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分析*曾丽蓉(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8415)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 月择期手术需行桡动脉穿刺患者90例,按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分成3组,即短轴平面组、长轴平面组与斜轴平面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使用3种不同的引导平面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分别观察3组患者总穿刺时间、置管成功率、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斜轴平面组的总穿刺时间明显短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明显少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轴平面组与长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长轴平面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短轴平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总穿刺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针进针改变方向的次数,并降低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455.1 文献标识码:B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with out-of-plane approach*ZENG Liro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Xiaolan People's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15,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ith out-of-plane approach.【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90 patients with radial artery punctur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short axis plane group, long axis plane group and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three different guiding planes.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the success rate of catheterization,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In the inclined axis plane group, total puncture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e success rate of tube pla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needle were obviously l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and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P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long axis plan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short axis plane group (P <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blique plane technique for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 has remarkable effect, which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total puncture time, but also promote the insertion effectively.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ube, the reduction of the times of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terial hematoma are of high clinical value.Keywords : ultrasound guidance; out-of-plane approach; radial artery catheterization·临床研究·DOI: 10.19338/j.issn.1672-2019.2019.03.013收稿日期: 2018-09-03*基金项目: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2017J164)对于较为复杂的重要手术,为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动脉血压进行实时监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1]。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9.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10.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位于动脉血管上方。
(二)操作步骤 3.穿刺部位的选择: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自腕部起,对前臂侧 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 静脉。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 是充盈的)。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纵向定位下置管操作步骤
• 1. 超声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后,旋转探头90°。
• 2. 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并确定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 3.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
一、桡动脉穿刺适应证
1. 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 ,
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
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 10.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课件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课件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年龄30岁,因车祸入院,桡动脉损伤严重,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失败,最终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置管。
案例二
患者年龄50岁,因重症肺炎入院,桡动脉搏动微弱,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未能成功,转而选择其他方法进 行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经验总结与建议经验总结成功案例表明,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搏 动不明显或损伤严重的患者。失败案例提示我们,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应充分评估其血管条件和病 情状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
2023 WORK SUMMARY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 刺置管影响因素护理
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介绍 •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影响因素 • 护理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作用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PART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 管介绍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定义
01
02
03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减轻 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准备物品
确保超声设备和穿刺置管 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并确 保其功能正常。
患者准备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确保 舒适,并告知患者相关注 意事项。
术中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在穿刺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血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
01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是指 利用超声技术定位桡动脉,并进 行穿刺置管的护理技术。
02
超声技术能够实时显示动脉位置 和血流情况,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范围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置管指南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及心血管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置管指南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及心血管

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置管指南: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及心血管麻醉医师学会的建议中文版翻译: 郑敏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中文版审核: 眭子健美国加州沙克拉曼托市萨特医学中心关键词:解剖,动脉,置管,股骨,指南,颈内静脉,儿科,外周,锁骨下动脉,超声,血管,静脉目录:缩略词12921.简介12912.方法和文献回顾12923.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置管12924.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原则12925.实时动态与静态成像12946.血管识别12977.颈內静脉置管12977.1.解剖注意事项12977.2.置管技术12987.3.并发症12987.4.颈内静脉置管的建议13008.锁骨下静脉置管13008.1.解剖注意事项13008.2.置管技术13008.3.并发症13018.4.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建议13029.股静脉置管13029.1.解剖注意事项13029.2.置管技术13029.3.并发症13039.4. 股静脉置管的建议130310.小儿超声引导下置管指南130310.1.儿科患者置管技巧130410.1.1.颈内静脉130410.1.2.股血管130410.2.关于儿童患者的建议130511.超声引导下动脉插管130511.1.插管技术130611.2.超声引导下动脉插管与盲穿比较130711.3.建立动脉血管通路的建议130712.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置管130712.1.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的建议130813.血管的选择130814.确定血管通路130814.1.确定血管通路的建议130815.培训130816.总结1309通告与免责声明1309参考文献1309附录A1312附录B1313作者单位来自匹兹堡,宾夕法尼亚,西宾夕法尼亚阿勒格尼卫生系统麻醉科(C.A.T);新罕布什尔州,黎巴嫩,达特茅斯- 希契科克医疗中心麻醉科(G.S.H);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麻醉科(K.E.G);纽约,威尔-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麻醉科(N.J.S.);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医学系麻醉科(R.T.E.);波士顿,马萨诸塞州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心胸外科(J.D.W);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麻醉科(S.T.R.);作者的研究与文件无任何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

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及技巧穿刺血管穿刺针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有平面内和平面外两种穿刺方法1. 平面内穿刺法:可以完整显示进针路线,动态观察穿刺过程,但由于穿刺路线长,要求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与靶血管始终保持在超声图像中,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更高。

平面内穿刺2. 平面外穿刺法:显示二者在短轴切面的关系,穿刺过程中不能实时动态显示穿刺针确切位置,但穿刺路线更短,操作更简单便捷。

平面外穿刺平面内超声下穿刺小技巧于探头旁侧0.5-1cm处刺入皮肤后,压平针体进针(与皮肤成角小于15°),当穿刺针针尖及针体显影后,抬高针尾刺向血管壁(与皮肤成角30°),当针尖穿透血管壁,穿刺针可延血管继续前进1-2cm,确保顺利滑入血管腔。

此时可见针尾回血,然后置入鞘管。

平面外超声下穿刺小技巧滑动探头法1.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2.将探头移动至进针点附近,边进针边看,直至看到高回声针尖3.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4.向目标位置移动探头,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5.看到针尖后继续向目标方向移动探头6.如此重复,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倾斜探头法1.探头朝向针尖倾斜2.距离探头一定距离小角度进针3.边进针边仔细看超声图像,直至看到高回声的针尖4.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5.将探头远离针的方向倾斜,直至看不见针尖后,再进针,看到针尖6.重复上述动作,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调整进针角度法1.先用超声探头明确目标位置,并固定2.平面外以较小角度进针,直至看到针尖,记住针尖位置3.将针退到皮下,不要拔出针头4.根据前面看到的进针点,重新调整进针角度变大5.当看到针尖后停止进针6.如此周而复始,逐渐加大进针角度,直至针尖到达目标位置。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

*器材应用与技术研究*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李龙柏,,彭中磊季凤兰,,李龙柏季凤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盐城224001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触摸定位穿刺法完成穿刺置管)和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完成穿刺置管),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以及动脉穿刺位置血肿比例。

结果研究组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93.33%)及最终动脉穿刺未成功率(0.00%)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1、5.454,P<0.05);研究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动脉穿刺位置出现血肿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有效应用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可显著提高首次动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减少动脉穿刺位置血肿例数,提升患者预后水平。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超声引导;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2.08.09.22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under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JI Fenglan,LI Longbai,PENG Zhonglei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cheng,Jiangsu Province,224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using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Methods A total of60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Yan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ffiliated to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2021to January 2022were selected for clinical research.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outine group(used the touch positioning puncture method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and the study group(used the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to complete the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 of93.33%and the arterial puncture was ultimately unsuccessful of0.00%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871,5.454,P<0.05).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and the proportion of hematoma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out-of-plane technique was effectively used fo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and catheter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first arterial puncture,shorten the tim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uncture,reduce the number of he‐matomas at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Ultrasound guidance;Out-of-plane technique;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收稿日期:2022-07-01;修回日期:2022-07-22作者简介:季凤兰(1983-),女,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麻醉学。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得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得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得正确应用。

适应证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得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与实验室检查得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就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得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得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得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但就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得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得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装置得选择及准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得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得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得1%得利多卡因。

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得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得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得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得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得位置。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课件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 课件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出血倾向、血管条件差、 无法配合穿刺操作的患者,以及存在 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慎 用或禁用。
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准确定位,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 轻患者痛苦,同时可实现快速建立血管通路,满足紧急治疗需要。
局限性
该技术需要专业医生操作,且设备成本较高,对于肥胖、水肿、骨骼等特殊患 者可能存在操作困难。此外,长时间留置导管可能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需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于需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如休克、重症监护 等,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快速建立血管通路, 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保障。
临床应用实例
肿瘤化疗
对于肿瘤化疗患者,超声引导下 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快速建立血 管通路,保证化疗药物的顺利输
注,同时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重症监护
对于重症监护患者,超声引导下 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快速建立血 管通路,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对操作者进行专业培训
确保操作者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提高操作 成功率。
加强患者宣教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避免因患者不配合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完善设备维护和更新
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及时更新设备,提高操作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PART 05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 管未来发展与展望
技术改进与创新
PART 03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 管临床应用
临床适应症
血管条件差
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血管硬化、血管塌陷等,常规 的穿刺方法难以成功,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提 高成功率。
需要长期输液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如肿瘤化疗、全胃肠外营 养等,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对血 管的损伤。

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

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

司),舒芬太尼5~10斗g(50斗g/ml,批号090201,宜昌 人福药业有限公司)。选择患者非优势前臂(一般为 左侧前臂,在术前访视时完成Allen7s试验)准备桡 动脉穿刺,将患者手臂外展背屈、腕部以纱布卷垫高 使手腕处于旋后伸展位。 (1)平面内一平面外超声引导穿刺组:将前臂远 端l/3桡侧皮肤和超声线阵探头(主机SonoSite MicroMAXX,宽频线阵探头L38e,6~13 MHz,索诺声 医疗有限公司,美国)表面酒精消毒3遍.超声探头 与前臂皮肤表面接触部分涂抹少量无菌利多卡因凝 胶(0.1 g/5 ml,批号2J8901,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作为无菌耦合剂后开始扫查。先以短轴切面(即探头 与桡动脉走行垂直)2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确定桡动 脉并移动探头将其位于画面(探头)中点(图1).测 量皮肤至桡动脉距离以及桡动脉直径.再以长轴切 面(即探头与桡动脉走行平行)2D和彩色多普勒血 流再次确定桡动脉位置(图2)。桡动脉位置确认后 在探头远心端1。2 cm处以l%利多卡因细针浸润麻 醉,然后首先使用平面内法(采用长轴切面。进针路 线在超声图像平面内).用一根与1 ml注射器
兰选医学2013年第35卷第6期 ・论著.
平面内一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 穿刺置管策略
陈广俊 许楠
唐帅
王静捷’
罗爱伦
黄宇光
【摘要】目的探讨平面内一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方法。方法选择择期心脏
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一平面外组(I-O组,先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乃=30)和平
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露±s)
recorded,as well鹊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times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评定引言:桡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治疗,如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动脉穿刺置管通畅等。

正确的穿刺技术和准确的针尖定位对操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评定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效果。

1.方法和材料本研究纳入了100例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

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

平均年龄为52岁。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了超声检查。

使用超声仪器对桡动脉进行实时监测,并确定针尖的准确位置。

手术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根据超声引导下的针尖位置确定穿刺点。

成功穿刺的定义为一次成功进入桡动脉,并成功放置置管。

2.结果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的成功率为100%。

从超声监测结果中发现,针尖准确率高达98%,仅有2例在超声引导下未正确定位针尖,但经过排除其他可能因素后,仍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3.讨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针尖的位置,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误刺风险。

同时,超声引导下可以根据组织的结构特点,调整针尖的角度和深度,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本研究中,成功穿刺率为100%,显示了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优势。

4.结论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整针尖位置,减少了误刺的风险。

然而,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和短期观察等。

因此,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的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的正确应用。

适应证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的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的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的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

但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的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

装置的选择及准备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的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的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的1%的利多卡因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

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的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的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的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

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的位置。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PPT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PPT
• Published online: 16 February 2013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3
长轴平面内
长轴平面内技术对针尖看的更清楚,穿刺更准 确,并发症更少。
during ultrasound-guided vascular access: short-axis vslongaxis approach.
动脉特点
The diameter of the radial artery was mean value of 2.2 ± 0.4 mm
correlation with body surface area (BSA) (Pearson correlation 0.292, P\0.001)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the radial artery for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in healthy anesthetized patients
2.63 ± 0.64
2.58 ± 0.59
Ahmet Kucuk.et.Forty-five degree wrist angulation is optimal for ultrasound guided long axis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in patients over 60
Dongchul Lee.Ji Young Kim.et J Clin Monit Comput DOI 10.1007/s10877-015-9704-9.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
动脉特点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触摸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

结果:实验粗穿刺效果更佳。

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桡动脉和股动脉都是常用的穿刺置管部位,但是由于临床上一旦发生股动脉栓塞将极大的提升置管的难度并且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一般情况下首选桡动脉,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体内血容量的减少引发脉搏细微,导致临床上常规的触摸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较低,并且在反复穿刺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局部血肿,更增加了置管的难度,并且由于人体组织的复杂,部分患者存在桡动脉迂曲、变异的情况导致个体的最佳穿刺点出现变化,所以临床上触摸技术桡动脉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一直不是非常理想[1]。

临床上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及一次性成功率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本次实验对常用的触摸技术和超声引导两种置管方法展开对比,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取得院内责任部门批准以及患者家属的配合,选取近两年本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41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别人数平均年龄平均脉动压心率休克指数实验组2141.5±12.256.6±7.4124.0±11.31.6±0.2对照组2041.7±16.357.6±3.2124.2±9.61.6±0.2P>0.05>0.05>0.05>0.05>0.051.2方法两组患者所有操作均按照规范流程完整执行,具体方法如下:①对照组: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桡动脉的搏动频率选取最为适合的穿刺点,选取适当的角度进针,当针尖有突破阻碍的感觉并且针尾出现血液,再将穿刺针进入1—2毫米并进入外套管的操作流程中,在送入外套管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无回血,使用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5cm左右的位置,取出内针,连接相关仪器设备观察患者波形。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 ICU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穿刺方法,实验组50例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ICU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的效果确切,能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ICU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时,机体微循环明显障碍,且随之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流减少,诱发各个组织细胞代谢也发生功能性障碍,其诱发原因则相对较多[1]。

一般情况下,ICU患者的病情较危重,且大多数患者需实施多次动脉采血功者有创动脉血压测量,其中桡动脉采血应用最为广泛者,此方法疼痛感相对较轻,且准备时间较短,因而患者接受度比较高,能够准确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2]。

基于此,本研究意在探索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在ICU的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00例ICU休克患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分成2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

实验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年龄均值(45.50±5.70)岁;BMI指数18.70~25.30m/m2,BMI均值(20.10±1.22)kg/m2。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7岁,年龄均值(45.60±5.60)岁;BMI指数18.60~25.40m/m2,BMI均值(20.08±1.20)kg/m2。

两组的一般资料呈均衡分布,存有可比性(P>0.05)。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及操作规范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使用,现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认可,其极细的高生物相容性导管由肘前静脉穿刺插入至上腔静脉进行轮流治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路,可以代替中心静脉置管而无中心静脉置管的诸多并发症。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理想的置管静脉,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评估血管后置管,而对于水肿、肥胖、反复化疗以及由于长期输液等患者而言,常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低,如何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超声引导下PICC其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不仅能减轻穿刺患者的痛苦,同时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特别地:在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完成PICC置管,将置管部位从肘窝上移到上臂,减少了肢体活动对导管的摩擦和牵拉,减少了导管受牵拉在血管内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从而减少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并发症,减轻了过去在肘部弯曲部位置管时患者的不适感,对长期的导管固定非常有利。

一、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起源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的使用最早是在1997年华盛顿医学中心,由一个从事危重护理的护士Claudette Boudreaus完成的,这个护士是最早的PICC小组成员。

她从协助医生做颈内静脉穿刺得到经验,能够在超声引导下对摸不到的血管进行穿刺。

她成功地对病人肘窝以上的贵要静脉进行PICC穿刺置入。

从1999年到2001年,大约有10个护士在华盛顿医院中心接受了这些技术的专业培训。

在此期间,床旁置入PICC的成功率为65%~91%。

在过去的10年中,有很多的医学研究表明,使用微插管鞘技术和超声引导能极大地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

不是所有的血管都能插管,超声引导是最好的方法,不能盲插。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李楠适应症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血输液者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心力衰竭病史,COPD,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需要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5.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禁忌症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诺现象和脉管炎动脉置管部位1.桡动脉最常用,穿刺较容易,管理较方便。

但在穿刺前应做Allen实验,手掌颜色一般在5s以内恢复为正常,长于15s应为禁忌。

2.股动脉穿刺和置管都较容易,尤其对小儿更有优越性。

但护理较困难,置管时间较长易发生感染。

3.腋动脉离主动脉近,侧支循环丰富,穿刺置管都较容易,适用于较长时间置管。

但导管固定较困难,容易发生扭折。

4.足背动脉和尺动脉所测收缩压偏高,而舒张压偏低。

Allen试验方法步骤1.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2.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3.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试验阴性,可以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一旦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会出现缺血;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白,Allen试验阳性,这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不应选择桡动脉行介入治疗。

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1.病人平卧,上肢外展,掌侧朝上,腕背部垫一小枕,四肢固定使腕部呈背屈抬高30~45度。

2.在桡骨茎突内侧触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选其远端约0.5cm处为穿刺点。

3.常规消毒后,以20或22号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向桡动脉直接刺入。

4.见针尾有血液流出,即可固定针芯并将套管针向前推进,然后将针芯退出。

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5.如果针已经穿过动脉后壁,可先将针芯退出,以注射器与套管针相连接并边回抽边缓慢后退,直到回抽血流通畅后再向前推进。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穿刺时,选择常规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而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声引导下挠动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治疗,在处理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穿刺操作时间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而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进行处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并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保障置管操作的成功,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临床应用;管理分析;相关性分析接下来近年来,我国现代化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1],这一操作应用于长期静脉输液以及围手术期 C VP监测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并且降低穿刺相关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在接受穿刺时个体状况有所不同,故而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相应的穿刺引导,以保障患者的穿刺成功[2]。

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在对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进行处理时,选择超声引导方案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获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30名接受桡动脉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15,实验组患者年龄介于46-53岁之间,平均年龄(50.8±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47-52岁之间,平均年龄(51.3±2.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指南
加拿大Ailon等医师介绍了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在视频中呈现了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关内容于201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

超声引导下可视桡动脉插管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非常常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成功率较高。

本文旨在介绍横断面定位及纵向定位下超声引导的可视桡动脉插管在成人中的正确应用。

适应证
动脉内导管临床用途较多,便于进行有创血压的持续动态监护,也可用于调节危重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较易获取用于血气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样本。

桡动脉通常较易触及,插管后并发症少,通常是动脉插管首选部位。

盲法穿刺有时可能需多次尝试,易使患者不适,导致出血及动脉痉挛等。

而且,对于肥胖、低血压及血管异常(如血管较迂曲)的患者而言,盲法插管存在很大挑战,而超声引导下可视插管可能效果更好。

盲法插管的风险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床旁超声技术的诊断及操作准确度较高,能减轻患者焦虑及不适度,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

相比盲法插管,超声引导下桡动脉插管,穿刺尝试次数少,节省时间且成功率更高。

禁忌证
一般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并无禁忌证。

但是,插管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侧支循环受损或严重凝血病的患者禁行桡动脉插管。

装置的选择及准备
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始操作物品的准备,包括:2双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手术衣,消毒皮肤的物品,包括氯己定、无菌巾、不添加肾上腺素的1%的利多卡因。

还需准备5 mL注射器及25 G细针,用于输注局部麻醉药物。

桡动脉穿刺可选择标准留置针或安全留置针。

准备用于包扎、固定导管的材料、无菌纱布及应用于超声波探头的无菌凝胶。

还需准备压力袋、压力传感器以及相匹配的监护仪。

为评估血管,超声波探头的频率范围保持在5~13 MHz。

接触患者前应洗手、戴口罩。

调整患者腕关节位置,保证其前臂水平。

带无菌手套,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腕关节至肘窝的位置。

脱掉手套,再次洗手,穿隔离衣,戴手套,无菌巾覆盖患者,只暴露前臂消毒部分。

消毒超声波探头
一人用蘸有消毒液的无菌纱布擦拭超声波探头,另一人在不污染无菌手套的情况下,用内侧底部涂有无菌凝胶的透明袋接过并包裹探头。

将包裹探头的透明袋中空气挤出,以免影响成像。

穿刺部位的选择
保证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

起自腕部,对前臂侧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静脉。

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是鼓起的),见图1。

图1. 光压的作用为鉴别动、静脉
桡动脉(A,黄色箭头)横断面可见有静脉伴随(白色箭头)。

超声波探头的光压可引起静脉塌陷但不影响动脉,动脉仍可见(B,箭头)
确定桡动脉后,进一步调整,使血管与周围组织对比更分明。

调整深度,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清晰可见。

从腕部扫描至肘窝,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动脉迂曲及钙化。

穿刺部位则选在血管直径最大及钙化程度最低部位。

留置针插入后可能会出现扭曲、打折,因此尽量先选择近腕部、远肘部的位置穿刺。

患者移动或更换体位时都可能引起导管的上述异常。

横断面定位下插管
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动脉血管上方。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见图2),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针尖位置正确。

调整留置针至水平,以再次确定针尖位于血管内。

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图2. 横断面定位下插管
超声波探头横断面定位下(A),细针插入桡动脉(B,箭头)
纵向定位下插管
纵向定位的情况下也可进行插管(见图3)。

超声波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

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后,旋转探头90°。

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可见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图3. 纵向定位下的插管
超声探头纵向定位(A)桡动脉,针尖刺入桡动脉(B)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

如果屏幕上不见针头显影,其可能是在血管壁或血管外,回撤留置针,但不完全撤出,只调整角度使针尖显影可见于屏幕。

再次向前推进,直至其进入管腔,并见回血。

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可视穿刺置管的主要挑战在于鉴别针尖和针体,其在屏幕上都以白点显示。

缺少经验的医师认为的显影通常来自针体,而针尖很可能已经穿过动脉,引起深部组织损伤(见图4)。

因此,在插入留置针时,要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图4. 正确鉴别针尖与针体成像
屏幕上的白点可能是针体。

此时,针尖很可能已经穿过桡动脉刺入更深处组织。

屏幕上可见的是针体(白色箭头)而非针尖(黄色箭头)
桡动脉插管中会遇见的另一挑战是动脉痉挛,使进针存在阻力。

如果发生动脉痉挛,应再次在近心端重新确定穿刺点或应换至对侧手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