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现状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现状透视

“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珠海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回顾珠海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时,也许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了。

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眼中,珠海绝不是曾经的小渔村。“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这里更是名人辈出之地。”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潘恒动情地告诉记者:“珠海有近300处文物,这些都是先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

文物资源印证时代变迁

对珠海境内文物进行地毯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珠海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一批陶器、石器。1982年,由市文化、规划、建设和民政等11个部门组成的“珠海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全面普查工作。经过3年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基本掌握了全市20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的分布情况,既摸清家底又收集到一批文物,为我市文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市又有重点地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有人用“遍地是金”来形容那时的情形。1985年,淇澳岛东澳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89年,淇澳后沙湾遗址联合发掘;1992年,大虎水井口遗址;1997年至2000年,高栏岛宝镜湾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次又一次考古上的重要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每一次发掘的成果都印证着时代的变迁,”潘恒说:“这些成果对探讨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滨海地区和海岛上的古代人类生活面貌有重要意义。”

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

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的高栏岛宝镜湾遗址、淇澳岛东澳湾沙丘遗址、三灶草堂湾沙丘遗址,到距今三千多年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从明清时期的南门菉猗堂、北山杨氏大宗祠、梅溪牌坊等古建筑,到卢慕贞、唐绍仪、苏兆征等一批近代历史名人的故居,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成为近年来文化部门努力的方向。

1998年,《关于做好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议案》被列为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议案。当年,市政府决定从旅游专项经费中划出100万元、此后五年每年由市财政拨款50万元、作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多年来,文保部门精打细算先后抢救维修了唐家唐绍仪故居(含共乐园、望慈山房)、淇澳苏兆征故居、拱北莲花亭、前山寨城墙、三灶万人坟、前山梅溪牌坊(含陈芳故居、家族墓园)、淇澳天后宫(含白石街)、南屏甄贤学校、东澳岛东澳铳城、前山苏曼殊故居(含办理苏社添祖居产权过户)、三灶高栏宝镜湾岩画(含遗址考古发掘)、山场石溪摩崖石刻群、斗门张世杰墓、金鼎卢慕贞故居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有益尝试

从2000年起,我市开始对城中旧村进行改造。在城区26条旧村中,其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

“对旧的建筑绝不能一拆了事!”为做好城中旧村的文物保护工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文化部门成立了旧村文物调查专责领导小组,组织文博系统的业务骨干,对26个城中旧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基本掌握了这些城中旧村的文物、古迹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旧村中有大量极具价植的文物。文化部门提出,对于其中别具岭南特色,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如翠微韦鲁桐旧宅等四处古建筑典型代表单位,提出原地保护意见。

单纯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并不是惟一的办法。在文化部门的组织、指导、协调下,珠海梅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入近千万元,将梅溪牌坊(含陈芳故居、家族墓园)建成以古建、园林、民俗、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市的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作出新尝试。

珠海在公元前221年隶属南诲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辖。当时在今山场村设立文顺乡,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明末在前山筑城池,称“前山寨”,既是军事要塞,又兼管澳门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务。辛亥革命以后,香山县隶属广东省。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0--1934年中山县政府设在唐家。

1949年10月30日,珠海内陆地区解放,1950年8月3日万山群岛海岛地区解放。1951年1月,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山、万山群岛、淇澳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固戊、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等组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后改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隶属珠江专署。1952年7月,海岛管理处移交给中山县,同年10月,在唐家镇设立渔民区人民政府,管理48个大小岛屿和海湾。为加强海边防管理,发展渔农业生产,经政务院批准,于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县,由原中山、宝安、东莞县划出部分沿海地区和海岛组成,隶属粤中行署,县址设在唐家。下设一区(唐家)、二区(前山)、三区(三灶)、四区(万顷沙)。1955年珠海划为边防区,设立上涌、下栅边防检查站和发边防居民证。1956年底,撤区并大乡,并将中山县的翠微、康济、造贝、下栅、官塘、东岸六个小乡划入珠海县。1958年10月各乡成立人民公社,不久全县成为一个大公社。1959年3月并入中山县。8月,成立珠海工委。1961年4月,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址设在香洲。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省辖市建制。

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特区面积先是6.81平方公里,1983年扩大为15.16平方公里,1988年扩大到121平方公里。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辖。1984年6月,在原珠海县范围管辖区域设立香洲区,为县一级建制。以后珠海境内由广东省管辖的红旗、平沙农场划归珠海,2010年是珠海30十周年庆。zheng

珠海的得名

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