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分数的意义

突破建议:

1.多角度了解与揭示分数的来源,促进学生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学习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因此,教学中要从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出发,帮助学生领会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如6支笔、8个人等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6、8来表示。但除了上面列举的有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的量。历史上,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需要分割的量而引入的。另外,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再引出分数概念之后,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利用分数,可以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即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总之,教学通过多角度呈现分数的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解分数意义的教学素材,从而为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提供了牢固的学习平台。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在学习活动中及时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

的,即学生已有将一个图形、实物等平均分可以得到分数的认知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分数单位“1”的相对性与自然数“1”的确定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是相互矛盾的,进而导致分数的意义不为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所接受和同化。也就是说,单位“1”它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由多个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称作单位“1”,一些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称作单位“1”,即与单位“1”相对应的量是动态的,具有相对性。当单位“1”表示为一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圆形、一米线段)时,与学生已有经验中所确定不变的自然数“1”相一致,当单位“1”表示为多个物体(如10个苹果、23个圆形、35条1米长的线段)时,与自然数“1”就有了冲突,学生的理解也随之产生偏差。因此,本单元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帮助学生重构与拓展单位“1”的含义,进而揭示分数的本质。由此,教学不妨如下展开:(1)重温旧知,导入新课

揭题:分数。板书:,对这样的分数有哪些认识?(各部分名称、产生过程等。)

你能想办法表示吗?

预设三类表示方式:

(前两类)为什么不同的图形都可以表示?

概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用表示。(板书)

那这第三类能不能用表示呢?引发思辩。

(2)操作体验,概括意义

用这幅图表示,和之前用图形表示有什么区别?(看成一个整体,完善表示方法。)

如果有更多的圆,怎么表示?你能画一画吗?(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用磁铁摆)形成:

三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整体数量不同,表示的数量也不同);为什么数量不同都可以表示?(板书:一个整体)。

归纳:1个是4个的,2个是8个的,3个是12个的。

更多的圆,怎样表示?(平均分成4份,用一份表示)形成:

小结:部分是整体的。如之前的平面图形、线段、圆看成的整体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单位“1”。(板书)问:为什么1要带上引号?(区别自然数1,表示特定称谓)

观察下面的图形,你看到了哪些分数?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分数的?整体是12个,部分是4个,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显然,该环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无疑是一个很好地提升。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数意义,还可以尝到探索活动的趣味,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