选择题1. ACE2. ABCD3. ACD4. ABD5. ABC6. ABD7. BCDE8. ACD9. BEF10. BCDF11. ABEF12. BCD13. BDE14. ABDF15. ADE16. ADEF17. BC18. AC19. CE20. DDE五、简答题1.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现在:(1)自我意识方面 (2)认知方面 (3)情绪情感方面 (4)意志方面(5)个性方面 (6)学习方面 (7)交往方面2. 对中小学生主要进行哪些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的辅导答:对中小学生主要的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的辅导有:(1)异性交往紧张 (2)师生交往困难 (3)亲子交往困难 (4)孤独(5)羞怯 (6)自我中心 (7)自私 (8)从众3. 请简要说明行为转变法的待点答:行为转变法的待点为:(1)行为转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学习论;(2)辅导目标:行为转变法的目标是消除不良行为,并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3)辅导关系:辅导员担任主动和指导的角色;(4)辅导过程:注重对来访者的进步过于强化;(5)具体方法:行为转变法常用的一些方法有系统脱敏、代币、行为契约等。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网考参考答案
《儿童心理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5.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叫做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儿童在生活中掌握日常概念的主要形式,也是小学儿童获得初级概念的一种典型方式。
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叫做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的关键是学习者头脑中拥有可以用来同化新概念的知识基础。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
8、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
9、接受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是以现成的、或多或少已经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理解,以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现。
10.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b理特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望和要求。
电大小学儿童教学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课后复习参考材料规范标准答案
电大小学少儿教育心理学形成性查核作业参照答案一、名词解说1.察看法:察看法又叫自然察看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记录和剖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没关要素,系统的商讨某些实验条件、观察与实验条件有关现象的变化,进而确立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独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此刻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想、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资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取悉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经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长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经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互相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术,遵照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构造中的知识之间成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成立符合逻辑的存心义的联系。
8、陈说性知识:主假如指作为语言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说明观点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应原理的例子,其实不可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
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表现原理的不一样情镜中适合地应用原理。
10.迁徙:学习的迁徙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术、知识和理解的获取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术、知识和理解的获取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 (1) 实践性与参加性相联合。
研究的全过程一直是对行动的诊疗和干涉,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实行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联合。
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
他们之间互相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应性相联合。
儿童心理学形考答案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一、概念题(每题 4 分,共4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
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一答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一答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选择一项或多项:a.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b.小学生成长的需要c.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d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正确答案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试题 2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选择一项或多项:a.高级情感逐渐发展b.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c.情感内容不断丰富d.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正确答案是: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高级情感逐渐发展试题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选择一项或多项:a.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b.参与性原则c.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d.学生主体性原则正确答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试题 4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作用:选择一项或多项:a.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b.优化社会的心理环境c.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d.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答案是:增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养方式, 优化社会的心理环境试题 5下面哪个不是小学生心理辅导应注意的问题:选择一项:a保密与解密的问题b.辅导与治疗的关系问题c.移情与反移情的关系d.自愿与主动干预的问题正确答案是:移情与反移情的关系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有哪些:选择一项或多项:a.情感和意志的辅导b.学习品质的辅导c.学校适应的辅导d.个性心理的辅导e.交往能力的辅导正确答案是:学校适应的辅导, 学习品质的辅导, 情感和意志的辅导, 个性心理的辅导, 交往能力的辅导试题 7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技巧:选择一项或多项:a.宣泄技巧b.倾听技巧c.沉默技巧d.贯注技巧e.探讨技巧正确答案是:贯注技巧, 宣泄技巧, 倾听技巧, 沉默技巧, 探讨技巧试题 8下列哪个不是影响小学生心理辅导关系的核心因素:选择一项:a.真诚b.尊重c.同情d.同感正确答案是:同情试题 9下列哪个不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应处理的问题:选择一项:a.移情与反移情(过热/过冷/抵触)b.自愿与主动干预c.非自愿来访者处理(被迫)d.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抗阻(配合度)正确答案是:自愿与主动干预试题 10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选择一项或多项:a.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发展,但具体直观事物更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b.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c.从无意注意占优势,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d.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情绪色彩正确答案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对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发展,但具体直观事物更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情绪色彩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平时作业(含答案)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我们的情感状态和心智状态,也就是我们的所感所思。
心理健康也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问题或没有心理病。
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低估自己的能力,他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2、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人事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4、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通过言语或动作,以含蓄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
受暗示者的心态改变时下意识的,其受影响的过程是不自觉的。
5.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
7.气质气质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8.咨询心理咨询室借助于一中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就咨询对象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和指导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6分)(×)1、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也是最科学的。
(×)3、小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告诉小学生如何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2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算子初始状态目标状态2、创造性思维过程3、动作或动作组4、布瑞安·赫特5、道德规范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内在6、直接用来操作学习材料的基本策略用来维持适宜心理状态的辅助策略二、选择题1、A2、AB3、ACD4、C5、D6、D7、C8、ABCD9、C10、B11、AD12、ABC14、A15、AB三、名词解释1、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的其他功能。
2、动作技能是习得的,能相当精确地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的一种操作。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同学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是提出来的为止。
4、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
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5、动作技能的成绩随练习而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这个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高原现象”四、判断题2、错3、错4、错5、对五、简答题1、问题解决是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第一,开始意识到问题;第二,识别问题;第三,收集材料形成假设第四,接受或拒绝试探性的假设,第五,问题解决和评价。
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孰练操作。
所谓熟练操作是指运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
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A、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B、能利用细微的线索C、动觉反馈作用加强D、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3.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一、概念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中间学科或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2、最近发展区是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
3、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为看到他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受到鼓励并模仿其行为。
4、使能目标,是指从原有知识基础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次级目标。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的一位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精神分析学家。
他的人格发展理论,是非常著名的。
一、理论的提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它阐述人从出生到死亡,由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制约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逐渐形成的,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解决危机,将导致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会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个体解决危机的成功程度,一般都处在从积极到消极的连续体的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
埃里克森把个体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所谓“危机”,既是指每个阶段的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各个阶段的名称。
在埃里克森看来,前一阶段的任务的顺利解决,就为后一阶段的任务的圆满解决,创造了条件。
2、论述教学对话。
教学对话是指学生通过与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互动而学习。
教学对话属于教学范畴,目的在于促进学习;教学对话有别于传统的授课、讨论,在教学对话中,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对话来建构自己的理解。
有效的教学对话分为“教学”与“对话”两个部分。
教学部分的步骤是:(1)确定对话主题,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并制定一个总体计划;(2)激活和使用背景知识。
教师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并穿插讲解;(3)直接教学。
必要时,直接传授技能或者概念。
(4)运用各种启发技巧引导学生表达。
儿童发展心理学平时作业
()9、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使儿童了解社会,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10、 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从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移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有了良心 和羞愧感,就有可能使儿童自觉地克制不良行为。
四、概念解释: 1、元认知: 2、智力: 3、性别角色: 4、移情: 五、简答: 1、儿童的话语发展有哪些特点 2、游戏对儿童有何作用 3、如何控制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如何理解儿童的好奇好问及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 六、论述: 1、联系工作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幼儿的主动感 的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器 8、()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A、家庭 B、幼儿园 C、儿童游乐场所 9、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少年期 D.先学前期 10、下列属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的是()。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初步的间接性、概括性 C.自我中心性 D.具体形象性 11、儿童基本具备想象的基础是在() A、2-3 岁 B、岁 C、岁 D、4-5 岁 12、不属于儿童口吃的原因的是() A、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C、暗示 D、模仿 13、“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4、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是在() A、3 岁左右 B、4 岁左右 C、岁 D、岁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技法者 B、情绪情感推动组织儿童的认知活动 C、情绪情感是儿童人际交往的重要受段 D、情绪情感于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关 二、填空: 1、儿童发展心理学常见的研究设计类型为、、。 2、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 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这几个阶 段:、、、。 4、人们把情绪结构分成四个组成部 分:、、、。 5、弗洛伊德十分重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早期的发 展变化决定了人格发展特征和心理生活正常与否。 6、埃里克森认为 3-7 岁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基本任务有两个:一 是,而是获得。 7、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8、男女儿童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1),(2), (3)。 9、儿童的道德认知包括:、以及三个方面。 10、幼儿自我评价有几个特点:(1),(2),(3)。 三、判断: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6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练习说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说明的要求,课程考核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形考)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以及文字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郭德俊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编制而成。
通过完成形考任务,学生能够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运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形考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达到60分(含60分)以上为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形成性考核任务列表每次形考任务按照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卷面分数乘以对应的权重得出的为每次形考任务的实际分数,6次形考任务实际分数相加后得到的成绩为课程最后形考成绩,也即课程的最后成绩。
每次任务都要求认真完成,一旦发现雷同或抄袭现象,被抄袭者和抄袭者都作0分处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100分,占权重20%)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巴甫洛夫B.詹姆斯C.罗杰斯D.桑代克2.下列选项中,与注意品质的好坏无关的是(C)。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转移3.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BC)。
A.人本主义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5.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C.社会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AD)。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
1.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大作业参考答案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八阶段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至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儿童期(1.5至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1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3.行动研究法广案法4.平衡性灵活性5.效果律6.概念同化二.选择题1. A2. ABCD3. C4. ABCD5. ABCD6. B7. D8. B9. ABC10. BCD11. D12. A13. BCD14. B15. C三.名词解释1.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 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3.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4. 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较多的过程。
5. 学习者通过比较、辨别大量的正反例子,从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就叫做概念形成。
四.判断题1. 对2. 对3. 错4. 对5. 错五.简答题1.答:(1). 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 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2.答:(1).情绪的调节能力强、冲动性减弱(2).情结、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3.答:(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2).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3).与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
(4)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 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
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
从知识应用的各种形式来看,无论是利用已有知识解答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还是利用已有知识发现并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已获得的知识对处理一种新的问题情境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所以知识的应用本质上是依赖知识的迁移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
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
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
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
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
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
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7.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
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的形式来表征。
9.原理学习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是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10.迁移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
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3)持续评价与即时反馈相结合。
(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强。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答: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它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机
会。
在团体活动中,儿童学习处理各种关系中的社会问题,社会交往技能进一步扩展和
提高;同伴团体还可以为儿童提供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同伴的拒绝与接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