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动手操作发展能力重要性
基础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基础教育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在基础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动手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重要性1.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进行操作,才能体验和理解科学原理。
2. 提高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一件作品时,他们将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例如,在手工制作中,学生需要设计并创造自己的作品,这将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3. 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木工课程中,学生需要测量、切割和组装木材,这要求他们能够运用数学和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机器人编程中,学生需要将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够编写出复杂的程序。
二、培养方法1. 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组织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机器人编程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实践所学的知识。
2. 跨学科融合: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学校可以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
通过将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制定项目任务: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及原因动手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双手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通过亲自动手做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动手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动手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1.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模拟操作等,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并从中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通过提问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合作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从中学习和成长。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如何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和关键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实践场景: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实践性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工厂、农田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和实践。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学习,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并分享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关键时期。
幼儿通过触摸、操作,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事物。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幼儿探索世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次,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能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肌肉协调能力等。
这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方法与建议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建议:1. 提供具备操作性的教具和材料为幼儿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教具和材料是培养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搭建积木、拼图、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动手进行实践。
2. 创设情境,让幼儿亲自参与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亲自参与,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
例如,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日常生活,如餐前洗手、整理玩具等。
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创造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创造,是培养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进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4. 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注重实践与操作传统教育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的实践与操作。
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教师应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儿童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
儿童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指儿童通过实践和操作活动,能够运用手部肌肉和感官系统,完成一系列动作和活动的能力。
儿童的动手能力发展与其整体发展密切相关,对儿童的认知、智能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学习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一、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动手能力可以促进儿童的感知和运动发展。
通过触摸、抓握、操纵等手部活动,儿童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形状、重量、纹理等属性,进而提高触觉和运动协调能力。
其次,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动手操作,儿童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力,创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动手能力有助于儿童的学习和记忆。
通过操作实践,儿童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和图像,在实践中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的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为了激发儿童的动手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和工具。
比如,搭积木、拼图、剪纸、画画、制作手工艺品等活动都可以帮助儿童锻炼手部肌肉和感官系统,培养其动手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如勺子、剪刀、铅笔等,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2. 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和时间儿童学习动手能力需要一个合适的实践环境和足够的时间。
教师和家长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进行各种实践和操作活动。
同时,也需要给儿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尝试和探索,培养其坚持和毅力。
3. 引导儿童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尽量少给予指导,鼓励儿童进行自主探索和发现。
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主动地发现规律和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儿童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小组活动或团队协作中,儿童可以相互合作、交流,通过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培养其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一、有利于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
在活动课中,老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上《剪一剪》这一课,课始我们把较简单的问题“画半个小人,折一次可以剪几个小人”、“折二次可剪几个小人” 直接抛给学生独立思考。
到“折三次可以剪几个小人时”,学生给的答案是多种的,因为有争议,我便不失时机让他们在小组内动手操作,通过折、剪、同学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再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一课时,我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拿起学生熟悉的粉笔盒,将它拆开,巧妙地应用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自然过渡到平面图形;再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教学一位数乘法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口决练习转盘,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体积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的教育思想,寓学于“做”,“做”中有学,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有趣,才能把动手与益智做到有效结合。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同时也要结合日常生活设计开放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民展,使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如认识“米和厘米”时让学生走一走并估一估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量一量自己、小伙伴有多高;学习“克和千克”时可以让学生掂一掂自己书包有多重,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学完“可能性的大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摸奖、买彩票概率问题。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实践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初中生而言,动手操作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感知。
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技能。
数学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纸上谈论,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种实践中蕴含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动手操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动手操作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延伸和巩固,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1. 设计生动活泼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的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来感受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平移”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移动操作,通过自己的操作来理解平移的概念。
2. 利用教学工具和装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和装备,比如几何工具、计算器、图形绘制软件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工具的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比赛、数学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巩固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正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动手操作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从中获取知识、体验技能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方法和实践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常常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这时候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动手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亲自操作数学工具,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的本质,理解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课堂正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绝佳平台。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操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培养。
合理选择教学工具。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一些教学工具,比如数学建模工具、实验工具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开展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其中。
设计一些小型数学实验或者数学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从中获取乐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进行动手实践训练。
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可以设置一些动手实践训练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题目的方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动手能力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利用双手运动协调、掌握各种技能的能力。
它是幼儿智力、情感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方法及具体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右脑与左脑的协调发展,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加强幼儿身体发展:动手操作需要双手协调运动,可以提高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协调性,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动手操作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发育,提高幼儿体质素质,增强身体健康。
3. 培养幼儿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可以学会制作手工艺品、进行简单维修和装配,培养实际技能。
这有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拼图、插珠,搭建积木等。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创意手工制作: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贴纸拼贴、折纸手工、画画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下,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训练,如鞋带绑扣、脱穿衣物、洗手洗脸等。
这可以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具体技巧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使用一些具体技巧来提高效果:1. 渐进式指导:根据幼儿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引导幼儿完成各种动手操作活动。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浅议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
1. 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通过动手制作各种几何形体,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几何知识的有趣之处,从而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 加深理解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通过分子分母的可视化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3. 增强学习记忆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知识变成实物形象,从而更容易记忆。
在学习平面图形时,通过动手制作各种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各种图形的形状和性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动手操作。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各种几何制作活动;在学习数学推理时,可以设置各种逻辑推理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乐趣。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数学测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实物的长度、重量等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测量的规律和技巧。
4. 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在学习数学建模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并实施数学建模项目,从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5.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当今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动手能力是指孩子运用双手进行各种实际操作的能力,包括手眼协调、精细动作技能和创造力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动手能力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个人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方法。
首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促进智力发展。
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
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通过动手拼装积木,孩子们可以锻炼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其次,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他们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通过绘画、剪纸等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
这对孩子长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此外,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坚持力。
在进行一些需要反复动手操作的任务时,孩子们需要耐心地尝试和探索,不能轻易放弃。
例如,拼图游戏需要孩子不断尝试调整每个拼图的位置,直至完成整个图案。
这种过程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和耐心,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追求目标的品质。
鉴于动手能力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首先,提供丰富的动手体验机会。
亲近自然,接触实际事物,参与手工制作、绘画、园艺等活动,都可以拓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其次,引导孩子进行游戏和创造性的实践。
例如,鼓励孩子参与拼图游戏、积木搭建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动手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坚持锻炼和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素养,包括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创新素养、文化素养、情感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等。
而其中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养,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来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1. 发展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指人们进行各种动作和操作的能力,包括手眼协调、手指灵活、手部力量等。
这些能力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必备的,比如写字、画画、使用工具、进行手工制作等。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敏感度和手脑协调能力,进而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发展自己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组装一件物品、如何修理一台机器、如何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提供多种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和家长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手工制作、体育锻炼、实验探索等。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激情。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DIY制作手工、参加家庭劳动等。
2.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动手操作条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常常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途径、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动手操作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推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相比于枯燥的纸上作业,动手操作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设计数学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横竖坐标系的绘制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游戏和竞赛,通过游戏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可以组织数学拼图比赛、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数学实践活动,例如数学社团、实验室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仅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它是学生综合素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现如今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灌输。
本文将探讨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深入实践,通过实践中的犯错和摸索,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加深记忆。
举例来说,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并且将来在学习和应用中更容易运用这个知识。
其次,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应用和消化,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锻炼。
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设计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来验证和改进。
最后,动手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教育的培养中,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学生应该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养。
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提高他们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1.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器材,观察实验现象,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亲自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手部运动,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够准确、熟练地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综合运用感觉、认知、思维和动作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动手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动手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提升动手能力的方法。
一、动手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智能之一,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动手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个体可以深入体验和感知事物的特性、结构和功能,促进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此外,动手能力也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出个体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促进创意的发生和成长。
其次,动手能力对于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动手操作,个体可以学会识别和应用各种工具和器材,培养出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动手能力训练还可以提高个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增强身体和手部的灵活性。
这些能力在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和独立行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再次,动手能力对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种行业和职业都要求配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例如,技术类工作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医疗行业需要手部灵敏和精确的操作,制造业需要掌握相应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动手能力的提升能够使个体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综上所述,动手能力训练对于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促进认识世界、培养创造力,还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动手能力的方法1. 学习实践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各种手工技能,如木工、绘画、编织等,可以培养动手能力。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者自学,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技能水平。
2. 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提高技能和经验。
3. 运动训练:参加一些手部运动训练,如乒乓球、篮球等,可以提高手部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和动手操作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课堂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具体化和可视化,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动手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重动手操作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1.设计具体的动手操作任务在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设计具体的动手操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利用教具和实验器材进行数学实验、手工制作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等。
通过这些任务,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通过实际操作来积累经验和提高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几何定理、探究数列的规律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学仪器、教学游戏、教学软件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堂实践案例1.利用教学游戏进行数学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数学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推理,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数学能力。
手工制作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如折纸制作几何图形、编织制作数学模型等,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指个体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触摸、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从而实现对事物的分析、对策的选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中,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动手能力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动手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如实验、手工制作、田野调查等。
通过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实践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一项实际任务。
这样的实践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适当的工具和材料: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工具和材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制作。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和画笔,让他们进行绘画创作。
这样的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发展。
4. 组织实践实习: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实习,让他们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和参与职业工作。
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5. 鼓励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总结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对其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孩子能够增强自信心,培养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性1. 增强自信心:动手操作和实验是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亲身参与其中。
在完成实验或操作任务时,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成果而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2. 培养创造力: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孩子能够接触到各种材料、工具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够激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和实验要求孩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从而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面对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4. 理解和应用能力:动手操作和实验可以帮助孩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验,孩子可以亲自验证理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用途。
二、培养孩子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的策略1.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例如搭积木、拼图、模型等。
这些材料和工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动手操作和实验。
2. 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在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时,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让他们自己选择实验的题目、方法和步骤,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帮助:虽然要鼓励孩子自主探索,但在孩子进行动手操作和实验时,家长和教师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解释实验的原理,提供必要的技巧和方法,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 鼓励孩子分享成果:在孩子完成动手操作和实验后,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幼儿培养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幼儿培养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全面成长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该被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以及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指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手工创作来达到感知、认知、动作和技艺水平的能力。
幼儿时期正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感官和神经系统非常敏感。
通过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认知事物,培养他们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此外,动手能力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性、手眼协调性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需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支持。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玩具,如搭积木、拼图、手工制作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发展动手能力。
2. 创设有利于动手操作的环境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的环境。
例如,在幼儿园或者家中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手工制作区域,提供干净整洁的桌面和合适的工具,让幼儿有一个专属的场所来进行动手操作。
同时,适宜的互动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参与,并提供指导和鼓励。
3. 注重动作指导和技艺培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不仅仅只是让他们随意地进行操作,更要注重动作指导和技艺培训。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在动手的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家庭和学校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中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互动关系。
家庭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材料,组织家庭手工活动,并与孩子一起参与。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动手操作的元素,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任务,同时与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和关注孩子在家中的动手能力培养情况。
培养动手能力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
培养动手能力小学阶段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
动手能力指的是学生运用双手完成各种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包括手工制作、实验探究、户外运动等。
培养动手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一、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手能力是儿童学习的基石,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操作实际的物体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动手操作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动手创作可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动手操作需要学生调动全身的感知器官和神经系统,有益于身体的发展。
同时,由于动手活动往往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最后,培养动手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
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策略。
首先,提供多样化的动手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手工制作、科学实验、音乐舞蹈等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体验。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其次,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自搭建实验装置和观察结果,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动手操作发展能力重要性
摘要】培养师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能
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师应加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培养;动手操作;发展能力;重要性
培养动手操作发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现
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他毕生倡导职业教育,主张手脑并用,反对劳心劳力分离。
他说:“要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者联系起来”,只有手脑联
合才能产生智慧。
教学中恰当地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又好动。
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知识抽象性与思维形象
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充分说明动手操
作发展能力的重要性,教学中如何体现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动手操作使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有利于激发兴趣
兴趣对学习起着巨大推动和内驱作用。
有了兴趣,学习效率会有明显提高。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事物出发,为他们
提供参与学习活动机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亲切感。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
中时间较短,若整堂课都是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引注意力。
课堂上恰
当引导动手操作可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如识理解和掌握,加强
记忆。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物体举例,认识圆与其它
平面图形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不作示范,自己想方设法尝试。
“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方法最好最多?”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墨水瓶、茶杯盖、硬
币等)画圆的方法得到表扬。
师:如果要建设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
圆规画出来吗?学生们动手探究。
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发现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
较大圆。
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
动多种感观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好的效果。
这样,极
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更多发展潜能。
2.创设平等、民主、合作氛围,为学具操作准备条件
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平等、民主、合作教学
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感于设疑,敢于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师应将单一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实践活动,通
过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发现事物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意识。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3-7怎么算?教学时,要求学生拿出
23根小棒(2捆各10根,加上3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7根,想一想该
怎么拿?学生自已会发现从散开的3根中减7根不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找到三
种摆法:①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根,与散开的3根合起来是23根,从23
根中直接拿走7根,剩下16根。
②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
直接拿走7根,剩3根,与剩下1捆加3根合起来是16根。
③将2捆中拿出1
捆打开为10根,再与3根合起来为13根,从13根中拿走7根剩6根,最后与
一捆合起来是16根。
在师的引导下,分别将自已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
地口述,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
评析: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
多种观点,收到多向反馈信息。
师将评议比较好的示范,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
的具体算法。
3.动手操作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动手操作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动手操作要注意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时应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操作过
程就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过程。
②动手操作要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
人
的思维,从整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需要大量感性经验作基础。
美国
布鲁纳提出发现教学法,认为学生理想的学习过程,应该始于直接经验,逐步向
抽象经验展开。
课堂中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创造机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
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③动手操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
在实践操
作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直观材料和直观材料之间,动作与直观材料之间往往都
存在者一定的逻辑联系,而这些联系,用动作或直观材料都是无法表示的,这就
需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揭示这些联系,帮助建立前后连贯的合乎一定逻辑联
系的思路。
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分三步进行:A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3/8涂上颜色。
B操作:拿出一张同样
的长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2/8涂上颜色。
C解决问题:两次共折了几分之几?第
一次比第二次多折了几分之几?D观察“折”的结果3/8+2/8=5/8,3/8-2/8=1/8,师
生共同分析、归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评析: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
的外部语言,完整的复述操作过程,再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通过
语言的表述,促进外部活动的内化。
4.动手操作要注意操作过程有序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阶段,师要
积极引导和帮助度过这个阶段,训练思维条理性。
在操作活动中,思维是随着操
作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思维过程,反映一定逻辑顺序。
如果操
作的程序混乱,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思路。
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形成清晰流
畅思路,发展思维。
在操作活动中,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
思维条理性可得到提高,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是运用“凑十法”来计
算的。
师进行有序实物演示,再让学生模仿操作进行“凑十”,然后想操作过程。
又如:9加2的进位加法,教学程序分三步。
①先拿出9个皮球,放在盒子里,
再拿出2个皮球放在盒子外面,问:现在把9个皮球和2个皮球合起来,怎样计
算呢?②盒子里面已有9个,再添上几个就刚好成一盒10个?(生:再添1个)把盒子外面2个分成1个和1个。
③拿起盒子外面1个放在盒内(生:9十
1=10),师再用手势表示盒内10个与盒外1个合并(生:10+1=11)这样教学,体现了简单直观综合能力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
操作,所以操作活动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条有理。
5.强化课后延伸,培养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让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目的。
数学课堂教学后,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
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培养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如;教学“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时,通过小组合作,在操作实验基础上,认识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掌握这类图形的特征。
找出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设计、创作轴对称图形。
又如:教学“百分数”后,让学生课后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
电费、吃穿等费用,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同时研究如何节约开支,
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培养师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
的培养,利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是培
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师应加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数学教材和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