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6af9dc9ff00bed5b8f31d4d.png)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护理常规发表时间:2011-12-21T16:22:04.1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红月倪宝英吕敏谢婷刘瑛季圆圆[导读] 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
李红月倪宝英吕敏谢婷刘瑛季圆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200433)【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5-0286-02一. 术前护理1. 一般护理:创造安静环境保证患者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维持血压稳定,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颅内高压;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治疗方法和危险性的认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和对昂贵的手术费用心存顾虑,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明介入治疗的手术简要操作步骤、安全性及优点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等,尽量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并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术前准备:测量体温,双上肢血压及脉搏,准确测量体重以备医生计算术中肝素的用量;完成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片等;做碘过敏试验以及抗生素皮试;双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术前一晚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术,必要时予适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术前晚十点以后禁食水。
4. 用药护理:患者术前3-6天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300mg/天,波立维75m/天),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以及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服药到口。
为防止手术材料刺激以及造影剂刺激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术前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微泵注入,尼莫地平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加强巡视,确保剂量输入准确,注意观察穿刺处及患者颜面部皮肤是否因血管扩张而发红,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低。
5. 生活技能的培训:因患者手术后需卧床24h,所有的基本生活所需如饮食、排便等都要在床上进行,因此这就需要提前做好生活技能的培训。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
![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cd9d0752ea551810a687d8.png)
麻下 , 右股动脉穿刺( 1例右腋动脉穿刺) 依次 行主动脉 弓、 , 双侧颁总动脉 、 双侧颈内动脉 、 双侧椎动脉造影 , 部分脑栓塞
患 者行 介 入 动脉 溶 拴 治疗 。针 对 狭 窄 血 管 的 球 囊 扩 张 及 支
情况。准确测量患者体重 , 以计算 术 中肝素用 量。术前 3d 遵 医嘱子氯吡格雷 7 g 每天 1 , 5m , 次 拜阿斯匹林 10m 0 g每
临 床 主 要症 状 : j偏 症 的 3 2例 ,吞 咽 困 难 1 0例 , 语 障 碍 言
由于患者缺乏对介入 治疗方 法和危险性 的认 识容易产生恐 惧心理和对昂贵的手术费用心存顾虑 , 护士应配合医师对患 者及家属讲明介 入治疗 的 目的、 手术 过程及 可能 出现的 不
适 , 会患 者 在 床 上 大小 便 , 教 减轻 患 者 的 焦 虑 , 良好 的心 理 以
天 1 联 合 口服 , 前 1 医 嘱 予 尼 莫 通 4 mJh微 量 泵 次 术 2h遵 l 维 持 。 目前 很 多 研究 采 用 术 前阿 司 匹林 与 氯 吡 格 雷 联 合 治 疔 , 之 , 前 及 术后 未 联 合 应 用抗 血小 板 治 疗 的患 者 , 像 反 术 影
2 护理 措 施 21 术前护理 . 护 士全 面 了解患 者 的 一般情 况 、 面 状 况 , 全
属 华 L 医 院 神经 内科 进 行介 入 治疗 的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患 者 6 J J 0
例 , 中男2 其 9例 , 3 例 , 女 l 年龄 3 6 6~ 5岁 , 均年龄 5 平 2岁。
204 ) 0 0 0
脑m管病是严重影 响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病 , 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 其中缺血性脑 病 占 7 5% ~ 5 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678143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1.png)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年龄18岁以上。
2.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
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机械取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
3.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
5.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1.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准。
2.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4.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XX。
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6.近2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8.血糖22.2mmol/L。
9.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10.预期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医治动脉溶栓及静脉-动脉序贯溶栓推荐意见:(1)动脉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应尽早实施医治(I级推荐,B级证据);(2)动脉溶栓有益于经严格选择的患者,适用于发病6h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级推荐,B级证据);(3)发病24h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经过严格评价可行动脉溶栓(Ⅲ级推荐,C 级证据);(4)静脉-动脉序贯溶栓医治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办法(Ⅱ级推荐,B级证据);(5)动脉溶栓请求在有条件的医院举行(I级推荐,C级证据)。
机械取栓、碎栓推荐意见:(1)对于发病6h内影像学明确为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采用血管内介入医治结合静脉溶栓(I级推荐,B级证据);(2)对于静脉溶栓医治失利的大动脉闭塞脑卒中患者,可采取血管内介入医治,包孕补救性动脉溶栓(Ⅱ级推荐,B级证据);(3)有静脉溶栓忌讳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医治或动脉溶栓(Ⅱ级推荐,C级证据);(4)在严格筛选的根蒂根基上,可零丁使用取栓器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闭塞血管再通(Ⅱ级推荐,B级证据);(5)支架样取栓器明显优于Merci取栓器(I级推荐,A 级证据)。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1a5a3e5a8102d276a22f8c.png)
者 选择 标准 。
2 . 2 颅 内外 动脉 狭 窄 血管 成 形 术 和 支 架 治疗 颈 部 血管 成 形 术 是 一 种 微 创 经 皮 介 入 手 术 , 最初由 K e r b e r 等 于 1 9 8 0年 报 道 。血 管 内介 入 技 术 的发
展, 包 括 栓子 保 护装 置 ( e m b o l i c p r o t e c t i o n d e v i c e ,
的患 者 , 并要 同时满足 以下 4个 条件 : ①尽 管 已经进 行 了积极 的药物 治疗 , 仍 然 有 两次 或 以上 的卒 中发 作; ②最 近一 次卒 中的时 间在 7 d以前 ; ③ 患者 颅 内
脑 血 管病 的 防治起 到 了重 要 作 用 , 是 缺 血 性 脑血 管 病 治 疗发 展史 中的一个 重要 里程 碑 。
1 缺 血 性脑 血 管病介 入治 疗相 关指 南 目前 国际上 尚无 专 门针对 缺血 性脑 血管 病介 入
内介 入诊 疗指 南 , 对 我 国 开展 缺 血性 脑血 管 病 血 管 内介入 有着 指 导作用 。
④ 患者 在 先前 卒 中后 恢 复 良好 , mR S评分 3分 或 以
下, 而7 d内的卒 中或 短暂 性缺 血发 作 ( T I A) 是颅 内 支架 的 禁忌 证 。2 0 1 3年 1月 3 1日, 美 国 AH A / A S A 联合 在 线发 布 了最新 的急 性缺 血性 脑卒 中早 期管 理 指南 , 并 在 3月份 S t r o k e杂 志正 式 发 表 。与 2 0 0 7 年 指南 和 2 0 0 9年 指 南 更 新 相 比 , 2 0 1 3年 的 指 南 没 有重 大 改变 , 主要 在脑 卒 中 医疗 体 制和质 量 改进 、 急 性期 静 脉溶栓 适 应证 和流 程 、 血 管 内治 疗 等 方 面 提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2cd38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f.png)
血管内介入与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残疾。
那么,究竟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哪种效果更好呢?下面,我们将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突破,直接作用于血管病变或闭塞病变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通过溶栓、血管成形术和血管支架置入来实现脑血管再通。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将溶栓药物通过静脉血管输注到脑血管,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血管内介入治疗来说,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作用于闭塞病变,立即恢复血流,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脑梗死面积,减少脑梗死对脑细胞的损害,从而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对于一些无法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也能够获得溶栓治疗的机会。
血管内介入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而且并发症风险较大。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虽然操作简单,但溶栓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出血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对比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其中一项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是MR CLEAN研究,该研究发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
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弱,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状况并不能得到显著改善。
总体上来说,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疗效更好。
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即使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更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适合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
事实上,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病情较重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能并不适合。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63cef2b2844769eae009edd9.png)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作为治疗及预防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已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范围不断扩展,病例的治疗难度不断加大,介入相关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评估与急诊介入治疗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8》中已有论述,而国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非急诊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尚缺乏统一的认识。
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组织国内部分脑血管病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特征评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言,介入治疗是标准药物治疗外的有益补充。
介入医生在术前应对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充分的认识,根据相关指南,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制定出有利于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
临床特征评估包括:卒中危险因素评估、神经功能状态评估、其他重要器官评估、卒中病因分析。
推荐意见1. 术前梳理神经系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并予以把控。
2.术前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积极干预。
3.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干预。
4.术前评估患者认知、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状况,便于术中及术后比较,及时发现并发症。
5.评估患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以确定患者能否耐受手术。
6. 分析缺血性卒中病因,评估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获益。
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评估内容包括脑组织结构及脑血管路径评估、病变血管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评估。
推荐意见1. 对于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推荐常规予以脑组织结构及脑血管路径的影像学评估,以权衡血管内治疗的风险及获益,制定手术方案。
2. 对病变血管局部的管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可进一步明确血管内治疗的获益。
3. 评估颈动脉/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处的管壁结构时,可选择性应用超声/CT血管成像(CT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条件的中心可应用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f4299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9.png)
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2T05:37:35.2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9期作者:王刚[导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
王刚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500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动脉的收缩期流速(Vs)。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供血不足情况,效果理想,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临床效果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主要由颈动脉狭窄导致,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1],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受到程度不一的损害,多数患者存在明显的功能障碍,预后不佳。
颈动脉支架介入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新型方式,安全有效,并且随着血管内介入器材的更新、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该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本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成效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9例和16例,年龄区间43-72岁,平均(62.41±3.95)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0例和15例,年龄区间44-72岁,平均(62.67±3.42)岁。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f3dd292f60ddccda38a0a8.png)
药物 的应 用 ,大 大降低 了脑 卒 中事件 的发 生 ,但 是仍 病率 高 于支架 组 (1.1 )。在 随访 平均 2.5年后 ,支
有许 多患 者药 物治 疗无 效 ,尤其 是 对 血 管 严 重狭 窄 架组 与 内膜剥 脱组 同侧 脑卒 中事 件发病 率差 异无 统 或 闭塞 的患者 。在血 管 闭塞后 ,发 生 动脉一动 脉栓 塞 计 学 意义 (支 架 组 2 ,内膜 剥脱 组 2.4 )。因此 ,
TURE2 (Carotid ACCULINK/ACCUNET Post Approval Trial to Uncover Rare Events)试 验 ,这 2 个试 验共 纳入 了 6320例患 者 ,280个 试 验 中心 ,672 位 介入 操作 者 ,术 后 30 d的结 果 显示 :总 的死 亡 和 脑 卒 中发生 率 3.8 ,其 中 EXACT试 验 为 4.1 9/6, CAPTURE2试验 为 3.4 。其 总 的严 重 脑 卒 中 和 病 死率 均为 0.9 。 由于颈 动脉 支 架置 人 术 具 有创 伤 小 、操 作 时间短 等 优 点 ,因此 ,利 用 颈 动 脉支 架 置 人术 治疗 颈 动脉狭 窄病 变 可能更会 受 到 医务 人员 和 患 者 的 青 睐 。
中华 老年 心脑血 管 病杂 志 201 0年 1o月 第 l2卷 第 10期 Chin J O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Oct 201 0,Vol 12,No.10
. 述 评 .
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介 入 治 疗 的进 展
刘 新 峰 ,岳 炫 烨
关 键 词 :脑缺 血 ;颈 动 脉 狭 窄 ;支 架 ;放 射 摄 影 术 ,介 入 性 ;血 栓 溶 解 疗 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e2277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a.png)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你应该了解发布时间:2021-10-19T01:36:36.134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9期作者:杨跃东[导读] 如今,伴随着影像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开始被广泛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杨跃东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如今,伴随着影像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开始被广泛运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且出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介入治疗凭借其优势,在临床上病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出了明显效果,也如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历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报道,详细地总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相关指南目前,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关于介入治疗相关指南资料有许多。
例如2011年美国颁布《颈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疾病的诊治指南》,且2009年美国脑卒中学会认为狭窄率超过70.0%后则可在保守治疗基础下,考虑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
同时2012年美国FDA增加了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其中提出的条件包括:适用22~80岁患者;药物治疗后仍发作多次卒中;最近疾病发作时间在一周前等等。
2013年1月美国也颁布了最新版本患者管理指南,和以往的资料对比差异并不大,主要是从质量管理、适应症等多方面有新的修改意见。
2011年我国中华医学神经病学会撰写《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适应证主要立足于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治疗的角度分析:由于颈部血管成形术、支架治疗操作时间短、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因而得到临床认可。
目前满足此治疗方法的标准包括:其一,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高于50.0%,其二,无症状狭窄率不低于70.0%。
若患者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首选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球囊成形术、支架治疗法等。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7d167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b.png)
2024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发布,为广大医生提供了标准的指导。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简介该指南是中国心血管病学会脑动脉病专业委员会制定,旨在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指导。
二、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脑动脉病变导致大脑缺血的一类疾病,包括脑梗塞和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介入是一种经导管技术将导管引入颈动脉、椎动脉或头皮直至脑动脉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切割、碎石、吸引以及血栓溶解等技术来恢复脑供血。
三、适应症在指南中明确了血管内介入的适应症,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高危动脉壁病变和动脉瘤的治疗等。
其中,急性脑梗死的选治时间窗口是6小时以内,必须经过影像学评估确定梗死范围和肉眼有转运可能,同时患者基本功能状态良好。
高危动脉壁病变主要是指对脑梗塞易形成、易复发的动脉壁病变,如颈内动脉致命性狭窄、斑块溃疡等。
动脉瘤指的是脑动脉瘤或颈内动脉壁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四、操作技术五、并发症与处理六、术后及追踪管理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指南中还介绍了术后神经影像学评价和药物治疗等管理措施。
七、结论该指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醒医生要注意操作中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症,并严格按照指南的操作要求进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总之,2024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的发布标志着该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在提供患者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导。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3a9f1294028915f814dc27a.png)
2021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在我国,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其中,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重最大。
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开展,这一起源于外周血管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21年发布了首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对标准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年间血管内诊疗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新研究证据,为适应学科开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和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对2021版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的水平。
本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相关指南的局部内容,回忆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鉴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已于前期发表,因此在本版指南中,相应内容不再重复。
脑血管造影术近年来,随着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技术的进步,通过无创检查能够获得完整的颈动脉和脑血管图像,甚至局部先进的无创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对2级以上的侧支循环进行半定量及定量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和风险,其应用范围较前缩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详细了解脑血管病变的部位、程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脑血管病的对因治疗(如对颈动脉狭窄是否采取外科治疗或血管内治疗等)。
这时,DSA仍然是其他检查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由于DSA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原那么上,脑血管病患者首先应进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MRA、CTA等无创检查。
如果这些检查存在禁忌或有相互冲突的结果,不能明确疾病原因和性质时,可考虑DSA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https://img.taocdn.com/s3/m/b575c0d65022aaea998f0fca.png)
溶栓的优点是能使尿激酶持续地激活纤 溶酶 , 降低纤维蛋 白
原 , 机 体 处 于 低 凝状 态 , 改 善 侧 支 循 环 , 进 梗 死 后 再 灌 使 对 促
注更为有 利。因此 , 动脉溶栓成功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
溶栓 , 能有助于防止动脉溶栓 成功后 发生再梗 死 , 且静 可 而
预测 因素 目前还存在争议 。④ MR : /弥散加权 成像可观察 到
脑缺血 3 i 后 的细胞性脑水肿 , 0r n a 呈现高信号 , 而高信号 区 域将不可逆转地缺血坏死 ; 灌注成像可 以实时地检测 到脑组 织 的缺血程度 ; 灌注成像异常 区域和弥散加权成像异 常区域
的差 为 目前 影 像 学 上 可见 的 缺 血半 暗带 ; 有 当影 像 学 上 可 只 见 的缺 血 半 暗 带 足 够 大 时 , 栓 治 疗 才 能 收 到较 好 的疗 效 。 溶
实时检测血 流速度 、 脉动性 和微栓子 情况 , 具有一定 的局 但
限性。③c 急性脑卒 中患 者 , T可 见到 以下征象 :. T: C a 未见 明显异 常 ;. b 陈旧梗死灶 : 在界 限清晰的极低 密度灶并 结 存 合 既往病史判断 ;. c可疑低密度 : 白质界限 的丧失 , 占位 灰 无 效应 ; . d 新鲜梗死 : 临床 认为缺血 的动脉供应 区 内出现低 在 密度灶 ;. e 出血性梗死 : 缺血 区域内出现片状 高密度影 ; 脑 f .
不超过 10万 u为宜并 不会增加 闭塞血管再通率 , 0 而很 可能 引起 出血。术 中应结合梗死部位 、 间窗及年龄等 因素调整 时 用量。对 于 M1 段梗死 、 尿病及 老年 患者 应慎 重 , 防颅 糖 以
内出 血 。 3 溶栓 后 的处 理 溶栓 术 后 立 即行 C T检 查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1天 皮 下 注 第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3afce1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7b.png)
DOI :10.11655/zgywylc2020.08.044作者单位:030003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3讨论经调查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脑供血血管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早期表现为一过性偏瘫及视力模糊等症状,脑组织长期缺血导致机体神经损伤很难恢复,造成脑梗死或偏瘫,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有些学者认为[4],早期提供针对性治疗,尽早将狭窄的动脉疏通,利于脑组织早期恢复。
有研究报道,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能提高整体疗效,表22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情况(x±s )组别例数Vd (cm /s )Vs (cm /s )血管狭窄率(%)观察组4043±4140±4113±876±422±3对照组4042±442±5140±4140±776±476±5t 值0.01012.35850.04192.35710.07283.1954P 值0.99190.02610.96670.02500.94220.002034±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刘国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症,是指脑血管梗阻或栓塞造成脑部供血障碍,对脑组织造成损伤,具体包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中老年群体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未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为主,将脑血管狭窄状态改变且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便于达到治愈疾病目的[1]。
本研究比较颈动脉支架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线资料: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和家属的治疗意愿分2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3~72岁,平均(68±5)岁,合并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饮酒9例,吸烟1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5~76岁,平均(68±6)岁,合并有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0例,饮酒11例,吸烟19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2a9e33d67ec102de2bd89fb.png)
云南省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介入治疗的护理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表 3 2 患者 强 化 干 预 前 后 生 活质 量 比较 ( s 分 】 组 矗 ,
注 :表 示 组 内干预 前 后 比较 差 异 有显 著 性 ,< . ;表 示 干预 后 与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有 显 著 性 ,< . 。 # P O 5 0 / 0 5 9 0
7 孙 桂 玲. 助 式 家庭 护 理 干预 模 式 对慢 性 心 功 能不 全 复发 率 的 自
要 是 为 了 区 分 于常 规 护 理 。 规 护理 对 于 不 可完 全 治 愈 的慢 性 病 常
t cag ulyo f frpo i hoi ha a ue o hneq at fle o e ̄ewt cr c er fi r: i i h n t l
A r d m zd c n o e r l[ .ItJ N r Su , 0 8 4 : a o i o t l d ta J n u td 2 0 ,5 n e rl i ] s
应 , 此强 化 护 理 干 预 非 常 有 必 要 。 研 究 中强 化 护理 干 预 包 括 因 本
3 刘燕, 杨彩 , 家余 . 康 教 育 对慢 性 心功 能 不全 患者 治 疗 的影 谭 健
响[ . J 第四军 医大学学报 ,0 7 2 (0 :87 14 . ] 2 0 ,82 )14 —8 8 4 何桂 芳.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 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
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的心功能 、 焦虑抑 郁等不 良情绪 、 生活
质量 , 增 加社 会 满 足感 , 高生 活 质 量 。 组 L E 及F 强 化 护理 可 提 2 V F s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PPT课件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59f4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4.png)
生化检查
03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了解患者的
代谢状况和内环境情况。
其他特殊检查评估
心电图检查
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了解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等情况。
肺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了解有无肺部疾病或呼吸功能 不全等情况。
神经心理评估
通过神经心理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 理状态,为手术提供参考。
专家共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必要性,包括神经内科、神 经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等学科的共同参与。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将不断 创新和完善,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 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血栓形成
血管内血流缓慢或停滞, 血液成分沉积形成血栓。
栓塞
心脏或血管内的栓子脱落 ,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 栓塞。
临床表现与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01
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缺失,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脑梗死
02
局部脑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
脑栓塞
03
栓子阻塞脑血管引起的脑梗死。
手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血管内操作, 包括导管插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
04 术前评估内容与方法
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附48例报告)
![介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附48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ed6e28aaea998fcc220e3e.png)
单 位 。总用 量 不 超 过 6 g O m 。术 后 第 2天 行 MR A
和 MR灌 注检查 。
12 2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T ) .. P A 和支架植人术 本组 3 。均 在 全麻 下 , 股动 脉 置 人引 导 管。 6例 经 颈 内动脉起始部狭窄者 , 8F导引导 管置入 同侧 将 颈总动脉 , s i r 将 p e 保护伞送人狭窄远端的颈 内动 d 脉后 , 囊扩 张狭 窄的颈 内动脉起 始部 , 张前 给予 球 扩 阿托 品 0 5mg扩 张后植 人 P0 支 架 。颈 内动脉 . , rt 6 虹吸段狭窄者 , 6F 将 引导管置人同侧颈 内动脉 , 将
中动脉( A) MC 主干急性 闭塞患者 , 6例完全溶通 , 2例无效 , 例术后第 2天再通 ; 1 3例基 底动脉 ( A) 诊溶栓的患 B 急 者, 2例溶栓后通畅 , 1例术后 6h后再次发生血栓 。行 支架植入术及球囊血管成形术 3 6例 , 中 1 其 9例行颈 动脉起
始部支架植 入术 ,7例痊愈 出院 , 例术后发生同侧额 叶斑 点状梗死 , 1 1 1例吞咽障碍 ; 4例行颈内动脉虹吸段支架植 入术 , 2例康复出院 , 发生脑 出血 2例 , 中死亡 1例 , 其 症状较术前加重 1例 ; 4例行 Mc A支架植 入术 、 9例行椎一基 底动脉球囊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 均好转出院。认 为介入疗法 是治疗缺血性 脑血管病的重要手 段。急诊动脉 内
溶栓必须遵循严格的神经影像筛选标准。支架植 人术后应 控制血压 , 防出血及其他部位血管的梗 死。 预
[ 关键词 】 缺血性 脑血 管病 ; 介入疗法 ;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 支架植入术 [ 中图分 类号 ] R 4 . 73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0 -6 x(o 8 3 Jo O o 22 6 2o ) 6D8 2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缪中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缪中荣](https://img.taocdn.com/s3/m/ff360effaef8941ea76e0533.png)
颅内外动脉血管成形术现状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市脑血管病中心缪中荣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或血栓形成后出现的一系列的病变,轻者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导致永久残废或死亡,占所有中风发作(包括出血性中风)的85%以上。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的原因有动脉夹层、心脏病、动脉炎、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缺血性中风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其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两个,急性发作期和第一次中风发作后,绝大多数的病人在大中风发作之前都会有一些小发作,而这些小发作就像是预警警报一样,往往被忽略,失去第一次最佳治疗时机,而一旦较大的中风发作后一般都要去医院就诊,许多医生可能单纯给与输液或保守治疗而忽视了病因学检查,从而错过第二次治疗时机。
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手段非常有限,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在中风急性期治疗和预防中风再发作显示出明显优于内科治疗。
绝大多数的中风是由于动脉狭窄所致,其机制是1、动脉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的低灌注,就像水渠水流不够造成土地干旱一样,当狭窄程度较高时,侧支循环不能代偿,远端血流降低,此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使血管反射性扩张,同时脑实质也会主动增加从血液中吸取的氧气量,以维持脑正常代谢功能,一旦这种代偿不能维持脑的代谢需求就会发生卒中。
2、造成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导致栓子脱落堵塞正常脑动脉致中风。
3、狭窄部位血管内膜粗糙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引发中风。
介入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从大腿根部血管穿刺植入鞘管,通过鞘管伤口约2毫米,然后通过鞘管使用导管插入到相应的脑动脉,通过导管做诊断和治疗。
中国神经介入治疗是凌锋教授1984年首先开展的。
缺血性中风介入治疗的目的针对脑血管狭窄或脑血管急性闭塞,包括两个主要的技术,即血管成形技术和动脉内溶栓技术,前者是使用球囊扩张或在狭窄的血管腔内植入支架,使狭窄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从而使缺血脑组织恢复正常血流,另外植入支架后使狭窄部位粗糙的内膜重新修复,防止斑块的脱落和血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uthwest Hospital
18
腔隙性脑卒中和一侧颈内动脉接近闭塞的患者 有手术指征,但益处不大
狭窄<50%的患者不能从手术中获益。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益处很小,且其安 全性亦有问题,其最佳治疗为内科治疗。
CEA对TIA患者效果最佳,但在颈内动脉闭塞急 性期施行手术应慎重,死亡率可高达50%,发 作后先予内科治疗1个月左右再考虑手术为宜。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NASCET。
The 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ECST。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ACAS
5
颈内动脉狭窄与卒中
颈内动脉狭窄在白种人的发生率远较东方人为高。但 是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东方人的颈内动脉狭窄发生 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颈动脉狭窄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的起始部。两个大 样本的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塞的发病率高 达90-95%,同时颈内动脉狭窄是进行性卒中的重要 因素。
颈动脉狭窄引起卒中的主要机理为栓塞,其次是由于 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脑梗塞。
4
Opportunities / 机遇
脑血管病中,缺血性卒中占多数,约为80%。 研究表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的资料:
23%的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变,其中12%为腔隙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区分有无中风险和影响预后的标志之一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9
NASCET / ECST结果
35
Risk of Stroke (%)
30
25
20
Medical Risk
15
Surgical Risk
10
Risk Difference
5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7
所有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
无其它健康问题的老年患者(≥75岁) 存在半球性TIA; 有颈内外联合病变; 血管造影无侧支供血。
狭窄50%~69%的患者较少获益,包括女性和仅 有一过性半眼盲在内的一些患者行CEA甚至可能有 害。
2020/7/25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6
颈 和 颅 内 疾 病 好 发 部
2020/7/25
Southwest Hoses / 机遇
国内外的心内科、放射科、神经外科等医 生已经开展动脉狭窄的介入手术治疗。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4
CEA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5
目前有几个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了颈动脉内膜切除 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 的有效性。但是CEA作为一种操作要求较高的治疗,患 者又需全麻,所以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8
心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84-87 111999988098 11999921 111999999543 1996 1997 211099099098 22000021
2020/7/25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S.M.A.R.T. 12mm & 14mm (7F SDS) Competition 14mm ( 9F SDS ) Competition 12mm ( 8F SDS )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种类
超选溶栓治疗 球囊成形术 支架成形术 球囊成形术+支架成形术 静脉窦逆行灌注治疗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2
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3
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是颈内动脉 内膜剥离术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6
NASCET等研究结论
NASCET等简介: NASCET 2885例 ;ECST 3024 例;ASA and CEA 2469 例 结论 :
所有有症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70%)行CEA的 效果均比单独内科治疗好,当患者存在下列情况时进 行内科治疗危险性高,而CEA可获得最大益处
Southwest Hospital
9
介入治疗的发展简史
1930年,Brook用肌肉填塞颈内动脉治疗颈内动脉海绵 窦瘘 1950年,Seldinger技术 1970年,法国Djindjan的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的超选 择性插管技术应用 1976年,Kerber发明的可漏性球囊导管 1980年,美国的Tracker微导管、法国的Magic微导管, Mullan实施了第1例PTA 90年代,Roubin提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3
Opportunities / 机遇
中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 每年中国新增加脑血管疾病约150-200万人 中国和日本卒中死亡率为首位。仅中国的 卒中死亡数,几乎为全部发达国家的卒中 死亡数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康宁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1
机
遇
与
挑
机遇与挑战
战
2020/7/25
Southwest Hospital
2
Challenges / 挑战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医生面对的主要疾病 药物或其他保守治疗解决的问题很有限 神经内科医生应该象心内科医生一样成为 微创(介入)医生,解决一些临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