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最新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笔记

最新苏教版最新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笔记
最新苏教版最新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笔记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容量的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2、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1升即1L。

3、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L。(不计壁厚)

4、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大约有18滴。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即1ml。

5、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ml。(不计壁厚)

6、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够除,就先用被除数的

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再看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相除后余下的数都要比除数小。

2、笔算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

的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和它接近的数来试商;当除数个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时,用“五入”法,把个位上的数舍去,向十位进1,也看作和它接近的数来试商。

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中,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

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

5、在做应用题时,检验解题方法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把得数带入原题进行检验。

6、初商后调商的方法:运用“四舍”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初商易偏大,造成

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需要将初商调小。运用“五入”法试商,因为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初商易偏小,造成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需要将初商调大。(商是否合适,关键看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7、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8、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再计

算。若有余数,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划去几个0,就在余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10、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11、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可能不同的。要实际操作、观察、

想象才能正确判断。

2、辨认从不同观察体得到的图形:首先观察物体的样子和特点,然后以观察者的角度想一想是物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把观察到的图形和题中的图形对照,得到正确的答案。

3、根据指定的视图摆物体:先想这个视图是从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再根据视图的特点摆出物体。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1、统计表。

根据调查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填上对应数据;合计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

2、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1)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3、条形统计图。

(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大小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及单位长度。

(2)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4、平均数。

(1)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

(3)常用“移多补少”法和“计算”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

5、制作统计图(表)时一定要注明统计图(表)的名称和制作日期。

6、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影响,即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7、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

8、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统计表是用表格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呈现数据的;

(2)统计表和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数量的多少,而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示数据。

第六单元:可能性

1、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所占的数量相等,可能性就相等。

第七单元: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乘、除法可同时计算。(只有同一级的算式,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

算小括号外面的。

3、如果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中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那么这几个小括号里面的部分可同时

进行计算,互不影响。

4、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认识中括号:中括号又叫方括号,用“[ ]”表示。在混合运算中,如果已经使用了小括号后,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中括号。

(2)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1、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射线和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5、直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延长,可

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

6、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形成一个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9、

10、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1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12、放大镜不会把角放大。

13、

14、角的度量: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 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5、

16、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平角。平角=180°。

17、锐角比直角小,锐角小于90°。

18、

19、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钝角大于90°,小于180°。

20、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360°

21、

22、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23、画角的方法:1. 先画一条射线,这是角的一条边;2. 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

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3. 从0°起找到要画的度数,作出标记,画出另一条边。

24、

2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6、

27、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8、

29、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0、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

31、

3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3、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笔记

人教版 数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2018年9月3日--2019年1月25日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3.5元 × 3 10.5元 0.72 × 5 3.60 72 × 5 360 ÷10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35角 × 3 105角

2.4×0.8=1.92 0.56×0.04=0.0224 2.4 × 0.8 1.9 2 ×10 ÷100 ×10 2 4 × 8 1 9 2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0.02 24

第4节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及验算 1.小数倍的意义: 56×1.3表示56的1.3倍是多少。 67的4.5倍是多少?列算式为:67×4.5 2.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 第5节 积的近似数 一、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步骤: 1、先求出准确的积, 2、审清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 3、如果小于5,就将后面的数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 4、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三、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 4 5 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56千米/时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千米/时 非洲野狗 鸵鸟

四年级数学日记

巧算行程问题 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一道题: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3小时后两个相距多少千米? 我先算了算,怎么也算不对。我忽然想起了爸爸对我说,解答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应该注意时间、地点、方向、结果四个要素,一般采用直观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一想到画图,我顿时又了灵感,不一会儿,我就把图画出来了。有了图,题就好回答了。算式是: 80-(3×6)+(3×5)=47 千米答:两个相距47千米。 我又看了一道题:甲乙两车从相距270千米的地方同时向后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很快算出了答案: 270÷(40+50)=3 小时答:3小时候相遇。 另外,我还总结出一个公式。行程问题真好玩,以后我还要多做。

捉妖记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魔。今天又经过一片大森林。走着走着,一阵怪风吹来,把师父和猪八戒抓走了。悟空经过再三寻找,终于发现了妖洞。悟空开始砸妖精的洞门,怎么砸也砸不开。突然悟空抬头看见,妖精门口有一道题。只有解开了题才能进去救师傅。 题是这样写的:洞长25米,宽11米。悟空看了题仔细地想。终于他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不是长X宽吗?那就应该是25X11=275平方米。悟空准备写密码的时候。发现题变了。长增加了15米。悟空又开始计算。(25+15)X11=440平方米。就在悟空准备填密码时,题又变了。宽又增加了19米。悟空迅速计算出来(25+15)X(11+19)=1200平方米。立刻把密码填上。门终于打开了。悟空和沙僧冲进洞。把妖怪捉了起来。烧了洞。救出了师傅二人。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南庄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整理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笔记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口算、估算及验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除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 同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商的书写位置及判断商是几位数。 教学难点:商的书写位置及判断商是几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完成下面的竖式。

师强调以下几项注意点: ①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两位; ②商的书写位置; 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究新知 1. 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置的书写。 呈现问题(课件出示例6情景图) 出示例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描述例6第(1)题。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2.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 3.请学生思考,根据条件,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组成多少组?”的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612÷18=________(组)

4.学生可以独立尝试计算。 5.请学生汇报尝试计算的结果,注重学生“说”,即说一说笔算过程。 6.学生说,师板书。强调书写规范。 7.讨论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笔算方法及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 8.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 四、小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北师大版)

一、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做题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 2、除数是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3、除数是小数,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用零补足,在个位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 4、看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把除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试商。如果不够,把被除数多看一位。试商时,默背相应的乘法口决。把商上在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上。 5、所试的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个位与所看被除数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对齐,不可随意移动。若所得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上的商太大了,减少一点再试。 6、看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若小于除数,把被除数的后一位移下来,按前面的方法继续除。若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大于除数,就说明上的商太小的,增加一点再试。 7、被除数除不尽的,后面添零继续除。 8、商的小数点与扩大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其中依次循环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循环小数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倍数与因数 1、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个位上是0、 2、4、6、8的数) 2、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个位上是1、 3、5、7、9的数) 3、0也是偶数。 4、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5、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不确定)【6÷2=3,8 ÷2=4】 6、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 倍数。 10、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和3的倍数。 11、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就同时是3和5的倍数。 12、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 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五篇 中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篇一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辩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突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教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常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即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中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篇二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教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规定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

下来。这道家庭作业,外表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习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规定测定起来又都太费事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骄傲的笑了。 中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00字篇三 昨天,数学考试,我考了95分。错了一道填空和文字习题。填空那习题教师在考试前给我们复习过,我没有认真背,认真记,一边背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情,一点也没记住。 因此,在考试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就不以为意地写了个“数的大小”。那道文字习题,是我没看清习题意,把“×”写成“÷”,就错了。 考得这样的分数,第1习题因为考试态度不端正,第2习题因为我没有认真复习。我以后一定做到这两点,但也不能粗心。教师,我每次考试都得不到满意的成绩。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本学期重点: 1.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2.倍数问题(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多少,求被除数除数的题型); 3.植树问题(爬楼梯、路灯、打钟等); 4.计算类(列式计算、梯等式计算等); 5.统计图(标题、日期、数量等要素); 6.周期问题(图串、彩旗等,典型:2016年6月1日是星期二,2016年9月2日是星期几) 7.考试要求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一千亿是一万亿。 整数部分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千 亿 百 亿 十 亿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万千百十个 数字 表示 ……………………10000 1000 100 10 1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8、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一位数是1。 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觉: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依照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依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显现,如此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那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那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10.732。 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

最新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大全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大全 1 2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_第1篇 3 今天上午,我按照爸爸让我写的“假期计划”,开始了复习数学、练习数4 学、增强数学的“启动仪式”! 5 刚开始,我觉得有点难,不过越做越觉得简单,觉得数学是那么有趣!例6 如: 7 有一个五位数,最低位数字是8,位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8 字的2倍,前三位数字的和与后三位数字的和都是19,这个五位数是多少? 9 解答: 10 先算出这个五位数的位和最低位,再算十位8÷2=4,然后算8+4=12 19-12=7,最后算3+7=10 19-10=9,这个五位数是39748! 11 12 以前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的我,现在觉得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那么有13 趣了!你一定会爱上数学!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_第2篇 14 15 今天,风和日丽,爸爸带我去钓鱼。爸爸的鱼竿长,有6米,也就是600 16 厘米。我的鱼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爸爸钓的鱼又大又多,大17 的有35厘米长。而我只钓了几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虽然我没有爸爸钓的鱼 18 大,但是今天我却很开心! 19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_第3篇

今天,我同妈妈一起去买菜,街上的菜铺可真多呀!我和妈妈看的眼花缭 20 21 乱。我妈妈开始挑选了,她左挑挑,右挑挑,上挑眺,下挑挑,最后,她终于在22 一个菜铺挑到了她认为好的西红柿,西红柿是2元钱一斤,她买了1斤9两,她给了卖菜的3元,卖菜的找给了我妈妈1毛钱。她又买了排骨,排骨是5元一 23 24 斤,她买了2斤2两,她给了卖排骨的50元,卖排骨的找给了她39元。她又买25 了土豆,土豆是1元钱1斤,她买了3斤3两,她给了卖菜的5元,找了她1元7 26 角。她又买了豆芽,豆芽是1元钱1斤,她买了5两,给了卖菜的1元,找了5 27 角。她又买姜,姜是2元1斤,她买了1斤半,给了卖姜的10钱,找了9元。28 她买菜一共花了18.7元。 29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_第4篇 30 二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出了一道题:有3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31 份有几个苹果? 32 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还是想不出来,爸爸看见我想得那么辛苦,就叹33 了口气,说:“我来给你提个条件吧,这道题要用除法来计算,除法其实也很简34 单,你只要学好乘法就行了。”听了爸爸的话,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一道问题,5 35 乘几等于30,5乘6等于30,改为除法算式:30除以5等于6,每份有6个苹 36 果。 37 爸爸夸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四年级数学日记100字_第5篇 38 39 今天,我带了10元钱到好又多超市的3层楼去买书。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注:打★题为本人原创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常熟各大商场生意火爆,截止10月7日晚上,华联商厦销售额达到了10200050元,这个数读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2、与最小的六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3、□59÷4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个20度的角的和是一个平角。6、 是由( )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7、在 里填上“>”、“<”或“=” × 360÷36÷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 ★9、100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厘米,照这样推算,100000000张这样的纸高度大约是()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要()。(填“高”或“低”)10、右图中,有( ) 锐角,( )个直角, ()个钝角。 ★11、有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80本,乙书架有书50本,每次从甲书架拿出3本放入乙书架,拿()次后两个书架的书相等。

★12、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么白珠有()颗。 【命题意图:本大题考查学生对除法,角,认数,找规律,平行与垂直等单元的知识点,其中第9题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第12题联系生活,考查学生对间隔排列规律的灵活应用。】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共5分) ★1、一个数四舍五入求近似值为3万,这个数最大是()。 A、 29999 B、 34999 C、 30000 D、 39999 2、如右图,从右面看到形状与()看到的形状相同。 A、左面 B、上面 C、正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条线段向一端延长100米,就得到一条射线。 B、上午9时30分,钟面上分钟和时针所夹的角是直角。 C、810÷5=(810×2)÷(5×2)。 ★4、两人轮流掷小正方体,约定红面朝上算甲赢1分,黄面朝上算乙赢1分。用下面正方体()掷是最公平的。 A、2红1蓝1绿2黄 B、3红1绿2黄 C、1红3蓝2黄 5、观察下面的算式:5×9=45 55×99=5445 555×999=554445 5555×9999=55544445 则555……5×9999……9=() 10个510个9 A、555......5444......45B、555......5444......45C、555......5444 (45) 9个59个410个511个49个510个4 【命题意图:本题中安排的五道选择题,精心组织,第一题考察近似数,第二题考察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三题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含盖几个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 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 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4,5 ,6 ,7 ,8 ,9 ,

10,…….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如6公顷=()平方米。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如600公顷=()平方千米。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二)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再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S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得到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为:S=a×h。 2.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 (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3.两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 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角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观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 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同。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S表示三角形 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龙文学校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直接写得数150×5 700÷700 11×60 420÷6 72÷24 50×0×6638÷90≈ 98×120≈ 645÷79≈ 563÷70≈二、用竖式计算708×25 140÷26 63×180 625÷25250×80 508÷29三、填空1、最大的九位数是,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并用“亿”作为单位,约是;最小的六位数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书是。2、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的大小,得越大,角就越。3、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80×()<505 27×()<3905、在□里填上“<” “>”或“”。160×2□300 30×180□19×300 120×20□10×2406、如图,已知∠1∠2,∠340°则∠1∠27、钟面上9 时,分针和时针成的角。8、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条高。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10、□÷△12……24,□里最小要填。 1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且,对角也。12.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四、判断1、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2、两位数乘三位数,

积一定是五位数。()3、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就一定平行()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一位数。()5 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五、选择1、被除数除以26,除数,商不变。A、不变B、乘26 除以262、烙饼锅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没面需 2 分钟,妈妈烙7 张饼,至少需分钟。A、12B、14C 、6 D、153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A、长方形B、梯形C、四边形D、长方形和正方形4、平行四边形有条不同的高。A、1 B、2 C、无数六、列式计算。1.、42 个205 相加,和是多少?2、756 里面有多少个18?七、操作题过 A 点分别做 1 和 2 的垂线和平行线。八、应用题1、某牛奶厂每天向市场供应纯牛奶580 箱,王叔叔一次只能运70 箱,王叔叔几次才能运完?2、李老师步行上班,他每分钟走75 米,从家到学校共用了25 分钟,其间在路上买报纸花了 2 分钟,他家距学校有多远?3、一辆长途客车 3 小时行了174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5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单位的产生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L)作单位。 3、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ml 、mL)作单位。 4、1升水正好能装满棱长为1分米(dm)的正方体容器。 5、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 、mL)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一、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①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②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③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④注意每次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2、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 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 例: 362÷43,将43看作(4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大); 362÷48,将48看作(50)来试商,此时初商可能(偏小)。 ()53÷56,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5,4,3,2,1),最大是(5);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6,7,8,9),最小是(6)。 439÷()4,若商是一位数,()里可以填(4,5,6,7,8,9),最小是(4); 若商是两位数,()里可以填(3,2,1),最大填(3)。 3、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则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例:一个数是786,除以某个数商是24,余数是18,求除数是多少? 解:(786-18)÷24 =768÷24 =32 4、余数要比除数小: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除数- 1。 例: ( )÷53=25…..☆,☆最小是 1,最大是52。所以这道算式中, 最小的被除数=25×53+1 ,最大的被除数=25×53+52 =1325+1 =1325+52 =1326 =1377

四年级数学日记13篇_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 四年级数学日记(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做作业)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明白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明白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先,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贴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数学中的诗情画意)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搞笑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先,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教者:第周第课时单元第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二、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法、学法: 教(学)具准备: 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动物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争夺 冠军比赛,那就是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的“喝酒决赛”。老虎 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就摇摇晃晃了, 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军!”狮子 不服气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军!” 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肯让步,争得面红耳赤。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呢? 生1: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了2杯 就撑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军。 生2: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军应该 是狮子。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 1、初步认识容量 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 (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 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 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 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 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盛 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板书:容量 个性化意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笔记

第一单元笔记 1、在数位顺序表中,个级包含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含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含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2、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3、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 4、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都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6、计算器上ON/C键能(清屏),而AC键能清除(所有计算结果)。 第二单元笔记 1、公顷和平方千米都是计量(面积)的单位,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还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除“1公顷=(10000)平方米”外,其余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例如: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注:1千米=1000米),面积是1平方千米。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用字母(km2)。

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是1100平方千米,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例如: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是72公顷,杭州西湖的面积大约有639公顷,一座园林占地面积2公顷。 5、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到的单位是(公顷)和(平方千米)。 6、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测量操场、教室、宅基地的地面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例如:我们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教室门的面积是2平方米、学校学生宿舍的占地面积是175平方米。 7、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测量如橡皮擦大小的东西,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例如:一块橡皮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8、面积单位转换关系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笔记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末尾对齐。 (2)小数乘法的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验算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 (3)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4)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大数求近似数时,先化单位,再按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 (6)四则运算顺序 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Ⅱ、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Ⅲ、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乘法运算定律 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⒉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 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⒌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b÷c=a÷(b×c) ⒍25×4=100125×8=100025×8=200125×4=500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方法:如果除数是小数,先把除数化成整数(除数化成整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扩大多少倍),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再点上小数点。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3)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4)无限小数概念: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5)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6)总价=单价×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