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美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935aaf81c758f5f61f678e.png)
“胡服骑射”,胡服,深衣,战甲,革带,带钩 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
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多数为青铜 制品,带钩虽小却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用途之 一是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以使之紧固;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在 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带钩的造型非常多样生动,其形象多 有美好的寓意。
15
图片来源:/zhwh/ctwh/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4.shtml
16
第五节 染织、服饰
深衣是连体式的长衣服,它 最大的特点是把左边的衣襟缝接 出一片三角形,穿的时候,将它 缠绕至背后,再用带子系住。深 衣一般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再用 挺括的锦缎材料缘边,使其既具 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持久耐穿。
13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 当诸侯卿大夫 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 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 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
14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7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8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2、机织:纺缚;织机。 3、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 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 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 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中
主
国
讲
工
教 师
艺
康
美
小
术
花
史
:
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多数为青铜 制品,带钩虽小却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用途之 一是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以使之紧固;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在 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带钩的造型非常多样生动,其形象多 有美好的寓意。
15
图片来源:/zhwh/ctwh/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4.shtml
16
第五节 染织、服饰
深衣是连体式的长衣服,它 最大的特点是把左边的衣襟缝接 出一片三角形,穿的时候,将它 缠绕至背后,再用带子系住。深 衣一般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再用 挺括的锦缎材料缘边,使其既具 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持久耐穿。
13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 当诸侯卿大夫 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 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 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
14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7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8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2、机织:纺缚;织机。 3、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 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 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 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中
主
国
讲
工
教 师
艺
康
美
小
术
花
史
: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https://img.taocdn.com/s3/m/478d9860482fb4daa48d4b1f.png)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豆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7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前221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诸侯强盛、大夫专政:精美器物不再仅归王室 列国割据:文化多元 混战不休:促进交流 礼崩乐坏:造作僭越,使用趋自由 “天道远,人道迩”:工艺美术关注人生 思想活跃:清新华丽的气象逐渐确立 铁器出现:青铜器新技法诞生 手工业发展:青铜器至尊地位动摇
针刻 制作:以铁质工具刻划纤细装饰于器表 效果:线条纤细,适于近赏,不宜远观 应用:捶揲的薄胎铜器
漆绘 制作:用大漆绘画图案
新技法着力表现新题材 模印制范法、失蜡法:蟠虺纹 错金银:云纹、几何纹、四瓣花 针刻、嵌红铜:人事题材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豆
几何纹长柄豆(战国早期,通高50.2 厘米) 燕国器。盖钮甚高,扣盖 后,如婷婷玉立,高雅出众。
不再诡秘的写实动物造型——
局部动物形:
龙首提梁盉(战国早期,高29厘米) 越国遗物。相似的器物也见于中原与 北方地区。
双兽三轮盘(春秋晚期,高15.8厘米) 吴 国遗物。结构新奇,双兽能做拉手,三轮可以 转动,为罕见的仿车形古代青铜器皿。
二、容器
——实用器、礼器 鼎
威权象征:列鼎 实用价值:扁圆鼎 战国中期中原开始流行
装饰虽华丽却不庄 严 ——转向观赏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3c7c925901020206409cb5.png)
1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远的历史。
•
6
•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 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 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 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 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 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 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 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 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 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 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 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 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 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 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 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
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
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
金、百宝嵌等。
7
•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 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 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 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 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 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 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 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 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 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 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 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 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 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 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 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 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 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 8 靖龙纹方胜盒。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远的历史。
•
6
•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 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 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 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 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 的狻猊,宝相花,供养人员是 用稠漆退塑的。在元代漆器中 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 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 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 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 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 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 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 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 线剔犀盒等。
•明清时期的漆器: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
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
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
金、百宝嵌等。
7
•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 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 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 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 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 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 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 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 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 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 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 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 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 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 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 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 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 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嘉 8 靖龙纹方胜盒。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课件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e9e251844769eae009ed9d.png)
– “和”的境界
• 大乐与天地同和,显示了生命运动的节奏、韵律的 “和”。
• 古希腊:“和谐”,表现在与数学、几何学相联的 高度合规律的尺度、均衡、秩序中。
– 漆画与古希腊瓶画比较:
– 希腊瓶画上的装饰纹样,是按极为严格的几何 学的对称形式构成的。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 与数学相关的“秩序、对称、明确”的美。因 此,希腊瓶画上的装饰大多数是趋于静的。
纹陶和原始瓷器。 •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0.920.1 0.9Friday, October 09,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4:0 0:0204: 00:0204 :0010/ 9/2020 4:00:02 AM
战国 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彩绘鸳鸯豆 盘径18.2,通高
25.5cm 荆州博物馆藏品 战国 1975年江陵雨台山427号 墓出土
彩绘猪形盒 长43,宽15,通高20cm 战国 1986年江陵雨台山56号墓出土
木胎,挖制。整器呈扁圆形,由盖与器身相扣合而成。口微敛,
弧形壁,平底,圈足特矮。子口上承盖,盖面周边起棱。盒内髹红 漆,盒外髹黑漆,并用红、黄漆彩绘卷云纹、勾连卷云纹等纹样。 盖内侧和底部有“*”形的刻划符号。
禽兽纹俎 长24.5,宽19,高14.5cm 宜昌博物馆藏品
春秋 1988年当阳赵巷4号墓出土 木胎,斫制。俎面呈长方形,四边起棱,两端上翘,俎面下两端有四个
印孔,以榫卯安接四个曲尺形足。俎面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并用红漆描 绘12组24只瑞兽和8只珍禽。这些动物的形态各异,图案十分优美。
彩绘龙凤纹盖豆 通高24.3,长20.8, 宽18cm 湖北省博物馆藏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 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23438c172ded630a1cb649.png)
• 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青铜壶始见于 商代。"壶"字在金文中就象是一个有盖、腹 部略鼓,两边有系的容器。
PPT课件
16
壶
• 高122厘米。宽54
厘米,以龙为耳,
以兽为足,盖上
有两层向外开张
的莲瓣,莲瓣中
春秋青铜 莲鹤方壶
有一立鹤展翅欲
飞。这种设计意
匠,开创了时代
的风格,使人感
到清新瑰丽。
PPT课件
PPT课件
3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勃兴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的崩坏, 这都使得青铜礼器大为衰落,器物的使用由此有了更大的自 由。工艺美术也因之回归生活,关注适用。加之统治阶层的 奢靡生活令工艺制作须满足感官享受,致使清新华丽的气象 逐渐确立。
PPT课件
4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坊中进 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更加详细。
寿县蔡侯墓。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 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
PPT课件
9
春秋王子午升鼎
• 王子午在史籍中有据可查 (史籍中称公子午),他字 子庚,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 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 在楚共王时出任司马(相当 于国防部长)之职 。王子 午鼎“平底束腰”的形态, 是所有楚国青铜器的共有标 志。这恰好印证了楚王“好 细腰”的怪癖。 另外,王 子午鼎内壁的铭文采用了一 种新的字体——鸟或盛
水器,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
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
河南省博物馆。原器通高126厘米,形春秋
制宏伟。
青铜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莲鹤
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方壶
PPT课件
16
壶
• 高122厘米。宽54
厘米,以龙为耳,
以兽为足,盖上
有两层向外开张
的莲瓣,莲瓣中
春秋青铜 莲鹤方壶
有一立鹤展翅欲
飞。这种设计意
匠,开创了时代
的风格,使人感
到清新瑰丽。
PPT课件
PPT课件
3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的勃兴以及西周的礼乐制度的崩坏, 这都使得青铜礼器大为衰落,器物的使用由此有了更大的自 由。工艺美术也因之回归生活,关注适用。加之统治阶层的 奢靡生活令工艺制作须满足感官享受,致使清新华丽的气象 逐渐确立。
PPT课件
4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坊中进 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更加详细。
寿县蔡侯墓。现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 博物馆和安徽省博物馆。
PPT课件
9
春秋王子午升鼎
• 王子午在史籍中有据可查 (史籍中称公子午),他字 子庚,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 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 在楚共王时出任司马(相当 于国防部长)之职 。王子 午鼎“平底束腰”的形态, 是所有楚国青铜器的共有标 志。这恰好印证了楚王“好 细腰”的怪癖。 另外,王 子午鼎内壁的铭文采用了一 种新的字体——鸟或盛
水器,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
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
河南省博物馆。原器通高126厘米,形春秋
制宏伟。
青铜
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莲鹤
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方壶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f977fa2af90242a995e5ca.png)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
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
景。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
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
28
2021
29
三、青铜器的加工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加强了它 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其方法大体有:
1.焊接。焊接是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 使连接在主体上。青铜器的制作,最早是运用浑铸法,即器物用范块 组合一次铸成。
2021
30
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
2021
1
第三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
2021
2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青铜工艺 • 第三节 陶瓷工艺 • 第四节 染织工艺 • 第五节 漆器工艺 • 第六节 其他工艺 • 第七节 结语
2021
3
第一节 概论
2021
4
第一节 概论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国.他们各自发展 自己的势力,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列国战争额繁,形成了一个大动 乱、大转变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2021
51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2021
52
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特 殊品种。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剑流行在春秋战国时 期,这是因为商周时期作战是以车战为主,使用的是便于勾杀的长 柄武器。春秋以后,步兵和骑兵兴起,为了便于刺杀和格斗,武器 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剑。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62d4f3f61fb7360b4c65ae.png)
高104.2厘米
二、战国漆器
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成
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
纻 4、皮胎(82)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 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lian)、卮
西汉 仿铜漆器 彩绘窃曲纹漆豆
漆耳杯
• 西汉彩绘漆云 龙纹 •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 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 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 的钟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
西汉木胎漆器卧鹿
•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 空前的水平,有用稠 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 纹的堆漆;有用贝壳 裁切成物象,上施线 雕,在漆面上镶嵌成 纹的螺钿器;有用金、 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 银平脱器。工艺超越 前代,精妙绝伦,与 漆工艺相结合,成为 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 工艺品。
问题: 请同学们讨 论右侧漆奁 的装饰技法 和纹样。
汉代精美漆器七 子漆奁 / 物品尺寸/规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
杯盒与多子妆奁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二、制胎与造型
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细。
二、战国漆器
在中国漆器历史上,战国是第一个辉煌时期。髹漆逐渐成
为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量日益提高,造作愈发精良。 战国漆器的器胎主要有:1、木胎 2、木片卷粘胎 3、夹
纻 4、皮胎(82) 战国漆器的器形非常丰富,家具有俎、案、座屏、器架、 器座等,而日用容器更是种类繁多,如奁(lian)、卮
西汉 仿铜漆器 彩绘窃曲纹漆豆
漆耳杯
• 西汉彩绘漆云 龙纹 •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 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 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 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 的钟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
西汉木胎漆器卧鹿
•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 空前的水平,有用稠 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 纹的堆漆;有用贝壳 裁切成物象,上施线 雕,在漆面上镶嵌成 纹的螺钿器;有用金、 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 银平脱器。工艺超越 前代,精妙绝伦,与 漆工艺相结合,成为 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 工艺品。
问题: 请同学们讨 论右侧漆奁 的装饰技法 和纹样。
汉代精美漆器七 子漆奁 / 物品尺寸/规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
杯盒与多子妆奁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
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
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
二、制胎与造型
汉代的漆器多为木胎和夹纻胎,还有少量的竹胎。 汉代漆器的生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行业分工很细。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c9cb0f763231126edb110b.png)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 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 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 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 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 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 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 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 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 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 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 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 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 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 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 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 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 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 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 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 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 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 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 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 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 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 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https://img.taocdn.com/s3/m/478d9860482fb4daa48d4b1f.png)
战国虎噬羊纹牌饰
虎噬马纹牌饰(战国,长9.2厘米) 北方民族的青铜器曾被称为“鄂尔 多斯式”,但研究的发展,已令越 来越多的专家弃用这个名词。
第三节 其他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丝绸 1、原始社会到西周
丝绸的重要
关系国计民生 高级服装面料 装饰体现等级,指示审美变迁
新石器时代:起源
湖州钱山漾,荥阳青台村丝绸,夏县西阴村家蚕茧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发展: 西周晚期:现知最早,山东蓬莱 春秋:数量渐多 战国秦汉:风靡 魏晋以来:渐为汉初自北方草原传入的带头、带扣取代
材料:青铜居多,也常见金、银、玉等 制作:展示性强,故往往考究 来历:北方草原传入说应欠妥
鎏金镶玉石青铜带钩(战 国中期,长11) 鲁国 遗物。形若翼兽,钩端做 兽首形。通体鎏金,中部 镶玉鸟,玉鸟下嵌绿松石。
图案:精美,满密,清晰 题材:四叶、菱形、蟠螭、夔龙、
连弧、山字纹 装饰手法:铸纹,透雕,漆绘、金
银错、镶嵌 透雕镜(复合镜),正面为含锡较
高且略薄的白色青铜片,背面是镂 空图案的一般青铜片,先分铸,再 合铸。兼顾明净和华丽。春秋晚期 出现
嵌玉琉璃镜 透雕镜
四山纹镜(战国,直径 14.2厘米) 山字纹 镜图案的含义,尚不能 解说。西汉时,这类铜 镜仍会出现,但水平一 般不及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56d353e2bd960591c6773c.png)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 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三)铜剑
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是颇具时代特色的 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 战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 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 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 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 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 更加详细。
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 例逐渐增大。传统的饪食器,水器等变换了形象,转向日用。 尽管伴随漆器的日趋繁荣和愈益精美,青铜容器的地位受到挤 压,但它们在上层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还难以动摇。青铜器的变 化依然展示着时代风貌的演进。
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 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
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 的波浪纹。
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 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 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其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
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有浮雕、镂空、鎏金、 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三)铜剑
铜剑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制品中,是颇具时代特色的 一种特殊种类。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春秋 战国时期剑的铸造以吴越之地最为有名。
越王勾践剑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人,从奴隶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而提高 了积极性,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炼铜的结果,发明了冶铁。 战同时期的冶铁己得到大量的应用。我国冶铁工业比欧洲要早一千六百多 年。铁器的应用,对手工业的发展和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工艺美术生产
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手工业生产依然在官府作 坊中进行。在此基础之上,工艺美术生产的分类亦 更加详细。
春秋战国青铜器有向适用性发展的明显趋势,日用器物所占比 例逐渐增大。传统的饪食器,水器等变换了形象,转向日用。 尽管伴随漆器的日趋繁荣和愈益精美,青铜容器的地位受到挤 压,但它们在上层生活中的优势地位还难以动摇。青铜器的变 化依然展示着时代风貌的演进。
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容器
(一)器形的演化
春秋战国青铜容器的种类大体包括烹食器、酒器和水器,它们 中的许多器物还部分承担着礼器的功能,特别是鼎。
常见的纹饰有米字纹、
回纹、编织纹、粗布纹、筛网纹、 田字纹等。有的还在肩部划出细密 的波浪纹。
还未达到完全瓷器的阶段, 所以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陶瓷在商代即已形成,主 要产地是南方的浙江。
其它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它陶瓷,
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 陶塑是作为明器的,又称为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画具体,富有一定的个性。
斤
7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山
西
省
太
原
市
出
土 的
错金银犀尊
鸟
形
青铜动物雕刻比较丰富。模拟动物的青
尊
铜雕刻,都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关
键部位相当准确。
8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错 金 青 铜 龙 凤 案
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甚至 与镶嵌相结合,是春秋战国漆器 的一大特征。织绣工艺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
1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数量迅速增多。宫
廷建筑打破西周以来的“王制”传统,超越等级规定现象十分普遍。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 都城遗址 :东周王城洛邑、齐国临淄、燕下都、赵国邯郸故城、秦
国咸阳城、楚国郢都纪南城、郑国韩城 • 主要成就及特征 :
第一 所有列国的都城,都有城墙包围,墙外有壕沟与外界隔开, 这是出于皇宫安全的考虑。
第二 全城都是由宫城和郭城两大部分组成,宫城往往不止一个。 是皇宫的物资、生活保障区。
第三 郭城内皆有市,即由官府管理的特定的商业区。 第四 宫城和郭城内都出现了手工业区。 第五 主要宫殿皆设立在全城制高点,这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2 价值。
高
82.9
由灯座和七节灯架组成,全灯仿若一棵
茂盛的大树,树干周围伸出7节树枝,
厘 米
托起15盏灯盘。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
, 座
口形状各不相同,便于安装。树枝上装 径
26
饰着夔龙、鸟、猴等小动物。全灯各盏 厘
上下错落有致,无一重叠,构思奇特造
米 ,
型新颖。
重
13.8
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明显的进步,动态衣饰 公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江 陵
• 第四 漆木雕刻
雨 台
一是作为乐器的支架,一是作为墓主灵魂
山 战
的守护神、镇墓兽。用作乐器支架的怪兽 国
形象都经过夸张变形,有的能明确辨别为 墓
何种动物,有的却不能辨别位何种动物。
出 土
把漆、雕、绘三种艺术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的
精美工艺品。红、黄、蓝、银灰等颜色绘出虎 身的斑纹和凤的羽毛。每一个鼓架都由相背对
错银,勾勒出卷云纹为主体的装饰。兽头
部额中有一角后弯,双睛凸出,利齿交错,
长舌上伸,似在咆哮,使双翼神兽集威武
勇猛、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10的艺术
魅力。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莲 鹤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方 壶
作为青铜装饰 部件出现的雕 刻,
装饰华丽而不 琐碎,其整体 造型与零部件 的装饰组合井 然有序。
绘
铜
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
通 高
分分铸铆接而成。跽坐人偏髻、束
48.9
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 厘 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架, 米
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 整体髹漆尽脱。
灯 盘 径
23.7
厘
米
6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十
五
• 1、建筑、雕刻、工艺
连 盏
铜
• 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灯
通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11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龟 鱼 方 盘 战 国 早 期
作为青铜装饰部件出现的雕刻, 装饰华丽而不琐碎,其整体造型与 零部件的装饰组合井然有序。12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三 佣
春秋战国时期的俑是被 当作随葬品使用,没有 精雕细刻
13
六个作为编钟支架的铜人,铜 人双臂上举,头顶横梁,表情 呆滞,身体呈桶状。
3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银 首
一男子两手持3盏灯盘,男
男 俑
俑头部用白银精心制作。男 铜
俑身穿长袍,广袖低垂,长 灯
裙曳地,不仅显得潇洒自然,
通 高
66.4
而且有利于器物平衡。左边
平地放置的灯盘中,一条蟒 厘
蛇盘踞其间,吻部高挺顶住
米 ,
耍蛇人左手所握之蛇,保证 重
11.6
了全灯重心稳定。
公
斤
4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滇国四人猎虎铜扣饰 滇族青铜扣饰,铸作了八人缚牛的情景,主 要突出大的动势,“形具而神生”。
5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跽
• 1、建筑、雕刻、工艺
坐 人
漆
• 第一 青铜人物雕刻
彩 绘
的虎座凤鸟联成,鼓面悬挂在两只凤的颈部。 虎
中国古代,将凤鸟的形象用于乐器之中是十分 座
常见的,因为古人认为鸟鸣“清阳而远闻,无 力而轻”。从作品的用途来讲,它是雕塑彩绘 形象和音乐形象结合的产物,是空间艺术和时
鸟 架 悬 鼓
间艺术的彼此映衬,从而强化了欣赏者的审美
14
感受,也体现了古人认为艺术相通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概述
• 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 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 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 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
•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为整个封 建时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
• 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具备了 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 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的雏形。
• 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形制由原来的 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 产生了许多新器型,日常生活所 用的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 。并且审美大于实用
案框为正方形,案座由四龙四凤纠结而成。
错金银青铜虎吃鹿器座
青铜动物雕刻比较丰富。模拟动物的青 铜雕刻,都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关 键部位相当准确。
9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二 青铜动物雕刻
错
战国早期 曾侯乙透雕龙纹鼓座
银
双
神兽昂首侧扭,圆颈直竖,前胸宽阔,两
翼 铜 神 兽
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后尾斜垂 呈花鞭状。腹底均铸有铭文,记载器物铸 造的年代、官吏、工匠的名称。该器全身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1、建筑、雕刻、工艺
• 第一 青铜雕刻
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流传下来的 实物主要是拟形青铜器、青铜器 附饰雕刻、泥木俑、漆木器雕刻 等。大概正是因为它始终没有脱 离工艺,才酿成了中国雕刻所特 有的性格,即富有装饰性、绘画 性、文学性。形式手法始终受到 内容的严格限制,儒家强调艺术 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善 是第一位的、主导的,美是第二 位的、辅助的。这种传统利弊参 半,利的方面是中国雕刻始终沿 着形神兼备的道路发展,没有走 上纯粹玩弄形式的唯美主义斜路; 不利的方面是雕刻的手法和形式 得不到充分的完善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