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合集下载
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共32张PPT)
措施
保甲法
内容
作用
加强对人民的控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 制;省费、兵源, 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提高战斗力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减少政府支出
保马法
将兵法
提高军队战斗力
3、取士之法
改革
科举 考试 选官 制度
内容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 时务策;设明法科
作用
选拔有用之才
择优录取
克服恩荫制弊端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 江西临川人
——《梅花》
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 群书,曾游南北各地,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 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 十二岁中进士后,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 1067 年神宗即位,熙宁二年( 1069 )任参知政事, 次年拜相,以“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指导, 实施变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 豪商对农民的剥削,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 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 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 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 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 再 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 后人称其王荆公。
政府青黄不接时低息贷 钱或粮给农民,收获后 本息偿还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 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募役法
农田水利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法 方田均税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法 市易法 均输法
设市易务,丰买荒卖,控制贸易 政府就近采购
2、强兵之法
①省兵: 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
北宋王安石变法(优秀版)
宋代官服
缠枝花卉纹金带
宋代形势图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15085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支出
(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 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王安石手迹
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手迹
北宋《流民图》
王安石《致通判比部》尺牍手迹
宋神宗(1048—1085)
即赵顼,北宋皇帝,英宗子,1067—1085年 在位。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用王安石主 持变法,力谋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又 用王韶取熙河,加强对西夏的防御。王安石 罢相后,他更重视理财,积蓄力量。元丰四 年(1081年),使宦官李宪等,结集军队,拟 一举灭夏,以指挥失当败北。次年使徐禧筑 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准备再举,又被 夏人攻陷。其间又进行官制改革,所行新法 在他死后也即废弃。
王安石把自己的一些列改 革意见写成的一篇长达万言 《言事书》进献给在位已30多 年的仁宗皇帝,要求“变革天 下之弊法” ,但并未被仁宗 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继位 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 持变法革新。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宋仁宗(1010—1063)
即赵祯,北宋皇帝,真宗子,1022—1063 年在位。即位之初,刘太后摄政,明道二 年(1033年)太后死,他始亲政。在位时西 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 南之地。他屈辱求和,于庆历二年(1042 年)增加“纳”辽的岁币。四年,又以 “赐”为名,用岁币与西夏议和,加之官 员、士兵大增,形成冗费、冗官、冗兵之 积贫积弱局面。他虽曾起用范仲淹等作一 些整顿措施,但在反对派攻击下,不久即 废罢。
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
05
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启示
改革需谨慎行事
1
改革方案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和周密计划,不可 仓促行事。
2
改革者需要具备全局观念和深思熟虑,不可被 局部利益所左右。
3
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和执行力,不可半途 而废或敷衍塞责。
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避免 利益分配不公。
施,导致反对声音逐渐增强。
保守派的反对和阻挠
保守派势力强大
北宋时期保守派势力强大,他们担心改革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因此极力反对和阻挠王安 石变法。
缺乏政治手段
王安石在处理保守派反对意见时缺乏政治手段,没有有效地化解矛盾,导致反对声音持续 不断。
社会舆论的影响
保守派利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宣传王安石变法的不利之处,使民众对改革产生怀疑和抵触 情绪。
3
地方割据
地方豪强和官员割据一方,对中央政府的统治 构成威胁。
改革呼声的升高
士人阶层的呼吁:北宋的士人阶层对现状感到不满,呼吁进行改革。 宋仁宗的尝试:宋仁宗曾试图进行一些改革,但未能取得显著成效。
宋神宗的改革意愿
宋神宗的改革意愿
宋神宗的即位
宋神宗在即位之初就表现出了 强烈的改革意愿。
与王安石的相遇
制定《农田水利法》
总结词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详细描述
为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王安石制定《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工程,加强 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建设。这一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制定《募役法》
总结词
减轻徭役负担
详细描述
为了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王安石制定《募役法》,规定以 募役的方式代替部分徭役,即由政府出资雇佣劳动力来完成 公共服务。这一措施旨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23张)(共23张PPT)
宋朝官僚只在道德的立场上争辩。例如 青苗法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 持。所有申请贷款、调查申请者之情形、提 供借款之保证、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及没 收其担保之财产等,全无着落。县令只将款 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按时 连本带利的归还,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 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责任。
明治政府《地税改正条例》
这段材料又体现出明治政府 推进改革有何特点?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 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 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 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 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 《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 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 近代化之路。
改编自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表明日本明治维新 还有什么特点?
明治维新经验
1.善于学习; 2.重视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3.注重人才选拔、任用; 4.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 5.改革者拥有实权; 6.利用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7.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用人 吏治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 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 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 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 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 给它吃了。”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存在什么问题?
变法举措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撤绿营;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认为青苗法不能成功的原因是 什么?
青苗法的实施情况表明,导致王安石变 法从被寄予希望到最终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优质公开课课件精选王安石变法
法 方田均税 按土地 多少 、 贫瘠收
法
取赋税。
市易法
设 市易务收购 滞销货 物,市场短缺时 卖出。
均输法 “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作用
评价
【问题探究】 神宗熙宁元年……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
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 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 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 ……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积贫 积弱
积贫 ——富国之法
积弱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具体措施
________
富 _______ 国 之 免役法 法 _______
_______
均输法
保甲法 强 兵 保马法 之 将兵法 法
设军器监
变法的命运 ——新法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强烈反对;
(2)变法推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变法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善,反加重百
姓负担 (4)宋神宗的动摇与去世;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感悟历史
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
取 _______ 士 之 _______ 法
惟才用人
王安石变法内内容容及历史作用
作用 评价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措 施
具体措施
内容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
青苗法 时, 政府贷款或谷物给
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
农田水利 鼓励 垦荒兴修水利。
富法
国 之
免役法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岳麓版选修1
[探究问题]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 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 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 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 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 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
②募役法:a.背景:百姓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 影响了生产。 b.内容:由州县政府按户的富裕程度征收 “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交纳“免役钱”。c. 作用:保证了农时,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以钱代役, 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2)作用: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 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王安石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 又潜伏着失败的 祸患。(以青苗法和方田均税法说明) (1)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加重了 农民的负担。 (2)方田均税法: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 来,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遭到大地主的反对。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 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 极矣。 ——朱熹
二、主要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1)内容: ①青苗法:a.背景: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豪强之 家乘机大放高利贷,导致许多农民破产。b.内容:政府拿 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 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 民再按 20%到 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经典课件(40张)
免疫钱
市易务的机构不知道从哪搞了两车皮的棉花,在开封市
场上销售,供过于求。我的棉花只好以跳楼价出售,真是血 本无归,啊!(唱:小商人啊,命真苦啊……)
钱五:现在又该是宫廷采买的时间了,你可以做做茶 叶、丝绸的生意呀。正好今年太皇太后60大寿,肯定 宫里需要不少。你和王发运使的关系不错,你买进点 杭州丝绸、铁观音?
改革学校教育
整顿太学,设律学和医学, 健全武学。
角色体验:
假如你是个农民……王安石变法哪些内容会
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假如你是个富商 Nhomakorabea地主……
角色体验: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情境一 钱五:“最近比较烦,比较烦,宰相的改革一天比一天麻
富贵:哎,今年政府颁布了个什么均输法,规定发 运使必须就近采买,他早已经买了信阳毛尖和开封的 汴绣了,我今年是一个子也赚不到了。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免役法、均输法等。
角色体验: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哪些变化?
情境二 孙子(将官):兄弟们,快来看,这是政府新发给我们的武器, 梨花枪,好好神奇哦……还有这马!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汗血 宝马?有了这武器、这马,不怕打不赢那辽朝的耶律子 了!
王帅:太好了,将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啊……将官,这个月 工资我怎么又比张兵少了200文啊?
张兵:哈哈哈,你没我高啊,你不知道从咱太上皇仁宗开始, 咱宋朝就按身高发军晌吗?谁让你才五尺六寸呢。 王帅:现在咱当兵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以前实行更戍法, 部队每一两年都要更换一次驻地,每次更换驻地我都特别紧张, 害怕水土不服,现在好了,自 将兵法 实行以后,有固定 的将官训练我们,战斗力也提高了,上战场打仗也知道听谁的 指挥了 。不过听说皇帝要裁减军队呢,不知道有没有我。
王安石变法教学课件
新法的变质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 元 佑更化”。
新法的变质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二、变法的内容—— 变法的内容
2、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 、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省兵:精减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强兵:保甲法 保马法、 保甲法、 ②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保甲法 作用(目的):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作用: B.保马法: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保马法 C.将兵法: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将兵法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作用: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变革天下之弊法”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王安石《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祖宗之法不足守。 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 变法精神”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精神”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三冗”的形成 三冗”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41张)(共41张PPT)
流有之司猥言,:祠减禄天之下增多冗设,吏日十大增九量月万益五官,千遂余僚至人机不。可所构纪减,极者。如造真此宗,成咸未冗平减四者官年可(知1也00。1年),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扩充军队造成冗兵
材料二 北宋士兵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养兵养官、战争赔偿造成冗费
论从史出 回顾历史
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
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 利贷盘剥。 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 更加沉重。
募役法
概念阐释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 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 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 出的钱越多。
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 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 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材料四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 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 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 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 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
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 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 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 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 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内容、作用,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扩充军队造成冗兵
材料二 北宋士兵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养兵养官、战争赔偿造成冗费
论从史出 回顾历史
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
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 利贷盘剥。 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 更加沉重。
募役法
概念阐释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 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 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 出的钱越多。
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 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 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材料四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 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 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 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 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
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 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 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 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 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内容、作用,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 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 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 “拗相公”。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 两次被罢免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向王安石学习哪些品质?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 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 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神宗认为,“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 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 钱物尔,何足恤”。 阅读这些材料,归纳他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面对当今金融危机, 你认为该如何理财?
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 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取消农业税有什么好处?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想一想:如果你 是王安石你会从 什么地方入手来 变法? 积贫 变法 核心 积弱 富国
强兵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志愿,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 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 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冲破重重阻力,百折不挠,人称 “拗相公”。在改革过程中,王安石遭到了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 两次被罢免相位,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和课本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向王安石学习哪些品质?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 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 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神宗认为,“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 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 钱物尔,何足恤”。 阅读这些材料,归纳他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面对当今金融危机, 你认为该如何理财?
假如你是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 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均输法等。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取消农业税有什么好处?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23张)
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物尔,何足恤”。
阅读这些材料,归纳他们对青苗法的看法?你对青苗法怎
么看?
全力补天展宏图 ——变法的内容
1、富国 (理财)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积弱 局面
(边疆危机)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 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 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 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 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 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赏诗读史悟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考 总把新桃换旧符。考 ——《元日》【宋】王你安?石
创作背景:作者写于1068年 受宋神宗重用初次拜相主持 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 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 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 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1021-1086)北 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 。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 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 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 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 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风雨飘摇存危机 ——变法的历史背景
1、 “三冗”与“两积”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 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3、取士之法(教育措施)
阅读这些材料,归纳他们对青苗法的看法?你对青苗法怎
么看?
全力补天展宏图 ——变法的内容
1、富国 (理财)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积弱 局面
(边疆危机)
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四川饥民 王小波、李顺聚众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 号,得到贫民的拥护,起义队伍很快壮大,增加至数 万人。十二月,王小波身受重伤战死,义军由其妻弟 李顺为头领继续斗争。由于起义军纪律严明,李顺又 善于收用人才,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赏诗读史悟情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考 总把新桃换旧符。考 ——《元日》【宋】王你安?石
创作背景:作者写于1068年 受宋神宗重用初次拜相主持 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 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 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 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1021-1086)北 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 。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起义军攻下成都, 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为大蜀王,改元应运。宋太宗 急令亲信宦官王继恩领大军攻占了剑门关,经栈道长 驱入川。五月,王继恩攻破成都,李顺战死。十一月, 李顺余部被击溃,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风雨飘摇存危机 ——变法的历史背景
1、 “三冗”与“两积”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范仲淹“庆历新政” 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 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3、取士之法(教育措施)
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精品课件(共66张PPT)
大宋王朝前不能比汉唐,后不能比元、明、清,可谓比上不 足,比下无余。有宋一朝的历史,就是与少数民族政权交往 的历史。对大宋来说,就是一部抗争史、屈辱史和议和史。 积贫积弱的大宋,先后与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党项建立的西 夏政权和女真建立的金政权议和,且次次都是凄惨。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 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 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主要原因)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收入(贯)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支出(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王小波、李顺起义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北宋统治面临哪些危机?原因 分别是什么?
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 实质: 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1、“三冗”和“两积”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 矛盾)激化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 整顿吏治 结果: 改革失败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 景祐三年(1036年),范 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 夷简任用亲信,为此,范 仲淹被指责引用朋党,遭 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 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 重要内容。
统治 阶级 内部 矛盾 尖锐
北宋疆域图
澶渊之盟
1004年
内容: • 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 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 • 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岁币”; •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富 国 之 法
小结
冗官 积贫 冗兵 积弱
冗费
强
取
兵
士
之
之
法
法
达标练习
• 1-5: BAACC • 6-10:BBBCD
成效
省兵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精减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改革科举考 废诗赋取士旧制
试内容
重经义策论考试
培养了人才
改革恩荫制 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地
主、商人、士兵、有抱负的士人,王安石的变法 措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准备好教材和前置作业
《咏商鞅诗》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君能令政必行。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 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目标:
1.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原因 2.识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重点) 3.领会:王安石“三不足”的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角色,以第一 人称“我”来表述,2分钟时间准备
青苗法与募役法为何备受争议?
探究要求: (1)小组长注意控制讨论节奏, (2)提高效率,力争全部解决疑难问题,达成 目标
【合作探究】青苗法与募役法
• (1)材料一认为青苗法可以平抑物价,保 证农业生产,打击和抑制高利贷势力;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2)阶级矛盾激化
•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
发Hale Waihona Puke 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
(失败。沉重打击了宋朝
政府;第一次提出“均
贫富”的口号)
• 真宗咸平三年(1000
年),王均的起义又爆 发了。
王小波、李顺起义
• 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 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
“吾疾贫富不均, 今为汝均之。”
支: 12677万余贯 欠:1573万贯
支:12677万余贯 余:2408万贯
所出无余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根源在于北宋加三强冗中数央集据权图的措施造成的
北宋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 (4)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 府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叹结局,思变法得失
新法的失败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 元 祐更化”。
三、析三方,明变法举措
• 【自主学习,快速识记】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熟记措施,以备展示
措施
内容
影响
富国之法 (理财为核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省兵”、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
改革恩荫制度
连连看
1.冗费——富国之法的内容(中心)——理财
• 材料二认为该法侵害了富裕人家的利益 • (2)原因是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
贷,导致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 说明了新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变质为官府
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 (3)争论的问题是免役法的效果
• 材料四认为出钱代役能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 材料五认为免役法宽纵富户而使穷人受困, 这样来豢养浮浪无用的人却使农民失去正 业,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
三代以下唯一完人 ----梁启超
思考:王安石的个人品质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1041年中进士, 1047年出任鄞县知县,1057年调回开封,
有 甫着 不丰起富则的已有地,才方 起学工 则作 太、经 平肯验 可实。 立干时致人,认生为民“必介被
发。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3)民族矛盾的激化
•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 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 了。
• 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 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 进攻。
2.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目的:缓和矛盾,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时间:1043年
其泽”。
• 材料二:《宋史·王安石传》:“安石议
论高奇,能以辨有博大济志其说向,果于自用,慨
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 材料三: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
宗之法不足守。意”志坚定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
未来的中国,只要一 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 所提倡的这种:不畏、 不法、不恤的改革精 神走下去,未来中国 的巨变、一定会让全 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 震惊的!
总体感知
• 一、探病因,寻变法之源(背景) •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人物) • 三、析三方,明变法举措(内容) • 四、叹结局,思变法得失(影响)
一、探病因,寻变法之源
• 1、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合作探究】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思考:面临哪些危机?分别是由什么引起?
(1)三冗引起财政危机,国家积贫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