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与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知识点归纳总结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的节日风俗和身边不同的风俗,体会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乐趣。
2.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教学难点:2、了解风俗的演变过程。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风俗的资料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小组合作交流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汇报交流:找生上台展示自己刚出生以及满月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生肖属相,同时让生根据自己跟家长了解的情况,介绍自己出生及满月时家长都做了哪些跟我们当地习俗有关的活动。
找其他生介绍伴随我们成长的习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二、小组展示: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你都知道我们家乡人们是怎样给老人祝寿的吗?小组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可以是父母给爷爷奶奶过生日时的一些图片)三、你说我讲:1、师拿出一副春联,让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张贴?引出春节,找生汇报春节时习俗有哪些。
2、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其它传统节日及不同地区的相应风俗,其他同学可以随时上台进行补充。
3、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还有哪些特殊的节日及民俗活动,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材料进行展示汇报。
4、教师课件展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相关知识。
5、介绍我们当地的节日风俗,想一想,这些风俗寄托了家乡人怎样的愿望和情感?四、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2课 第1框 感受文化影响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
2015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2课第1框感受文化影响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一、新课推进【讲授新课】二、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本课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讲述了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享有者和创造者,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从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和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出发,注重教学本身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板书设计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的面面观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四、布置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范围日益扩大,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人们会经常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能否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此回答1~2题。
1.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C.文化印记 D.地理特征2.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政治地位②价值观念③风俗习惯④文化程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之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欧鑫
各小组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学生合作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整理教材、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概括、巩固新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都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资源,课后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互联网展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入手分析,能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关心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动动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古筝音乐,
优美的旋律吸引了学生…
/
programs/view/hhHitBf71eE/
学生欣赏完后交流感受,表情轻松愉快
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影响,让优美的旋律带着学生进入课题。同时,让学生明白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w/hhHitBf71eE/
(2)/view/29280.htm
(3)/view/45153.htm
(4)/
通过合作探究,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印象。这种文化差异使中国人在自然面前往往表现出乐观和自信的浪漫主义,而西方人在自然面前则更多采取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现实主义态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课前探究活动体验交流:《孟母三迁》读后感。
八.【学习后记】
本节课学习之后,还存在什么疑惑,由科代表收集并反馈给老师。老师将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解惑。(教师邮箱ouxin06@)
九.【教师简介】: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c.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4.请同学们关注身边的文化活动,如戏曲、书画展览等,参加至少一次活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后感。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化要义》等相关书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广西柳州高中政治人教必修三:1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掌握体味文化的基本方法,能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
2.掌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认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知道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尊重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特点,提高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讲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强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3.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问题:
a.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阐述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b.针对文化多样性,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
小组讨论后,整理出一份5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化内涵、特点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掌握程度。
当前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有较高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文化问题。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等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高中政治 必修三《感受文化影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侯颖
……
师:我们看看古今名人对徐州人的评价
出示
苏东坡对徐州人的评价:“其民皆长大,胆力绝人。喜为剽掠,小不适意,则有飞扬跋扈之心,非止为盗而已。汉高祖,沛人也;项羽,宿迁人也;刘裕,彭城人也;朱全忠,砀山人也:皆在今徐州数百里间耳。其人以其自负、凶桀之气,积以成俗。魏太武以三十万人攻彭城,不能下。岂非以其地形便利,人卒勇悍故耶?”
/view/3f7361d049649b6648d747f2.html
/s/blog_6c2bd9480100q3ma.html
师:徐州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否都是好的影响呢?
生:不是。豪爽大方的同时,粗枝大叶,不够精细,义气仗义的同时,冲动好斗。
以《水浒》中的一首诗引入: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恰似虞姬别霸王。
这首诗说的是哪里呢?徐州九里山古战场。
师:除了九里山的遗迹之外,同学们还能够说出徐州的哪些名胜古迹呢?
生1:项羽点兵的戏马台/i?ct=5033=%CF%B7%C2%ED%CC%A8&in=5039&cl=2&lm=-1&st=-1&pn=1&rn=1&di=124195158585&ln=1934&fr=&fm=detail&fmq=133217106235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学校: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姓名:侯颖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姓名
刘诗晓
学校
临沂大学
指导教师
刘世廷老师
王中强老师
联系电话
片断题目
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
重点展示技能类型
演示、讲解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
2、培养感受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
教师归纳总结:泰山具有浓厚的文化活动,材料中的同学“不禁吟诵”,“油然而生”,说明了外出旅游对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我们所开展的课外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都会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且是多种多样的。那人们是否都是消极被动接受文化熏陶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在讲授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通过播放“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看不见、摸不着。
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首先,一定的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再次引用“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说明家庭的文化氛围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用某些大学实施的“红色育人工程”,说明校园文化氛围也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其实,不仅家庭、校园会形成文化氛围,社区、企业等都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氛围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设问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而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分析归纳法等,鼓励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能力目标结合中西方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符合国情的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二、课程标准描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四、方法点拨启发式、参与讨论式。
五、课时1节课。
六、新课教学《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影响面面观教师引言: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
那么,现在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案例]播放二中校运会开幕式中的《五星闪闪的国旗》视频片段,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学生探究一感受到二中校园文化开放、大气、灵动、和谐、精致的主题。
探究提示:这只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真不愧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一种精神的升华,让每一个二中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她的辉煌!说明了: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学生探究二既然是感受文化带来的影响,得首先弄清楚为什么文化会给我们带来影响呢?[案例]请看大屏幕,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漫画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火锅,而外国人则钟情于自助餐,其背后反映的是文化环境的不同:中国人重群体“we”、谦虚含蓄等,而外国则重个性“i”、热情坦率(板书)。
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与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与知识点归纳总结Unit 4: XXXLesson 10: "XXX" Teaching Plan and Summary of Key PointsXXX:1.Recognize nal festival customs and different customs around us。
and appreciate the XXX.2.XXX activities。
XXX.3.Give students XXX their sense of nal pride。
XXX.XXX and Difficulty:XXX: 1.Understand XXX.Teaching Difficulty: 2.Understand the n of customs.XXX: Multimedia courseware。
XXX.XXX: XXX.Lesson le: Two class ds.XXX:First Class dI。
Report and n:Have students come up and show their baby photos and introduce their zodiac signs。
Then。
have them explain what XXX are related to our local customs。
Have them XXX growing up。
What good wishes do these customs represent from their elders?II。
Group n:XXX。
XXX。
Do you know how people in our XXX。
Have groups XXX' birthdays).III。
You Say。
I Say:1.XXX and asks students what they are and when they are posted。
《感受文化影响》课件
建筑家:“雄伟的建筑雕塑”
政治家:“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历史学家:“侵略者罪行的历史见证” 一位游客:“一堆乱石头,花钱看这没劲” … …
例:一个美国人给一个日本人写信,日本人看美国人的
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 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日本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日本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 要说明什么,前面都是寒喧等等。美国人读日本人的信 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着不同的思维 方式。
不同地域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
广东等省过年用的红包
北方大多省市的压岁钱
管理者阶层在社会 交往中,他们非常注重 人际关系,平常交往最 多的是同事,有明显的 阶层特征。 下岗失业者阶层经 常打交道的是亲戚、朋 友、邻居和同事等,交 往方式一般是通常所说 的“串门”,目的单纯。 不同阶层的人们交往方式不同
〖速记图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文化环境
认识 影 响 实践
广度
深度
形成 作 用
知识
知识素养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影响
观念 情感 习惯
目标
行为
孟 母 三 迁
孟子的家最初在郊外靠近墓地的地方,时常看到丧葬 的情形,开始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丧葬礼仪,扮演丧葬过程。
孟家母子将家迁到集市附近。孟子和其他孩子模仿商 人做买卖,你吹牛,我夸口,将商人模样学得惟妙惟肖。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 A、存在差异的主体: 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 们,交往方式不同 B、影响因素: 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教学设计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教学设计1.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素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根据情况回答)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揭示课题)二、认识春节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
观看春节视频。
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过年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年初一怎样给长辈拜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春节是怎样啊三、猜一猜春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人们最希望的过年方式是什么吗?出示教材内容“猜猜看请学生自由竞猜,并说理由。
四、拓展延伸正因为春节涵着这么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
其实除了春节以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的传统节日,并说说主要民俗。
简单介绍元宵节:节日来历,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清明节:由来、习俗: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五、辩一辩这些习俗好吗?很多人在年初五放爆竹迎财神。
清明节去扫墓,给先人扎了很多房子、元宝、衣物。
评价检测:了解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板书设计】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教学反思】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3.了解当地的民间艺术的现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评价任务: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观看视频《多彩的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刘秋燕这节课上完后,我跟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交流,他们的评价使我又有了新的收获。
结合听课老师的评价以及自己备课、上课的过程,我有了以下思考:1、课堂教学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一段生命历程。
但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来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认为,教师必须要创设一种让学生乐与接受、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充当起课堂教学的“主角”。
那教师又该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呢?在备课之前,我先在学生中作了一个调查:上课时你印象最深的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的前三位是:看视频、讲故事、辩论赛。
我想,这也恰恰反映了政治课堂所设置的情境应该是鲜活、生动、学生感兴趣的。
于是,我在备课中注重引用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自主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有极大的帮助。
同伴学习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关系融洽,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又能互相启发,所以,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对问题的研究要比个人独立学习更能深入,更为广阔,效果也更好。
在开展第四个知识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教学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为什么孟母要三次搬家?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激烈讨论,教师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发言有理有据,比较到位,这种准确和优秀跟小组合作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他们的发言思路来自于集体的智慧。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真正的主动思考。
3、课堂教学要提高设问的质量本课的教学知识重点之一是“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纯粹的记忆并不难,难点是如何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实际问题,指导生活。
很显然,“文化对交往的影响因素”和“交往中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应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用一个案例层层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新课一课一研()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对文化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兴趣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兴趣索然。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5.合作与交流能力: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但在小组讨论等活动中,部分学生表现较为内向,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2.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树立平等、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文化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
1.文化对人的影响:认知、行为、心态;
2.文化差异的表现:语言、习俗、信仰等;
3.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3.小组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课题,如“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外来文化在本地的融入”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观察日志: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中的文化差异、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身边人的文化素养等。要求真实、客观,不少于300字。
3.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
但是,对于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问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关注家乡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特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感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特色,关注家乡的发展。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情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乡的发展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情况的资料,准备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问题。
例如,播放家乡的风光片,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文化特色和发展情况的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
例如,展示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让学生介绍其特点和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特色。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反思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反思今天在高二(428)班上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学公开课,课题是《感受文化影响》,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构思和课后反思总结如下。
1、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属于《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第一框。
导入我是从单元整体入手,分析第一课(从“社会”角度看文化)和第二课(从“个人”角度看文化)在第一单元中探讨文化的角度,顺利从第一课过渡到第二课的学习。
过和学生共同分析德国人画的关于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文化差异图片,探究“文化影响人的来源和表现”。
探究材料二: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请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感悟:文化影响人具有什么特点?目的在于探讨文化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特点。
探究材料三: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未改鬓毛衰”,营造了特定的文化氛围,师生共同感受文化影响人的第二个特点“长远持久”。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共同完成课堂练习。
2、教学反思(1)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同学们大多对其中的事例有亲自体验或者比较熟悉。
关键是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先进文化和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能结合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随机引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舒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积极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在探究材料的引用和案例的列举上,尽可能地使用学生熟悉的或身边的有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的身边,文化就在生活之中,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介绍“风俗习惯影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时,我利用各国各民族不同的礼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新课程理念体现不够。
即使设置了自主探究问题,但并没让学生真正“自主”,仅仅师生的“对答互动”,没敢“真正放手”。
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设问:人们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文化影响还是积极主动接受的呢?
教师归纳总结:孔子这段话其实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与品行优良的人交往,我们会不自觉的向他们学习,这就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与品行恶劣的人交往,我们会被其同化,产生消极影响。这就说明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各有不同,既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而这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文化的性质,不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而要自觉选择和参加健康向上文化活动,积极主动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
不仅家庭、学校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社区、企业等都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然而,不仅一定的文化氛围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外出观光旅游、阅读文学作品等,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探究活动:阅读课本15页的材料,“几位同学相约登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和古迹,有一个 同学不禁吟诵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设问:(1)为什么同学们会“不禁吟诵”、“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2)同学们有没有开展课外活动?都有哪些呢?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心理上具有智力和意志迅速发展、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等特征,但在形形色色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面前,还不能进行正确的选择,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2018高中政治必修三2.1《感受文化影响》ppt课件
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董永卖身葬父, 黄香温衾,孟宗哭竹,中国历史二十四孝,孝感 占其三,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等孝子感天动地的 故事,而得“孝感”之名。 辖内还有孝南、孝昌等 两个以“孝”命名的区县,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
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文化影响的来源是什么?
.文化影响的来源——
特定的文化环境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大家注 意啊!
.文化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 注意喔: 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又 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
“孟母三迁”
墓地附近—— 模仿丧礼仪式
集市附近—— 学小贩叫卖
学校附近—— 言行举止中规中举,发奋读书
思考: • 谈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文化影响的特点——
()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 的,而是潜移默化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 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情境四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有一颗中国心
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 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也可以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 持久的,意义深远的。
小结
来源: 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感 受 文 化 影 响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表现: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
特点:
、深远持久
综合探究: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那么我们在交友过程中应该如何 做呢?
情 境 二
打拱是最常见的见面 礼节,边打拱边寒暄, 很有人情味。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课件 :教材 ( 3 P1 )页 图2 学 生 探 究 :面 对 我 们 祖 先 创 造 的 精 美 文 化 产 品 ,人 们 的 感 慨 ,既有 差 异 ,又有 共 同之 处 。你 能 否 解 释 这 是 为 什 么 ? 学 生 回答 :美术 家 、将 军 、冶 金 专家都 有 各 自的专业 背 景 , 即文 化 背 景 。 这 种 差 异 不 只 表 现 在 专业 知 识 的 不 同 , 更表 现为思维方 式不 同。从 而影 响了他们 的实践活动 ,认识活动。 式的影响。 2. 化 影 响 人 们 的 实 践 活 动 、 认 识 活 动 和 思 维 方 式 文 教学难点 :文化对人 的影响具有潜 移默化和深 远而持久 的 特点。 ( 书) 板 教学 资源 设 计 :采 用 p wep it o r on 课件 辅 助 教 学 。 播 放 孟 母 三 迁 动 画 故 事 : 课 时安 排 : 一 课 时 教 师 问 : ①孟 子 家 都 居 住 在 什 么 地 方 ? 教学 过 程 环 节 ②孟子母亲为什么要搬家? 情 景 导 入 :展 示 课 件 千 手 观音 。 ③看 后 你 有 什 么 启 示 ? 学 生 讨 论 :看 后 有 什 么 感 受 ? 教 师 导 入 :2 0 年 春 节 联 05 学 生 :墓 地 附近 … … 一 模仿 丧礼 仪 式 欢 晚 会 上 ,有 十 几 个 听 不 到 优 美 旋 律 的 聋 哑 演 员 ,她 们 将 千 手 集 市 附 近 … … 一 学 小 贩 叫卖 观 音 演 绎 的 天 衣 无 缝 、 美 仑 美 奂 ,极 大 的 丰 富 了我 们 的精 神 世 学 校 附近 一 一 一 言 行举 止 中规 中举 ,发 奋 界 ,陶 冶 了 我 们 的思 想 情 操 ,增 强 了我 们 的 精 神 力 量 ,使 人 为 读 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张掖二中王学军
一、微课内容及适用对象
本讲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适合高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展示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能够感受到文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较深的影响
(2)通过展示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材料能够体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
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这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
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
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五、教学方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
出示问题目标,使学习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体验文化
出示校园文化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知文化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景创设,感受文化的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文化和环境资料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
①我校的校园文化对你有什么影响?
②校园文化的那些方面对你影响最大?
(学生讨论、回答)情景问题:
让学生阅读“活动探究”情景,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合作、探究,在学生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派代表完成这些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
1、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感悟到道理越辩越明,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探究二:
①第一幅画展示各种礼仪的差异。
这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不同的
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②展示电影片段,感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学生探
究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探究三:用多媒体展示孟母三迁动画
情景问题:
①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②动画故事说明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活动探究”问题,展开分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或看法,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意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懂得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要求我们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探究四:用多媒体展示海外华人祭祖图片
情景问题:
华人祭祖说明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探究文化影响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
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课堂提问:诗中的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了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着重探讨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教学设计创新点在于运用校本课和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