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及说课
教学设计4:3.2.3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设计4:3.2.3 酸碱中和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4a6ac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9.png)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酸碱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所使用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通过酸碱中和滴定相关量关系、使用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操作中有关问题的讨论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 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盐酸与NaOH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两者的定量关系是什么?思考、回答板书:〈酸碱中和滴定〉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H++OH-=H2O;C(H+)·V(酸)=c(OH-)·V(碱)3、关键:[投影例题] P49,注意解题规范。
板书:二、酸碱中和滴定[仪器介绍][实验探究] P50(实验3-2)滴定操作1.滴定前:①洗涤、检漏;②润洗(用什么溶液润洗?为什么要润洗?)③装溶液(充满尖嘴,为什么?怎样才能充满?)④调整液面(到零或零以下)(为什么?)⑤记录起始读数(精确到0.01)(怎样观察液面?)2.滴定中(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①取NaOH溶液 25 mL(V 2)于锥形瓶中,加2 滴酚酞试液。
a.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 25 mLNaOH溶液(怎样操做作)b.锥形瓶是否要用碱液润洗?是否要干燥?为什么?c.加少量水稀释,对滴定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②滴定(锥形瓶下衬一白纸)a.操作方法:左手(见图)b.速度:先快后慢;快不成线;越来越慢。
c.判断滴定终点:视线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红色刚好褪去(反滴一滴又变为红色)d.记录终了读数,求所用HCl溶液的体积V1(一般滴定三次,取平均值)3.滴定后①数据处理,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四位有效数字),贴上标签。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ce4428990c69ec3d5bb75e3.png)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一、教材分析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
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
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的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仪器也有初步了解。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c8d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c.png)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曲线的解读。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玻璃仪器:滴定管、容量瓶、试管等。
2.化学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3.酸碱指示剂:苏丹红、溴酚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简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化学方程式。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酸碱中和反应的例子?二、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讲解酸碱滴定过程中如何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和滴加量。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学生观察滴定曲线,记录滴定终点,计算滴定值。
四、实验分析(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分析滴定曲线和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解释滴定过程中的现象。
五、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酸碱溅洒造成伤害。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7f55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add1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d.png)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分析化学的知识,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单、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在定量分析中,实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对所得实验数据精选处理和评价,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具备一定的酸碱指示剂使用的知识,对中和滴定使用的部分仪器也有了初步了解。
具备一定的对定量实验现象的分析、描述、探讨能力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少量定量实验的基础,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定量实验。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2.能进行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计算。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评价目标】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定量分析方法,认识分析化学方法在科研中重要性,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多种思维活动,培养定量分析的科学态度。
3.能基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实现对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分析化学方法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滴定的操作。
2.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实验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入手,引出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活动一:滴定实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引出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掌握滴定管的结构和酸碱式滴定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二:如何恰好判断滴定终点?引出指示剂的选择相关知识点.通过探究活动三:计算滴定前后溶液PH 的变化.引出对滴定突变的理解,作出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判定滴定终点等问题.实验具体操作过程,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通过视频展示给学生.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目标3目标2目标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八、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如何通过直观现象表征出来?以问题为向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探寻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关键点,正确选择合理的指示剂.通过观看实验操作视频,以及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熟悉实验操作细节.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滴定前后溶液PH 的计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变化图像,进一步理解指示剂突变点前后颜色的变化. 以PH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PH 的发展史。
3.2.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b694df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收获也很大。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还不够到位等,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的。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酸碱中和滴定的历史发展:介绍酸碱中和滴定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化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酸碱中和滴定技术:介绍现代酸碱中和滴定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如滴定分析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相关学术研究:推荐一些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供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学生阅读。
-讲解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滴定操作步骤,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滴定实验。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的理解。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操作;
3.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及误差分析;
4.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及误差分析。
教学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7c9d02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0.png)
化学实验教案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的学习和操作,掌握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准确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滴定法是一种通过溶液滴定计算浓度的方法。
在酸碱中和反应滴定实验中,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直到滴定溶液和待测溶液中的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的终点。
通过滴定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酸碱滴定管- 移液管- 分液漏斗- 烧杯- 白瓷坩埚- 量筒2. 实验试剂:-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待测酸碱溶液- 酸碱滴定液(如NaOH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洗净实验器材,确保干净无杂质;b. 使用试剂架固定酸碱滴定管,并调节仪器使其垂直于试管底部;c. 用移液管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干净烧杯中;d. 配制酸碱滴定液,并将其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2. 实验操作:a. 将待测酸碱溶液转移至滴定管中,打开滴定管的活塞,控制溶液的滴加速度;b. 在滴加过程中,通过不断摇晃容器使反应更加均匀;c. 滴定溶液的颜色接近终点时,减慢滴加速度,直至颜色变化明显;d. 当颜色的变化可以保持20秒以上时,即可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液的用量。
3. 数据处理:a. 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b. 若待测溶液和滴定溶液的反应为一比一反应,则滴定液的用量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若反应为一比二反应,滴定液的用量的一半等于待测溶液的浓度;c. 计算结果应保留正确的数位,包括有效数字和单位。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防护措施,避免酸碱溶液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摄入。
2. 倒液时要稳,避免溅洒。
3. 滴定过程要缓慢,尽量滴加到接近终点。
4. 使用滴定管时要注意控制滴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5. 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避免杂质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根据滴定液的用量和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a00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5.png)
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滴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方法;3. 学会使用标准酸溶液和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滴定时的指示剂选择和颜色判断,滴定曲线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2. 实验试剂:稀硫酸、氢氧化钠等;3. 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表;4. 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思考,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并简要介绍滴定法的作用。
步骤二:理论讲解(约15分钟)1. 定义和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反应方程式,讲解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 滴定法的步骤:介绍滴定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制备标准溶液、选择指示剂、进行滴定反应等。
3. 指示剂的选择:讲解常用的指示剂种类及其变色范围,以及选择指示剂的注意事项。
步骤三:实验操作(约30分钟)1. 实验准备:将实验室用具和试剂准备齐全,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步骤:按照教学资料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逐步进行滴定实验。
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滴定液的用量和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分析(约20分钟)1. 曲线绘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掌握如何绘制滴定曲线,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征。
2. 浓度计算:根据滴定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3. 错误排除:讨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误差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排除和改进。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小结(约10分钟)1. 实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实验进行总结,强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39a5f0172ded630a1cb61c.png)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中和滴定实验有关仪器(滴定管和锥形瓶等)的基本操作规范。
(2)理解中和滴定实验过程要记录的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理解化学实验中测定酸或碱的准确浓度的基本方法。
(2)通过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实验操作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和滴定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突变等感受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彩美。
(2)通过中和滴定实验过程“先快后慢”、边滴边振荡等的把握,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
(3)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培养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和滴定实验操作过程。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 + OH- = HO2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 (H+) =n (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 c酸. V酸 = c碱. 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OH)二、酸碱中和滴定( 一)认识仪器:1、滴定管构造①类型 :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②刻度 : 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
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③标记: 容积、温度、刻度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洗:(三洗)自来水洗、蒸馏水洗、酸碱溶液润洗。
润洗(2~3次)示范一次操作后,叫一名同学上来润洗碱式滴定管③调: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估读到0.01mL。
3.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2.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71d9655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5.png)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酸碱中和滴定。该内容位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的3.2章节。课程内容包括: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2)标准溶液的制备与滴定操作;3)中和滴定的应用和计算。
首先,我觉得在理论部分的讲解上,可能没有做得足够清晰。有些学生在课后表示对中和滴定的原理还不够理解,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理论讲解的深入和生动,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其次,实验操作的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生疏,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不够到位。针对这一点,我觉得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验操作的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再来,我觉得小组讨论的环节设计得很好,学生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但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还不够理解,或者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2. 实验技能:学生将能够独立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包括标准溶液的制备、滴定操作和结果的记录。他们能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3. 科学思维:学生将能够运用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并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4.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学生将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d5e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9.png)
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滴定是一种通过逐滴加入一种溶液(称为滴定液)到另一种溶液(称为被滴定液)中,使二者在化学反应中达到等量的化学分析方法。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常以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滴定。
滴定过程中,一方溶液从容量瓶或滴定管以滴定管逐滴加入另一方溶液中,直到两者的化学反应达到等量。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支架、夹子、滴定管、容量瓶、指示剂、输送瓶、滴定管架等2. 实验试剂:- 醋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稀硫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的完好性和清洁度;- 准备所需试剂,并将其标明浓度和有效期;- 根据实验内容,调整和稀释试剂。
2. 标定浓度的醋酸溶液:- 取一定量的醋酸溶液放入容量瓶中;-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使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直到溶液变色停滴;-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3. 实验操作:- 取一定体积的被滴定溶液(如稀硫酸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 使用已标定的醋酸溶液进行滴定,每次滴定应适量摇晃滴定瓶;- 在反应接近等量点时,滴定速度变慢,需谨慎滴定,最后滴定时以滴定1滴溶液颜色转变为粉红色为终点;-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醋酸溶液体积。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2. 滴定时要注意滴定管的垂直性,以保证溶液滴定的准确性;3. 滴定管和瓶口接触应避免,以免溶液受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4. 在滴定终点附近时,滴定必须谨慎进行,避免滴定过量造成误差。
六、实验结果处理1. 计算被滴定液中酸碱的浓度:- 酸碱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酸 + 碱→ 盐 + 水;- 已知醋酸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可计算被滴定液中酸的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0daaf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7.png)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 学习使用滴定管、滴定瓶等实验仪器。
3. 掌握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水和盐的化学反应。
2. 滴定: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标准溶液,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确定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滴定管、滴定瓶、锥形瓶、移液管、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2. 试剂:标准酸溶液、标准碱溶液、指示剂、待测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准确称取待测溶液。
2. 滴定前准备:向滴定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并记录体积。
3. 加入指示剂:向滴定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滴定操作:使用滴定管向滴定瓶中加入标准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颜色变化。
5. 记录数据:记录滴定管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
6. 计算结果: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污染溶液和损坏仪器。
2. 准确读取滴定管的体积,避免视线误差。
3. 注意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时判断滴定终点。
4. 保持实验室的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待测溶液的体积、指示剂的用量等。
2.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3. 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可能的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法。
1. 实验目的:简要说明本实验的目的。
2.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3. 实验步骤:概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4. 实验结果:列出实验数据,并绘制图表。
5. 数据处理与分析:阐述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6.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引用的文献。
八、实验技能的培养1.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2de2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8.png)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精选3篇)教案1: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含义和原理;2. 学习使用滴定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3. 掌握如何选择适当的指示剂。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和试剂:酸溶液、碱溶液、指示剂、滴定管、酸碱中和反应表;2. 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原理,以及滴定法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讨论:学生讨论滴定时选择适当的指示剂的原则和方法,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5. 总结: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并提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及滴定法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案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及意义;2. 学习如何应用滴定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3. 掌握常见的酸碱物质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和试剂:酸溶液、碱溶液、指示剂、滴定管、酸碱中和反应表;2. 实验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介绍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如酸碱度测定、药物分析等;2. 实验操作:学生选择适当的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滴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比例,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推导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5. 总结: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应用和意义,以及滴定法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能力。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酸碱中和滴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d3e16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a.png)
课前引入一、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实验方法。
2.原理:H + + OH - === H 2O ,中和反应中H +与OH -的物质的量相等,即c(H +)·V(H +) = c(OH -)·V(OH -)。
3.待测液的浓度计算:c 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注意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以及读取标准液的体积是关键。
知识精讲化学实验室里,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标签被腐蚀,看不清其浓度。
你有办法测出其浓度吗?知识导航《酸碱中和滴定》教案二、酸碱中和滴定的仪器与操作1.主要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等。
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注意——滴定管的读数方法滴定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
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大;俯视读数,读数偏小。
2.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3. 中和滴定实验操作(以盐酸标准溶液滴定NaOH待测溶液)(1)滴定前的准备:①滴定管:查漏→水洗(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录数据排气泡方法:调节滴定管活塞,排出尖嘴部分的气泡,使其充满反应液(除去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的方法如下图所示),如果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
②锥形瓶:水洗→装液→加指示剂③指示剂的选择:一般不选择石蕊,变色现象不明显。
强酸滴(弱)碱甲基橙,强碱滴(弱)酸用酚酞,两强互滴(甲基橙酚酞)都可以。
(2)滴定:边滴边振荡→滴速先快后慢→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 且结束前不能离开,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变化→判定终点→读数(等1-2min 液面稳定后) (3)终点判断当滴入半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视为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为减少实验误差,重复实验2~3次,求所用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浓度c待测=c 标准·V 标准V 待测。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3ff190e87c24028915fc3aa.png)
①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读数 , 开始时仰视,终点视线与凹液面 最低处相切( ) ②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末干燥( ) ③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 悬挂一滴溶液( ) ④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后未摇匀,出现局部变色或刚变色未等待 半分钟观察变色是否稳定就停止滴定,造成滴定未达终点,测 定结果待测液浓度( ) ⑤标准液滴定待测液,滴定结束后,立即读数(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及时巩固 ⑥滴定时滴定管中标准液读书,开始时俯视,结束时仰视( )
【作业布置】
1.课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滴定的分类及在日 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思考: 今有长期盛放的Na2SO3(其中可能含有 其氧化产物Na2SO4),如何利用下列物质设计实验 方案来测定Na2SO3的纯度? 那种方案最合适! 0.1mol/L盐酸 、 BaCl2溶液、0.1mol/L的酸性 KMnO4溶液
第4环节: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已知数据
待测数据
C标. V标 C待= —————— V待
已知定值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的操作 其中C(标)、V(待)是已知的数据,因此C(待 问题,针对常见的不当操作,展开讨论,得出操作不 测)的大小是与V(标)成正比的。一切误差的分析 当对结果产生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中, 都要归结到对V(标)的大小的影响上分析,即导致 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定量分析 V(标)偏大的操作,则测量结果偏大,反之,则测 与定性判断的区别,养成实验严谨细致的作风。 量结果偏低。
第3环节:体验活动,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3组,每组选取2位同学到前面进行滴定 实验,一人操作,一人协助记录,实验结束后分别将自己 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其余同学在下面仔细观察相应组 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归纳总结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时间:年月日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
=
《酸碱中和滴定》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属于分析化学的内容,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并且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2.使学生了解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概念及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定性角度到定量角度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果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灵活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装置美和颜色突变)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教学难点:
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
二、解决办法
1、采用中和反应为知识基础,通过旧知识的延伸、增长,使学生掌握、理解反应的实质与变化过程中相关化学量的变化规律。
推导出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反应时,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A与体积VA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CB与体积VB的关系。
CA.VA=CB.VB。
2、引出中和滴定的定义:在定量分析中,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酸(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酸)的方法就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3、应用例题分析加深理解。
4、通过边讲边操作突破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难点,来加深学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