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48380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9.png)
实验名称: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姓名:学号:系别:实验日期:同组同学名单:【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临时装片,进一步了解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形态结构2.学习霉菌形态结构3.学习酵母菌和霉菌观察方法4.了解酵母菌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实验材料】1.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霉(Rhizopus nigricans)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2. 试剂美蓝染色液、乳酸苯酚油固定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实验方法】1.酵母菌活体观察:菌体形态、出芽2.酵母菌死亡率测定3.子囊孢子观察(p29)4.假菌丝观察(假丝酵母)5.假根观察(黑根霉)6.孢囊孢子观察(总状毛霉、黑根霉)7.孢子头结构(产黄青霉、黑曲霉)8.足细胞观察(黑曲霉)【实验结果】酵母菌观察记录表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染色后,蓝色的为死细胞,无色的为活细胞)酿酒酵母的死亡率统计表平均死亡率为31%。
【注意事项】1.用于活化酵母菌的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润2.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3.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死亡率,易于观察死细胞4.霉菌制片时要薄,便于观察【讨论】题目:为什么酿酒酵母用美蓝染色时,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着色?答: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物质,其氧化态是蓝色,还原态是无色,由于新陈代谢,细胞保持很强的还原性,使美蓝呈还原态。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96eb6440029bd64793e2ca7.png)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松
松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d48ec84680203d8ce2f24b9.png)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53b36fd08a1284ac9504322.png)
• 霉菌的无性孢子类型:
(1)游动孢子
(2)孢囊孢子:孢子生在孢子囊内,孢子 囊一般生于营养菌丝或孢子梗的顶端,孢 子囊内的原生质体分裂成很多小块,每一 块发育成一个孢囊孢子。
(3)分生孢子:菌丝顶端分化成分生孢子 梗和分生孢子
绘图
加盖玻片
静止3分钟
菌丝顶端分化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4厚垣孢子5节孢子菌丝为无隔单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棉絮状菌落有假根假根向上长出孢子梗其顶端膨大为孢子囊孢子囊内形成大量孢囊孢子
一、实验目的
• 1.初步认识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 2.了解不同霉菌和酵母菌形态之间的相互区
别。
二、实验原理
• 1.霉菌的细胞形态
(4)厚垣孢子
(5)节孢子
根霉
• 菌丝为无隔单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棉絮 状菌落,有假根,假根向上长出孢子梗,其顶端 膨大为孢子囊,孢子囊内形成大量孢囊孢子。
曲霉
• 菌丝有隔,分生孢子,部分气生菌丝可分化成分 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为顶囊,顶囊表 面生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再着生出一串串 分生孢子。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菌落发达,能形成分支 繁茂的菌丝体,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本实 验采用插片法进行观察。 插片法:将灭菌的盖玻片插入接种有霉菌的平板 中,使菌体沿着盖玻片生长,取出盖玻片可直接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霉菌的菌丝类型:
(1)无隔菌丝:为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 个核,生长过程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 核的增多,如根霉。
青霉
• 菌丝有隔,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 产生几轮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形似扫帚状。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e623367482fb4daa58d4b79.png)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7287ad0b9f3f90f76c61b28.png)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7c2877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4.png)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e4d09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b.png)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https://img.taocdn.com/s3/m/3d2688af6c175f0e7dd1376c.png)
(4) 曲霉的识别:菌丝有无分隔,有无分枝,细胞的形状,分生孢子头的形状,小梗的列数,分生孢子头的大小和形状,顶囊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结论
绘图说明所观察的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初生物实验报告
科目
生物
时间
2010.11.2
组名
第一组
班级
八(1)
成绩
指导教师
刘凯
实验名称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常见真菌的不同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菌种:啤酒酵母、青霉、曲霉、根霉、试剂:乳酸石炭酸
实验操作过程及数据记录处理
1、 酵母菌培养特征的观察
观察固定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光泽、质地、表面和边缘情况。 2、 霉菌菌落形态特征的观察
观察并记录霉菌的菌落特征:包括菌落大小、颜色和组织状态。
3、 霉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1) 制片:在清洁的载玻片加一滴乳酸酚棉兰液,用解剖针或镊子从菌落的不同部位挑取少许菌丝体,放入玻片上
的乳酸酚棉兰液中,使菌丝体在液中展开,加上盖玻片。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 (2) 根霉的识别:菌丝有无分隔,孢子囊梗有无分支。孢子囊的形状、大小、囊轴的形状、囊托有无,孢子囊孢子的形状和大小,有无假根和匍匐枝,并注意有无结合孢子和厚垣孢子。
备注
霉菌和酵母菌认知 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观察
![霉菌和酵母菌认知 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72adb3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d.png)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基本原理
• 对酵母菌用美蓝染色,活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快, 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死 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变为蓝色或淡蓝色。
操作步骤
• ①载玻片上滴加1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取酵 母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 混合;
• ②用镊子取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 ③用制好的水浸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 • ④染色30min后,再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⑤
霉菌和酵母菌 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基本原理
① 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 的重要依据。
②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 微镜即可观察。
1 直接制片观察法
基本原理:菌丝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分散, 因此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制片镜 检。 制成标本特点:细胞不变形,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 且保持较长时间;防止孢子飞散,溶液本身呈蓝色,能增 强反差。
操作步骤:①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碳酸棉蓝 染色液;②用解剖针从霉菌尽量的边缘处取少量带有孢 子的菌丝,先置于50%的乙醇中浸以下,以洗去脱落的 孢子,再置于染色液中;③小心将菌丝挑散开,然后盖 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基本原理:接种霉菌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接种盖 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 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 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谢谢!
3 玻璃纸培养观察法
基本原理: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 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 璃纸减取一小片,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bedb59ea21614791611285a.png)
实验七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基础知识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 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及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les cerevisiae)培养的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根霉(Rhizopus.sp)和毛霉(Mucor.sp)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8b87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d.png)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在生物学实验室中,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酵母菌和霉菌的观察实验。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以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两个培养皿,分别用于培养酵母菌和霉菌。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在实验室中保持了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首先,我们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了适量的培养基。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和酵母粉,而霉菌培养基则是以淀粉和琼脂为主要成分。
接下来,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恒温箱中,分别设定了两个不同的温度条件。
一个培养皿的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而另一个则设定在30摄氏度。
这样,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较快,而霉菌则相对较慢。
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形成了许多小而圆的菌落,而霉菌则呈现出分枝状的菌丝结构。
这表明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更适应较高温度的环境。
在30摄氏度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酵母菌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而霉菌则迅速繁殖并形成了大量的菌落。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较高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而霉菌则能够在高温环境下迅速繁殖。
除了温度,我们还对湿度对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观察。
我们在实验室中调节了湿度,分别设定了较高和较低的湿度条件。
结果显示,在较高湿度下,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速度都增加了。
而在较低湿度下,两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观察到了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还了解到了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生态学行为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酵母菌和霉菌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酵母菌对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湿度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霉菌则对于较高温度和较低湿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这些观察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a4999f6b52acfc788ebc981.png)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一. 实验目的1. 2. 3. 4.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观察并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
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复原力也强,假设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复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复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复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较疏松,呈毛状、棉絮状、绒毛状或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均有不同颜色、构造、性状,故菌落外表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色泽特征。
菌丝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先产生孢子,故常形成同心圆。
三. 实验器材1. 菌种:面包酵母、根霉、曲霉、青霉。
2. 仪器:显微镜。
3. 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兰、镊子、大头针。
四. 步骤与方法1. 酵母菌细胞形态观察〔1〕制片:用接种环挑取一环面包酵母菌种于载玻片上的一滴美兰染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静置4~5分钟。
4、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4、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9e1cd0a581b6bd97f19ea0a.png)
实验四 结束 请交报告 报告! 请交报告!
实 验 内 容Ⅱ
(二)制片观察
于洁净的载片中央, 于洁净的载片中央,滴加一小滴乳酸石炭酸 溶液, 溶液,然后用接种钩从菌落边缘挑取少许菌 丝体置于其中, 使其摊开, 轻轻盖上盖片( 丝体置于其中 , 使其摊开 , 轻轻盖上盖片 ( 注意勿出现气泡) 置于低倍镜、 中倍镜、 注意勿出现气泡 ) , 置于低倍镜 、 中倍镜 、 高倍镜下观察。 高倍镜下观察。
实 验 四
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目的要求
1. 观察霉菌菌落特征。 观察霉菌菌落特征。 2. 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3. 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及有 性孢子的形态。 性孢子的形态。
实验材料
(一)菌种
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及红曲霉(培养好的 产黄青霉、黄曲霉、黑根霉及红曲霉( 平板各一个) 平板各一个)。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菌丝结构(及分化结构)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孢子囊 示无隔菌丝、假根、匍匐枝、 梗、孢子囊 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其分枝方 示有隔菌丝、 式、小梗 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分生孢 示有隔菌丝、足细胞、顶囊、 子梗及小梗
无性孢 子 孢囊孢 子 分生孢 子 分生孢 子
思考题
实验内容Ⅱ
1.产黄青霉 • 观察菌丝体的分枝状况 , 有无横隔 。 分生孢 观察菌丝体的分枝状况, 有无横隔。 子梗及其分枝方式、 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子梗及其分枝方式 、 小梗及分生孢子的形状 。 • 利用平板插片法 , 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分生 利用平板插片法, 孢子穗, 孢子穗 , 帚状分枝的层次状况及成串的分生 孢子。பைடு நூலகம்孢子。
• 填表说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填表说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 菌落特征如何识别?这四大类菌在制片 菌落特征如何识别? 方法上有何特点? 方法上有何特点?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ce1ce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6.png)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一、引言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并在不同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霉菌和酵母菌落形态是研究它们生长和繁殖方式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态和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霉菌和酵母菌落的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二、霉菌菌落形态霉菌是一类真菌,其菌丝体具有分枝的特点,常以菌丝网状生长。
霉菌菌落形态多样,根据菌丝的生长方式和菌落的外观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毛状菌落:毛状菌落是霉菌最常见的类型,菌丝从中心点向外辐射状生长,呈现出较为清晰的放射状分枝,菌落表面形成一层绒毛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通常生长较快,菌丝之间紧密排列,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分解能力。
2. 斑点状菌落:斑点状菌落是霉菌的另一种常见类型,菌丝从中心点向四周扩散生长,形成不规则的斑点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生长速度较慢,菌丝之间较为疏松,菌落表面呈现出颗粒状或颗粒堆积状,常见于一些食物变质或发霉的情况。
3. 锈状菌落:锈状菌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霉菌形态,菌丝从中心点向四周生长,形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锈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霉菌通常生长缓慢,菌落表面呈现出暗红色或棕色,常见于一些湿润环境或土壤中。
霉菌菌落形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可以用于鉴定霉菌的物种分类和毒力评估。
不同类型的霉菌菌落形态反映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生长状态,通过观察和比对菌落形态,可以快速初步鉴定霉菌的种类和特性。
三、酵母菌落形态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其菌体呈现为圆球形或椭圆形,不具有菌丝体结构。
酵母菌落形态主要通过观察菌落的外观特征和颜色来描述,常见的形态有以下几种:1. 圆形菌落:圆形菌落是最常见的酵母菌形态,菌落呈现出规则的圆形,在培养基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薄膜状结构。
这种形态的酵母菌通常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代谢活性和发酵能力。
2. 不规则菌落:不规则菌落是酵母菌的另一种常见类型,菌落形状不规则,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叉或凸起结构。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fda7e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1.png)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此段为引言,介绍四大菌落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全文都可以采用科普的形式进行写作)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常见的四大菌落。
它们在微生物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四大菌落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类菌落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殖。
细菌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等。
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其中一些特征甚至可以用于鉴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染色特性,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
细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还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与细菌不同,酵母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以及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酵母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多样,可以是乳白色、黄色或棕色等。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酿酒和面包等行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酵母菌可以发酵面团,使其膨胀,产生气泡,从而制作出松软的面包。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霉菌之间的细胞。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丝的形状、分支方式和色素产生等。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火星状或云朵状,色素多样,常见的有黄色、红色和褐色等。
放线菌在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抗生素的研发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细胞通常呈菌丝状。
霉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分支方式、菌落的大小和形状等。
常见的霉菌菌落呈灰绿色、灰白色或黑色等。
霉菌在食品加工、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霉菌可以制作出各种风味独特的发酵食品,如奶酪和味噌。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02755b6f111f18582d05a1a.png)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姓名年05 月24 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3bc6ec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0.png)
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细菌酵母霉菌是生物界中的三大主要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中包括了许多能够产生疾病的致病菌,还有能够发酵的菌种。
酵母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常被用于制作面包、啤酒等,而霉菌则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等重要的生物制品。
在实验室中观察细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这些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观察和总结。
一、细菌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其个体较小且呈棒状。
在培养基表面上形成的菌落呈白色或浅黄色,表面平坦,边缘有锯齿状,不同菌株形成的菌落大小不同。
2、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个体较小,呈串珠状排列。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呈白色或淡黄色,边缘光滑。
二、酵母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有时在显微镜下也可以看到其缢缩分裂的形态。
在液体培养基中,酿酒酵母在表面形成的菌落为白色,表面有糯性,菌落中部凸起。
2、葡萄球菌样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三、霉菌1、青霉菌(Penicillium)青霉菌是一种造型优美的多细胞真菌,个体较大。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绿色,边缘光滑,表面密布长腔的菌丝,有时会形成分枝状结构。
2、曲霉(Aspergillus)曲霉也是一种多细胞真菌,个体相对较大。
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浅黄色或橙黄色,通常呈半圆形,边缘不规则,菌丝极为密集,呈纵横交错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报告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日期:
同组成员:
一、摘要
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
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
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
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酵母菌形态观察
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
(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3)在一个视野里计数死亡细胞与活细胞,共计数5-6个视野。
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以下式来计算:
死亡率= 死亡细胞总数×100%
死活细胞总数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从产孢子培养基上挑取少量菌苔于载玻片的水滴中,经过涂片、干燥和热固定后,加数滴孔雀绿染液,染色1min,水洗去孔雀绿染液;加95%乙醇脱色30s,水洗去乙醇溶液;最后用沙黄染色液复染30s,水洗去沙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待制片干燥后镜检。
子囊孢子为绿色,子囊为粉红色。
2、假菌丝的培养与观察
在28℃培养2-3d的假丝酵母PDA培养基中,挑取少量菌苔,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制成悬浊液;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置于火焰上方,使酵母菌固定;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牙殖酵母可形成藕节状假菌丝,裂殖酵母形成竹节状假菌丝。
霉菌形态观察
1、黑根霉主要观察它的孢囊孢子和假根,取少量黑根霉制成悬浊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2、黑曲霉的观察方法同黑根霉,主要观察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和足细胞;
3、青霉的观察做法同上,观察的是青霉的产孢结构—分生孢子梗;
4、取少量总状毛霉菌苔,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苯酚油,盖上盖玻片,主要观察的是总状毛霉的孢囊孢子及假根。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酵母菌死亡率的计算。
(如图1)
细胞是不被着色的代谢旺盛的活细胞,还有少数为被染成淡蓝色的衰老细胞。
这五组实验数据的死亡率有三组数据超过50%,说明大部分细胞是死细胞,少数细胞是活细胞或衰老细胞。
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染色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大部分死亡,从而被染成蓝色细胞。
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通过对酿酒酵母的活体观察可以看到酵母细胞的球形结构以及其出芽生殖产生的孢子,
还有其形成的子囊孢子,在盖玻片的挤压下,只能看到三个孢子,实则为四个子囊孢子。
3、酵母菌子囊孢子为绿色,子囊为粉红色。
(见图2 )
4
图1酵母菌活体染色图图2 酵母菌子囊孢子图3 青霉
图4根霉图5 曲霉图6 毛霉
七、讨论与分析
1、取菌时,可能取菌数量过多,叠在一起导致观察效果差。
2、我们在进行染色的过程中,多次用染液和水进行冲洗,大部分菌丝估计已脱落,所以无法观察到。
八、参考文献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黄秀梨辛明秀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