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对比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对比近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尽管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它们无疑都为中国带来了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比较和对比这四个朝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一、政权建立方式的差异宋朝取代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是通过政权的和平转移实现的。
而元朝则是在蒙古帝国的征服下建立的,后来帝国内部的政权骚乱导致明朝的崛起。
明朝是汉人推翻元朝统治,恢复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清朝则是满族政权取代明朝的统治。
二、经济发展的变化宋朝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时期,随着蒙古的统治者对商业的开放,中国的商业活动蓬勃发展,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
明朝时期,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世界各地的商品通过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华交易。
而清朝初期,由于蒙古人对中国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制造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衰退。
三、文化传承的变迁宋朝是文化繁荣的时期,科技成就丰富,文学、绘画、诗词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元朝则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融合,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全国统一的科举制度的朝代。
明朝时期,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加强,文艺复兴的思潮也传入中国。
清朝则是以满族为主体,同时保留了部分明朝文化传统,如诗词曲艺、戏剧等。
四、政治制度的变革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明朝则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贡举制度。
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实行了元史制度,重用外族官员。
而清朝则是以八旗制度为基础,建立了专属满族的政治体制。
四个朝代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变革,这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社会阶层的利益与地位。
五、社会制度和阶级状况的变动宋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元朝时期,朝廷指定的官僚阶层覆盖各地,农民阶层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较大压迫。
明朝推行农民起义,土地改革使得农民阶层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
中国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对比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大王朝承载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对这四个朝代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政治制度与统治理念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典范之一,其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
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处理各项事务,着力通过政府的行政能力推动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宋朝追求文治,注重士人的才学素质,尤其提倡儒学。
这使得宋朝文化昌盛,儒学思想深入人心。
元朝则由蒙古族统治,政治制度上保持了一定的蒙古特色。
元朝同样实行集权制度,但统治者更强调武力和战争的手段。
元朝的一位代表性君主是忽必烈,他采取多种方式征服世界各地,形成了蒙元大一统的局面。
此外,元朝引入了科举制度,鼓励汉人士子进入政治和文化领域。
明朝在统治理念上有所突破,采取了一种相对开明的政策。
明朝创立之初,实施了土地红istribution制度,鼓励农民耕地,提高社会稳定性和生产力。
明朝尊崇儒学,但对它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改革,注重实践和实用主义。
明朝政治制度相对灵活,君主权力不太集中,有一定的权力制衡机制。
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呈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专制的状态。
清朝政权由满洲族构成,采取了封闭的统治思想。
清朝君主强调封建等级和家族血统的重要性,对汉人实行一系列歧视政策,限制他们的言论和行动自由。
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
二、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宋朝是中国的商业时代之一,其经济体制以农业为主,但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成为一个世界航海和贸易大国,海外贸易和港口城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元朝和清朝则相对较强调农业和畜牧业,独特的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结构方面,宋朝士农工商四民间的相对平等与中产阶级的兴起促进了社会发展。
元朝由于蒙古族的特殊地位,社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经济政策一、宋朝的经济政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朝代。
宋朝的经济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1. 农业政策:宋朝实行了“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和利益。
此外,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手工业政策:宋朝重视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丝织业和瓷器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例如设立坊市、开办手工艺学校、规定行业标准等。
3. 商业政策:宋朝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行货币、设立市舶司、制定商法等。
此外,宋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二、元朝的经济政策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人建立并执政。
元朝的经济政策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1. 统一货币政策:元朝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统一发行纸币,方便了货物交换和贸易活动的进行。
2. 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元朝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行均田制以保障农民的生产力。
在手工业方面,元朝大力发展了纺织、冶铁、造纸等产业。
3. 促进对外贸易:元朝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贸易往来,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资源。
4. 保护和扶持商业:元朝对商业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筑驿站、发展邮递业务、制定商业法规等。
三、明朝的经济政策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1. 鼓励农业发展:明朝积极采取农业政策,如推广耕牛、开展田赋调查以确保农业收入的公平等。
2. 发展手工业:明朝尤其重视手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和制造业。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手工业的规范和管理。
3. 促进国际贸易:明朝在对外贸易方面有很大突破,尤其是通过航海活动,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4. 加强税收管理:明朝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制度,通过对税收的统一管理和调整,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书法风格以行书、楷书为主,元代书法风格以行草为 主,明代书法风格以草书为主,清代书法风格以篆、隶为 主。
雕塑
宋元明清时期雕塑艺术以佛教雕塑为主,宋代雕塑风格细 腻逼真,元代雕塑风格粗犷豪放,明代雕塑风格庄重肃穆 ,清代雕塑风格华丽细腻。
文学、戏剧与音乐艺术
01
02
文学
戏剧
宋代文学以诗词为主,元代文学以曲 为主,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清代文 学以散文为主。
与日本的战争
在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一些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元朝时期的“文永之役”和“ 弘安之役”。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而引发的。
与欧洲国家的交流与战争
与蒙古的战争
在宋元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往主要通 过蒙古帝国进行。蒙古帝国曾派遣使节 访问欧洲各国,并进行了商业和文化交 流。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衰落,中国 与欧洲的交往逐渐减少。
明朝的政治制度
明朝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皇权,削 弱了地方权力。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入关后,基本沿袭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也有一 些变化,如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明清时期的经济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经济上表现为农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
纺织技术
宋朝的纺织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棉纺织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中国的纺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瓷器技术
宋朝的瓷器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和瓷器品种,如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其工艺水平 和质量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元朝的科技成就
军事技术
01
元朝的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火器技术
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
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一、宋代文学家1. 苏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以豪放洒脱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
创作风格: - 能够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古今经典。
- 以诗为主要形式,多以自我表达为主导,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
- 探索新颖的表达方式,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感人。
思想特点: - 强调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
- 热爱自然与生活,认为人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并激发内在价值追求。
- 提倡乐观向上、快乐过日子。
2. 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歌谣词作家。
他以其热血激昂、壮志豪情的作品而闻名。
创作风格: - 表达豪迈激情、振奋人心的精神风貌。
- 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增强表现力。
思想特点: - 对民族命运充满关怀和忧愤。
- 心系国家动荡不安的形势,渴望有志之士能够团结起来,为国家复兴而努力。
二、元代文学家1. 关汉卿关汉卿(约1247年-约1320年),元代戏曲作家,以其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著称。
创作风格: - 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真实性和生活感。
- 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情节冲突与社会反映。
思想特点: - 折射社会问题,描述民生百态。
- 关注底层人民的遭遇和苦难,呼吁社会关爱和正义。
三、明代文学家1. 文徵明文徵明(1470年-1559年),字子昂,号二山堂主人,是明代杰出的诗人、书画家。
他以其清新脱俗的作品而受到广泛赞誉。
创作风格: - 追求自然真实与纯粹之美。
- 使用简练、明快的表现手法,注重韵味和节奏。
思想特点: - 提倡“田园诗”,追溯古代律诗之源,推崇道家哲学思想。
- 关注人类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渴望回归自然与纯净生活。
以上所述是关于宋元明清四大文学家的创作风格与思想特点的介绍。
通过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他们为中国文学传承与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中国历史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
中国历史宋元明清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中国的历史上,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被视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四个王朝。
这四个王朝分别在不同的时期统治着中国,并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探讨宋、元、明、清这四个王朝的兴衰变迁。
先来看宋朝。
宋朝由赵匡胤建立于960年,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尽管遭受了北方的辽、金的侵略,但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巅峰,经济繁荣也得到了推动。
南宋时期,金朝继续侵略南方,宋朝国土缩小。
不过南宋在文化和科技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悬崖绝壁的黄山、丰富多彩的南宋瓷器等,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接下来是元朝。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统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重要贡献。
然而,在元朝后期,外族统治和民族矛盾加剧,导致了朝廷的衰落。
到了14世纪,元朝政权的统治越来越混乱,经济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然后是明朝。
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这也标志着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明朝的统治者非常注重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使得经济恢复,军队强大,对外扩张。
明朝时期,杭州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明朝的瓷器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宝贝。
然而,明朝后期,内外因素的困扰导致了国家的衰败,汹涌而来的农民起义和外族侵略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最后是清朝。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清朝统治者依靠武力征服整个中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
清朝的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对于商业和民族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清朝后期,外族统治引发了民族矛盾,而内部政治腐败也加速了国家的衰落。
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最终清朝衰落,中国进入了近代史的时期。
四大王朝的兴衰变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衰败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造福于人民。
宋元明清古诗时间轴
宋元明清古诗时间轴
1、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2、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3、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4、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北宋和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盛世,北宋为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南迁。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
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南宋灭亡五十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国称汗。
清朝先后灭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
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宋元及明清时期
宋元及明清时期时代特征宋元:总体上,民族融合加强和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时期政治上,分裂统一,民族融合,封建制度加强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活跃文化上,文化繁荣,又一高峰明清:总体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逐渐衰落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文化上,文化专制,反封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历年高考(2010·广东文综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007·广东单科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8.(2009·广东文基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20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2008·广东历史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2009·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宋元明清儒学年表
(一)宋代:
宋太祖宋太宗中兴(960-1276)
1.当仁宗,赵构,赵佶,理学家,著有《宋诗疏论》(980);
2.慎太后,文学家,著有《论语》(972);
3.尤叔曾,赵暹,思想家,著有《西山开元记》(995);
4.吴江,徐铸,伦理学家,著有《伦理学》及《续阴阳五行考》(1000);
5.释浩然,景泰王,儒家学者,著有《礼孟》(1004);
6.曹师道,赵氏,儒家学者,著有《新元礼学》(1022);
7.袁行露,两汉元,儒家学者,著有《续论语》(1025);
8.苏轼,李松,诗人,著有《全宋诗》(1037);
9.柴深,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1045);
10.程颢,赵佶,史学家,著有《史记》(1056);
11.陆羽,朱熹,哲学家,著有《四书》(1101);
12.穆旦,棠宗,文艺学家,著有《易学枢要》(1102);
13.文矩,乔适,士夫学家,著有《士略》(1107);
14.司马光,宋徽宗,文学家,著有《,文选》(1117);
15.苏颋,晋义,诗词家,著有《全宋诗》(1119);
16.辛弃疾,宋仁宗,词诗家,著有《桃花扇》(1122);
17.苏辙,宋哲宗,哲学家,著。
宋元和明清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古代中华文明继续发展时期朝代分解:五代十国:902——979(五代907-960;十国902-979)辽:916—1125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总特征】政治: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也进一步封建化、汉化)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教育事业发达,绘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具体史实】1、政治上:分裂割据和若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政治制度及措施:中央:宋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为宰相;设枢密院(使)为最高军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独揽大权。
地方:派文臣任地方官,更戌法,设通判、转运使;宋代改道为路,设路州县三级;监察:设通判监察地方官。
辽实行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另有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枢密院。
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西南土司制度,2、经济上:农业:稻麦复种制标志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引进占城稻;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苏湖熟,天下足;元朝《农书》;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四大朝代
中国古代的宋元明清四大朝代中国古代的四大朝代,包括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下面将对这四个朝代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由赵匡胤建立,首都设在开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科技进步。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如苏东坡、欧阳修等,他们对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南宋时期,宋朝由于北方的辽、金族入侵,不得不撤离开封,将首都迁至临安(今杭州)。
南宋政权相对脆弱,但在文化上依然有很大的繁荣。
南宋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家族:欧阳、辨正、曾、米公,他们在文学、历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非汉族政权。
元朝统治下,中央集权强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对外扩张,开展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建设,改良了法律制度,并推动了汉族与蒙古族的交流融合。
元朝时期,中国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文化特色。
三、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是由朱元璋创建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政权。
明朝政权坚持中央集权,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统一了税收制度,推行了科举制度。
明朝时期,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所增长。
在文化方面,明朝兴起了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如杨慎、唐寅等。
明朝时期,瓷器、织锦、木雕等工艺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是由满族的努尔哈赤建立的,1644年入关后,建立了中原地区的统一政权。
清朝初期,实行了一系列平定内乱、恢复生产、加强军事的措施,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乾隆时期,清朝达到了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的鼎盛时期。
乾隆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使得清朝的统治得到了加强。
宋元、明清
2、陆王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外 无物、心外无理”;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 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 领域? 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道德观:儒家道德伦理。主张三纲五常(社会) “存天理,灭人欲” (个人) 方法论: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等巨著。
(2)文学和艺术: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高峰时期, 出现了四大名著,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绘画领域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强 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 的是写意画;戏剧繁荣,“国粹”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 于全国的剧种。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 度加强的色彩。 5.对外关系上 西学东渐;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外差距进一步 拉大;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 侵略的斗争。
【知识网络】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
(1)明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皇权八股取士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清朝增设军机处, 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 专制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专 制集权制度已不适应时代潮流,说明了封建制度渐 趋衰落。 强化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统 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两宋思想:
(一)理学兴起: 含义:理学是宋代儒学家在吸收了佛道思想而 出现的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 代表人物及思想:
1、程朱理学: 北宋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万 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 识论;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 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探析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探析前言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各个时期都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名剧。
而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剧种和名剧。
此文将着重探析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艺术特点,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所在。
1.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概述宋元明清四大名剧分别是《南京长亭怨》、《西华山》、《拜月亭》和《琵琶记》。
这四个剧目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1.1 《南京长亭怨》《南京长亭怨》是元代李时中创作的一部优秀剧作。
该剧以南京长亭为背景,讲述了周云卿和李门军管的爱情故事。
它以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了观众,并通过讲述个体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1.2 《西华山》《西华山》是明代关汉卿的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代和珅僖宗为背景,以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的冲突为线索,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社会和个体的斗争。
1.3 《拜月亭》《拜月亭》是明代颜真卿的作品,以五代时期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对杨贵妃和唐明皇感情纠葛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荣华与沧桑,以及人性中的悲欢离合。
1.4 《琵琶记》《琵琶记》是清代李时中的作品,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唐朝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历史人物和民间故事相结合,以动人的音乐和情感魅力,引人入胜。
2. 宋元明清四大名剧的表演特点四大名剧的表演特点十分突出,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并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表演风格。
2.1 声腔音乐宋元明清四大名剧在表演上都注重声腔音乐的运用。
声腔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唱腔方式,它以特定的旋律和音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在四大名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声腔表演,使观众更容易辨识和理解角色的个性特点。
2.2 舞台表演四大名剧的舞台表演也是其特色之一。
舞台布景精美,服装华丽,舞蹈动作优美,通过舞台上的各种表演手法和技巧,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增强了观赏的视觉冲击力。
2.3 脸谱和化妆宋元明清四大名剧中的演员面部化妆和脸谱的运用也是其独特之处。
中国历史之宋元明清(讲义+笔记)
(一)历史人物 2.成吉思汗1206②杯酒释兵权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忽必烈(讲义无)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建立元朝,消灭南宋大理,统一全国,首创行省制度。
960年,赵匡胤(yìn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一)历史人物1.宋太祖①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之宋元明清(讲义)(二)历史事件1.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
(二)历史事件2.靖康之变1127年,金国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赵构先在应天府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
(二)历史事件3.行省制①元朝的疆域为历代最大,实行行省制度,开省级制度先河。
②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③元朝还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二)历史事件4.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
真题回顾拓展.【中学】(2019上)1974年,考古学家发掘出一艘南宋时期的“福船”,发掘地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港口。
这一发掘地所在的城市是( )。
A .广州B .福州C .泉州D .汕头知识框架幼儿——305页;小学——294页;中学——306页明清历史人物1、王阳明2、李贽3、黄宗羲4、顾炎武(一)历史人物 1.5、王夫之历史事件1、靖难之役2、郑和下西洋3、郑成功收复台湾王阳明(本名王守仁)①“致良知” ②“知行合一”③“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2.李贽①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②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一)历史人物3.黄宗羲——中国思想启蒙之父①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②反对重农抑商——“工商皆本”4.顾炎武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主张经世致用5.王夫之①“循天下之公”②批评“孤秦”“陋宋”③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宋元明清中国历史的四大朝代
宋元明清中国历史的四大朝代一、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南宋时期从1127年到1279年,北宋时期从960年到1127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这对于治理国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统治者与政治制度宋朝的统治者是赵匡胤,他建立了北宋,并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南宋时期,继位的皇帝是赵构。
宋朝采取了官僚主义制度,即由官员来管理和治理国家事务。
在这种制度下,官员通过科举考试选拔,能力高强的人才得以进入官方,使宋朝政府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经济与文化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之一。
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宋朝还在制造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铁器制作、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宋朝经济蓬勃发展。
此外,宋朝文化也迎来了辉煌时期,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它从127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368年。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族对中国的统治开始。
在元朝的统治下,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1. 统治者与政治制度元朝的统治者是忽必烈,他成为了元朝的开国皇帝。
元朝采取了行省制度,即设立行省来管理地方事务。
行省下设达鲁花赤、千户、百户等官职,这些官员负责管理当地的政务。
与此同时,元朝还设立了行都司、傥来司等机构来监察行省。
2. 文化与社会变革元朝期间,由于蒙古族的统治,汉族的社会地位受到一定的压制和影响。
蒙古族的语言和文化成为了统治阶级的象征,汉族文化逐渐退居二线。
然而,元朝也开放了对外交流,引进了很多外来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从136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44年。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和稳定。
1. 统治者与政治制度明朝的统治者是朱元璋,他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明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朱元璋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第2讲 宋元至明清
第2讲宋元至明清时期七、五代辽宋夏金时期(907——)北宋中央集权制度 960建立(一)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 (兵)军事上:收精兵 统兵权——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三衙”调兵权——枢密院削实权 削弱或剥夺了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② (权)行政上:文官 通判③ (钱)财政上:(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开支其余归中央2.结果:改变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3. 局限性: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加强皇权1.措施:① 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②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度支、盐铁、户部三司,计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结果: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八、元朝(1206——1368)(1)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最高行政机关。
(2)加强中央集权——地方1.措施:实行行省制(行省—路—府—州—县)、宣慰司2.结果:①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 加强中央集权③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④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九、明清(1368——1840)(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 中央: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 创立内阁: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2.内阁作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批红3. 评价:自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2)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措施:① 中枢分权:康熙帝时,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
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形态,其中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宋元明清这四个王朝的特点、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
一、宋朝(960年-1279年)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的第一个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政权得到巩固,国力强盛建设,文化繁荣。
北宋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田水利得到提升,技术和商业发展也取得重要进展。
南宋时期,遭受金朝侵略,政权南迁至临安(今杭州),继续实行科举制度并重视文化教育。
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成就对后来的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元朝(1271年-1368年)元朝是由蒙古的成吉思汗建立,统一了中国。
元朝实行蒙古统治,设立行省和路,推行酷刑制度,限制汉人社会地位,但也同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所贡献。
元朝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纸币,推动了交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繁荣。
元朝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耕作、工业生产和文化交流,对中国其他王朝和周边国家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明朝(1368年-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中的一个转折点,由朱元璋建立。
明朝继续实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自治,削弱军户制度,重视农业生产与科技创新,推动了大规模冶炼和造船业的发展。
明朝还建立了长城,在边境加强防御。
明朝的文化艺术也有显著的进展,如明代长城、故宫等建筑,以及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明朝的文化繁荣。
四、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该朝由满族建立,推行多民族统治。
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满洲八旗”制度、实行“康乾盛世”政策等。
清朝对外扩张,将台湾、西藏等地纳入版图,并进行疆域的巩固与整顿。
同时,清朝也遭受内外的战乱和动荡,如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
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和制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近代中国的演变铺平了道路。
总结:宋元明清四个王朝分别代表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不同时期和特点。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
一、政治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宋朝,官僚体制逐渐成型,科举制度得以完善。
文官和武将分立,让中国的政治稳定得以保障。
而元朝则采取了蒙古的军事统治方式,建立了大都政权。
元朝的政权结构较为宽松,少有官僚体系的约束。
明朝复兴了科举制度,并推崇理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清朝则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并加强了农民政策,实行满洲军队统治。
二、经济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宋朝,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提高,农业产量大大增加,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元朝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强了对外交流,促进了土地的统一和市场一体化。
明朝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农民的政策,使农业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到了清朝,清朝大力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官方设立了行会,促使手工业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
在宋朝,理学兴起,儒家文化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发展。
元朝时期,多元文化和民族交流的潮流兴起,大量外来文化的融合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
明朝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戏曲和杂剧等文化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清朝则在文化上实行了清宫文化,兴办了六部、书院等文化机构。
四、社会方面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各种变革和演变。
在宋朝,社会出现了士人阶层,士人阶层的崛起使社会阶层更加复杂。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统治对汉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形态明显分化。
明朝时期,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改革,社会相对稳定。
清朝,则加强了农民政策,大力发展了农业。
总结起来,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影响至关重要,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段历史,了解和珍视中国古代的辉煌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宋元明清四朝的诗词风格
宋元明清四朝的诗词风格中国文学史上,宋、元、明、清四朝可谓是尤为璀璨的时期。
这四朝的文学成就无愧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其中,诗词在四朝文学中所占的地位尤为重要。
宋元明清四朝的诗词风格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 宋诗的风格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时期之一。
宋诗的风格多样,其中以唐宋八大家的诗风最为突出。
这八大家分别是苏轼、苏洵、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陆游和辛弃疾。
他们的诗风各具特色,但都具有豪放洒脱、清新脱俗的特点。
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叙事诗等,内容丰富多彩。
另外,北宋中期的诗人苏轼还创作了许多豪放派的诗歌,这些诗歌富有民间色彩,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享乐主义态度。
他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2. 元词的风格元代的词歌风格相对于宋代来说,更显豁达、深沉。
元词所采用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如秦腔、南曲、魏曲等,而又以“清弱叠韵”最为流行。
元词的核心是唯美主义,其内容涉及爱情、自然、世事等方方面面,但创作风格多以抒情为主。
元代的词人在创作中善于将诗情融入音乐之中,华美动听。
元代有很多著名的词人,如高启、辛弃疾、杨循吉、王之涣等。
其中,以乐府词、翰林词、越调词、南乡子等流派最为出名。
这些词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具有深沉、豁达、清新的特点。
3. 明诗的风格明朝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明末清初的文人,以王实甫、辛弃疾、李清照、文征明、于谦、陈维崧等人为代表,他们的诗风多以浪漫、忧郁、豁达为主。
明代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们对民间生活、个体利益、官场黑暗等问题表现出了强烈的关切。
显然,这种关注体现了明朝诗人在文学上追求“诗与人之间”的表现,使诗歌更富有生命力。
此外,明朝的诗歌在形式上也相对宽松自由,给人以一种想象的空间。
明代的诗人常常通过抒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们的诗句简短有力,语言清新自然,使人感到幽静、深远,而又不失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907-1368年)阶段特征: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政治:①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并立B.北宋的局部统一(979年)*北宋为何无法完成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采取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需外等政策;少数民族政权刚建立,处于上升阶段,力量强大;民族矛盾激化。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加强北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影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加强;造成三冗。
元:中央:一省制(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地方:行省制(行中书省)、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澎湖地区)、通政院(驿站制度、传递公文)经济: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江南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农业:①宋土地兼并严重:北宋初不抑兼并;②租佃制仅次于自耕农;③南方经济发展:北宋定都汴京,通过汴水运粮,说明北宋立国靠东南地区的财富。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地位确立,南方经济重心。
(天下粮仓:苏湖常秀-浙江嘉兴)南方农业发展原因:唐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北民南迁;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南移手工业:金属冶炼:北宋:煤普遍使用(汉开始)南宋:焦炭开始使用(明普遍)纺织:宋:棉花种植从边疆传到内地。
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的工具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中心。
制瓷: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各地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元朝:彩瓷时代,青花、釉里红;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技术和规模都有一定发展商业:①突破了坊市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夜市草食晓市兴盛;②北宋出现了交子,反映商品经济发展;③专门娱乐场所:瓦子适应市民阶层需要;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府的监视控制减弱,北宋政府不直接管理商业活动。
⑤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泉州;泉州在元朝为最大贸易港口,是货物集散地。
⑥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表现:商人地位提高)文化:①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以前司南多用于看风水,南宋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宋广泛应用;火药武器:火箭、突火枪元朝火药传入欧洲,约14世纪,使资产阶级战胜贵族天文历法:郭守敬(元)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授时历》;沈括(北宋)《梦溪笔谈》农书:王祯(元)《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农桑辑要》(元)②思想:理学——儒学的新发展理学产生背景:佛道的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三教合一;唐宋一些儒学家进行思考、探究,形成宋代新儒学。
含义: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确立了一套更为精密的,以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代表:程朱理学:理是万物本原;体现到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到人身上是人性;方法: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元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著》为科举考试内容。
陆九渊:南宋心学代表人物主张:心即理也,理是万物的本原方法:发明本心,内心反省;评价:积极: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③文学艺术:世俗化,多元化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有意无法)绘画:文人画、风俗画发展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人画:注重内心修养,宋代,文人画由写实转向写意。
北宋:构图气势雄伟,画风阳刚豪放。
(北宋局部统一;经济发达社会稳定)南宋:以江南风光为主,构图不对称,(南宋偏安江南)风俗画: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文学:宋词元曲宋词产生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便于吟唱,表达情感。
代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产生原因: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城市经济发展,民俗文学繁荣。
代表:马致远、张养浩戏曲:宋末:南戏,浙江温州一带,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瓦舍,娱乐场所。
元: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成熟,进入黄金时期。
特点:时空自由,象征虚拟动作表意。
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杂剧四大家)明清(1386-1840)一.朝代更替明(1386-1644):1386朱元璋定都南京;1421朱棣迁都北京(迁都原因:势力在北方;加强巩固边防;防止蒙古南下);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清(1636-1912):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顺治入关;1840鸦片战争;1912清帝退位,亡。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国有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农耕经济高度繁荣③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带有转型趋势)三.特征表现政治: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西藏:元朝宣政院设置,使其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域台湾: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归属中央1683 清军进入台湾1684 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 改为台湾省,加强我国东南海防东北:唐朝在东北设两个都督府,正是归属中央新疆:西汉设西域都护,正式归属中央清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明:A.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称尚书,直属皇帝。
加强了君权。
B.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在文渊阁成立内阁,内阁主要权利:票拟后由皇帝批红C.废行省:(行省是中央向地方的派出机构,权力大)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监察)都指挥使司(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属中央。
D.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文体为八股文,不允许有独立见解,应按朱熹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能力,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
清:内阁制:沿用明,可管理日常事务;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乾隆废除)南书房:康熙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相互制约。
军机处:最初处理军务,后扩大,开始参与机要政务,跪奏笔录。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原因:压制反清思想,加强思想控制(顺治-雍正)影响: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束缚思想,摧残文化。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说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农业:A.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B. 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C. 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番薯D.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还有烟草(原产于美洲)E.赋税制度:明一条鞭法(征收白银货币地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清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农耕社会赋役制度成熟的标志)F.租佃制超过自耕农,普及农村。
手工业: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冶铁:普遍用焦炭冶铁纺织: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成为人们主要衣料。
丝织:中心:苏杭,分工较细,新经济因素产生。
制瓷:明:斗彩、五彩瓷清:粉彩、珐琅彩商业:A. 明清国力强盛a.商业市镇兴起,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交通要冲),城市经济功能加强。
b.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普遍流通。
c.农产品商业化,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条变法的实行),d.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e.商业资本日趋活跃,不仅在流通领域,而且接入生产领域,小生产者失去了生产独立性,商人也称为包买商。
f.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比重年增长率高于欧洲;g.19C初,世界10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中,中国有六个;h.明中后期至前期,世界白银一般流入中国;i.中国是世界经贸中心之一B.新经济因素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中后期地点:江南地区特征:雇佣劳动;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购买劳动力;商品生产工场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区别:工场手工业工厂规模大,分工协作好,集中生产,效率高地位:封建社会内部新事物,代表社会发展的进步事物,但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C.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封建专制制度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市场)②闭关锁国(海外市场)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根本);防止东南沿海人民的反清斗争;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天朝上国,统治者盲目自大。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通商影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失去中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契机。
③重农抑商:政府压制手工工场向商人征重税,影响了手工工场的规模;商人买田置地缺乏资金,影响商品经济发展。
④官府盘剥:征收重税,使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文化:承古萌新①科技:传统科技继续领先,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A.《农政全书》徐光启(明)屯垦、水利、荒政三大主题,吸收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方法。
B.《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总结了中国16C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是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
推进世界生物学发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C.《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的原因: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⑵强大的中央集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⑶各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⑷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专制统治⑴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⑵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⑶文化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⑷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⑴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大实用性,服务于农耕、生产,巩固统治;⑵重视队典籍的整理,忽视实验;⑶多集中在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等领域,没有涉及近代科学;⑷经验性、技术化,很多具有不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②思想:A.理学的新发展——心学王阳明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途径:克己私欲,回复良知评价:重视人的道德修养B.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背景:政:君主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日趋衰落,阶级矛盾激化;经:商品经济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竞相逐利;文:思想文化专制,程朱理学是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习气;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人:思想家的探索代表:明:李贽作品:《焚书》《藏书》内容: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认了“天理”的存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⑴王夫之:作品:《船山遗录》内容: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⑵黄宗羲:作品:《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内容: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否定三纲五常;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⑶顾炎武: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评价:①带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②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③对后世影响深刻(共同: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