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doc

合集下载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

鲍叔牙不计小节荐管仲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了鲍叔牙不计小节推荐管仲的故事,值得从政者一读。

鲍叔牙是春秋时的齐国大夫,又称鲍叔。

齐桓公为公子时,鲍叔牙为其傅。

鲍叔牙年轻时曾与管仲交往,并为好友,他知道管仲具有很高的治国之道。

于是,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积极向桓公推荐管仲。

《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说:管仲字夷吾,颖上人。

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因此,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并知道管仲有奇才。

管仲家里很穷,常欺骗鲍叔,但是鲍叔始终待他很好,从不说管仲的坏话。

管仲担任齐国的宰相后,曾经发自肺腑他说道:“我在穷困时,曾经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取盈利时,自己总是拿得多一些,但是,鲍叔知道我家里非常贫困,所以不认为我贪心。

我曾为鲍叔办过几件事,不但没有办成,反而弄得很糟,但是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能体谅到办事情难免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叔不认为我无有才干,知道客观条件对我不利。

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知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并不以这些小事为耻,而是耻于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发挥出来罢了。

生我的是父母,而能了解我的却是鲍子啊。

”鲍叔推荐管仲后,就退到了第二线。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识人荐贤。

管仲是春秋前期最著名的大政治家,为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使齐国称霸于诸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齐桓公尊为“仲父”。

但是,管仲也有自己的短处。

他与鲍叔一起经商做买卖,经常多分盈利;为鲍叔办事,多次没有办成,并且越办越糟;三次做官,三次丢官;三次参加作战,三次逃跑。

如果不加分析地看待这些“历史问题”,那么就会得出管仲既无德又无才的结论,象这样的人,不仅不能担任宰相之职,而且连做芝麻小官的资格也没有。

然而鲍叔却不这样,没有就事论事,没有陷于片面性,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首先认识到管仲是一个经邦治国不可多得的人才。

鲍叔牙识才荐管仲——管鲍之交

鲍叔牙识才荐管仲——管鲍之交

鲍叔牙识才荐管仲——管鲍之交管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他协助齐桓公管理内政,最终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

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

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纠,当时在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一个是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

两个人身边都有自己的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

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回齐国争夺君位,谁赶在前头,谁就有可能争到王位。

鲁庄公亲自率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阻截公子小白。

管仲日夜兼程,到了莒国边境的时候,果然追上了公子小白的队伍。

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管仲以为射死了小白,就和鲁庄公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

谁知道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

公子小白大叫倒下,原来是他的计策。

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到了国都临淄。

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立即发兵,打败了鲁国。

鲁庄公被迫杀了公子纠,并答应交出射公子小白的凶手管仲。

鲁庄公抓了管仲准备交给齐国,他的谋臣施伯却说:“管仲是个人才。

如果齐国重用他,一定会强大起来,成为鲁国后患。

还不如把他杀了,把尸体给齐国送去,免得为齐国所用。

”这时鲍叔牙派使者去鲁国接管仲,听说鲁庄公要杀他,便要使者对鲁庄公说:“桓公挨了一箭,对管仲恨之入骨,只想亲手杀了他才解恨。

还是把他交给我吧。

”鲁庄公只好让使者把管仲带走。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后,鲍叔牙立即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桓公大怒,不肯饶恕管仲。

鲍叔牙说:“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

论本领,他比我强多了。

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才是治国图霸的人才呀!”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不受,只是盛赞管仲。

桓公终于同意一见。

管仲见了齐桓公,马上跪下来请罪。

齐桓公把他扶起来,向他询问治国方略。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他们的交情深厚,相互尊敬,也因此成为了世人传颂的典范。

管仲是齐国的重臣,他早年曾做过一名贫苦的渔夫,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则是鲁国的重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在他的辅佐下,鲁国实现了长足发展。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识始于鲁国向齐国征求帮助的时候。

当时,鲁国正面临强敌的进攻,情况十分危险。

齐国愿意帮助鲁国,但管仲对于鲁国政治流氓的态度非常不满,他拒绝了鲁国的请求。

但鲍叔牙不断地劝说管仲,最终使得管仲改变了态度,并同意帮助鲁国。

从此以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

管仲和鲍叔牙的政治思想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主张平等的政治制度,强调法治和公正,反对权贵专制,他们的政治理念深受人民喜爱。

管仲和鲍叔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更多成就。

同时,他们之间高度互信的友谊也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共同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同时,要始终抱着良好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历史故事-管鲍之交

历史故事-管鲍之交

历史故事-管鲍之交将昔日的仇人留在自己身边,并且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这样的君王该拥有怎样的胸怀和气度!春秋初期齐国的齐桓公就是这样,他的得力助手管仲就曾与他有过一箭之仇,但是他们却相互合作,共同成就了齐国的霸业。

这其中有个关键人物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一起合伙做生意。

管仲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出的本钱很少,但赚钱后却拿得多。

有人替鲍叔牙打抱不平,鲍叔牙却说:“他多拿钱是为了解决家里的困难,我乐意。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每当听到别人说管仲的不是,鲍叔牙总是替他辩解,就连管仲自己都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在齐桓公之前,齐国的国君是齐襄王。

齐襄王荒唐残暴,把自己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逼得远走他乡。

公子纠跑到了鲁国,后来就拜管仲为师;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跑到了莒国,他的师傅就是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的使者请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亲自派兵护送。

管仲深思熟虑,担心被公子小白抢了先,所以同公子纠即刻出发。

途中得知,公子小白果然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他连追了三十里地,一见到公子小白,就用箭将他射死了。

其实,管仲的一箭并没能取小白的性命,机智的小白只是在装死,事后便抄小道抢先回到了都城临淄。

可是,公子纠的年龄比公子小白大,大臣们都觉得让公子纠来继承王位更合适。

鲍叔牙施展三寸不烂之舌,最终把大臣们一一说服,公子小白于是登上王位,称齐桓公。

齐桓公让鲍叔牙做自己的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却向他推荐了管仲。

再说公子纠,当他到达齐国境内的时候,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派兵一举将鲁国的军队击退。

无奈之下,鲁庄公只好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了鲁国,可齐国的追兵不依不饶,一直打到鲁国的家门口来了。

鲁庄公随后逼死了公子纠,囚禁了管仲。

鲍叔牙派出使者到鲁国,告诉鲁庄公,管仲与齐桓公有过一箭之仇,齐桓公要亲手处置他。

于是,管仲才活着回到了齐国。

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一切全都归功于鲍叔牙。

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

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

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齐国内乱,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管仲不可缺少。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鲍叔牙荐管仲的典故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

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

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

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

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

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

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

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

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

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

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

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

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

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

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

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

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

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

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

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

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

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

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答: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是:
管仲贪财,不讲友情,生意艰难,工作辛苦,赚不到钱,所以和鲍叔牙一起投军。

在军队里面,鲍叔牙一如既往地关心和爱护管仲。

但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进攻时跑得比乌龟还慢,当大军撤退时跑得比兔子还快,人们都看不起他,说管仲贪生怕死,胆小怕事,是齐军的耻辱。

当首领听到这些人的反应时非常生气,准备处死管仲,杀一儆百。

管仲大喊冤枉,但士兵们众口一词,关中有口难辩。

危急时刻鲍叔牙挺身而出,为管仲辩解道:“管仲绝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有一个八十多岁的母亲没有人赡养。


不久后,管仲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再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在战场上表现的非常英勇,很快就被提拔,并成为了公子纠的谋士。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经人举荐来到了齐国王室。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
们是齐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谋士,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后人传颂的
佳话。

鲍叔牙,字子期,齐国人,是齐国国君齐景公的大臣。

管仲,
字子产,也是齐国人,他曾是齐国的一个贱民,后来因为他的才华
和智慧,被齐景公招致门下,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和管仲一起为齐国的兴旺献策,他们共同推行了一系列
改革措施,使得齐国在当时成为了春秋时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

他们的故事也因此被后人传颂。

鲍叔牙和管仲之间有一段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关于“鲍叔牙卖马”的故事。

据传说,有一次鲍叔牙借给管仲一匹好马,管仲带着
这匹马去见齐景公,齐景公看中了这匹马,想要买下来。

可是管仲
却以极高的价格把马卖给了齐景公,鲍叔牙得知后非常生气,他认
为管仲这样做是损害了国家利益。

于是,他找到管仲,责备他的行为。

管仲却告诉鲍叔牙说,“这匹马的确值这么多钱,但我卖给国
君的,是国家的利益,不是我的私利。

”鲍叔牙听后,深以为然,
他也为自己的执拗而感到惭愧。

这个故事反映了鲍叔牙和管仲的高尚品质和忠诚为国的精神。

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而且在道德品质上也是堪称楷模。

除了这个故事,鲍叔牙和管仲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

他们二人一起为齐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国家需要有像他们这样的忠臣良将,他们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故事
管仲是齐桓公时的名相。

他年轻时很穷困,曾与好朋友鲍叔牙一起经商。

鲍叔牙非常了解管仲,深知他是个有才华的优秀人才,因而处处关心、迁就管仲。

有一次,两人一起到南阳做生意,分钱时,管仲给自己暗暗多分了一些。

有人问鲍叔牙:“您明明知道管仲欺骗了你,为什么还要信任他呢?”鲍叔牙说:“他骗我是出于无奈。

他比我穷,家里还有老母要供养,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应当原谅他。

”管仲有时为鲍叔牙办事不成功,但鲍叔牙根本不介意。

因为他能体谅一个人办事要看时机是否合适,时机不利则办事不力,而不是因为管仲太笨。

管仲曾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

鲍叔牙理解管仲,知道并非他不是贤才,而是因为未遇上好时机。

后来,管仲为齐国公子纠效力,鲍叔牙为齐国公子小白办事;但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为争王位打起仗来,公子纠战败身死,管仲成了囚犯。

鲍叔牙千方百计说服已被立为齐桓公的公子小白,不仅将管仲释放,反而拜他为相。

鲍叔牙却自愿在管仲手下做事。

管仲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功都靠的是鲍叔牙的谅解、推荐。

因此他常感慨地说:“真是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含义及用法:后人用“管鲍”这一典故形容朋友彼此知心,友谊深厚。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鲍叔管仲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鲍叔管仲故事

页眉内容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

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

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

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页脚内容1。

管鲍分金的典故

管鲍分金的典故

管鲍分金是一则来源于《列子》的寓言,成语管鲍之交就是源自于这个故事,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每次分红,管仲总是拿得比鲍叔牙多。

但鲍叔牙的仆人却为鲍叔牙鸣不平,觉得管仲没有礼貌。

而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是他家里比较穷。

有一次,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鲍叔牙辅佐小白,管仲则辅佐纠。

最终小白取得君位,重用了鲍叔牙的推荐,把管仲弃置一边。

不久后,鲍叔牙来向小白推荐管仲,管仲被齐桓公重用后,成为了齐国的宰相,齐桓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管仲出三分之一的本钱。

但分红时,管仲却拿三分之二,鲍叔牙只拿三分之一。

鲍叔牙的仆人看不下去了,觉得管仲这样做不合适。

鲍叔牙却解释说,不是管仲贪财,只是因为他家比较穷。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因小失大,影响彼此的感情。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朋友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要只顾自己的利益。

管仲鲍叔牙的典故

管仲鲍叔牙的典故

管仲鲍叔牙的典故齐国有一对非常很要好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后,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

后世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鲍叔牙与管仲,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两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却在鲁国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鲁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鲍叔牙,字子高,是鲁国的贵族子弟,他聪慧过人,深受鲁国君主的器重。

而管仲,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他曾经是一个放牛的奴隶,但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最终成为了鲁国的大臣,被誉为“春秋五霸”之一。

鲍叔牙和管仲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信任。

他们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共同为鲁国的发展和安定而努力奋斗。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鲁国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

鲍叔牙擅长外交和谋略,他善于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争取外援,为鲁国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而管仲则致力于内政改革,他提倡节约和勤俭,削减奢侈的开支,鼓励人们努力工作,使得鲁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外交和内政上,鲍叔牙和管仲密切配合,他们互相信任,共同制定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他们的合作不仅使得鲁国在外交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也使得国内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鲍叔牙和管仲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们善于运用兵法,指挥作战,使得鲁国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和有组织。

在他们的领导下,鲁国的军队多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和智慧,就能够超越出身的差异,取得成功。

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一心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也为鲁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鲍叔牙与管仲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两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合作和努力,为鲁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只要有才华和智慧,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典故“管鲍之交”

典故“管鲍之交”

典故“管鲍之交”春秋五霸中,帮助齐桓公成功的名臣是鲍叔牙,桓公问鲍叔牙,如果想成霸业,把齐国治好,谁是好的人才?鲍叔牙就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曾经在作战的时候,用箭射过齐桓公,幸好没有将齐桓公射死,而射中了衣带钩。

所以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推荐后说,管仲这个人曾经助过公子纠(齐桓公敌人),而且用箭射过我,幸好只中衣带钩,我没有杀他,已经够宽大了,你还要推荐他?鲍叔牙就说,你要振兴国家?还是要报私仇?你如果想成霸业,就不要记私仇。

因为他是人才,当他帮助公子纠的时候,应该射你的,各为其主,立场不同.齐桓公因此用了管仲,齐桓公成功了,鲍叔牙推荐管仲当宰相,这也还不算难。

管仲临终以前,齐桓公问他,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职位?管仲说不可以让鲍叔牙当宰相。

鲍叔牙一生都照应管仲,照普通一般情理讲,管仲临死了,应该将这个职位交给鲍叔牙,以为报答。

现在由齐桓公提出这个意见来,他还说不可以,好像管仲不够朋友。

其实他有他的道理,管仲对齐桓公说,你不要害鲍叔牙了,他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了不起,气度也非常大,可是嫉恶如仇。

一个当首相、当主管的,要能藏垢纳污,肮脏的东西也要包涵一点,完全要求清高是做不到的。

鲍叔牙的第一个毛病就是太好、太清了,不能包容坏的一面。

如把政权交给他,害了你齐桓公,也害了鲍叔牙。

这样鲍叔牙也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懂得他。

中国五伦之道,朋友一伦是非常重要的,像管仲与鲍叔牙这种知己的朋友,在历史上只这么一个例子。

任何人一辈子都难得有这样知己,管仲最穷的时候,生活一切都依赖鲍叔牙。

共同做生意赚了钱,管仲自己就多分了红利,鲍叔牙也不在乎。

管仲晚年就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人生得一知己太难。

大家交朋友常引用历史上管鲍之交,把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情,来比拟知己之交,但要真正达到那个程度太难了。

历史故事-----管仲鲍叔牙之交

历史故事-----管仲鲍叔牙之交

历史故事-----管仲鲍叔牙之交1.人物简介晋张处度《列子·力命》注:“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颍上即今安徽省颍上县。

鲍叔牙当出生于其父鲍敬叔仕齐前的杞国封邑——鲍邑。

叔牙孩提之年和少年就在杞国鲍邑度过。

杞国鲍邑是鲍叔牙的故里。

其地望在今新泰市区东南的北鲍村一带。

此地至今仍有村名叫鲍庄、南鲍、北鲍。

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

2.人物轶事鲍叔牙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

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的是父母,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

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年~前688年),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

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

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

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

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

”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

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

鲍叔牙先去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

”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你知道什么回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希望你喜欢。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篇一春秋五霸我们都听说过,其中,春秋首霸“齐桓公”是大名鼎鼎。

今年高考作文就是齐桓公和管仲以及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从默默无名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本名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姜小白。

小白是庶出,按理不是齐国继承人,他还有两个哥哥,完全轮不到他继承齐国。

可是事实,小白成为了齐国君主,还成了春秋首霸,带领齐国走向巅峰。

齐国混乱,机遇降临庶出的小白如何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要先从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说起。

哥哥是一个荒淫无礼的人,和自己亲妹妹有染,甚至当妹妹嫁到鲁国还有瓜葛,最后还把妹夫鲁桓公杀了。

齐襄公又被堂弟姜无知杀了,姜无知自立为王。

没多久姜无知也被人刺杀。

偌大的齐国一下陷入无主的状态,为了避免混乱,齐国的大臣封锁消息,商量另立新君。

齐襄公的嫡长子按理继位,但他不仅年幼,而且不适合在这混乱时期继位。

庶子还在楚国避难,无法回国继位。

这只能在齐襄公的兄弟中寻找继承人。

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都出国避难。

这时关于迎接谁回国继承王位,成了讨论的焦点。

两大家族助力公子小白齐国名望最高的高氏出手了,他们派人通知公子小白赶快回国继承王位。

只要小白公子小白先回来,其他人都无可奈何。

高氏与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国氏”是结盟的,这两大家族在齐国权势最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大家族的支持,公子小白这才有底气去争取那与他不想干的王位。

这两大家族匡助过周室,被周天子认定为齐国守护神,和齐国君主共享齐国天下,在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非同一般。

兄弟俩的角逐公子纠与小白几乎同时得到继承王位的消息,他一边赶回国,一边派心腹管仲去刺杀小白,为争夺王位,不惜刺杀兄弟。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故事
咱来唠唠管仲和鲍叔牙那超铁的友谊故事。

这管仲和鲍叔牙啊,年轻的时候就一块儿混。

他俩合伙做买卖,管仲那家伙可有点意思,每次分红的时候,他都要多拿一些。

一般人可就不乐意了,心想:“你咋这么贪心呢?”但鲍叔牙就不一样了,他知道管仲家里穷啊,有老母亲要养,不容易,所以就很大度地让管仲多拿点。

这要是换了别人,友谊的小船早就翻了。

后来啊,这俩人又都去参军打仗。

管仲这家伙打起仗来,总是往后缩。

这在战场上可是很让人瞧不起的行为啊。

可鲍叔牙又站出来说话了:“你们可别误会管仲,他不是胆小,他是家里有老母亲要照顾,他要是死了,老母亲可咋办呢?”你看看,鲍叔牙这简直就是管仲的超级大粉丝,无条件相信他。

再后来呢,他们各为其主。

管仲跟着公子纠,鲍叔牙跟着公子小白。

这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了争国君的位置,那可是斗得不可开交。

最后公子小白赢了,成了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了,管仲也被抓了起来。

这时候,鲍叔牙可没因为自己跟齐桓公混就不管管仲了。

相反,他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那是超级有才华的人,比自己强多了。

齐桓公一开始还不太乐意,毕竟管仲之前还跟他作对呢。

但鲍叔牙就一个劲儿地夸管仲,说要是想成就霸业,非得管仲不可。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就重用了管仲。

管仲也没辜负鲍叔牙的信任,在齐国大展拳脚,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也越来越强大。

管仲就经常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你瞧,这俩人的友
谊那真是千古佳话,一个超级包容,一个超级有能力,互相成就,简直就是友谊的典范。

上下五千年之鲍叔牙荐管仲

上下五千年之鲍叔牙荐管仲

上下五千年之鲍叔牙荐管仲
春秋时期,在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叫鲍叔牙和管仲。

鲍叔牙家里很富裕,而管仲家里很穷。

于是鲍叔牙经常接济管仲,给他好吃的东西。

而管仲也回报鲍叔牙一些东西。

两个人还经常在一起学习切磋学问,友谊胜过了亲兄弟。

后来,鲍叔牙和管仲各自辅佐了齐国的两位王子,鲍叔牙辅佐的叫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的叫公子纠。

公子纠为了跟弟弟小白争夺王位,就向管仲询问怎么除掉公子小白的计策。

管仲带领人马,去追杀公子小白,并对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下了,管仲以为小白死了,就回去禀报公子纠。

于是,公子纠一行人就放心地慢慢赶路回国。

岂料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箭只是射中了他的衣带钩,小白集中生智,咬破舌头装死骗过了管仲,然后比他哥哥先回到了齐国,得到了王位,并杀死了哥哥公子纠。

公子小白得到王位后,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为了国家强大,想让自己的老师鲍叔牙担任相国,可是鲍叔牙却说,管仲的才能比自己还要强十倍,并劝齐桓公放下对管仲的仇恨,启用管仲。

齐恒公照做了。

在交谈中,齐桓公发现,管仲对于国家治理很有才能,他们越谈兴致越高,竟然说了三天三夜。

后来,齐桓公就任命管仲为相国。

管仲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使得齐国的实力日益强大,仅仅用了7年,齐国就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对管仲十分尊敬,称他为“仲父”,意思是像父亲一样的人。

而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传说,在中国的春秋时期,曾经有一个叫管仲的贤君,他出生在传说中古老的鲁国。

他统治上古的传说中的宋国,他的智慧,勇敢和及时的行动使得宋国的人民不受苦难。

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政治家和智者,他把宋国建设成一个和平,繁荣,开放的国家。

他以自己智慧,勇敢和及时的行动而备受尊重。

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家和智者中最伟大的。

管仲最有名的故事是他与鲍叔牙之间的对话,故事发生在六国时期。

一个叫鲍叔牙的政治家从越国拜访管仲,希望能够从管仲获得政治上的智慧。

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成为了著名的管仲话。

管仲和鲍叔牙的对话的关键意思是,管仲告诉鲍叔牙,成为一个正义,有智慧的政治家关键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要尽量满足人民的福利;其次,要把重点放在和平与繁荣上;第三,要把弱者和强者平等地对待;最后,要把利益放在整体利益之上。

从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政治家,他不仅有能力治理国家,而且还有能力传播他的政治智慧。

究竟管仲是如何发展自己的政治智慧呢?
管仲从小就接受了家庭教育,他受到虞子父兄的影响,学习不同的学说和思想,经常和政治家和智者交流,消化吸收知识,并不断思考,这样才能够在古老的春秋时期为宋国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既是对管仲智慧,勇敢和及时行动的赞赏,也是对管仲从小接受良好家庭教育,不断学习知识和思考的深刻教训。

如今,他的故事可以为许多人的政治理念,人生态度和成功模式提供借鉴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
齐国内乱,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鲍叔牙举贤不避亲,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欢迎阅读!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

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

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

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

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

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

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

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

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

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

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
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

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

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

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

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

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

”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

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

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

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

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

”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

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

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

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

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

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

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

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

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

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

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
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

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

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

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

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

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

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

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

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

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

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

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

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

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

他尊称管仲为仲父。

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
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