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整理方法;3.能够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征;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数据整理和分析;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收集数据?•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方式•主动收集与被动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方法。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归纳、整理等;•制表、图表的制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15分钟)。
2.数据的含义: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据(10分钟)。
3.数据的收集方式:介绍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多样性(15分钟)。
第二课时1.数据的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数据(15分钟)。
2.制表、图表的制作: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等(20分钟)。
第三课时1.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制作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20分钟)。
2.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的例题和图片资料。
2.试卷和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表现: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测验成绩: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统计复习资料(精品)
第一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1.1.3 抽样从总体获得样本的过程称抽样,抽样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推断其总体。
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
1.1.4 随机抽样要求总体中的任何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要求抽样时不受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
1.1.5 放回式抽样和非放回式抽样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记下它的特征后,放回总体中,再做第二次抽样。
非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连续型数据(度量数据):与某种标准做比较所得到的数据.例如:长度,时间,重量。
对连续型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通常称为变量的方法。
离散型数据(记数数据):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例如:尾数,成活或死亡个数对离散型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通常称为属性的方法。
1.3 样本的几个特征数1.3.1 平均数:数据集中点的度量 1.3.2 标准差:数据的变异程度平均离差 样本方差 标准差1.3.3 偏斜度和峭度偏斜度:度量数据围绕众数呈不对称的程度。
用三阶中心矩m3 :nx x MD ∑-=||1)(22--=∑n x x s 1)(2--=∑n x x s nx x m ∑-=33)(m 3 =0 ,说明曲线对称于平均数,此时平均数等于中位数也等于众数。
m 3 >0,说明曲线向左偏斜,称左偏或正偏,此时众数小于中位数,而中位数小于平均数。
m 3<0,说明曲线向右偏斜面,称右编或负偏,此时平均数小于中位数,而中位数小于众数。
偏斜度 判断方法同m 3 峭度1.3.4 变异系数CV:用来表明样本标准差对平均数的变异幅度。
可以用来判断数据整齐程度,变异系数比较小的数据组比较整齐。
第二章 概率和概率分布2.1 概率的基本概念自然现象: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统计学所研究的是非确定性现象. 2.1.1 概率的统计定义设k 次随机试验,成功事件A 出现l 次,则称l /k 是K 次随机试验中成功的频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是指对事物的一种描述或者表达,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数据的过程。
2.能够用图形的形式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3.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分析数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初步使用直方图和条形图整理数据。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数据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包括直尺、铅笔、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教学资料。
3.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内教学环境整洁、安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并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意义。
2. 学习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直方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直方图。
3.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条形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掌握条形图的绘制技巧。
4. 数据分析教师让学生观察绘制好的直方图和条形图,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数据的变化趋势、数据的数量分布等。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独立练习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分析数据。
六、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初步了解了直方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
通过观察图形,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数据的特点,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目,按要求绘制直方图和条形图,并分析数据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直方图的绘制方法•条形图的绘制方法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然后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了所学内容,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方面还需要加强。
二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结构
二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结构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二年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在教学新知识时,我有意创设问题,举手调查。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A.透视表B.合并计算C.单变量求解D.分类汇总
5.小张收集了1957-2007年中国GDP的数据,如果要反映这50年我国生产发展的趋势,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知识点3.5答案:D)
A.直方图B.散点图C.饼图D.折线图
37
பைடு நூலகம்33.6
130-140
12
10.9
103
93.6
19
17.3
140-150
5
4.5
108
98.2
7
6.4
150-160
2
1.8
110
100.0
2
1.8
合计
110
100
—
—
—
—
A.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39.1%B.树苗高度低于110厘米的占总数的84.5%
C.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9棵D.树苗高度高于130厘米的有103棵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1数据的来源
2.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3调查方法
2.4调查的组织方式: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5抽样的组织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6数据的审定:误差
2.7数据的分组
2.8.编制次数分布表:频数(次数)、频率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吴为写毕业论文去收集数据资料,()是次级数据。(知识点:2.1答案:C)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
8.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知识点:1.7答案:A)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和整理一、数据收集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据无处不在。
从天气预报到股票市场,从日常购物到科学研究,数据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数据收集和整理是理解和利用这些数据的基石。
通过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现象转化为可量化、可分析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预测未来,做出决策。
数据收集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测和决策: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趋势,如天气预报、市场预测等。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规律和变化,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改进和优化: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销售数据,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3.科学研究和探索:在科学研究领域,数据是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规律和现象,推动科学的进步。
二、数据的分类与整理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分类是为了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整理则是为了使数据更加有序、易于分析和利用。
数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数据的来源、性质、特征等进行分类。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来源将数据分为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根据数据的性质将数据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根据数据的特征将数据分为描述性数据和预测性数据。
在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不要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
2.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错误的数据进行修正或剔除。
3.有序性: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4.易用性:确保数据的格式和组织方式易于理解和使用。
三、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表格、图表和统计图等。
这些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
1.表格:表格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数据表示方法,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结构和关系。
统计_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统计档案管理,确保统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统计工作的档案,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等。
第三条统计档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先行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2. 完整性原则:确保统计档案的完整性,不得随意损毁、篡改或销毁档案。
3. 准确性原则:保证统计档案内容的准确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4. 安全性原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统计档案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或泄密。
5. 有效性原则:提高统计档案的利用率,为统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由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制定统计档案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负责统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工作。
3. 负责统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和数字化工作。
4. 负责统计档案的保密工作,确保档案安全。
5. 负责统计档案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统计档案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本部门统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 负责对本部门统计档案的保管和使用进行监督。
3. 负责本部门统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第六条统计人员应当遵守本制度,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统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 负责统计档案的保管和使用,确保档案安全。
3. 负责统计档案的保密工作。
第三章收集与整理第七条统计档案的收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收集范围:包括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报告、统计法律法规文件、统计人员培训资料等。
2. 收集时间: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节点收集,确保档案的及时性。
3. 收集方式:采用纸质、电子等多种方式进行收集。
第八条统计档案的整理应当遵循以下要求:1. 分类整理:按照档案的来源、内容、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统计数据得收集与整理1.1算术平均数就是怎样计算得?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得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算数平均数得目得,就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得集中点,或就是说就是样本数据得代表。
1.2 既然方差与标准差都就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得,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得单位与数据得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
3标准差就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得量,变异系数也就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得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就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得标准差。
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得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与峭度。
1。
5下表就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得要求,从表面上瞧像就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就是通过度量得到得,属于连续型数据。
根据表中所给出得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69 64 65 64 66 68 6562 64 69 61 61 68 66 57 6669 66 6576766 66 62 66666462 62 65 64 6566 726 67 62 65 65 61 64 62 64 65 62 65 6868 656768 62637 62 6368 65 6857 67 66 68 6364 66 686463 667 6765 67 67 66 68 64675966 65 6356 66 63 63 66 67 63 7 69 6767 66 6864 65 71 6163 61 64 64 67 69 770 6462697 64 68 6965 63 676370 65 6867 69666567 66 74 64 69 65 6465 65 68 67 65 65 66 67 7265 6762 67 716965 65 75 62 69 68 6865 63 66 6665 62 6168 6564 67 66 646 65 6 69 60 6359 676168 69 66 64 69 65 68 6764 64 66 69 73 68 60 60 6338 62 67 65 65 69 65 6765 72 6667 64 61 64 66 63 63 6666 66 63 65 63 67 68 66 62 6361 66 61 6368 65 66 69 64 66 70 69 7 6765 66 62 61 65 65 6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与路径为:E:\data\exer1-5e.dat。
《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1 统计学的定义解释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科学。
强调统计学在决策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样本、总体、变量等基本概念。
解释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和有效性问题。
2.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
介绍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描述方法。
2.3 数据的可视化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理解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概率与随机变量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3.2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解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特性。
3.3 概率分布与概率质量函数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解释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推断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性。
解释点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解释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定假设、计算统计量、判断结论等。
4.3 置信区间的估计与推断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置信区间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和限制。
第五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概念。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模型选择、参数估计等。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课程代码:52105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选修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总学分数:3.0总学时数:48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2009年9月执笔:谢湘生课程简介(中文):管理统计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SPSS软件应用结合起来。
课程简介(英文):The course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gathering and sorting out statistic data, describing statistic data, sampling and parameter evaluating,hypothesis testing,hypothesis testing for classified data,variation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etc. This course integ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SPSS application into a whole。
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大班数学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大班数学教案)导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规律,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以大班数学为背景,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
1. 数据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明确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指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所得到的事实或数字。
数据可以是数量、时间、温度等等。
活动一:找寻身边的数据(实物活动)让学生到班级周围或校园内寻找各种数据,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喜欢的颜色、家庭成员数量等等。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记录下这些数据。
活动二:收集同学的数据(互动活动)让学生与同桌、同学合作,向彼此收集数据。
例如询问同学的年龄、兴趣爱好、家乡等等。
学生可以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更多的数据。
2. 数据的整理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活动三:数据的分类整理(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之前收集到的数据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整理和分类。
例如,选取“喜欢的水果”为主题,让学生将水果的种类进行分类,制作条形图或饼图进行展示。
活动四:数据的图表展示(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选择适当的图表进行展示。
例如,可以选择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等。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图表中正确地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数据的应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应用于解决问题。
活动五:数据的问题解决(课堂互动)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利用之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答。
例如,“班级中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家乡的男生和女生比例是多少?”等等。
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预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六:数据的分享与讨论(整理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整理过的数据分享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通过分享与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一章数据搜集与整理
五、频数分布表与图
1、频数分布表:统计资料经过分组,将分组标 志值按一定顺序排列,并列出各标志值出现的 次数所形成的统计表。 2、种类: • 简单频数分布表 • 相对频数分布表 • 累积频数分布表:向上累积频数分布表
向下累积频数分布表
• 相对累积频数分布表(百分位、百分位数)
例
已知录取比例为4%,问分数线定在 P4还是 P96 ? 什么位置?求百分位数 某一新成立的银行办事处,为节约 成本,将办事员工资定在全市同岗位工 资中等偏下水平,求该银行办事处办事 40 45 员的工资标准?求百分位数 P , P ? SPSS系统只有向上累积计算
三、数据整理--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根据事物内在特点和统计研 究任务,对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按照一定的统计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 分的统计方法。 2、种类:按照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分组 3、作用: (1)可以区分不同性质的单位。 (2)可以计算各组数量占总体的比重。
四、统计资料显示
1、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行标 题、纵横格线、数字及注解构成。例如:
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 例如,公开的出版物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 计摘要》和各种专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 的统计年鉴等。 提供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业有许多,如 《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银 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联合国的有关部门 及世界各国也定期出版各种统计数据。
46.0 14.0 12.0 12.0 12.0 4.0 100.0
23 30 36 42 48 50
46.0 60.0 72.0 84.0 96.0 100.0
频数分布表
分组分数 Frequency Percent Cumulative Frequency Cumulative Percent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_贾俊平版)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学习指导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
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二、主要术语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21.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
22.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
23.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一、学习指导数据的图表展示是应用统计的基本技能。
本章首先介绍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方法,最后介绍图表的合理使用问题.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二、主要术语24. 频数: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
生物统计学版杜荣骞课后习题答案统计数据的收集与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n yynii∑==1,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
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完整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差、偏斜度和峭度。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
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
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69646564666865626469616168665766696665 7064586766666766666266666462626564656672 6066656161666762656561646264656265686865 6768626370656465626662636865685767666863 6466686463606469656667676765676766686467 5966656356666363666763706770626472696767 6668646571616361646467697066646564637064 6269706865636566646869656367637065686769 6665676674646965646565686765656667726567 6267716965657562696868656366666562616865 6467666460616867635965606463696271696063 5967616869666469656867646466697368606063 3862676565696567657266676461646663636666 6663656367686662636166616368656669646670 6970636465646767656662616565606365626664答:首先建立一个外部数据文件,名称和路径为:E:\data\。
2021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训练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章节常考题集锦(解析版)
2021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重难点题型同步训练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章节常考题集锦一、单选题1.选择:羽毛球组的人数比围棋组的人数多()人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A.6B.5C.4【答案】B【解析】【解答】12-7=5(人)【分析】读取途中的信息,羽毛球组有12人,围棋组有7人,谁比谁多多少,或者少多少,应该用大数减去小数,算出相差数,相差5人,还可以说成围棋组的人数比羽毛球组的人数少5人。
2.(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学业考)下面是某班学生在体育课上每分钟颠球的个数,如果30及其以上的才算合格,请问该班合格的人数为()。
A.8B.9C.10D.11【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上述数据中,30及以上的数字有:30,30,37,34,33,33,30,32,35,37,共10个,所以合格的人数为10.故答案为:C【分析】找出个数是30以及30以上的数字,统计出这些数字一共有几个就是合格的人数.3.为了让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学校欲开放折纸课、航模课、阅读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各课的喜爱程度分布如下:喜爱折纸课的同学比喜爱阅读课的同学多()A.2B.3C.4【答案】A【解析】【解答】喜欢折纸课的同学有7个,喜欢阅读的有5个,两者相差7-5=2【分析】考查读图能力4.选一选。
小动物举行运动会,四种动物参加50米跑,它们的比赛如小表。
运动员小猫小狗小熊小兔成绩13秒9秒20秒11秒(1)()跑得最快。
A.小猫B.小狗C.小熊(2)给它们排个名次:()。
A.小猫、小狗、小熊、小兔B.小狗、小兔、小猫、小熊C.小熊、小猫、小兔、小狗D.小熊、小猫、小狗、小兔【答案】(1)B(2)B5.下图中哪种天气最多()A. B. C.【答案】A【解析】【解答】晴天有12天,雨天有8天,阴天有10天,故选A。
【分析】数一数,晴天有12天,雨天有8天,阴天有10天,即可解答。
统计和概率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8、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9、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10、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11、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第二章 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f f f k =++ 21)。
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
5、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6、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工作和社会现象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
1.数据的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的调查、实验或案例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置、观察、采访等方式。
在实际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来源要可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不要采用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数据来源。
(2)数据的收集方式要合适。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质量。
(3)数据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数据的样本是指对某一群体或特定对象的数据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是对这个群体或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数据的整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地说,数据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数据的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或重复数据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时,应该认真核对每一份数据,并删除掉不符合要求或与其他数据重复的数据。
(2)数据的分类: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
分类的方式也因数据类型和不同问题的关系而异。
(3)数据的评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断该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并对数据的价值和使用限制进行分析。
3.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发现数据的价值,进而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数量现象的科学,也可以
性的认识。
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总是通过事物一部分(样本)
来估计事物全体(总体)的性质特征,即从样本推断总体,课程特点与学习方法(二)建议学习方法
第
§一、总体二、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则构成
三、抽样
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称为
(一)随机抽样的(二)随机抽样的
1 放回式抽样
§§1.2.1
用计数方式所得到的数据称为离散型数据(discrete data),又称为计数数据(count data)。
例如,某一
§1.2.2 频数(率)表与频数(率)图的编绘一、离散型数据
15
012
二、
例1.2 表1-2列出了某农场在做高粱“三尺三”提纯时所调查的100个数据。
/cm
(一)连续型数据的频数(率)表的编制
1 计算极差原始数据表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2 决定划分的组数分组数是由数据的多少决定的。
在数据较少时,
如50~100个数可以分7~10组。
数据较多时,可分为
组距
组限
中值(141+143)/2=142,(144+146)/2=145,…,(168+170)/2=169
在横轴上标明各组的组界,纵轴标明频数,然后以每
一组的组界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作矩形,构
histogram)(图1-2)。
若纵轴改为频率则得
到频率直方图。
直方图又称组织图。
(二)连续型数据的频数(率)图
2 多边形图
在横轴上标出各组的中值,纵轴上标出频数(率),在坐标平面内标出相应的每个点(以中值为横坐标,以该中值对应的频数(率)为纵坐标),用线段连接各点。
最低一组非零频数的点,应该直接与相邻的零频数中值相连;最高一组非零频数点,亦应该与相邻的零频数中值点相连。
最后得到一个多边)(图1-3)。
3 累积频数图
经常使用的第三种频数图称为累积频数图(cumulative frequency graph)。
作图法为:首先根据表1-3制成累积频数表(表1-4)、在横轴上标出各级的中值,纵轴上标出累积频数(率)。
在坐标平面内标出相应的点(以中值为横坐标,以该中值对应的累积频数(率)为纵坐标),连接各点,从而得到累积频数(率)图。
§§
§一、算术平均数
(一)算术平均数定义
其中,Σ为总和符号;表示从第一个观测
∑n
x y i 2 (离散型数据的频数资料)
n fy
个新生儿中,大约有7个体重超过3kg 。
y f fy
例1.2 数据的平均数计算(连续型数据的频数资料)
m =中值、f =频数、n =总数、k =组数、fm 代表f 和m 相乘。
计算结果:高粱三尺三平均株高为156.22cm 。
y
y
(三)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1 样本各观察值与其平均数的差数(简称离均差,deviation from mean 二、中(位)数
三、众数
具有最高频数的组值或中值称为众数。
§1.3.2 方差与标准差
一、离均差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为2
−∑y y
n
)(和=1.056 88
和=2.048
和=0
y=6.072
三、标准差(标准离差)
自由度标准差的计算方法1直接法
2
表√
2 2
22
−∑∑n y y
)(列成右表计算
结果和直接法算得相同。
y y 2y y 2
3加权法§
变异系数是一个不带单位的纯数,可用以比较两个
本章小结现有小麦品种A和B,它们株高(单位:cm)的平
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A=120
单看标准差,后者应比前者整齐。
但是,前者
的变化幅度是基于平均高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