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化学答案——第六章-统计热力学

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内容提要:1、 系集最终构型:其中“n*”代表最可几分布的粒子数目2.玻耳兹曼关系式: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其中,令为粒子的配分函数。
玻耳兹曼分布定律描述了微观粒子能量分布中最可几的分布方式。
3、 系集的热力学性质:(1)热力学能U :(2)焓H :**ln ln ln !i n i m iig t t n ≈=∏总2,ln ()N VQU NkT T∂=∂iiiQ g e βε-=∑*i ii i i i i in g e g e N g e Q βεβεβε---==∑m ln ln S k t k t ==总(3)熵S :(4)功函A :(5)Gibbs 函数G :(6)其他热力学函数:4、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1)粒子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粒子的配分函数可写为:,ln ln ln()mN V S k t Q Q Nk NkT Nk N T=∂=++∂ (i)tvenrkTi ikTkTkTkTkTt r v e n trvent r v e nQ g eg eg eg eg eg eQ Q Q Q Q εεεεεε------===∑∑∑∑∑∑2,ln N VQ H U pV NkT NkTT ∂⎛⎫=+=+ ⎪∂⎝⎭lnQA NkT NkT N=--lnQ G NkT N=-()22ln ln ln ln V V U Q Q C Nk Nk T T T ∂∂∂⎛⎫==+ ⎪∂∂⎝⎭∂(2)热力学函数的加和性质1)能量2)熵3)其他5、 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及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1)粒子总的平动配分函数平动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2222ln ()ln ln ln ()()()iVt v r V V V t r v Q U NkT TQ Q Q NkT NkT NkT T T T U U U ∂=∂∂∂∂⎡⎤⎡⎤⎡⎤=+++⎢⎥⎢⎥⎢⎥∂∂∂⎣⎦⎣⎦⎣⎦=+++t r v H H H H =+++t r v A A A A =+++t r v G G G G =+++3/222()t mkT Q V hπ=2ln 3()2i t V Q U NkT NkT T ∂==∂2ln 5()2i t V Q H NkT NkT NkT T ∂=+=∂t r v S S S S =+++(2)转动配分函数1)异核双原子分子或非对称的线形分子转动特征温度:高温区低温区中温区2) 同核双原子分子或对称的线形多原子分子配分函数的表达式为在相应的异核双原子分子的Q r 表达式中除以对称数σ。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第六章(应用)_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al ln N E ln l al 0 l l al ln l 0 l 1,2,
l
al l e
l
或者
al
e
l
l
玻耳兹曼系统的最概然分布: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M.B) 拉氏乘子由下式确定:
不是独立变量
al 0
需满足条件:
N al 0
l
E l al 0
l
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和
,建立辅助函数:
W (a1 , a2 , , al , ) ln N E
其全微分:
al ln N E ln l al 0 l l 26
l l
N ln N al ln al al ln l
当 al 有 al 的变化时,应有 ln 0
l l
ln ln al 1al ln lal
l l
25
的结论,因为
al ln ln l l
l
l
1
(经典极限条件或 所有的l 非简并性条件)
la
F . D.
l ! l l 1 l al 1 al ! ! l l a l ! l a l
l
M . B. al ! N!
l
l a
M . B. al ! N!
确定第 i 个粒子的力 学运动状态。
确定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需要
2 Nr
个变量。
qi1 ,, qir ; pi1 ,, pir i 1,2,, N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分)杨振宁认为中国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有弊,最大的弊端是:A.讲课循序渐进B.他不能对整个物理学,有更高超的看法C.课外活动较少D.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怎么学2【多选题】(1分)杨振宁认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国做研究,而是当时和黄昆同住一舍的时光。
”原因是:A.黄昆会做饭并经常和杨振宁共享B.杨振宁和黄昆都喜欢争论物理问题C.黄昆经常把听课笔记借给杨振宁参考D.黄昆对物理学的理解常常有独到之处,对杨振宁有启发3【多选题】(1分)杨振宁说:“我们学校里有过好几个非常年轻、聪明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到我们这儿来请求进研究院,那时他才15岁的样子,后来他到Princeton去了。
我跟他谈话以后,对于他前途的发展觉得不是那么最乐观。
”原因是这位学生:A.学到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技术上面的特别的方法,而没有对它的意义有深入的了解和欣赏B.只是学了很多可以考试得该高分的知识,不是真正做学问的精神C.对量子力学知识茫茫一片,不知道哪里更加好玩D.尽管吸收了很多东西,可是没有发展成一个taste4【多选题】(1分)梁启超的“智慧日浚则日出,脑筋日运则日灵”说明如下道理:A.人的智慧需要挖掘才会涌现出来B.大学生一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就要弄清楚事物的本质C.人脑越用会越聪明D.认为初学之人不能穷凡物之理,而这种观点是不对的5【判断题】(1分)因为1=0.999…,所以对任何函数f(x),总有f(1)=f(0.999…)。
A.错B.对6【判断题】(1分)液态的水从100°C下降到0°C的过程中,密度单调下降。
A.对B.错7【判断题】(1分)温度和热是一个概念。
A.对B.错8【判断题】(1分)在冰箱中放一瓶纯净水,这瓶水在零下10°时依然不能结冰。
A.错B.对9【判断题】(1分)理想气体就是满足方程pV=nRT的气体。
A.错B.对10【判断题】(1分)所有相变都类似气液相变或者固液相变,总会有伴随相变潜热。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六章章末总结

第1节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一.回顾1.最概然分布(1)分布:粒子在能级上的分布(2)最概然分布:概率最大的分布2.粒子运动状态描述--力学运动状态(1)经典力学描述(2)量子力学描述二.粒子向空间描述1.运动状态确定自由度为r的粒子,任意时刻的力学运动状态由r个广义坐标(q)和r个广义动量(p)的数值确定,则粒子的能量为2. 向空间(1)空间:由r个广义坐标和r个广义动量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这个2r维的空间,就称为空间。
(2)代表点(相点)(3)相轨迹.3.常见粒子的描述1. 自由粒子定义:不受力的作用而作自由运动的粒子。
描述:粒子能量为2. 线性谐振子3. 转子第2节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1.波粒二象性与测不准关系1.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关系2. 测不准关系2.常见粒子的量子态描述1线性谐振子2. 转子(1),当L 确定时,可将角动量在其本征方向投影(z轴)(2)能量(3)简并与简并度3. 自旋角动量自旋角动量()是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4. 自由粒子(1)一维(2)三维容器边长L,动量和能量分量x: ,y:z;总动量和总能量(3)量子态数第3节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1、系统1、对象:组成系统的粒子为全同近独立粒子2、全同粒子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的同类粒子的系统3、近独立粒子系统:系统中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相互作用的平均能量远小于单粒子能量。
4、系统的能量N个全同近独立粒子 .2、系统的微观状态的经典描述1、力学方法:。
2、可分辨全同粒子系统中任意两个粒子交换位置,系统的力学运动状态就不同。
3、量子描述1、全同性原理2、状态的描述(1)、定域系:全同粒子可辨非定域系:全同粒子不可分辨定域系需要要确定每个粒子的个体量子数;非定域系确定每个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2)、微观粒子的分类玻色子:自旋量子数位整数费米子:自旋量子数为办整数4、系统分类1、玻色系统:玻色子不受泡利原理控制;2、费米系统:费米子受泡利原理约束,不可分辨;3、玻尔兹曼系统:粒子可分辨,同一个个体量子态上粒子数不受限制。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汪志诚)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习题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
解:由得:nRT PV = VnRT P P nRT V ==; 所以, TP nR V T V V P 11)(1==∂∂=α T PVRn T P P V /1)(1==∂∂=β P PnRT V P V V T T /111)(12=--=∂∂-=κ 习题1.2 试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的物质p T ,,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T κ,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dp dT V T κα如果1T α= 1T p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 因为0),,(=p V T f ,所以,我们可写成),(p T V V =,由此,dp p V dT T V dV T p )()(∂∂+∂∂=, 因为T T p pV V T V V )(1,)(1∂∂-=∂∂=κα 所以, dp dT V dV dp V dT V dV T T κακα-=-=,所以, ⎰-=dp dT V T καln ,当p T T /1,/1==κα.CT pV pdp T dT V =-=⎰:,ln 得到 习题 1.3测得一块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1510*85.4--=K α和1710*8.7--=n T p κ,T κα,可近似看作常量,今使铜块加热至10°C 。
问(1压强要增加多少n p 才能使铜块体积不变?(2若压强增加100n p ,铜块的体积改多少解:分别设为V xp n ∆;,由定义得:74410*8.7*10010*85.4;10*858.4----=∆=V x T κ所以,410*07.4,622-=∆=V p x n习题 1.4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是长度L ,力学参量是张力η,物态方程是0),,(=T L f η实验通常在n p 1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忽略。
热学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热学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热学答案1.解:由致冷系数2122T T T A Q -==ε ()J T T AT Q 421221025.121102731000?=-?=-= 2.解:锅炉温度K T 4832732101=+=,暖气系统温度K T 333273602=+=,蓄水池温度K T 288273153=+=。
kg 0.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Q 热机的工作效率1212111T T Q Q Q A-=-==η,向制冷机做功)1(121T T Q A -=,热机向暖气系统放热分别为11212Q T T A Q Q =-=;设制冷机的制冷系数32343T T T A A Q A Q -=-==ε, A T T T T T T T T T A Q ?-?-=-+=3221213234)1(暖气系统得到热量为:112322112421Q T T T T T Q T T Q Q Q--+=+=1123231Q T T T T T ?-T -= cal 41049.115000483333288333288483?=--=3.解:(1)两个循环都工作与相同绝热线,且低温T 不变,故放热相同且都为2Q ,在第一个循环过程中221212111Q A Q Q Q T T +-=-=-=η,2122T T AT Q -=;在第二个循环过程中高温热源温度提高到3T 的循环过程中2223232111Q A Q Q Q T T +-=-=- =η,23222T T T A Q -=;因此23222122T T T A T T AT Q -=-=解得()()K T T A A T T 473173373800106.12733211223=-?+=-+=(2)效率增大为:3.424732731132=-=-=T T η %4.解:热机效率1211T T Q A -≤,当取等号时1Q 最小,此时1211T T Q A -=, ()J T T AT T T A Q 552111211075.2502732502732502731005.11?=--++?=-=-=,热力学第一定律A Q Q -=12,当1Q 最小时,2Q 最小,J A Q Q 555121070.11005.11075.2?=?-?=-=J5 .解:121T T -=η 4674.017273121=-+=-=ηT T 当η增加为 50 %时,5605.017273'1=-+=T高温热源需要增加的温度为:△934675601'1=-=-=T T T K 6.解:将1Kg25℃的水制成-10℃需要提取的热量为:Q=80+×10+1×25=×105cal/kg 由212T T T -= ε此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卡诺制冷系数的31,故有()A QT T T 2212133=-==εε∴()21223T T AT Q -=每小时制冰为:()2123T T q AT q Q M -===()8.2226330818.4101.13106.3150026353=-Kg 7.证明:如图所示:封闭的曲线ABCDA 为任意可逆循环过程这一可逆循环过程经历的最高温度为m T ,最低温度为n T图中还表示出用一连串微小的可逆卡诺循环去代替这一循环。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6.1试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D(ε) d ε =()εεπd m hV2123322证明:由式子(6-2-13),在体积V=L 3内,在P X 到P X +dP X ,P Y 到P Y +dP Y ,P Z 到P Z +dP Z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Z Y X dP dP dP h V3-----------------(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的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P+d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dP P hV 234π-------------(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相空间(μ空间)体积元4πVP 2dP (体积V ,动量球壳4πP 2dP )除以相格大小h 3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mP 22=ε因此 εm P 2=, εmd PdP =将上式代入(2)式,即得到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m hV2123322------------(3)6.2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D(ε) d ε =εεd m h L 2122⎪⎭⎫⎝⎛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有n Lhn L p ==π2 dn Lhdp =∴由于p 的取值有正、负两种可能,故动量绝对值在范围内的量子态数p d p p +→ p d hLd 2n = 再由 εεm mp 2p 22==得 所以 ()εεεεεd m h L m d h L dn 212222 d D ⎪⎭⎫⎝⎛===, 证毕6.3试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面积L 2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D(ε) d ε =επm d hL 222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有y y x x n Lh p n L h p ==, y y x x dn Lhdp dn L h dp ==∴,所以,在面积L 2内,在y y y x x x dp p p dp p p +→+→,内的量子态数为y x y x dp dp dn dn 22hL =换为极坐标,则动量大小在dp p p +→内的量子态数为ϕϕd dp hL pdpd h L dn 222222==对φ从0至2π积分,并利用mp 22=ε则可得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D(ε) d ε =επm d hL 222,证毕6.4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ε=CP ,试求在体积V 内,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ch V 23)(4 证明:在体积V=L 3内,在P X 到P X +dP X ,P Y 到P Y +dP Y ,P Z 到P Z +dP Z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Z Y X dP dP dP h V3-----------------(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的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P+d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dP P hV 234π-------------(2) 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ε=CP ,代入,可得在体积V 内,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ch V 23)(4-------------------(3) 6.6同6.5题,如果粒子是玻色子或费米子,结果如何? 解:两种粒子的分布{}{}'l l a a 和必须满足:∑=llN a, ∑=llN a'',∑∑=+llllll E aa ''εε,其中E 为系统总能量。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六章

A
7
玻耳兹曼系统
(如定域系)。
粒子可以分辨, 每个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不受限制.
确定系统的微观状态要求确定每个粒子所处的个体量子态。 确定了每个粒子所处的量子态就确定了系统的一个微观状态
例:设系统由A、B两个粒子组成(定域子)。粒子的个体 量子态有3个, 讨论系统有那些可能的微观状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⑧⑨
分布 al 满足条件: al N l A
all E
l
16
分布只表示每一个能级上有多少个粒子。当能级是简
并态时,一种分布包含很多种微观状态。
每一种不同的量子态的占据方式都是不同的微观运动
状态。
N 粒子系统的 能 级 简并度 粒子数
1, 2, , l ,
1, 2, ,l ,
a1, a2, ,al ,
E i
i
A
5
❖ 1、微观系统的经典描述
系统由N个粒子组成,每个粒子的微观态可用相空间的 一个代表点表示,系统的微观态可用相空间同一时刻的N个
代表点描述,即 qi1、qi2、…q ir; pi1、pi2、…pir
(i=1,2…….N),共2Nr个变量为确定。
一个粒子运动状态用相空间一个点,一个系统用相空 间N个点来表示。(特定的条件下可用)
宏观态:系统的热力学状态 用少数几个宏观参量即可确定系 统的宏观态。
微观态:系统的力学状态。 确定方法:①可分辨的全同粒子系统(玻耳兹曼系统); ②不可分辨的全同粒子系统(玻色、费米系)
A
13Βιβλιοθήκη 确定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就能用统计的方法求出 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从而求出相应宏观物理量,因此 确定各微观状态出现的概率是统计物理学的基本问题。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习题

T
D 与温度有关。 试求电路为闭路 E
4Hale Waihona Puke 温度的函数。今忽略弹簧的热膨胀,试证明弹簧的自由能 F 、熵 S 和内能 U 的表达式 分别为
1 2 Ax , 2 1 dA ; S T , x S T , 0 x 2 2 dT
F T , x F T , 0
1 dA 2 U T , x U T , 0 A T x 。 dT 2
1 L , L T J L J , A L T
等温杨氏模量定义为: Y
其中 A 是金属丝的截面。一般说来, 和 Y 是 T 的函数,对 J 仅有微弱的依赖关系。 如果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可以看作常数。假设金属丝两端固定。试证明,当温度由 T1 降 至 T2 时,其张力的增加为 J YA T2 T1 。 1.6、 (1.5)一理想弹性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J bT
理想气体,求此气体的物态方程。 补充题:测得某顺磁物质的
磁化强度, C 为常数。试求此顺磁物质的物态方程。 力学参量是张力 J , 物态方程是 f J , L, T 0 , 1.5、 (1.4) 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是长度 L , 实验通常在大气压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以忽略。 线胀系数定义为:
PV f T , U U T ,
试根据热力学理论,讨论该气体的物态方程可能具有什么形式。 2.8、 (2.9)证明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六章(部分)

CO NO
HCl
可以看出, 可以看出,对于双原子分 子,除了在低温之下的氢 气外, 气外,理论结果和实验结 果符合得很好. 果符合得很好.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忽略了分子中原子 在这些讨论中,我们忽略了分子中原子 的相互运动, 的相互运动,忽略了原子中电子的运动 的贡献. 的贡献. 如果考虑分子中原子的相对运动, 如果考虑分子中原子的相对运动,比较 合理的假设是两个原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作相对振动.这样, 而作相对振动.这样,能量公式中有 7 个平方项.据此得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 个平方项.据此得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 不符合. 不符合.
εq
1 = b i q i2 + ε ∑ 2 i =1
r'
' q
(q r
'
+ 1 ,...,
qr
)
同样地可以证 明:
1 1 2 b1 q 1 = k B T 2 2
这样,就证明了, 这样,就证明了,能量的表达式中的每一个平方项的 平均值都是1/2kBT:能量均分定理. 平均值都是 :能量均分定理. 利用能量均分定理, 利用能量均分定理,可以很方便地求出一些物质系统 的内能和热容量. 的内能和热容量.
5 U = Nk BT 2
U = 5 Nk CV = B V T 2
7 Cp = CV + Nk B = Nk B 2
定压和定容比热的比值为: 定压和定容比热的比值为:
7 γ= = = 1.40 CV 5
Cp
气体 氢气(H 氢气(H2) 氮气(N 氮气(N2) 氧气(O 氧气(O2)
温度(K 温度(K) γ数值 289 197 92 293 92 293 197 92 291 93 288 228 193 290-373 2901.407 1.453 1.597 1.398 1.419 1.398 1.411 1.404 1.396 1.417 1.38 1.39 1.38 1.40
南京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六章讲解学习

1)!
(五).经典极限条件下,玻色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经典极限条件:
al
l
1
(对所有的
)时:
B.E
l
(l
al
1)!/ al (l
1)! l
(l
al
1)(l al al !
2) l
l
al l al
M.B N!
(六).经典极限条件下,费米系统的微观状态数
F.D
l
l !/ al
(l
子 1/ N ! 上。
(二)、玻耳兹曼、玻色、费米分布的推导 (1)玻耳兹曼分布公式
等几率原理: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孤立系统,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 态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
最概然分布:
微观状态数最多的分布,出现在概率最大,称为最概然分 布(或最可几分布)。
Stirling公式 ln m! m(ln m 1)
式。因为粒子是不可分辨的,应除去粒子之间的相互交换数 al !
和量子态之间的相互交换数 (l 1)!
所以,al 个粒子占据能级 l 上的 l 个量子态,
有
(l al 1)!/ al (种l 可1)!能性。
所以玻色系统与分布 al 相应的系统的微观a状l ! 态数是:
B.E
l
(l
al
1)!/ al (l
全同
F .D.
l! l al!(l al )!
经典极限条件下
al
l
1
,玻色及费米系统的
微观状态数
B.E
M .B N!
F.D
在经典极限条件下,由于每个量子态上的平均粒子数
远小于1,粒子之间的关联可以忽略,这时 B.E 和 F.D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六章

sind d 4
0 0
2
在体积 V 内,在 p ~ p dp 的动量大小范围内 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非相对论情况下)
p2 2m
代入上式,则有
2V 2m 3 h
3 2 1 2d
D d
统计物理学
统计物理学是从宏观物质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 成这一事实出发,认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 行为的集体表现,宏观物理量是相应微观物理量的统计 平均值。因此,对于统计物理学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怎 样去描述组成热力学系统的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是指粒子的力学运动状态,根据它遵从的是
经典的还是量子的运动规律,分为经典描述和量子描述。
三、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量子的全同粒子一般来说是不可分辨的,在含有多个全同 粒子的系统中,将任何两个全同粒子加以对换,不改变整个系 统的微观状态,此为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原理。
但如果系统的微观粒子受到空间的限制(定域系统),那
么可用粒子的位置来分辨粒子。这时描述系统的微观运动状态 需要确定每一个粒子的量子态。 如果系统的微观粒子不受空间的限制(非定域统系统), 必须考虑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原理。 如果全同粒子是不可以分辨,确定由全同近独立粒子组 成的系统的微观状态归结为确定每一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
p
h
2
一维自由粒子的能量
nx
2 2 p x 2 2 2 n x 2m m L2
nx 0,1,2,
(2)三维自由粒子
2 px nx L
边长为 L 的正方形空间
nx 0,1,2,
nx
2 n y 0,1,2, py ny L nz 0,1,2, 2 pz nz L n y nz 是表征三维自由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数
大学物理第六章练习答案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练 习 一一. 选择题1.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 A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C 温度降低,熵增加;D 温度不变,熵不变; 2. 对于理想气体系统来说,在下列过程中,哪个过程系统所吸收的热量、内能的增量和对外作做的功三者均为负值; C A 等容降压过程; B 等温膨胀过程; C 等压压缩过程; D 绝热膨胀过程; 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别经历如图11所示的abc 过程图中虚线ac 为等温线和图12所示的def 过程图中虚线df 为绝热线 ; 判断这两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 A A abc 过程吸热,def 过程放热; B abc 过程放热,def 过程吸热; C abc 过程def 过程都吸热; D abc 过程def 过程都放热;4. 如图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变到平衡状态B A p =B p ,则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系统必然 B(A) 对外做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二.填空题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于热动平衡状态时,此热力学系统不随时间变化的三个宏观量是P V T ,而随时间变化的微观量是每个分子的状态量; 2. 一定量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它做功为200J,则该过程中需吸热__-200__ ___J;3. 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某个热力学过程中,外界对系统做功240J,气体向外界放热620J,则气体的内能 减少,填增加或减少,21E E = -380 J;4. 处于平衡态A 的热力学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将从外界吸热416 J,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将从外界吸热582 J,所以,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 582-416=166J ;图.2图1图3三.计算题1. 一定量氢气在保持压强为×510Pa 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 升高到50.0℃时,吸收了×104J 的热量;1 求氢气的摩尔数2 氢气内能变化多少3 氢气对外做了多少功4 如果这氢气的体积保持不变而温度发生同样变化、它该吸收多少热量解: 1由,22p m i Q vC T vR T +=∆=∆ 得 422 6.01041.3(2)(52)8.3150Q v mol i R T ⨯⨯===+∆+⨯⨯ 24,541.38.3150 4.291022V m i E vC T v R T J ∆=∆=⨯∆=⨯⨯⨯=⨯ 344(6.0 4.29)10 1.7110A Q E J =-∆=-⨯=⨯ 444.2910Q E J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体积和压强依照V =aP 的规律变化,其中a 为常数,试求:1 气体从体积1V 膨胀到2V 所做的功;2体积为1V 时的温度1T 与体积为2V 时的温度2T 之比;1:⎰⎰⎪⎪⎭⎫⎝⎛-===21212122211V V V V V V a dV Va PdV W 2: 111nRT V P =1221V V T T = 3. 一热力学系统由如图3所示的状态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吸收了560J 的热量,对外做了356J 的功;1 如果它沿ad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对外做了220J 的功,它吸收了多少热量2 当它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它做了282J 的功,它将吸收多少热量 是真吸了热,还是放了热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W =+1∵a 沿acb 过程达到状态b,系统的内能变化是:560356204ab acb acb E Q W J J J =-=-=由于内能是状态系数,与系统所经过的过程无关 ∴系统由a 沿acb 过程到达状态b 时204ab E J =系统吸收的热量是:204220424ab acb Q E W J J J =+=+=2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系统的内能变化:204ba ab E E J =-=-[]204(282)486ba ba Q W J J ∴+=-+-=-即系统放出热量486J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练 习 二一. 选择题1. 如图1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1V 膨胀到体积2V 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 A →C 等温过程,A →D 绝热过程;其中吸热最多的过程 AA 是A →B ; B 是A →C ; C 是A →D ; D 既是A →B,也是A → C,两者一样多;2. 用公式V E C T ∆=μ∆ 式中V C 为定容摩尔热容量,μ为气体摩尔数,计算理想气体内能增量时,此式 D(A) 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容过程; B 只适用于一切等容过程; C 只适用于一切准静态过程; D 适用于一切始末态为平衡态的过程;3. 用下列两种方法: 1 使高温热源的温度1T 升高T ∆, 2 使低温热源的温度2T 降低同样的T ∆值,分别可使卡诺循环的效率升高1∆η和2∆η,两者相比: BA 1∆η> 2∆η;B 2∆η>1∆η;C 1∆η= 2∆η;D 无法确定哪个大; 二. 填空题1. 同一种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P C 大于定容摩尔热容V C , 其原因是 除了增加内能还需对外做功 ;1 2图1图32. 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视为刚性分子,自由度为i ,在等压过程中吸热为Q,对外做功为A ,内能增加为E ∆, 则A/Q =i +22, ∆E/Q = ii +2; 3.一卡诺热机可逆的,低温热源的温度为27℃,热机效率40%,其高温热源温度为C 127T 1=;今欲将热机效率提高为50%,若低温热源保持不变,则高温热源的温度增加C 200T =∆;4.如图2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 →b →c 过程, 在此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Q ,系统内能变化∆E , 请在以下空格内填上>0或<0或=0; Q >0 , ∆E >0 ; 三. 计算题1. 如图3所示两端封闭的水平气缸,被一可动活塞平分为左右两室,每室体积均为0V ,其中装有温度相同、压强均为0P 的同种理想气体,现保持气体温度不变,用外力缓慢移动活塞忽略摩擦,使左室气体的体积膨胀为右室的2倍,问外力必须做多少功 解:x V P S V V P S P F 0010011===, xl VP F -=002 ()()[]89ln ln 003221003221322121V P x l x V P dx F F Fdx W l l l l l l =-=-==⎰⎰2. 比热容比γ = 的理想气体,进行如图4所示的ABCA 循环,状态A 的温度为300K; 1求状态B 、C 的温度;2计算各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气体所做的功和气体内能的增量;RT MmPV =得:KT C K T B R mMA CB 75:225:3002400:==⨯=⨯A C →等体过程,EJ T i R m M Q W ∆-==∆==15002图2图4图5JE W Q J T R i m M E J PdV W BA 50050021000=∆+=-=∆=∆==→⎰C B →等压过程JE W Q J T R i m M E J PdV W 140010002400-=∆+=-=∆=∆-==⎰3. 如图5为一循环过程的T —V 图线;该循环的工质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V m C 和γ均已知且为常量;已知a 点的温度为1T ,体积为1V ,b 点的体积为2V ,ca 为绝热过程;求:1 c 点的温度;2 循环的效率;解: 1c a 为绝热过程,11112r r a c a c V V T T T V V --⎛⎫⎛⎫== ⎪⎪⎝⎭⎝⎭2a b 等温过程,工质吸热211lnV Q vRT V = bc 为等容过程,工质放热为11..1.12()11r c V m b c V m V m T V Q vC T T vC T vC T T V -⎡⎤⎛⎫⎛⎫⎢⎥=-=-=- ⎪ ⎪⎢⎥⎝⎭⎝⎭⎣⎦循环过程的效率112.2211111ln r V mV V C Q V Q RV η-⎛⎫-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练 习 三一. 选择题1.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图1中阴影部分分别为S 1和S 2 ,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 BA S 1 > S 2 ;B S 1 = S 2 ;C S 1 < S 2 ;D 无法确定; 2. 在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C1 可逆过程一定是平衡过程;2 平衡过程一定是可逆的;3 不可逆过程一定是非平衡过程;4 非平衡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A 1、4 ;B 2、3 ;C 1、2、3、4 ;D 1、3 ; 3.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DA 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B 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4.“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对此说法,有以下几种评论,哪种是正确的 C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B)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二. 填空题1. 如图2的卡诺循环:1abcda,2dcefd,3abefa ,其效率分别为:1η= 1/3 , 2η= 1/2 ,3η= 2/3 ;2. 卡诺致冷机,其低温热源温度为T 2=300K ,高温热源温度为T 1=450K ,每一循环从低温热源吸热Q 2=400J ,已知该致冷机的致冷系数ω=Q 2/A=T 2/T 1-T 2 式中A 为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则每一循环中外界必须做功A= 200J ;3. 1 mol 理想气体设γ = C p / C V 为已知的循环过程如图3的T —V 图所示,其中CA 为绝热过程,A 点状态参量T 1,V 1和B 点的状态参量T 1,V 2为已知,试求C 点的状态量:V c =2V ,T c =1121T VV r -⎪⎪⎭⎫ ⎝⎛,P c =r r V V RT 2111-;三. 计算题1. 一热机在1000K 和300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如果 1 高温热源提高为1100K ;2 低温热源降低为200K,从理论上说,热机效率各可增加多少为了提高热机效率哪一种方案为好 热机在1000K 和300K 的两热源之间工作,121T T T -=η,%7010003001000=-=η 解: 高温热源提高为1100K :%73.72110030011001=-=η,效率提高:%73.2=η∆低温热源降低为200K : %80100020010002=-=η,效率提高:%10=η∆提高热机效率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的方案为好;2. 1 mol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如图4的T —V 图所示, 其中c 点的温度为T c =600K,试求: 1ab 、bc 、ca 各个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2经一循环系统所做的净功;3循环的效率;注: 循环效率η=A/Q 1,A 为循环过程系统对外做的净功,Q 1为循环过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1n2=解: 由b b b a a a T VP T V P =,得K T b 300=J V V RT Q baca 0.34562ln 60031.8ln=⨯⨯== 等温过程 ()()J T T C Q b c v bc 5.373930060031.823=-⨯=-= 等容过程 ()()J T T C Q a b b ab 5.623260030031.825-=-⨯=-= 等压过程图2图3图4()6232.524932ab ab b a iW Q E R T T J=-∆=---=-J Q W ca ca 0.3456==%38.132********=+-==bcca Q Q Q A η。
大学物理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5 DAACD 6-10 ADCDA二、填空题1. 500J; 700J2. 3/2 P 1V 1;03. 1/2; 24.33.3% ; 8.31⨯103J5. 320K ; 4三、计算题1.解:由题意可知:气体经历等压变化,且对外做功为:(1)若气体为单原子分子,即: i=3(2)若气体为双原子分子,即: i=52.解:(1)因为气体为卡诺循环,且高温T 1 = 1000 K ,低温T 2 = 300 K 该循环的效率满足:(2)若低温热源不变,设高温热源温度为T 1,则有:解得: T 1 = 1500 K 即高温热源温度需提高500K(3)若高温热源不变,设低温热源温度为T 2,则有:JT R MV p A 200=∆=∆=μJ A T R i M Q p 50025221==∆+=μJ A T R i M Q p 70027222==∆+=μ%7010003001000112=-=-=T T η%8030011112=-=-=T T T T η%80100010001212=-=-=T T T η解得: T 2 = 200 K 即低温热源温度需降低100K3.解:氦气(1)定容过程,V =常量,W =0 由Q E W =∆+ 知21()623 J V M Q E C T T μ=∆=-=(2)定压过程,P =常量 321() 1.0410 J P M Q C T T μ=-=⨯与(1)相同(3)与(1)相同 (外界对系统做功)4.解:(1)等容过程等温过程(2)等温过程等容过程3=i E ∆J 417=∆-=E Q W 0=Q E ∆J 623-=∆-=E W 0W 1=()()J 5.1246208031.82511211=-⨯⨯⨯=-=∆=∴T T C Mm E Q V 02=∆E ()J 3.20332ln 8027331.812ln d W 2222=⨯+⨯⨯====∴⎰VV RT M m V p Q V V J 3.203321=+=∴W W W J 5.1246=∆E J 8.93273.20335.124621=+=+=∴Q Q Q 03=∆E ()J 7.16872ln 2027331.812ln 133=⨯+⨯⨯===∴VV RT M m W Q 04=W()()J 5.1246208031.82511244=-⨯⨯⨯=-=∆=∴T T C Mm E Q V J 7.168743=+=∴W W W J2.29345.12467.168743=+=+=∴Q Q Q J 5.124643=∆+∆=∆E E E。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1. 1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 :,压强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T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二nRT 由此得到体胀系数-貯。
诵冷,1. 2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 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量的体胀系数和 等温压缩系数,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InV =:・dT -:T dp ,如果:•二丄「.T -,试求物态方TP程。
解:体胀系数:=-—V 5丿p等温压缩系数K T =--—]V 2P 人这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得根据题设,若〉=丄,冷=丄T p则有InV =ln T C , PV=CTp要确定常数C,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 4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是长度 L ,力学参量是张力£,物态方程是(£丄,T )=0,实验通 1 r 鬥)常在大气压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以忽略。
线胀系数定义为a =丄丄| ,等温杨氏模量L 5丿F定义为Y -L 「匚 ,其中A 是金属丝的截面。
一般来说,:和Y 是T 的函数,对£仅有微A I^L 人第一章热力 学 的 基 本压强系数1 仔、_ n R _ 1 B JT 厂而=T等温压缩系数'-T =以T ,P 为自变量, 物质的物态方程为V =V T,p其全微分为 dV =eVdp 二 V : dT -V T dp i印」n RT ) T~) p所以C n = C Vn -1弱的依赖关系。
如果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可以看作常数。
假设金属丝两端固定。
试证明,当 温度由T1降至T2时,其张力的增加为厶£ = -YA/T 2-TJ 。
解:f ( £ 丄,T)=0, £ =F £ (L,T)d £=空;dT +( dL — i dT (dL=0)©丿Li 此丿T &T .丿L所以:£= -YA MT ? -TJ1. 6 1mol 理想气体,在27o C 的恒温下发生膨胀,其压强由20P n 准静态地降到1P n ,求气体 所做的功和所吸收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6.1 试根据式(6.2.13)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132232d 2d .VD m hπεεεε=解: 式(6.2.13)给出,在体积3V L =内,在x p 到d ,x x y p p p +到d ,y y x p p p +到d x x p p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3d d d .x y z Vp p p h (1)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可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234πd .V p p h(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μ空间体积元24d Vp p π(体积V ,动量球壳24πd p p )除以相格大小3h 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2.2p mε= 因此d .p p p md ε==将上式代入式(2),即得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132232π()d 2d .VD m hεεεε= (3)6.2 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122d d .2L m D h εεεε⎛⎫=⎪⎝⎭解: 根据式(6.2.14),一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x x p 内可能的量子态数为d d .xx p h在长度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注意动量可以有正负两个可能的方向)的量子态数为2d .Lp h(1) 将能量动量关系22p mε= 代入,即得()122d d .2L m D h εεεε⎛⎫=⎪⎝⎭(2)6.3 试证明,对于二维的自由粒子,在面积2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222π.L D d md hεεε=解: 根据式(6.2.14),二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d d x y x y p p 内的量子态数为21d d d d .x y x y p p h(1) 用二维动量空间的极坐标,p θ描述粒子的动量,,p θ与,x y p p 的关系为cos ,sin .x y p p p p θθ==用极坐标描述时,二维动量空间的体积元为d d .p p θ在面积2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动量方向在θ到d θθ+范围内,二维自由粒子可能的状态数为22d d .L p p hθ(2)对d θ积分,从0积分到2π,有20d 2π.πθ=⎰可得在面积2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动量方向任意),二维自由粒子可能的状态数为222πd .L p p h(3) 将能量动量关系22p mε= 代入,即有()222πd d .L D m hεεε= (4)6.4 在极端相对论情形下,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cp ε=试求在体积V 内,在ε到的能量范围内三维粒子的量子态数. 解:式(6.2.16)已给出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状态数为234d .V p p h π (1) 将极端相对论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cp ε=代入,可得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极端相对论粒子的量子态数为()()234πd d .VD ch εεεε=(2)6.5 设系统含有两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为N 和N '.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可以看作是近独立的. 假设粒子可以分辨,处在一个个体量子态的粒子数不受限制. 试证明,在平衡状态下两种粒子的最概然分布分别为l l l a e αβεω--=和,l l l a e αβεω''--''=其中l ε和l ε'是两种粒子的能级,l ω和l ω'是能级的简并度.解: 当系统含有两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为N 和N ',总能量为E ,体积为V 时,两种粒子的分布{}l a 和{}l a '必须满足条件,,ll l l l lllllaN a N a a Eεε''==''+=∑∑∑∑ (1)才有可能实现.在粒子可以分辨,且处在一个个体量子态的粒子数不受限制的情形下,两种粒子分别处在分布{}l a 和{}l a '时各自的微观状态数为!,!!.!l l a l ll la l ll lN Ωa N Ωa ωω'='''='∏∏∏∏ (2)系统的微观状态数()0Ω为()0.ΩΩΩ'=⋅ (3)平衡状态下系统的最概然分布是在满足式(1)的条件下使()0Ω或()0In Ω为极大的分布. 利用斯特令公式,由式(3)可得()()In ln ln ln ln ln ln ln ,l l l l l l l l llllΩΩΩN N a a a N N a a a ωω'=⋅''''''=-++-+∑∑∑∑为求使()0ln Ω为极大的分布,令l a 和l a '各有l a δ和l a δ'的变化,()0ln Ω将因而有()0δln Ω的变化. 使()0ln Ω为极大的分布{}l a 和{}l a '必使()0δln 0,Ω=即()0δln ln δln δ0.lll l l l ll a a Ωa a ωω⎛⎫'⎛⎫'=-- ⎪=⎪ ⎪'⎝⎭⎝⎭∑∑ 但这些δl a 和δl a '不完全是独立的,它们必须满足条件δδ0,δδ0,δδδ0.l ll ll l l l llN a N a E a a εε==''==''=+=∑∑∑∑用拉氏乘子,αα'和β分别乘这三个式子并从()0δln Ω中减去,得()0δln δδδln δln δ0.l ll l l l l l l l ΩN N Ea a a a ααβαβεαβεωω''---⎛⎫'⎛⎫'''=-++- ++⎪ ⎪ ⎪'⎝⎭⎝⎭=∑∑根据拉氏乘子法原理,每个δl a 和δl a '的系数都等于零,所以得ln 0,ln 0,ll ll l l a a αβεωαβεω++='''++='即.ll l l l l a e a e αβεαβεωω--''--=''= (4)拉氏乘子,αα'和β由条件(1)确定. 式(4)表明,两种粒子各自遵从玻耳兹曼分布. 两个分布的α和α'可以不同,但有共同的β. 原因在于我们开始就假设两种粒子的粒子数,N N '和能量E 具有确定值,这意味着在相互作用中两种粒子可以交换能量,但不会相互转化. 从上述结果还可以看出,由两个弱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达到平衡时,两个子系统有相同的β.6.6 同上题,如果粒子是玻色子或费米子,结果如何? 解: 当系统含有N 个玻色子,N '个费米子,总能量为E ,体积为V 时,粒子的分布{}l a 和{}l a '必须满足条件,,ll l laN a N =''=∑∑l llllla a E εε''+=∑∑ (1)才有可能实现.玻色子处在分布{}l a ,费米子处在分布{}l a '时,其微观状态数分别为()()()1!,!1!.!!l l ll l l ll l l a Ωa Ωa a ωωωω+-=-''='''-∏∏系统的微观状态数()0Ω为()0.ΩΩΩ'=⋅ (3)平衡状态下系统的最概然分布是在满足式(1)条件下使()0Ω或()0ln Ω为极大的分布. 将式(2)和式(3)取对数,利用斯特令公式可得()()()()()0ln ln ln ln ln ln ln .l l l l l l l l llllllllllΩa a a a a a a a ωωωωωωωω=++--+⎡⎤⎣⎦''''''''----⎡⎤⎣⎦∑∑令各l a 和l a '有δl a 和δl a '的变化,()0ln Ω将因而有()0δln Ω的变化,使用权()0ln Ω为极大的分布{}l a 和{}l a '必使()0δln 0,Ω=即()()()0ln δln δln δ0.l l l l l l l l l l a a Ωa a a a ωω''-+'=+'=∑∑ 但这此致δl a 和δl a '不完全是独立的,它们必须满足条件δδ0,δδ0,δδδ0.l ll ll l l l llN a N a E a a εε==''==''=+=∑∑∑∑用拉氏乘子,αα'和β分别乘这三个式子并从()0δln Ω中减去,得()()()δln δδδln δln δ0.l l l l l l l l l l l l ΩN N Ea a a a a a ααβωωαβεαβε''---⎛⎫''-+⎛⎫ ⎪'''=---+-- ⎪ ⎪'⎝⎭ ⎪⎝⎭=∑∑根据拉氏乘子法原理,每个δl a 和δl a '的系数都等于零,所以得ln 0,ln0,l ll ll l l l a a a ωαβεωαβεω+--=''-''--='即,1.1ll ll ll a ea e αβεαβεωω--''--=-''=+ (4) 拉氏乘子,αα'和β由条件(1)确定. 式(4)表明,两种粒子分别遵从玻色分布和费米分布,其中α和α'不同,但β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