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学论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
中国建筑美学拓展思考运用融合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与拓展思考信息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大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使建筑的外观形式、功能类型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建筑类型。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美学也有了较大转变,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拓展前景展开深入探究。
一、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内涵(一)哲学内涵信息建筑美学是以信息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建筑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
可从认识论和实践论两方面,对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哲学内涵进行概述。
一是认识论层面。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主要体现为建筑功能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强调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和谐性;可持续性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实践论层面。
一方面,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强调使用现当代科学技术,对信息建筑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审美探究,并研究其审美规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行性分析,也是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
当代信息建筑美学与其他建筑美学的不同点还表现在审美内容方面。
例如古典美学的关注点在于建筑的审美价值,注重研究建筑的视觉美感,而信息建筑美学的侧重点在于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审美信息的交流及其规律,并研究信息技术对建筑形态和社会审美水平的影响。
此外,当代信息建筑美学还对虚拟环境中的审美规律进行研究。
(二)审美原则当代信息建筑美学的审美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创新效益原则。
高创新效益原则要求信息建筑的表达过程不仅要充分体现出创新意识,还应提高创新的速度与效益水平,使当代信息建筑美学在建筑领域得到更好体现。
第二,平等原则。
建筑的美学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它们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充满现代气息。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我觉得最美的建筑,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它虽然没有摩天大楼那么高大,也没有古老宫殿那么华丽,但是它却有一种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的美。
每天清晨,当阳光洒在教学楼的外墙上,那金黄色的光芒就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美丽极了。
教学楼里的每一间教室都布置得井井有条。
整齐的桌椅,干净的黑板,明亮的窗户,这一切都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
而且,教学楼的走廊上还挂着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创意和童真,为教学楼增添了不少艺术的气息。
除了学校的教学楼,我还喜欢家乡的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座石桥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它的石头都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
桥身上布满了青苔和藤蔓,看起来就像是一幅天然的画作。
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每当我走过这座石桥,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它的美丽。
还有城市里的那些现代化建筑,也有着别样的美。
那些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造型独特,充满了科技感。
它们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展示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在于它们的外观,还在于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
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传承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现代的建筑则展现了时代的进步,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们的美无处不在。
我们要学会欣赏建筑的美,感受它们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
[精选]建筑美学论文建筑美学论文1. 建筑美学的起源与现状建筑美学是对建筑艺术审美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中,建筑被视作正义的形式,代表了自然秩序和人类理性的体现。
在现代,建筑美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建筑材料、风格流派等。
建筑美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建筑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并为建筑实践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2. 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建筑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建筑形式美学、建筑空间美学、建筑材料美学、建筑风格美学等,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建筑美学的基础体系。
建筑形式美学研究建筑的形状、大小、比例、对称等方面的美学规律,强调建筑形式的完美和谐。
建筑空间美学研究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形态结构、色彩、光影等因素对人的感官影响,探讨空间形成的美学原则和运用技巧。
建筑材料美学研究建筑材料的特点、质感、色彩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实现不同的效果。
建筑风格美学则研究建筑在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流派和风格,探讨其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建筑美学对建筑实践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艺术的灵魂。
建筑美学的研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可以根据美学理论对建筑形态、空间、材料等方面进行选择和组合,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美感的建筑作品。
此外,建筑美学也对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提出了要求。
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和社会资源,应当根据公共利益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来设计和建造,不能仅仅追求造型的创新和艺术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是建筑艺术与审美的结合,它在实践中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指导,也与社会和文化价值密切相关。
因此,建筑美学与建筑实践的深入结合,将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
建筑美学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研究建筑与审美关系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研究,总结了建筑美学的特点、价值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我国建筑美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建筑美学的特点1. 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建筑美学强调建筑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追求审美价值的实现。
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3. 时代性与地域性: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美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美学特点各具特色。
4. 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建筑美学认为,建筑美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精神内涵上,二者相互交融。
二、建筑美学价值1. 提升城市形象:建筑美学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优秀建筑可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
2. 传承文化:建筑美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筑美学研究,可以挖掘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3. 满足审美需求:建筑美学关注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提升生活品质。
4. 促进建筑创作:建筑美学为建筑师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推动建筑创作的发展。
三、我国建筑美学发展现状1. 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建筑美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建筑设计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风格。
3. 教育培训方面:我国建筑美学教育逐渐普及,培养了一大批建筑美学专业人才。
4. 政策支持方面:政府高度重视建筑美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建筑美学的发展。
四、结语建筑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深化。
未来,我国建筑美学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学理论体系。
2.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新建筑美学风格。
3.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提升城市形象。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
浅谈建筑美术设计论文现代社会的进步不断刺激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仅仅体现在对物质的追求上,同时也体现在精神领域的延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美术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美术设计论文范文一:浅谈景观建筑的艺术设计摘要: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的阶段,从学科观念、学科性质、学科目标到学科实践主体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本文就上述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及景观艺术设计实践主体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景观设计;多元系统;目标;实践主体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
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一、景观学引导下的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摘要】城市的景观基于建筑,建筑创造的空间成为环境景观的重要内容。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谈到了建筑美学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建筑是城市中的主要景观,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
一、建筑美与城市环境空间1.建筑美的内容建筑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建筑美是指单体的建筑美,它涉及美的房屋、美的造型、美的装饰,旨在揭示单体建筑造型美的规律和艺术特征;广义的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到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而走向群体,跨越房屋自身而走向总体环境,跨越建筑而走向城市,它侧重于从建筑美的边界条件、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街道、广场、区域乃至城市的宏观角度,去把握建筑美的特征、研究建筑美的问题。
广义的建筑美的本质在于它是城市的又是建筑的,是群体的又是个体的,是整体的又是局部的,在强调城市整体环境美的同时,把个体建筑美有机地纳入整体环境之中。
2.建筑的形式美由于年代久远,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早已失去其原有的建筑实用功能,但体现在完整的建筑艺术形象中的建筑形式美,却并不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失去其美学上的价值。
对称的中轴线、严整的秩序空间,这些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稳定感、永恒感,它们已从原来所代表的封建帝王的形式中抽离出来,成为了中国人审美格式塔的模式。
北京故宫建筑群的最大特点是承继并延续了中国在两千多年宫殿建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布局和陈设,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殿、中轴对称等格局,上海外滩则是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楼群,气派雄伟,色调和谐,线条挺拔,错落有致,形成巍巍壮观的建筑艺术风景。
3.城市环境空间城市环境空间包括建筑、社区、街道、广场等。
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人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空间的安排、变化、流动是城市社会的一种次序,对人们的活动会起到限定性的作用。
中国传统城市环境空间布局强调形象与背景、物质的实空间与非物质的虚空间的相互依存与转换,它们共同组成了城市环境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色彩、材料和建筑格局上都极具整体性、政治性和文化属性。
建筑美学 五千字
建筑美学五千字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建筑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原则。
建筑美学不仅关注建筑的外观美,还包括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美感。
建筑美学是人类长期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是建筑师对人类审美需求的深入研究。
它不仅仅是建筑的外在美,更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美学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与融合,追求与谐调、平衡、和谐的美感。
建筑美学的核心是“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建筑作为一个功能性的空间,它的美感与功能需求密不可分。
建筑的形式应该能够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既满足使用的功能,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建筑美学也强调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物,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应该能够体现社会、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建筑美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建筑的比例、形状、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
建筑的比例是建筑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和和谐感。
建筑的形状和线条也是影响建筑美感的关键因素,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也是建筑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建筑美学的研究方法也非常多样化,既包括理论研究,也包括实践探索。
理论研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系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一系列的美学原则和规律。
实践探索则是通过实际建筑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来验证和应用这些美学原则和规律。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建筑美学的发展。
建筑美学对于建筑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功能需求,还要注重建筑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只有将功能性和美感相结合,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和审美追求的建筑作品。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研究建筑的审美特征和美学原则,强调建筑与环境、功能和形式的统一,以及建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论文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论文每一次的建筑的设计都要在设计上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情况下,还有突出设计建筑的特点,应该在建筑的外形突出建筑的特色,形成建筑上的亮点。
这就要求我们的建筑设计师要从建筑的设计上要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按照一定的层次把自己所需要设计的元素融合进去,在整个的建筑设计要有良好的层次观,把握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主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符合美学又实际的建筑,还能拥有鲜明特点的建筑。
今天店铺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当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审视与实施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现代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居家住宅和办公建筑以及公共建筑的审美限光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从事建筑设计的人要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业越来越难,但是,很多的伟大建筑师总是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眼光的,归根结底就是建筑大师在建筑美学上都有很高的造诣,他们能够在设计建筑之初就将想要的设计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草稿,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设计将之呈现在图纸之上。
总的来说就是建筑美学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建筑美学的几个侧重点在实际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来进行说明,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当代建筑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在建筑美学中很关键的一项就是统一协调性,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实用性,更要注重的建筑外在美,其中的统一协调性就是其中的关键,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会前往建筑的施工地点,以便自己的设计的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要统一协调,不能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要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建筑美学中是十分关键的。
1.1建筑外形的统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建筑师要思考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关系,通过观察一些细节,和对周围环境的实地查看。
style="VISIBILITY: hi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确立建筑的设计风格,从而达到美学的要求。
当代建筑美学发展论文精选
当代建筑美学发展论文精选近年来,建筑美学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之一。
建筑美学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美学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筑美学发展论文范文一:美与丑—兼谈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摘要:分析了美的主观性、美与丑的相对性并试图对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内在根源做出分析。
关键词:主观性美与丑解构主义非理性的美「文本1」:寓言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庄子 . 外篇 . 山木第二十》「文本2」:讲谈“我们在讲到关于正确的问题,一位好的裁缝常常用”太长“和”正好“(关于准确)这些话而不用其它的话,(但是)我们在谈到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我们不能说关于它是否正确的话。
(在这个场合)完全是别的东西登场。
人对那么不得了的艺术,对他(关于正确)的评价是不能用语言来说的。
在涉及到样式的建筑,我们可以说那个门正确(能说)。
在这里的问题是你可以评价门。
但是在谈到哥特式大教堂的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是,完全不是发现那个大教堂是否正确—而那个大教堂对于我们来说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
(关于这个问题,利斯有”不存在程度的问题“这样一句名言)(这种情况)全部的游戏都相异。
那种相异的状况,根据个人来判断,有人会说”它真棒“,其他的人会说”他给我以巨大的印象“类似的评语”。
——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解读」: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
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
”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
”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
浅谈中国古现代建筑美学欣赏论文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由于中国建筑美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美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建筑美论文范文篇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
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
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一)灵动空间之美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一、引言建筑美学是关于建筑艺术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价值。
建筑不仅是为人类提供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实用工程,更是一项艺术创作,通过结合各种元素,如线条、形态、色彩和材料等,塑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本论文将探讨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它对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二、建筑美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1. 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现代建筑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创新的设计方式,使建筑外观与内部功能得到良好的结合。
建筑美学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的吸引力,提高了建筑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2. 材料选择与质感材料是建筑美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现代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质感的表达,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独特性能和纹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
不同的材料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风格,从而影响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和情感。
3. 空间与光线的设计空间和光线是建筑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现代建筑透过创造舒适、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并灵活运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光线设计,建筑可以提供愉悦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激发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共鸣。
三、建筑美学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1. 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建筑美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建筑外观更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设计合理的建筑可以改善室内采光和通风条件,创造出宜人的居住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2. 激发创造力与启发灵感美学的建筑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形态和设计概念,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常常成为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进而推动社会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3. 塑造城市形象与特色建筑美学也对城市环境和形象产生重要影响。
优秀的建筑作品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塑造城市的形象与特色。
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群落吸引人们的目光,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四、建筑美学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 增加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建筑美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可以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
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中国建筑风格美学论文范例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从当代中国知名建筑设计看传统美学思想的演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迅速崛起,促成了本土建筑设计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建筑作品。
中国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攀附于中国的崛起之身,于世界建筑师中脱颖而出,设计了一批知名的建筑。
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既受到中国强大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全球化后现代浪潮的巨大冲击,展现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美学特征,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建筑语言和美学思想体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的当代解读中国辽阔的土地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审美传统和地域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建筑设计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享誉全球。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依附于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庞杂,内涵丰富。
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并且超越了“器”或“式”的层次,更侧重于“道”或“法”的深度。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思想与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弘扬君权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受中国几千年君权至上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建筑上表现为以弘扬君权的宫殿及与宫殿密切相关的都城规划为主,且成就最高。
如北京故宫建筑群,强调巨大的体量、对称的布局、富有节奏的空间序列、富丽堂皇的色彩等设计要素,对中国建筑审美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特有的“礼制建筑”(坛庙、神祠、宗庙、宗祠)和帝王陵墓的建设规划,则体现了社会等级秩序、上下尊卑的宗法礼教文化。
这种重视权力、主次分明的建筑特征,在审美心理上形成一种庄重、崇高的感受,集中体现中国建筑审美的主流思想。
2.多元、丰富、内敛的民族建筑文化中国属内陆国家,漫长的历史与封闭的社会形态,塑造了中国人的内敛性格。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
世界中外建筑艺术欣赏论文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艺术立于世界建筑之林,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和着新的时代脉博去探索、去创造。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建筑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世界建筑艺术论文篇一:《试论建筑艺术赏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的比较,发掘古今中外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因社会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差别而形成的不同的建筑文化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建筑艺术西方建筑艺术建筑欣赏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和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
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就将中西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通过介绍各种建筑,分析其体现的内部特征。
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概况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而建筑艺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的方形或圆形房屋发展到今天,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这其间有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万里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有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前列的隋代的安济桥;有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高达67. 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而座落在北京的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至于我国的古典园林,由于独特的艺术风格,更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系列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美术建筑类论文
关于美术建筑类论文建筑设计的风格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改变,人们的审美在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建筑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美术建筑类论文篇1浅谈美术与建筑设计要点剖析【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美术和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了我国美术艺术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提出了建筑设计的要点和方法,以期可以为今后美术和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建筑设计;要点一、前言美术知识的进步和发展让建筑设计找到了更多的表现途径,从美术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好的理解建筑设计的里面,灵活运用美术的艺术手法,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水平。
二、建筑设计概述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是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环节。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科学成果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普遍使用,使得整个建筑设计要求不断扩大,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
就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一个优良的建筑工程离不开建筑设计方案的配合,一个高质的设计方案也路不开美术的支持,可以说美术的存在是建筑工程得到良好发挥的基础前提。
1、建筑设计分析建筑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建筑发展中表达居民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照顾到人们内心活动、审美需要、真善美发展的核心环节。
建筑设计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环节,一直以来在建筑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繁衍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建筑设计作为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保护要求的增加,审美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一项核心工作要点。
2、设计要点从根本商进行分析,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成为建筑工程中独树一帜的工作环节,也是有别于建筑施工的一个系统化工程环节。
目前,各种新颖别致、标准要求高、美观性要求高的建筑结构出现成为建筑设计人员追求的重点,在同时对于设计工作的适用性、合理性和美观性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大力研究,努力的做好研究成果控制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也成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环节。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论文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学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从哲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的审美属性、创造过程和反映社会文化的功能。
在建筑美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话题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论文题目:
1. 建筑美学中的比例和对称:探讨建筑中比例和对称的重要性,并分析它们对人们审美体验的影响。
2. 建筑风格的审美价值:研究不同建筑风格的审美属性,并探讨其与当代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3. 建筑材料与美学:考察不同建筑材料的审美特征,分析其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影响。
4. 文化认同与建筑美学:研究建筑美学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文化,探讨建筑设计如何表达特定的文化认同。
5. 建筑空间与情绪:分析建筑空间组织和布局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探讨建筑设计如何创造特定的情绪体验。
6. 建筑形式与功能:研究建筑形式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实现建筑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7. 历史建筑的美学:考察历史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探
讨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8. 建筑与自然环境:研究建筑如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探讨自然元素对建筑美学的影响和运用。
9. 建筑创新与美学:探讨建筑创新对美学的挑战和推动作用,分析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建筑美学论文题目,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结合几个进行深入探讨。
有关中国建筑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有关中国建筑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当代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是建筑理论的核心内容,对指导建筑创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建筑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
中国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
【关键词】中国建筑美学;形式美;中西差异;未来发展0 引言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美”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实美一直都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然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建筑则是对美最好的诠释。
但是,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时代对建筑之美则有不同的看法与总结。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1 建筑中的形式美1.1 对称与均衡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历史上有相当一部分建筑是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这种现象很难用功能的因素去解释。
如故宫所采用的严格对称的布局形式,沿着中轴线两侧成双成对的排列建筑――东边放一个殿,西边也放一个殿;东边设一个门,西边也设一个门,于是形成一种极为庄严、肃穆的气氛。
而功能要求必须采用这种形式?这很难解释。
不仅古代的建筑这样,今天的建筑大多亦是如此。
主要还是取决于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要求――希望获得庄重、雄伟的气氛。
这也是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体现。
1.2 韵律与节奏韵律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美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
1.3 调和与对比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认为缺乏对比的东西会使人感到单调,但若果过分强调对比以至失去了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则可能造成混乱,只有将对比与调和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达到多样与统一。
建筑美学论文【范本模板】
建筑美学论文摘要:建筑美学是构筑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理论中的一个子系统.建筑美学包括了建筑的艺术哲学、建筑的美学史以及建筑的审美心理学等内容,它直接起到表明建筑艺术态度和引导建筑艺术发展方向的作用.关键字: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学、美学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同时,古代建筑又象征着阶级社会的法权。
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与西方建筑比较起来,也是极其特殊的。
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门类,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古典美学家把建筑列入艺术部类的首位,建筑和绘画、雕塑合称为三大造型艺术。
建筑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的学科,建筑美学除了与基本美学存在着具体与普遍的关系之外,它与其他的具体美学分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建筑美学是一门实用美学.这就表示着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来学习建筑美学。
其次,由于建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因此,无论审美观念、价值体系、艺术方法,还是评判标准,建筑美学与技术美学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建筑美学"的概念经常出现在建筑理论文章中,但对其精确的定义及研究内容,学术界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们将建筑美学定义为:“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美的本质及其规律,分析建筑相关要素之间的审美关系,以及研究建筑审美经验为中心内容,并且探索建筑艺术实践方法的一门学科。
”根据建筑美学的基本定义,建筑美学的研究范畴应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层次:属于“美的哲学”层面。
它主要回答建筑美的本体是什么?如建筑美的起源、本质、构成要素和发展规律,建筑里的“美"与“真”、“善”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哲学内容。
第二层次:属于“艺术社会学”层面。
它主要研究内容有:建筑艺术与地理、气候、生态等物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历史、文化、经济、技术等社会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建筑艺术与审美主体(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的形式与构成要素(如建筑的结构、材料、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第三层次:属于“审美心理学”层面.即从心理学层面研究建筑与人的审美关系,它可以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角度去研究和探索美学内涵。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
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采编欣赏(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的艺术美学赏析应置身于中国审美文化的背景之下,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追求和探索其间的美学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不朽文化集。
下面是千里马论文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欣赏美学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建筑美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索一、建筑美学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本科生建筑美学课程,主要面向建筑学、城市规划与环境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
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初步掌握了规划、建筑以及环境设计基本功,具有了一定的入门专业思维。
这个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化期,是学生将较为单一的要素转换到综合性较强的设计领域的过程,学生的城市与建筑观逐渐开始形成。
选择在三年级开设建筑美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美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城市与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城市规划思想、理念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城市与建筑美学观。
二、建筑美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美学理论部分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理论讲解与分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理论有较清晰的认知。
但是,美学理论难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吃力、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较偏重设计课的学习,平时花费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也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
但恰恰是设计课,多数学生始终“不入其门,不得要领”。
在设计课学习中,常常出现对某位建筑大师、某种规划理念、建筑风格、形式的盲目模仿,而对其背后的社会因素、技术发展、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并不了解,在学生自己的设计中忽视对各种社会发展、基地、功能、自然条件、文脉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难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建筑美学结课论文 改格式
浅谈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美与丑论文摘要:中西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
其中建筑文化在中西文化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建筑文化形式作为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建筑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本论文将比较美学学科内容引入建筑形式的研究中来,基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社会背景,针对中西方传统建筑形式进行差异性和趋同性的分析,既有利于比较建筑文化的差别性,也有利于实现对建筑形式美的正确认知,促进建筑形式创作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传统建筑;审美特征;审美形式;建筑空间;美学正文:在大三下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我们有了《建筑美学》这门课,建筑美学主要研究人类如何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发现与创造建筑美、建筑艺术以及形成建筑审美意识的规律。
对于已经多少接触过一定的量的建筑的我们来说,此时在学习完《建筑美学》这门课将会对我们以后对于建筑设计的认识有很大的提升。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把和谐作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和审美追求。
所以,建筑艺术也必然体现出以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审美特征,但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决定了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不同审美特点和精神追求。
一.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方式与特征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濡染,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
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美学》
结课论文
论中国古村落的重建与保护
姓名:任翔
班级:环设1401
学号:************
电话:187 3910 ****
内容摘要:我们从古猿人一直进化到人类,在不断进化,生产力也在不断发展,随之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却让许多古人留下的古建筑等中华文化面临着消亡。
古村落的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如何让村民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光靠行政指令是完全行不通的,必须要与之在多项认识上达成一致,尤其是利益上达成一致。
关键词:(古村落、弘扬、爱国)
一、中国古村落现状
仁化恩村、中山古鹤村、番禺大岭村、广州长洲岛等等,还有许许多多还并不知名的古村落,它们曾经的辉煌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只剩下了残砖败瓦,而由于后辈们并未认识到祖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古村落在年复一年被破坏。
雕花的窗棂与屋顶的横梁不见了,门当户对不见了,老祠堂石鼓不见了,珍贵的木门被乡民们拆下来当柴火烧成灰烬,高高的花岗岩石柱被打断砌成围墙。
农村赖以传承的根本,在一次又一次的旧房改造中被遗弃,在不断的遗忘。
保护古村落是整个社会强烈的呼声,但是落到具体村庄上就显得微弱不堪。
而现在大多数古村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恶劣处境。
环境方面,由于古村落的规划都是上百年前甚至数百年前的,即使外人对这种规划赞叹不已,但是生活在
其中的村民们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会嫌弃石板路不平整,要全部挖掉铺上水泥路,他们会厌恶没有更好的垃圾收纳区域,现代生活中大量垃圾倒在村口甚至已经形成垃圾围村。
甚至,他们不满意祖先留下来的祖屋,要全部拆掉再建起新式楼房。
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这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有权处理先人遗留下来的产业。
我们该如何才能保护好古村落呢,这是值得人深思的。
二、整改思路与规划
结合古村落的保护,弘扬乡土文化、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积极研究古村落保护开发领域的新课题。
适当的引入新村民机制,让一些热爱艺术、崇尚自然的市民购买改良后的古村落民居,或是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来维修、经营古建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加大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力度,形成社会参与古村落保护新机制。
二是对有一定历史但规模较小、资源破坏较大,综合价值不高的村落,可以尝试移建加以保护的办法,即可以选择一块区域,把周边区域风格相似的房屋移建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建筑群,加以合理利用,使之能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独有的价值。
从目前来讲,古村落作为一种极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正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
对古村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能使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994年诸葛八卦村旅游门票收入仅为2万元,到2005年已将近1000万元,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仅交通运输、
餐饮住宿、商贸收入几项,村民就增收2000多万元。
其间,村里投资5000多万元维修了村内的古建筑,村内的主要巷道也进行了仿古整修,村内环境进行了整治,使古村落的景观环境与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村落民居、村落建筑、村落生态形成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现代化与传统化、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完美结合。
科学规划,进一步做好重点保护古村落的规划管理工作。
并协同相关单位,做好全市范围内文物古迹的普查工作。
对于未定为文物控制单位的重要历史建筑、古桥、古树名木、古驳岸、门楼等,做好年份、结构等基本情况的认定并进行登记,划定控制区及保护区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办法。
充分挖掘历史人物故事及传说,加大保护开发的宣传力度。
要从媒体、网络、旅游或组织全民古村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渠道去宣传古村,激发市民对古村的保护热情。
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外,还需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动员和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可以建立类似“古村落保护基金会”的组织,向社会、企业募集资金用于古村落的保护;也可以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办法,采用股份制形式,加大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以加快古村落的开发。
正确区分民俗文化与“封建迷信”,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特别是一些传统仪式,是民间信仰的核心表现形式,保护好传统仪式,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增进家族认同、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当地文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不能因其掺杂着一些迷信色彩或陋习而全盘否定。
对待农村传统的习俗和信仰,我们也要坚持“和而不同”的观点,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
如磐安炼火,起源于远古先民对火的崇拜,是一种以舞蹈的形式兴胡公或驱瘟避邪的、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祭典活动,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研究传统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炼火仪式由“执道山人”负责祭祀仪式,通常有10个固定程式,包括祭坛定叉、净剑响鞭、宰鸡淋血、召将请圣、发符焚牒、开水火门等。
从远古流传至今,仪式中带有很多原始宗教的神秘性,也与“迷信”密切相关。
对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就应该以宽容的态度,使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当然,对那些坑蒙拐骗、谋财害命、影响社会稳定的迷信行为、恶风陋习,则必须使用法律武器予以严惩、取缔。
古村落保护应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古村落保护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我们要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好乡土农村原有的生活状态,但不能因此影响经济发展,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在保持原有历史风貌、明确古村落发展限制要求、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改善古村落基础设施条件,使生活在古村落中的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否则,就会影响老百姓
保护古村落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古村落的保护。
要积极探索保护古村落与建设新农村和谐发展的路子。
从实际状况看,由于古村落分散在各地,又大多地处交通相对不便、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而且量多面广,就目前中国经济实力而言,政府财政不可能投入如此巨大的保护资金。
应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古村落保护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多形式保护手段,找到一种既能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又可解决保护资金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古村落保护资金的投入渠道。
古村落的保护,要重视散落在乡村民间古建筑的保护。
古村落保护任务更艰巨的是散落各地的古民居。
对有保护价值而没有实力保护的,先维持原状,但不能随意拆除。
对宗祠、牌楼、古戏台、名人故居等可采取专项性保护措施。
对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可以采取连片保护的方法,有条件的村还可以采取建新区、保老区的办法,既可以保持古村落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又有利于村民生活设施的改善。
对一些拆了可惜,不拆又没钱保护,还影响村庄建设的古建筑,可采取“整体搬迁,异地迁建”的办法,将散落的古建筑集中到规划的地域,作为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
保护古村落是每个人的责任,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不能消失在我们的手中,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每一个古建筑都在承载了无数故事,每一个古村落都值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