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卫生系统
护理学基础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
(一)家庭病床的概念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医疗需求,派出医护人员,选择适 宜在家庭环境中医疗和康复的病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在家人陪伴照顾下, 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医疗服务。 (二)家庭病床收治的对象和范围 1.病情适合在家庭疗养,给予支持治疗和护理以减轻痛苦的患者 2.经过住院治疗、急诊留观,病情稳定但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
第二节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
二、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 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3.以需求为导向 4.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5.注重结构调整
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
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
第三节 卫生服务策略
1994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提出了建立“健康新视野”的战略框架健康新
视野的实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命的培育 2.生命的保护 3.晚年的生活质量
促进健康
预防保健
合理治疗
社区康复
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
第三节 卫生服务策略
2.八项内容 (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 (3)供应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地方病的防治与控制;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
学习目标
掌握:家庭病床的救治对象及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 熟悉:医院的基本性质与任务,医院的组织机构。 了解: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护理组织系统。
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量化标准
2.合理配备医院护士数量。全院护士数量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各病房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护床比≥0.4:1。
3.护士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全院护士待遇公平公正,体现劳动价值,薪酬分配与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风险、患者满意度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一)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级医院必须达到: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临床免疫至少5项,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AFP、CEA定量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丙肝抗体(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
(3)临床微生物:细菌分型。
(4)临床血液、体液及各类涂片细胞学检查。互认检查结果需做到操作规范,涂片质量符合要求,诊断明确,临床无异议。
2.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稳定性较好,费用较高的项目,互认项目至少要包括:
(1)普通放射线检查,包括普通平片、CR、DR,片质达到甲级。
(2)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项目,包括PET-CT、PET、SPECT、CT、MRI、DSA等,其中涉及的影像资料应做到检查过程规范、拍摄部位正确完整、影片图像清晰、质量可靠、达到诊断要求(具有时效性)。
(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疗机构力争达到组织志愿者服务2000人次·小时/年。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年2020年)2015年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现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截至2013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97.44万个,其中医院2.4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4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2万个;卫生人员979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21万名;床位618万张。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5张、执业(助理)医师2.06名、注册护士2.05名。
2004—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39.91亿人次增加到73.14亿人次,年均增长6.96%,住院人数由每年6657万人增加到1.91亿人,年均增长12.42%。
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
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
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
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
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90%。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 先进集体事迹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事迹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的事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卫生防控:在面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时,他们能够迅速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2. 医疗服务质量:他们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和人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健康促进与教育:他们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科研创新:他们注重科研创新,通过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攻克了一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 国际合作与交流:他们积极参与国际卫生健康事务,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提升我国在国际卫生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总之,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健康教育和科研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与改革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指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医疗设施、医疗服务和管理制度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急需进行全面的改革。
一、现状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它的现状并不乐观。
主要表现在:1. 资源匮乏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而医生和护士的人数却远远不足。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书面和实际卫生资源不足。
随着城乡结构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性也逐渐加剧。
2. 能力不足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都存在问题。
在医疗技术、医疗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读数不够。
这种情况下述加剧了公众对基层医生和药师的不信任,人们更倾向于向三甲医院寻求医疗服务。
3. 管理体系落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体系过于简单,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限,以及分配不公等问题仍然存在。
很多地方政府对组织卫生管理不够有效,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和监督机制。
二、改革方向面对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下面提出改革的方向:1. 资源优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重新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药品和设施等方面的资源。
加强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和支持,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2. 人才优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提升,加强专业技能、服务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对于有经验的老医生,可以设立一些继续教育课程,增强其工作能力和专辑潜力,便于便于制定系统的纪律,创造一种平等、公正的工作环境。
针对医护人员的劳动力失衡等问题,也可以适当调整工资、福利和住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医护人员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院工作。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加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必须建立完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以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本文将围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
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由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该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能够覆盖国内所有居民,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现公民在不同地区都能享受一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因此,建设一个全面、统一、高效、协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1.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以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在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中集聚起来,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医疗卫生需求提供了便利。
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但是,尽管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
这些问题限制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同时也对人们生命和身体健康存在潜在的风险。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了改善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建设:1.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质量和数量。
可以在这些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使用最新的医疗卫生技术设备,增加科研引导项目的资金。
2. 构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应该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到一起,以便公民在不同地区访问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
同时,还应该开展在线医疗卫生服务,方便公民在家就能获取到医疗卫生服务。
3. 推出积极政策从政策上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关立法、条例以及政策跟踪。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 的界定:
遵循自愿选择与政府核定相结合的原 则,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医院一般的分类: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社会捐 资兴办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的、社会团体 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医疗机构 营利性医疗机构: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 自愿选择:国有或集体资产与医疗机构职 工合资合办的医疗机构。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
市卫生局
市级中心医院、市级专科医院、 市卫生防御站、市妇幼保健所、 市级专业防治机构、医疗卫生教 育、科研机构
区卫生局
区级中心医院、区级专科医院、 区卫生防御站、区妇幼保健站、 区级专业防治机构、卫生学校 街道(地段)医院(门诊部)
街道办事处
居民红十字卫生站
(一)、城市主要医疗机构数变化
专科 疾病 防治 院 (所/ 站)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卫生 监督 所(中 心)
9 2571
11 887 2989
3191 1889 3746 2426 3011 1310 3534 2675 0 2730 3020 1291 3536 2809 8
2009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机构数、医疗技术水平、卫生人员数 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对于解除人们的病痛,提高健康水 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执业(助 理) 医师 363400 978152 1999521 2042135 2099064 2122925 2201904 2329206
执业医 师
314000 609608 151397 5 162268 4 167803 1 171546 0 179188 1 190543 6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第七章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发展、改革与管理,是党和人民政府、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而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迅猛发展,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总体规模、宏观与微观管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169732家增加到2007年的298480家,其中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为19852家。
卫生人员从1978年的310.56万人增加到2007年590.4万人。
卫生机构床位数从1978年204.17万张增加到2007年370.11万张,卫生总费用从1978年的110.2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966亿元(图7-1/图7-2/图7-3和图7-4)。
图7-1图7-2图7-3图7-4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民营医疗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队伍当中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第一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和发展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是30年来多项有效改革政策与科学管理举措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成果,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各地认真规划,妥善布局,积极投入,科学建设,逐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为保证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医疗服务体系的科学管理,基本上建立了法制化的医疗机构管理体系。
一、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管理体制,卫生部以各种方式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规划和指导。
1982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这是我国建国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管理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7年11月,在宁波召开“全国文明医院建设研讨会”,卫生部提出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常规化、规范化的原则和要求,将文明医院评比引向医院分级管理和评审的轨道上来。
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和改革方案
医疗卫生体系的问题和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日益暴露出问题。
在医疗资源配置、医药价格、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制约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推动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合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医疗服务更加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我们应该在基层医院的建设上下大力,增加医疗设备、引入优秀医生和护士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和支持力度,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药品价格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医疗费用主要来自于药品价格的提高,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降低药品价格。
首先,加强药品质量监管,规范药品流通,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的中间环节,降低药品成本。
其次,推广仿制药的应用,加大仿制药的研发投入,促进仿制药的质量提高。
最后,加强对药品价格的定价机制的监管,适度调整医药价格,降低医疗费用。
第三,我们需要推进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现在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而个人和企业的医疗保险意识和参与度不够高。
因此,我们应该探索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互补和补充。
同时,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机制,遏制医疗保险基金流失和挥霍的现象,提高医疗保险对人民群众的覆盖率和效益。
第四,我们应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荣誉感。
近年来,一些医疗纠纷和医疗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我们需要推进医疗卫生系统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监管,提高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荣誉感,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技术水平。
[精品]医疗卫生体系
h
31
h
32
h
33
h
34
h
35
h
36
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2.组织就诊 3.健康教育
4.治疗工作 5.消毒隔离
6.保健门诊
h
37
h
38
准备 病案
测量 叫号 观察
组织就诊
开随诊时前观做察好候准诊备者工的作病情 分按理根先初据后诊病次和情序复测叫诊量号病就案诊。 收体必集温要整、时环理脉护境化搏士验、单呼、吸检等, 查并应遇报记协到告录助高等在医热门生、诊进剧病行痛历诊、上查呼。 工吸作困对难物病、品情出较血严、重休克
理检测机构 5. 6. 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6. (三)群众卫生组织
h
5
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组织 卫生部
行政公署
卫生厅 (局)
县(市、区) 人民政府
乡人民政府 (城市街道办事处)
卫生局
卫生局 (科)
结
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生物制品研究 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直属高等 医学院校、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报社
二、家庭病床收治的对象和范围
三、家庭病床的护理工作
h
70
作用
▪ 弥补了专业医疗机构病床的相对不足 ▪ 降低医疗费用 ▪ 避免医院住院中的交叉感染 ▪ 有利于保持良好心境,加强患者的康复
诊疗护理部门
▪包括内、外、妇、儿等医疗科 ▪急诊科、预防保健科。
诊疗辅助部门
药剂科、 营养科、 放射科、临床检验科、 临床病理科、麻醉科、手术室、 理疗体疗 科、消毒供应室 功能检查 内窥镜室等。
行政后勤部门
▪包括各职能管理部门。 ▪是进行人、财、物保障的辅助部门。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2)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指在国家、地区或组织层面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和提
供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的工作。
它涉及到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医疗人员的培养和
配置、医疗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等方面。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公平、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
服务。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和布局医疗设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确定医院、诊所、卫生院等医疗设施
的建设和布局,使之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2. 培养和配置医疗人员:根据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医学教育和培训计划,培养
和配置足够数量和合适专业的医疗人员,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3. 整合和管理医疗资源:通过建立医疗资源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和利用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施、医疗器械、医药品等,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在规划医疗服务时,考虑到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需求,
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包括基层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急救服务等,以满足
不同层次和需求的人民群众。
5.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医疗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电子病历、医疗质量
管理系统等,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方便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医
疗机构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以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与改革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与改革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改革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医院、保险和管理机构。
尽管该系统有许多问题,但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改革,以使其更加高效和公平。
这篇文章将讨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其问题和当前的改革方向。
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国民政府时期。
但是,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进行改革开放,这一体系才得到显著的改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开放使得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业已长期面临着人口众多、医疗资源不足、医生收入不高等问题。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剧,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被广泛扩展,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供应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被大幅扩展,医生和医学教育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医疗卫生制度面临的问题尽管中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该系统仍面临一些重大问题。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
大城市的医院和诊所可以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获得医疗服务方面更加困难。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医疗行业的监管不足。
有一些医院和医生在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不当行为,例如过度治疗和虚假宣传,这导致了医疗费用的高昂和医疗纠纷的增加。
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加强医疗监管,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当前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为了扩大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政府增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和标准,并通过提高停诊、药品价格监管等措施推进惠民药品、诊疗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
政府正在鼓励医疗服务多元化,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除了扩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外,政府还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政府正在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加强医疗服务市场化和竞争化改革,推进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医保体系的建设。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近年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在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先进集体是卫生健康系统中的生力军。
他们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无论是在一线医务工作者还是后勤保障人员,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温暖的手心和细致的关怀,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次,先进个人更是卫生健康系统中的闪耀之星。
他们具有出色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知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乐于奉献。
他们不仅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展现出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怀揣众生的大爱之心,用医者仁心温暖患者的心灵。
无论是先进集体还是先进个人,他们都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引领和带动了整个卫生健康系统的发展,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推动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需要更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需要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忘我奉献,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事业而努力拼搏。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全
XX大学XX专业XX
四 医院组织系统
(一)医院的概念(任务 作用 基本条件)
是指对群众和特定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 具备一定数量的临床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 运用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对住院和门诊病人实 施科学和正确的诊疗、护理的卫生事业机构。
(二)医院的类型和分级
1 按收治范围 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康复医院 临终医院 职 业医院
2 在医疗副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科 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实行半垂直管理
3 床位不满300张、规模较小的医院,不 设护理部主任,只设总护士长。
(三)医院护理部的地位及作用
医院护理部的地位
护理部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它与医院行政、后勤、医务、医技、教务 及科研等部门处在并列地位,相互配合共 同完成本医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 工作。护理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和实现医 院工作目标的关键。
2 按地区 城市医院 农村医院
3 按特定任务 军队医院 企业医院 医学院附属医院
4 按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医院 集体所有制医院 个体所有制医院 中外合资医院
5 按分级管理制度 一级医院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三)医院的基本功能
医疗 教学 科学研究 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四)医院的组织结构
不同级别的医院其组织结构不一样。一般来说, 医院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医院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 和医院的业务组织机构两大类。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系统是:国务院 卫生部下设医政司护理部,是卫生部主管护理工 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全国城乡医疗机构的护理 工作进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厅(局)下设医政处及地(市)、自治州人 民政府卫生局下设的医政科,普遍配备一名专职 护理管理人员全面负责本地区的护理管理。
第二章我国医疗卫生系统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
第一节 我国卫生组织系统 一、卫生组织系统的分类和任务
(一)卫生行政组织
(二)卫生事业组织
(三)群众卫生组织
二、卫生部门组织系统 我国卫生部门组织系统以行政体 制建立为基础。
护理组织系统的设立:
中央卫生部医政司护理处 地方卫生厅(局)设有护理专干
三、中华护理学会及卫生部护理中心
二、医院的基本功能 1.医疗
2.教学
3.科学研究
4.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
三、医院病床的编设
根据医院分级管理标准: 一级医院的病床数不少于20张; 二级医院的病床数不少于100张;
三级医院的病床数不少于500张。
第三节
我国护理组织系统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 理组织机构 (一)卫生部护理管理机构 卫生部医政司设护理处,是卫生部 内主管护理工作的职能机构。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与医疗体系
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与医疗体系中国建国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卫生事业和医疗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医疗体系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全面、公平、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与医疗体系。
一、卫生事业的扩大与改革中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国家大力推行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体系。
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许多综合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广泛的医疗服务。
针对城乡之间卫生服务不平衡的问题,中国通过农村医疗卫生合作社和社会卫生站等方式,扩大了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网络。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一系列卫生事业的改革。
针对医务人员流失、卫生资源不均等问题,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投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从而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二、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卫生保健制度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国家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此外,国家还实行了预防性医疗保健制度,积极倡导人们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积极参与预防保健活动。
这为预防大规模疾病的爆发,有效控制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另外,中国在这个时期还成立了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卫生保健制度。
国家通过卫生教育和大规模的健康宣传活动,普及了卫生健康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中国建国时期,医疗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创新。
国家大力推行医疗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培养了大批的医疗技术人员和专业人才。
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方面,中国进行了许多科研项目,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医疗设备逐渐实现了国产化,提升了我国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
此外,中国还在中国建国时期争取了国际合作和帮助,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
第4章_医疗卫生体系_护理学概论
制定医学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组织科研攻关;依据国家
第二节 医院
二、医院分级
按卫生部分级管理制度 划分 :1989年,我国医院实 一级医院 : 二级医院:
三级医院: 行标准化管理,实施医院分级管理,根据医院不同的任务 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 10万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 是向多个社区(其中总人口在 10万以上)提供 是指国家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省 和功能,不同的技术质量和管理水平,设施条件将医院分 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为提供社区初级卫生 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 为三级 (自治区、直辖市)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
三、我国护理组织系统 主要任务
2、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机构 为我国护理学科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 (二)护理管理参谋与咨询机构 1、中华护理学会 2、卫生部护理中心 (三) 医院内的护理组织结构
(三) 医院内的护组织结构
1986年卫生部在全国首届护理 3)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 ( 工作会议提出《关于加强护理工作 (4)100张床以上包含3个护理 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医院健 (1 病房护士长由护理部主任或总护士长 )县及以上医院和 300张床以上医院 ( 2 ) 300 张床以下医院 单元以上的大科,可以设科护士长 由院长聘任,副主任由主任提名, 全了护理管理指挥系统,实行护理 设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 聘任,在科护士长、病房主任的领导下 1名,由护理部主任聘任,由护理部 实行总护士长、护士长 部垂直领导体制,从组织上保证了 院长聘任。 主任和科主任进行业务指导。 护理管理结构的健全。 护士长三级负责制。 工作,与病房主任配合做好病房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按照《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方案》,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先争优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医院评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商业贿赂、文明单位创建、“平安医院”创建和行风评议等活动具体要求,制定本指标体系。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一)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
全国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行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预约的优先诊疗。
到2011年底,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
(二)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1.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
2.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
力争达到使用“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患者数占就诊患者数10%。
3.超声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4.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查结果查询服务。
除向患者提供纸质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外,还可以提供现场、电话、短信、网络查询中至少1项查询方式。
(三)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
有需求、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当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
(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1.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
全国三级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50%的三级甲等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争取到2011年底,全国有200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80%以上的病房。
到2011年6月,原有72所部级重点联系医院在8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新纳入的38所部级重点联系医院在5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到2011年底,110所重点联系医院争取在全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2.合理配备医院护士数量。
全院护士数量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
各病房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护床比≥0.4:1。
3.护士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全院护士待遇公平公正,体现劳动价值,薪酬分配与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风险、患者满意度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4.优质护理服务任务落实。
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根据专科特点和患者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简化护理文件书写,减轻临床护士书写负担。
护士每班书写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五)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互认项目包括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2大类。
1.临床检验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稳定性较好,费用较高的检验项目,出具临床检验报告时必须注明检测方法学和参考值。
互认项目至少要包括:(1)临床生化至少12项,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临床免疫至少5项,包括: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AFP、CEA定量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丙肝抗体(肝功能异常和术前除外)。
(3)临床微生物:细菌分型。
(4)临床血液、体液及各类涂片细胞学检查。
互认检查结果需做到操作规范,涂片质量符合要求,诊断明确,临床无异议。
2.医学影像检查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稳定性较好,费用较高的项目,互认项目至少要包括:(1)普通放射线检查,包括普通平片、CR、DR,片质达到甲级。
(2)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项目,包括PET-CT、PET、SPECT、CT、MRI、DSA 等,其中涉及的影像资料应做到检查过程规范、拍摄部位正确完整、影片图像清晰、质量可靠、达到诊断要求(具有时效性)。
(六)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
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医疗机构力争达到组织志愿者服务2000人次·小时/年。
(七)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
至2011年底,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县级以上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100%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并实行首诉负责制,二级以上医院患者投诉的按时处理反馈率>90%。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一)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级医院必须达到: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率≥90%。
3.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6.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8.合格病历率≥90%。
9.平均住院日≤15天。
10.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11.病床使用率85—93%。
12.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13.基础护理合格率≥90%。
1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1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6.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17.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率100%。
18.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60%。
(二)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各省(区、市)建设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少于20个常见专业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并开展质控工作。
卫生部要求的常见重点病种病例信息登记比例不低于95%。
(三)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1.认真落实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1)临床路径管理覆盖范围。
不少于本辖区50%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个医院至少开展10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不少于本辖区2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每个医院至少开展5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2)临床路径管理入组比例。
各医院对本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
(3)质量管理与控制。
效率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
(4)卫生经济学指标。
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的监控。
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增幅较前下降或持平。
(5)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增长率相对稳定合理。
门诊和住院均次医药费用增长不高于我国GDP增长幅度,整体控制在9%以内。
2.落实《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三级医院力争达到:(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处方合格率≥9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16)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17)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18)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19)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0)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21)同一通用名称药物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糖尿病患者所用胰岛素和儿童用药酌情增加。
(22)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一品两规”)。
(2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周期不短于1年。
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目录每次调整后应当在全院公示(公示内容至少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和规格),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2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2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27)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28)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29)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3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3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32)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3.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
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开展的二级以上医疗技术准入率100%。
严格规范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等相关技术性文件,严格掌握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适应证。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总数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