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总结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2)风力作用【思考】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

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

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

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

高中地理_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 轻松合作披沙炼金3考考你的归纳能力:举例说明冰川地貌还有哪些?(B层)二、【合作探究】: 一粒沙沿黄河的的旅行学习任务一:流水地貌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北部,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一致,占地面积1 53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52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属水体景观中河流及地貌景观地质公园。

(1)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什么?教材解读:描述流水沉积地貌成因时要抓住流速减缓的原因,和沉积的位置风儿说:自由的河流可以带我去天涯,我跟随黄河旅游时发现了下面的景观,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解说。

地理实验:冲积扇的形成(1)在太行山的东麓发现的地貌名称是什么?请说明其原因(2)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黄河峡谷段,此段集中分布了20处峡谷。

原因是什么?活动测评:分析总结河流不同河段的地貌类型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评价标准:展示时用地理语言表述对自然资源共性的思考;用地理图表或图像的形式作为展示范本教师助教:可以用图表总结解析设计意图:图片生动直接地展示不同类型侵蚀作用下的地貌,帮助学生理解沉积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并以系列问题的推进引导学生分析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及冲积平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分析黄土高原及黄土地貌千沟万壑特点的成因,学习风力沉积的同时巩固应用流水侵蚀作用,培养看今朝:我现在是黄河三角洲的一粒沙母亲河之旅【学习任务二】风力地貌教师助教:观看微课《一粒沙的由来》,了解风力地貌的成因1、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读右图回答:(1)该沙丘的迎风坡是_____(陡或缓)坡,该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_(东或西)风(2)此沙丘的形成是由于____(内或外)力作用,此沙丘属于_____地貌,此后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2、在干旱地区,经常看到下图,从风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其成因现在是沙滩上的一粒沙,试想:1、请说出海浪地貌的主要类型。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后活页训练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课后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解析:选A。

植物的根系生长可以破坏岩石的结构,使岩石产生裂隙,属于风化作用。

暴雨形成的冲沟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区的风蚀城堡属于风力的侵蚀作用;瀑布及其对下面地形的影响(可形成深潭)属于流水的强烈侵蚀作用。

(2010年三亚调研)读图,回答2~3题。

2.如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沉积B.搬运、侵蚀、沉积C.侵蚀、沉积、搬运D.沉积、搬运、侵蚀3.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在高山峡谷中流动,以侵蚀作用为主;b处河流水量大增,河流的搬运作用增强,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口地区,流速降低,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3题,c处位于河口,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水体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叫做河口三角洲平原。

答案:2.A 3.C某河流的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常于夏、秋季节暴雨后泛滥成灾,使附近居民饱受水患之苦。

为此,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整治——裁弯取直,以减少水患。

a图为该河流整治前、后河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b图的河流横剖面最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A.甲、丁处B.乙、丙处C.丙、戊处D.乙、丁处5.河道裁弯取直后,能解决大部分河道的水患问题,但也可能出现新的水患威胁,它们是()A.己、辛处B.庚、癸处C.辛、癸处D.己、庚处解析:第4题,弯曲的河道凹岸水流侵蚀,凸岸泥沙堆积,b图中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甲、丁处正好是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

第5题,新开河道使己、庚两处上游河道平直,两处的水流速度加快,流量增加,而这两处河道弯曲,流水不畅,因此易形成新的水患威胁。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外力作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内力作用下地表形态的“本来面貌”,因为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在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冰川的“力量”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

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大砾石“连根拔起”。

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

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瞠目!●收集流水、冰川、风力、波浪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照片,比较它们对地形影响的异同。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横断山地山高谷深,可以说是在内力作用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证。

青藏高原在抬升的同时,流水不断下切,造就了“水拍云崖”的雄奇壮丽的景观。

我国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风积黄土经内力抬升后,受外力(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的。

在许多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内力作用导致基底缓慢下沉,泥沙沉积往往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在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小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

沙丘可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观察图2-20、2-21,想一想,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图2-20 图2-21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环境的活动。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

观察图2-22,回答问题:1.我国山区多梯田。

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2.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2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3个香港岛的面积。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学生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定义。

2.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概念。

3. 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之间的关系。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风化作用的定义。

2. 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风化作用机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法: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风化作用的定义。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风化作用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5.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强调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举例说明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侵蚀作用的定义。

2. 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侵蚀作用机理的理解。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 风化作用 (二 )侵蚀作用 (三)搬运作用
(四)沉积作用 (五)固结成岩作用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 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
流水侵蚀形成的土林
黄土高原
流水冲积形成的冲积扇
风积地貌形成的新月形沙丘
沙漠
梯 田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 互联系的同一过程。
风化 — 风化产物
裸露的岩石
搬运 堆积
侵蚀 — 侵蚀产物
固结成岩
1、为什么我国的黄土高原 会千沟万壑?
2、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如何 形成?
作用叫做固结成岩。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 而人类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貌形态, 从而克服不利地形条件,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 的。例如:平整田地、 修筑梯田。
但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也会 产生消极有害的作用。如:破坏植被等。
因此,我们应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 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 影响?
2、观察当地大雨以后地表水土流失的 情况,缓坡和陡坡,有植被和无植被地面各 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做搬运作用。
(四)沉积作用
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 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 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物质的
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具有分选性
沉积作用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彩,有高山峻岭、广袤平原、幽深峡谷、辽阔海洋等等。

这些千变万化的地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作用逐渐形成和演变的。

地貌的形成首先离不开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力量,它可以使地壳上升或下沉,形成高山、高原或者盆地、洼地。

比如,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板块运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而形成的。

这种地壳运动往往规模巨大,对地貌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岩浆活动也能改变地貌。

当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时,会形成火山。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可能会堆积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形。

而在地下深处的岩浆活动,则可能导致岩石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类型,从而影响局部地区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

与内力作用相比,外力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崩解,为后续的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侵蚀作用则通过水流、风、冰川等力量,将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带走。

例如,河流不断地冲刷河岸和河床,能够形成峡谷、河曲等地貌;风的吹拂会塑造出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奇特景观;冰川的侵蚀则能形成 U 形谷、角峰等典型的冰川地貌。

搬运作用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转移到其他地方。

水流、风、冰川等搬运介质的能力各不相同,它们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量大小,选择搬运不同大小和重量的颗粒。

沉积作用则发生在搬运能力减弱的地方,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地貌。

比如,在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水流速度减缓,泥沙大量沉积,往往会形成三角洲;在干旱地区,风力减弱时,沙尘会沉积形成沙丘。

固结成岩作用则是将松散的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岩石。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岩石可能再次受到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参与到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

除了上述的地质作用,气候、生物等因素也会对地貌产生影响。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地表形态案例地球表面的形态千变万化,高山、峡谷、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由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塑造而成。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了解这些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首先,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力量之一。

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火山喷发就是一种典型的内力作用。

比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在 1883 年发生了一次极其剧烈的喷发。

这次喷发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将火山山体炸掉了一大半,同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熔岩改变了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

原本的陆地可能因为火山喷发的堆积作用而增高,形成新的山丘或高地;而附近的海域可能因为火山灰和熔岩的涌入而变浅,甚至出现新的陆地。

地壳运动也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例,它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这两个板块持续碰撞,使得地壳不断抬升,最终造就了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以微小的速度不断升高。

再来说说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蚀地貌是外力侵蚀作用的典型代表。

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就是在长期的风力侵蚀下形成的。

强劲的西北风携带着沙尘,像一把把锐利的刻刀,不断地雕琢着大地。

原本平坦的地表逐渐被风蚀成形态各异的垄脊和沟槽,有的像城堡,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舰艇,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流水侵蚀作用也不容小觑。

我国的长江三峡,就是由长江水不断地侵蚀切割巫山山脉而形成的。

江水奔腾而下,冲刷着两岸的岩石和土壤,使得峡谷越来越深,越来越陡峭。

而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水流速度减缓,常常会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

比如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

除了上述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张青峰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张青峰
• 2.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
3.说说你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什么建议?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关西国际机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机场,机场于1994年建成。
材料: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日本一共从海洋索取了 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东京湾填海造地工程、神 户人工岛和关西国际机场等都是日本引以为豪的 填海造地工程。 香港山多平地少,1842年香港首次将兴建皇 后大道的沙石推进大海,以后香港便不断填海造 地,一百多年来,填海面积已达六十七平方公里, 占香港总面积超过百分之六。 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而不断扩大,自有记 录的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逐步扩展至2004年的 27.5平方公里。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一中 张青峰
塑造地表形态的三位最 强大的雕塑师?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课时
塑造地表形态的 雕塑师?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一).外力作用
• 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 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 固结成岩(作用)
• 2.主要的外力因素:
• 风力;流水;冰川; 波浪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因素及 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因 素及外力作用的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1.风力侵蚀与堆积地貌
• 1.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 • 2.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原因? 3.说说你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什么建议?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1.风力侵蚀与堆积地貌
流水作用演示实验
• 请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1.山坡地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2.山麓地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比较有植被覆盖的山坡地表 和植被稀疏的山坡地表在实验中 有什么不同?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3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目标与素养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达到水平2的要求。

2.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面对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达到水平3的要求。

4.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

情境与问题1.通过教材第45页的探究,进一步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古代聚落和当代聚落的分布特征,帮助学生总体上感受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通过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部分地区的交通线路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交通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4.通过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筑梯田等活动,思考人类活动应该怎样减少对地表形态的破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读图、讨论、讲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2.通过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读图法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难点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下列图文资料:“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1月出生,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半坎组人。

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

师:悬崖绝壁上开挖的“生命渠”,反映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变贫困的奋斗精神。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变化第1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第2课时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1.结合源自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 外力作用。(地理实践力)
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 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态特
明 人 类 活 动 与 地 表 形 态 的 征。(综合思维)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探究点1 探究点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材料 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 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 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下面是常见的侵蚀 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图A
图B
图C
图D
图E
图F
问题 1 (综合思维)写出图 A、B、C、F 的地貌名称。 [提示] 图 A——冲积扇,图 B——三角洲,图 C——沙丘,图 F——风蚀蘑菇。
③冰川沉积作用 含义:当冰川融化后,所携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各种 堆积物过程的作用。 特点:冰川堆积物 结构疏松、大小悬殊。
把沉积作用与形成的地貌连接起来。
[微思考]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和冰川沉积各有何特点? [提示] 风力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下来,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流水沉积河流上游颗粒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 小;冰川沉积其堆积物结构疏松,大小悬殊。
世界人口 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 200 米 分布 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大城市也大部分
位于 第三 级阶梯
平原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利于城市的进 原因 一 步 扩 大 发 展 , 还 可 以 减 少 建 设 成 本 ; 平 坦 的 土 地 利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地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年级高一班级备课时间12、1 上课时间课题内力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2、正确区分内、外力作用能量的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说出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3、举例说明内力作用的特点;4、比较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并分析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1、内力作用的特点;内力作用的两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和了解火山、地震、变质作用等内力作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运用景观图片或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形态及其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读图分析、小组辩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四全:A:38分钟训练15“8分钟巩固”。

默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特点、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的特点1、有剧烈和缓慢之分。

地质、火山,事件改变地表形态。

2、主要使地表隆起或下陷,变得高低不平。

三、地壳运动1、水平运动2、垂直运动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震分类特点迅速剧烈缓慢微弱表现形式课堂教学过程读图导入:你知道下列图片所示是世界上的什么地方吗?是如何形成的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球上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转入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学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我们称之为“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3.影响地表形态的力: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完成下表。

分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等形成,使地表变得。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高中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2.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

2. 阐述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形态的多样性。

2. 讲解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风化、侵蚀、沉积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二章:风化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风化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化作用的现象。

2. 讲解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岩石破碎、土壤形成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风化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风化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第三章:侵蚀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包括水侵蚀、风侵蚀等。

2.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侵蚀作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侵蚀作用的现象。

2. 讲解侵蚀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分析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峡谷形成、丘陵塑造等。

4. 引导学生思考侵蚀作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侵蚀作用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两条断层之间的 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的岩块相对 下降,相对上升 的岩块叫地垒。 山地—块状山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块相对下降,两边 的岩块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的岩块叫 地堑。 谷地 东非大裂谷 汾渭谷地
地形
断层线—岩石破碎 举例 易被风化侵蚀成沟 谷、泉、或湖泊。
庐山、泰山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找矿找水;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 。 褶皱 (2)甲处的山地是由流水 侵蚀 作用形成的。 的 ______ 从地质构造看,其成因 向斜成山 。 属于__________ B ;③、④两处有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____ 一处为可作装饰材料的岩石是____ ③ 处;①,②两处有一 处为可作建筑材料的硬质石材,它是____ ② 处;A、B两处 A 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 处。(填字母) (5)形成此种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 用岩石较为破碎,加上岩层①②岩性软硬不一,背斜顶部 和岩层①较易被侵蚀,在向斜部位形成了甲、乙山地。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向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褶 皱
思考: 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人类社会主动地改变地表形态以发展生产的成功事例很多, 最著名的有低地之国荷兰从公元13世纪开始的围海造田的壮举, 数百年来他们共造了7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其国土面 积的五分之一。我国的先民很早就在治理河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就,从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开始,到先秦时期都江堰、灵渠、郑 国渠等的三大水利工程。菲律宾人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就开始 在山地营建种植水稻的梯田,巴纳韦地区的一处梯田总的垂直高 差约1500米,所用的石料总体积超过埃及金字塔群的体积,成 为人类纪元前的建筑奇观。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中,负面影响深远的则是森林的破坏 及与之相关的沙漠化(荒漠化)的扩大。人类诞生初期世界森林 面积约90亿公顷,目前仅有28亿公顷。确认是人类活动导致 大片森林毁坏的例子有西亚的两河流域(阿拉伯河流域)。美国 对西部的开垦导致森林和草原破坏,之后产生环境灾难—“黑风 暴”是近代史上的重要教训之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冰斗、角峰、 形谷、 ①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刃脊
沉积: ②沉积:冰碛地貌
冰斗
海浪作用 4.海浪作用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三.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梯田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小结
外 力 作 用 与 地 表 形 态

沟谷: 沟谷:V形谷
瀑布
峡谷
黄土高原
溶洞
石林
峰林
地下暗河
地下漏斗
冲积扇
冲 积 扇 平 原
河漫滩草甸
三角洲
2.风力作用:干旱、 2.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力作用
侵蚀: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①侵蚀: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 城堡、 城堡、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 1.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相互关系: 2.相互关系: 相互关系
裸露岩石 侵蚀作用 侵蚀物 固结成岩
风化作用
风化物
搬运
沉积
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沉积:沙丘、沙垄、 ②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
静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静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有层理 构造 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流动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有片理 构造
沙丘形态
戈壁
风蚀洼地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沙丘
沙垄
黄土高原
3.冰川作用 高纬度、 3.冰川作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1.流水作用 1.流水作用 2.风力作用 2.风力作用 3.冰川作用 3.冰川作用 4.海浪作用 4.海浪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地貌变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地貌变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地貌变在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中,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除了自然力量如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人类活动也逐渐成为影响地表形态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其影响也日益复杂和深远。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期的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采集、狩猎等。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可能会对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间接影响地表的水土保持和侵蚀状况。

但由于当时人类的活动规模较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相对有限。

随着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垦土地,进行耕种和养殖。

为了获得更多的耕地,人们砍伐森林、排干沼泽、填平湖泊,这些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的原始面貌。

森林的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山地的植被减少使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在平原地区,大规模的灌溉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可能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

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成为了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

煤矿、金属矿的开采往往会形成巨大的矿坑和废弃的尾矿堆,不仅破坏了地表的景观,还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

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也对地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

城市的建设和扩张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又一重要方面。

为了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城市需要大量的土地。

于是,人们开山填海、平整土地,建造起高楼大厦、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自然地貌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人工建造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发展还会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改变局部的气候条件,进而影响地表的水文和生态过程。

交通建设也是人类改变地表形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
课堂小结
外力作用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地貌 沉积作用地貌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冰川作用 海浪作用
湿润地区 沟谷(V形谷)
半湿润地区 瀑布、峡谷
干旱地区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高山和
角峰
高纬度
滨海地区
海蚀崖
冲积扇、冲积平 原、三角洲 沙丘 沙垄 冰碛地貌
沙滩
外力作用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力作用为主
东部季风区
流水作用为主
青藏高原地区
冰川作用为主
滨海地区
海浪作用为主
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机场,机场于1994年建成。
试分析以下人类活动利弊?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 缓坡修梯田 • 围湖造田 • 毁林开荒 • 填海造陆 • 修建水库 • 退耕还林
湘教版必修一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 和地表形态
1
2
3
4
5
6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力量来自? 风力 流水 海浪 冰川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的力量来自? 风 流水 海浪 冰川
2、外பைடு நூலகம்作用的五个过程?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风化作用
概念:在温度、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岩石发 生崩解和破碎。

冰 劈 作
劈 作 用

风力作用

景观
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蘑菇石
风力侵蚀
西

地 区
风力搬运
沙丘
风力沉积
流水 作用
V 型河谷、峡谷
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西南地区
角峰
刃脊
冰斗
冰 川 作 用
海浪作用
2
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中国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