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组织社会学分析

合集下载

第六讲班级社会体系

第六讲班级社会体系

(三)艾习黎等人的班级教学理论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基本通过社会化过程灌输给社 会的所有成员。
以教材为中心,强调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重要 性。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 程完全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只站在 辅导地位,启发诱导。
第二节 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一、社会化功能
班级履行社会化职能,就是教育者按照 一定的社会要求,在班级教育、教学过程 和交往、人际关系中,以班级的组织目标 为导向,借助课程、集体规范、班级文化 等载体,让儿童从一个自然有机体转化为 社会成员。
三、班级社会气氛的测量与改善
不同的班级气氛有不同的特征表现,是 可以测量的,分为两种:
1、通过班级人际关系的测量,间接反映班级社会气 氛的状态。
2、通过确定一些反映班级社会气氛的指标,对班级 气氛进行直接的测量。
改善班级气氛,以提高班级活动的 效率,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威信,扩大其自然影响力 2、强化民主意识,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3、采取多种措施,处理好学生之间的矛盾
初三*班学生物理期中考试分层成绩
分层情况 优 良 中

学生数 16 23 7
2
%33.3 48 14.6 4.2
N:56 分层手段:全面客观评价
“班级社会——成绩名次地位”
“社会——经济地位”
班级选择功能实现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 它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
公开的选择表显示通过各种考试、考查与 考核,做出分班、分组、分专业、分科与 升留级的决定。
(一)利皮特和怀特分类:
专制型气氛、放任型气氛 、民主型气氛
(二)日本学者片冈德雄根据吉布的分 类:
支持型气氛:其特征是“自信与信赖”、 “宽容与互动”、“自发性与多样性”。

对班级组织性质的分析

对班级组织性质的分析

对班级组织性质的分析班级组织应属于道德涵养型组织。

大机器生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决定了现代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它的大生产性。

班级组织和集体授课制就是和大机器生产相适应的办学模式。

大机器生产的产业模式没有改变,班级组织和班集体授课制还自然不会消失。

董泽芳和伍海云认为,在教育社会学界,关于班级社会属性的研究由来已久,由于视角不同,观点亦各不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六种:1.社会体系论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帕森斯(T·Parsons)在系统考察美国中小学班级的基础上,从社会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把班级明确的作为一种社会体系进行分析。

他的观点主要体现在1959年发表的《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它在美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一文中。

帕森斯按照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把班级看成是一种社会系统,这一社会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人群的交互作用;(2)一个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处于“社会情景”之中;(3)行动者之间与规范及和谐的认知期待,因而通常具有某些相互依存的一致行为表现。

他认为,班级既是一个由师生组成的正式组织,又是一个学生群体,每个学生成员的个人情意、认同感与归属感都影响着班级正式组织的活动。

能否把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的行动统一起来,取决于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又与他的价值取向有关。

于是,帕森斯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价值取向的模式类型。

他认为,在班级社会中,教师指导学生行为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下列五种配对形式的价值取向模式的选择问题。

(1)感情性与感情中立。

指师生在互动情景中,须处理好感情因素与理智因素的关系,既要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又要保持一定的分寸。

(2)扩散性与专一性。

指师生在互动情景中,承担义务的范围要适度,既不可能像父母与子女之间那样广泛,也不应该像店员与顾客那样过分专门化。

要把全面关心每个学生与不同情境下的个别交往结合起来。

(3)普遍性与特殊性。

指师生在互动情景中对学生做出评价时,要处理好按共同标准统一要求与特殊情况下须区别对待的关系。

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第六章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古人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又于我哉?H.H a l l:?°只要拿起一张报纸,你就能看到各种组织的影子渗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在,现代人想要不食人间烟火,成为遗世独立的隐士可不容易。

?±a?a我们已经无法逃脱社会组织的控制。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学校是各种社会组织中的一种。

早在1932年,华勒在《教学社会学》中研究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学特点。

学校组织的研究仍然是教育社会学中最薄弱的领域之一。

英国学者鲍尔指出,迄今为止仍没有学校组织的社会学理论。

同时他认为,学校组织研究缺乏理论逻辑和社会学活力是阻碍教育社会学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第一节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一、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一)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执行一定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社会目标的一种单位或社会机构。

“执行某种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机关、企业、团体”,“它体现一种社会关系,表现为稳定的关系网络。

”——《社会学简明辞典》美国组织社会学家给组织的定义:为了寻求特定的目的而特殊构成的或再构成的社会单位(或人际团体)我国社会学者一般定义为: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群体。

科温认为正规组织应具备四种特征:1、稳定的交互作用型态;2、群体之间一致的认同;3、追求共同利益,完成特定任务;4、权力与权威结构的协调作用。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存续,必须通过三种要素结合才能实现:1、共同的组织目的2、协作的愿望3、信息的沟通构成一个社会组织,需要以下几个要素:群体、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组织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学校符合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1、有特殊的目的存在2、由一定数量的教职工所构成的,这些成员按照一定的手续加入到组织中来,具有稳定的交互作用;3、学校有一套规章制度,办学治校的方针和办法,要求成员执行和遵守,同时还有合理的权利结构;4、学校有校舍,教室、图书、实验室等物质条件。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第一编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学科要素 、学科发展 第二编 教育的社会背景 社会结构、社会差异、社会变迁 第四编 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 学校、班级、课程、教师、学生等 第五编 教育的社会功能
马和民:《教育社会学》
第一编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 第二编 教育行为论 教师、学生的角色与角色行为、学校中的失范行为 第三编 教育活动论 课堂教学、教育知识、 第四编 教育组织论 班级、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五编 教育制度论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教育中的社会问题 第六编 教育功能论 教育制度的功能、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与国家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纪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吴增基等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15、渡边雅男:《现代日本的阶层差别及其固定化》,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16、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德)赖特·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 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社会学》
1、绪论 2、社会制度与教育 3、社会变迁与教育 4、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 5、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6、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7、教师、学生的社会学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专题研究》
1、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论 2、教育的社会功能论 3、教育的现代化问题 4、教育的民主化问题 5、教育知识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探索
?2社会制度与教育的社会功能?3社会结构与教育的调节机制?4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公平和效率?4社会流动与教育的公平和效率?5社会变迁与教育现代化?6学习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问题?7现代社区发展中的社区教育问题?8现代社会体系中的家庭教育问题?910学校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1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1绪论?2社会制度与教育?3?3社会变迁与教育社会变迁与教育?4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5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6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7教师学生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社会学的专题研究教育社会学的专题研究?1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论?2教育的社会功能论?3?3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教育的现代化问题?4教育的民主化问题?5教育知识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探索主要参考书

大学班级制度与社会制度

大学班级制度与社会制度

大学班级制度与社会制度引言:班级制度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课堂为核心,通过学生的集体活动和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班级制度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和新趋势。

本文将探讨大学班级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一、大学班级制度的本质大学班级制度是指大学在教学和管理中对班级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它主要包括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考评等方面。

班级制度的本质是通过班级集体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感,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大学班级制度与社会制度的联系1.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班级制度通过规定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活动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会关心他人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将为学生日后的社会角色扮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大学班级制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班委会选举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协调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工作环境,具备良好的协作与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3. 个人价值观的发展大学班级制度通过班级考评、评优评先等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活动和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精神。

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大学班级制度对社会制度的影响1. 培养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大学班级制度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使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制度的需求。

通过大学班级制度,学生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塑造健康社会环境大学班级制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

学生遵守班级制度,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健康社会环境对社会制度的构建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OK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_OK

2021/7/2
18
2、多权威结构
• 学校对学生的组织工作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来进行的, 包括两条途径:
• 一条是通过班主任来控制学生的日常活动 • 另一条是通过任课教师来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
2021/7/2
19
• 教师的正式权威既不受其本人在教师群体中的地位的影响,也不会被其他教 师所取代。
2021/7/2
15
(二)学校组织的结构特征
• 1、异质性结构 • 学校组织中存在两种基本成员:教师与学生,教师是社会代表者与
文化传递者,学生则是社会未成熟者与文化学习者,他们具有几乎 互为相背的“社会属性”,就“文化品质”而论,他们存在两个方 面的区别:
2021/7/2
16
• 第一,从各自的文化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规 范性文化”,而学生文化则是“需求性文化”。
• 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不仅须向学生示明那些同社会要求相符的文 化,而且其自身首先就必须具备这些文化,因此应是“规范性文 化”。而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性,就会存在相对的需求, 因而学生文化是“需求性文化”。
• 第二,从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相互关系来看,教师文化是“权威 性文化”,而学生文化则是“受抑性文化”。
2021/7/2
13
二、学校组织的结构
• 从对学校组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学校组织社会学基本上可以视为“学校 组织结构社会学”,但这种研究也存在两个重要缺陷:
• 第一是不少学者单纯套用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将学校作为一种科层化组织 来分析,致使不少的学校组织结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成了科层制理论的单 纯应有研究。
20第二节学校组织的运行?一学校组织中的冲突?一学校组织内部的冲突?1学校成员个人之间的冲突?2师生之间的制度性冲突?3学校不同层次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4非正式组织间的冲突?5教师工作的专业化育科层化的冲突?6行政职务与专业职务之间的冲突?二学校组织之间的冲突?三学校组织与环境冲突?二学校组织的协调?三组织理论与学校管理?一科层制理论?二社会系统理论?三权变理论?四学校组织的管理?1科学管理和学校?2人际管理与学校?3民主管理与学校第三节学校组织的变革?一学校组织变革的理论?一科层制的变革理论?二社会系统的变革理论?三权变的变革理论?二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一学校组织变革的类型?二有计划组织变革的支柱?1组织变革的焦点?2变革的层次?3变革潜能?4变革动力三学校组织变革阻抗一教育系统内部的阻止因素1国家教育体制2科层化组织3目标错位4公立学校的计划性特征5代价问题6抵制周期二组织内部个体层的抵抗1既得利益2升迁的期望3习惯和传统的观念第四节学校组织的取向?学校组织的取向是指学校组织在对其成员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控制影响及同化的过程中通常奉行的方向性学校组织的取向是指学校组织在对其成员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控制影响及同化的过程中通常奉行的方向性

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

以保证机构运行 的高效性 ; 组织 观点 主要来 自美 国社会 学家 塔尔 科 特 ・ 帕森斯 ('ct l ] lo 一定 的层次性 和连续性 , a t
Pr n) as s。他 在 《 校 班 级 作 为 一种 社 会 体 系 》 文 中 , f o 学 一 从 成员的任用则需要体现 民主性 与竞争性 ,以实现人尽其
会” 这一组织机构来负责管理等。 通过这种专门的事情由 l 个学生管理班级 的积极性 ,以增 强全体学生对班集体

的责 在 班 专 门的机构负责管理的方式 ,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 l 任 感 和 主人 翁 精 神 。 具 体 人 员 的任 用 过 程 中 , 主
任需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 一是 民主适应性原则。 这是基 效率 。 另外 , 班级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转主要依靠学生来负 :
讨论班级的社会功能 的角度入手对班级的社会属性做 出 才 , l 物尽其用等 。当然 , 由于班级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
界定 ,认 为班 级 具 有 将 成 人社 会 中胜 任 T 作 的能 力 内化 的特殊性 , l 因此 , 在班级的社会化 管理 活动 中还需要分析
于学生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和责任感方 面的社会化 班 级 这 一社 会 组 织 的特 殊 性 。如 班 级 成 员 的未 成 年 性 会 :
在班级组织 中模拟化地感受民主社会 的活动形式和生活 : 的社会民主机构 的主要标准 。就 目前班主任在班级管 级 方式 ,以此来发展 和提高学生未来 民主社会 的参与意识 l 中所 需 要处 理 的具 体 事 务来 看 ,可 以将 班 主 任 的 日常 理
和活动能力。 将班级看成是一个模拟的社会组织 , 一方面 I 管理工作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负责学生 的 日常学习的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二、联系实际论述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参考答案:二、参考答案要点:1、说明班级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

2、班级组织的动态层面分析班级的社会学意义。

3、联系实际。

[论述题]三、目前我国社会,教师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相对比较松散和半专业化,这种状况已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请你谈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应如何走教师专业化道路?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化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具有专门知识2、提供专业服务3、具有专业自主4、接受专业教育4、接受专业教育有以上相近方面论述即可给分[论述题]五、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西方教育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参考答案:答案要点:例如比较功能论和互动论1、功能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2、互动论的定义,代表人物,主要理论3、进行比较:功能论或冲突论都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互动论则强调对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两者差异体现在:1、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假设:宏观研究强调社会结构外要于个体却又控制着个体,个人行为是社会的产生;微观研究强调个体具有社会约束背景中的更多自由,社会未必具有强大控制力;2、研究内容:宏观研究注重于社会层面的问题,微观研究强调对个体和小群体的研究。

3、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更多地使用定量方法如多变量分析,微观研究强调定性方法,主张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个体。

[论述题]四、根据影响人的社会化的理论,分析如何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从而使儿童得到良好的社会化?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在影响人的社会化的诸因素中,家庭和学校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学校校阅和其他社会化因素的关系3、列举一些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论述题]一、请运用教育社会学课程中的调查研究方法自行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对现代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调查(调查问题与调查范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教育社会学基础09第九章——班级的人际关系:班级、互动与学风

教育社会学基础09第九章——班级的人际关系:班级、互动与学风

核心概念 班级与班集 体班级文化与班级功能 小群体与地位分化 班级文化与学风
研究主题 班级对学生社会化的功能 班级成员的地位分化
班级中人际冲突的发生和协调 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节班级是学生社会化最重要的正式群体
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班级的性质、结构、人际关系和社 会功能等内容,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9年,结 构功能主义社会学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哈 佛教育评论》上发表《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它在美 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最早将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系统来 研究。帕森斯运用社会学观点论述了班级社会系统的概念、 特征、条件及功能。在后续的研究中,除了将班级作为一 种社会系统进行研究外,有学者认为班级应该是一种社会 组织,还有学者将班级视为一种社会初级群体。把班级看 作什么,即研究班级的社会属性是什么,是开展班级社会 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关于班级社会属性的三种主要观点(1)
观点 人物
判断依据
研究内容
班级是一 种特殊的 社会系统
美国学者 帕森斯
班级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 群的交互作用; 发生交互作用的行动者都处于 社会情境之中; 行动者之间存在规范及和谐的 认知期待,通常具有某些相互 依存的一致性行为表现
班级功能的研究: 社会化功能和筛 选功能; 班级社会行为模 式理论; 班级师生互动模 式理论
关于班级社会属性的三种主要观点(2)
观点 人物判断依据源自研究内容班级是一 种社会组 织
我国学者 吴康宁
班级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 班级组织的结构;
式的组织机构和清楚的组织规 班级组织中的互

动;
班级是学校为便于开展教育教 班级的规范与制
学活动、实现教育目的而专门 度;
组织起来的群体;为保证正常 班级组织的水平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1)班级的奖惩 (2)正式的教诲 (3)模仿 (4)认同作用
个性化功能
• 定义:班级的个体个性化功能是指班级社会组织在帮助学生获得社会 属性,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个人形成独特的人格价 值、自主的目标追求和特殊的创造才能,成为具有独特性的社会成员 • 个体个性化功能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独特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教师来看,首先需要具有明确角色定位 从学生来看,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从家庭和社会来看,家庭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尊重、信任教师;社会对教 师职业更需要有正确的认识
• 班级生生关系
非正式小群体 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观点和志向为基础,自愿结合 而成的学生群体,其形成是自发的,不可避免的。其特征有:组织无 形性、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意识和行为一致性。
小群体类型:
亲集体型 中性型 偏集体型 反集体型
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工作:
引导学生端正人际交往态度 培养学生善于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 因势利导作好非正式小群体的工作
第四节 班级社会组织的社会气氛
• 班级社会组织气氛 涵义:班级社会组织气氛亦称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着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精神文化 影响班级社会组织气氛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与权力运用 2、学生“领袖”人物的作用与群体影响 3、班级中的交往模式与人际关系
参照群体论 片岗德雄
• 个体将群体规范作为自己思考与行为的参照准则,并努力将个人融入 其中的群体,目的在于强调参照群体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活动共同体论 毛景焕
• 班级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班级的社会属性与功能以及班级内部的精 神、文化和伦理
班级社会属性多元分析的意义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 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青年一代
获得社会生活的根本技能。 • 教导社会标准、训练社会行为。 • 培养社会角色。
班级的选择功能三种观点
• 班级在儿童的社会地位选择中的职能。 • 职业选择功能。 • 从社会化的整体涵义上解释。
二、班级构造分析
班级的正式构造
具性角色〞的构造,即为完成班级工作 调整并校正班级的人际关系与教育情景的控制和创设密切相关。
含义:班级组织是指学生组织,因而它是一个“准社会性〞的社会组织。
而效劳的角色构造。 班级的“社会群体〔集体〕〞特性
教导社会标准、训练社会行为。 一、班级社会系统理论〔T. 二、班级集体理论评述〔苏联〕。 班级非正式构造的社会测量 组织:按一定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彼得罗夫斯基〔俄罗斯〕 指导交往; 消极性:容易导致班级成员中的小圈子现象、不利于班级正式活动的开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满足情感需要,学生从自己在非正式构造中所处位置进一步体验着社会地位差异,承受着群体水平上的肯定或否认的社会评价,形成 群体生活中的成功感、平凡感、失落感或失败感。
无锡市教科所的研究
这个量表从班级的构造要素和功能 水平两个唯独,把班级集体的目标、组 织构造、人际关系、舆论、纪律等5个构 造要素和班级的教育质量、学生个性开 展水平和班级组织的自我管理程度等3个 功能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关系组 合成一个指标系统。
教师在班级建立中的职能
教师是班级建立的设计师,班级组 织的领导人,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积极性: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有助于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积极性: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交往与表现自我的需要,有助于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

班级分析报告

班级分析报告

班级分析报告本文将对某个小学五年级的班级进行分析报告。

该班级共有30名学生,班主任为张老师。

一、学生素质分析从学生的成绩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来看,该班级整体素质较为优秀。

其中,有9名学生在段考中获得了前三名,平时也能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为班级氛围的营造做出了贡献。

另外,班级中有5名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学习态度和表现,需要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协调解决。

二、学生管理情况分析在学生管理方面,张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

例如,会在班级微信群里及时发送作业和通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不定期地与家长直接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情况。

此外,班级中还设有学习小组和趣味小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质量分析在教学方面,张老师以课堂为主,紧紧围绕教材内容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张老师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师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四、班级活动情况分析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张老师尤其注重班级活动的开展。

在本学期中,班级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如户外拓展、文化节、体育比赛等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也促进了班级氛围的营造。

五、教师管理情况分析除了对学生的管理,张老师还需要对自己的管理做出评价。

从班级情况来看,张老师做得非常出色。

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班级管理方面有良好的表现。

六、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此班级整体表现较为出色,既有学生自身的素质优秀,也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有关。

但是仍有少数学生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帮助。

同时,值得引起班主任和教学管理者的共同关注的是,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建议张老师继续注重学生需求,借助专业化技术和教育理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并且与班级家长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共同协作打造更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环境。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与集体行动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与集体行动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与集体行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两个重要学科领域。

在当今社会中,集体行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涉及到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也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首先,社会学从宏观层面分析集体行动。

社会学家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群体的结构和运作方式,通过研究群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揭示了集体行动背后的规律和动因。

例如,社会学家们常常研究群体中的权力结构、社会规范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对集体行动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人群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

其次,社会心理学从微观层面探讨集体行动。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心理反应,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群体动力学,揭示了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例如,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集体认同感、社会影响力和群体凝聚力等因素对集体行动的影响,揭示了人群在集体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而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在研究集体行动时常常相互交叉,相辅相成。

社会学提供了宽广的社会背景和结构分析,揭示了集体行动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学则提供了深入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分析,揭示了个体在集体中的态度和行为特征。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集体行动现象,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在研究集体行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群体行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机制,为我们理解和引导集体行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希望未来能更多地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集体行动,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7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7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班干部 小组长 成员
(二)班级非正式结构

三、班级的群体分析 (一)班级集体的形成与类型 熟悉程度 1、班级群体的 形成受制因素
任务
座位

性别
游戏群体 兴趣性群体
2、学生群 体的类型
倾吐性群体 互助性群体 冲突性群体

(二)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 (1)反抗行为
(2)大众行为
(3)时尚趋求行为
(4)嫉妒行为

3、班级组织的功能:
归属功能;
管理功能; 角色社会化功能; 选择功能。
班级的社会化功能的主 要内容: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 导生活目标; 2、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使青年一代获得 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规范、训练 社会行为; 4、培养社会角色。

二、班级的结构分析 (一)班级正式结构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班级组织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2、了解班级的结构分析; 3、掌握班级的群体分析。

一、班级的组织分析
(一)班级组织的含义、特点及功能 1、班级组织的含义: 班级组织是指学生组织,因而它是一 个“准社会性”的社会组织。

2、班级组织的特点: (1)班级是由成年人指导和未成年人的 组织; (2)班级内部存在各种群体; (3)班级的外部表现是“人格化群体”; (4)班级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5)竞争行为
(6)冲突行为

(三)班集体的建设
1、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1)班级诞生期:班主任是社会工作者
(2)班级成长期:班主任是领导者
(3)班级成熟期:班主任是艺术家
(4)班级衰落期:班主任是诊断和治疗者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学分析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社会学分析引言在学校的班级中,既存在着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又存在着非正式的群体关系,即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社交关系。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班级整体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在社会学的角度对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学生的作用。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与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学生在进入新的班级之前,往往会感到陌生和孤独,因此更倾向于与同样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建立联系,并寻求归属感。

其次,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还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有关。

相似的兴趣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形成共同的群体认同。

最后,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还受到班级内部的社会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方针、班级的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都会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二、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班级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班级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建立在学生自发组织的基础上,没有明确的领导和权威性,因此更加平等和民主。

其次,班级非正式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的对象和活动。

这种自由的社交网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社会支持。

此外,班级非正式群体还具有情感上的亲密和认同感。

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纽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互助关系。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作用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作用多方面。

首先,班级非正式群体为学生提供了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在这个不确定和竞争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其次,班级非正式群体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学习上的问题,共同进步。

此外,班级非正式群体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控制
通过班级组织,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控制和引导,维护社会秩序。
社会流动与分层
班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流动,从而对社会分 层产生影响。
05 班级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班级组织的变革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需求和结构发生 变化,推动班级组织进行变革。
教育政策引导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对班级组织的变革起 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班级组织通常按照学科和课程进行划分,每个班级组织都有相应的学科教师担任班 主任或指导老师,负责组织和协调班级内部事务。
班级组织内部通常设立班委、学习小组等机构,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教学和活 动组织。
班级组织的功能
教育教学功能
管理功能
班级组织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传 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4 班级组织的社会影响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个性塑造
班级组织通过提供角色模 型、规范和期望,有助于 个体形成特定的个性特征。
社会技能
在班级中,个体学习如何 与他人互动、合作和竞争, 从而发展社会技能。
自我认知
班级组织提供个体了解自 己地位、角色和责任的机 会,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
对群体关系的影响
群体凝聚力
01
03
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 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更全面地揭示
班级组织的本质和规律。
04
需要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体对班级组织的影响,以及如 何利用新技术提高教育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班级组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维护班级秩序和 纪律。

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

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

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构建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迫切需要研究什么是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这里专指班级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怎样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理论中社会心理共同体(一)定义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二)对共同体的理论分析1、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学分析。

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

其特征有:(1)组织目的性。

它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为目的。

(2)组织系统性。

组织的要素必须构成一定的结构层次。

(3)组织有序性。

表现为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

二是组织活动的协调性,经常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组织成为有序状态。

三是组织活动的程序性,平时活动形成一定的格式,处理偶发事件积累起特定的反应方式。

以上三性集中反映为组织的适应性。

2、对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社会学分析。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自在之物”。

现代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目标、课程、活动、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

3、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学分析。

学习共同体是属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规律运行的“为我之物”,但又蕴涵着由“对象”转化为主体的可能性,教师必须引导其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4、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

学习共同体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而且是与社会文化相贯通,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群体,以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共同活动的主体,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

班级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班级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单位,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班级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关注社会问题的一种途径。

本文将从学生实践活动、社区互动、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班级如何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增强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比如,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养老院或孤儿院,了解老年人和孤儿的生活情况,通过陪伴和帮助他们,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二、社区互动班级可以积极与社区进行互动,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

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邻里居民提供帮助。

这不仅可以帮助解决社区问题,也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树立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班级可以开展街头巡逻活动,帮助老人过马路、引导交通等。

通过积极参与社区互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展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之一。

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为社会、为环境出一份力。

比如,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通过与邻居、家人共同努力,提高整个社区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水平。

总结班级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社区互动、环境保护等方面来实现。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培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社区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与联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环境保护则能够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为社会、为环境出一份力。

希望班级能够积极组织这些活动,展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所谓半自治性,是指作为非成人组织的班级,并完全靠自身 的力量来管理自身,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外部力量。这 一特性源于学生的三种非成人属性。
? 第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趋向于半自治。自 主意识是自治的心理基础。
? 第二,从学生的组织调控技能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滞限于半自治。组 织调控技能是自治的技术基础。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 会学分析
? 班级作为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的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 个视角:一种是已沃勒为代表的“群体”角度,即把班级视 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种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系统”
角度,即把班级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
第一节 班级的组织分析
?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班级也有目标、机构及规范三个基本要 素。由于班级是一种学生的组织,因而它具有明显区别于其 他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征,即自功能性与半自治性。
? 第三,从学生的相对地位来看,班级组织的运行被控于半自治。班级作 为非成人组织不得不接受成人社会的代表——教师——的直接控制。
? 教师是制度高位者,学生则是制度低位者。这种相应社会地位的差异, 使得班级组织的运行通常被控制在半自治状态,主要表现在:首先,班 级组织的运行要受到来自教师基于教育目标的控制。其次,班级组织的 运行还要受到来自教师的源于权威意识的控制。
? 一、班级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 (一)班级组织形态的历史发展
? (二)班级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 1、自功能性
? 帕森斯曾将班级的功能概括为两类:一是社会化功能,即是 指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责任感方面的功能;一是选择功能, 即是指在形成并鉴别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社会结构补充各种 成人角色提供依据方面的功能。
?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组织的生存目标具有“内指向 性”,班级组织所产生的首先是与其成员的自身发展密切相
关的功能。舍此功能,班级组织就失去其存在意义,其对于 外部社会的各种功能也就失去评价的参照标准。在这个意义 上,班级首先是一种“自功能性组织”。
? 2、半自治性
? 班级组织以其成员的基本属性,便可同其他社会组织明 特征就是“半自治性”。
? 班级是由几十个担负着这种奠基性学习任务的学生所构成的 特殊社会组织,而这就决定了班级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 的首要特征——“自功能性”。
? 班级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得以建立,不仅是为了实现某些外向 性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学校管理等),而且按照 现代教育原理,更重要的首先是,基于其成员——学生—— 自身的奠基性学习的需要。
?
? 二、班级组织的功能
? 1、归属功能 ? 2、社会化功能 ? 3、选择功能 ? 4、诊断与矫正功能
第二节 班级的结构分析
? 对班级组织结构的研究并不多见,我们主要从我国学校内的 班级组织为主来进行研究。
? 一、班级正式结构
? 正式结构通常指组织中的工具性角色的结构。班级组织中的 工具性角色,是指为完成班级工作而服务的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