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二章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第4课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课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重点1、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难点1、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辨析。
2、建立从全球气候变化到地理环境变化再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教学过程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趋势,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2浓度增加 CO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气温(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特别是的破坏。
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能力·思维·方法【例1】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和。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教案]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适应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教学重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是什么?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3.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读图思考]P464.全球变暖的成因:——二氧化碳增加(1)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2)毁林[读图思考]P47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淹没沿海低地2.影响世界农业生产格局:3.影响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2.提高能源利用率:3.减少消费,减少排放:4.植树造林:[活动]P50●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必修1第2章第4节洋流教学案例
【激情展示】
1、教师点名学生展示各自问题的答案。
2、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并板书到黑板。
1、被点名学生回答本组问题,同组学生进行补充;
2、其他组学生发现问题并纠错或是阐述不同观点。
通过课堂的展示和评价,从而规范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
(4)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来自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八、板书设计
(一)形成
1、风海流
2、补偿流
3、密度流
(二)分布
(1)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2)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呈逆时针流动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3)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4)南半球40°S—60°S的海域,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着全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洋流性质为寒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洋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洋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洋流的学习,简单地了解洋流的概念,掌握洋流的分类方法。
2.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具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鞭七、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启发式讲授八、讲授提纲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0-5 洋流的概念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小故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学生的答案,给出洋流的概念6-15 洋流的分类阅读多媒体课件上的案例,以及视频,思考、总结洋流的分类引导,总结,带领学生做题加深学生的理解16-17 洋流的影响因素认真听讲并思考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影响洋流的三个因素18-33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仔细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跟着老师的黑板上画图思路一起自己在下面画;通过对太平洋海区的观察以及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在学生的配合下在黑板画出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图,引导以及帮助学生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特点34-4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P63页“活动”,思考问题1、2、3、4分别说明了什么?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加深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并总结归纳四点影响。
留下引申思考题以及课后作业。
九、教学过程【播放案例】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
高中地理 第1-4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导学案【师】①工业革命之前,增长缓慢②工业革命后,持续增长③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甲乙丙【总结】甲图对应过渡模式中的高增长阶段,乙图对应过渡模式中的增长下降阶段,对应三低模式。
甲图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大,人口压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导学案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概况与特点、原因及作用。
【反馈训练】读“1985年7月至2011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
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 性别比经济原因工作调动11、5 268、4 分配录用5、9 243、5 务工经商24、3 223、8 学习培训12、9 149、7 退休离职1、6 603、9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导学案、理解合理人口容量的含义。
人口数值估算要依据产能力数值特征同不确定性、相对性异警戒值合理值意义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依据措施控制人口增长a控制人口增长b大力发展经济c提高科技水平d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e提倡适度消费【反馈训练】(以抢答的形式进行)1、下列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有(AB、人生存的环境是有限的,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无限的,所以未来世界不会超出CD答案:C2、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者的共同点是在考虑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兼顾考虑了社会经济条件B、合理人口容量体现的是人口生物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承载力体现了人口在“发CD、根据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相同的,那么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容纳多少人口时,除了了解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外,更应推算合理人口容量答案:D3、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表1-3-3年份1949 1957 1971 1982 人口(亿) 5、4 6、4 8、4 10、3 人均耕地(公顷) 0、18 0、156 0、12 0、10____________⑵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两个基本国策是:①⑶实行计划生育咸阳市实验中学“链式高效课堂”课时导学案、有关该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可能位于南美大陆的西岸、所处的气候区最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多吹偏东风、所在地区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4课件章末整合4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88 复习题 1.中心商务区,城市商务活动最集中的区域,出现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城区商业区,在中小城市 中相当于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一般占据交通最为便利的 中心地带;街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低级的商业中心,供 应需求频率高的商品,多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 2.略。
教材详解区
2.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 要求。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3.略。 4.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自然环境的适宜度;社会环 境的完善性;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84 思考 1.大力发展轨道公共交通。由“电车”和地铁组成的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电气化轨道交通网,载客量大,方便快捷。 2.地铁布局非常合理,不影响公路交通,采取各种措 施发展立体交通。 3.地铁线路纵横交错,遍布于各个角落。 4.严格按时间表准确进行。 5.换乘简便,整个公交系统连成了一张完整的服务 网。
网络构建区
章末整合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77 复习题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主要有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种类型。居 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规模最 大;居住小区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 单位,规模较小;居住组团由若干栋住宅组合成的,它是 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规模最小。
教材详解区
教材 P93 复习题 1.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基本要素为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有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人群,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 范,有相应的管理机构、生活服务设施。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教育设施;医疗卫生 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金融、邮电设 施;行政管理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其他设施。 3.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一[学案]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能量来源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3.掌握风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风向。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_____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大气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大部分到达地面。
3.大气保 温作用⎩⎪⎨⎪⎧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④ 而增温 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吸收⑤ 而 增温 大气保温效应:⑥ 将大部分热 量返还地面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力环流:由于⑧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形成:(1)受热→气流⑨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⑩____→高空气压⑪____。
(2)冷却→气流⑫________→近地面气压⑬____→高空气压⑭____。
(3)水平运动:⑮________的地方流向⑯________的地方。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地面⑰________不均,导致空气⑱________和⑲________运动,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⑳________差异,产生了__________力,从而引起空气的________运动,形成____。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________原因,方向________等压线,由____压区指向____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________,北半球向____偏,南半球向____偏,赤道上不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________,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作用→风向________等压线。
(2)其他 纬度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材料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是深冷幽寂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必修1第2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推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1)含义: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间尺度具体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上万年至几十亿年前时间跨度大,周期长近现代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时期气温升高2.近现代气候变化(1)时间尺度:19世纪末至今。
(2)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3)主要原因: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1)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2)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分类影响高纬度的地区,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有利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不利低纬度的地区农作物产量将减少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_______气体。
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3.削减_______、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4.多使用______能源。
5.植树种草。
6.防止_________。
7.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_。
【思考】1.19世纪以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提示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②人类大量毁坏森林,使植物吸收CO2的量减少。
2.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海平面上升;冰川范围缩小;中纬地区变干旱,农田退化成草原;加剧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等。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2章 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本章概述〔课标导航〕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及各层大气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能够画图分析大气的热力环流,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5.能绘制在近地面和高空两种情况下的风向及受力情况。
6.能分析简单的天气图,判断风向、风速。
7.以某种大气污染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核心素养〕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气象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大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以下3种学习方法:1.绘图示意法。
本章的大量概念、原理、过程都需要借助图像理解和应用,因此需要我们养成动手绘图的习惯。
2.案例分析法。
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联系物理上讲的气压概念,认识高压和低压。
3.联系实际法。
如学习“风向”这一内容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收听收看中央或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增强对天气变化、风向、风速的深刻认识。
〔生涯规划〕项目专业或高校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大气科学、气候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认识大气的物质组成。
2.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理解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综合思维:利用不同区域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分析飞机飞行高度变化。
区域认知:能够解释大气成分变化的影响及各圈层的人类活动、地理现象等。
人地协调观:理解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协调意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导学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学生能理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形成与变化的影响。
3.能解释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感知教材:
找寻节标题、框题、段落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
2.识记教材:
(1)写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并识记。
(2)写出什么是河口冲积岛并识记。
(3)读课本P82资料1回答,总结并识记河口冲积岛是在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3.初探问题:
(1)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2)根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图推测崇明岛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基础检测
1.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A. 河源地带
B. 滨海地带
C. 山麓地带
D. 河流中下游
2.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A.长江三峡 B.戈壁和裸岩荒漠 C.河口三角洲 D. 沙丘、沙垄
3.沟谷的形成主要是()
A. 流水沉积作用
B. 风力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风力侵蚀作
用
4.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三、自学思疑
【课堂学习】
一、创设问题
1.什么因素是造成冲积岛变迁的主要原因?
2. 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 崇明岛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二、再生新疑。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2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索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因此,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重难点分析:●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难点:(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课标分析:●知识和技能:(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学生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之中。
(2)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变化周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提出一些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3)利用网络表达、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成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纬度(热带、温带、极地)气候变化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原因,也有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1)(网络探究)教学方法:教师必须依托课堂互动,互动学习网站和常用的网络手段展开教学组织,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高中地理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导学一、课标解析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
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气候变化的概念: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为 、 、 。
近代气候变化 特点: 。
原因: 。
海平面 。
危害: 。
可能影响 影响 生产。
具体: 。
影响 过程。
导致 。
适应对策: 、 、 等。
三、典题解析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是 。
(2)二氧化碳对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E、台湾海峡将变宽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
1.2.4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知道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二、知识网络三、知识梳理(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_____________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历史时期: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_________。
(2)近现代时期①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_________。
②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_________。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地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2) ____________使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四、过关检测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2015·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世界将没有冬天。
”5、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的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规模(2016·上海闵行高一期末)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 第1册 第4章 学案
材料二 荆江,中国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 360 千米。 藕池口以上称上荆江,以下称下荆江。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橘子洲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鱼翔浅底说明河床有什么特征?
(3)下荆江“九曲回肠”,对水流有何影响?
(4)如果洪水泛滥,对河道形态会带来哪些影响?
(1)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B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3.喀斯特地貌的应用
立体农业 利用坝子发展农耕业,利用丘陵发展林业
旅游
利用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景观发展旅游业
地下水应用 地下水出露会形成泉水,干旱时期可以抽取地下水解决灌溉问题 ┃┃典例剖析__■
例题 1 (2019·济南市高一期末)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 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洼地
地
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
貌
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峰丛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 状耸立,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
峰丛被溶蚀形成的浑圆状成
峰林
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
峭
孤峰
孤立存在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残留的孤
残丘
立石峰,比孤峰规模更小、更
平缓
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 《全球气候变化》 学案-精选学习文档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图等有关图表资料,认识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
并分析近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逐步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空间意识、综合的方法和区域的视角)。
3.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树立和践行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和应对措施。
【学习难点】全球气候的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看图、析图,从图中得出地理信息。
自主学习法:自觉、自主学习,搜集和搭建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法:合作、交流学习,共同探究,凝聚智慧。
【知识链接】1.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
2.温室气体主要有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化亚氮(N₂O)、氟利昂、甲烷(CH₄)等。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约占一半。
3.农业气候资源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
【学习环节】(关注社会热点,课外积累)课前学习课中参与课后反思与练习【学习过程】一探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原因(一)基本概念1.气候变化是大气状态变化的反应;2.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或变化。
(二)自主看图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特征1.读教材P46页“图2.28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回答以下问题。
问:从46亿年前到现在,全球气候总的变化特征是什么?答:2.读过去一万年气温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过去一万年,气候气温变化体现出什么特征?答:3.读教材P46页“图2.29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过关]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3~4题。
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4.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看着不断融化的冰川,高兴得手舞足蹈;而远隔数万千米的图瓦卢人,却越来越日夜难眠,北极不断融化的冰川就像一个巨型炸弹,随时都会将他们轰入海底永远再难见蓝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爱斯基摩人“手舞足蹈”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冰川下沉睡了数千万年的石油等矿产将会带给他们更加富裕的明天
B.气温变暖,生活更舒适
C.可以拥有更多的淡水资源
D.渔业资源增加
6.图瓦卢人“日夜难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难耐
B.家园将被淹没
C.风暴潮加剧
D.赤潮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7.下列对策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你认为可能的是() A.因为人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健康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B.全球变暖只会对低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C.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的发病率,还会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全球变暖只会对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9.读材料和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纯净的海滩、一碧无顷的海水、温暖的阳光,马尔代夫一直被人们视为度假天堂。
但你能想象,这样美丽的地方要在2100年彻底变成一片汪洋吗?事实上,如果人类再不控制碳排放,改善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悲剧就会上演。
面临被淹没命运的国家不止马尔代夫一个。
如果人类不重视全球变暖问题,它们的消失,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写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简述其原因并提出可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
[能力提升]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此回答10~11题。
10.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 m~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11.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下图为“某城市某月清晨低层大气纵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层次是() A.①②B.②C.③D.①③
13.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严重的烟雾事件。
关于造成这一事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
B.工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出现“温室效应”
C.地势低洼,烟尘太多,空气对流被抑制等因素综合作用
D.商业区、居民区所处的低洼地势
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与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
材料二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别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
材料三《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
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
(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关系是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____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_______面积的减少有关。
(3)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所致。
目前和今后CO2
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_______国家(发达或发展中)。
(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排放CO2总量最
多的发达国家是______。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2000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__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____,
低纬度地区________。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答案
1.B 2.C 3.A 4.B 5.A 6.B7.D8.C
9.(1)毁林燃烧矿物燃料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
(2)原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措施: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10.C11.D
12.B13.C
14.(1)呈正相关(或CO2量排放越多,平均气温越高)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增加,使气温升高
(2)矿物能源(或煤、石油、天然气等)森林
(3)发达发展中(4)新加坡美国
15.(1)暖自然人为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明显变暖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
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