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念学习力》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是一本由李笑来所著的教育类图书,以培养学习力为主题,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习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指南。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李笑来在书中指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每个人个人成长的基石。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对学习的重视和认识,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提升自己。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李笑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他提出了“分而治之”的学习策略,即将一件复杂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逐个攻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他还介绍了一些记忆技巧和思维导图的应用,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提高记忆力都非常有效。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能更加科学地学习和记忆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再次,书中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李笑来在书中指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他还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律才能坚持学习并取得进步。

这种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的强调,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需要我自己去努力和付出。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最后,书中还分享了一些关于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的观点。

李笑来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和乐观的学习态度。

他还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这种对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的重视,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高分和荣誉,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做准备。

专念三部曲讲书稿

专念三部曲讲书稿

专念三部曲讲书稿你好,欢迎收听持续幸福读书俱乐部的讲书⾳频,我是王宪鹏。

今天我要给你讲的是埃伦·兰格的《专念》三部曲。

这是三本⾮常有挑战性的书,颠覆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

在正式讲书之前先介绍⼀下埃伦·兰格和专念。

⾸先说⼀说埃伦·兰格。

埃伦·兰格是积极⼼理学的奠基⼈之⼀,是第⼀位获得哈佛终身教职的⼥性,获得过最具含⾦量的古根海姆研究学者奖、美国⼼理协会⼤众⼼理学杰出贡献奖。

她称⾃⼰的⼼理学是“可能性⼼理学”,最喜欢做的就是挑战那些“不可能”。

⽐如,她50岁拿起画笔如今成为画作上万的画家,其画作在很多著名画展展出。

再⽐如,她热爱唱歌,喜欢模仿著名的⼥⾼⾳歌唱家、歌剧⼥王玛丽亚·卡拉斯,还喜欢模仿著名歌⼿、演员芭芭拉·史翠珊。

芭芭拉·史翠珊现在已经76岁,从18岁到现在⼀直活跃在歌坛影坛,是⾄今为⽌唯⼀⼀位同时拥有奥斯卡奖、托尼奖、格莱美奖、艾美奖、⾦球奖多个权威奖项的艺⼈。

这样的⼈都敢模仿,你知道埃伦·兰格多强⼤了。

然后说⼀说“专念”。

乔·卡巴⾦的“正念”与埃伦·兰格的“专念”⽤的都是"mindfulness"这个词,都是指⼀种⾃我觉察状态,只不过是翻译时采⽤了不同的汉语。

但在具体的理解运⽤上,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埃伦·兰格的书⾥,mindfulness是与“潜念”(mindlessness,⼼不在焉)相对⽴的存在,⼏乎看不到禅修的论述,更多地强调⼈的⾮⾃动化的⾃我觉察能⼒。

《专念:积极⼼理学的⼒量》中提到“正念”时,埃伦·兰格这样写道:“我所做的有关念的研究⼏乎都是⽤⻄⽅科学⽅法进⾏的。

……在充分研究了僵化⼼理定势和狭隘视⻆让我们付出的代价后,我才开始探索专念给抗衰⽼、健康、创新以及⼯作带来的巨⼤好处。

……在东⽅哲学中,正念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冥想过程中得到的思想能让⼈⾃发向善),它所涉及的问题对本书来说过于复杂了。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学习力的书,这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一番新的思考。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它强调了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以前我总是习惯于老师或者家长在后面推着我走,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很少主动去探索更多的知识。

但现在我明白了,主动出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就拿我最近学画画的经历来说吧。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画画看起来挺好玩的,心血来潮就报了个班。

可刚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是个小白,啥都不懂。

老师在前面讲线条、构图、色彩,我听得云里雾里的。

但我这人吧,有股子倔劲儿,心想既然开始了,就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每次上课我都瞪大眼睛,生怕错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细节。

回到家,我也不闲着,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首要任务来完成。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我坐在桌前,对着那张白纸发呆,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这时候我想起老师说的,先构图,确定好画面的主体和大致的布局。

我咬咬牙,拿起铅笔,轻轻地在纸上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山的形状、树的位置、河流的走向,一点点地浮现出来。

可这线条歪歪扭扭的,看着特别别扭。

我有点烦躁,想把纸揉成一团扔掉。

但又一想,不行啊,这是我主动要学的,怎么能轻易被这点困难打败呢?我深吸一口气,重新审视自己画的草图,发现问题出在比例上。

山画得太大了,树又太小了,整个画面看起来不协调。

我擦掉重来,这次更加小心,一边画一边对照着脑海里老师讲的要点。

经过几次修改,终于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构图。

接下来就是上色了,这又是一个挑战。

颜色的搭配、明暗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画面变得很糟糕。

我小心翼翼地挑选着颜色,先从大面积的天空开始。

蓝色,淡一点还是深一点?我反复尝试,涂了又改,改了又涂。

等终于完成这幅画的时候,我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我拿着画左看右看,虽然跟老师的作品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对我自己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学习力读后感(通用6篇)

学习力读后感(通用6篇)

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通用6篇)学习力读后感篇1哈佛的《学习力》中对学会学习做了深刻的分析。

首先它提出了三种错误的观点:第一,认为智商在学习中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太在意什么学习方法。

第二,认为学习方法在学校时就已经学过了。

第三,认为学习只能是拼命的读书。

他还指出所有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对任何人都适合的,你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状况来灵活选用。

总之,最好的方法,是能给你带来最大学习效益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

情绪能够制约学习的效果,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持续愉快和简单,你就能使自己的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拥有这样的学习状态之后将不受任何诱惑影响,使学习提高。

谁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始终持续愉快简单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谁能有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始终持续愉快简单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是“一团火”,也要摸一下,触一下,亲身体验一下什么叫“温热”、“灼热”、“炽烈”,婴儿处理未知的事物就是这样勇于实践!这就是学习中的婴儿原则。

观察实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习潜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观察潜力,培养那种经常注意预料之外事情的情绪,并养成检查机遇带给的每一条线索的习惯。

事实上,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务必具有良好的观察力。

观察能够激发求知欲,能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能够使你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回避错误的人是弱者,正视错误的人是强者,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反思自我并继续努力的人才称得上是成功的学习者。

不能否认的是,失败与错误是每个人都很厌恶却又不可避免要遇到的。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可能犯错误。

学习也是如此。

但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错误虽然不可避免,但对待错误的态度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今后的成功与失败。

综上所述,做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就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学习的最佳状态。

上帝给我们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想要我们多观察少说话,然而观察对于我们广电专业更是尤为重要。

学习力读后感范文4篇

学习力读后感范文4篇

学习力读后感范文4篇学习力读后感范文4篇学习力读后感范文1王世民《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有两点比较大的启发:第一点是关于阅读的,功利性读书,不要指望整本书的内容都能吸收,除非你想练习自己归纳的能力或者记忆能力,或者全本都是精华。

带着目的去阅读,在读之前先把目录过一遍,想一想自己想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然后提出具体的问题,带着问题快速翻阅,并提炼关键词,最后从提炼的关键词中归纳出3个最重要的点,最后去回答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是关于跨行业学习如何进行知识的迁移,有5个步骤,第一步构建框架,可以请专家解答或者参加培训,也可以通过看书习得,至少要读3本书,建议选择内容浅但覆盖面广泛的书。

第二步根据画出的框架需要掌握的能力进行比对迁移,看自己的各个能力的程度,这里的能力可能会有基础能力比如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专业技能能力,比如运营包括用户运营、活动运营等,不同运营需要掌握不同技能。

第三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目的对框架的能力进行选择性功利化学习。

第四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起来,第五步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迭代,更新知识框架。

最后乱入,插入《个体赋能》一书关于人脉的说法给到我的启发,但不论人脉怎么科学划分,其实本质都是一种取舍。

学习力读后感范文2学习力就应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的一个综合体。

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习力教我们从六方面来认识事物。

首先,何谓学习1.学习能决定你的命。

你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将来的生活状况如何,都取决于学习。

意识到学习是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紧要的事,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当我们对目标的好处有了深刻的理解,当体会到目标实现能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时,那么,我们就会立刻采取用心行动,设法让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是一本由李笑来所著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学习的本质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技巧和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力。

在书中,李笑来首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

而这种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至关重要。

正如书中所言,“学习力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终身受用的能力。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力不仅是在学校里需要的,更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必不可少的能力。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李笑来还提出了许多提高学习力的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学习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够取得进步。

书中介绍了许多学习的方法,比如如何高效地阅读、如何进行思维导图、如何利用碎片时间等等。

这些方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够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够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提高学习力的方法,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学习力》,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力。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提高学习力的方法,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本质和意义。

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就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专心致志”会阻碍学习

“专心致志”会阻碍学习

“专⼼致志”会阻碍学习“专⼼致志”会阻碍学习-5:54上学的时候,总有做不完的练习题,⽼师说熟能⽣巧,平时做多了考试就会了;在家写作业,你妈总把你从客厅赶回卧室,不准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学习要专⼼;期末考试考的不错,爸爸带你去了游乐园。

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但是,有⼀本叫《专念学习⼒》的书,⼀⼀批驳了这⼏件事⼉:第⼀,练习题做的滚⽠烂熟,会阻碍我们的进步;第⼆,所谓的专⼼⼀致,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到的;第三,成绩好就能获得奖励,只能让我们越来越讨厌学习。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第⼀点,滚⽠烂熟会阻碍进步。

真正学会⼀个技能,要熟练到不过⼤脑就能完成的程度。

这个观念对于⼤多数⼈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难道不是吗?可是你有没想过,⼀旦对⼀件事滚⽠烂熟,就很难再进步了。

⽐如说,你开车已经⾮常熟练了,转弯的时候肯定会下意识的打开转向灯,假设有⼀天路况不是很好,地⾯打滑,车⼦有点失控,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很熟练的打转向,结果会误导后⾯的司机,他们还以为你能正常转弯呢,很容易发⽣车祸,这种时候应该打双闪更合适,但你太熟练了,不过脑⼦就打了转向。

再⽐如,很多同学习惯上课做笔记,⽽且做的特别熟练。

但是有时候,翻看以前的笔记,却记不得上⾯的笔记说的是什么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记笔记成了⾃⼰惯性的⼀部分,并不过脑⼦了,所以才会出现不知道记了些什么的情况。

对⼀件事太熟练,我们就会被习惯绑架,那怎么才能打破套路,持续进步呢?有⼀个关于弹钢琴的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把⼀些学⽣分成两组,第⼀组⽼师先给学⽣们做⽰范,然后和学⽣们说,⽼师希望你们不要死记硬背这些弹琴指法,要多尝试⼀些新的演奏技巧。

另⼀组⽼师只是做⽰范,不会引导学⽣们去尝试新的⽅法。

学习⼀段时间后,研究者发现,第⼀组学⽣们弹的曲⼦不管是技巧还是创意,都⽐第⼆组要好。

这个实验证明,学习的时候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

再来看第⼆点,专⼼⼀致是不可能做到的。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在电脑前⼀坐就是好⼏个⼩时。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是一本由刘墉撰写的教育类图书,通过阐述学习力的概念和培养学习力的方法,引导读者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学习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书中对学习力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力不仅仅是指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和运用的能力,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这种全面的学习力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通过书中的阐述,我对学习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

其次,书中介绍的培养学习力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作者提出了“四个维度”、“四个阶段”、“四个层次”和“四种能力”的培养模式,这些模式涵盖了学习力的方方面面,从学习的目标、方法、过程到结果,再到对学习的反思和总结,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成年人,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提高学习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

我在阅读书中这些方法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最后,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际的指导,生动地展现了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这些案例和指导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学习力的概念和方法,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这些案例和指导,我明白了学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总结,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

总的来说,阅读《学习力》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通过书中对学习力的定义、培养方法和实践指导,我对学习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重视自己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学习“学习力”的几点体会

学习“学习力”的几点体会

学习《学习力》的几点体会永康小学张娟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根基。

一、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

究竟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来源于哪呢?如何发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

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规律,把所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兴趣结合起来,并逐步把兴趣引到学习上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充满了渴望,那么也就形成了对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2、建立师生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特别“感性”的小学生来说,是驱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

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上那位老师所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但要想让你的学生亲近你,你就必须对你的学生要有妈妈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爱,教师的关爱。

同时,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教师还必须有一定的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

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底蕴,精湛的教学技艺,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关爱去感召学生。

3、树立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远大理想和近期目标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远大理想是近期目标的实现方向和永远动力,近期目标是实现远大理想的根基,只有一步一步地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

近期目标实现不了,远大理想就变成空中楼阁。

对于小学生,我们应给他们树立榜样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尽可能帮助他们制定一些短期的,切实可行,能够达到的目标。

比如:这一节课你能回答出几个问题,今天的作业能做对几道题,这一单元测验能考多少分,这次测验你进步了几名,等等。

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下达到和实现近期目标。

这既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又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地实现近期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英文回答:First and foremost, I was immensely impressed by the depth of research and insights provided in the book. Chabris and Simons delve into a plethora of scientific studies, experiments, and real-world examples to support their arguments, leaving no room for doubt about the veracity of their claims. This rigorous approac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s a hallmark of quality non-fiction writing and sets this book apart from many othersin the field.I particularly appreciated the author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curiosity and open-mindedness in fostering a growth mindset. They argue convincingly that our ability to learn and adapt is not fixed but rather a skill that can be cultivated through deliberate practice. This perspective is both empowering and motivating, as it suggests that we all have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our cognitive abilities if weare willing to put in the effort.One of the key lessons I took away from this book isthe valu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The authors stress that simply repeating a task over and over again is notsufficient for learning. Instead, we need to focus on targeted, effortful practice that pushes us outside of our comfort zones. By challenging ourselves and making mistakes, we can build stronger neural pathways and improve our performance over time.I found the discussion on metacognition to beparticularly insightful. Chabris and Simons explain that metacognition is the ability to reflect on our own thinking processes and identify 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By developing strong metacognitive skills, we can become more efficient learners and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new challenges.Overall, I highly recommend "The Learning How to Learn" to anyone who is interested in improving their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maximizing their learning potential. It is awell-written, engag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book that provides a wealth of practical insights and strateg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中文回答:读完《学习力》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收获满满。

《专念学习力》读后感

《专念学习力》读后感

《专念学习力》读后感关键词:思维定式专念标准数学建模当我还在努力尝试着去模仿我上学时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时,《专念学习力》及时地出现并制止了我;当我还在为学生已经把上学期学过的知识都忘掉而苦恼时,《专念学习力》却说:“记忆让我们待在过去,而遗忘让我们聚焦当下”;当我还在给一个家长讲解什么是延迟满足时,《专念学习力》却告诉我延迟的回报不可靠。

《专念学习力》一书用七章分别打破了七个扼杀创造力的学习神话,犹如七场革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些“神话”使得本该容易、有趣的学习变得困难重重。

这本书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变得更加专念。

其中,《专念学习力》在第六章中总结到:“在任何情境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的标准。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有时我们又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或评价孩子。

很简单,一个以前考试连60分都很难拿到然后经过长时间努力考到了80分的孩子,和一个每次都考80分的孩子相比,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吗?小廖同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个缺点,就是题目虽然都会做,却经常在步骤上出问题。

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要检查学生们的习题,经过我的同意合格了才能走。

结果直到全班就剩下5个人,小廖同学也没能过我这一关。

现在我教的两个班,在学习成绩和积极性上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我对这两个班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习题难度、习题数量、检查严格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专念学习力》在第七章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把数据看成是稳定的事实,而要看成不确定的源泉,由此我们将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在2007年我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是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

最简单的人口增长模型是指数增长模型,它是由二百多年前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模型。

历史上,指数增长模型与十九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很好地吻合,而且用它作短期人口预测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力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力读后感1学习不是偶尔短暂的爆发,也不是稍纵即逝的流星,而是一种滴水穿石般的持久运动。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才是通向成功的钥匙。

哈佛定律: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勤奋学习的态度排在了首位。

这也就说明了“态度决定一切”是学习力的核心所在。

人生充满了荆棘,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中亦是如此。

当应对学习的逆境,我们就就应找内因和可控因素,这是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的。

并以我们用心、乐观、勤奋的态度去应对。

这样,事情很快就能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又一村”。

爱德华·班菲德的研究也证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下,成功学习80%与态度有关。

态度决定结果,态度决定人生。

对于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坚持更重要。

没有兴趣还能够培养,而坚持则是学习中最执着,最顽强的品质。

所有巨大的成果都由点滴小成果累积而来。

绳锯木断,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坚持的强大力量。

当然,我们也坚持了12年的寒窗苦读,不论中间的过程如何,当我们步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们已坚持下来了。

然而,大学相对自主的学习方式,你我是否有想过要坚持学下去,不对自己松懈呢?我们坚持了这么久是为了什么呢?或许当我们在坚持做一件事时,我们看不到前进的步伐,但请不要轻言放下,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有付出就必须会有收获的。

坚持自己的学习态度试着去否定“不可能”的想法,也想想自己到达目标的喜悦,可能就能持续下去了。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让事情事半功倍。

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力的提高甚至对于人生道路都有重要的影响。

很多习惯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点滴,从小事改变,虚心理解别人的意见。

坏习惯可能是一个小小的点,也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是一本由李嘉欣所著的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书籍。

通过这本书,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习,无论是学校学习还是社会学习。

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去学习,如何去调整学习心态。

这本《学习力》所探讨的就是这些问题。

书中首先强调的是学习方法。

作者提出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说定目标型学习、理解型学习、查询型学习、细节型学习等等。

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优势,而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习目标去灵活运用这些学习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还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即自己主动去积极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一点对于我们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了学习方法,作者还着重谈到学习心态。

每个人面对学习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而这些情绪和态度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告诉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心态,即积极向上,乐观进取。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好地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也加深了对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这本《学习力》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正确方法。

我会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希望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篇一其实学习毅力,才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学好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我们又要谈到兴趣这个问题了!我们都知道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之前说过我们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肯定会没有动力去学,就像做事情一样,我们不喜欢做的事,别人再怎么逼,就算去做了也不一定能做好!而学习,它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跟我们的知识是成正比的,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是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到达成功的那个境界,所以,我们要把那些我们不喜欢学的东西变成我们想学的东西。

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的困难,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没有很好的意志力,那是肯定不会成功的!而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也只能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你完成,我们都直到被人逼着做一件事情那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只有自己有这个觉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成为一位成功人士,这却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像书中提到的哈佛中的学习定律就是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

所以我们在培养我们的兴趣之后,勤奋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们知道就算我们再怎么培养自己的兴趣,我们的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那么一点抵触心理,所以我们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更加勤奋才能学好。

每一位成功者都是勤奋的,没有一个人随随便便就成功的。

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

一个人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的孩子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两地三迁最后在学堂旁居住。

但在现代的这个社会中,你更需要一种坚定的意志,当别人在打游戏,上网,聊天,听音乐时,你需要一种毅力去抵抗外界的诱惑。

当你养成了一种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学习的好习惯,将是你以后生活中一笔无穷的财富。

学习就犹如爬山,在一步步向上爬的过程中,无数次你想过放弃,想过或许停下脚步,在旁驻足休息一会会更好。

但是,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持续不断,一旦停下来,你就会感受到一种懈怠,再次启程又要一种重新的勇气去克服脚步沉重再缓缓上路。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读后感
《学习力》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通
过科学的研究和丰富的案例,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的本质和方法。


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重要观念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了学习的本质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这种能力包括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实
践和培养才能够提升。

这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
不断地努力和积累。

其次,书中介绍了许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比如积极思考、良好的时间管理、有效的记忆技巧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
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学习的成败至关重要。

最后,书中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
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需要学习
者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动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更是一
个终身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激励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成就。

希望能够将这些学习力的观念和技巧应用到实际中,让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 学习力读后感

【读后感】读后感2600字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学习的本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了学习力的概念,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书中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指出,传统的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提高学习力,而是需要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作者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

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习力的关键,比如定期复习、保持好奇心、勇于挑战等。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是需要坚持和耐心的,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坚持,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作者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力的提高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去争取和创造这些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通过阅读《学习力》,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我能够不断地努力和积累,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有能力。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指引,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魏延安:学习的年代——读党双忍《学习力》

魏延安:学习的年代——读党双忍《学习力》

魏延安:学习的年代——读党双忍《学习力》在捧起《学习力》一书的时候,我既感到欣慰,却也体会到一种熟悉的陌生。

我的欣慰来源于至少早于一般读者十个月以上,我便饱览了书的原貌,因为我在2012年开春的时候,得到最大的阅读任务就是本书的原稿,荣耀地进行书稿的校订;然而,由于过多注意了谴词造句,反倒对全书的轮廓和要义感到了生疏,这可能是编辑习惯的一般负效应。

所以,我又以初读者的身份,重新开始本书的阅读之旅。

若从知识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既万幸又不幸。

所谓万幸,因为信息爆炸让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达到了古人难以企及的厚度与深度,即便是懵懂少年,并不比过去的饱学之士知道得少。

但另一方面看,这又是一个不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了,学校所学东西一出校园便落后;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复杂,不仅过去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式的天才难以产生,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也变得很不现实,一招鲜吃天下的情形更是越发不可能。

而且,由于学校专业的划分愈来愈细,大学所学知识面越来越窄,因而走上社会就业时专业匹配能力并不强,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对口情形少之又少。

这样,每个人在从学校走出来的时候,面对工作和社会无异于成为新的学生,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的过程,甚至是白手起家。

当前的时代被称作学习的年代,不仅因为学习本身的问题,还因为学习面临的具体实践问题。

由于学习是系统的,细分的,而应用多是综合的,于是多人合作、分工协作等成为现实情形,这个互相配合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必要时还要互相跨界学习。

当年美国原子弹研制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不是专业学科的,而是综合学科的,大胆运用了系统工程理论,否则很难想象这一复杂的工程由谁去领衔完成。

更重要的是,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日新月异地产生,加速替代旧的知识,一个人绝不可能固定在某一个知识水平上,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由此,终身学习被提上议事日程,学习不论是否愿意,都得伴随工作生活始终。

怎样认识学习的原理,保持学习的动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是学习力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优质】学习力读后感word版本 (7页)

【优质】学习力读后感word版本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习力读后感学习力读后感(一)《学习力》作者哈佛大学院长W·K·Birby,是他的演讲稿的汇集。

哈佛是世界着名的顶尖学府,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出过七位美国总统、世界企业500强的总裁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哈佛。

看了这本书后,我感觉到并不是哈佛教了他们什么知识,而是教会他们怎样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目前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懵懵懂懂地摸索了三年多,似乎刚刚探到一点教育的门径,当然我这个门径,仅仅是怎样把所谓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门径。

如果以后,我的教育方法是把学生领悟到怎样学习方面的话,我想我才是一个让学生终身受用的老师。

目前,我花费大量的精力收集了案例,我发现在这些案例的运用已是我的教学效果比以前好了,至少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浅显易懂的案例让他们有所领悟,学起来又不累。

我目前的门径只是投其所好而已,要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引导他们学习能力的老师,路还是很长的。

读了这本书的另一个感觉是,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而他们让我们见识到精英式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越来越感到,学校里第一追求的是稳定,不出错,表面上过的去;能做到这一点,在民办高校而言已经是好的了。

当然学校这么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但是我感到就像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一样,一个学校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上,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自然做不了了。

所以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饭店组织机构的时候,我对学生讲:“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下面有着更过学习机会与发展机会的是高层,学校的培养思想也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如果你们想要发展的好,就要下决心给自己学习、创造机会。

别人不把我们当精英教育,我自己要把自己当成精英来培养。

我记得亨利·福特有句话说:对于一个准备一辈子当工人的人来说,下班的钟声是休息的时候来临的信号;对于一个有发展大志的人而言,下班钟声却是新的努力的开始。

读专念有感

读专念有感

用专念的态度面对待工作——读《专念》有感最近读了一本书——《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伦.兰格写的。

这本书并不像有些心理学书籍一样晦涩难懂,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潜念、专念的各种特征和结果,以及怎样通过专念驾驭人的消极情绪,摆脱人的潜念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个人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技巧。

专念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往生论曰:“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

”这里的专念是专心一念的意思。

但本书中一直所强调和提倡的专念却不是这个意思。

书中的专念是与潜念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人有潜念,专念才随之诞生。

书中介绍人的潜念主要有三大特征:归类陷阱;无意识行为和视角单一,同时运用了很多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和论证,当然我这不方便一一例举。

举例来说:人们往往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仍然写着上一年的日期,这是潜念;女士往往能做到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或绣十字绣,这是潜念;我们平常玩的口误游戏“猫的颜色”,当问到花猫是什么颜色时,大部分人会回答是花色,这也是潜念,等等。

总之,潜念是人的潜意识,是人对自身和外部的认识的不足,是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惰性心理。

这些司空见惯的“潜念”状态,会在我们的工作中让我们付出高昂的物质和心理成本。

而“专念”状态则能让我们更好地驾驭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并让我们超越自己的极限。

但是,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做到专念,同时,专念也不需要我们时刻刻意的保持。

我们要做到的是学会在工作时专念的选择何时采用专念的态度。

我认为,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专念”的做到以下几点:1.重新定位,认识自我。

当我们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工作干起的,因此,我们往往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按指令办事,听从领导安排的小员工。

事实上,这是一种狭隘的自我定义,它往往让我们关心的是手头的工作和月底的工资,而不是企业的兴衰,当企业发生变故时,我们大部分人往往束手无策。

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定位,既然进了企业,我们就是企业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建设这个大家庭,我们只有积极努力的工作,才能让企业兴旺,同时带动我们自身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念学习力》读后感
关键词:思维定式专念标准数学建模
当我还在努力尝试着去模仿我上学时老师是如何给我们上课时,《专念学习力》及时地出现并制止了我;当我还在为学生已经把上学期学过的知识都忘掉而苦恼时,《专念学习力》却说:“记忆让我们待在过去,而遗忘让我们聚焦当下”;当我还在给一个家长讲解什么是延迟满足时,《专念学习力》却告诉我延迟的回报不可靠。

《专念学习力》一书用七章分别打破了七个扼杀创造力的学习神话,犹如七场革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些“神话”使得本该容易、有趣的学习变得困难重重。

这本书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变得更加专念。

其中,《专念学习力》在第六章中总结到:“在任何情境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最优的标准。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需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但有时我们又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或评价孩子。

很简单,一个以前考试连60分都很难拿到然后经过长时间努力考到了80分的孩子,和一个每次都考80分的孩子相比,难道不应该得到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吗?小廖同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个缺点,就是题目虽然都会做,却经常在步骤上出问题。

有一次在放学的时候我要检查学生们的习题,经过我的同意合格了才能走。

结果直到全班就剩下5个人,小廖同学也没能过我这一关。

现在我教的两个班,在学习成绩和积极性上有着较大差异,所以我对这两个班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习题难度、习题数量、检查严格程度等也不尽相同。

《专念学习力》在第七章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把数据看成是稳定的事实,而要看成不确定的源泉,由此我们将具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在2007年我参加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是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

最简单的人口增长模型是指数增长模型,它是由二百多年前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调查了英国一百多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得出了人口增长率不变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模型。

历史上,指数增长模型与十九世纪以前欧洲一些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可以很好地吻合,而且用它作短期人口预测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但是长期来看,任何地区的人口都不可能无限增长。

于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由荷兰生物数学家Verhulst提出了一个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这种模型考虑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对人口增长起着阻滞作用,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阻滞作用越来越大。

我们小组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将预测方案进一步精确化、系统化得到了一个新的动态预测模型。

说实话,在创新性上我们的预测实在是一般,果然最后也没得到评委老师的青睐。

后来跟网上的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很多获得一等奖的
小组都有一些独特的视角,比如说有一个小组考虑了民族这一重要因素!是啊,我国56个民族一直都呈现着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每个民族的人口变化都是国家要仔细考虑的!这也印证了《专念学习力》中的观点:“思考答案的标准,要认识到每个不恰当的答案在另一种情境中就是恰当的。

在每个人的视角中都有一个透镜,透过这个透镜,我们也许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数学建模这一课程非常符合《专念学习力》中所说的“正确的事实往往没有标准答案”。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都接触到了数学建模,我相信通过这种思维的训练一定可以让他们的潜力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