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能源学院
煤矿开采方法电子教案
矿业工程系 采矿教研室 2018年9月
第八章 矿山压力基本知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矿山压力概述
岩体的主要特征 原岩应力状态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采煤工作面四周的支承压力及其传递


第六节
第七节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
残余碎胀系数:KP′-岩块压实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原体积之比。(表
6-1示) (2)直接顶垮落后与基本顶之间可能留下的空隙△:
h m K p h m hK p 1
式中 ∑h -直接顶岩层的总厚度; KP ∑h -直接顶冒落后堆积的高度; m-采高。
直接顶初次垮落状态示意图
的压力,底板的反作用力等。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围岩及支护物呈现的各种力学 现象,简称“矿压显现”。
如:顶板下沉、支架变形与折损、冒顶、煤壁片帮、底臌、支柱插入
底板、充填物被压实、地表塌陷等现象。 3.矿压控制:人为地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压作用的各种技术措施,称
为矿山压力控制,简称“矿压控制”。
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状态示意图

图1-17《采矿学》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二、基本顶的初次垮落
(三)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确定 1.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工作面距开切巷的距 离。一般为20~35m,有时可达50~70m,悬露面积可达数千至上万平方
米。
影响因素:基本顶岩性、厚度、地质构造等。 2.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确定: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一、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1.概念及过程: 直接顶初次垮落:采煤工作面自开切巷推进一定距离,直接顶悬露达 到一定距离后,采空区即进行初次回柱放顶,使直接顶垮落下来,这一 过程称之。图6-3示。
初次回柱放顶:为保证正常生产,维护一个合理的工作空间,要对控
顶以外的支架进行第一次回柱,称之。 初次垮落距:直接顶初次垮落的跨距。其大小决定于岩层强度、分层 厚度、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等。一般6~12m。 初次垮落特点:需人为地控制。故又称为初次放顶。 2.危害:易造成发生冒顶事故。 3.措施:初次放顶期间,加强现场指导与管理,提高工作面及切顶线
(一)周期来压前的状态:图6-7示。
悬梁状态。采煤工作面处于基本顶悬梁的保护下。 (二)周期来压含义及矿压显现特征
1.周期来压:基本顶周期性折断或垮落前后,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称
(2)视基本顶为简支梁:
L初 2h RT 3q
(浅部煤层)
(3)煤柱支撑法管理顶板时,岩梁安全跨距的求解:
固定梁时: 简支梁时:
L安 h 2 RT nq
L安 2h
RT 3 n q
式中 n-安全系数,取n=6 (考虑大多为脆性破坏)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
(二)基本顶的初次垮落与初次来压
1.初次垮落:基本顶在采空区中第一次垮落。 即:随工作面的继续推进,直接顶不断垮落,基本顶悬露跨度逐渐增 大,直至达到极限跨度时,基本顶出现断裂,进而发生垮落。 2.初次来压:由于基本顶初次垮落而引起工作面矿压显现加剧的现 象,称之。 矿压显现特征: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煤壁片帮严重, 顶板裂缝或掉渣,支架载荷迅速提高等,其影响一般持续2~3天。 采取措施:放顶线加强支护。如:增设排柱、木垛、斜撑、抬棚、强 制放顶等。
第一节
二、采场空间特点 1.采场的基本形式: (1)开切巷:矩形或梯形。
矿山压力概述
(2)初次来压前:似椭园形。 (3)初次来压后:为弯曲下沉式。根据不同的采空区处理方法出现不
同的空间形式。
全部垮落法:(图旧教案中) 全部充填法:
缓慢下沉法:
2.采场特点 (1)是时间函数。即是移动的、又是变化的。
2.岩体的组成:由结构面和受它包围的结构体共同组成。 结构面:包括岩石的物质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层面、节理、断
层、软弱夹层等。
结构体:指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相互切割而形成的单元大块,也称单 元岩块。
(二)岩体的基本特征
1.非均质性。由多种岩石组成。 2.各向异性。受力后在各个方向上显示不同的力学性质。
二、基本顶的初次垮落 (一)基本顶初次来压前的岩层结构 1.板的结构:四周分别由煤柱及煤壁支撑,可视为悬空
的板。
2.两端固定的梁:因工作面长度远大于跨距,故可视为 两端固定的梁。 3.梁的作用:上覆岩重通过梁而传递到两端的煤壁及煤 柱上。
初次来压前顶板状态示意图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二、基本顶的初次垮落
3.非连续性。被各种结构面所切割。
第二节 岩体的主要特征
一、岩体的概述
(三)岩体的基本类型 (参考张希俊编教材中图)
1.整体岩体。节理不发育,很少有断层的厚层沉积岩层。
2.块状岩体。节理发育,有小断层或偶有层间错动的厚、中厚层。
3.层状岩层。节理不发育等,构造较简单,岩性单一或不同岩性互层。 4.碎裂岩体。完整性很差,褶皱、断层、层间错动,节理、劈理十分发育。 5.松散岩体。受剧烈构造变动后,由断层泥、岩粉、岩石碎屑等组成。
(1)视基本顶为两端固定梁:(一般情况下)
①受力分析:图6-4示。 ②利用材料力学知识求解:(超静定问题)
基本顶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 6-4
基本顶受力分析
岩梁上应力分布示意图
图 6-5
岩梁上应力分布示意图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2.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确定:
(1)视基本顶为两端固定梁:
岩梁断裂的极限跨距:
L初=h 2RT q
(多用,因抗拉强度远大于抗压强度) (当τmax=Rs时)
L初
4hRs 3q
式中 L初-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
RT-岩层的抗拉强度极限;
Rs-岩层的抗剪强度极限; τmax-最大剪应力; q-岩梁的均布载荷; h-岩梁的高度(基本顶厚度)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2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的确定:
(2)是临时结构物。即是维护的对象、又是破坏的对象。
采场空间基本形式
第一节
矿山压力概述
三、采场矿压研究的任务及目的
目的:为了控制矿山压力,以及对采场、采区巷道采取相
应的维护方法。 任务: (1)研究采场上覆岩层的大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研究在上覆岩层大结构的作用下(保护下),采场支 架小结构的适应规律。
和构造应力构成。

一、自重应力 二、构造应力
第三节 原岩应力状态
一、自重应力:地表深H处取一单元体,图6-1示。 1.垂直应力:σ1=(1×1×H)*r*g=r*H*g (Pa);
式中 σ1-单元体所受的垂直应力,Pa;
H -单元体岩石距地表的深度,m; r-上覆岩层的加权平均容重,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矿山压力概述、岩体的特征、原岩应力状态
课堂小结: 1.基本概念:矿山压力、矿压显现、伪顶、直接顶、基 本顶 2.岩石的强度特性、影响因素、岩体的强度特性
3.自重应力、构造应力。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一、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二、基本顶的初次垮落
三、基本顶的周期来压
四、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移动
第一节
矿山压力概述
四、采场顶板组成:(自下而上)图6-2示。 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松软薄层。 极易垮落:指随采随落,悬顶面积小于8~10m2,悬顶时间不超过 20min。 薄层:厚度在0.3~0.5m以下者。 岩性:一般为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等。 2.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煤层之上,较稳定易垮落的岩层。 较稳定:悬顶面积大于8~10m2,时间超过20min。 易垮落:放顶后及时垮落,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小于600~800kg/cm2; 岩性:页岩、砂质页岩、薄层状砂岩等。 直接顶下位岩层:指煤层或伪顶之上1~2m厚的岩层,其稳定性直接 影响支架的结构型式。 3.基本顶(老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难垮落的坚硬岩层。 难垮落:指其允许悬露面积很大,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大于600~800 kg/cm2,裂隙、层、节理不发育等。 厚岩层:指其厚度大于1m,总厚在2.0m以上的整体岩层。 岩性:一般为厚层状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 4.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
3.受力方式: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 4.受力状态:三向强度>双向强度>单向强度。
第二节 岩体的主要特征
三、岩体的强度特性
影响因素:岩体的强度不仅与岩石本身强度有关,而且与岩体内部弱
面的状况有关。 弱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参考张希俊编教材中图)
随加载方向与弱面所成角度不同,其极限强度也将作有规律的变化。
岩体自重应力示意图
图 6- 1
1 - 2 1- 2
第三节 原岩应力状态
一、自重应力:
2.侧向应力:由于水平方向条件都是一致的,且侧向应力均由垂直
应力所引起(只考虑自重),故: σ2=σ3=λσ1
式中 σ2、σ3-单元体所受的侧向应力;
λ-侧向压力系数。λ=(由广义虎克定律推出,在弹性状态 下)。多数固结岩石:λ=0.25~0.4;塑性岩石或理藏很深的岩石: λ=1.0。 则: 比值。
岩体的基本特征示意图
第二节 岩体的主要特征
二、岩石的强度特性
岩石强度:指岩石受载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1.岩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组成岩石矿物颗粒间的联结和颗粒 大小。 2.含水的影响:水可使岩石软化、溶蚀、膨胀,降低强度。 如:砂岩含水4%时,强度降低50%;泥质页岩含水1.5%时,强
度降低70%;砾岩(大同)自由吸水6天后,强度降低39%。
2 3
1

rH g
(Pa)
μ-岩块的泊松比。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水平变形与垂直变形的
3.单元体最大剪应力: max
1 2
2
第三节 原岩应力状态
二、构造应力:由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
任何一种地质构造形迹都反映着构造应力的作用。地质构造运动结束
后,岩体中往往遗留一部分残余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在空间上的分布状 态有一定规律。 特点:(1)水平方向为主; (2)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有很大变化; (3)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即:σHmax>σHmin>σv 式中 σHmax-天然最大水平应力; σHmin-天然最小水平应力; σv-天然垂直应力。 (4)坚硬岩层中普遍存在,软岩中却很少出现。
即:垂直于结构面的方向受力时,强度最大;平行次之,界于σmax与 σmin之间;成θ1~θ2内,强度最低σmin。
生产实际中:
(1)破岩时,应使岩石单向或双向受力,并处于拉伸或剪切状态。 (2)井巷维护时,应使岩石处于受压状态。
弱面对岩体强度的影响示意图
第三节 原岩应力状态
原岩:地下岩体没有受到井巷或采场等地下工程影响的 部分。 原岩应力:未受采动影响岩体内的应力。主要由自重应力
图 6-3
直接顶初次垮落状态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一、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4.直接顶垮落的高度 (3)分析:当△=0时,
m H(KP 1)
即:冒落的直接顶将充满采空区。
故:形成充满采空区所需的直接顶厚度为:
h
m K P 1
结论:减小△,有利于控制基本顶活动。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煤层顶板岩层示意图
1-基本顶; 2-直接顶; 3-伪顶; 4-煤层; 5-底板岩层
图 6-2 煤层顶底板岩层
第二节 岩体的主要特征

一、岩体的概述
二、岩石的强度特性


三、岩体的强度特性
第二节 岩体的主要特征
一、岩体的概述 (一)岩体的概念
1.岩体是自然界,由各种岩性和各种结构特征的岩石所组成的集合体。
第一节 矿山压力概述

一、矿山压力的概念
二、采场空间特点
三、采场矿压研究的任务及目的
四、采场顶板组成
第一节 矿山压力概述
一、矿山压力的概念
1.矿山压力:由于地下采掘活动影响而引起的岩层作用在井巷、硐室
和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以及支护物上各种力的总称,简称“矿压”。 如:顶板对支架、煤壁、采空区充填物的压力,上位岩层对下位岩层
的支撑强度和支架的稳定性,加强顶板动态的监控等,确保安全。
直接顶初次垮落状态示意图
直接顶初次垮 落前顶板状态 直接顶初次 垮落后状态
h m k h
P
第四节
开采后围岩移动及矿压特征
一、直接顶的初次垮落
4.直接顶垮落的高度:图6-3示。
(1)碎胀系数:
Kp V V
式中 V-垮落岩层原来的体积(实体); V′-垮落后(破碎后)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