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创新试题赏析.doc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完成下面作图:(1)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

(保留辅助线)(2)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7所示。

请在右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一条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另一条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请在下图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光在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线是反射光线。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作图(3)在凸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过焦点,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光现象作图。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反射和折射的规律,根据要求作图。

2.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请你将声音和光进行比较,写出它们的一种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

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则不能;在同样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不是电磁波。

【解析】声音和光的相同点:都能在空气中传播;都能反射;都可以传递能量;都是一种波等;声音和光的不同点: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是电磁波,声音不是电磁波等.3.如图所示,是小华在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变小C.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平面镜D.当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答案】B【解析】解:A、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选项A正确;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当小华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也远离平面,故C选项正确;D、物体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也会靠近平面镜,但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①物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②物距等于像距;③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解答.注意题目要求,是选出错误的选项,而不是选择正确的选项.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放大的字B.小孔成像C.手影D.倒影【答案】D【解析】A凸透镜成像,也即光的折射原理;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C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D倒影是光的反射或平面镜成像原理,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选项错误;B、远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小,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此选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此选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实像与虚像,漫反射,光的色散,远视眼及其矫正2.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

小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说明她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

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照相机;近视;凹【解析】人眼中的晶状体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台小型的照相机.近视眼的晶状体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但远处的物体则看不清.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把光线的会聚点移到视网膜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故答案为:照相机;近视;凹.【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眼睛及其视物原理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红色的物体才会发出红外线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答案】A【解析】红外线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中考物理试卷评析

中考物理试卷评析一、试卷总体评述本次中考物理试卷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题型多样,涵盖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符合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整体要求。

试卷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试卷具体题目评析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以客观题为主,覆盖了物理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式运用、物理概念理解、实际问题分析等。

难度适中,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有些题目注重考察学生的物理常识和生活实际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图示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注重对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分填空题设置了实际问题,需要学生结合公式和物理概念进行分析和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解答题部分解答题部分设置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答。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同时,解答题也注重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清晰地陈述问题、分析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试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1. 部分选择题偏向应试性质较强,需要增加一些注重实际问题应用和思维能力的题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部分填空题设置较为简单,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和拓展性强的填空题,提高试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解答题部分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试卷总结本次中考物理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今后的试卷编写中,可以进一步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竞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A B C D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0题单选,11-13多选。

10×2分+3×3分=29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3.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 .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 )5.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 刻度线处,则 ( )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 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6.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 )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专题03 光学实验(解析版)

专题03 光学实验(解析版)

模块三光学专题03 光学实验*知识与方法一、初中物理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该物理量与各个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变,只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思路:找好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实验中主动变化的量。

因变量:实验中被动变化的量,一般也是研究目标。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之外其他可能会引起因变量变化的量,需控制不变。

2.转换法:在科学探究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或者不易观察的现象,通常改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

3.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4.科学推理法: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刻地揭示科学规律的本质。

二、探究性实验1.光的反射实验(1)器材: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铅笔等。

(2)纸板的作用:①对光起漫反射的作用,显示光路。

(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粗糙些)②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3)操作及结论:①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②让激光沿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另一侧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③将纸板另一侧向后偏折,观察偏折后的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线将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路可逆。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去测量反射角大小的目的是:多次实验总结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2.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实验(1)器材:带支架的透明薄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铅笔、刻度尺、光屏。

(2)实验步骤:①把一块较薄的玻璃板垂直放在白纸上,作为平面镜;②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 的像;③把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平面镜的后面并移动位置,从蜡烛A 所在的这一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 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标出两个蜡烛的位置;④改变蜡烛A 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几次实验。

初中物理光现象试题经典含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试题经典含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试题经典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如图所示为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时的小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自制真空照相机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B. 自制潜望镜的原理是广德反射定律C. 自制万花筒中,平面镜缩成的像是实像D. 自制照相机缩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 C【解析】【解答】A.自制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B.潜望镜是由2块平行的平面镜组成,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B不符合题意;C.自制万花筒中有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C符合题意;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2)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光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B. 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约为30mmC.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D. 普通家用照明灯的工作电流约2A【答案】C【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中考物理试卷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30cm=300m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两个苹果的质量约250g,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250g.故C符合实际;D、家用照明灯的额定功率约为40W,正常工作电流约I= = ≈0.2A,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路灯下的“人影”B.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答案】 C【解析】【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从而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走近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4)掌握小孔成像的原因: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B. 人在墙上形成的影子C. 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D. 观众看到荧幕上的图像【答案】D【解析】【解答】A、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D、观众看到了银幕上的图像,是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有:手影、日食、月食等;光的反射的实例有:倒影、平面镜成像等;光的折射的实例有: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透镜成像、海市蜃楼等,注意平时的积累.6.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人们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绿、蓝三色光C. 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D.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形状各异的光斑【答案】C【解析】【解答】解:A、远视眼使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因此需要用凸透镜来矫正,人们佩戴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B、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所以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B错误;C、紫外线可以杀菌消毒,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紫外线,故C正确;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2)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3)紫外线的用途: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杀菌消毒等;(4)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图甲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是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图丙是炎热夏天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D. 图丁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答案】 C【解析】【解答】解:A、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不符合题意。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答案】B【解析】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错误;B电影幕布选粗糙布料,形成漫反射,这样每个角度的人都可以看到图像,B正确;C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错误;D红色牡丹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D错误。

故选B【考点】光的反射;漫反射;直线传播;物体的颜色。

点评: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折射,漫反射,物体的颜色等物理现象,应多联系实际,进行熟练掌握。

2.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答案】C【解析】A、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D、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排布从上到下是红橙黄绿蓝锭紫故选C.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鱼的像的位置在鱼的下方C.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紫外线脉冲来控制电视机【答案】A【解析】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日食时,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站在地球上的人们看到的太阳被月亮挡住了,A正确;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鱼的像的位置在鱼的上方,鱼的像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岸上的人看过去,比真正鱼的位置要高,B错;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而不是反射,C错;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来控制电视机,而不是紫外线,D错。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解析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解析1.用照相机照相时,在拍摄进景和远景时,有什么区别?答:物距均大于二倍焦距(因为照相机常常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像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则像距越近,物距越近则像距越小,所以拍摄近景时,物距小,像距较大,成的像也较大,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前伸;拍摄远景时,物距大,像距较小,成的像也较小,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后缩.2。

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凸透镜(convex lens)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

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

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

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符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越短。

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

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物距范围成像性质像距范围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u<v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

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1/v=1/f物在焦点不成像,二倍焦距倒同样.大于二焦倒立小,焦外二内幻灯放.物体放在焦点内,对侧看见大虚像.像若能够呈屏上,一定倒立是实像.(1)u>f时成实像,u<f成虚像,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中考物理专题03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含解析试题

中考物理专题03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含解析试题

专题03 光学之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一、选择题1.〔2021·〕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答案】B考点:光现象2.〔2021·〕艾梅同学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局部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烛光经玻璃前外表反射形成一个虚像,经后外表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一些的透明玻璃板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真实的B与水面的间隔也是25c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玻璃有两个面,并且都会将蜡烛的像反射回来,这时便会有两个重叠的像,所以是由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造成的,应选项A正确.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梳妆镜不透明,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项B错误.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应选项C错误.D、在水面上方25cm处悬枚硬币A,将同样的硬币B置于水面下,当从水面上看到B与A的像重合时,此时由于折射选项,像的位置偏高,因此B与水面的间隔小于25cm,应选项D 错误.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

3.〔2021·〕以下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手影游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是光的色散,A错误,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不是光的折射,B错误,不符合题意;C.照镜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C正确,符合题意;D.渔夫叉鱼时看到鱼时是光的折射,不是光沿直线传播,D错误,不符合题意。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第10讲—光学作图专题精练(解析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第10讲—光学作图专题精练(解析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0讲—光学作图专题精练1.如图甲所示,是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法。

实际上凹透镜也可以成像,物体经凹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如图乙所示,MN是主光轴,A'B'是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请你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在乙图中画出凹透镜的位置并标出其中一个焦点的位置。

(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详解】连接AA',与MN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的光心O,然后画凹透镜,作平行与MN的光线AC,连接A'C即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MN的交点即为焦点F。

如图所示2.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并且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

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

【答案】【详解】(1)因为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由此可知光线a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所以反向延长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透镜的焦点F(S')。

(2)已知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画出像S'(F)的对称点,可得点光源的位置S。

所求画图如图所示3.已知暗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

请在暗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填上光学仪器,并注明凹透镜虚焦点F的位置。

【答案】【详解】延长射入黑箱的光线,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射出黑箱的光线交于一点B,过该点垂直主光轴画出凹透镜;前面反射光线OB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凹透镜的焦点;画出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垂直法线画出平面镜,如图所示:4.承德避暑山庄湖景如画,如图甲所示。

小玉同学在岸边,通过平静的湖面,既可看到建筑物的倒影,又可看到水中的鲤鱼。

图乙中,A点代表建筑物的顶点,B点代表小玉看到的鱼,C点代表小玉的眼睛。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光学》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关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小孔成像相对于物来说不一定是倒立的C、小孔成的像是虚像D、当把小孔前后移动时,像的大小会改变3、人走近镜子时,人在镜中的像与原来相比()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不对4、小轿车前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噪音B、尽可能避免因平面镜成像造成不安全因素C、潜水艇里的人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D、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折了1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14、四块透镜分别放在蜡烛前20cm处,实验结果是:用透镜甲可成倒立缩小的像;用透镜乙可成正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丙可成倒立放大的像;用透镜丁可成正立缩小的像,可以判定透镜焦距在10~20cm 的凸透镜()A、甲B、乙C、丙D、丁15、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16、蜡烛从到凸透镜距离为3f的地方移到距离凸透镜为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A、始终是放大的B、始终是缩小的C、逐渐变大D、逐渐变小17、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18、用不透光的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与不用纸遮住透镜形成的像区别是()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D、仍有原来大小的像,但亮度变暗19、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C、看物体的影子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20、在离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正前方100cm处,有一物体以5cm/s的速度向凸透镜匀速靠拢,运动13s时,物体所成的像为()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等大倒立的实像二、填空1、光的三原色是______ ____ 、_______ ___ 、_____ ____,这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基础教育·初中2021年第2期22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实验”是新课程标准中20个必做实验中的两个,都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进行探究的实验,可见这两个实验的重要性。

前镀膜反射镜也称高反射镜,高反射镜子不同于普通镜子,它具有以下优点:镀膜在上表面, 反射所成的像无重影;界面光损小,可见光谱区380nm到700nm具有高反射率,反射率大于90%,高可达98%,所成的像清晰。

因此高反射镜可以代替平面镜和玻璃板改进“平面镜成像”实验和“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可以弥补试验的不足,使实验效果更好。

1 光的反射实验改进与创新沪粤版初二物理教材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采用平面镜作为反射面,让激光笔贴纸光屏沿着AO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AO到达平面镜的上表面会经过折射,反射,最后再经过折射后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如图1所示,学生看到了反射光线CD。

图1 平面镜的反射光路图从图1可知,由于平面镜的反射面在下表面,导致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反射点C和入射点O不能重合;(2)实际上的反射光线CD会整体移动,导致反射角读数存在系统误差;(3)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时,会在看到的反射光线CD上任意取一点E,连接OE,导致反射角误差反而更大。

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尽量选取厚度较小的玻璃板。

但是由于平面镜的厚度导致这个误差始终存在。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选用高反射镜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误差更小。

1.1 实验器材高反射镜,激光(线光源),卡槽,一张印有量角器度数的白纸1.2 实验操作过程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卡槽将高反射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镜面与量角器水平线重合;打开激光光源,让一束光射向镜面,入射点与量角器的O点重合;根据光线位置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

1.3 改进和创新后的优点由于高反射镜的镀膜位于上表面,入射光线AO到达反射镜的上表面直接发生反射,可以不需要考虑折射对实验的影响;(1)反射角更接近真实角度,减小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严谨思维;(2)线光源操作方便,不需要贴着纸板照射,反射光线清晰;(3)白纸上打印量角器,学生可以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学生分组实验更方便,可以减小由于操作引起的误差。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不正确;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C.【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色散、近视远视的矫正.2.下列事物,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树下圆形的光斑B.水母C.月亮D.节能灯【答案】B【解析】A、树下圆形的光斑自身不能发光,是小孔成像,不是光源。

B、水母自身能发光,是自然光源。

C、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不是光源。

D、正在发光的节能灯是光源,但节能灯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考点】光源点评: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自然产生或存在的光源是自然光源3.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1)如图甲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折射的规律作图,在折射现象中空气那一侧的角是大角。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5套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5套

初中物理光学专题训练30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如图甲所示,小明购买的强光手电能射出一束平行光柱。

将一枚透镜正对平行光柱,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上水雾,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光会聚于A点。

(1)根据图乙现象,可以判断此透镜为透镜;(2)小明拆开手电筒,发现灯头结构如图丙所示,查阅说明书得知灯头透镜直径D 为10cm,焦距为2cm,光源出射光角度为120°,则此手电筒发出的平行光的直径d为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的性质的实验中,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效变短,烛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方.改变物距做了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3.黑板“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反射.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像.这个透镜是选填“凹”或“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视眼镜(填近或远) .二、单选题6.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是凸透镜的是()A.a、b、c、d B.b、dC.a D.c7.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在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A.B.C.D.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日晷上的影子C.鸟巢在水中的倒影D.景物在镜中的像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手影”、拍照片的“摄影”、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景色在水中的“倒影”等,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屏承接的实像B.摄影﹣光的反射C.电影﹣倒立放大实像D.倒影﹣光的折射10.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令世人赞誉。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白炽灯发出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B.在A、B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的性质相同C.在B处观察到液晶显示器通过镜片的光,与白炽灯发出的光性质相同D.在A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答案】D【解析】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横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偏振片,纵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偏振片。

这样就保证了左边相机拍摄的东西只能进入左眼,右边相机拍摄到的东西只能进入右眼,于是乎就立体了。

根据题意: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因为白炽灯发出的是普通光线,不是扩展振光;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说明白炽灯发出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不同,A错误;在A、B处因为光线经过了两个不同偏振角度的镜片,所以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的性质是不同的,B错误;在B处观察到液晶显示器通过镜片的光是偏振光,而白炽灯发出的光是普通的光线,所以不同,C错误;液晶显示器由于特殊的发光成像原理发出的是偏振光,在A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是经过偏振镜片后的光线也是偏振光,故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考点】比较法的应用。

点评:解答这样的题目思路要清晰,好像无从下手,但只要能从题目中挖掘异同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2.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手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老花镜的镜片是用凸透镜制成的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的原理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答案】C【解析】A、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手的后面形成了黑色的区域,就形成了手影.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老花镜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正确区分影子和像,影子是一个黑色的轮廓,无论虚像还是实像,都能看出物体的模样.(2)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相似,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3.我国古代有许多对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答案】【解析】分析:(1)镜子和平静的水面都起到了平面镜的作用,花通过镜子和月亮通过水形成的都是虚像,是摸不到够不着的,是光的反射现象;(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中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物体的虚像的位置在物体的上方.如在水池边看水的深度,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向上弯折;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比实际的高.解答:解:(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因此“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形成的像,而“镜中花”是由于花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现象;(2)“疑水浅”是因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所形成的现象,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反射、折射.4.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普及,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讲解一.选择题(共29小题)1.如图所示.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一束入射光线沿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 点.现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转过θ角.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图中长度单位为:米)=7.如图(a)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解得:θ=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成15°夹角交于O点.从C点处垂直于A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试问: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镜面足够长)().=5=510.在图中.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跟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1.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所示.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CC′.EO=.FO=.EF=A′B′=AB13.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30厘米的线状物体MN.M端离镜面7厘米.N端离镜面25厘米.如图10所示.则N点的像N'到M端的距离是()14.右图中.MM'是平面镜.p、a、b、c、d是平面镜前的五个点.如果人在镜前的某点观看其余四个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在哪个点观看.看到的像点最少?()15.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16.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C17.如图中c是一口水池.地面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为10米的电线杆.ab=4米.bc=2米.cd=2米.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米.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可得可得.18.(1994•普陀区)把两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并使它们镜面间的夹角为60°.在它们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19.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20.某房间墙上挂着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1.5米高的中国地图.两墙面之间的可得=21.墙上挂着一块长30厘米的平面镜.小明站在镜子前1.5米处.这时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一根木杆.木=22.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23.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下面列举的从侧面所看到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24.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该产生两个虚像.那末在镜前不能赋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域25.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 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B″=.26.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27.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B上的某点P射出一条与B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的个数有()28.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29.如图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如果在容器内注满水.其它条件不变.则焦点位置将比不注水时()二.填空题(共1小题)30.请按要求作出各图(作图时请用铅笔、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画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2)如图2所示.MN为平面镜.O为人眼在平面镜前的位置.A、B、C、D四个物点中.人眼看不到哪个物点所成的像?(3)画出图3中的平面镜.标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4)如图4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5)如图5所示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6)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①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②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该怎样改变?. .。

初三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光学综合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2分)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B【解析】诗句“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中的“一株当作两株看”是桃树在水中成像,水中的像和真实的桃树一共两株,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正确的选择是B。

【考点】光现象2.生物课上,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节反光镜将洋葱表皮细胞照亮,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能够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像,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此像通过目镜又成________________像.(后两空填“虚”或“实”)【答案】反射折射实虚【解析】(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调节反光镜将洋葱表皮细胞照亮,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2)当能够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像,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像通过目镜又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反射;折射;实;虚.3.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答案】 C【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选C.4.下列各种现象中,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答案】C【解析】光的传播主要有三种: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光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光会进入透明介质的折射。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1.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日全食”.如图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图中的A处是球,产生日全食的原因是.【答案】月;光沿直线传播【解析】解:如图,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时,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地球上a区域,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全部被月球挡住,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故答案为:月;光沿直线传播.【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日食是一种典型的光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现象,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食的成因,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我们要能够根据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2.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答案】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解析】解: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A纸片上的小孔在B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应用和小孔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3.假如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做操时更容易将队伍排直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答案】A【解析】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阴影区;手影、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都是影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学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所示,图A是由光的形成的,图B的手影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答案】折射直线传播【解析】【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1)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隔着玻璃砖看钢笔,由于光的折射,发生错位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B、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答案为:折射;直线传播.点评:本题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考查光现象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戴绿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绿色,关于此现象的解释最正确、合理的是()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绿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绿色B.眼镜反射的光映绿了白纸C.通过绿色镜片看一切颜色的物体都是绿色D.绿色镜片透过了白纸反射光中的绿光【答案】D【解析】太阳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太阳光照射白纸时,白纸反射太阳光的七种颜色,当七种颜色射向透明的绿色眼镜片时,透明的绿色眼镜片只让绿光通过,其他的颜色被透明的绿色眼镜片吸收,只有绿光通过镜片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白纸变成绿色.故选D3.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C.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答案】B【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故B正确,C错;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D错;应选B。

【考点】平面镜成像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的屏幕,表面是粗糙的,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解析】A、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什么反射,对于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解:A、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是为了让光线射到上面发生漫反射,让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看到画面上的字,故A正确;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故B错误;C、光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故C错误;D、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通过实例考查了光现象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C.光的传播需要时间D.光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8m/s【答案】C【解析】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B、光是真实存在的,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故B错误;C、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故C正确;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lO8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故D 错误.故选C.【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为了描述光的传播,物理学上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属于模型法的思想;(3)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3×lO8m/s,所以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传播的条件和特点,即要求同学们对此应熟练掌握.6.(1)图示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知识作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标出它看到的天空范围。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讲解一.选择题(共29小题)1.如图所示,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一束入射光线沿着与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射到平面镜的O 点.现将平面镜绕过O点且垂于纸面的轴转过θ角,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图中长度单位为:米)==4.5m7.如图(a)所示,平面镜OM与ON夹角为θ,光线AB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为CD.现将平面镜OM与ON同时绕垂直纸面过0点的轴转过一个较小的角度β,而入射光线不变,如图(b)所示.此时经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将()8.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的夹角为θ,一条平行于平面镜ON的光线经过两个平面镜的多次反射后,能够沿着原来的光路返回.则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不可能是(),由于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成15°夹角交于O点,从C点处垂直于A镜射出一条光线,此光线在两镜间经多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试问:有几次反射?而最后一次反射发生在哪个镜面上?(镜面足够长)()=5,=510.在图中,MN为一平面镜,a、b、c、d表示一个不透明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其中b面跟平面镜平行,e是观察者的眼睛所在位置(位于正方体的正下后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1.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所示.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OC=A B EF=AB13.平面镜前有一个长为30厘米的线状物体MN,M端离镜面7厘米,N端离镜面25厘米,如图10所示.则N点的像N'到M端的距离是()14.右图中,MM'是平面镜,p、a、b、c、d是平面镜前的五个点,如果人在镜前的某点观看其余四个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则在哪个点观看,看到的像点最少?()15.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临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为()16.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放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浅色,右半部分为深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B17.如图中c是一口水池,地面ab、cd与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aa'是高为10米的电线杆,ab=4米,bc=2米,cd=2米.立在d点的观察者弯腰观察电线杆在水中的像.已知观察者的两眼距地面高为1.5米,则他能看到电线杆在水中所成像的长度为(),可得,可得,解得18.(1994•普陀区)把两块平面镜竖直放置,并使它们镜面间的夹角为60°.在它们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n=19.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20.某房间墙上挂着0.5米高的平面镜(镜面足够宽),对面墙上挂着1.5米高的中国地图,两墙面之间的可得=21.墙上挂着一块长30厘米的平面镜,小明站在镜子前1.5米处,这时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一根木杆,=,解得22.如图所示,平面镜和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并处在凸透镜两倍焦距处,在凸透镜另一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平面镜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23.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白纸上,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下面列举的从侧面所看到的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24.图中两个反射面成钝角,镜前放一个物体应该产生两个虚像,那末在镜前不能赋时看到两个虚像的区25.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性质可得==,=26.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在其中任一位置放置光源S,那么它所成的像共有()27.如图所示,两平面镜A和B之间的夹角为9°自平面镜B上的某点P射出一条与B镜面成β角的光线,在β角由0°至180°范围内(不包括0°)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当β取某角度时,光线经镜面一次或多次反射后,恰好能返回到P点,则符合该要求的β的个数有()28.两平面镜垂直放置(如图),一人站在镜前不断走动()29.如图中的容器内有一个凹面镜,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焦点.如果在容器内注满水,其它条件不变,则焦点位置将比不注水时()二.填空题(共1小题)30.请按要求作出各图(作图时请用铅笔、直尺并保留作图痕迹)(1)在图1中画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2)如图2所示,MN为平面镜,O为人眼在平面镜前的位置,A、B、C、D四个物点中,人眼看不到哪个物点所成的像?(3)画出图3中的平面镜,标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4)如图4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5)如图5所示a、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6)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①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②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该怎样改变?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21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创新试题赏析
杨九秀
一. 展示光学发展史
例1. 古希腊地理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6月21日正午时刻,在北半球B城阳光与竖直方向成7.5°角下射,而B城正南方,与B城距离为L的A城,阳光恰好沿竖直方向下射(如图1所示),射到地面的光可视为平行光,据此他估算出地球的半径。

试写出估算地球半径的表达式R=______________。

图1
解析:地球的截面可看作一个圆,如图2所示,则A、B两地的距离L等于弧AB的
长,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θ
π
==
75
24
. ,根据弧长公式L R
=θ,得:R
L L
==
θπ
24。

图2
点评:该题是一道物理和数学知识互相渗透的综合题,它展示了光学发展的一段历史。

通过该题的解析,不但可以了解光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中感悟到科学家注重实验、善于观察与分析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拓展课本知识
例2. 给你一凸透镜,怎样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根据你所学过的光学知识,简要写出四种判断方法。

解析:方法一:根据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就是凸透镜。

方法二:根据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的原理,将一束平行光(或在太阳光下)垂直射到透镜上,移动透镜的位置,直至在光屏上(或地面上)出现一个亮点,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方法三:利用凸透镜能成虚像的原理,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或其他微小物体,若能观察到放大的像即为凸透镜。

方法四: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它们的中心,使其在同一高度,调节凸透镜、光屏位置,若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的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即为凸透镜。

点评:本题是一道课本知识拓展的方法开放题,是对凸透镜有关知识的拓展,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凸透镜的定义及其成像特点和对光线的折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可见,该题的开放性体现在方法的不确定性上。

试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本,根据题设情景和解题要求展开,开放思想让他们在开放的空间探索知识,激发创新,在求知中创新和突破。

即从
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升华课本知识的目的。

三. 结合生活实际
例3. 新建的高楼大厦门表面安装一块玻璃,站在马路上看,它们是一面镜子,通过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像,却看不到马路上的情景。

但在大楼内向外看,却变成了普通的玻璃,通过它们能看到马路上的情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解析:大多数镜子的金属镀层都比较厚,如果金属镀层足够薄的话,那么入射光仅有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将穿过金属镀层。

室内光线比较弱,反射光也比较弱,里面的人可以接受外面透过来的光线看清室外的情景,而室外的人可以接收镜面反射光线看到室外物体的像。

这种镜面叫做半镀银镜面。

我们若用半镀银镜面做窗玻璃,它就成了一个单向镜面,某些物体反射成像是与背景明亮有关的,如果在背景较暗的情况下,一块平板玻璃也能成像。

点评:本题取材于生活实际,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其实,生活实际中的物理问题比比皆是,但同学们往往熟视无睹,这主要是在观念上缺乏观察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意识。

通过这类题目的考查,有利于加深同学们对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的感受,促进同学们能从物理角度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物理问题,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学习方法,进而关心社会、关心生活,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四. 渗透科学方法
例4.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短文: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用球壳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镜子叫凹面镜,简称凹镜。

我们都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凹镜对光线会起什么作用呢?
小明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即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有这三种情况,但究竟哪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呢?小明做了以下实验: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对着凹镜照射,发现了如图3所示的现象。

图3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实验小明可得到什么结论?
(2)你认为凹镜可以有哪些应用?请说出三个。

(3)通过刚才小明和你对凹镜的学习,想想这个学习过程是经过了大致怎样的程序步骤?请写出来。

解析:(1)从图3中可以看出:平行光线经过凹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凹镜的焦点,可见凹镜对平行光具有会聚作用。

(2)凹镜的应用有:太阳灶、探照灯、手电筒、天文望远镜等。

(3)通过小明和你对凹镜的学习,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程序步骤: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实际应用。

点评:该题渗透了科学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法,展现了凹镜对光有什么作用的整个探究过程。

通过解析该题可得到启示:对于探究题应注重观察实验的重要环节,分析解释数据,去粗取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运用简洁的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得出结论。

对于得出的结论还必须批判性的思考,使结论更加完美、准确化,而且这类题目为同学们模拟了一个类似科学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情景,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创造思想、递进思维能力。

五. 关注现代科技
例5. 1999年某国际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的两千万分之一,这种光速度近于普通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此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正在努力将光速降低到40m/h左右,慢到几乎与乌龟爬行的速度相当。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一句话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___________中的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解析:(1)光在超低温原子中的光速为:v
c
m s m s =

=


=
210
310
210
15
7
8
7
//
(2)从题目中可得到信息: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速度是不同的。

所以应填:介质。

点评:本题是结合现代科技信息的阅读题,信息来源于20世纪末国际科研新成果,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解析拉近了现代科技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从高不可攀变为伸手可及,这既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又能破除科学的神秘感,让同学们跟上时代步伐,关注科技成果,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激活创新灵感。

六. 漫画呈现物理情景
例6. 图4中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4
解析:漫画展示的是一位老人溺水的情景。

漫画说明了老人所看到的水底实际上是水底发生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由于虚像比实际水底向上发生偏移,老人看到水底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小,因此,老人看到水并不太深,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点评:这是一道漫画情景题,通过三幅漫画展现了一位老人溺水的情景。

这类考题以图代文,识图明理,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联想,把图中现象或物体与学过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概括出图中的物理思想、观点、方法,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这类试题不但能够考查同学们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