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语文部分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开学语文调研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诞生于五四时期的新诗,关于“大和小”的争论一再出现:新诗应该介入历史现实的“大”呢,还是独抒性灵的“小”?诗歌有宏大之美,也有细小之美。
杜甫《登高》《望岳》可谓宏大,《客至》《见萤火》当属细小。
诗可以微小,细小,但不能狭小,渺小;诗可以重大,宏大,但不能空大,疏大。
诗无论大小,都要植根于诗人自我的生命体验之上。
正大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点。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与天下兴亡密切相关。
写社稷安危的,天下大事的,皇帝大臣的,边关战事的,这些叙述不可谓不大,但又绝不超出他个人的生命体验。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大,但“泪”“心”“家书”“白头发”“不胜簪”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小。
杜诗不管走多远,看多广,探多深,最后都能回落到灵与肉。
他那些隐逸的、非介入的抒写,萤火、蚂蚁、桃树、古柏、新松,不可谓不小,但它们会与诗人的生命密切联系在一起,物中有人,融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他能以小见大的秘密。
因此,诗的大小并不以题材论。
并非写国家、写社会、写世界就大,也并非写个人、写身体、写日常生活就小。
诗的大小关键还在思想境界。
(摘编自师力斌《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 材料二:“风骨”在刘勰的阐释中,主要指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和文辞气韵。
此后,“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
在历史的变迁中,“风骨”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界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作,这样的诗作缺乏“风骨”。
因此,新诗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构“风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诗歌气韵。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
诗人应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应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国情怀,应有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2023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试卷语文试卷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
协调诸如此类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
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等重要的大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并盛行儒家思想的原因。
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
根据传统的文学观点,诗歌虽然就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政治的作用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因为作者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
类似中国诗歌与政治的这种密切关系,在其他诗歌传统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松浦友久指出的:“在比较诗学上,一般认为,‘诗与政治’的课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近代。
但在中国诗史上,这却是自古以来诗学上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并且其中表现的‘诗与政治’的关联,综合包括理念与实践两个层次,而其传统又一直延续到今天——这都是无与类比的特殊情况。
”(摘编自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材料二:唐代诗歌与政治的关系,体现出某种带规律性的表征。
中国诗史上的一些高潮期,也莫不有它独特的政治背景。
战国时,楚面临强秦的威胁,进步爱国力量与腐朽卖国势力的斗争,推动屈原的创作,而屈原所经历的高层政治体验,则赋予他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
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届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真与美就一 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
A . 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B . 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秣龟C . 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D . 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 ①③⑥B . ①④⑤C . ②③⑤D . 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3.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
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
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
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
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
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
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
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
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
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
而事实上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
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
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
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材料二: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
江苏省泰州中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毎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给.予/给.以铜臭./无色无臭.瓦砾./繁星闪烁.B.强迫/强制下载/风雪载途引擎/风驰电掣C.刹车/刹那称便/称心如意粗犷/旷日持久D.地壳/躯壳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便在社会中激起“千层浪”,而莫言自己则认为没想到受到了不虞之誉....。
B.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C.1月19日下午,刚从青岛到北京的96岁刘锡禧大爷握着客运组长张滤秋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对自己的热情帮助和具体而微....的照顾。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3.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
《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
《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
为让妻子活下去,廖丹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
日前,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丹夫妻靠“打零工”“低保”维持生计。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市名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泰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学科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印,“信也"。
“印章”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仪式化凭信,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的优秀美德。
中国“印信"纵贯千年,至少在殷商甲骨文时代,就有了完备的“印信”。
春秋时期,印章主要应用于器物上,一些陶斗、陶缸、陶缶上会有拓印的文字,主要功能就是凭信,证明器物的出处——作者和作坊。
首先这是一种责任担当,等于现在的质保保证,第二可以防伪,第三是表归属,这就是“物勒工名"。
“勒”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器物。
“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
首提“物勒工名"质量负责制的人是秦国宰相吕不韦。
他一直琢磨如何才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监督,后来想到“物勒工名”,该制度率先在秦国实行。
国家于每年十月份“工师效工,陈祭器……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对各郡、县工业产品进行质量抽验。
其还将各郡、县制造工业产品用的衡器、容器等由。
“大工尹”统一年审,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以保证产品质量“功致"。
到了唐朝,在承袭前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基础上,政府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对手工业实行工匠征集制度,为工匠设立“匠籍",子弟要世袭匠籍。
另一方面,政府把“物勒工名”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
由此,唐代涌现出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或工匠家族。
如曾参与建造昭陵、翠微宫、玉华宫等大型工程的阎立德,便是唐代杰出的建筑工程师。
对历史学家来说,《吕氏春秋》对“物勒工名"的记录,透露出了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机密。
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试卷
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 (3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 ___,___ __。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荀子《劝学》)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2. (4分)在下面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含标点符号)。
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
这种分类强调的不仅仅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②。
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
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
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
可见,③,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3. (11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完《庄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庄周梦蝶这一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这段文字的译文为: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这是齐物论的最后一则寓言,从这则寓言中我看到了庄子精神修养的三层意境。
第一个意境:周是周,蝶是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周与蝶为形躯所限隔,生命互不相通。
而人与外界是否能融和交感?其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存着?这是哲学上的老问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结合文本内容“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分析可知,“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错误。指的是酒糟米糠之类。故选B。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D.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劳神费力:耗费精神和力量。跟句文意可知,对于“非看不可的书籍”肯定要耗费精神和力量,所以此处应该用成语“劳神费力”。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道貌岸然: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实际上内心险恶。现多用贬义。此处根据语境“前者目的在求知”可知,读书应该严肃,所以应该用成语“正襟危坐”。难以名状:形容无法用语言形容。难分轩轾:轩和轾分别指古代车辆的车轮的外圆和内圆,很难区分其准确的大小,因此引申为不分伯仲,难以区分。此处根据语境是不分伯仲,难以区分的意思,所以应该用成语“难分轩轾”。故选C。
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适应性考试试卷
江苏省泰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适应性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丰富了城市景现,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
手绘墙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是城市年轻、富有活力的象征,与城市文化建设和艺术环境融为一体,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健康文明的审美价值。
墙壁本身是________的,但当它穿上绚烂的外衣,附上一个有趣的艺术灵魂,便能________地影响居民对文明和艺术的认知,提升居民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准。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让艺术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大众,赋予艺术更多自由的空间,艺术家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更多的受众,有了内心更强大的表达需求,这样持续的正向刺激无疑对艺术本身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
同时,广大受众也是受益者。
艺术离普通大众更接近,更能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未来也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表达,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来。
()。
手绘墙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以一种方式走近大众,能成为________的网红,说明反响热烈,也说明目前这样的形式还比较少见。
所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或许应该________,怎么给艺术更多的空间,让艺术走近普通人,为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搭建更多更畅达的通道。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让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B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能够激发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C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使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的作品。
D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能够被激发,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一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秣龟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的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在大力研制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系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5.对下述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鸱吻最早见于汉代。
相传汉柏梁殿失火之后,有巫师称海里有一种尾似鸱鸟的鱼,它激起的浪花就是人间的降雨,把它的形象置于屋顶之上,能辟火灾。
②正脊是指屋顶正中前后两坡交汇的屋脊,安置在正脊两端的怪兽就是鸱吻。
③明清时已不称鸱尾,而称鸱吻。
此时鸱尾的尾部完全外弯,顶端由分叉变为卷曲的形状,已完全脱胎成龙的形象。
④从古代建筑遗存上看,当时鸱尾的形制相对简单,多用瓦当堆砌而成,尾部翘如风凰、朱雀等鸟形。
⑤鸱吻,又称鸱尾,古代俗称“呑脊兽”,是置于屋顶正脊两端的瓦制兽形构件。
⑥随着佛教在中国盛行,受佛教摩羯鱼的影响,鸱吻下部开始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渐演变成鱼尾的形状。
A.①④⑤②③⑥B.②⑤④⑥③①C.⑤②①④⑥③D.⑥⑤②③①④6.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3分)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电影、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的数字化时代之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试想,当人们打开手里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好莱坞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视频、流行音乐,就可以跟天南地北的人们聊天交流的时候,谁还愿意走进剧院,去观赏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呢?A.信息化发展导致古老的地方剧种日渐式微B.信息化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C.信息与交通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D.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需重视保护剧院特色二、古典文化常识与诗词鉴赏〔24分)7.下列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出处相同的是(3分)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柳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9.下列诗词与荷花无关的是(3分)A.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B.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C.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D.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10.下列诗句所涉及的节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3分)①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A.④①③②B.②④①③C.②③①④D.④③②①11〜12.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射李商隐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1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王诗首句点出“不知愁”,次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
B.王诗三、四句写少女“忽见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感触和联想,表达了妇的懊悔之意。
C.李诗写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儿以及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都表明季节己进入“春事违”(春光逝去)的初夏。
D.李诗写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气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妇无意识地撮弄着手中的罗帕,微露了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情绪。
12.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首绝句都写闺中少妇的怨情,而且怨情内涵都完全相同。
B.两首绝句都写了春天美好的景色,都写了少妇见景而生怨情。
C.王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写法,李诗则婉曲达意,人物的感情“尽在不言中”。
D.两首诗都写得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语言都很含蓄,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
13〜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选择全不正确的一组〔3分)(1)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2)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3)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4)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A.(1)(2)B.(3)(4)C.(1)(4)D.(2)(5)14.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三、文言文语段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倌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曰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傲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賜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
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
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等自纪篇》,有删节)1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凶.,横道杀伤凶:凶险B.闾里未尝让.让:责备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讽:背诵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苟:草率,随便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1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3分)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
他为人淸髙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
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髙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髙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掄。
(3分)(2)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2)月出惊山鸟,。
(王维《鸟鸣涧》)(3),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淸平乐》)(4),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