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会计犯罪心理研究
会计不良心理的剖析与对策
会计不良心理的剖析与对策【摘要】本文运用会计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调查数据,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和剖析不良会计心理,分析会计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会计心理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心理;心态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
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
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而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从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深层心理问题。
一、会计心理的必要性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或者数个社会角色。
会计也是一种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管理角色。
会计角色是由各种不同会计岗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于是就出现了“角色差”和角色互补的心理作用问题,如出纳、会计具有与“顾客”打交道多的特点,分泌出的礼仪和社交心理必然要浓一些;而核算会计冠有“账房先生”的雅号,工作中的抽象思维自然多一些;主管会计、会计部门领导想事的方法和视野则表现得更为全面和开拓一些。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不但要面对最原始、最枯燥和最能反映单位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干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审验纷繁复杂的各类票据凭证,接受咨询,听取意见,做出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谁准许报销的喜,不给报销的怒,会计的朋友不少,冤家更多,工作中要经受内内外外的压力。
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
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
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使某些会计人员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
浅析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doc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会计舞弊行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教学单位: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4年5月经济管理一系会计学1009061375罗国锋今天,“诚信”二字经常出现在市场经济中。
讨论诚信、呼唤诚实经常出现在市场经济中,会计舞弊才是践踏诚信的罪魁祸首,会计舞弊在现阶段普遍存在,不仅妨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而i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金融秩序。
会计舞弊行为是一个经济性的违法行为,换句话说,冇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导致欺诈的结果,是为了经济利益导致冇关人员不负责,以非法利益为S的,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欺骗撒谎的金融行为进行交易。
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是一种违反道德的经济行为。
因为会计舞弊不仅破坏、损害市场经济。
作为一个整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预防和消除会计舞弊的具体方法,因此本文把它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诚信;会计舞弊;防范AbstractToday,the ’’integrity” 2 words often appear in the market economy. Known to discuss areas of integrity, calling upon the honesty is the most warm often appeared in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rampling on the good faith is the main culprit is supposed to accounting fraud,accounting fraud at the present stage is widespread,not on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has seri ously affected our country’s financial order. Accounting fraud arising from man s not a behavior,in other words,some people in order to own a desire to lead to the result of the fraud,was made after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relevant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determine choice, want illegitimate interests for the purpose, use improper means to cheat lie about financial behavior of the real transaction. This shows, accounting fraud is a kind of economic behavior in violation of morality. In view of the accounting fraud not only destructive,and harm the economy as a whole market,in real lif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how to prevent and eliminate specific methods of accounting fraud,so use it as our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paper.Key words: The good faith; Accounting fraud; Precaution目录g录 (I)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国N外研宄情况 (1)1.2.1国内研究惜况 (1)1.2.2国外研究情况 (2)1.3研究的内容 (2)1.3.1研宄的重点 (2)1.3.2研究的难点 (3)1.3.3 研宂的方法 (3)1.3.4研究的基本问题 (3)1.4研究框架 (3)2会计舞弊行为相关A容分析 (4)2.1会计舞弊行为的概念 (4)2.2会计舞弊行为的界定 (4)2.3会计舞弊行为的特点 (4)3会计舞弊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表现及危害 (5)3.1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5)3.1.1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和研究 (5)3.1.2会计舞弊的分类 (5)3.1.3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5)3.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6)4会计舞弊行为的原因透析 (8)4.1会计舞弊行为的A在原因 (8)4.2会计舞弊行为的外在原因 (8)5会计舞弊行为的手段 (10)5.1会计舞弊行为采取的手段所发生的阶段 (10)5.1.1经济业务发生阶段 (10)5.1.2会计确认阶段 (10)5.1.3会计计量阶段........................................................ 1()5.1.4会计报告阶段 (10)6会计舞弊行为的治理措施 (11)6.1完善法律制度 (11)6.1.1严格执行法律规定 (11)6.1.2适当扩大刑事责任范围.................................................. H6.2健全董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管职能 (11)6.3完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11)6.4强化外部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12)6.4.1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 (12)6.4.2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ffi、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监证作用 (12)6.4.3明确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欺诈的责任问题 (12)6.4.4 增强审计独立性 (12)6.4.5提高南计质量,严守南计规则 (12)6.5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2)7 组仑 (14)鈴±献 (15)1绪论1.1论文研宄的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在本世纪初,美国安然,沉重的打击美国证券市场的信心,也动摇了美国政府,在当吋世界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摘要】在当前我国会计行业,违法违规问题层出不穷,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会计人员的“诚信危机”。
对此,很多学者都尝试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会计违规心理学当今世界,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会计人员的“诚信危机”。
国外2001年12月的安然事件以及后来世通、施乐、IBM等著名大公司所暴露出的严重会计失真问题;国内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以及最近的紫鑫药业等一系列的重大财务欺诈行为沉重的打击着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信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后果就是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不仅要问,会计人员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会计人员是会计违规行为的主要执行主体,面对会计违规行为时,会计人员经常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从研究会计人员心理入手,或许会有所收获。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人类活动的领域、范围和层面的不断扩展,不断职业化和社会化,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上百个分支的心理学科,其内容涵盖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心理问题研究”的范围。
心理学,尤其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使我们再也不能对会计心理的研究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
管理心理学真正形成的历史并不太长,而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著名的“霍桑试验”使人们真正开始意思到人在企业效率提高上去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大大促进了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列文(Kurt·lewen)的“心理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自身“内立场”与环境“外力场”交互作用的函数。
“内立场”是指人内心的某种欲望和倾向,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外立场”是指一定的环境影响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犯罪心理因素和对策—以会计犯罪为例
浅谈我国经济犯罪心理因素和对策—以会计犯罪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会计犯罪已成为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议题,给社会经济良好有序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会计犯罪的原因具有多样化,不仅利益与道德的冲突、也在于会计独立性缺失,监管部门惩处措施力度不够等外部因素。
因此,我国相关司法部门不仅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也要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防范会计职务犯罪,坚决执行财会工作者审计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统管,建立会计独立的环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防范与控制,通过程序和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内内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止会计人员进行经济犯罪。
一、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及特征会计犯罪心理含义为“与会计犯罪行为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相适应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的总称。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自我意识等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性格、综合能力、个性气质方面。
”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会计犯罪心理的生成具有阶段化特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同时也包括性格、能力、目的、特长等因素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是这些方面综合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
引起会计犯罪心理的特征具有多样化。
最为典型的表现在对不正当的物质文化享受需求的追求从而导致的会计犯罪心理。
一般来说,物质文化享受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正常需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生产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但物质文化需求必须和个人经济能力相匹配。
就目前的社会行情,会计人员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低,但并非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
会计工作人员的犯罪动机,究其根本,是脱离了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的追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
其次是不正当的文化享受需要引发的会计犯罪心理。
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与时俱进。
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
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调查和分析,阐明了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在会计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企业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不良会计行为是指企业员工在其职业实践中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企业经济利益和名誉造成不可回复的损失。
为了应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出现,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规范对策,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会计心理,不良会计行为,规范对策。
一、引言会计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因此在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方面需要极高的责任和权威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增强,一些不良会计行为开始出现,直接威胁到了会计的尊严和企业的利益。
二、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的关系会计心理是指个人在会计实践中的思想信念、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等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会计心理对于企业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的审计质量和报告准确性。
同时,不良会计行为也同样受到会计心理的影响。
一些员工可能因为过度的责任感、恐惧、利己主义和道德缺失等原因,而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这种不良行为会直接对企业造成经济、社会和品牌形象上的损失。
三、规范对策的重要性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我们必须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一系列正规的规范对策。
这些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职业标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法律法规等。
通过这些规范,企业可以加强对员工的约束,提高其敬业精神和质量意识,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
其中,道德规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行为准则和参考标准,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种社会约束力。
职业标准则是专门针对职业发展和提高的一种管理措施,通过规范职业标准,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此外,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也是规范对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奖惩制度可以鼓励员工积极进取,提高其责任感和参与度,从而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探析
关 键 词 : 罪 心理 ; 计 犯 罪 ; 理 防 范 犯 会 心
Ke r s: r n s c l g ; c o n ig c me p y o o i a r v t n y wo d c mi a p y o o y a c u t r i l n i ; s c l gc p e ei l o
主要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 以谋取 一 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 目的 .利用职务之便在经 济活动 及相关活动 中.直接或间接 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 系和 经济秩序 . 触犯 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它既
() 1 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贪婪是一切会计犯罪的
区法 院一审判 处有期徒 刑 1 O年 6个 月 。此事 一经报 道. 在社会上引起 极大反响 . 人们 重新 对会计犯罪 问题
进 行 了深思
2 会 计 犯 罪 的犯 罪 心 理
犯罪心理是一种心理活动 , 它的产生是遗传 因素 、 社会环境 、 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 的结果 。 会计犯 罪心理
孙 爽 S nS u n u h ag
( 东 经 济 学 院 , 南 20 1 ) 山 济 5 0 4
( h n o gIsi t fE o o c ,ia 5 0 4, hn ) S a d n n tueo c n mis Jn n 2 0 1 C ia t
摘 要 : 年 来 。 计 犯 罪 时有 发 生 , 近 会 并且 有愈 演愈 烈 之 势 。 文 中试 从 犯 罪 心 理 的 角 度 , 导 致会 计 犯 罪 的 各 种 原 因进 行 分 对 析. 并提 出解 决 措 施 。 望能 更 好 地 了解 和 掌握 会 计 犯 罪 的动 因 , 而 对做 好 财 会 工 作 有 所 帮 助 。 期 从
犯罪心理论文
犯罪⼼理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犯罪⼼理论⽂1 摘要:在某些侦查活动中,对⼈物进⾏⼼理测试、⼼理画像等,剖析⼈物的⼼理痕迹与⼼理现场,有利于帮助警⽅获取破案信息。
⼼理痕迹是对物质痕迹的反应,犯罪⼼理痕迹是当事⼈对罪案的记忆,及物证所反映的犯罪⾏为的留痕。
⼼理现场是⼴义的⼼理痕迹,犯罪⼼理现场是罪案引起的⼼理活动状态。
两者都需要具备⼀定的专业⼼理知识,那么两者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呢,这是侦查⼼理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犯罪;⼼理痕迹;现场 ⼀、引⾔ 犯罪⼼理现场及痕迹是侦查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理痕迹的引⼊极⼤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使现场勘查客体更加丰满,为警⽅提供了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依据,协助警⽅尽快破案。
⼼理痕迹具有意识的潜在性、⼼理信息传递间接性、⼼理⾯貌的独特性等特点,⼼理现场具有案件意义的法律抽象性、案件信息的扩张性等特点,犯罪⼼理痕迹有利于分析犯罪⼈员个性,重构犯罪⼼理现场有利于再现案件事实,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本⽂就犯罪⼼理痕迹与犯罪⼼理现场之间的关系进⾏分析,探寻与犯罪物质现场的外部联系,进⼀步创新和突破侦查⼼理学。
⼆、犯罪⼼理痕迹与犯罪⼼理现场的特点 (⼀)犯罪⼼理痕迹的特点 犯罪⼼理痕迹是当事⼈、证⼈等历经罪案事件的记忆,及犯罪现场物证中作案⼈与被害⼈的⾏为痕迹。
因此犯罪⼼理痕迹除当事主体的⽣理与⼼理环境外,还包括反映其⼼理信息的物质痕迹。
⼈的⼼理活动⽀配其⾏为活动,⼼理活动痕迹与⾏为活动痕迹具有普遍性。
在思维、⾏为、习惯等影响下,⼼理特点与⾏为特点由⼼理痕迹所表现,那么犯罪⼼理痕迹的特点为: (1)意识的潜在性。
我国会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内容摘要]会计犯罪是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刑法尚没有将此罪纳入其中。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犯罪学的角度研究了当前我国会计犯罪的动因及现状,对会计犯罪的概念、特征、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并针对我国会计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会计犯罪会计管理体制内部控制一、会计犯罪概念的首次提出要准确地把握会计犯罪,首先就要明确会计犯罪的概念。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犯罪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二是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三是犯罪行为具有应受惩罚性。
会计犯罪本身就是经济犯罪中的一种类型,因此,我们认为应将会计犯罪定义为:会计犯罪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它既包括会计人员受利益驱使而发生的主动犯罪,又包括会计人员被他人利用或唆使而导致的被动犯罪。
会计犯罪在构成要件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是:(1)会计犯罪的主体特征。
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
(2)会计犯罪的主观特征。
即行为人(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主观上都出于故意且为直接故意。
(3)会计犯罪的客体特征。
会计犯罪的客体,即大都为复杂客体。
它不仅侵犯了国家、集体或个人的合法利益,而且同时也必然直接地分割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
(4)会计犯罪的客观特征,其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假账。
主要是会计人员通过涂改、伪造原始单据;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手段侵吞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会计犯罪的附随特征表现为:(1)智能性。
会计犯罪又叫“白领犯罪”、“智能犯罪”、“职业犯罪”,主要是行为人(会计人员)使用智能手段、技术实施的犯罪。
(2)复杂性。
会计犯罪通常都是会计人员通过巧妙的账务处理来实施的犯罪,它往往通过一些变通手法,不易为人们及时发觉或揭露。
会计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会计犯罪研究的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是一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即将开始会计犯罪研究的论文写作。
在此,我向您提交一份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结果。
一、研究问题在现代企业中,会计造假和欺诈行为的发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会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更会破坏公众的信任和市场秩序。
尽管有严格的法规和规范机制,但是会计犯罪依然频频发生。
基于这个背景,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企业中的会计犯罪,以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打击会计犯罪行为?二、研究意义会计犯罪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会计犯罪现象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对企业的影响,同时提出预防和打击措施,促进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有以下的具体意义:1. 为会计犯罪预防和打击提供理论支持。
2. 对企业、政府、社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了有关会计犯罪的参考依据,为相关决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3.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着重分析已知案例的各种因素,对会计犯罪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方法是:1. 收集相关的文献和案例,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和要求的文献和案例实例。
2. 对所选文献和案例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和概括,从中分析会计犯罪发生的原因、特点等。
3. 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四、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计得到如下结果:1. 详细描述会计犯罪现象的特点,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异同。
2. 提出会计犯罪发生的原因,结合具体案例对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3. 分析并总结现有文献和案例中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措施,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4. 综合以上结果,为会计犯罪预防和打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与指导,我将不懈努力,争取让本研究得到一个优秀的成果。
犯罪心理相关论文
犯罪心理相关论文由于影响一个人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极其复杂,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现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还无法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人和每一种情境。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犯罪心理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犯罪心理相关论文篇一《浅析犯罪的心理预防》摘要: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
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
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关键词:犯罪;心理预防;贪污贿赂罪刑事古典学派的开山鼻祖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为高明。
与犯罪事后惩罚相比,犯罪事先预防显然在减少犯罪危害上更具优势。
人的心理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
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
犯罪的心理预防是犯罪预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
各类犯罪行为纷繁复杂,本文以典型的贪污贿赂犯罪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对犯罪的心理预防进行初步探讨。
一、心理学视角下的贪污贿赂罪的产生原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贿赂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或者拥有不能说明与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财产或者支出的合法来源,或者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以及其他人员行贿,接受贿赂的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犯罪心理的支撑。
按照海特的社会归因理论,心理都是由外因和内因两方面作用而成。
(一)社会环境因素。
一是社会文化风气浮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转型期。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化带来了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导致不同社会阶层成员浮躁心态的普遍产生。
国外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传统文化糟粕的遗毒、社会不正之风的冲击,让一部分人产生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的思潮。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与防范分析
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与防范分析摘要:会计犯罪是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违反相关会计法律规范,应该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然而财务舞弊、会计犯罪也成为企业和社会面临的一大问题。
会计犯罪一般涉案金额巨大,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及社会经济秩序影响较大。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会计犯罪的相关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范会计犯罪的具体措施,以期对防范会计犯罪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犯罪;企业;会计人员;法律一、会计犯罪的存在因素普通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会计犯罪也不例外,其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会计犯罪的主要动机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内部制衡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会计人员有机可乘会计犯罪的手段往往是粉饰各类凭证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在逐渐发现企业的监管漏洞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利用职务之便对财务资料进行舞弊,蓄意通过此种手段谋取不合法利益。
内部制衡、监督与外部审计的缺位及不合法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并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
1.2 各种压力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会计人员可能存在经济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等各方面的挑战,促使会计人员产生就近会计犯罪的动机,通过会计犯罪获取的利益来平衡自身压力。
社会压力无疑是推动会计犯罪的又一罪魁祸首。
1.3 会计犯罪成本低与获取利益大的矛盾我国《刑法》中没有针对会计犯罪做出具体规定,只在第一百六十一条、第一百六十二条对有关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妨害清算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做了笼统性规定。
会计人员的一些犯罪的确适用于《刑法》规定的一些罪名,诸如挪用公款罪、渎职罪等,然而会计犯罪不同于一般的犯罪,其往往具有涉案金额大、危害范围广等特点,刑法的相关罚则与其获取的利益不对称,犯罪的成本远远低于其获取的利益,导致会计人员为了利益而肆无忌惮。
另外,我国法理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我国对会计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会计人员有空可钻。
财务类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财务类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近年以来,监狱收押的财产型罪犯在服刑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财产型罪犯如何管理,如何改造,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指导,成为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能做好财产型罪犯的管理改造及心理指导工作,在实习期间,本人对所在监区一年以来收押的财产型罪犯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监区财产型犯罪现状我监区共有206名财产型服刑人员,其中本省籍193人,外省籍13人:年龄18至55岁,平均31.6岁;已婚69入,未婚106入,离婚29入,丧偶2人;文盲12人,小学73人,初中97人,高中19人,大专以上5人;盗窃86人,抢劫、抢夺68人,诈骗11人,敲诈勒索8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7人,聚众哄抢3人,贪污14人,受贿8人,虚开增值税发票3人;4年以下有期徒刑32人,4至7年有期徒刑81人,7年以上至15年有期徒刑93人;前科一次32人,二次12人,三次2人,四次1人,有前科者占23%。
206名服刑人员中心理咨询一次31人,二次14人,三次3人。
二、监区财产型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数量高发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极大的强化了人们的财产观念,促使一些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财产,并以此证明个人的价值。
(二)犯罪性质严重化。
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促使金钱观念、利益观念、竞争观念深入人心,也极大地调动起一些犯罪人的物质欲望。
正是在疯狂占有欲望的支配下,财产犯罪出现了犯罪性质愈来愈严重化。
(三)犯罪形式多样化。
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活状况反映到犯罪领域,使财产犯罪多样化。
(四)犯罪手段智能化。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产品和和科技技能被一般民众锁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财产犯罪中表现出智能化、科技化。
三、财产型犯罪心理原因分析(一)自卑心理严重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识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不少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自己出生贫寒,担心被别人瞧不起等等。
基于会计心理学视角的不良会计行为研究
基于会计心理学视角的不良会计行为研究摘要:矫治不良会计行为,除了完善各项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以外,还应分析和研究会计人员的会计心理及会计职业道德等因素对会计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心理及道德素质,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人员是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
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也有个丰富多彩的会计心理问题。
随着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性,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现象。
一、不良会计行为的心理学影响因素分析会计心理特征的总和构成了会计个性。
作为会计个体,一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而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
个性即代表了会计人员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还体现了与他人之间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共性方面的综合,又形成了不同心理特征差别。
可以说,会计心理特征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会计个性心理对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会计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对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是个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观念、习惯、行为及精神等。
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沉淀才能实现。
而且,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会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和行为定式,并植根于内心深处。
个人价值观对个人行为有强烈的影响,而且能够左右人生的走向。
会计人员的价值观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对会计违规行为的选择,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会计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违背职业道德,加上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使其产生可以容忍某些会计违规行为的心理。
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则会使会计人员具有抵制会计违规行为的正义感和勇气,这对会计违规行为的治理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行为研究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行为研究摘要:心理学理论介入传统会计领域,打破了会计的完全理性限制,重在研究会计个体认识规律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基于认识和社会心理学的会计行为理论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解读,识别出现偏差的可能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会计行为优化建议,可以减少企业会计行为偏差和误区。
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心理学会计行为优化一、引言著名行为学家克特·列文曾经给出一个行为函数B=f(P,E)。
其中,B 指组织的行为,p代表个人的心理和意志,E表示个人所处的组织环境。
这个行为函数证明,行为是心理和组织环境的映射,行为由个人心理因素和外部组织环境因素所反映。
会计也是一个行为过程,所以会计行为主体(包括会计人和管理层)的心理因素对会计信息的输出至关重要的。
立足于会计人的心理平衡点,提高会计行为主体自身的积极性,规范会计行为秩序才能事半功倍。
二、会计行为的心理学理论渊源作为会计行为学的两大重要理论渊源,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一直引领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
实质上,认识心理和社会心理就是克特·列文行为函数的P与E。
会计行为取决于会计个体心理和企业组织文化环境。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内在心理活动,会计人员作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思考的过程(认知行为),有助于理解个人特征如何影响当事人的决定。
会计人员的认知活动,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基于信息处理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人员心里的信息处理系统由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使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来解释会计人员的决策行为是有限的原因。
在现实中,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通常只有有限的决策信息,从记忆获得和保留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处理和使用有限的能力。
为他们的决策过程和优先级有限的理解。
因为这个能力有限。
人们总是试图简化执行行为的复杂性减少精神消费。
经常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
因此,心理战术是根据会计人员主观的,不同于“心理逻辑规则的目的。
简述会计造假行为的心理透视
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二)完善外部会计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中介监督等,然而这些监督的效
果却不尽人意。为防止会计造假行为,应特别加强外部监督机制,遏止会计造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企业各部门、
各环节甚至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等,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
反映和体现,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造假,预防假
帐发生。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
手段,与领导共同设计防范检查的对策和措施;也包括在造假事实发生后为其掩
饰、布防、通风报信和提供伪证等人员。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体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相关
人员在造假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资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笼和传播有着较为复杂的心
大家都做假帐,见多不怪,法难责众,其造假行为就心安理得。如果多数企业
都在无所顾忌地作假,那肯定与我们的管理机制有关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
考。
心态三:“饭碗”为重。尽管所有的虚假会计数字都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
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谈“候”色变。一位会计人员直言不讳:学校学了几年会计,
工作后还在“继续教育”,谁不想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但“饭碗”掌握在领导
个别企业从“出生”就是假的,注册资本在验资领取工商执照后便不复存
在,其会计帐面始终挂在“其他应收款”帐下。甚至认为会计账务越乱就越好
会计人员违法动因幽思及治理愿景
会计人员违法动因幽思及治理愿景【摘要】近年来的经济学界,会计伦理愈来愈受到研究者注意,“好会计能不能也是好人”的讨论之声不绝于耳。
本文中,笔者从会计从业者的自身角色出发,进行思想实验式的学术探讨,希望使读者对会计人员违法动因有根源性理解,同时结合中国语境,在理想层面上给出“治疗”措施,以期对会计理论建设有所增益。
【关键词】会计人员;违法动因;治理愿景经济犯罪处于一种多发态势。
会计人员由于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往往能够巧妙规避行业中技术层面的规范,侵蚀健康的经济运行体制。
常言道:事出有因。
笔者拟运用中外古今著名思想家的智慧来探讨和分析会计人员的违法动因,并试图从思想源头上建设会计伦理。
一、会计人员违法心理成因多元透视(一)马克斯·韦伯的精神动因理论马克斯·韦伯曾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在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与该项事业社会文化情景有密切的渊源。
【1】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常被用来指称一种宏伟事业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阳光透明、正义的力量,很少用于非正义事物身上;其实违法犯罪等危害程度大小不一的人类社会现象,同样会存在背后的精神力量。
例如,俄国著名作家托斯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曹国维译)中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行使犯罪时,就曾进行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和考虑周全的心理准备,他存在着改造社会的超人意识,但逻辑和现实是会有差距的,当杀人后他才认识到,他没有改变社会,“他杀了他自己”。
我们在这里无需进行多深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的探讨,而只需证明犯罪背后是有强劲心理驱动力就足够了。
当然犯罪按照意识正常主体的主观方面又可分为激情犯罪和深思熟虑的犯罪。
但和会计人员的特征相类比,无疑用理智正常、深思熟虑的人员所犯罪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说明是合适恰当的,因为会计人员是特殊的职业群体,他(她)们是专业人士,在智识上应达到一定高的层次。
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
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摘要:近几年来,会计职务犯罪率高发,按照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会计职务犯罪实际上是会计人员和那些参与犯罪交易人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使下是对自身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 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 所以说,会计职务人员的犯罪心理轨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自身的社会经历和个性特点所决定。
本文通过揭示会计职务犯罪人员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通过应用犯罪心理学的多元性犯罪原因论分析了会计职务犯罪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并从经济学角度对预防会计职务犯罪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为预防会计职务犯罪提供帮助。
关键词: 会计职务犯罪犯罪心理原因措施一、会计职务犯罪之概念及发展现状(一)会计职务犯罪指从事会计职务的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 利用其职务之便利在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中, 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的行为。
[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会计职务犯罪,这一概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 会计职务犯罪具有的一定的专业特征:1.会计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会计人员, 其主体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 也包括从事会计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职业的从业人员;2.会计职务犯罪的主观是故意不履行会计其本身职业职责, 或在履行会计职业职责过程中, 严重违背其职务规范;3.会计职务犯罪的客体是侵害了我国法律有关会计管理的法律规定;4.会计职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我国刑法和会计法关于犯罪的客观事实特征, 即必须实施了侵犯会计法规定的具体行为。
比如, 会计法规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可靠, 而其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会计职务犯罪之发展现状从会计的犯罪频率和涉及领域来看, 连续多年发案率较高的多集中在金融、证券、建筑、招投标、政府补贴等领域, 甚至有的犯罪行为同时涉及多个部门或多个环节。
浅议注册会计师犯罪及其防范论文
浅议注册会计师犯罪及其防范论文浅议注册会计师犯罪及其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将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并损害每一位投资人的长远利益。
“红光实业案”、“琼民源案”及最近的“银广夏事件”和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活力28”、“幸福实业”的虚假报告等,都与会计信息的虚假密切相连,给中国会计市场带来的教训极为深刻,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对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及其防范进行探讨。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确认,故本文主要从《刑法》的角度,对注册会计师犯罪所涉及到的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注册会计师犯罪类型及特征根据《刑法》第229条规定,对注册会计师依法惩处所设置的罪名有两类: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一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特征l.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依法成立的资产评估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在这些中介组织机构中具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如注册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
在我国,不允许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以个人名义执业,都是以所在中介组织名义执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是由中介组织的领导人员决定,所得利益也为单位所有,构成单位犯罪。
如果注册会计师私自执业,在有关报告书上偷盖公章,则是个人犯罪,有关中介组织不构成犯罪。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即明知自己提供的有关资产评估、验资、审计等证明文件与被审计对象的客观实际不符而仍然提供这些内容虚假的证明文件,或者明知被服务对象要其出具的是虚假证明文件而有意提供的。
本罪中的故意只要求对自己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是明知的即可,至于是否明知其所审验的文件材料是虚假的,不影响犯罪成立,犯罪动机如何亦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如某注册会计师明知对方净资产只有1000万元,但却为其出具了净资产5000万元的审计报告,这就是一种故意行为。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中介服务市场的管理秩序。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介服务机构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856 会计研究论文会计犯罪心理研究一、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及特征1、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会计犯罪心理含义为“与会计犯罪行为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相适应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的总称。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自我意识等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性格、综合能力、个性气质方面。
”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机制。
会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是指在形成会计犯罪心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性格、气质、能力、目的等因素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是这些方面综合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
2、会计犯罪心理的特征(1)不正当的物质文化享受需求所引起的会计犯罪心理物质享受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正常需要,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但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客观的外部存在和足够的社会大环境来持续给予供给。
我国现有的物质条件为人均400美元,这样的物质基础显然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上千过万的物质条件进行比较,我们的具体物质享受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无法与之比较。
就目前的社会行情,会计人员的经济收入并不不算高,但不是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
目前有些会计工作人员的犯罪动机,往往是脱离了本身的经济条件,毫无节制的追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的结果。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些个人品性不良的会计工作人员受“金钱万能”思想的影响,为了满足过高物质享受的需要,当自己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在心中萌生就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公司的资财的犯罪心理,一旦这样的心理不能得到根本的矫治,会计从业人员就有可能将犯罪动机付诸于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经济犯罪。
(2)不正当的文化享受需要引发的会计犯罪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会计工作人员在目前的社会中算是白领阶层,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等决定了他们正在逐步寻求诸如文化享受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要。
对于一些大中型国企的会计人员,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意志薄弱者则可能成为社会上不法分子关注的对象,行贿与受贿行为由此产生。
这种“行贿与受贿”的结合即满足了双方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开始了同流合污的经济犯罪活动。
(3)虚荣的需要引起的会计犯罪心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尊敬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许多国企会计人员一生为之的奋斗目标。
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尊敬与荣誉又常常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与社会地位相联系。
“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社会观念,可以使一些人的虚荣心过度膨胀,从而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欲望。
在上述几种心理需要中,每一种都可以是独立存在的犯罪行为;在实践中,它们通常情况下有是互相交错,相互作用的。
比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的需要,往往伴随着虚荣的需要;不正当的文化享受的需要,又是与不正当的物质享受需要相结合在一起的。
在这些需要互相作用下,在个人主体内占据主导地位时,就可能会促成会计人员的经济犯罪行为。
二、研究会计犯罪心理的重要意义这几年以来,会计类的犯罪案件明显增加。
据相关学者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较高增速,我国经济领域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务犯罪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部分,所占的比例也会持续地增加。
据统计,平均每年因为会计职务犯罪所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达到了GDP总量的15.6%―18.7%,在20xx年查处的会计犯罪案件中,其中贪污案件占到40%左右,受贿案件占27%,挪用公款占20%,会计人员渎职案占到13%左右。
这种情况下,会计犯罪对我国的国家秩序和经济秩序都带来相当大的危害以及影响。
所以,对于国家会计人员经济犯罪心理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有助于对会计犯罪心理进行矫治有一些会计工作者,虽不是真心想去犯罪,但是有时无法调整自己的心态而越陷越深,研究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矫正自己的犯罪心理,进而有效的减少会计犯罪的发生。
只有通过研究了解了会计犯罪人员的心理活动才能够“对症下药”,对其进行从根本上的矫治。
2、有助于拓展会计犯罪心理的理论范畴目前,会计犯罪心理方面的理论还不过成熟,很多针对会计犯罪的案例也没有法律法规可依,有的虽列入法律法规,但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没有对具体问题具体说明,使得犯罪者钻法律漏洞,执法者无法公平做出裁决。
因此,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助于拓展尚未成熟的会计犯罪心理的理论范畴。
3、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法规教育会计犯罪的种类很多,情节也有轻有重,造成的损失也是大小不一,而现有的关于会计犯罪心理的职业道德法制教育也不完善,从而无法进行有效道德法规教育,因此,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会计犯罪人员的心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法规的教育。
4、有助于防范会计犯罪在会计犯罪的趋势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研究会计犯罪心理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研究会计犯罪心理,不仅可以使初显犯罪念头的会计工作者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能使领导积极发现员工的心理状态并及时做出有效措施。
三、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及其表现1、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会计犯罪心理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以及对犯罪的态度、观点和看法。
会计犯罪是一种有提前预谋的行为,所以,会计犯罪会表现出一定的犯罪计划过程,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
”会计犯罪者的心理特点是:“在犯罪的事实前期就在心理对整体的计划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案,以及突发事件解决方案,对犯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较为细致的思考。
会计犯罪心理源于犯罪者长久以来形成的固定人生观和价值观,源于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源于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良知的感悟程度。
2、会计犯罪的心理表现私有观念的存在。
当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萌发后,职位上的便利条件成为诱导犯罪的主要原因,企图通过利用手上的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这就形成了会计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贪婪,是一切贪利型犯罪的共有心理特性,是造成贪污贿赂等案件发生的基点,也是会计人员走向犯罪道路的思想根源。
对利益的贪婪追逐主要表现在对财富的无限渴望,对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生活水平的向往,对富足生活、富有生活的羡慕,对升官发财的追求。
当这一切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来获取时,那么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各项经济指标,改变自己与国家、与个人、与社会、与单位的利益分配。
四、会计犯罪心理的矫治措施犯罪人的心理歪曲与外界不良风气的结合使得犯罪心理逐渐形成。
因此,抑制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应当从个人进行心理预测和构筑良好的外在环境而展开。
1、加强家庭责任感矫治会计犯罪心理会计人员往往是在犯罪后后悔不已,无脸面对自己的家庭,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
那么为了矫治会计犯罪人员的犯罪心理,我们可以从加强其家庭责任感入手,让其时刻想到对家庭负责,对亲人负责。
家庭亲情的温暖是无可替代的,是可以唤醒人的良知的。
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其家人对其进行疏导和教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促成温馨的家庭环境。
2、开展会计犯罪心理预测发挥意识作用通过对健康心理意识的强化过程,使公职人员形成自身不愿犯罪的心理。
构筑犯罪防范心理,贵在心理意识自觉不愿犯罪。
会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政府决策效能和导致职务犯罪的重要考量指标。
近年来会计工作者心理健康问题形势日渐严峻。
因此,应积极开展会计犯罪心理预测。
当市场活动一直处在一个道德缺失、诚信败坏,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益的联系没有情感的联系时,会计从业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工作肯定会被这样的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从会计犯罪的人员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会计人员就是因为心理失衡,才最终造成了犯罪行为的产生。
3、树立社会主义会计法律观念会计人员犯罪往往是职业操守低下,道德观念薄弱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法制与道德观念的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打消其心中的犯罪念头。
提高思想觉悟,是会计人员做好工作的基础条件,在会计队伍中做好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关心社会时事,学习国家发布的优秀政治理论讲话,同时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会计人员不仅要关注自身的专业领域,还要时刻关注时代的讯息,把自己的工作自觉融入大环境中。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该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会计人员从业道德标准,兢兢业业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完成核算和审计工作,同时单位也应该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及时避免会计人员的务必行为。
4、加强法律制裁力度,矫治会计犯罪心理当然,以上三种矫治措施只是从约束会计工作者行为和道德方面来讲的,如果不实施具体的法律政策,这种矫治也是不带有强制性的,对于那些见钱眼开、贪图享乐的会计工作者,他们是可以外表假装道德高尚,其实已将双手伸向罪恶深处。
加大法律制裁力度可以矫治与防范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的会计工作者进行犯罪行为。
会计从业人员在犯罪初期,会先产生会计犯罪心理,产生应激行为,虽然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不一样,但是都会有一种恐惧的心理,一旦冒险与侥幸战胜了恐惧,那么就会促成犯罪。
为了达到矫治这种犯罪心理的目的,我们需要加大我国的法律制裁力度,让会计犯罪人员在犯罪前就畏惧,打消其犯罪的念头,从而达到矫治犯罪心理的目的。
五、总结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会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且呈日益上升趋势,打击会计犯罪有利于维护我国的会计工作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健康运行,因此,研究会计犯罪心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对会计犯罪心理进行研究,这样会更有利于有效打击和预防会计犯罪,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加强会计犯罪心理研究的意义深远,要确保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根治这些毒瘤。
会计犯罪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其滋生的原因很多,它不仅是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关,同时还受到外部工作环境的影响。
要从根本上根除会计的犯罪行为,必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