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重建研究——以滦州古城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重建研究——以滦州古城
为例
摘要:旧城改造往往面临着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矛盾。本文分析研究了当前旧城改造的突出特点盲目大拆大建致使城市特色消失千篇一律并以文化保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文化的旧成改造模式。同时以滦州古城为例,将文化保护的概念应用到滦州古城重建的改造中。得到一些关于旧城改造的启示。
关键词:滦州古城重建文化保护
城市的旧城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它是数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代替的精神价值。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刺激城市发展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和措施。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盲目改建,以“新”为美以“洋”为尚,使城市旧貌换上了高楼林立水泥森林的新颜,城市文化特色消失的同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如何科学规划处理好旧城改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旧城改造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当前旧城改造得特点与问题
改革开放带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昨日还是一片矿野或是破旧城区,今朝高楼林立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此快速的更新带来“新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特色危机”:城市失去了个性,千城一面,“南方北方一样,大城小城一样,城里城外一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城镇,正在被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的新建筑所淹没。
1“东施效颦”,简单的模仿。“东施效颦”是当前城市建设缺乏个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城市根本不考虑自身条件,更不考虑市民的行为心理,忽视商业运行的内在规律,只是简单的照抄其他城市的经验,盲目跟风建高楼建公园结果是许多城市都成了标准化样板式的高仿品。而城市管理者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城市现代化就是高大的楼房、宽阔的道路和广场,不断地将那些原本具有特色、能够代表城市特色的建筑、街区给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众多没有文化内涵、更无历史底蕴的新建筑。所以许多古城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逐渐地失去了个性和特色,走向了千篇一律的套式。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使得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习惯,人们的衣食住行更是千差万别,南北的建筑也是别具特色。南方的吊脚楼、北方的四合院、西北的窑洞都因各地的气候不同而差异很大。如果这些地方特色建筑都被统一标准模式的高楼大厦所代替出现的结果就是全国各地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中专码头,建筑物就是大小不等的集装箱只有编号的区别。这不仅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更使城市特色缺失,同时历史文脉更被无情的隔断,阻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只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的保护。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更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的奋斗目标。政府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修建道路桥梁,新建大的购物中心和设施齐全的居民小区方便居民生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服务业金融业的资金投入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房地产经济更是蓬勃发展,旧楼拆迁新楼改建,农民不动产变现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都忙于致富共奔小康尤其是地产开发商忙于新建房屋,建筑旧了就拆了重建简单的认为高楼大厦、电视电话就是现代化只要手里有钱
就是小康。在旧城改造中居民往往只关心破旧房屋是否换成了设施齐全的高楼,开发商只关心能不能带来经济流入政府也并未深入思考和科学论证,没有人关心以后会怎样更不会关注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和价值。由于人们过分地追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而忽视和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传成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使得城市个性丢失、文脉割断逐渐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城市个性缺失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个性的缺失将会严重危害到城市的发展。一是将导致城市重复建设,造成城市资产的闲置和过剩。由于各地方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相互模仿和攀比,必然会造成重复建设,重复建设不仅仅表现在各个城市无休止地架桥铺路、修建广场、塑雕塑、垒砌高楼,还表现在产业结构选择上。二是将会割断城市发展的文脉,更会失去城市发展的历史底蕴。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着自己一定的历史渊源,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又留下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文物、园林建筑以及相关的故事传说等等。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闪光印记,是传世无价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文脉。一个城市的个性则更多地是在过去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文脉就是最能体现城市个性的东西。在我们城市决策者们出于改变城市原来旧貌的“良苦用心”下,“手一挥,推推推”的大手笔下,整个城市失去的不单单是仅存的个性元素,失去的将是我们代代传承的历史文脉。三是将使城市不断丧失竞争力。城市个性缺失,使城市从内部来讲是重复建设、资产过剩,缺乏发展的后劲,从外部来说又缺乏吸引力,更难以集聚外来的优势人才、资金、管理、技术等经济发展的要素,从而导致城市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和丧失。使用寿命就提前下岗同时也造成大面积房屋空置,造成严重资源浪费也使得房产经济虚假攀升。旧城区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一味追求现代化将旧城推倒重建带来得只能是片面城市化其增长方式更是粗放的浪费的。
二、旧城改造理论方法—基于文化保护的旧城改造
城市发展要有自己的文脉,也就是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保住了这个文脉,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更能增加城市的厚重感。像苏州的周庄、山西的平遥古城等,都是很典型的事例。周庄虽已经历900多年岁月沧桑却能完整地保留了江南水乡集镇的建筑格局,成为名闻遐迩的旅游之乡。另人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城市在注重文化保护、发挥文化优势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经常用一些与城市历史文化毫无联系的高楼式的规划手法搞建设,割断历史的文脉,阻碍城市。所以城市改造和建设中基于文化保护的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化保护是指在城市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中延续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加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大致经历了城市重建、振兴、更新、再开发和城市再生五个阶段。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城市战胜了千篇一律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命力,城市文化保护也越来越受重视。保护文化的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很好的延续,同时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这对旧城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保护文化的旧城更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历史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与城市的商业、旅游等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合理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和更好的体现城市特色的最佳方法。
基于这一模式的改造规划首先要了解城市资源和文化内涵获知城市发展现状。其次要善于挖掘发现城市文化特色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最后要整体布局建立特色文化和节点。下面我们就以滦州古城为例分析研究文化保护的发展模式.
(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滦州古城
滦县古称滦州,地处京畿,东邻滦河,更是通往东北三省的交通要道。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一个历经千年风雨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契丹、女真、鲜卑、蒙古、满、汉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更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是唐山的文化主母体和历史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