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评定
合集下载
《关节活动度评定》课件
运动训练
运动员可以通过关节活动度评 定来优化训练计划,提高运动 表现。
康复治疗
关节活动度评定在康复过程中 起到指导作用,帮助患者恢复 关节功能。
总结和展望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评估关节功能和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未来,我们 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更多创新的评定方法,提升关节活动度的评估效果。
《关节活动度评定》PPT 课件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评估关节灵活性和功能的重要工具。本课程将介绍关节活 动度的重要性以及评定的方法和常见工具。
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
关节活动度是身体正常功能的关键。它影响着日常活动、运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改善身体的功能。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方法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步骤
1
患者准备
2
向患者解释评定过程,让其做好准备。
3
记录和分析
4
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评 估关节活动度水平。
准备工作
收集相关资料,确定评定目标和准备评 定工具。
评定操作
按照评定工具的要求,对关节活动范围 进行测量。
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临床评估
关节活动度评定在临床中广泛 应用,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 者的关节问题。
主观方法
通过观察和询问患者的感受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客观方法
使用测量工具和技术来准确评估关节的运动范 围。
常见关节活动度评定工具
髋关节活动度评定器
通过测量髋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范 围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柔韧性测量工具
通过测量身体各个关节的伸展范 围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运动范围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和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来评估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的主要目的
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 根据整体的临床表现,大致分析可能的原因 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为治疗效果的评定手段
测量工具
最常用的通用量角器
测量方法
方法
患者处于合适并且舒适的体位
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轴
固定臂与构成关节的近端骨轴线平行 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轴线平行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具体测量1(肩关节)
肩屈曲
肩后伸
肩关节外展内收
肩关节内外旋
髋关节屈曲
髋关节伸展
髋关节外展和内收
髋关节内旋和外旋
测量结果的记录
• 关节的名称与左右 • 关节僵硬、强直或挛缩的位置 • 主动ROM和被动ROM • 测量时的体位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的注意事项
•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体位,防止邻近关 节的替代动作。
• 固定好量角器,其轴心应对准关节中心 • 避免在按摩、运动以及其他康复治疗后
立即进行检查 • 同一病人应由专人测量,每次测量取相
同位置,两侧对比 • 注意相邻关节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代偿。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症
当关节水肿、疼痛, 肌肉痉挛、短缩, 关节囊及周围组织 的炎症及粘连、皮 肤瘢痕等发生时, 影响了关节的运动 功能。
禁忌证
.关肌肉手 术后。
.骨化性肌炎
具体实践测量
上肢
下肢
肩肩关关节节 肘肘关关节节 腕关节
关节活动度评定
前言
•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是康复评定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
• 熟练掌握全身各关节的活动度是评定患 者、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 关节活动度的定义
• 关节活动度(ROM):指一个关节从起 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动范围。可分为 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被动关节 活动度(PROM)。
关节活动度评定
体位:坐位或仰卧: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平行或测量一侧的肩峰平行; 移动臂:对准鼻尖 轴心:头顶中心点 活动度:0°至60°
颈椎关节活动度:旋转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活动度
凹凸定律
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1.两关节面差:关节面积差大者,关节灵活性大;面积差小者,关节灵活性小; 2.关节囊:关节囊厚而紧张,关节灵活性小,稳定性大; 3.关节韧带:韧带多或强,关节稳定性大,灵活性小; 4.肌肉:关节周围的肌肉多而强,关节稳定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少而弱或肌肉有良好的 伸展性和弹性,关节的灵活性就大;
关节滑液
1.润滑关节; 2.提供营养并带走代谢产物; 3.吸收震荡; 4.保护;
滑膜关节的结构
3.关节内软骨:位于关节腔内,有半月板和关 节盘。 4.脂肪垫:运动时保护关节并填充关节腔的 空隙。
滑膜关节的结构
5.韧带: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 6.肌腱:肌肉连于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7.滑膜囊:位于肌腱、关节囊、韧带、肌肉 和皮肤附近。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
1.确定功能受限或引起不适的程度; 2.寻找和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或因素; 3.确定恢复功能或减少不适所需的角度; 4.记录功能的恢复情况; 5.从客观上判断疗效; 6.制定适当的康复目标; 7.选择适当的治疗技术、摆放技术和其他减少受限的方法; 8.确定是否需要夹板等辅助器具;
禁忌症
1.关节运动会造成进怀疑骨折疏松或异位骨化;
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因素:关节内及其周围因素影响
康复评定学关节活动度
体位:坐位,前臂、手放于桌面,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 位。 中心:拇指掌指关节桡侧。 固定臂:第一掌骨纵轴。 移动臂:拇指近节指骨纵轴。 运动:拇指近节指骨向靠近手掌方向运动。 正常值:0-50°。
2、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
体位:坐位,前臂、手放于桌面,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 位。 中心:拇指指骨间关节桡侧。 固定臂:拇指近节指骨纵轴。 移动臂:拇指远节指骨纵轴。 运动:屈曲,拇指远节指骨向靠近手掌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80°。
2、侧屈
体位:立位,固定骨盆。 中心:第五腰椎棘突。 固定臂:通过第五腰椎棘突的垂直线。 移动臂: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五腰椎棘突 运动:侧屈,身体向左、右倾斜运动。 正常值:0-35°。
连线。
3、旋转
体位:坐位,固定骨盆。 中心:头顶中央。 固定臂:平行于两侧髂嵴上缘的连线。 移动臂:与两肩峰连线相平行。 运动:做躯干部向左、右的扭转。 正常值:0-45°。
• 手指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体位:坐位,前臂、手放于桌面,前臂、腕关节 中立位。 中心:相应远端指间关节桡侧。 固定臂:中节指骨纵轴。 移动臂:远节指骨纵轴。 运动:分别屈曲第二、三、四、五远端指间关节 至最大。 正常值:0-90°。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下肢:髋关节——屈曲 伸展 外展 内收 内旋、外旋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于主动关节 活动度。 不同的病变可能会导致被动或者主动关节活动 度下降。 因此需要同时评定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 活动度。
二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生理因素
1. 2. 3. 4.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 关节囊的厚薄、松紧 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量
2、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
体位:坐位,前臂、手放于桌面,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 位。 中心:拇指指骨间关节桡侧。 固定臂:拇指近节指骨纵轴。 移动臂:拇指远节指骨纵轴。 运动:屈曲,拇指远节指骨向靠近手掌方向运动。 正常值;屈曲0-80°。
2、侧屈
体位:立位,固定骨盆。 中心:第五腰椎棘突。 固定臂:通过第五腰椎棘突的垂直线。 移动臂: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五腰椎棘突 运动:侧屈,身体向左、右倾斜运动。 正常值:0-35°。
连线。
3、旋转
体位:坐位,固定骨盆。 中心:头顶中央。 固定臂:平行于两侧髂嵴上缘的连线。 移动臂:与两肩峰连线相平行。 运动:做躯干部向左、右的扭转。 正常值:0-45°。
• 手指远端指间关节屈曲
体位:坐位,前臂、手放于桌面,前臂、腕关节 中立位。 中心:相应远端指间关节桡侧。 固定臂:中节指骨纵轴。 移动臂:远节指骨纵轴。 运动:分别屈曲第二、三、四、五远端指间关节 至最大。 正常值:0-90°。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下肢:髋关节——屈曲 伸展 外展 内收 内旋、外旋 膝关节——屈曲、伸展 踝关节——背于主动关节 活动度。 不同的病变可能会导致被动或者主动关节活动 度下降。 因此需要同时评定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被动关节 活动度。
二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生理因素
1. 2. 3. 4. 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 关节囊的厚薄、松紧 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 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力量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估
一、关节运动的类型
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关节通常的运 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 根据关节运动发生的范围,可以将关节运动分 为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两类。
(一)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 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既可主动完成, 也可被动完成,如关节的屈、伸、内收、 外展、旋转等运动,是关节活动度评估 的主要内容。
正常值:内旋:0 → 45度;外旋:0 → 45度
(二)膝关节屈曲、伸展
体位:俯卧或仰卧,下肢伸展
量角器:轴心;股骨外侧髁 固定臂: 与股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 一致
正常值:屈曲:0 → 135度;伸展:0度
过伸:0 → 10度
(三)踝关节背屈、跖屈 体位:仰卧,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呈中
(二)关节的附属运动 是在关节解剖 结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运动,不能主 动的完成,可以由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 完成,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 一种运动。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属运 动是产生正常生理运动所必需的。当关 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了活动时,生理 运动和附属运动均受限。若要恢复关节 活动,必须既改善附属运动,又改善生 理运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额状面投影 移动臂:与外展90度后在水平面内移动
的肱骨长轴一致。 正常值:水平屈曲;0 → 135度;水平
伸展:0 → 30度。
4、内旋、外旋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 内向下肢方向运动,外旋是向头的方向 运动。
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 节屈曲90度,掌心向下
四、ROM的测量
测量用具
(一)量角器 通常有180和360度量 角器及指关节量角器之分,以180度量 角器最为常用。量角器通常有两臂,分 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二者由同一轴 心连接,且有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读 数时两臂滑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一、关节运动的类型
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关节通常的运 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 根据关节运动发生的范围,可以将关节运动分 为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两类。
(一)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 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既可主动完成, 也可被动完成,如关节的屈、伸、内收、 外展、旋转等运动,是关节活动度评估 的主要内容。
正常值:内旋:0 → 45度;外旋:0 → 45度
(二)膝关节屈曲、伸展
体位:俯卧或仰卧,下肢伸展
量角器:轴心;股骨外侧髁 固定臂: 与股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 一致
正常值:屈曲:0 → 135度;伸展:0度
过伸:0 → 10度
(三)踝关节背屈、跖屈 体位:仰卧,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呈中
(二)关节的附属运动 是在关节解剖 结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运动,不能主 动的完成,可以由他人或对侧肢体帮助 完成,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 一种运动。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属运 动是产生正常生理运动所必需的。当关 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了活动时,生理 运动和附属运动均受限。若要恢复关节 活动,必须既改善附属运动,又改善生 理运动,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额状面投影 移动臂:与外展90度后在水平面内移动
的肱骨长轴一致。 正常值:水平屈曲;0 → 135度;水平
伸展:0 → 30度。
4、内旋、外旋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 内向下肢方向运动,外旋是向头的方向 运动。
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 节屈曲90度,掌心向下
四、ROM的测量
测量用具
(一)量角器 通常有180和360度量 角器及指关节量角器之分,以180度量 角器最为常用。量角器通常有两臂,分 别称为固定臂和移动臂,二者由同一轴 心连接,且有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读 数时两臂滑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康复功能评定 第十章 关节活动度评定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脊柱旋转(0°~45°) 体位:仰卧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双侧髂嵴上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头顶部中点。
肩关节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肩关节
肩屈伸
肩外展
肩内旋外旋
肘关节
肘屈伸 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
腕掌屈背伸 腕桡偏尺偏
(4)触诊骨骼和软组织,注意畸形或异常,确定测量关节的骨性标志。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5)借助于被测者的体位、体重以及测量者所施加的外力稳定 测量关节的近端关节。 (6)被动活动该关节以了解可能的活动范围和有无抵抗感。 (7)使关节处于起始位。 (8)量角器的轴心对准关节轴,固定臂与构成关节近端骨平行, 活动臂与构成关节的远端骨平行,避免采用使角度针偏离角度计 的运动方向。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4)测量AROM时应考虑病人不愿意移动、无法听从指令、关 节灵活性受限、肌肉无力、疼痛等因素的影响。 (5)数据分析。 (6)注意代偿。
第二节 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二、主要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一)脊柱
1. 颈椎关节活动度
(1)颈前屈(0°~45°) 体位:端坐或直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的连线。 轴心:两臂连线终点。
第一节 概述
二、禁忌症和影响因素 (一)禁忌症
1. 关节运动会造成进一步伤害,或者在刚刚受伤或手术后中 断愈合过程。
2. 怀疑半脱位,脱位或骨折。 3. 怀疑发生骨质疏松或异位骨化时,需要经专科医师确定可 以进行评估。
第一节 概述
关节活动度评定
精选ppt
18
评定结果分析
• 1、各关节都有正常的活动范围,但关节的活动范
围可因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 评定者应鉴别正常和异常。
• 2、各关节活动范围的正常值是平均值的近似值,
若测量不及或超过正常值范围,尤其是与健侧对应 关节比较存在差别时,应考虑为异常。
• 3、关节主动运动不能而被动运动正常者,常为神
力量。
精选ppt
10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二)病理因素:关节或关节周围的病变可以 导致关节的力学改变从而因为关节活动受 限。
• 1、关节僵硬:关节骨性强直、关节融合
术后等,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丧失。
• 2、神经损伤或传导阻断: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早期(软瘫期)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周围神经损伤引起伸展困难。
精选ppt
11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 3、肌肉问题:肌肉无力或肌肉痉挛,主动
运动减少,关节活动受限。
• 4、软组织问题:关节周围软组织(如纤维
囊、韧带、滑膜)疼痛或挛缩,都可以引 起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减少,如肩周炎、 烧伤后皮肤瘢痕、长期制动等。
精选ppt
12
关节活动测量工具
通用量角器
指关节量角器
3、先评关节的主动运动范围,后评被动运动 范围,并与对侧相应的关节评定结果进行 比较。
精选பைடு நூலகம்pt
20
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4、避免在按摩、锻炼及其他康复治疗后 立即进行评定。
5、先评定主动,后评定被动,以被动评定为 准。
精选ppt
21
人体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上肢:肩关节——屈曲、伸展 外展、内收
方盘量角器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参考值:外展0°~180°(图2-5),内收0°~ 75°(图2-6)。
2021/5/27
38
(四)肩关节内旋、外旋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 节屈曲90°,前臂旋前。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 于尺骨鹰嘴,固定臂与躯干面相垂真,移动臂 为尺骨长轴,内旋或外旋肩关节至最大范围。
参考值:内旋0°~70°(图2-9),外旋0°~ 90°(图2-l0)。
· 当患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或骨的脆性增 加时,应避免PROM测量。
一、上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肩关节屈曲、伸展
患者坐位或立位,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 转,前臂中立位,手掌面向躯干。评定者将角 度尺中心置于肩峰,固定臂与腋中线相平行, 移动臂与肱骨长轴相平行,屈曲或伸展肩关节 至最大范围。参考值:屈曲0°~180°(图2-3), 伸展0°~60°(图2-4)。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测量的同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关节是否存 在变形、浮肿、疼痛、挛缩.有否存在痉挛、 肌萎缩、皮肤瘢痕、外伤及测量时患者的反应 等,关节疼痛时,要注意疼痛的部位和范围并 作记录。
· 肢体ROM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患侧比 较。治疗师在测量受累关节ROM之前.须首先测 量和记录未受累肢体ROM以确定被检查者的正常 ROM。
学习本章应:
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和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
熟悉关节活动度的分类、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分析 评定;
了解影响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因素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 的。
一、定义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 动量的尺度。
2021/5/27
2021/5/27
38
(四)肩关节内旋、外旋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 节屈曲90°,前臂旋前。评定者将角度尺中心置 于尺骨鹰嘴,固定臂与躯干面相垂真,移动臂 为尺骨长轴,内旋或外旋肩关节至最大范围。
参考值:内旋0°~70°(图2-9),外旋0°~ 90°(图2-l0)。
· 当患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或骨的脆性增 加时,应避免PROM测量。
一、上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一)肩关节屈曲、伸展
患者坐位或立位,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 转,前臂中立位,手掌面向躯干。评定者将角 度尺中心置于肩峰,固定臂与腋中线相平行, 移动臂与肱骨长轴相平行,屈曲或伸展肩关节 至最大范围。参考值:屈曲0°~180°(图2-3), 伸展0°~60°(图2-4)。
三、关节活动度测量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 测量的同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关节是否存 在变形、浮肿、疼痛、挛缩.有否存在痉挛、 肌萎缩、皮肤瘢痕、外伤及测量时患者的反应 等,关节疼痛时,要注意疼痛的部位和范围并 作记录。
· 肢体ROM的检查结果应进行健、患侧比 较。治疗师在测量受累关节ROM之前.须首先测 量和记录未受累肢体ROM以确定被检查者的正常 ROM。
学习本章应:
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和 主要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
熟悉关节活动度的分类、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和分析 评定;
了解影响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因素和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 的。
一、定义
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 动量的尺度。
2021/5/27
关节活动度评定课件
3.旋转 关节在水平面内绕着垂直轴转动。向内或向前转动称 内旋或旋前,向外或向后转动称外旋或旋后,如肩关节和 髋关节的内旋和外旋,前臂的旋前和旋后。
4.翻转 指踝和足的联合运动。足底向内侧转动,足的内侧缘 抬起为内翻;足底向外侧转动,足的外侧缘抬起为外翻。
(五)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六)关节运动的类型
1.屈和伸 关节在矢状面绕着额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远端向 近端接近,关节之间的夹角变小为屈。反之,离开近端, 夹角变大则为伸。关节过伸是指关节在标准解剖位以外的 运动,如肘关节和膝关节均有一定度数的过伸。
2.内收和外展 关节在额状面内绕着矢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 远端接近身体的中线为内收,离开身体中线则为外展,如 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
康复功能评定学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第一节 概述
• 关节是指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之间的连接部 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是指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 动范围(即运动弧)。关节活动度评定是 针对一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身体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首要评定过程,如关节炎、骨 折、烧伤以及手外伤等。
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 • 图10-46膝关节(A)伸展;(B)屈曲 3.踝关节活动度 (1)踝关节背屈(0°~20°,见图10-47) •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
处于中立位。 •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踝中点下约2.5cm,固定臂与腓骨
2.根据关节面的形状 可分为滑车关节、圆柱关节、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三)滑膜关节的分类
• 滑车关节/屈戌关节: • 车轴关节/圆柱关节 • 椭圆关节 • 鞍状关节 • 球窝关节 • 平面关节:
(三)滑膜关节的分类
4.翻转 指踝和足的联合运动。足底向内侧转动,足的内侧缘 抬起为内翻;足底向外侧转动,足的外侧缘抬起为外翻。
(五)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六)关节运动的类型
1.屈和伸 关节在矢状面绕着额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远端向 近端接近,关节之间的夹角变小为屈。反之,离开近端, 夹角变大则为伸。关节过伸是指关节在标准解剖位以外的 运动,如肘关节和膝关节均有一定度数的过伸。
2.内收和外展 关节在额状面内绕着矢状轴运动。如果关节的 远端接近身体的中线为内收,离开身体中线则为外展,如 肩关节的内收和外展。
康复功能评定学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第一节 概述
• 关节是指两块或两块以上骨之间的连接部 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 是指一个关节从起始端至终末端的正常运 动范围(即运动弧)。关节活动度评定是 针对一些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的身体功能障 碍性疾病的首要评定过程,如关节炎、骨 折、烧伤以及手外伤等。
长轴平行,移动臂与腓骨长轴平行。 • 图10-46膝关节(A)伸展;(B)屈曲 3.踝关节活动度 (1)踝关节背屈(0°~20°,见图10-47) •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
处于中立位。 • 量角器摆放:轴心位于踝中点下约2.5cm,固定臂与腓骨
2.根据关节面的形状 可分为滑车关节、圆柱关节、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三)滑膜关节的分类
• 滑车关节/屈戌关节: • 车轴关节/圆柱关节 • 椭圆关节 • 鞍状关节 • 球窝关节 • 平面关节:
(三)滑膜关节的分类
关节活动度评定
关节活动度评定1.关节活动度(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的角度。
2.关节活动度的分类:主动关节活动度;被动关节活动度3.关节活动度评定:指对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或转动角度的评定,主要是对主动关节活动度的评定,是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
4.关节活动度评定目的:了解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根据整体的临床表现,大致分析可能的原因;为选择康复治疗方法提供依据;评定康复治疗效果5.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生理因素(关节面的弧度差;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力量);病理因素(关节内异常如骨折,关节炎;关节外异常如粘连,疤痕挛缩,神经损伤)6.适应证:当关节水肿、疼痛,肌肉痉挛、短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及粘连、皮肤瘢痕等发生时,影响了关节的运动功能。
7.禁忌证: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刚刚经历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骨化性肌炎。
8.肩关节测量方法屈曲、伸展体位坐位轴心肩峰固定臂腋中线平行移动臂肱骨纵轴平行 0~180°|60°外展体位坐位轴心肩峰固定臂身体中线平行移动臂肱骨纵轴平0~180°内旋和外旋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轴心尺骨鹰嘴固定臂地面垂直移动臂桡骨纵轴平行 0~70°|0~90°9.记录运动范围:比如膝关节的0°~150°表示无受限,20°~150°提示伸展受限,0°~120°提示屈曲受限10.结果分析AROM<PROM 检查AROM实际上是对肌力的考察。
另外AROM大小也与被试者的活动意愿、协调性以及意识水平有关。
PROM<正常ROM 提示关节活动受限是由于皮肤、关节或肌肉等组织的器质性病变所致。
疾病本身(关节炎)?继发性(制动)?。
康复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
运动时要固定脊柱.防止胸腰椎的屈曲。 ➢ 正常值:屈曲0-45°,伸展0-45°。
第四十九页,共61页。
第五十页,共61页。
2、侧屈
➢ 体位:坐位,胸腰椎正直,固定肩胛骨。 ➢ 中心:第7颈椎棘突。 ➢ 固定臂:沿胸椎棘突与地面相垂直。 ➢ 移动臂:头顶中点和第7颈椎棘突连线。
➢ 运动;头部向左、右倾斜的运动。固定脊柱防止胸腰椎侧屈。
➢ 体位:仰卧位,避免大腿旋转。 ➢ 中心:髂前上棘。 ➢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 ➢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 运动:外展,下肢在额状面上做向外的运动。 ➢ 正常值:外展0-45°。
第三十九页,共61页。
4、内收
➢ 体位:仰卧位,避免大腿旋转,对侧下肢外展。
➢ 中心:髂前上棘。
第十四页,共61页。
第十五页,共61页。
3.内旋、外旋
➢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º,肘关节屈曲90º,前
臂旋前。
➢ 中心:尺骨鹰嘴。
➢ 固定臂:与躯干面相垂直。 ➢ 移动臂:尺骨长轴。
➢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头的方向运动。内旋是向下肢方 向运动。
➢ 正常值:外旋0-90º,内旋0-70º。
第三十七页,共61页。
2、伸展
➢ 体位:俯卧位,骨盆紧贴床面,双足在床缘外。 ➢ 中心:股骨大转子。
➢ 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 移动臂:股骨纵轴。
➢ 运动:下肢在矢状面上,做从基本肢位向后方的运动。注意固 定骨盆,防止躯干的代偿运动。
➢ 正常值:0-30°。
第三十八页,共61页。
3、外展
第七页,共61页。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2)方盘量角器
(3)电子量角器
第四十九页,共61页。
第五十页,共61页。
2、侧屈
➢ 体位:坐位,胸腰椎正直,固定肩胛骨。 ➢ 中心:第7颈椎棘突。 ➢ 固定臂:沿胸椎棘突与地面相垂直。 ➢ 移动臂:头顶中点和第7颈椎棘突连线。
➢ 运动;头部向左、右倾斜的运动。固定脊柱防止胸腰椎侧屈。
➢ 体位:仰卧位,避免大腿旋转。 ➢ 中心:髂前上棘。 ➢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连线。 ➢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 运动:外展,下肢在额状面上做向外的运动。 ➢ 正常值:外展0-45°。
第三十九页,共61页。
4、内收
➢ 体位:仰卧位,避免大腿旋转,对侧下肢外展。
➢ 中心:髂前上棘。
第十四页,共61页。
第十五页,共61页。
3.内旋、外旋
➢ 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º,肘关节屈曲90º,前
臂旋前。
➢ 中心:尺骨鹰嘴。
➢ 固定臂:与躯干面相垂直。 ➢ 移动臂:尺骨长轴。
➢ 运动:外旋是前臂在矢状面,向头的方向运动。内旋是向下肢方 向运动。
➢ 正常值:外旋0-90º,内旋0-70º。
第三十七页,共61页。
2、伸展
➢ 体位:俯卧位,骨盆紧贴床面,双足在床缘外。 ➢ 中心:股骨大转子。
➢ 固定臂: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 移动臂:股骨纵轴。
➢ 运动:下肢在矢状面上,做从基本肢位向后方的运动。注意固 定骨盆,防止躯干的代偿运动。
➢ 正常值:0-30°。
第三十八页,共61页。
3、外展
第七页,共61页。
一 关节活动度评定
(2)方盘量角器
(3)电子量角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膝关节屈曲、伸展 体位:俯卧或仰卧,下肢伸展 量角器:轴心;股骨外侧髁 与股骨纵轴一致 一致 固定臂:
移动臂:与胫骨纵轴
正常值:屈曲:0 → 135度;伸展:0度
过伸:0 → 10度
(三)踝关节背屈、跖屈
体位:仰卧,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呈中
立位
量角器轴心:腓骨纵轴线与第五跖骨纵
主要关节ROM的测量方法
一、上肢
(一)肩胛带
1、屈曲、伸展 主要是肩胛骨和锁骨的 运动,屈曲是肩胛骨围绕胸廓向前的运 动,伸展是肩胛骨围绕胸廓向后的运动。
测量方法:
体位:坐位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头顶 固定臂:通过肩峰在额状面的投影
移动臂:头顶与肩峰的连线。
正常值:屈曲:0→20度;伸展:0 →
进行总和。例如测量脊柱前屈活动度时,
将躯干前屈,测量地面与指端间的距离。
(三)图表描记
将关节活动的轨迹以
图表显示,然后与正常的进行比较,一 目了然。此法便于发现关节活动度有无 障碍。
(四)X线与摄象机
此法代价昂贵,
花时间长,但精确度高,仅适用于科研
等特殊情况。
量角器测量ROM的原则
1、关节的起始位是0度,随着从起始位 方向活动的增加,关节活动度数值也相
伸展:0 → 30度。
4、内旋、外旋
内旋是前臂在矢状面
内向下肢方向运动,外旋是向头的方向 运动。
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
节屈曲90度,掌心向下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尺骨鹰嘴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与尺骨长轴平行 正常值:内旋:0 → 90度;外旋:0 → 90度。
过度两类,以前者更为多见。造成关节 活动度异常的原因很多,概括为两类。
(一)关节本身的疾病
关节内骨折或
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 血或积液、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
关节先天性畸形、软组织粘连导致关节
活动度减少。
(二)关节外疾病
1、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 损伤及粘连 2、疤痕挛缩
3、水平屈曲、水平伸展
水平屈曲是
上肢外展90度在水平面内向前方运动, 水平伸展是上肢外展90度在水平面内向 后方运动。
体位:坐位,肩关节外展90度,手掌向
下。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额状面投影 移动臂:与外展90度后在水平面内移动 的肱骨长轴一致。
正常值:水平屈曲;0 → 135度;水平
动范围。
(六)年龄、性别及训练水平
儿童和
少年的关节活动度比成人大,女性比男 性大,训练水平高者比低者大。
(七)生理状态
人的生理状态对关节
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当人在麻醉或昏 迷状态时,由于肌肉松弛,使关节处于
软弱而不稳的状态,关节活动度较通常
情况加大。
三、引起关节活动异常的原因
关节活动异常分为活动度减少和活动度
上方的运动,伸展是上肢在矢状面内向后下方 的运动。 体位: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量角器的用法:
轴心:肩峰
固定臂:通过肩峰的垂直线
移动臂:与肱骨长轴相一致
正常值:屈曲:0 → 180度;伸展:0 → 50度
2、内收、外展 内收是上肢在冠状面 向内侧运动,外展是上肢在冠状面向外 侧运动。 体位:坐或立位,臂置于体侧,肘伸直 量角器的用法:轴心:肩峰 固定臂; 通过肩峰的垂直线 移动臂:与肱骨长 轴一致 正常值:内收:0 → 75度;外展:0 → 180度
的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
是关节活动度评估的主要内容。
(二)关节的附属运动
是在关节解剖结构允许的范围内进 行的运动,不能主动的完成,可以由他 人或对侧肢体帮助完成,是维持关节正
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附属运
动是产生正常生理运动所必需的。当关 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了活动时,生理轴线的来自点固定臂:与腓骨纵轴一致
移动臂 :与第五跖骨纵轴一致
正常值:背屈:0 → 20度;跖屈:0 →
50度
4、足内翻、外翻 体位:坐位,屈膝,踝关节中立位 量角器轴心:足后部 固定臂:与小腿 纵轴的垂直线一致 移动臂:与足跖面 横轴线一致 正常值:内翻:0 → 30度;外翻:0 → 20度
(二)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关节囊
薄而松弛,关节活动度大,肘关节囊壁 薄而松弛,故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大。
(三)关节韧带的强弱和多少
关节韧
带少而弱,关节活动度大,反之则小, 如髋关节周围有髂股韧带、耻股韧带、 轮匝带,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所有
这些大大限制了髋关节的运动。
(四)关节盘的介入
关节盘的介入使
量角器
轴心;股骨大转子 固定臂:与身体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股骨纵轴一致 正常值:前屈膝伸展时0 → 90度;膝屈
曲时0 → 130度;后伸0 → 30度
2、内收、外展 体位:仰卧,测内收时对侧下肢需伸直 抬高 量角器:轴心:髂前上棘 髂前上棘连线的垂直线一致 股骨纵轴 固定臂:两 移动臂:
关节腔一分为二,关节腔的两部分可以 产生不同的运动,增加了关节的运动形 式和范围,如膝关节的半月板使得膝关 节除屈伸运动外,在屈膝位时还可以做 小腿旋转运动。
(五)关节周围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多少
及弹性 一般来说,肌肉的弹性越好,
关节的活动度越大,但若肌肉体积过大 和周围脂肪组织过多也会限制关节的活
轴心:腕关节
固定臂:与前臂纵轴一致
移动臂:与第三掌骨纵轴一致
正常值:桡偏:0 → 25度;尺偏:0 → 55度
二、下肢
(一)髋关节
1、前屈、后伸
体位:测前屈时仰卧或侧卧,对侧下肢 伸直,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两种情况。 测后伸时俯卧或侧卧,侧卧时被测下肢 要在上方
6、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要简单加以描述,
常用图表阴影描述法。
7、关节活动可能会产生疼痛,患者应处 于舒适、无痛的体位,尽可能获得较精
确的ROM。
8、关节僵硬被认为是关节ROM的完全 丧失。
9、检查者记录ROM应以表格的形式记 录清楚、精确的表达。
ROM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1、在正确的体位下操作,并注意两侧对
比。患者体位的摆放要按照规定的体位,
量角器的轴心要与关节的活动轴心相一 致,两臂要与关节的两端肢体的长轴平
行。
2、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以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检查时应尽量暴露检测部位,以免
服装影响关节的ROM。
4、同一患者由专人检测、使用同一量角 器,以免产生更大的误差。记录检测日 期、记录者的姓名、检测中患者的体位 等。
正常值:内收0 → 20度; 外展0 → 45 度
3、内旋、外旋 内旋是使被测下肢的 足向远离对侧下肢的方向运动;外旋是 使被测下肢的足向对侧下肢的方向运动。 体位:仰卧或俯卧,膝关节屈曲90度 量角器:轴心:髌骨中心 固定臂:通过 髌骨中心与地面的垂直或水平线 移动 臂:与胫骨纵轴一致 正常值:内旋:0 → 45度;外旋:0 → 45度
关节活动度评估
江苏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 万里
一、关节运动的类型
无论是主动运动(A)还是被动运动(P),关节通
常的运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 外旋等。根据关节运动发生的方式,可以将关 节运动分为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两类。
(一)关节的生理运动 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既可主动完成,也可被动完成,如关节
同样,脊柱ROM也应与相同年龄、相似 体型的个体的ROM进行比较。
4、每个关节的ROM均应测量主动和被
动ROM,前者通常在括弧内表示。
5、要区别“伸展”和“过伸”之间的差 别。伸是相对于屈来说的概念,是一种 到0度起始位的自然运动。但是如果在0 度位做与屈相反的运动,则是一种非自 然的运动,称过伸。
3、关节外骨折
4、周围神经损伤引起关节活动度下降
5、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 度,痉挛期导致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四、ROM的测量
测量用具
通常有180和360度量角 器及指关节量角器之分,以180度量角 器最为常用。
(一)量角器
(二)尺
代替角度的测量,可以用尺
或带子测量两骨点或骨点至地面之间的 距离,此法简单,常用于多关节活动度
(三)肘关节
屈曲、伸展
体位:坐位、立位或仰卧位,前臂中立 位 量角器: 轴心:肱骨外上髁 固定臂: 与肱骨长轴一致 移动臂:与桡骨长轴 一致
正常值:屈曲:0 → 150度;伸展0度
(四)前臂
旋前、旋后
体位:坐位,上臂置于体侧,屈肘90度
轴心:中指尖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与包括伸展的拇指手掌面一致
正常值:旋前:0 → 90度;旋后:0 → 90度
(五)腕关节 1、掌屈、背屈 体位:坐位或站位,屈肘90度,前臂中 立位 量角器: 轴心:腕关节 固定臂:与桡骨长轴一致
移动臂:与第二掌骨长轴一致 正常值:掌屈:0 → 90度;背屈:0 → 7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