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流量控制
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流量调控预案
人工智能智能交通流量调控预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2.1 研究目的 (3)1.2.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3)1.3.1 研究方法 (3)1.3.2 研究内容 (3)第二章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流量调控中的应用 (4)2.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4)2.2 交通流量调控的关键技术 (4)2.3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流量调控中的应用现状 (4)第三章交通流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5)3.1 交通流量数据采集方法 (5)3.1.1 地面传感器采集 (5)3.1.2 视频监控采集 (5)3.1.3 移动终端采集 (5)3.1.4 卫星遥感采集 (5)3.2 数据预处理 (5)3.2.1 数据清洗 (6)3.2.2 数据归一化 (6)3.2.3 数据降维 (6)3.3 数据分析技术 (6)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2 时间序列分析 (6)3.3.3 相关性分析 (6)3.3.4 聚类分析 (6)3.3.5 机器学习算法 (6)第四章交通流量预测模型构建 (7)4.1 预测模型概述 (7)4.2 常用预测算法 (7)4.3 模型选择与优化 (7)第五章人工智能优化交通信号控制 (8)5.1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8)5.2 人工智能优化信号控制策略 (8)5.3 实例分析 (9)第六章路网优化与调度 (9)6.1 路网优化方法 (9)6.1.1 流量控制方法 (9)6.1.2 路网布局优化 (10)6.1.3 路网运行优化 (10)6.2 调度策略 (10)6.2.1 动态调度策略 (10)6.2.2 预测调度策略 (10)6.2.3 多目标调度策略 (11)6.3 算法实现与应用 (11)6.3.1 算法实现 (11)6.3.2 应用案例 (11)第七章人工智能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 (11)7.1 公共交通优化策略 (11)7.2 智能调度系统 (12)7.3 乘客满意度评价 (12)第八章交通安全与预防 (13)8.1 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13)8.2 预防策略 (13)8.3 智能预警系统 (14)第九章智能交通流量调控系统设计 (14)9.1 系统架构设计 (14)9.1.1 系统整体架构 (14)9.1.2 系统技术架构 (15)9.2 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15)9.2.1 数据采集模块 (15)9.2.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5)9.2.3 调控策略模块 (15)9.2.4 控制执行模块 (16)9.3 系统测试与评价 (16)9.3.1 功能测试 (16)9.3.2 功能测试 (16)9.3.3 评价与分析 (16)第十章政策法规与标准 (16)10.1 政策法规概述 (17)10.2 标准制定与实施 (17)10.3 监管与评估 (17)第十一章人工智能交通流量调控案例分析 (18)11.1 案例一:某城市交通流量调控实例 (18)11.2 案例二:某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实例 (18)11.3 案例三:某地区交通安全预防实例 (19)第十二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9)12.1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19)12.2 交通流量调控的关键问题与挑战 (20)12.3 未来研究方向与策略 (20)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流量预测
交 通 科 技 与 经 济
2 0 年第 6 总第 5 08 期( 0期1
基 于 人 工 神 经 网络 的快 速 路 入 口匝 道 流 量 预 测
( c o l f r n p r t n o gi i r i ,S a g a 2 1 0 , hn ) S h o a s o t i ,T n j Unv s y h n h i 0 8 4 C i o T a0 e t a
Ab ta t Exsi g c n r l e s r sa e d m ia e y p e t e o to ;o h r u h a sr c : it o to a u e r o n t d b r -i d c n r l t e ss c sALI n m m NEA—o to c nr l a d DC-o to n VI S M r i ie o a k n fp e itv c a im 。wh c Sm an y b c u e i i n c n r li S I a e l td f rlc ig o rd cie me h ns m ih i il e a s t S h r om a e q a tf d a ay i f rt ed n misa d r n o ct ft etafcfo a d t k u n i e n lss o h y a c n a d mii o h r fi lw. Byd a n t h i y rwi g i ot e n n u a e a k y a i p e it n o h r fi o u e a e nwh c h a — o to a ea — e r l tc n ma ed n m c r dc i ft etafcv lm 。b s d o ih t er mp c n r l n b d n o c
匝道及匝道连接点通行能力分析
二、通行能力分析 1.匝道车流到达特征
近似认为匝道的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即把匝 道作为一个独立的交通设施来研究。
2. 匝道通行能力分析内容
自由流速度FV(P88 曲率半径最小处) 通行能力C 服务水平
3. 匝道自由流速度分析
4.匝道通行能力
1)基本通行能力 匝道路段的理论通行能力计算建立在最小车头时距 的基础上,计算公式如下: 3600 C hmin (6-3)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以下三个中 的最小值决定:
①匝道与主线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②匝道本身的通行能力;
③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部分的通行能力。
大多数运行问题出现在匝道的起终点上。通常情 况下,匝道的通行能力主要受匝道出口或入口处 通行能力的控制。 匝道与被交道路连接的方法有平交和立交两种。
匝道在高速公路系统中主要起连接作用,与高速 公路基本路段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匝道的长度和宽度是有限的;
(2)匝道的设计车速低于与之相连接公路的设 计车速; (3)在不可能超车的单车道匝道上,货车和其 他慢速车辆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基本路段上严重 得多; (4)匝道上车辆加减速现象频繁;
2、匝道的类型
立体交叉的类型有很多形式,作为立体交叉 重要组成部分的匝道相应也有很多种形式。 但就匝道的设计目的和功能而言,无非是使 进入立体交叉的车辆能完成左转或右转。因此, 匝道有左转匝道和右转匝道两种最常用的形式。
匝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本形式和特殊形 式。
(1)匝道基本形式
①右转匝道
式中:C—理论通行能力(pecu/h)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
2、入口匝道控制方法 入口匝道控制包括匝道调节和匝道关闭两种 形式,匝道调节是在匝道上使用交通信号灯、 对进入车辆实行计量控制,单位时间内允许进 入的车辆数称为匝递调节率,匝道关闭可看作 是匝道调节的极端情况。近10多年来人们还致 力于入口控制的另一方案—入口汇合控制的研 究,汇合控制系统的目的是帮助匝道车辆顺利 地汇入主线的高密度车流,保持主线交通流的 稳定和欠饱和状态。
下面采用了长安大学李纲的硕士论文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及交通控制策略研 究》中的成果,以禹阎(陕西禹门口至 阎良)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策略为实例来 做分析。
近期控制策略 针对偶发性交通异常及由此引起的交通 阻塞,2020年以前(近期)的交通控制策 略为:收集各类交通信息,进行道路交通 监测,实施告警、诱导控制,对主线特 殊路段重点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交通控 制措施,疏导交通,减少延误,防止二 次事故的发生。
项目6 交通控制子系统认知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并执行交通控制方案。
相关支撑知识
交通控制策略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某高速路段控制策略案例学习
考核标准
参与的积极性与理解的正确性
任务1 :认识交通控制策略
调节供求,争取平衡,使交通流畅通是交通控 制的基本思路。即抑制、转移交通需求,提高 道路通行能力,实现供求动态平衡,达到交通 流畅通的目标。 调整供求有多种控制方法可供选择,根据实际 情况选择控制方法称为控制策略。 目前,高速公路主要采用的交通控制策略可分 为三种:入口匝道控制,主线控制,通道控制。
2、主线控制方法 常用的主线控制技术包括可变限速标 志、车道使用控制、驾驶员信息系统及 特殊路段控制。
主动交通管理(ATM)
同熔七辱现代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课题名称主动交通管理(ATM )学院(系)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交通运输规划及管理学生姓名学号邮箱2011 年5月21 R1研究背景当前世界各国和众多城市所面临的交通中的主要问题都是“供不应求”,即现有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交通需求。
与此同时,交通系统的发展还面临着两个约束,第一是资金约束,大量的资金用于维护现有的设施,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资金可以用来建设新的交通设施;第二是环境约束,建设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必然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基于这两点的考虑,如何发挥出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效益,对U前面临的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2主动交通管理2.1概念ATM (Active Traffic Management,主动交通管理)是欧美国家最近兴起的一种交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主动交通管理包括一系列完整连贯的交通管理措施, 它可以对常发和偶发的交通拥堵进行临时的管理,从而可以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最大效益。
通过运用高新科技,自动化地进行临时的调度和调整,在优化了交通系统性能的同时,避免了人丄调度时间的延误,提高了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ATM是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通管理方法加。
ATM系统是实时预测交通条件的基础之上的临时交通管理,它包括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干预策略来管理交通,以实现道路交通效率的极大化。
ATM杲一种反馈过程,其中包括:(1)连续交通测量和对测量数据的分析;(2)管理规划, 其中包括评估各种条件下的道路网络运行状态,比如需求增加,车道封闭以及其他特殊事件等:运用这些控制策略能够改善运行状况,同时也能够衡量不同控制策略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3)使这些策略有效的实施需要借助安装一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4) ATM的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实时的,包括过滤测量数据,提供短期的交通预测,为之后的一个或者两个小时选择最为合适的控制策略:現图1 ATM工作流程图图2 ATM预期的效益2.2ATM主要目标ATM的主要U标有两个方面:(1)提高用户出行可靠度ATM的理念是把道路使用者看作是客户,强调客户出行时间的可靠度,将道路的状况及时吿知道路使用者。
公路匝道设计标准
公路匝道设计标准在公路建设中,匝道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公路匝道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路匝道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1. 匝道的宽度要符合规定,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进出匝道。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的不同,匝道的宽度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匝道宽度应不小于X米,而次干道和支路的匝道宽度应不小于Y米。
2. 匝道的坡度对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车辆能够平稳地进出匝道,匝道的坡度应符合规定。
一般来说,匝道的纵坡不应大于Z%。
3. 匝道的水平减速带是为了减速进入主路而设置的重要设施。
水平减速带的长度和宽度应适当,并且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车辆的惯性和制动距离。
此外,水平减速带的减速度也需要符合规定,以确保车辆能够平稳地减速。
4. 匝道的开口角度也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开口角度过小会导致车辆进出匝道时转弯困难,开口角度过大则容易引发事故。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合理确定开口角度。
5. 匝道的标识和标线是保证匝道交通秩序的重要元素。
应按照标志标线设计规范设置匝道的交通标识和指示标线,以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规则和安全驾驶。
同时,匝道的标识和标线要考虑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可见性,并采用反光材料,确保其辨识度和持久性。
总之,公路匝道的设计标准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安全行驶,也关系到交通流畅和路面的使用寿命。
遵循匝道设计标准,合理布局和设置匝道,能够提高公路的运行效率,确保交通的安全与顺畅。
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
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一、概述匝道工程是连接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乡村公路的重要路段,其设计规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
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匝道工程设计,提高匝道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公路交通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匝道工程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匝道工程设计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设计中应设置足够的标志和引导设施,提高驾驶员和行人对匝道的识别和安全意识。
2、通行效率原则匝道工程设计应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效率,保证匝道工程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
3、环境保护原则匝道工程建设应尊重自然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土地使用和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三、匝道工程设计内容1、匝道的位置选择匝道应选在交通集散中心或者高速公路附近市区,便于车流通畅和市区内外的交通衔接。
2、匝道的布局设计匝道的布局应符合车辆的行驶特性和车流量的分布规律,匝道入口和出口的设置应尽量平滑,并避免出现急转弯或者坡度大的情况。
3、匝道的标志标线设计匝道应根据道路的等级、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流量的大小,设置合理的标志和标线,提高驾驶员对匝道的识别和安全意识。
4、匝道的照明设计匝道的照明应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同时照明设施的选用和设置应考虑节能和环保。
5、匝道的排水设计匝道的排水设计应考虑降雨和积水,采用合理的排水设施和措施,保证匝道的通行安全。
6、匝道的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匝道应设置交通管理设施,如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等,提高匝道通行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7、匝道的绿化设计匝道的绿化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美化周边环境,增加行车的舒适感。
四、匝道工程建设方案审批程序1、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交通运输部颁发的有关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规范,同时应符合所在地的地方标准。
2、匝道工程建设方案设计的审批程序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包括匝道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查、备案等流程。
推荐:什么是入口匝道控制
什么是入口匝道控制【学员问题】什么是入口匝道控制?【解答】入口匝道控制是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控制形式。
入口匝道控制的概念:将车辆从入口匝道驶入快速路的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I)车辆从匝道进入加速车道,II)车辆从加速车道汇入主线。
入口匝道控制围绕这两阶段的交通控制来展开。
对第I阶段的控制主要是调节驶入主线的交通流量,使得匝道下游的主线流量不超过其通行能力或服务流量,称为流量控制;对第II阶段的控制则主要是帮助驶入车辆安全地汇入主线,并尽可能地减少驶入车流对主线车流运行的影响,称为汇入控制。
流量控制可分为单点控制和整体协调控制。
单点控制主要以单个匝道为考虑对象,以本匝道附近快速路主线的交通状况最优为目标,确定从匝道进入主线的流量(调节率);整体协调控制则以整条快速路的交通状况总体最优为目标,统筹考虑多个入口匝道的调节率。
整体协调控制相对于单点控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交通流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不能获得准确描述实时交通状态的模型,整体控制并不能体现出突出的效益。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这仅限于单点控制。
关于汇入控制,如果快速路的几何设计合理,入口匝道附近的加速车道一般可以保证驶入加速车道的车辆安全地汇入主线车流,但不能保证驶入车辆在汇入主线的过程中不对主线车流产生挤压或阻滞作用。
如果能采取一定形式的汇入控制,则可以减少挤压或阻滞,避免出现主线车辆被迫变换车道的情况。
或阻滞作用。
如果能采取一定形式的汇入控制,则可以减少挤压或阻滞,避免出现主线车辆被迫变换车道的情况。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合流区协调控制方法
第36卷第12期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ol.36№.122015年12月 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Dec.2015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合流区协调控制方法马明辉1,杨庆芳1,2,梁士栋1,杜巍3(1.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2;3.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为了解决高峰时段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合流区交通拥挤严重,引发车辆无法顺畅通行等问题。
从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时-空特性角度出发,采用宏观交通流改进模型对可变限速条件下交通流运行情况进行描述,并以改进后的模型为基础,构建以通行效率最大和平均延误最小为控制目标的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协调最优控制模型。
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主线与匝道协调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主线与匝道交通流运行秩序,提升道路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协调控制;智能交通控制;可变限速控制;宏观交通流模型;优化控制模型doi:10.11990/jheu.20141000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51106.1048.016.html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043(2015)12-1603-06CoordinationcontrolofmainlinecontrolandrampmeteringinfreewaymergingareaMAMinghui1,YANGQingfang1,2,LIANGShidong1,DUWei3(1.CollegeofTransportation,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2.StateKeyLaboratoryofAutomotiveSimulationandControl,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22,China;3.ChangchunVocational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chun130022,China)Abstract:Tosolvethetrafficcongestioninthemergingareaofmainlineandon-rampduringpeakperiods,anovelcoordinationcontrolmethodwaspresentinthispaper.Basedontheanalysisofthetimespaceoffreewaytrafficflowoperating,animprovedmacroscopictrafficflowmodelwasadoptedtodescribethetrafficcharactersundervariablespeedlimitscontrol.Thenanoptimalcontrolmodelwiththegoalofmaximumtrafficefficiencyandminimumdelay,consideringmainlinetrafficflowcontrolandon-rampmetering,wasestablishe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coordinationcontrolmethodpresentedinthispapercanimprovethetrafficorderandthepromoteofthelevelofservice.Keywords:freeway;coordinationcontrol;intelligenttrafficcontrol;variablespeedlimitscontrol;macroscopictraf-ficflowmodel;optimalcontrolmodel收稿日期:2014-10-04.网络出版日期:2015-1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248);山东省省管企业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2150251-5).作者简介:马明辉(1989-),女,博士研究生;杨庆芳(196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杨庆芳,E-mail:yangqf@jlu.edu.cn. 道路交通使用者的迅猛增加,导致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合流区域交通扰动严重,交通拥挤问题频发,使得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下降,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交通问题解决方法,以确保交通流安全、高效运行,成为研究的焦点。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是指在高速公路的互通匝道入口处设置一系列措施,以引导车辆减速、提高交通安全。
在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和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高速公路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交通顺畅和安全,互通匝道降速措施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的设置可以引导车辆在进入高速公路之前减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集地区周边的高速公路通常流量较大,车速较快,这给互通匝道的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通过设置降速措施,如限速标志、减速带、引导标线等,可以有效引导车辆逐渐减速进入匝道,降低了因车速过快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的设置能够提高驾驶员的警惕性。
在驾驶员驾车行驶时,长时间的高速行驶容易造成疲劳和驾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互通匝道的降速措施通过营造逐步降速的环境氛围,引起驾驶员警惕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整体交通安全水平。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的设置可以改善交通流畅度。
当车辆能够按照规定的速度依次进入匝道时,能够有效减少匝道的拥堵情况,提高了交通流畅度。
这不仅可以缓解高速公路主线的压力,也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互通匝道降速措施的设置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改善交通流畅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需要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员的共同努力,在开展相关工作的也需要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以保障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能够为建设更加安全、高效的交通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ORMS
ORMS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系统An Overview of Freeway On-ramp Metering System 一、概述随着城市交通拥堵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也将提上议事日程。
要使快速路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除了需要合理配置道路土建设施(如主线车道数、出入口间距、加减速车道长度等)之外,科学有效的交通控制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对于交通流饱和度较高的路段。
入口匝道控制是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控制形式。
本文将容量-需求差额控制法和可接受间隙控制法加以组合,形成能适应交通状况动态变化的入口匝道自适应控制方法,比之传统的单一控制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入口匝道控制的概念:可以将车辆从入口匝道驶入快速路的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I)车辆从匝道进入加速车道,II)车辆从加速车道汇入主线。
入口匝道控制围绕这两阶段的交通控制来展开。
对第I阶段的控制主要是调节驶入主线的交通流量,使得匝道下游的主线流量不超过其通行能力或服务流量,称为"流量控制";对第II阶段的控制则主要是帮助驶入车辆安全地汇入主线,并尽可能地减少驶入车流对主线车流运行的影响,称为"汇入控制"。
"流量控制"可分为单点控制和整体协调控制。
单点控制主要以单个匝道为考虑对象,以本匝道附近快速路主线的交通状况最优为目标,确定从匝道进入主线的流量(调节率);整体协调控制则以整条快速路的交通状况总体最优为目标,统筹考虑多个入口匝道的调节率。
整体协调控制相对于单点控制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由于交通流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不能获得准确描述实时交通状态的模型,整体控制并不能体现出突出的效益。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本研究仅限于单点控制。
关于"汇入控制",如果快速路的几何设计合理,入口匝道附近的加速车道一般可以保证驶入加速车道的车辆安全地汇入主线车流,但不能保证驶入车辆在汇入主线的过程中不对主线车流产生"挤压"或阻滞作用。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含义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的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是ITS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一)人、车、路的含义:人:这里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车:"车"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路:"路"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通路、航线。
二、智慧交通是政务智能化,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交通问题的方法可概括为两种:建、疏。
(一)“建”的含义:“建”是指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交通设施建设等道路硬件投资,同时也包括建设智慧交通等为代表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管理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
(二)“疏”的含义:“疏”就是指充分发挥智能交通的技术优势和协同效应,结合各种高科技技术、产品,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
专家定义:“堵”不如“疏”。
过去传统的解决方法即采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发展道路建设。
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的有限性和城市空间的局限性,该法的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导致近年来北京、广州等城市相继实行了汽车"限购"、"限牌"政策,寄希望于"禁"的手段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
但这种抑制人们刚性需求的做法饱受诟病。
专家也呼吁"堵"不如"疏",发展智慧交通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问题的最好办法。
高架桥匝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高架桥匝道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很多城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建设不少高架桥,匝道是高架桥和路面进行衔接的重要部位,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首先对高架桥匝道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其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架桥;匝道设计;问题;解决措施对于高架桥来说,匝道是其与地面交通网络衔接的重要通道,它对城市交通运转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设计问题加以关注。
一、高架匝道高架桥是城市交通中的快速通道,主要构成包括主线以及互通式立交还有匝道。
匝道能够将高架桥主线和地面交通进行有效衔接,起到集散车流的作用。
在对高架匝道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在对匝道进行布置的时候,需要满足高架桥承担的交通需求,提升其利用率,确保高架桥上的交通通行时间是最短的,将匝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达到疏解交通以及集散对外交通等效果。
第二,在对匝道位置进行设计时,要与交通实际状况以及规划路网主要流向相符。
第三,保证匝道间距的合理性,不但需要保证高架道路畅通,同时还要防止间距太大导致流量太集中而造成交通阻塞。
第四,在对匝道进行布置的时候,在主要横向道路具体的交叉口之前不能进行衔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辅助车道设置好[1]。
第五,结合实际情况,对匝道布置形式进行选择,尽可能减少拆迁,对当前的路幅宽度进行利用。
二、常见问题分析1.没有对下匝道位置进行科学设置。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下匝道被设置在地面上的主要干道上,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对于地面主干道来说,其流量比较高,与下匝道带来的流量进行叠加,就会导致路口出现堵塞现象,使得地面道路和下匝道上的车辆不能实现快速分流,另外,上匝道和下匝道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太近,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缓冲区域,导致分流不畅,车辆会在匝道之中积压,从而对高架主车道造成影响。
2.下匝道和地面路网系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匹配。
多匝道协调控制方法在佛开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调控制 器 和调节 控制 器两个 部 分 。协 调控 制器 主要 用 来 获 取 相 关 数 据 :速 度 、密度 、 占有 率 、流 量 等 ,然 后 整 段 高 速 公 路 的交 通 流数 据 能进 入 数 据 库 ,并 进行 统一 处理 ,所有 具有 其他 道 路选择 的匝 道 口前 的情 报板 显示 高速公 路 堵塞 的情 况 ,信息 统
O / x+ p O =O qO O/t
落到 较 低水 平 。最 优 控制 理 论 设 计 的 匝道 控 制 器 。
2 1 1 f 第 1 期 l1 01 年 O 9 41
交通工程 T f nien r i ger ac n i fE g
q () v卜 I =p= { f p
当某路 段 出现交 通 拥 挤 ,即 当前 密度P( ) p k > 。 时 ,为 拥 挤路 段 的车 辆提 供 足 够 的交 通 出 口容量 , 拥挤 路段 的下 游路 段期 望密 度仍 为临 界密 度 的负 邻
域 ,即 :
流量在路段分界 处评价 。数值 流量 由以下公 式计算 。
l
P ( g ( < ,且 : ) ) g( ) Ⅱ
当 P k = ) : ( ) ( 时
- J ( ] [ ) j i < < 厂 D ) [ = ( ] < ,O a l
这是 通过 降低 上游路 段 的交通 流 量来 消 除交 通 拥挤 ,O 小 ,越 容 易消 除交通 拥挤 。 L 越
据递 阶控制 理论 .将 高速公 路 匝道控 制 系统分 为 协
3 . 确定模 糊控 制 器 的输 入输 出变量 .1 3 选择 交 通 流 密度 误 差e 及其 变化 率△ 为 控 制 器 e
输入 量 ,其 中 :
匝道控制名词解释
匝道控制名词解释
匝道控制,也称为匝道的交通控制,主要是指对匝道的入口和出口进行控制,包括对匝道的开放和关闭、匝道的通行信号灯的控制等。
在实际的交通管理中,匝道控制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匝道的控制,可以有效地调节交通流量,避免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匝道控制的具体方法包括:
1. 定时控制: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对匝道进行控制,例如在高峰时段或低谷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
2. 感应控制:通过设置在匝道的感应器来检测交通流量和车速,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对匝道进行控制。
3. 事件控制:当某个特定事件发生时,例如交通事故或道路维修,匝道控制设备会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对匝道进行控制。
总之,匝道控制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保障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
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
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是一种基于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动态变化的交通信号控制方式,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控制、高速公路路口和匝道的交通控制。
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是一种基于每个交叉口交通需求的动态控制方式,它将交叉口的控制简单地分为两个环,即主环和次环。
主环主要控制主干道上的流量,次环主要控制侧边道路上的流量。
主环和次环之间通过信号相位配合实现协调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容量和安全性。
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检测交通流量:交通信号控制开始时,必须先检测交通量。
这通常通过电磁感应器、红外线检测器和微波检测器等设备来完成。
检测到的信号会发送给交通控制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2. 交通需求分析:掌握了正确的交通数据后,控制器就能对交通需求进行分析。
控制器将根据路口的交通情况决定何时开启或关闭各种车道。
3. 确定信号方案:控制器在确定交通需求后,将确定最佳信号配时。
该信号配时方案将包括等待、分离和合并流量的时间段。
4. 实施控制:一旦信号配时方案确定,交通信号控制器就会发送指令,控制交通流量的运动方向,并打开或关闭相应的信号。
通过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每个信号相位的时间可以自由调整,以适应实时交通流量的变化。
该控制方案还允许交通控制器提前计算下一个信号相位的时间,从而可以更好地加速和减缓交通流量的运动。
总之,NEMA双环结构信号控制原理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控制方式,可根据实时路况调整信号配时方案,从而提高容量和安全性,降低交通拥堵情况。
交通工程设施-16课匝道控制
一、入口匝道控制概念
车辆从入口匝道驶入快速路的过程分解为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车辆从匝道进入加速车道
第二阶段车辆从加速车道汇入主线
匝道控制即根据主 线交通具体条件,对
匝道入口
两个阶段阶段实施有 效控制。
行车方向
共27页 第3页
1、流量控制 针对第一阶段,调节驶入主线的交通流量,
使得匝道下游的主线流量不超过其通行能力或 服务流量。 ●单点控制
共27页 第6页
1、控制干线流量 消除或减少干道阻塞,尽量缩短主干线系统内
所有车辆的行程时间。 2、控制干线交通流突变
引导汇入车流量的平滑过渡,必要时将干线外 车辆延误、分散到周边各次干线。 3、避免或减轻汇流干扰
提高匝道交通流汇入干线的速度和安全性。 4、调节车流状态
通过车型、行程控制,改善车流状态,减轻饱 和状态下干线交通的环境干扰。
共27页 第16页
3、容量-需求差额控制(D-C控制)
●交通感应匝道控制 ●自适应交通感应匝道控制 教材
利用干线信息判断当前干线容P量15(7匝道附 近或上游、下游),结合匝道同时刻交通需 求,确定匝道调节率。
干线信息 容量 匝道信息 需求
调节率
控制机
信号灯
共27页 第17页
自动控制系统平面布置图
之整体仍呈自然分布状态。 ④考虑公众影响的控制方案
原则上是从大局出发,有时要牺牲个体利益, 此时必须做好解释工作。
共27页 第11页
3、匝道控制的条件 实施控制的匝道现有条件,决定了匝道控
制的具体方式及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 ①有其他具有通行能力的通道供选择
采取分散策略,必须存在其他平行的有可利 用通行能力的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 ②匝道控制空间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策略3:排队控制
得出排队控制下的车流量:
9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最终允许的流率
10
3
仿真设置Βιβλιοθήκη 113 仿真设置不同控制策略的组合
(1) 无控制 (3) ALINEA+排队优先 (4) ALINEA+排队控制 (5) ALINEA+排队控制+排队控制
12
(2)
ALINEA
7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策略2:排队优先(普遍的排队管理手段)
• 基于匝道上游的车辆占有率来进行控制:
通过在匝道的上游放置检测器来检测占有率,当占有率超过设定阈值(认为
车辆排队溢出到上游的主干路),则开启匝道,允许车辆通行qQO,缓解匝道上 的车辆排队现象;若未超过,则不放行。 • 缺点:造成匝道的队伍排列震荡,不能充分利用匝道的存储空间。
20
(ALINEA控制 加上排队优先策略)
4 仿真结果
模拟结果 4)第四种策略
( ALINEA控制 加上排队控制策略)
先确定Wmax Wmax=23veh
1)TTS为238.7veh h,比第二种控制策略差点,和第三种 控制策略相近 2)AT为122 simulation time steps,比起第二种控制策 略改善了89%
如果排队长度的精度与交通效能是相关的,经营机构就能了解如何分配资源。
(3)TTS在各种策略中改善效果不明显,应怎么考虑? (4)综合控制(第五种策略)让匝道对上游影响最小化, 但并未改善交通效率,如何理解?
26
THANK YOU!
—高速公路入口控制匝道排队管理技术
匝道
交汇区
21
4 仿真结果
wmax 最优值的寻找
先确定 Wmax 给出自动微 调Wmax算 法 给定初始值Wmax并设定两个计数参数x=0,y=0。在每个控 制周期结束时k=1,2,……n 1)如果y=0并且 oin (k 1 oth ) ,Wmax减少1,并设置x=0, y=ydelay,否则,当 y>0,设置 y=y-1。 2)如果qQC(k)>qAL(k),设置 x=x+1。 3)如果 x=xacc, Wmax增加1,并设置x=0。
25
5 思考与展望
(1)本文有关实地评估的部分相对较少,但是作者在另 一篇文章中做了全面的实地评估。 (2)这种新方法如何改进来帮助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入口匝道排队估计及测量需要达到什么精度?
[Heuristic Ramp-Metering Coordination Strategy Implemented at Monash Freeway]
交汇区
交汇区
19
4 仿真结果
模拟结果 3)第三种策略 1)相对于只是采用ALINEA策略,引入排队优先管理策略 能显著降低AT,此时的AT为630 simulation time steps, 比起第二种控制策略而言,降低了43.3% 2)TTS为237.8veh h,比第二种控制策略差点,但比第 一种控制策略低5.7% 3)每当排队优先策略启动的时候,匝道车辆数就会突然 减少,相应的交汇区就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拥堵,因此会 产生一定的震荡 匝道 交汇区
16
4
仿真结果
17
4 仿真结果
模拟结果 1)第一种策略
(无控制策略)
1)从匝道到主干线上的流量较少时,在交汇区并没有明显问题
2)从匝道到主干线上的流量较多时,交汇区出现交通拥堵,高
速路上平均速度降低,匝道也出现了到上游几百米的溢出
3)TTS为252.1veh h
4)AT为0,因为在此策略情况下,没有交通控制灯在作用 交汇区 交汇区
3 仿真设置
仿真场景
13
3 仿真设置
到达流率
高速公路主干线上的最大 通行能力为6300veh/h
14
3 仿真设置
15
3 仿真设置
性能评价指标
1)车辆在匝道和高速路上花费时间最短 1)TTS 车辆在匝道和高速路上花费的 总时间 2)AT 当匝道上车辆数超过其可利用 的存储空间时,累计模拟次数, 可以反映排队溢出时间长短 2)匝道的排队溢出现象越少越好
18
4 仿真结果
模拟结果 2)第二种策略
(ALINEA控制)
确定最佳的
1)当N< N 的时候,红灯时间最短,当前者接近后者的时候, 控制策略开始起作用 2)当 N =20时候,TTS为234.2veh h,比第一种策略控制 低7.1%
3)AT为1112 simulation time steps
高速公路入口控制匝道排队管理技术
1
1 匝道控制的背景及意义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3 仿真设置
4 仿真结果
5 思考与展望
2
1
匝道控制的背景及意义
3
1 匝道控制的背景及意义
调节高速公路入口匝
道的交通流量,改善 高速公路交通状况。
入口匝道车 辆排队现象
实时排队管理手段可避 免车辆排队对上游城市 道路/主干道的交通产 生干扰
Wmax自动微调
22
4 仿真结果
实地测验
设定Wmax=28veh
23
5
思考与展望
24
5 思考与展望
结合排队控制策略的高速公路入口匝道的排队管理,相较 于常用的排队覆盖管理手段,在维持匝道控制性能的同时, 减少了匝道排队溢出的时空范围。而实地测验验证了本文 的结论。而这种新方法(采用排队控制策略实现更好地排 队管理同时包含排队覆盖策略来作为一个额外的保障)在 实地测验上是很值得推崇的。 未来排队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将包含 (1)入口匝道车辆等待时间约束 (2)双支入口匝道排队或等待时间的平衡。
4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5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匝道排队估计
根据进入和离开匝道的车流量、匝道车辆占有率来估计当前匝道上的车辆数。
6
2 匝道控制与排队管理策略
排队管理策略 策略1:ALENEA(线性状态调节控制)
• 基于闭环反馈控制的匝道控制策略 • 控制匝道和主干线间的合流区的车辆密度保持在一个期望值附近,使得主干线 下游流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