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总结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心得体会5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心得体会5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心得体会1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变。
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教育质量。
只有发展每一个教师,才能成就每一个孩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的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中国怎样提高教育质量关系到一个的命运和前途,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而不是一味地拔苗助长。
比如,现在的家长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认识了多少字,会唱多少的歌曲,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根本没有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长处,而是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埋怨自己的孩子哪里不足。
从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害的孩子有学不完的东西,孩子最珍贵的儿童时期就这样在“学”中流失。
第五,学习相关的知识与培训,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
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滨海县大套中学课程建设
2015 年江苏省初中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情况汇报2015年8月我校申报数学基地获省教育厅批准以来,我校以此为契机,扎实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研究工作。
在县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校内抓学科改革,外借名校经验,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总结如下:一、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大套中学始建于1956年,地处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原大套乡)。
座落于黄海之滨,中山河畔。
六十多年来,大套中学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获得了持续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以“开创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打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观,坚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走“目标引领,管理保障,内涵发展”的发展之路。
现有教学班级16个,教职工108人,学生700多人。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新课程实验示范基地、江苏省示范初中、盐城市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滨海县“学洋思”示范校,多次获得县教育教学综合奖。
目前,学校师资力量尚好,农村生源淳朴,学校数学学科相对薄弱。
学校和主管局强烈愿望建设农村生活数学学科基地,推进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并以此教育学生,训练师资,带动学校和区域教育快速发展、特色发展。
帮扶学校为本地名校,具备帮扶条件和援建资源。
两校合力可以保障基地建设圆满成功。
所选项目“数学综合实践”源于新课改综合实践课程,有课程标准依据和理论支撑。
项目研究内容将紧扣生活数学,突出地域特点,有学生教育和成长的现实需求,还吸纳了本校较为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
相近内容在国内外也有不同情况的研究案例,有资可鉴,也有潜可挖。
二、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一)项目措施:建立“生活数学一馆二室一中心”。
“一馆”即生活数学探究馆,内设“二室”即数学博览室和数学研究室,“一中心”即教师发展中心。
1、建立生活数学探究馆,打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基地。
课程 基地 工作总结
课程基地工作总结
《基地工作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我对基地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在这
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各种基地工作,包括实地考察、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多项任务。
通过这些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基地工作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程内容。
在实地考察中,我亲身感受
到了课程中所学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通过与专业人士交流,我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发现了一些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所裨益。
其次,基地工作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项目中,我需要与其他同学共
同合作,分工合作,协调资源,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沟通,学会了团队协作和分工合作。
这些技能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将有重要意义。
最后,基地工作也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
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解决。
这要求我们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要有耐心和毅力,要善于总结和归纳。
通过这些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基地工作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和
技能。
我相信这些经验会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更加自信和成熟。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江苏普通高中课程基地
江苏普通⾼中课程基地江苏省普通⾼中课程基地具体实施⽅案项⽬名称:⽹络环境下的开放物理实验课程项⽬学校:江苏省姜堰市第⼆中学申报⽇期:2012 年6 ⽉16 ⽇⽬录第⼀部分总纲⼀、课程基地实施的资源⼆、课程基地实施的⽬标第⼆部分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物理课程基地设计总体介绍⼆、物理课程基地实验室整体配置⽅案1.常规学⽣物理实验室的建设2.数字化物理实验室3.开放性体验实验室4.趣味物理实验与⾃制教具实验室三、课程基地⽹络化信息平台建设1.课程基地管理⽹站建设2.多媒体物理实验室建设第三部分保障措施⼀、项⽬保障⼆、社会⽀持三、组织制度四、时序进度课程基地实施整体⽅案第⼀部分总纲⼀、课程基地实施的资源1.姜堰市第⼆中学创建于1943年,2000年成为国家级⽰范性⾼中,2003年转为江苏省⾸批四星级⾼中。
现有68个班,近4000名学⽣,260名教职⼯,占地164亩,建筑⾯积52161 M2,绿化⾯积53746 M2,学校固定资产近1亿元。
2.学校以铸造本真教育品牌为抓⼿,确⽴了⽬标管理、校本发展、科研引领、⽂化⾃觉、超越发展的推进策略,学校⾛上了本真、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坚持本⾊,解放智慧,追求真理,学做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具有健全⼈格、良好学⼒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的育⼈⽬标。
教育科研坚持与学⽣“终⾝学习”⽬标的实现相结合、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相结合,承担了10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国家级课题《本真教育:⾼中素质教育校本化研究》即将结题,近5年发表论⽂累计900余篇,连年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单位。
新编撰的校本教材《超越课堂》已公开出版发⾏。
通过发展教师来发展学⽣,先后培养了7名特级教师、5名教授级中学⾼级教师、4名省“333⼈才⼯程培养对象”、5名泰州市名教师及30多名泰州市学科带头⼈、⾻⼲教师。
3.姜堰⼆中物理教研组⽬前共有26名教师,其中中学教授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2名,泰州市名教师2名,泰州市学科带头⼈1名,姜堰市学科带头⼈1名。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6篇)
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6篇)第1篇: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情况汇报一、“以人为本,以教为先’’的管理模式本学年初,学校在详细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特长的情况下,以发展每位教师的优势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使每位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时都感到了学校为自己提供了发挥才华的舞台,以愉悦的心情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
同时,各教师又根据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了自己的学科教学计划,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两年来,我校每周四晚的教研活动锲而不舍。
教研会上各教师提问题、解疑难,取长补短,是教学中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一个个论文证、博客上的随笔、反思都是见证。
一所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必须的前提。
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开齐开全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任何教师不得随意调换课程。
为此,我校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堂也是绘声绘色,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丰富多彩。
我校的评价体系更为完善,学校在教师的评价上体现了人文性和全面性,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单是以教学成绩为依据,而是根据各教师的综合能力、行为规范和学生的评价及家长的反应综合起来评价每位教师。
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我校坚决抵制了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制度,而是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方面,从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信息综合评价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期末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
二、“勇于创新、稳步扎实”的常规管理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我校的常规工作以“勇于创新、稳步扎实”为方针,切实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1、备课以“八项”内容为特色,以扩展课堂知识、丰富学生文化“为目标,每节课想象一到两分钟考核题,使课堂教学当堂验证。
2、批改打破过去传统的“甲、乙、丙”的评价形式,而已“星级”符号为标准鼓励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听课活动根据本校特点,采用“结队子”方法进行,各教师根据自己所带学科特点,和其余教师商定听课工夫、学科。
高中课程基地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高中课程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基地建设。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课程体系建设本年度,课程基地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围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面,构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其中,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按照课程标准执行,校本课程则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开发,形成了涵盖人文、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的课程体系。
2. 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课程基地开展了多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培训班,拓宽教师视野;二是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三是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教学实践与改革本年度,课程基地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拓展课程资源。
一是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引入企业项目、科研课题等资源;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基地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一是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二是举办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三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1. 存在问题(1)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教师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方面。
(3)课程资源建设还需加强,部分课程资源利用率较低。
2. 展望(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1一、调研背景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于20xx年4月启动,历时一年多。
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为了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
目前,首批以及第二批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已经产生,各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建设工作也正在筹划之中,亟待研究课程基地的定位与建设问题,亟待构建适合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发展的机制。
二、基本情况20xx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遴选出31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这些课程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从不同角度出发,确立了引领学校发展的特色课程。
(一)首批省课程基地的研究领域从研究领域看,首批31个省课程基地可分为以教育拓展为核心的语文、外语、地理等文科类课程;以实验为核心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类课程;以实践为核心的航空航天、STS、系统思考等学科综合交叉型课程;以当地文化为核心的湿地文化、海洋文化等地方特色课程;以美育为核心的美术类课程。
各类课程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从课程性质看,上述课程基地又可分为语文课程、生物课程等学科类课程;数学应用与创新、体验性化学等学科应用型课程;“模拟联合国”“环境·生命”等实践活动型课程。
其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
(二)课程基地区别于其他基地的特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不同于原有的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学科基地,也不同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实训基地,它关注的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表1 课程基地与学科基地以及实训基地的比较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也不同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基地,其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应扎根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之中,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实践基地汇报(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于近年来积极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本汇报旨在总结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成果、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校于2019年启动了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情况1. 基地规划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之初,我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基地建设目标、功能分区、设施设备、师资培训等方面。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2. 基地设施教学实践基地占地约1000平方米,分为教学区、实践区、研讨区、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教学区设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实践区设有模拟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平台。
研讨区设有会议室、讨论室等,为教师提供交流研讨的场所。
3. 基地师资为保障教学实践基地的顺利运行,我校选派了一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和指导教师。
同时,基地还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和研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4. 基地运行自教学实践基地建成以来,已开展了多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1)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教学研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4)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成果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学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育人
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育人——省美育课程基地年度工作创建小结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我校的美育课程是一种通过架构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融合、以文化熏陶、实践体悟为主、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审美课程。
它既重视学生心灵的熏陶,也重视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能的培养;它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知识或经验,更重要地是从精神的本质上去改变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造就传播并传承高雅文化的公民群体。
近一年来,我们本着使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目标,我们将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活泼的、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社会道德美、自然环境美、科学技术美、文化艺术美等方面的知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地感受美的法则,获得美的知识、观念、技能,陶冶美好的情操,实现人格完善,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遵照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通知》精神,积极建设多学科融合的美育课程基地。
一、行动阶段一:知识普及与课程开设论证一、专家引领,豁然开朗去年11月30日,我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马以鑫教授就我校美育课程开设和美育课程知识作了专题辅导。
分别就“美育的目标和任务”以及“课程开设的资源、开设的方式、课程评价等问题”作针对性辅导,使大家明晰了对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模糊概念的认识,坚定了美育教育的信心,进一步明确了美育课程基地建设的方向及推进的方法。
二、实地考察,明白晓畅本学期4月初,课程组主要成员一行15人前往四川友好学校参观学习。
在成都,我们先后走访了百年名校石室中学及成都七中,在重庆,我们与辅仁中学进行了座谈。
实地了解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具体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阶段二:各科教学工作有序推开(一)课程开设进展顺利依托沈鹏艺术馆资源,我校已形成系统的课程基地建设计划,美育课程群初步建立,陶吧、兰花坊等特色美育实践课程稳步推进,书法、艺术鉴赏等美学与艺术课程渗透到所有学科。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一、引言本文旨在对课程基地建设进行详细汇报,包括基地建设的目的、背景、实施计划、进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汇报,希望能够全面展示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和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背景介绍课程基地建设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次课程基地建设的背景是为了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设定本次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是:提供学生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资源,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搭建学生与企业、社会的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四、实施计划1. 需求调研:通过与学生、教师、企业等相关方进行深入交流和调研,了解各方对课程基地建设的需求和期望。
2. 基地选址: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和相关政策法规,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场地条件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场所。
3. 资金筹集:通过校内外资源整合,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4. 设施建设: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基地场地的规划和设计,建设实验室、工作室、实训场所等设施。
5. 资源配置:采购相关设备、器材和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实践教学所需的资源支持。
6. 师资培养:组织教师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7. 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项目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 评估与改进:定期对课程基地建设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五、进展情况截至目前,课程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以下进展:1. 完成需求调研:通过与学生、教师、企业等相关方进行深入交流和调研,了解各方对课程基地建设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学校基地建设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
现将我校基地建设年度总结如下:一、基地建设概况1. 完成基地建设规划。
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基地建设规划》,明确了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2. 加强基地建设管理。
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形成了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
3. 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按照规划要求,完成了基地建设项目,包括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基地等。
二、基地建设成果1. 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新增实验室3个,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万册,体育馆设施齐全,实训基地建设达到省级标准。
2.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基地建设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本科上线率提高15%。
3.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基地建设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机会。
4. 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基地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1. 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学校发展需求相比,经费投入仍有较大缺口。
2. 基地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基地设施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 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不够深入。
部分基地功能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加大基地建设经费投入。
2. 提高基地建设管理水平,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3. 深化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融合,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4. 加强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基地建设水平,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正式稿)
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上午好!我校申报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被列入江苏省薄弱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在泰州市文明办、团市委、文联、泰州报业集团和泰州学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对支援学校的倾力帮扶之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建设,课程基地初具规模,各项前期活动顺利开展,课程基地的作用日趋显现。
现在将我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内涵以及基础建设等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汇报如下:一、课程情况简介㈠《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建设确立的背景我校地处泰州主城区的城郊结合部,由于诸多的原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合适的载体。
我们抓住省提升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契机,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建设《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目的在于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泰州古称海陵,处于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
长江上游泥沙的下泄、淤涨,淮水汛期漫溢带来的浮土、有机质的沉淀、冲积,大海的潮汐相拥、推托,使泰州大地逐渐增高,浮出于三水之间。
几千年来,自然的赋予和泰州人民为创造良好水环境而作出的奋斗,形成了泰州独特的水文化。
课程基地建设探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四个方面:1.河荡文化水利文化:泰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双水绕城,水城一体”,街河并行,城市特色文化明显。
城河文化: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
新世纪以来,城河两岸重建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园等,修建了古城墙,新辟了三水湾,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全国城河治理的经典样板。
湿地文化:麋鹿、红粟、淮盐,都产生于江、淮、海这个特定的环境,垛田则是因地制宜的创造。
如今,溱湖湿地、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等都是精彩的水乡风光。
教研基地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教研基地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近年来,教研基地建设工作在我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研基地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教研基地建设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教研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形成了合力。
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教研基地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完善基地建设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在基地建设机制上进行了完善,建立了教研基地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对教研基地建设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我们有效地提高了教研基地的建设水平,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
三、深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深化了教研活动,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讨论和交流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了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成果展示,树立典型示范。
为了宣传教研基地建设工作的成果,我们加强了成果展示,树立了一批典型示范。
通过展示典型案例,我们激励了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总的来说,教研基地建设工作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基地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总结1一、学科基地工作的总目标基地将贯彻落实市教育局《连云港市老师专业进展行动引领方案》的精神,以学科基地建设为载体,仔细开展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老师钻研教材和创新使用学案力量,探究实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为讨论重点,不断促进学校数学老师专业成长,打造出一批学科名师,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数学学科教学质量,逐步形成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
同时,依托基地学校学科优势,整合学科资源,为促进全县学校数学学科的进展和县域学科建设的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科基地的总体设想依托教育资源,整合全校数学学科优秀老师资源,进一步规范学科教学的常规落实,深化绽开学校总课题《有效学习下的学校探究性学习方案的实践与讨论》的连续讨论,以“两周一次的集中校本教研活动为主,小范围骨干老师专题研磨为深化”的活动开展方式,提高学校数学老师的教研、教学和反思力量,促进学校数学老师专业成长,努力提高全校学校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借助市、县教研室专家、学者的力气,不断解决目前学校课题讨论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详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范基地建设的常规管理——规定动作做到位。
1、把学科基地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定期自查争论、讨论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县教研室讨论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学情,供应第一手的学科建设资料。
2、进一步加强基地学校的常规管理,特殊是抓好“备课关”。
要求45周岁以下使用学案的数学学科老师,创新使用学案,依据学案状况再进行动态调整的备课模式进行。
3、加强学科质量的有效监控,特殊是学困生的跟踪管理。
(二)做实、做细、做精校本教研活动——自选动作创特色。
1、做实——“研教材、悉同学、用学案”,有效促进学科老师钻研教材的力量。
2、做精——讨论以“学案导学”为途径的课堂结构,促进学科老师的教学和教科研力量。
3、做细——创建好基地网络平台,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学习和反思力量,并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经验总结材料
“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经验总结材料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课程基地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转变课程内容的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体验、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2012年9月,我校审报的“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基地”被列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后,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推动课程基地的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从课程基地申报开始,我校就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课程基地材料的学习,深入理解课程基地建设的价值使命,进一步明确机器人创新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建设课程基地是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教育创新,是创新内涵建设、创新育人方式、创新质量提升的改革路径和有效措施。
对于机器人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机器人创新教育是真正可以“操作”的素质教育,机器人创新教育是“第一综合”教育资源。
在高中阶段,机器人教学通过整合物理学科、数学学科、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构建合适的课程组织框架和实施支架,遵循机器人创新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实验平台。
依托此实验平台,以实践活动为抓手,使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不仅会成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 也会成为多种课程整合的新载体,成为多种学习形式的载体,多种能力得以综合提高的载体,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
我们要把基地建设成课程整合的基地、教与学模式革新的基地、机器人竞赛的基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基地、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示范基地与交流中心。
在统一了课程基地成员在课程基地建设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分别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基地工作机构,形成了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组、专家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追求有色语文课程涵养生命诗意成长——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汇报材料一、基地建设背景1.语文现状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育教学虽然出现了新的起色和亮色,但是,因为应试教学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老师仍以固有的思维习惯、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学习热情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开发,语文学习处于比较浮躁和功利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课程的有效推进。
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急需建设一个能传递正能量的语文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为学生精神发展奠基。
2.发展机遇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信息化和开放化更加凸显,语文课程改革到了关键期和转型期,亟待创建一种适应这种变化的课程模式。
恰逢常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我校申报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二、项目建设基础1.学校独特的地域环境学校地处常州名巷——青果巷,巷内有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有一百多位名人曾居住于此(李伯元、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盛宣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我校开展语文课程基地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学校九十多年办学历史,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青果满园竞秀。
目前,正处于着力推进三年主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致力于“彰显‘青果’特色,追求本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发展、成功、幸福的成长环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自我、提升生命质量。
在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语文课程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3.实力雄厚的语文师资我校语文组是学校示范教研组,曾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常州市优秀教研组、常州市青年文明号,在常州语文界有较大影响力。
由语文组主办的“青果文学社”曾获常州市优秀文学社团。
组内现有教师10人,其中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市语文骨干教师2人,市语文教学能手、新秀3人。
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4人,曾主持或参与8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研究。
巧设课程基地平台 发展师生核心素养——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建设”的评价研究
-095-2021年第12期︵总第264期︶教师教育JIAOSHI JIAOYU引 言课程基地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构建全新学习情境为特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实行手段为关键,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中提高学习效能,挖掘自身潜力的多元性的教育基地。
课程基地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学相长。
首先,自主发展。
学生学会高效安排学习生活,逐渐发掘自身潜力和优势,有助于其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获得缤纷多彩的人生。
其次,教学相长。
学校创设课程基地的初衷是通过教师的引领来培养国家新型人才,也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了教师的自主钻研意识,进而使教师挖掘、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学者型”教师。
我校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于2012年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努力和完善,该课程基地教学环境特色鲜明,这也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 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让环境来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
这具体表现在:硬件建设包括4个基础实验室、3个创新实验室(细胞分子与生化实验室、生物组培室、环境化学实验室)、1个触摸式检索平台;同时利用我校特有的教学环境和人文底蕴,借助社团和科学探究小组,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校外的实践基地包括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检测中心、乐百年小镇等。
学生可以多方位、立体式地学习生物与环境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体验、探究等方式拓展学习内容。
我校课程基地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心和课程设施资源中心,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一、课程基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一)课程基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校课程基地建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从教室学习走向室外实践学习,以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校特别建立了植物园,让学生动手培育胚胎、幼苗,通过实践,学生会把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并应用于生活。
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参与农民的农田实际劳动,使其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让学生把此精神用到学习中,遇到难题勇于思考、勇于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总结
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总结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总结中,需要按照总结的格式来撰写文章。
以下是一个例子: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总结教育实践基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宝贵的学习与锻炼机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致力于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这次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推进和改进未来的工作。
一、背景和目标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供真实场景和实际情境下的学习机会。
本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教育环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建设内容和方法在这次建设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1.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实习和实践,增加实践经验。
2. 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场所: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教学工具,并制定详细的实验和实训计划,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
3. 搭建平台和展示空间:建设一个互动式的平台,学生可以展示他们的成果和经验,与其他学生和教师分享学习心得。
三、取得的成果通过这次建设,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1. 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们对教育实践基地的积极参与度大大提高,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学生实践能力增强: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和在实验室和实训场所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教师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与学生的实践互动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这次建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资源不足:教育实践基地的设备和教学资源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投入资金和人力,以满足学生更高水平的需求。
2. 教师培训不足:一些教师对于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指导不够了解和掌握,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
学校课程建设培训总结
学校课程建设培训总结学校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课程是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学校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组织学习培训是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教师是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只有开展好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学习培训,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将组织教师的学习培训贯穿于学校课程开发的全过.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学校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为确保学校课程的开发,我们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参与的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以教导主任为办公室主任,以及教务处人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课程开发小组。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开发原则、开发内容、课时安排及管理、教学评价、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学期以来来,在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学校课程开发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初步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二、强化业务指导,不断规范了学校课程的管理我校所开发的学校课程都经过了前期论证、确定课题、师资培训、撰写刚要和开题选题等基本步骤。
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通过前期的论证,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的开发范围,进而确定了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阅读”课程基地建设总结立体阅读是根据我校九年一贯制的师生结构及阅读需求提出的一个文化建设项目。
一、核心理念“立体阅读”是依据中小学学生阅读需要提出来的建设项目。
它是指在不同年级、多维空间、多个时段内,融文本阅读、电子阅读、展览讲座、影视演出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承优秀文化的系列阅读项目。
旨在使学生对相异的文本从点线的懂、平面的懂到立体的懂,最终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成为求真、向善、至美的人格完善的人。
以阅读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构建大语文阅读体系,建设一套适合学生的阅读课程,实现语文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培育学生的良好心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志趣、情趣、乐趣,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生共长。
二、教学环境创建园林式物化环境,营造生态的文化氛围。
清新典雅的校园,既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又焕发着盎然的生机和蓬勃向上的活力,是学生修身养性的圣地,也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然资源。
1.景观文化苑景观“文化石”。
在校园主要建筑物和景点处,布满了风格各异的“文化石”。
如“自强”、“奉献”、“高洁”、“善思”、“好学”、“感恩”、“至善”、“至远”、“至贤”等等,它们如大珠小珠,似星星点点,缀满校园,催人奋进。
露天阅读角。
学校四幢教学楼间的园圃设立为诸如“竹园”“梦草”“静虚”“积微”等阅读角,既是自然景观,又可供班级、小组、个人进行读书活动。
这里是学生喜欢的天然书吧。
2.多彩廊壁庭校园的文化墙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主线文化墙。
学校的文化墙分三个部分:主体以华老精神为主线(分布于学校的中轴线),以“中华数圣,传奇人生——戒空戒松谱华章”为主题,全面展示华罗庚一生的光辉业绩;东翼为清代硕儒、国学大师段玉裁的传奇故事为背景,传递《说文解字注》的经典内涵;西翼以金坛文化名人为核心,传播12位名人的诗词散文及古典文化。
楼层连廊画。
1-9年级的教室分别分布于A、B、C、D四栋楼的东部,四栋楼的连廊、庭柱则成了每个班级文化耕耘的区域,各班根据本班的特色,布置了诸如“中华礼仪”“经史子集”“文学巨星”“唐风宋雪”“阅读明星”“作文高手”“百家看坛”等主题走廊,四栋楼连缀为一体,成为校园走廊文化一景。
师生徜徉于此,可触摸、可体会、可品悟,校园文化渐入人心。
3.博雅小剧场梦幻演播厅C栋六楼的演播厅,平时都用于文学社团作舞台剧、课本剧的训练之用。
剧场壁纸为江南水乡,四周灯光柔和,布景四色交辉,每到4、6、10、12月的月末,每个年级或每个文学社团的拿手剧目就会在此荟萃。
唇枪辩论所为半开放式的演讲、论辩场所。
3、5、9、11月份,均有四年级以上的辩手团,在此唇枪舌战,伶牙俐齿对铁嘴钢牙,表达思想,表达自我。
4.立体阅览区打造“立体阅读”一体化的阅览区。
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无论驻足哪里都有种浸泡书海的感觉。
大雅阅读馆:馆藏图书(13.5万册)儒雅阅览室:教师阅览室(152种报刊杂志)清雅阅览室:中学生阅览室(图书120种)秀雅阅览室:小学生阅览室(图书85种)小雅阅览室:IPAD电子阅览室(超星电子图书22万册)尔雅阅览室:阅读智能录播室(录播各类阅读活动)玉裁文学社:采集编撰学生读书故事、报告,优秀作品文雅工作室:自育语文、儿童漫画、游戏作文工作室慧雅工作室:能力成长、品格提升工作室博雅小剧场:演出各类课本剧、诗词句、自创剧三、模型建构提炼科学化阅读策略,形成特色的阅读模式。
不管是课内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指导,都有它基本的阅读策略与模式。
1.素读——赏读——演读(一二三年级阅读模式)低年级的主要读物是绘本及拼音读本,阅读绘本的基本模式是“素读——赏读——演读”。
素读,即原初的阅读,不带任何任务、任何偏见的阅读。
赏读,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序列地开展美点追踪与欣赏。
演读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绘本及拼音读本的精彩处作表演性的展示阅读。
2. 慎读——汇读——助读(四五六年级阅读模式)“慎读”取自“慎独”,即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监管下,独自完成阅读。
读到一知半解时,开始第二阶段“汇读”。
“汇读”是指学生带着“慎读”的成果,集中起来汇报、互相学习和交流阅读经验。
“汇读”会带来太多的意外或陌生经验。
这样,就产生了老师的“助读”,帮助学生利用阅读“前经验”来解决陌生的阅读现象。
3. 点线读——平面读——立体读(七八九年级阅读模式)把没有任何资料与辅助工具的文本交给学生,使其作字词、注音、注释等方面的“点线读”。
交给学生相应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促进他们开展对文本内容、结构、方法等的“平面读”。
最后在老师带领下开展对构思、表达、主题等多维面的“立体读”。
以上三种模式是基于“立基——立体——立魂”这一主导的阅读模式提出的。
其中,“立基”是积累,大阅读带来大积累。
“立体”是方法,大阅读必有大体系。
“立魂”是目标,大阅读赢得大胸怀(立语感、立心魂、立言立心)。
在主导模式的引领下,三种模式也可以在1-9年级交织运用,形成自然有机的立体阅读。
四、互动平台“立体阅读”,是信息与网络时代的产物。
我们将会分区域搭建互动阅读平台,给师生更大的空间展示阅读成果。
1. 玉裁文学编辑部及时编辑《小脚丫涂鸦记》《小雅文学儿童诗》《成语荟萃报》《童漫作品集》《游戏作文集》《玉裁文学》等系列成果,并按儿童诗、小故事、科学、文学、读书报告等分类摆放,供全校学生上阅读课时分享。
2. 电子系列阅览室搭建了小雅阅览室:IPAD电子阅览室(超星电子图书22万册),交互阅读、点评。
尔雅阅览室:阅读智能录播室(录播各类阅读活动),交互观看、提升。
分班级做广泛交流,使孩子们在网络状态下,收获更多的信息,锤炼审美的品味,提升文学的素养。
3. 多彩读书报告厅红、黄、蓝三色报告厅是学生汇演的场所。
红厅,低年级孩子们琅琅的经典诵读,稚嫩的小诗,甜美的故事汇演。
黄厅,中年级学生的集体诗朗诵、成语比拼、童漫表演等。
蓝厅,高年级学生的游戏创意设计展、课本剧表演、小小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哲理美文欣赏等。
五、课程资源适切的学生读本。
在国标本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阅读层级及兴趣趋向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资源。
(1)晨间诵读资源自编的学生读本——《晨诵暮省》、《中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选学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弟子规》、《增广贤文》、《幼学琼林》《论语》等。
(2)课堂教学资源自编的专题读本——一年级绘本故事,二年级儿童诗歌,三年级成语故事,四年级儿童漫画,五年级小小古文,六年级精美散文,七年级精短小说,八年级名人传记,九年级哲理美文。
(3)午间学习资源:同一年级选用统一体系下的不同文本,以9个班为准,每两周交换阅读,一学期阅读9本图书。
(4)晚间阅读资源:老师推荐、学生自选及家长推荐的书目,每月一本。
丰富的数据资源(1)专用网站:在“立体阅读”专用网站上,开设“阅读教学”“阅读策略”“视频荟萃”“电子书店”等多个栏目。
其中,“视频荟萃”中,存放着“好书推荐”“周末电影”“超级演说”“阅读之星”等多种影像资料。
(2)班级博客:由语文教师协同本班学生组建。
有“文海泛舟”“常读常新”“我读我思”“小雅读书会”等83个专用博客,按一学期20周计算,每周由2名学生专门负责上传每周新书、阅读方法、阅读成果、阅读竞答等多项素材,供班级同学共享。
同时,83个博客又组成一个“立体阅读”博客群,由“立体阅读项目中心组”及“玉裁文学社”的老师与学生统筹发布大事记,并建立超级链接,每班均可与其他82个班级的博客互通有无,在公用平台上交流阅读体验与感悟。
开放的地方景观金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校园的南侧,段玉裁、戴叔伦、华罗庚三座纪念馆,金坛博物馆,南洲里风景区、金沙八景,也成为我校学生时常徜徉驻足之地,还有就是跟着教材去旅游的各地风景名胜。
——这些均成为最好的阅读资源。
六、教师发展通过梯队教师团队培养的形式,计划每年培养5名教学能手,3名骨干教师,2名学科带头人。
(一)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建立梯队教师团队良好运行机制1.关于导师组的建立每一个梯队教师团队由1名主持人和2名副主持人组成导师组。
2.关于梯队成员的选拔。
所有学员均从中青年教师中推荐选拔,每个组别为10名,共计30名。
新秀能手组:30岁以下教师(新上岗教师必报);青年骨干组:31-35周岁;学科带头组:36-42周岁。
成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测评。
3. 关于培养形式各导师组要根据成员的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年度培养主题,采取集中研修、岗位研修、课堂实战、网络研修、命题考试、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组织成员开展研修活动,促进成员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4.关于考核制度梯队教师团队每期周期为两年,通过两年的学习,梯队成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学习成果。
导师组对成员进行中期考核制,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成员实行淘汰制。
学校党政领导小组对成员进行终期考核制,对考核优秀者,推荐进入常州市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重点推荐对象;对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延期培养制度。
(二)加强管理,保障经费,全面加梯队教师团队建设力度1.加强过程管理。
在梯队教师团队运行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管理。
导师组及行政组要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多形式的业务交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融合校本研训。
梯队教师团队要放大其影响力和辐射力,其工作开展,渗透并助推校本研修,实现研修工作常态化。
导师组要把中小学梯队教师团队过程管理纳入年度常规工作。
3.保证经费投入。
利用金晟基金的一部分,分三级梯队合理分配并奖励梯队优秀成员。
事实上,在两年中,梯队成员毛海鹰老师获得全国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特等奖,陈艳老师获江苏省小学语文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两人均获得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荣誉。
另有说多名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获奖并取得教学能手级骨干教师荣誉。
七、学生实践组建多样化学生社团,开展盎然的特色活动。
阅读活动分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社团活动,一部分为经典活动。
社团活动如下——社团活动课在每周四下午的3、4两节课。
以“玉裁文学社”为主打社团,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分设多个文学社,精选社长、干事,有计划有序列开展数目推荐、读书活动及阅读成果的积累工作。
当前有以下社团:1.小脚丫俱乐部、笋芽文学社、尔雅小诗社(一二三年级):绘本故事、亲子童话剧、声律启蒙、寓言故事;2.蓓蕾儿童诗社、春雨文学社、童漫文学社(四五六年级):童漫时空、玉裁诗文、儿童诗鉴赏、游戏文化;3.玉裁文学社、萤火虫戏剧社、大雅辩论社(七八九年级):课本剧场、唐诗宋词鉴赏、哲理美文品评、唇枪舌剑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