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

合集下载

2024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

2024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

2024川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成就。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2.第二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成就。

2.教学难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依据、夏商西周社会制度的演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著名历史人物等。

2.教师简要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1.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实物资料,如:甲骨文、青铜器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2)教师讲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论依据,如:农业、手工业、文字等。

(3)学生讨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意义。

2.第二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文化》(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

(2)教师讲解夏商西周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分组讨论夏商西周的重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成就,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夏商西周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成就。

2.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课后作业。

3.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学生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一学习主题鸦片战争1.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影响;①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负担。

②使清朝政治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消弱。

评价林则徐;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广可耻的鸦片贸易。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影响;①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封建经济开解体。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侵占我国150万平方公里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年邓世昌壮烈殉国。

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个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工厂。

影响;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国联军侵华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时间;1906年影响;严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清政府成为帝王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学习主题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张国番,奕䜣1.前期创办近代军用业。

口号;自强创办企业;张国番,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张国番的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2.后期创办近代民用业李鸿章的轮船招商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3.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4.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5.评价洋务运动;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推进了发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抵制了侵略。

启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地主阶级改变不了中国。

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是自产阶级维新思朝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分析朱力20090511678 历史一班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国各民主党派大都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们都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他们具有反帝爱国和反对独裁、主张民主的要求。

这一主导方面,决定了他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可能性。

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密切的革命联盟。

各民主党派也在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他们成为共同创建新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召开,30日闭幕。

教材根据参加政协的代表的组成,说明这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也说明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完全能够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政协通过的文件、决议较多,教材只叙述了把《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的决定。

教材小字部分叙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以及有关首都、纪年、国旗、代国歌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决定。

2、开国大典这一子目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及其决定、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材是从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方面叙述的。

从国内意义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教材最后总结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教材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英勇斗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的道路和坚持统一战线的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

3、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子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教案川教版

生阅读课本, 识记事件及年代, 并与九一八事变相比较记忆 通过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生阅读小字了解国民党第二十九 军英勇抗日的史实。 学生阅读小字, 了解淞沪会战的 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识记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 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公正的评价历史事 件的能力
五、南京大屠杀 1、活动二: 小组讨论与交流展示 2、南京大屠杀的时间, 持续时 间、屠杀对象及人数 展示图片: 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 犯下的罪证 3、活动三: 质疑拓展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图片:卢沟晓月, 现代的
生观看图片
创设情境, 激发兴 趣
卢沟桥及日本老兵在美丽的卢沟
桥下跪忏悔 思考回答: 卢沟桥事变
一、问: 日本老兵为什么要在卢
沟桥下跪忏悔?曾经这儿发生了
什么事?
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活动一: 自主先学 2、七七事变的时间、借口、地点 和意义 二、展示材料, 为什么说七七事 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三、展示图片: 国民党爱国将领 佟麟阁、赵登禹 四、淞沪会战 本子目属于学生了解内容
开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 投影有关卢沟桥景点及南京景点等图片, 制作浓厚 的历史氛围, 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印象更 加深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识记与理解:
1. 掌握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和七七事变的经过;
2. 记住日寇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法西斯暴行。
能力与方法:
板书设计
第 14 课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地点: 1937.7.7 卢沟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分层作业1.戊戍变法中创办的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太学D.儒学2.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清政府在哪一年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A.1905年B.1901年C.1915年D.1898年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A.《申报》B.《大公报》C.《新闻报》D.《解放日报》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B.三联书店C.同文馆D.古籍出版社5.国歌的作词是A.聂耳B.田汉C.冼星海D.杨昌济6.《义勇军进行曲》的是谁作曲()A.田汉B.冼星海C.聂耳D.光未然7.20世纪初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定军山》B.《三顾茅庐》C.《歌女红牡丹》D.《上海滩》8.它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片,凭借深刻的思想性和较强艺术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它”指的是A.《白毛女》B.《李有才板话》C.《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9.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下,______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

1.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它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梁启超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

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A.使科举制逐渐废除B.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C.坚持中西结合D.完全照搬西方3.下表为京师大学堂翻译购买的教科书统计表。

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革命思想深入发展C.向西方学习深化到政治制度层面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4.《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

川教版历史课件

川教版历史课件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 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冷战与非殖民化
讲述冷战时期的历史、非 殖民化运动的发展以及它 们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探讨全球化的发展、国际 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作用, 以及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 和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近代世界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思想的影响,以及它们在 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讲述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对世界 历史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现代化
探讨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对世界各国的 影响。
现代世界史
两次世界大战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01
总结词:民族危机加深,改革 意识兴起
02
详细描述
03
04
甲午战争:1894-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 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
深。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 等维新派推动的改革运动,旨 在学习西方,实现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总结词:民主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国现代史
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 展,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改革 开放等内容。
四川地方史
专门介绍了四川地区的历史文 化,包括地方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内容。
02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时期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早期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描述:这一时期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评课稿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评课稿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评课稿1. 课程概述本课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5课,主要内容涵盖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通过学习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学生可以了解到日本侵略中国的始末,以及中国内部政治局势的变化。

本课旨在启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2. 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发生背景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重要人物;•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探讨历史事件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如九一八事变、满洲国、北平政府、抗日战争等。

教师应注意突出这些重点内容,并通过讨论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这需要学生具备系统思维和跨学科能力,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变革。

教师应通过提问和辅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4.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如:你知道“九一八”和西安事变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什么影响?第二步:学习活动(30分钟)1. 介绍“九一八”事变(15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讲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发生过程。

•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日本侵略满洲国的原因和目的,以及中国政府的反应和应对措施。

2. 学习“西安事变”(15分钟)•向学生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解释重要人物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出发点和考虑。

•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变对中国政治和抗日战争的影响。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30分钟)•分小组讨论:你认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有哪些影响?•每个小组发表意见,并进行交流和辩论。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

其它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简介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实行国家基本要求制度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历史教材多样化,也是教材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新课程教材有八个版本(含尚未实验的),即“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川教版”、“岳麓版”、“地图版”、“中华版”和“河北版”。

历史新教材各有特色。

如,“华师大版”编排活泼,所选内容突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北师大版”注重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引用;“人教版”文字精炼,叙述流畅,重视探究性活动的设计,等等。

关于“人教版”历史教材,前文已有详细说明与分析。

1这里仅就“华师大版”、“北师大版”、“川教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作简要介绍。

一、历史故事·原汁原味的图片·贴近学生————华师大版历史教材“华师大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由王斯德教授、王家范教授任正、副主编。

全套共分六册,其中前四册是中国历史,后两册是世界历史。

教材以“课”为基本的编写单位,每册约25课,若干课组成一个学习主题(即单元)。

每课正文1000字左右,附图片、照片、地图、图表,并附启发性的问答题、思考题、教学活动建议,以及好书推荐、网址推荐等。

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精、字数少。

教材大幅度删减了不适合初中的专业知识点,以学习主题组织教学内容,叙述精要准确、通畅易懂,并精心设计了一定数量不属于考查范围的“副文”(楷体字印排)。

“副文”以形象生动的历史故事和贴近现实、饶有生活情趣的历史常识,突出和深化学习主题,寓思想教育于可读性、可接受性的感性历史材料之中,起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作用。

在“减负”的同时,教材也注意内容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适量拓展,增加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积极慎重地吸收国内外史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将历史叙述的下限延伸到20世纪90年代末。

2、图文并茂、印制精美。

“华师大版”教材的图片精美是颇值得称道的。

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也为了使学生更为真切地欣赏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成就,教材精选了大量典型图片配合教材内容,使知识点更富感性色彩,生动形象。

2023年广东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023年广东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023年广东省九年级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一、选择题1.(2023·广东东莞·统考三模)“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

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这说明“光荣革命”后()A.议会可以随意废除国王B.国王和议会实现了分权制衡C.议会至上原则得以落实D.保证国王与议会的平等地位2.(2023·广东阳江·统考二模)“邀请威廉正是想避免再出现一个克伦威尔,从革命的经历中,英国人发现了革命的悖论。

他们认为新的革命只会产生新的克伦威尔,而新的克伦威尔最终又会再导致与一个复辟。

他们想跳出这个怪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即既不要革命,又推翻专制。

”英国走出这个“悖论”的办法是实行()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联邦制共和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2023·广东深圳·统考一模)西方国家在近代化的历程中,体现了三大变化: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其中最早实行“法治取代人治”的国家是()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4.(2023·广东肇庆·统考一模)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

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议会至上”已经得到确立B.议会选举改革的成效显著C.首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D.促进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5.(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英国民众既不想恢复到40年前的共和政体,又担心再次出现克伦威尔那样的专制统治,便只有在制度上向国王权力施加有效的约束。

因此,英国()A.处死国王,废除封建君主制B.保留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C.设立议会,建立民主共和制D.思想启蒙,驱散愚昧的黑暗6.(2023·广东汕头·统考模拟预测)“光荣革命”看起来像是一次家族变动,完全不是什么“革命”,但其实质却是:在“光荣革命”中,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没有议会,这个国王登不上王位;他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比较——兼谈对川教版中国史内容的修订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1年实验稿”的比较——兼谈对川教版中国史内容的修订
面按 照这 样 的划分 标准 , 就 中 国史新 、 旧课 标部 分 的
处, 知 识点 6 0 点, 记 忆 层 面要 求有 4 2处 , 理解 与 分
析层 面 有 1 8处 , 记 忆 的 知 识 点 占总 体 知 识 点 的
知识层面划分分别做出了以下对比。
( 一) 中国古代 史部 分 中国古代史新 、 旧课标知识层面划分对 比见表 1 :
通过 以上 对 比可 以得 出 , 新、 旧课标 在 内容 的知
线教育 的广大 中学历史教师的不断总结 与探索 ,
识层面的要求上几乎一样。从中国史内容要求上可 划分两个层次, 分别是记忆 与分析理解层次。针对 不同的层次, 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 就第一 层 次而 言 , 主要有 三部 分 , 就 是要 求学 生
这样 的要求 , 在新 、 旧标准 内容 的陈述 里, 凡使用 了
“ 知道 、 了解 、 列举 、 讲述 、 简述 、 观察” 等词语的语句 , 都应该属于对学生第一层次的要求。 第二层次是理解 和分析层次 , 这一层次对学生 有着较高 的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 内容和有
经验教训 。 ” l l J ( 同样 , 在 旧课标第二部分课程 目 标 中的过程与方法中也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 “ 通过课堂 学习和课后活动 , 逐步感知人类在文 明演进 中的艰 辛历 程 和巨大 成就 , 逐步 积累 客观 的 、 真 实 的历 史知
第2 7 卷 第4 期 2 0 1 3 年4 月
教 育 与 教 学 研 究
Ed u c a t i o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Re s e a r c h
V0 1 . 27NO. 4 Apr . 201 3

(按川教版体系分类)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汇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按川教版体系分类)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卷汇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三大发明)第16课建筑奇观(大运河、明长城、赵州桥、北京故宫)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天工开物》、李时珍和《本草纲目》、《资治通鉴》)第18课唐诗与宋词(唐诗、宋词)第19课明清小说(明清小说)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石窟)第21课书法与绘画(书法、绘画)一、选择题◆(2013·福建福州)6.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2013·甘肃白银市)4.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主题是A.唐朝繁荣的文学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2013·黑龙江齐齐哈尔)6.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为后来欧洲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2013·江苏南京)5.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3.我国古代下列发明中,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①造纸术②印制术③火药④指南针A.①③B.②④ C. ①②D.③④◆(2013·山东淄博)1.小明同学上网查阅北宋时期毕升的发明成就,他查到的正确结果是()A.麻沸散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2013·云南普洱)4.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口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A.李春 B.蔡伦 C.张衡D.毕昇Array Array◆(2013·广东珠海)47.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

下列对它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①该工程是元世祖下令开凿的②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2013·甘肃兰州)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训练卷附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八单元期末复习训练卷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鲁迅——《狂人日记》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2.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市、学术皆有焉。

”其所述现象表明()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3.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反映出()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4.“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阳阴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幅对联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是A.男尊女卑B.新旧并呈C.封闭保守D.自由博爱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A.茅盾《愚公移山》B.聂耳—《义勇军进行曲》C.赵树理——《小二黑结婚》D.冼星海——《黄河大合唱》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

与张謇“兴国之梦”有关的是A.创办湖北织布局B.以创办大生纱厂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汉阳铁厂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A.戊戌变法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一战时期8.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9.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界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视角和专业化方向,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素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历史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也深受影响。

教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是课堂教学的纽带,知识传承伴随着情感获得,如何利用历史人物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则是师生面临的一大考验。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学所谓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是对历史人物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功过是非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

历史教育不仅局限于讲故事、讲知识层面,除了教给学生“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等评价历史人物的通用性方法外,更应以历史专业研究为参照,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教育。

正如黄牧航教授所说的,“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需要历史专业研究的支撑,却不等于历史专业研究。

历史专业研究立足于争鸣和创新,历史教育立足于传承和行动。

”自课程标准改革以来,三维目标的呈现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重视,如何在真正意义上传承古代先贤的意志,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宏远目标而不使其成为空谈,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表达见解。

一、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善于挖掘重要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历史活动的了解和剖析,深刻理解历史发展动因和时代特征”。

的确,无论是史学名家还是中学历史老师,都十分注重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值得深思的是,在评价人物的同时教师应锻炼学生哪些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情感教育?对于前者,许多学者有诸多见解,如史料是研究的基石,要历史地看问题。

对于后者,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完成程度难以量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加强情感教育又没有动力可言,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并不重视,但所有教师清楚地知晓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育人”环节必不可少的部分。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课件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课件
历史人物特别是英雄人物往往有功也有过,必须坚持 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也不能功过相抵消。
新闻发布会
• 有请陛下:
尔等有何问题, 速速报来!
汉武帝的大一统
• 政治上:推行“推恩令” • 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 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
我评秦始皇 和汉武帝
我们的成果展示:
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电视剧
我们的成果展示:
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诗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毛泽东《沁园春·雪》
统一中国
找寻丹药 劳民伤残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发南疆,开拓疆土。 • 此外,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
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 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 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 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连年征战,使得 国库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到了晚 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信奉谶纬之学,迷 信方士之言;听信谗言。
徭役沉重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芾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太学杯”辩论赛
• 规则:
•双方一辩各2分钟时间阐述观点。 •由正方二辩开始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此阶 段双方每位辩手都需发言,此环节为4分钟。 •由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各1分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云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云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年云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吴涛整理(闭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21·云南)1.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2021·云南)2.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交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请侯畏惧。

”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A. 背景B. 内容C. 过程D. 影响(2021·云南)3.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勤奋好学,饱读书籍,爱憎分明,记事公正,写下了不朽的历史巨著()A. 《论语》B. 《史记》C. 《齐民要术》D. 《资治通鉴》(2021·云南)4.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A. 夏商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 辽宋夏金元时期(2021·云南)5. 元朝的政治制度大都为后代所承袭。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行省制(2021·云南)6. 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

“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2021·云南)7. 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虎门销烟B. 戊戌变法C. 太平天国运动D. 义和团运动(2021·云南) 8.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标志是( )A.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 黄埔军校的创办C. 北伐战争的开始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021·云南)9. 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评课稿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评课稿摘要:本文是对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20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进行评课。

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

接着,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并提出了一些扩展教学资源和活动,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最后,本文做了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了解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 掌握关键词汇和概念的定义和正确使用; - 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 教材特点分析2.1 视角突出本节课以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切入点,突出了中国特有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注重让学生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2 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隋朝和元朝等不同时期的统一政权对多民族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2.3 生动实用教材使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和元朝统治下的民族融合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概念。

同时,教材中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分析题目,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巩固知识。

3. 教学内容解析3.1 阅读教材并理清思路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

学生可以记录关键词和概念,以便后续的讨论和练习。

3.2 分组讨论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梳理。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呈现他们所了解到的该历史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和影响。

3.3 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情境,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每个小组可以扮演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人物,讨论他们面对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结果的影响。

3.4 讨论与分享在讨论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和解答,以取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考历史(川教版)重要考点知识归纳

中考历史(川教版)重要考点知识归纳

中考历史(川教版)重要考点知识归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目的、影响。

内涵:国家应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齐驱并进。

目的:通过统一思想文化,实现“大一统”。

影响: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2、推恩令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以使更多的皇族子孙受皇帝的恩泽为理由,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让他们去建立侯国。

影响: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3、贞观之治的治国政策。

(1)吸取隋亡的教训,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5)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4、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开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5、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和历史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6、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政治: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②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

在教学中,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

7、《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编者按]川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悄然走向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着实给了历史教育界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人们于是不禁感慨系之——可不能再用偏安一隅的老眼光看待川教版了:川教版,还有岳麓版,继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人教版之后,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行列,无疑是颇值得欣慰的历史课改盛事。

就说川教版吧,尽管与其他版本一样,正在成长的她,不足之处或许难免,但是认识她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原来她的确有些特别,她的课程理念、她的内容选择、她的编写体例、她的图片配置……。

川教版究竟如何,还是让最有发言权的读者(使用者)去评说吧。

顺便提及,课改绝非课程专家(包括课标制订者、教科书编者和教育研究者)的事,决定课改成效的关键,其实是广大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支持了课改,课改本身的当务之急,正是如何帮助教师理解自己所期待的教育改进,并愿意对此作出承担。

而本刊要他的,恰恰是对这种承担的分担,毋宁说这是一种更神圣的承担。

同仁们,让我们同舟共济:由龚奇柱先生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川教版历史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2003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实验。

作为历史教材改革的一个新成果,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出版和试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历史教材建设朝着“丰富性和可选性的方向发展”。

据川教版历史教材《后记》等资料介绍,该书编写组由大学教授、省市教科院(所)研究员和中学特级教师等组成,阵容整齐,结构合理。

主要编写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并编写了多种乡土历史教材和选修课教材,积累了丰富的中学教材编写经验。

这些都是编写组的优势。

但是,编写组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教材必须按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深入学习和认真理会。

另一方面当编写工作启动时,北师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均推出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并得到各方好评。

在这种形势下,要另编一套能为国家教材主管部门首肯,教材审查专家认可,广大师生欢迎的教材,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编写组十分清楚,关键在于教材的质量和特色。

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特色是教材存在的理由,川教版历史教材必须是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教材,否则它就没有出世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写组追求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

川教版历史教材称得上是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好教材。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一、使用群体定位科学合理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

作为遵循“课标”编写的国家级教材,川教版历史教材无疑要适宜于全国各地学校使用。

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情况很不一样,“全国学生一套书”,既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需要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特点的教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要。

这也是国家实施教材多样化策略的出发点。

基于此,教材使用者的定位问题也就提出来了。

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川教版历史教材对使用者作了如下定位:适合全国各地学校、尤其适合中西部地区学校使用。

根据这一定位,川教版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体现“课标”的理念,遵循“课标”的要求外,还注意了以下问题:1.教材内容在全面反映我国历史的总体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多选一些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具有全国影响乃至世界意义的内容。

如中国古代史部分,介绍了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石窟、乐山大佛和大足石窟、布达拉宫等。

中国近代史部分突出红军长征和重庆谈判等。

中国现代史部分强调了西部大开发等。

2.让知识要求和活动安排具有弹性,以增强教材的适应性。

如讲商鞅变法,教材正文浅近地指出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注解则说明这种制度历史上称为“井田制”。

又如教材对“历史考察”这一活动提出了如下建议:“考察对象最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重点文物单位的顺序依次选择);”“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选择某一遗址或名胜古遗迹的若干图片,作模拟性考察。

”这样,即使是西部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学生也有“考察”的可能。

3.黑白本和彩色本教材同时出版发行,供学校自由选用。

二、体例结构多有创新川教版历史教材按学习主题呈现教学内容,主题下设置课。

全书的体例和结构多有创新。

下以“课”为例,略加介绍。

从纵向结构看,各课由导图和导语、课文、学习与探究三个板块组成。

导图和导语是一课之“眼”,透过它可窥见全课的概貌。

课文是一课之“身”,以文字(“大字”、“小字”和注解等)和图像(地图、插图和图表等)呈现本课内容。

学习和探究是一课之“尾”,由学习活动(含内容与建议)、史海拾贝、学习测评(客观性题目与主观性题目合理搭配)、心得与疑问四个栏目组成。

在教材上,“心得与疑问”一栏实际上是一块空白,有待学生去写就。

编者希望他们记下所思所得所疑.以自己正在成长发育的思维和双手,用自己的话语续成一课的凤尾。

这是一种开放的教材结构,其创意已引起一些同行的兴趣。

从横向结构看,各课由主辅两栏构成。

主栏呈现教与学的基本内容,辅栏提出读、记、想、说、写、议等多种要求,调控和优化学习过程。

“课标”将学习过程列为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只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的弊病。

川教版历史教材设置辅栏,创造性地落实了“课标”的这一新理念,是教材结构创新的大胆探索。

三、内容选择方圆兼备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川教版历史教材的首要原则是遵循“课标”,即按“课标”中的“内容标准”选择和安排内容。

具体做法是:按“课标”的学习主题设置教材的学习主题;按“课标”内容标准的条目设置各课,如按内容标准中的“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一条,安排了《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按“课标”的观点阐释历史,如“课标”将洋务运动安排在“近代化起步”这一主题之下,因此教材也主要从近代化(现代化)角度阐释和讲述洋务运动;按“课标”要求安排重点,如中国古代青铜器,“课标”明确提到的只有司母戊鼎,因此,在《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一课中此鼎理所当然的就是第一重点。

遵循“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不能动摇的原则,但如果过于拘泥“课标”的字句,教材的特色就难以形成,各版教材可能就难以区别,况且,“课标”明确指出:“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

”这就为编写者的发挥留下了空间。

据此,川教版历史教材又将不囿于“课标”作为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原则。

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课标”中的“等”字选取内容。

如根据“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一条中的“等”字,教材在《汉字的演变》一课中,除讲上列四种字体外,还讲了草书、行书和楷书。

因为这三种字体更贴近学生生活,对其有所了解是必要的。

第二,讲述“课标”某些内容时,“带”一些重要知识。

如“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对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都有重要影响,但“课标”未作要求。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在讲唐朝和回纪关系时,十分自然地“捎带”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发生以及回纥助唐平定叛乱的简要情况。

第三,在“史海拾贝”一栏“拾”一些重要知识。

如班超其人其事,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课标”未作要求。

教材在《张骞通西域》一课的“史海拾贝”中讲了班超经营西域的故事,并强调班超投笔从戎是深受张骞影响的结果。

第四,注解中补充一些知识。

如“课标”对老子未作要求,但如不知道老子,就难以理解道家学派和道家思想,所以在讲战国百家争鸣时,在注解中介绍了老子。

第五,根据“课标”精神安排一些内容。

如“课标”把隋朝放在“繁荣和开放的社会”主题之下,但对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未作要求。

教材设置《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课,以“开皇之治”一目讲述隋朝的繁荣。

第六,增加“课标”未要求的“大诗人屈原”等重要常识性内容,作为选学内容。

“课标”指出,教材增加的内容“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川教版历史教材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

如果说,遵循“课标”,中规中矩是“方”的话,那么,不囿于“课标”,合情合理地发挥就是“圆”。

方圆兼备是川教版历史教材在内容选择和安排上的突出特点。

四、活动设计匠心独具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强调历史知识的灌输,与此相应,历史教材就是单纯的知识提纲。

而“课标”提出了通过历史学习活动去再现、感知和体验历史的新理念。

为体现和落实这一新的理念,川教版历史教材高度重视历史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

知识内容与学习活动并重是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又一特点。

川教版历史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按规模划分,有小型、中型、大型活动三种类型。

小型活动主要安排在“辅栏”中,即上文所说的读、写、说、议等。

中型活动安排在“学习与探究”中,但活动可在新课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新课进行过程之中。

大型活动即主题活动,各册教材安排三四次。

教材不仅安排了各项活动的内容,还提出了明确而灵活的建议,操作性很强。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大体知道应怎样做。

活动有故事会、讨论会、讲演会、辩论会、表演、参观、考察、走访、制作、展示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活动设计贯穿了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的“大历史”观念,注意把历史和现实、书本和生活、社会和学校紧密联系起来。

活动的实施强调老师的指导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学生间的合作性三者结合。

如果说“该死书、死读书”是以往历史学习的真实写照的话,那么,川教版历史教材所要营造的就是“读活书、活读书”的生动局面。

五、初步实现教科书性质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是供历史教师使用的教本或讲义,老师不细讲不补充,学生根难读懂,更不要说产生读的兴趣了。

这也是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等有违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科书的性质就必须发生变化,即应由教本转变为学本、由教材转变的学材。

为实现从教材到学材、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川教版历史教材作了多方努力。

如将“主题页”的功能确定为提示该主题的基本内容,而不是提前灌注该主题的线索、要点和难点等。

将各课导语称为诱发性导语,其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中大小字结合、大字简洁是骨架,提纲挈领;小字生动是血肉,富有可读性。

教材对一些插图作了说明,便于学生解读。

辅栏中提供了一些文字浅显内容重要的史料,体现了历史书的学科特点,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史海拾贝”的内容与课文若即若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学习测评”“心得与疑问”均是学生总结学习收获的方式。

书末分类推荐了重要的历史学习资源,为学生更多地学习历史指点了门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