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新课标Ⅰ卷、Ⅱ卷参考答案及详解新课标Ⅰ卷详解1.C。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
根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
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蒙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2.D。
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
“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
“造成了”或然变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中是说“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
3.A。
分析论点、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
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
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
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
D 项。
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故选A.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5.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每点2分)6.B。
理解文章相关内容。
“父亲教给儿子,如何通过看他们的神情、听他们的言语来判断他们是否心存善意”分析错误,“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没有坏意”是父亲印象中船上人的形象。
宁夏高考试题及答案
宁夏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古诗文内容略)(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解释“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一词的含义。
答案:1.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2)“异客”指的是身处他乡的客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数学试题2. 解下列方程:\[ 3x^2 - 5x + 2 = 0 \]答案:2. 方程的解为:\[ x = \frac{5 \pm \sqrt{5^2 - 4 \cdot 3 \cdot 2}}{2 \cdot 3} = \frac{5 \pm \sqrt{25 - 24}}{6} = \frac{5 \pm 1}{6} \] 因此,\( x_1 = 1 \) 和 \( x_2 = \frac{2}{3} \)。
三、英语试题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1)他每天早晨都去公园跑步。
(2)我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答案:3. (1)He goes for a run in the park every morning.(2)I borrowed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四、综合试题4. 请列举宁夏的三个主要旅游景点,并简要介绍它们。
答案:4. 宁夏的三个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公园,以壮观的沙漠景观和丰富的沙漠文化活动著称。
(2)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郊,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贺兰山:位于宁夏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以其雄伟的山景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
五、结束语宁夏高考试题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预祝大家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的宁夏高考试题及答案会根据教育部门的安排而有所不同。
)。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n g t i me an dAl l t hi n gs in 12B-YW-0000011/- 1 -- 2 -学校: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II 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学号:-- - - - - - - - 密封线-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n g 12B-YW-0000011/- 3 -- 4 -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4届宁夏固原市第一中学高考冲刺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宁夏固原一中高考冲刺语文试题(B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活跃着来自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各种理论。
人们所拥有的文学理论从未像现在这般丰富,但在解说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和对象时,却从未有现在这么多犹疑和分歧。
伊格尔顿的名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以“文学是什么”作为导言,却始终没有为文学下定义;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专章讨论“文学是什么”,却以“文学的矛盾”草草收结。
如何认识文学的根本性质及存在方式,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伊格尔顿无情地拆解了不少关于文学的定义,但也正是那些审慎的梳理与辨析,为消除分歧、寻求共识提供了可能,使某种具有启发性的“文学观”得以凸显:“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理由而赋予其高度价值的任何一种作品。
”与伊格尔顿小心翼翼地维护“价值”相似,卡勒在描述文学的功能时将“意义”设为落脚点,主张文学“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写作”。
文学始终与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
尤其在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学终结论”的冲击以后,我们见证了文学至今仍在存续发展,更有理由确信: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
那么,这价值和意义从何而来,又如何表现?注目于作品,曾有论者主张“结构”与“张力”是价值和意义的不竭源泉;聚焦于读者,有论者认为是“审美知觉”和“期待视野”等塑造了价值和意义;环顾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有论者强调“生产机制”及“原型经验”等生产了价值和意义。
这些说法各有一定合理性。
但笔者更想说的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是从理论上得到支持或辩护,更有待作家付诸行动。
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
A. 《子夜》
B. 《骆驼祥子》
C. 《呐喊》(正确答案)
D. 《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杜甫
B. 陆游(正确答案)
C. 李白
D. 王维
下列哪个成语与“刻舟求剑”结构相同,都表示方法错误或行为愚蠢?
A. 画蛇添足(正确答案)
B. 亡羊补牢
C. 掩耳盗铃
D. 买椟还珠(虽然也表示行为愚蠢,但结构与“刻舟求剑”不完全相同)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的是哪种情境?
A. 落榜后的失意
B. 中榜后的喜悦(正确答案)
C. 离别时的伤感
D. 游子归乡的急切
下列哪个词语与“慷慨激昂”意思相近?
A. 慷慨解囊
B. 慷慨陈词(正确答案)
C. 慷慨大方
D. 慷慨就义
“桃花源记”是哪位文学家的作品?
A. 陶渊明(正确答案)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苏东坡
下列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意思相近,都表示下定决心,不留退路?
A. 背水一战(正确答案)
B. 卧薪尝胆
C. 闻鸡起舞
D. 指鹿为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陋室铭》(正确答案)
D. 《爱莲说》。
2010年宁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A.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C.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文明延续的要求?()(3分)A.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B.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C. 坚持文化自信D. 依赖外部力量3. 下列关于文化精神弘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要弘扬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神。
B. 要弘扬超越国界的文化精神。
C. 要弘扬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
D. 要弘扬失去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审美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然而,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4.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A. 创作方式单一B. 传播途径狭窄C.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D. 抄袭现象严重A. 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了传统文学。
B. 网络文学只受年轻人欢迎。
C. 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宁夏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乙卷)
2021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乙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2022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一卷)真题及答案 (一)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新高考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新的高考备考季来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金考卷高考语文真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不仅出现在《终结者》之类的科幻电影之中,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比如,谷歌旗下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
就连人类引以为傲的文艺创作,也开始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战。
日前,清华大学语音与语言实验中心(CSLT)作诗机器人“薇薇”通过了“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著名科学家图灵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将人与机器隔开后,如果有30%以上的机器行为被人误会为是“人”而不是“机器”所为,则机器应被视为拥有智能。
),机器人“薇薇”创作的诗歌令社科院的唐诗专家无法分辨,有31%的作品被认为是人写的。
文艺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记忆与思维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这本是人类的骄傲。
面临人工智能,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机器人“薇薇”开启数据库诗歌写作模式。
有的诗一看就是机器人笨拙的模仿,但有的诗判断的难度要大一点,比如这一首《落花》:红湿胭艳逐零蓬/一片春风细雨濛/燕子不知无处去/东流犹有杜鹃声。
要想甄别就需要推敲,但只要认真思考,“细雨濛”之类别扭的用法还是可以被识别出的。
那么文学创作上,人工智能在模仿什么?人工智能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写作”,其对于文学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越是海量数据,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薇薇”这类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学习过的古诗,估计是《全唐诗》五万首的几何倍数之上,故而可以在表面上,进行一些有模有样的模仿。
虽说如此,但诗歌所展现的语言的优美与丰富的人类内心世界,永远无法被量化、被标准化。
2007年宁夏高考语文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
2021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基础1.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A.①借代②夸张③排比 B.①比喻②夸张③排比C.①借代②比喻③反复 D.①比喻②借代③反复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3.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人物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项是()A.曹禺——《雷雨》——周冲B.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C.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米考伯D.施耐庵——《水浒传》——冷子兴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亦作“婉晚”。
迟暮。
(1)词的上片写景极具特色,请从色彩和动静的角度加以赏析。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简要分析。
篇2:秋思陆游老怀不惯著闲愁,信脚时为野外游。
过雁未惊残月晓,片云先借一天秋。
村醅似粥家家醉,社肉如林处处留。
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今年全国乙卷的试题变化比较大,语文150分分值,主观题增多,这对考生来说,不确定性增多,难度意味着增大,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2022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2022年全国乙卷适用的省份: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全国乙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合并后)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叙事作品的定点透视不同,中国传统叙事作品往往采取流动的视角或复眼映视式的视角。
流动视角的所谓流动,就是叙事者带领读者与书中主要人物采取同一视角,实行“三体交融”:设身处地地进入叙事情境,主要人物变了,与之交融的叙事者和读者也随之改变视角。
读《水浒传》的人可能有一个幻觉,你读宋江似乎变成宋江,读武松似乎变成武松,这便是视角上“三体交融”的效应。
中国古代句式不时省略主语,更强化了这种效应。
比如武松大闹快活林:武松一路喝过了十来处酒肆,远远看见一处林子。
抢过林子背后,才见一个金刚大汉在槐下乘凉。
武松自付这一定是蒋门神了。
转到门前绿栏杆,才看见两把销金旗上写着“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
西方小说往往离开人物,从另一视角描写环境,细及它的细枝末节、历史沿革,以便给人物活动预先构建一个场景,如《巴黎圣母院》在描绘那座伟大的建筑时,就先用了数十页篇幅。
2021年宁夏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以至昼夜忘寝室,惟读书是务。
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
天圣七年,补国子..,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
先公..监生。
是秋取解,明年省试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
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
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
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
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
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
时胡侍讲在太学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
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
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
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乙)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范,朝廷无所稽疑。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实!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呜呼哀哉!尚享!(苏轼《祭欧阳文忠公》。
有删节)(丙)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详解(海南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
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
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
”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
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
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
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
且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③④⑤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
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
贾谧想与嵇绍交往。
嵇绍拒而不答。
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4)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
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
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
他俩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
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不会的。
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
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
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
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