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合集下载

gis制作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gis制作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1、打开gis 点击“启动”-显示设备“正在运行”-点击“确定”
2、打开arcmap
3/添加数据添加“CAD地形图”-“添加”
4、打开工具箱-选择“数据管理工具”-选择“要素”—“要素转点”
5、点击编辑器-开始编辑
6、打开新建图层的属性表-删除<=0的数据
7、打开工具箱-3D分析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
8、选择工具箱-3D分析-转换-由TIN转为栅格
9、添加外框线文件
10、选择spatial 分析工具-提取分析-按俺膜提取
12 坡度分析:选择spatial 分析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分析13坡向分析:选择spatial 分析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分析
14 选择“文件”-“导出地图”存储为jpeg格式
PS注:由于lz直接将整个CAD导入GIS做的分析导致有一些高程点不准确,最好是直接在cad里的高程点另存为一个文件,导入GIS制作,数据更为准确一些。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第一篇:ArcGIS空间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的操作,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准备1、实验背景: A.市区择房随着商品房的发展,由于房屋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而且综合考虑小孩成长的缘故,所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对房屋的地段、环境,上学是否便捷,是否靠近名校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所以综合考虑上述的因素,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要求:所寻求的市区是噪声要小,距离商业中心要近,要和各大名牌高中离的近以便小孩容易上学,离名胜古迹较近环境优雅。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一个定量的限定如下:离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交通要道的车流量大,噪音产生主要源于此;(ST为道路类型中的主要市区交通要道)距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以商业中心的大小来确定影响区域,具体是以其属性字段YUZHI;距名牌高中在750米之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距名胜古迹500米之内。

最后分别将满足上述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的取值为1,不满足的取值为0,即如果满足距主要市区交通要道200米之内,取值为1,反之为0;其他亦是如此,最后将其累加得到分级。

即满足三个条件的累加得到3,满足2个条件的得到2,最后将全部分成4级。

B.学校选址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比较好的学校选址区。

综合上述条件,给定新学校选址要求: 新学校应位于地势较平坦处;λ新学校的建立应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λ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λ新学校应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距离娱乐设施占0.5,距离学校占0.25,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0.125。

argis斜坡结构类型图、坡向坡度等相关生成图解步骤详解

argis斜坡结构类型图、坡向坡度等相关生成图解步骤详解

1、ARGIS区域制图中,常需提交【斜坡结构类型图】,【坡度图】【坡向图】下面就如何完成这一使命作简要的论述。

2、斜坡结构根据倾向与坡向之间的夹角来定,目前根据相关标准倾向与坡向之间关系如下:(0-30°为顺向坡)、(30-60°为顺斜坡)、(60-120°为横向坡)、(120-150°为逆斜坡)、(150-180°为逆向坡)3、在对倾向与坡向夹角进行求解时,需运用到“倾向栅格”与“坡向栅格”的栅格运算,这里运用的是减运算,如图,当然这里需要知道倾向栅格与坡向栅格的求法。

4、倾向栅格的求解,需要运用到“栅格插值”运算,如图,我们一般常用“反距离权重法”以及“克里金法”(原理自行百度),这里重点介绍“反距离权重法”的运用,在运用“反距离权重法”之前,我们必须保证图幅面上“产状点”足够多,且其字段中具备“倾向”“倾向”等信息,数量多是为了提高“栅格插值运算”的精度,“倾向”(“倾角”)字段正是插值需要运用的基本信息,如图,其中“输入点要素”即为产状点,“z值字段”为我们要插值运算生成的目标字段图层,比如这里我们为了首先生成“倾向图层”,我们选择了“倾向(QX)”字段信息,“输出栅格”是插值运算后生成栅格的保存位置,剩下的皆为“可选”,一般的,最大距离根据经验输入“15”,“输入折线障碍要素”一般输入“构造线”“背斜向斜”等倾向或者产状剧烈变化的线要素。

点击确定即可进行运算生成倾向图层栅格如下(注:克里金算法与反距离算法操作步骤雷同)。

5、“倾向栅格图层”生成后,需要进行“坡向栅格”图生成,这里仅仅简单介绍,对“dem”文件进行“栅格表面”的“坡向”运算即可,如图,,其中 “输入栅格”中添加“dem”文件,“输出栅格”同上,填写保存生成“坡向栅格”的保存路径即可,点击确定生成坡向图层如下:6、“倾向栅格”以及“坡向栅格”生成后开始进行“栅格减法计算”了,如图,,“输入栅格数据或常量1”空格中选择生成好的“倾向栅格图层”,“输入栅格数据或常量2”空格中选择生成好的“坡向向栅格图层”,同样的类似道理“输出栅格”即为保存生成“栅格减法运算”后的栅格,点击确定生成“倾向”减去“坡向”的栅格图层。

arcgis做高程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做高程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做高程坡度坡向分析使用ArcGIS进行高程、坡度、坡向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任务,这需要使用到一系列的GIS工具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ArcGIS进行这些分析:1.高程分析:在ArcGIS中,可以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工具来对高程数据进行处理。

这个工具允许您对一个或多个栅格图层进行复杂的表达式计算。

例如,可以用来计算地面高程的平均值或最高/最低值等。

!RASTER_DATA! - !RASTER_DATA!这里!RASTER_DATA!是当前栅格的值,使用这个工具就可以找到最高和最低高程。

2.坡度分析:坡度是对地形表面倾斜程度的度量。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表面坡度”工具(Slope)来计算坡度。

该工具会生成一个新的坡度栅格图层,其值介于0(水平)到90(垂直)之间。

对于计算坡度,需要使用表面工具库中的“坡度”工具,可以选择“显示坡度栅格图层”、“创建坡度栅格图层”、“创建坡度栅格图层并按比例填充颜色”等选项。

3.坡向分析:坡向定义为地形表面上每个点处的下坡方向。

在ArcGIS中,可以使用“表面坡向”工具(Aspect)来计算坡向。

该工具将生成一个新的坡向栅格图层,其中每个像素的值表示该点处的下坡方向,范围从0(北)到360(东),然后循环到0(北)。

对于计算坡向,需要使用表面工具库中的“坡向”工具,可以选择“显示坡向栅格图层”、“创建坡向栅格图层”等选项。

以上这些计算都是在栅格计算器中完成的,这需要先打开栅格计算器,然后输入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除了上述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空间分析扩展模块中的“重分类”工具对坡度图层进行分类处理,比如将坡度分为“平坦”、“缓坡”、“陡坡”等几类。

这需要使用到“重分类”工具中的“分割为类别”选项。

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别忘了添加一个图例来展示你的各个图层。

在“属性”窗口中选择“符号系统”,然后选择你需要的颜色和样式即可。

arcgis 坡度与坡向 原理

arcgis 坡度与坡向 原理

arcgis坡度与坡向原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ArcGIS作为GIS领域的翘楚,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备受瞩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ArcGIS中坡度与坡向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坡度与坡向的基本原理坡度与坡向是描述地形表面特征的两个重要参数。

简单来说,坡度描述了地形的倾斜程度,而坡向描述了地形的朝向。

在ArcGIS中,这两个参数可以通过空间分析工具中的“表面分析”模块进行计算。

1.坡度:坡度是地形表面某一点处的倾斜度,通常以度为单位。

在ArcGIS中,坡度的计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分析DEM 中相邻像素的高程差,可以得出每个像素的坡度值。

2.坡向:坡向描述了地形表面某一点处斜面的朝向,通常以北为0度,顺时针方向增加角度。

同样基于DEM数据,ArcGIS会计算出每个像素的坡向值。

二、坡度与坡向的应用场景1.水文分析:通过对流域的坡度与坡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为水文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2.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对城市或乡村地区的坡度与坡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合理地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在陡峭地区规划森林或自然保护区,在平缓地区规划建设用地。

3.矿产资源勘探:通过对矿区的坡度与坡向进行分析,可以辅助地质学家判断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4.环境影响评估:在进行大型工程项目时,如高速公路、水库等,可以通过分析项目区域的坡度与坡向,预测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总结通过ArcGIS中坡度与坡向的原理及应用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参数在地形分析中的重要地位。

了解并掌握ArcGIS中的坡度与坡向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GIS技术,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模式,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ArcGIS教程34种ArcGIS常用操作技巧大汇总04栅格数据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教程34种ArcGIS常用操作技巧大汇总04栅格数据坡度坡向分析

20、ArcGIS延长线工具(批量处理未闭合线)对于本应闭合的多义线或者线段终点本应于另一个线段相交,但是由于误差导致没有相交。

可以对要素图层进行批量延长,需要设置容差值。

21 、ArcGIS地图表达之建筑物阴影效果(百度地图)需要把面图层放到个人数据库mdb中才可以。

右击多边形要素—转换为制图表达convert symbology representation,然后对打开制图表达的属性对话框,设置其颜色和偏移量即可。

但是必须保存该工程后设置的地图阴影才会保存,因为该制图表达并不是存在数据库中,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渲染,保存在mxd文件中。

(当然也可以对多边形复制一份,然后对其进行移动editortool—>move 达到阴影效果,但是这样增加了数据量。

)22、ArcGIS DEM(TIN)生成等高线文件例如如果输入数据为img,可以通过3D analyst toolsàconversionàfromraster àrasterto TIN转成TIN;然后通过3D analyst toolsàterrain and TIN surface àsurfacecontour转为等值线;由于等值线间隔比较棱角,可以通过advancedediting高级编辑工具中的平滑工具(光滑线)进行平滑处理。

如果等高线的点过少可以进行editingtools--加密density方法加密。

23、ArcGI中DEM生成等高线文件在生成等高线文件时,建议使用3Danalyst toolsàrastersurfaceàcontour工具,对栅格图形提取等高线。

该方法生成的等高线稍微圆滑些,精度也稍微高些。

24、ArcGIS线节点增密、平滑线与改线方向功能位于editingtools下面,①加密density是对线段和多边形进行加密,延长线extend line是根据指定的长度的容差对线段进行延长操作。

如何利用ArcGIS10.0通过cad数据制作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如何利用ArcGIS10.0通过cad数据制作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如何利用ArcGIS10.0软件通过cad 数据制作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Arcgis的应用----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如今科技高速发展,而3S技术也正在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发挥着它巨大的力量,本文以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为例,利用arcgis软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来制作地表高程、坡度、坡向分析,使所规划场地的地形现状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1.打开cad原始数据,用qselect命令,选择我们需要的ZDH图层,并复制2.在湘源控规里利用地形命令,通过字转高程,把输入的点文本,转为点数据,这时候,点击任意一个点,可以看到它已经具有标高,把数据另存文件3.打开Arcmap10,通过添加数据把cad数据导入4.把图层里除了Polygon以外的其他数据移除,并将数据右键导出5.打开导出的数据,用ArcTool Box→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投影和变换→定义投影→选择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文件下Gauss Kruger→Xian1980→114E坐标系6.由于现在数据要素都是以面域形式出现,所以需要用ArcTool Box→数据管理工具Data Management→要素→要素转点。

7.利用刚得到的数据创建TIN,生成tin数据8.右键tin数据,点击属性,在符号系统里,添加显示内容(以表面高程为例)9.调整色带颜色,并定义分类,这里采用定义的间隔分类方法,间隔大小为2米。

10.调整到布局视图,调整打印页面局部和页面大小,插入图例,编辑图例和标题,调整比例尺和指北针,然后导出地图,形成图纸文件(保存BMP位图)11.符号分类里分别显示坡度、坡向,然后布局视图,插入标题、图例,比例尺,指北针。

后附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农业观光园高程、坡度、坡向分析图。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一.实习目的(1)缓冲区(2)相交,联合分析结果(3)坡度坡向分析二.实习内容(一). 缓冲区分析1.打开arc catalog,连接文件夹,并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图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2.导入各要素类图2.导入各要素类3.将所需要素拖入arcmap中图3.arc map显示界面4.添加缓冲向导按钮5.通过矩形工具选择要素,再点缓冲工具图4.缓冲区分析操作过程5.再点缓冲向导图6.缓冲向导设置图7.缓冲区分析结果(二).打开STATES 属性表图8.STATE 图层属性设置图9.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三).叠置分析(1) .相交1.打开ARCVIEW,新建a new view2.add theme 文件件arcgis实习数据2中的lakes.shp和states.shp3.点击Files→Extensions,再点击View→Geoprocessing Wizard4.叠置结果5.打开三者属性表图12.属性表(2).联合1.VIEW→GEOprocessing→UNION two themes图13.联合设置2.Union结果图14.UNION结果(三). 表面分析(1).TIN模型建立1.新建VIEW,添加contours。

点击Surface→creat new TIN图15.TIN对话框设置2.计算完毕后显示TIN模型图16.TIN模型1在face管理中去掉line的显示图17.TIN模型2(2).坡度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slope,做如下选择:图18.坡度对话框设置2.坡度图显示如下:图19.坡度图(3).坡向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aspect,进行如下设置:图20.坡向对话框设置2.坡向图显示如下:图21.坡度图三.实习成果图22.缓冲区分析图23. 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图24.相交分析图25.联合分析图26.TIN模型图27.坡向图图28.坡向图。

用arcgis做高程坡度坡向分析(等高线)

用arcgis做高程坡度坡向分析(等高线)

用ArcMap9.x 干天形分解:下程、坡度、坡背之阳早格格创做
根源:刘秀的日志
导进乐成之后把cad文献图层底下的,除了Polyline,其余局部左键移除
挨启创修TIN工具
正在输进因素类,选PolyLine图层,采用Elevation字段,启初死成TIN
创修储藏位子,决定
正正在死成TIN
正在图层上左打,属性,举止安排
问题办理
出现上头情况,可用如下办法办理,步调如下:
1、依照最启初办法挨启(增加数据),采用该CAD图层下的
Polyline图层,左键--数据--导出数据--决定,导出完成--决定,简略CAD所有图层;
2、创修TIN数据,按上头步调依次举止即可.。

ArcGIS地形分析,坡度,坡向

ArcGIS地形分析,坡度,坡向

1、明暗等高线制作首先,将明暗等高线的提取分为两部分提取。

一部分为等高线的提取,一部分为明暗显示,即提取坡度与坡向显示。

等高线的提取使用contour工具,dem50作为输入栅格,命名为Contourdem,contour interval设置为50,即等高线之间的间隔,base contour设置为1155,即dem数据中高程的最小值。

然后对坡向进行提取,使用aspect工具,将dem50作为输入栅格,输出命名为aspectdem,对提取出的坡向进行重分类,重分类有好几种工具,这里使用reclassify工具,将坡向aspectdem作为输入数据,reclass field为value, 对其break values重新设置,由于光源位置定位于地面西北方向时,则坡向为0度到45度,225度到360度时为受光面,坡向为45度到225度时地表面为背光面,所以重分类设置如下图:重分类之后的图层是栅格图层,需要将其转化为矢量图层,使用raster to Polygon.将生成的等高线与背光面与受光面的坡向共同显示在图层中,需要使用identity工具,保持默认选项即可。

点击运行model,将生成的结果加载到图层中,并不能显示出最后的效果,需要在图层的属性中进行二值化,将重新分类中的受光部分的等高线印为白色,背光部分的等高线为黑色,并且需要在view菜单下选择data prosperities,修改frame下的background,选择Grey 40%。

现在生成的结果即是最后的明暗等高线图。

2、坡向变率(SOA):提取坡向变率(SOA)大致是分两步完成的。

第一步,求解出正地形与反地形,然后利用公式((SOA1+ SOA2) -(SOA1-SOA2).abs)/2分别对正、反地形的SOA 进行纠正所得的最后结果就是正确的SOA。

求解反地形前面已经学习过了,使用minus工具,对原始栅格DEM与高程的均值对比,高于均值的判断为正地形,反之定义为负地形。

41用已矢量化的等高线在arcgis里做坡度、坡向、起伏度的分析

41用已矢量化的等高线在arcgis里做坡度、坡向、起伏度的分析

在arcgis中中,进行如下操作:
1、创建TIN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creat /modify TIN---creat TIN from features命令(height source 选择高程字段),先将等高线转为TIN;
2、从TIN中创建栅格表面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convert---TIN to raster命令(attribute选择elevation,cell size自定义,若为大比例尺数据可以选择5或10,可以参考相关研究文献),生成栅格表面,即DEM;
(备注:矢量化的等高线必须比研究区的范围大些,创建TIN并生成Raster后,再用研究区边界来裁切,这样的DEM数据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3、地形因子分析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surface analysis---slope命令,生成坡度数据;
打开3d analyst模块,利用surface analysis---aspect命令,生成坡向数据;
打spatial analyst模块,利用neighborhood tatistics命令进行邻域分析,先将statistic type设为最大值,输出栅格为A,再将statistic type设为最小值,输出栅格为B,利用raster calculator 生成地形起伏度数据,公式为[A]-[B];
以上的地形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reclassfy重分类处理,分类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就可以获取所需的地形因子统计数据。

制图时,用view---layout view,添加比例尺、指北针、图例,就可以整饰出图。

arcgis缓冲区分析报告

arcgis缓冲区分析报告

实习要求:1加深对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认识;2 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进行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的技术方法;3 掌握利用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方法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过程:一、选择学校,建立缓冲区1、打开图层的属性表,点击“Selection”,在菜单中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如下图所示),在“select by attributes”对话框中,左边选择“TYPE”,双击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下面 SQL 算式表中,点中间“=”,右边写‘学校’(如右图所示)2、点击缓冲区按钮对选择的学校进行缓冲区的建立,首先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点要素,填写‘Linear unit‘为500,点击ok二、选择主干道,建立缓冲区1、和选择学校的相似,选择长度大于2000m的道路2、根据对学校的操作,为选中道路建立缓冲区,‘Linear unit‘选择100m,生成效果如下图所示:三、选择公园绿地,建立缓冲区做法与上边两个相同,‘Linear unit‘选择500m,效果图如上图右边所示:四、进行叠置分析将满足上述学校、公园绿地要求的区域求出。

将学校中心影响范围、公园绿地的影响范围和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进行叠置分析的交集操作,可以将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区域计算出。

点击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Overlay, Intersect,弹出对话框,如下图:选择公园绿地buffer,学校五、利用主干道噪音缓冲区对获得的两个区域的交集进行图层擦除操作,获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区域,打开工具箱,选择“Analysis Tools”→“Overlay”→“Erase”工具,设置“擦除”对话框,选出的即为适合买房的地方以及叠加分析和擦除道路等的缓冲区。

arcgis上机实验二:缓冲区分析

arcgis上机实验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1、点要素的缓冲区1.1相互独立的缓冲区启用ex15。

mxd,激活data frame1,本练习要求产生离开公园1000m同心圆的服务范围,双击data frame1,打开数据框属性,进入常规选项,确认“地图"和“显示”单位均为米,主菜单中选用“地理处理—环境…",进一步设置:图1设置环境从主菜单中调出ArcToolbox,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出现以下对话框,对其进行设置:图2相互独立的缓冲区设置按确定,ArcToolbox按上述要求计算,产生离开公园1000m缓冲区多边形,自动加载,图层名为Buffer1,相互独立,有交叉、重叠(图3)。

图3相互独立的缓冲区结果1。

2重叠部分合并的缓冲区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产生单环状缓冲区对话框:图4重叠部分合并的缓冲区设置按确定,ArcToolbox产生离开公园600m缓冲区多边形,共有8个,交叉重叠的位置被合并,如图5中D和1的缓冲区合并为一个多边形。

图5重叠部分合并的缓冲区结果1。

3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不同的公园可以产生不同的缓冲区,要求如下:表1不同的公园可以产生不同的缓冲区公园名称邻近距离A750B500C1000D1000E750F500G750H500I750打开公园的属性表,添加字段,继续输入:名称:Distn类型:短整型精度:4(字段宽度)按确定,属性表添加了Distn字段。

打开编辑器工具条,编辑器-开始编辑,选择公园,按照表1的要求添加邻近距离的值,完成输入后选择停止编辑并保存。

在ArcToolbox中,分析工具—领域分析-缓冲区,继续输入:图6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设置按确定,ArcToolbox产生离开公园不同距离的缓冲区多边形,有远有近,大小不同,交叉、重叠处被合并,见图7。

图7按要素的属性产生缓冲区结果2、线要素的缓冲区激活data frame2,线状图层铁路为缓冲区的分析对象。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ArcGIS缓冲区-相交-联合分析结果-坡度坡向分析

一.实习目的(1)缓冲区(2)相交,联合分析结果(3)坡度坡向分析二.实习内容(一). 缓冲区分析1.打开arc catalog,连接文件夹,并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图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2.导入各要素类图2.导入各要素类3.将所需要素拖入arcmap中图3.arc map显示界面4.添加缓冲向导按钮5.通过矩形工具选择要素,再点缓冲工具图4.缓冲区分析操作过程图5.数据框设置5.再点缓冲向导图6.缓冲向导设置图7.缓冲区分析结果(二).打开STATES属性表图8.STATE图层属性设置图9.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三).叠置分析(1) .相交1.打开ARCVIEW,新建a new view2.add theme 文件件arcgis实习数据2中的lakes.shp和states.shp3.点击Files→Extensions,再点击View→Geoprocessing Wizard图10.对话框设置4.叠置结果图11.相交结果5.打开三者属性表图12.属性表(2).联合1.VIEW→GEOprocessing→UNION two themes图13.联合设置2.Union结果图14.UNION结果(三). 表面分析(1).TIN模型建立1.新建VIEW,添加contours。

点击Surface→creat new TIN图15.TIN对话框设置2.计算完毕后显示TIN模型图16.TIN模型1在face管理中去掉line的显示图17.TIN模型2(2).坡度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slope,做如下选择:图18.坡度对话框设置2.坡度图显示如下:图19.坡度图(3).坡向分析1.点击surface→derive aspect,进行如下设置:图20.坡向对话框设置2.坡向图显示如下:图21.坡度图三.实习成果图22.缓冲区分析图23. 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图24.相交分析图25.联合分析图26.TIN模型图27.坡向图图28.坡向图(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习目的
(1)缓冲区(2)相交,联合分析结果(3)坡度坡向分析二.实习内容
(一). 缓冲区分析
1.打开arc catalog,连接文件夹,并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图1.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
2.导入各要素类
图2.导入各要素类
3.将所需要素拖入arcmap中
图3.arc map显示界面
4.添加缓冲向导按钮
5.通过矩形工具选择要素,再点缓冲工具
图4.缓冲区分析操作过程
图5.数据框设置5.再点缓冲向导
图6.缓冲向导设置
图7.缓冲区分析结果(二).
打开STATES属性表
图8.STATE图层属性设置
图9.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三).叠置分析
(1) .相交
1.打开ARCVIEW,新建a new view
2.add theme 文件件arcgis实习数据2中的lakes.shp和states.shp
3.点击Files→Extensions,再点击View→Geoprocessing Wizard
图10.对话框设置
4.叠置结果
图11.相交结果5.打开三者属性表
图12.属性表(2).联合
1.VIEW→GEOprocessing→UNION two themes
图13.联合设置2.Union结果
图14.UNION结果(三). 表面分析
(1).TIN模型建立
1.新建VIEW,添加contours。

点击Surface→creat new TIN
图15.TIN对话框设置
2.计算完毕后显示TIN模型
图16.TIN模型1
在face管理中去掉line的显示
图17.TIN模型2
(2).坡度分析
1.点击surface→derive slope,做如下选择:
图18.坡度对话框设置2.坡度图显示如下:
图19.坡度图(3).坡向分析
1.点击surface→derive aspect,进行如下设置:
图20.坡向对话框设置2.坡向图显示如下:
图21.坡度图
三.实习成果
图22.缓冲区分析
图23. 1990年与1999年人口数据对比示图
图24.相交分析
图25.联合分析
图26.TIN模型
图27.坡向图
图28.坡向图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