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tory分析(敏捷迭代模型)
产品经理方法论大全
产品经理方法论大全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需要掌握多种方法论,以便更好地规划、设计、推进和改进产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产品经理方法论大全:1.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强调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理解用户需求、挖掘问题、迅速原型设计和快速迭代,解决复杂问题。
2.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提倡通过构建最小可行产品(MVP)、获取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以最小成本验证业务模型的有效性。
3. 敏捷开发(Agile):采用迭代开发和增量交付的方式,促进团队合作,更灵活地适应需求变化。
4. 用户故事地图(User Story Mapping):通过绘制用户故事地图,帮助团队理清产品功能的优先级和关联关系。
5. 认知卡片法(Cognitive Cards):使用认知卡片帮助团队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6. SWOT 分析:分析产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战略提供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评估。
7. BCG 矩阵:通过业务增长率和市场份额的组合,将产品分为明星、问号、现金奶牛和瘦狗,帮助产品组合管理。
8.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设定明确的目标和关键结果,通过不断迭代,推动团队朝着战略目标努力。
9. KANO 模型: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的基本、期望和激励层次,帮助产品经理理解用户对产品特性的不同反应。
10. Jobs to Be Done(JTBD):关注用户完成特定工作或任务的背后动机,帮助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
11. 4P 营销策略:通过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等方面的策略,全面规划产品的市场营销。
12. 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管理产品从引入、成长、成熟到衰退的不同阶段,合理调整产品策略。
13. 竞品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定位、优势和劣势,为产品制定差异化战略提供参考。
14. 价值主张画布(Value Proposition Canvas):通过绘制画布,分析客户段、价值主张、渠道、客户关系、收入流等要素,构建清晰的价值主张。
如何估算敏捷开发中的故事点(Story Points)
如何估算敏捷开发中的故事点(Story Points)在以敏捷方法(Agile)开发的项目中故事点(Story Points)是实现用户故事(user story)所需工作量的抽象度量。
简而言之,它是个数字,可以告诉团队故事的难度与复杂性,风险程度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故事点使用以下尺度之一来衡量其大小:●1、2、4、8、16●XS(X-Small,特小)、S(Small,小)、M(Medium,中)、L(Large,大)、XL(Extra-Large,特大)。
(称为“T恤尺码”)●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但是,很难根据上述等级来确定指定故事的大小。
为了做到这一点,每个团队都必须找到一个基线故事。
它不一定是最小的,而是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引起共鸣的。
确定后,应通过将它们与基准进行比较来确定所有用户故事的大小。
在估算故事点时,我们为每个故事分配一个数值。
相对值比原始值重要。
分配了2个故事点的故事应该是分配了1个故事点的故事的两倍。
它也应该是估计为3个故事点的故事的三分之二。
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故事点大小的调整方法。
首先,让我们从调整大小的重要性开始。
调整大小是有益的,因为它:-给我们概述工作范围-从多个角度确定工作量-清除了一些不准确的信息-纠正错误的假设大小的调整最好由敏捷交付团队(通常是Scrum团队)完成。
假如有一个任务:从德里到孟买。
行程的持续时间取决于运输方式(将运输方式视为飞行2小时和汽车22小时的技术)。
如果您选择沿着道路旅行,则需要您的驾驶员的路线知识(领域知识,Domain Knowledge)才能准时到达。
持续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两地的距离约为1400 Km是恒定的,不会改变。
现在,用故事点的度量值替换距离。
大小很容易估计,但持续时间却不容易估计。
考虑以下因素即可确定数值大小:●工作量●工作的复杂性●工作中的风险或不确定性●时间/持续时间与传统项目不同,在敏捷中无法估算工作量/持续时间。
产品经理如何写好用户故事
产品经理如何写好用户故事截止目前为止,使用过最好的敏捷迭代管理工具,仍然是企鹅的TAPD。
敏捷迭代的核心是团队协作式地灵活适应变化,应对不确定性,即时展示成果,同时具备创造性。
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在敏捷迭代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如何写好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与需求文档是什么关系呢,可参考下图1。
简单来说,User Story(用户故事)是需求文档中的一部分,体现在tapd时,需要在需求中分拆User Story(用户故事),保证开发和测试老师能够完整的熟知需求本身,不会因为没了解全貌而设计的有所偏颇。
图1:需求文档模版敏捷迭代过程中,User story是最小可开发的单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开发和测试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个好的User story,能够让开发轻松估算出开发工时、能够让测试写出具体的测试用例,能够让团队快速理解需求。
好User story的标准如下:因To C和To B产品的差异性,在撰写User Story(用户故事)也会有所不同。
具体差异,大家可参看以下提供的2种实例,供大家参考学习:第一种:To C产品的User Story(用户故事)用户:代理人、主管场景:代理人与同事或主管模拟对练「拜访客户」场景路径:APP-学习任务-「拜访客户」场景需求:1、对练入口:1)消息通知;2)APP-学习任务-「拜访客户」场景;2、邀请对练:点击「邀请对练」,进入微信邀请链路。
从微信返回,刷新页面,邀请入口变更为「成员管理」,并显示成员数量;3、更换内容:......4、结束对练:点击「结束对练」,弹窗提示【您即将退出本次对练,请确认是否结束?】。
点击「取消」,关闭弹窗。
点击「确认」,关闭弹窗,回到初始进入对练间页面。
埋点:【核心要素:埋点ID、事件名称、用户是谁、从哪里来、做了什么】第二种:To B产品的User Story(用户故事)谁:运营人员前置条件:用户有实体管理权限如何操作:点击“图谱管理-实体管理”产品响应:进入类目关系页面需求详情:1、搜索功能:1)支持类目名称和实体名称的模糊搜索;2)选中类目,执行搜索:选中类目=起点类目and终点类目的关系;2、列表功能:1)一个实体,一条数据,列表按更新时间降序;2)列表字段:实体名称、所属类目、实体别名(最多展示20个字符,超过部分用...)、实体关系(显示实体的关系数量,包含起点实体和终点实体)、更新时间;3)图谱类目按类目的拼音首字母排序;4)进入页面,默认无选中类目,通过底色凸显选中的类目;5)自动统计类目的实体数量,包含选中类目=起点类目and终点类目,展示在类目旁;3、新建/编辑/删除实体:1)点击“新建实体”和“编辑”,弹出实体详情窗口;2)支持批量删除和单笔删除,批量删除需先勾选对应的关系。
b端产品经理术语
b端产品经理术语B端产品经理术语解析作为B端产品经理,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B端产品经理术语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需求分析1. 用户故事(User Story):用简短的语句描述用户需求,包含角色、行为和目的。
它能够帮助产品经理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以便有效地开展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
2. 产品需求文档(PRD):详细描述产品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等需求的文档。
PRD是产品经理与开发团队之间沟通的桥梁,确保产品开发方向的一致性。
3. 功能点(Feature):产品中的一个具体功能模块或特性。
功能点通常由多个用户故事组成,是产品经理进行任务分解和工作量评估的基本单位。
4. 业务流程(Business Flow):描述用户在完成特定业务操作时的流程和步骤。
产品经理通过分析业务流程,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二、产品设计1.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将产品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分类的过程。
良好的信息架构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2. 用户界面设计(UI Design):设计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页面布局、颜色、字体等方面。
优秀的用户界面设计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设计产品中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和操作流程。
良好的交互设计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体验。
4. 原型设计(Prototype Design):制作产品的初步交互模型,用于验证产品设计和功能。
原型设计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产品需求。
三、产品开发1.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一种迭代、逐步开发的软件开发方法。
敏捷开发能够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更加灵活应对需求变化。
2. 测试用例(Test Case):描述产品功能的测试需求和步骤的文档。
敏捷软件开发的三重迭代模型
敏捷软件开发的三重迭代模型1概述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软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软件开发方法也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在众多的方法中,敏捷软件开发凭借其以人为核心,快速迭代,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特征,成为众多高效团队的胜利之道。
敏捷软件开发有多种,包括SRCRUM,特征驱动软件开发(FDD),自适应软件开发(ADP)以及极限编程(XP)等。
这些方法都有以下主要特征:1.1迭代计划迭代是周期性较小的交付,从而实现用户的一些需求,在每次迭代结束时,会给客户演示迭代生成的系统,以得到他们的反馈。
1.2用户反馈需求的具体细节很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尤其在客户看到集成到一起的系统。
有用户的反馈,再把反馈之后的需求集成到产品,这会避免很多无用功以及对需求的曲解。
1.3持续集成和测试驱动开发开发人员每天会迁入他们的代码并集成,频繁的集成帮助项目在早期发现项目的风险和质量问题,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布可以部署的软件。
测试驱动开发有助于编写简洁可用和高质量的代码,有利于重构并加速开发过程。
持续集成和测试驱动开发是迭代的基础。
在敏捷团队中,愿景和软件一起演化,每次的迭代,团队需改进系统设计,使设计尽可能适合于当前系统。
这种做法并不是要放弃架构或者设计,而是增量地演化出系统最佳架构和设计方式。
正是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这些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来采用实践。
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2问题敏捷软件开发的核心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速的为客户提供价值。
基于这一优势,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开始采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由于许多企业缺少在软件开发方法研究上的经验,在实施敏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下面总结了一些经典问题。
2.1任务对人依赖问题很多团队在进行任务分派时,由于诸多不合理的任务分解,导致任务分解的粒度较大。
开发过程中,对于大粒度的任务,安排的开发人员需要花费较其他小粒度任务更多的时间,使得其他开发人员已完成手头工作但无法插手到此大粒度任务中,因为这些大粒度的任务具有连续性,从而出现任务对人依赖的现象。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模型与实践
软件工程中的敏捷开发模型与实践敏捷开发是一种在软件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开发模型,其主要目标是根据实际需求的变化快速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敏捷开发模型与传统的瀑布模型相比,更加注重迭代开发和用户反馈,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市场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敏捷开发模型的步骤和实践。
一、敏捷开发模型的步骤1. 项目计划和需求收集首先,团队成员应该进行项目计划和需求收集,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可以通过与客户和用户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2. 用户故事编写在敏捷开发中,用户故事是一种常用的需求分析工具。
开发团队应该与客户一起编写具体的用户故事,描述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用户故事通常包括谁想要什么,为什么需要以及用户怎样使用这个功能等信息。
3. 全体计划和迭代规划在全体计划会议上,团队成员可以一起讨论并制定更详细的迭代计划。
根据用户故事的优先级和复杂度,确定团队在每个迭代中要完成的任务和功能。
迭代规划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安排工作,并在每个迭代中合理地分配资源。
4. 迭代开发和测试在每个迭代中,团队将根据迭代计划开始开发和测试工作。
开发人员应该根据用户故事的要求编写代码,并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测试人员则需要进行功能和系统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5. 接受测试和用户反馈在每个迭代结束后,软件团队应该将已开发的功能交付给用户,进行接受测试。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软件进行测试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开发团队应该根据用户反馈,对软件进行改进和调整。
6. 迭代回顾在每个迭代结束后,开发团队应该进行迭代回顾。
回顾会议的目的是评估团队的工作表现,总结经验教训,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通过迭代回顾,团队可以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
7. 迭代发布和维护当团队完成所有迭代,并将软件功能完善后,可以进行最终发布。
发布后,团队还需要进行软件的维护工作,包括修复bug、提供技术支持和持续改进等。
二、敏捷开发模型的实践1. 小团队合作敏捷开发更适合小团队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
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敏捷开发、XP与SCRUM的区别瀑布式开发、迭代开发,区别【都属于,⽣命周期模型】两者都是⼀种开发模式,就像设计模式⼀样,考虑的⾓度不⼀样,个⼈感觉谈不到取代⼀说。
传统的瀑布式开发,也就是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从测试到提交⼤概这样的流程,要求每⼀个开发阶段都要做到最好。
特别是前期阶段,设计的越完美,提交后的成本损失就越少。
我现在从事的外包项⽬就是这样的流程。
迭代式开发,不要求每⼀个阶段的任务做的都是最完美的,⽽是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不⾜的地⽅,却偏偏不去完善它,⽽是把主要功能先搭建起来为⽬的,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损失先完成⼀个“不完美的成果物”直⾄提交。
然后再通过客户或⽤户的反馈信息,在这个“不完美的成果物”上逐步进⾏完善。
这两种开发模式都各⾃具有⾃⼰的特点,迭代式开发适合在⼀些需求信息不明确的项⽬中,这样在开发过程中遇到需求的变化时,所带来的影响要⽐瀑布式开发⼩。
⽽现在的很多项⽬中,需求在项⽬进⾏中变化的事⼉经常见,所以显得迭代式开发的优势更明显⼀些。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者都不过是⼀种开发的模式,即使是迭代式开发,在每⼀个迭代的环节中,不也是此从需求到设计,从设计到编码,从编码到测试吗?这不也是瀑布式模型的体现吗?只不过这个瀑布式中的每⼀个阶段不需要做到最优化,都留⼀些任务到下⼀层迭代中去做⽽已。
所以,我觉得⾯对不同的问题采⽤不同的模式,模式是为了⽅便我们开发⽽服务的,不是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某⼀种模式从头⾛到尾。
就象迭代式开发,我们其实也经常⽤到这种模式。
⽐如说开发项⽬中的某⼀个模块。
我们先把能够实现主要功能的代码写出来。
⽐如⼀个查询模块,先从模块的构思到设计再到编码,先查询功能的代码,测试⼀遍查询成功。
这算是完成了第⼀层迭代。
然后我们要再考虑⼀层迭代中的⼀些还未完成的细节问题,⽐如查询的check,查询结果的显⽰以及查询算法的优化等等,这就是第⼆层迭代。
业务术语标准
业务术语标准业务术语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使用的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或短语,它们用于描述相关的业务过程、方法、工具、角色以及相关的概念和概念。
为了实现业务术语的一致性和相互理解,许多行业和组织都采用了业务术语标准。
这些标准提供了统一的定义和用法,使得不同的业务参与者可以准确理解和传达相关的业务概念和信息。
在软件开发行业中,可以采用以下参考内容来定义和描述一些常见的业务术语:1. 用户故事(User Story): 用户故事是一种简洁描述用户需求的方法,它通常由一个单一的句子组成,包含了用户的角色、期望和价值。
用户故事有助于团队明确用户需求,并作为开发过程中的参考。
2. 迭代(Iteration): 迭代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重复循环的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到四周。
在每个迭代期间,团队会完成一系列用户故事或功能,并进行测试、评估和反馈。
3. 原型(Prototype): 原型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创建的初步版本或模型,用于演示和验证设计概念。
原型可以是低保真度的纸质图形,也可以是高保真度的交互式界面。
4. 负责人(Owner): 负责人是指在项目或任务中负责特定工作的人员,他们负责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结果。
负责人通常具有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与其他团队成员紧密合作。
5. 自动化测试(Automated Testing): 自动化测试是通过编写脚本或程序来执行测试用例和验证软件功能的方法。
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人工测试的工作量。
6.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通过灵活的合作和快速反馈来适应需求变化。
敏捷开发鼓励开发团队进行自组织和跨功能合作。
7. 产品 backlog(Product Backlog): 产品 backlog 是一个动态描述产品所需功能的列表,其中的功能按优先级排序。
产品backlog 用于指导团队在每个迭代期间进行功能开发的优先次序。
敏捷测试中的Story测试技巧
敏捷测试中的Story测试技巧在敏捷软件开发中,Story测试技巧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Story测试是指通过对用户故事(User Story)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开发团队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敏捷测试中常用的Story测试技巧,帮助开发团队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1. 确定明确的用户故事一个明确清晰的用户故事是进行测试的基础。
在编写用户故事时,务必要详细描述用户需求,并确保每个故事都有确定的验收标准。
通过与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密切合作,测试团队可以帮助明确用户故事的细节和期望结果,以便更好地进行测试工作。
2. 使用故事地图故事地图是一种以流程图形式呈现用户故事之间关系的工具。
通过将用户故事按照功能或流程的顺序进行排列,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故事地图还可以帮助测试团队识别出依赖性和冲突,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计划和设计。
3. 制定测试策略在进行Story测试之前,测试团队应该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
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的目标、范围、资源、进度等方面的规划。
通过制定清晰的测试策略和计划,测试团队可以更好地组织测试工作,确保测试全面、高效。
4. 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针对每个用户故事,测试团队应该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各种情况,包括正常情况、边界情况和异常情况。
测试用例的设计应该基于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以确保覆盖测试目标和期望结果。
5. 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敏捷开发要求快速、频繁地进行测试,而手动测试往往效率较低。
因此,测试团队应该考虑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
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测试团队快速执行重复性、繁琐的测试任务,减少人为错误的出现。
6. 进行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敏捷开发强调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测试也应该同步进行。
测试团队应该与开发团队密切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代码和功能变更,以便进行及时的测试和反馈。
持续集成和持续测试可以帮助测试团队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软件质量。
5-2 用户故事与用例建模
5-2 用户故事与用例建模
用户故事支持敏捷迭代计划
针对识别出的每一个故事,使用Story Point估算其工作量; – 故事点:一个达到共识的基本时间单位,例如1天; – 使用预定的值:1/2、1、2、3、5、8、13、20、40、80; 团队成员分别估计(而不是由项目经理一人决定),差异较 大时面对面讨论,发现分歧,形成共识; 形成估算清单。
5-2 用户故事与用例建模
用户故事的描述
As a [user role] I want to [goal] so I can [reason] 作为一个<角色>, 我想要<活动>, 以便于<商业价值> Who (user role)
What (goal)
Why (reason) As a registered user I want to log in so I can access subscriberonly content. 作为一个“网站管理员”,我想要“统计每天有多少人访问了我的 网站”,以便于“赞助商了解我的网站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
有时候需要在系统内部定时的执行一些操作,如检测系统资 源使用情况、定期生成统计报表等等; 但这些操作并不是由外部的人或系统触发的;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抽象出一个系统时钟或定时器参与者, 利用该参与者来触发这一类定时操作; 从逻辑上,这一参与者应该被理解成是系统外部的,由它来 触发系统所提供的用例对话。 触发 系统时钟 周期性任务
用例模型容易构建、也容易阅读; 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从系统外部来描述功能; 帮助系统的最终用户参与到需求分析过程中来,其需求更容易 表达出来;Fra bibliotek软件工程
3 用例建模的基本过程
功能测试中的用户故事分析
功能测试中的用户故事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功能测试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旨在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进行正确实现。
而用户故事分析则是功能测试的一个关键步骤,它帮助测试团队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以便更准确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本文将对功能测试中的用户故事分析进行详细探讨。
一、用户故事与功能测试1.1 用户故事概述用户故事作为敏捷软件开发模式中的一种需求表达方式,将用户需求以用户的视角精炼地进行描述。
它由三个要素组成:角色、目标和价值。
通过用户故事,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1.2 用户故事在功能测试中的作用用户故事在功能测试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帮助测试团队理解业务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测试的用例。
通过用户故事的分析,测试人员可以准确地捕捉到用户的期望功能、交互方式和界面展示等要素,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设计测试用例,提高测试覆盖率和测试质量。
二、用户故事分析的步骤2.1 确定用户故事的边界用户故事通常通过会议、讨论等方式进行收集和确定。
在进行用户故事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每个用户故事的边界和范围。
明确用户故事的边界能够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确定测试的重点和测试策略。
2.2 分析用户故事的功能点用户故事可能包含多个功能点,每个功能点都对应着用户故事的一部分功能需求。
测试团队需要仔细分析用户故事,将其拆解为多个功能点,并对每个功能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这样有助于测试团队深入了解用户的期望,并设计出更全面、准确的测试用例。
2.3 确定用户故事的测试目标测试目标是用户故事分析的重要结果之一。
在分析用户故事时,测试人员应该明确用户故事的验证目标,在功能测试中明确用户故事各个功能点的测试目标,有助于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4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用户故事的功能点和测试目标,测试团队可以开始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用户故事的各个功能点,并按照需求对功能进行详细测试。
测试用例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的测试场景和用户行为,以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敏捷开发中的需求分析与用户故事拆解
敏捷开发中的需求分析与用户故事拆解在敏捷开发方法中,需求分析和用户故事拆解是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通过准确理解和分解需求,团队能够更好地规划开发工作,并确保项目交付符合客户期望。
本文将介绍敏捷开发中的需求分析和用户故事拆解,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这些活动。
需求分析是敏捷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旨在建立对项目需求的共识。
在传统开发模式中,需求分析往往是由业务分析师或项目经理负责完成。
然而,在敏捷开发中,整个团队都应该参与到需求分析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人都能对需求有清晰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项目做出贡献。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团队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梳理需求,例如利益相关者访谈、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团队可以了解到真正的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需求项。
在将需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形式时,用户故事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用户故事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简洁描述,通常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角色、行为和目标。
例如,“作为一个用户,我希望能够登录系统,以便能够查看个人信息。
”这个用户故事描述了用户的角色、要执行的行为以及达到的目标。
用户故事拆解是将大型需求分解为可迭代和可交付的小型用户故事的过程。
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优先级,对用户故事进行拆分。
拆分的原则是保证每个用户故事都有独立的价值,并且能够在一个迭代中完成。
用户故事拆解可以采用多种技术,例如故事地图、任务分解和功能分解等。
故事地图是一种以用户故事为纵轴,项目功能模块为横轴的可视化工具。
通过绘制故事地图,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故事之间的关系,并更好地规划开发工作。
任务分解是将用户故事拆解为更具体、更可操作的任务的过程。
通过任务分解,团队可以更好地定义每个用户故事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并将其分配给适当的团队成员。
功能分解是将用户故事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功能单元的过程。
通过功能分解,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用户故事的组成部分,并更好地评估任务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敏捷开发——UserStory
敏捷开发——UserStory敏捷开发流程:1、我们⾸先需要确定⼀个Product Backlog(按优先顺序排列的⼀个产品需求列表),这个是由Product Owner 负责的;2、Scrum Team根据Product Backlog列表,做⼯作量的预估和安排;3、有了Product Backlog列表,我们需要通过 Sprint Planning Meeting(Sprint计划会议)来从中挑选出⼀个Story作为本次迭代完成的⽬标,这个⽬标的时间周期是1~4个星期,然后把这个Story进⾏细化,形成⼀个Sprint Backlog;4、Sprint Backlog是由Scrum Team去完成的,每个成员根据Sprint Backlog再细化成更⼩的任务(细到每个任务的⼯作量在2天内能完成);5、在Scrum Team完成计划会议上选出的Sprint Backlog过程中,需要进⾏ Daily Scrum Meeting(每⽇站⽴会议),每次会议控制在15分钟左右,每个⼈都必须发⾔,并且要向所有成员当⾯汇报你昨天完成了什么,并且向所有成员承诺你今天要完成什么,同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每个⼈回答完成后,要⾛到⿊板前更新⾃⼰的 Sprint burn down(Sprint燃尽图);6、做到每⽇集成,也就是每天都要有⼀个可以成功编译、并且可以演⽰的版本;很多⼈可能还没有⽤过⾃动化的每⽇集成,其实TFS就有这个功能,它可以⽀持每次有成员进⾏签⼊操作的时候,在服务器上⾃动获取最新版本,然后在服务器中编译,如果通过则马上再执⾏单元测试代码,如果也全部通过,则将该版本发布,这时⼀次正式的签⼊操作才保存到TFS中,中间有任何失败,都会⽤邮件通知项⽬管理⼈员;7、当⼀个Story完成,也就是Sprint Backlog被完成,也就表⽰⼀次Sprint完成,这时,我们要进⾏ Srpint Review Meeting(演⽰会议),也称为评审会议,产品负责⼈和客户都要参加(最好本公司⽼板也参加),每⼀个Scrum Team的成员都要向他们演⽰⾃⼰完成的软件产品(这个会议⾮常重要,⼀定不能取消);8、最后就是 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回顾会议),也称为总结会议,以轮流发⾔⽅式进⾏,每个⼈都要发⾔,总结并讨论改进的地⽅,放⼊下⼀轮Sprint的产品需求中;user story 定义:Story就是⼀个可测试的⼩功能点(Story:功能点=1:1)、或者是多个继承性的⼩功能点组成的⼀个Story(Story:功能点=1:N)、或者是⼀个⽆法再分割的功能点(再分割这个功能点就⽆法进⾏测试了)包含多个Story(Story:功能点=N:1)。
杂谈--UserStory
杂谈--UserStory本篇⽤于给⾃⼰后续慢慢看,对敏捷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去看官⽅⽂档或者各种⽹站的视频讲解,更详细。
对于敏捷开发来说,User Story是开发的基础,把原本需求拆成最⼩粒度的Story,以⽅便拆分Task,估计开发时间,领取开发任务。
⼀. INVEST原则User Story可以遵循以下模板:As a <User Type> I want to <achieve goal> So that I can <get some value> 翻译成中⽂就是:作为⼀个<某种类型的⽤户>,我要<达成某些⽬的>,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开发的价值>。
Story 应该遵循 INVEST原则Independent 独⽴性,避免与其他Story的依赖性。
Negotiable 可谈判性,Stories不必太过详细,开发⼈员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
Valueable 有价值性, Story需要体现出对于⽤户的价值Estimable 可估计性,Story应可以估计出Task的开发时间。
Sized Right 合理的尺⼨, Stories应该尽量⼩,并且使得团队尽量在1个sprint(2 weeks)中完成。
Testable 可测试性, User Story应该是可以测试的,最好有界⾯可以测试和⾃动化测试。
每个任务都应有Junit Test.user story: 代表⼀个 user feature。
基于INVEST原则写的story,应该是⼤家看懂的。
如果哪个⾓⾊看不懂⼀个 story,那么⼤家会认为有可能这个 story本⾝有问题。
我们可以让PO去澄清⼀下,追加 comments补充或者修改⼀下 story的requirement的描述。
⼀定要强调的是,user story⼀定是从⽤户的⾓度来描述⽤户渴望得到的功能。
尽管 user story拥有模板,但是不提倡⼀个 story就⼀句话描述,验收条件对⼀个story来说⾄关重要。
敏捷开发中的需求管理与优先级排序方法
敏捷开发中的需求管理与优先级排序方法在敏捷开发中,需求管理与优先级排序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需求管理指的是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识别、分析、评估和跟踪需求的过程。
而优先级排序则是确定哪些需求应该被优先考虑和实现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敏捷开发中的需求管理和优先级排序的方法和技巧。
一、需求管理的方法1. 产品背景调研在开始开发之前,团队需要对产品的背景做详细的调研。
这包括市场调查、用户需求分析、竞品分析等,以便了解目标用户的真正需求,为制定合理的产品需求提供依据。
2. 用户故事(User Story)用户故事是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用于描述用户的需求,强调用户价值。
用户故事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角色、期望和原因。
例如,作为一个用户(角色),我希望能够快速登录(期望),因为我想节省时间(原因)。
用户故事能够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开发任务。
3. 产品需求文档(PRD)产品需求文档是对产品需求的详细描述。
它包括产品功能、用户界面设计、性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PRD应该尽量清晰、明确,避免模糊和冲突的表述,以便开发团队能够准确理解和实现需求。
4. 需求评审会议在项目启动和开发过程中,可以定期召开需求评审会议,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包括开发人员、产品经理、设计师等。
通过讨论和辨别需求的可行性、优先级和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变更,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优先级排序的方法1. 用户价值排序法根据用户对不同需求的重要程度和期望价值,将需求进行排序。
可以采用用户调查、访谈以及对用户反馈的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需求的优先级。
2. 效用-成本排序法根据每个需求的成本和预期效果,进行排序。
通过评估对每个需求的工作量、资源投入和预期产出,将需求分为高效用低成本、低效用高成本等不同类别。
3. MoSCoW法MoSCoW法是一种常用的需求优先级排序方法,将需求分为四个类别:Must have(必须有)、Should have(应该有)、Could have(可以有)和Won't have(不会有)。
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拆分技巧
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拆分技巧在敏捷开发过程中,用户故事是一种常用的需求表达方式。
用户故事拆分是将复杂的用户需求切分成可管理和可执行的小任务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拆分技巧,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用户故事。
一、垂直切分垂直切分是将用户故事按照功能划分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一个大的用户故事切分成多个小的功能点,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可迭代性。
例如,一个用户故事可能包含了多个步骤和功能,可以根据每个步骤和功能点进行切分,使每个小功能都可以独立实现和测试。
二、水平切分水平切分是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用户角色或者不同的条件进行划分的方式。
通过将用户故事划分为不同的场景或者条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例如,一个用户故事可能包含了多个用户角色的需求,可以将每个用户角色的需求拆分为不同的用户故事。
三、确认条件切分确认条件切分是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确认条件进行划分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用户故事划分为不同的确认条件,可以更好地明确需求的边界和实现的标准。
例如,一个用户故事可能有多个确认条件,可以按照每个确认条件进行切分,以便更好地验证功能的实现是否符合预期。
四、时间切分时间切分是将用户故事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划分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用户故事按照时间划分,可以有序地进行开发和测试,减少并发开发引起的风险。
例如,一个用户故事可能需要多个迭代来完成,可以根据每个迭代的目标和时间来进行切分。
五、多维度切分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拆分方式,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维度切分。
例如,可以将用户故事按照功能、角色、确认条件和时间进行多维度切分,以实现更全面和精细的需求拆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用户故事拆分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
在实践中,团队可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拆分的方式和标准,以适应项目的需要和团队的实际情况。
总结起来,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拆分技巧包括垂直切分、水平切分、确认条件切分、时间切分和多维度切分。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拆分技巧,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用户故事,提高开发效率和项目成功率。
敏捷开发story例子
敏捷开发story例子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敏捷开发的概念。
敏捷开发是指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注重实现目标而不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定型文档上。
它强调团队协作、快速响应变化和积极客户反馈。
以下是一个敏捷开发story的例子,我们称之为“购物车优化”:1. 背景介绍我们公司的在线商店已经上线一段时间了。
通过定期收集用户反馈,我们发现很多用户遇到购物车体验不佳的问题。
现有的购物车容易出现错误,且在添加大量商品时响应缓慢,给用户带来不良的购物体验。
2. 业务需求我们需要对购物车进行优化,以提高用户购物体验。
具体来说,优化包括以下几点:- 添加商品时响应快速:当用户在购物车中添加商品时,应该立即更新总价和产品数量,同时确保系统不会出现错误。
- 删除商品时容易:用户应该能够轻松地删除一个或多个商品,系统不应该出现误操作。
- 购物车支持大量商品:系统应该能够支持用户添加大量商品,而不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同时,当用户添加了大量商品时,购物车应该能够快速加载。
3. 技术方案我们将采用敏捷开发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差异式迭代开发:- 第一阶段:实现基本功能我们首先实现一个基本的购物车功能,包括添加商品、删除商品、计算总价和数量。
我们将在第一周内完成并提交给客户验收,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 第二阶段:优化性能在第二阶段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购物车性能问题。
我们将使用缓存机制、优化 SQL 查询和使用异步加载等技术来改善购物车的性能。
- 第三阶段:推出新功能除了基本功能和性能优化外,在第三阶段中,我们将为购物车增加一些新功能,例如可编辑购物车中的商品数量,以及在结算前检查库存等。
4. 反馈与优化我们将定期与客户沟通,收集用户反馈并进行调整。
我们将重视用户体验,不停优化购物车功能,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总结:通过敏捷开发方法,我们在三个迭代阶段之后提供了一个强大、功能完备且高性能的购物车系统。
我们专注于用户需求和体验,不断反复实践和优化。
软件工程-中文User_Stories_Applied_For_Agile_Software_Development
敏捷开发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User Story作为敏捷需求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敏捷开发团队的重视,但是市面上关于User Story 的资料目前较少,而且多为英文资料,所以将我自己读的这本《User Stories Applied: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翻译如下。
User Story 在敏捷开发过程中的应用敏捷开发团队的彻底审查和努力实践证实了User Stories 应用提供了一种节省时间、减少重复工作、并且能够做出更好的软件需求过程。
构造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的最好方法就是从简短的、清晰的、扼要的并且对最终用户有价值的User Stories开始。
,在这本书中,Mike Cohn提供了一种如何编写User Stories以及如何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运用它们的详尽蓝图。
你将会学习到,怎样编写一个好的User Story ,而怎样又会导致一个坏的User Story产生呢?你还将会学习即使在你无法和客户交谈的情况下,仍能获取到User Stories 的实用方法。
如果你已经编写完User Stories 了,Cohn 将会指导你怎样去组织他们,怎样来划分优先级,以及怎样运用他们来进行计划、管理和测试。
◆用户角色模型:理解用户的共同和不同之处◆获取stories:用户访谈、调查问卷、观察和讨论会(译者注:此处作者使用了workshop,但是翻译成工作场所,此处不合适,难道他的本意是到客户工厂去工作几天,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同客户中的管理者、培训人员、销售人员和其他代理商等一起工作◆编写可测试的User Stories。
◆根据User Stories 来划分优先级,制定计划,估算成本◆章尾问题和练习User Stories 应用对于使用任何敏捷开发方法的软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分析人员和管理者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序90年代中期,大多数时间我都觉得很有罪过感。
敏捷模型的流程
敏捷模型的流程敏捷模型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论,旨在通过迭代、协作和快速反馈来应对需求变化和不确定性。
它强调团队合作、持续交付和持续改进。
敏捷模型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项目愿景和目标在敏捷模型中,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愿景和目标。
这个阶段通常由项目发起人或产品负责人负责,他们将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明确项目的愿景、目标和业务价值。
2. 制定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描述用户需求的简短描述,它们通常由产品负责人编写,并与团队一起审查和讨论。
用户故事应包含一个简短的标题、详细描述、验收标准和优先级。
3. 规划迭代周期迭代是敏捷开发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规划迭代周期时,团队将决定每个迭代周期的时间长度(通常为2-4周)以及要完成的工作范围。
这个过程通常由整个团队参与,并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可用性进行决策。
4. 进行迭代计划会议迭代计划会议是团队在每个迭代开始前进行的一次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团队将评估之前迭代的成果,并根据项目优先级和团队能力确定下一个迭代周期要完成的任务。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用户故事估算、任务分配和制定详细计划。
5. 进行日常站会日常站会是敏捷开发中的一种常见实践。
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团队成员将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昨天完成的工作、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障碍。
这个过程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并及时解决问题。
6. 进行迭代开发在每个迭代周期内,团队将进行软件开发活动。
这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各种活动。
团队通常采用短期循环(通常为1-2周)来快速交付可用产品,并及时获取用户反馈。
7. 进行验收测试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时,团队将进行验收测试。
这是为了确保所开发的软件符合用户需求和验收标准。
如果测试发现问题,团队将及时修复并重新测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8. 进行迭代回顾会议迭代回顾会议是在每个迭代周期结束后进行的一次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团队成员将回顾过去的迭代周期,讨论他们所做的好和不好的事情,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任务Task、用例UseCase、用户故事UserStory、场景Scenario
任务Task、用例UseCase、用户故事UserStory、场景Scenario与任务类似的概念有:用例、用户故事、场景等。
在本小节,我们会对其作详细的澄清。
任务Task任务,来自“目标导向的活动模型”,即:目标-任务-工具,它所描述的是人们为了到达某种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用户所采取的行动有大有小、有粗有细,其粒度是与“目标”的层次相对应的。
设计软件时,我们需要考虑海平面及更高的任务目标。
任务是对用户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所采取的行动的统称,它既可以是海平面级的任务,也可以是风筝层、云彩层的任务。
海平面级的任务是最小粒度的任务,游鱼层、蛤贝层的用户“行动”一般对应执行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它们都没有业务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讲任务定义为“有业务价值的”用户行动。
由于海平面级的任务有着最小的业务价值,所以,我们以后提到“任务”一词时通常都特指“海平面级的任务”,对应“用户级别的目标”。
用例UseCase“用例是代表系统中各涉众之间就系统的行为所达成的契约。
用例描述了在不同条件下,系统对某一涉众的请求所做出的响应。
提出请求的涉众被称为主执行者(primary actor)。
主执行者通过发起与系统的一次交互来实现某个目标。
系统对任一执行者所做出的响应,要保证所有涉众的利益不受侵犯。
根据执行者做出的请求和请求涉及的条件,系统将执行不同的行为序列,每一行为序列称之为一个场景(Scenario)。
一个用例是多个不同场景的集合。
”以上是Alistair Cockburn在《编写有效用例》中对“用例”的一段描述。
在我看来,用例更像是一种文学体裁,一种与小说、诗歌、散文等并列的文学体裁。
用例这种体裁很适合用来描述业务过程、软件需求以及人机交互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写用例的目的,就是要对业务过程、软件需求、人机交互过程等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以便让涉众就软件系统的行为达成一致。
而用例,正是能清晰地记录涉众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最佳表达形式,所以,用例不仅仅是一种“契约”,它也正是记录涉众就系统行为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的“最佳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er Story
What is User Story 用户故事是什么
用户故事
帮助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双方都能理解需求作为一个“吃货”,我想要“看看颐泉汇周围餐馆的公正评论“,以便于“我决定去哪里吃晚餐。
”
用户故事是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用户渴望得到的功能。
作为一个<角色>, 我想要<活动>, 以便于<商业价值>
几个用户故事例子样例1作为开发人员,我想让构建在我提交代码时自动运行,这样在引入编译错误时能够及时发现自动构建
样例2样例3样例4
作为用户,我想看的商品详情,这样方便我挑选商品查看商品作为开发人员,我想迁移系统到最新版的Oracle ,这样可以避免即将退役的Oracle 版本运营迁移到新版Oracle 作为用户,我希望系统可以支持IE ,Firefox ,Safari 和Chrome ,这样我可以在任何电脑上浏览
浏览器支持
User Stroy 独立的(Independent)
要尽量避免用户故事之间的相互依赖
可讨论的(Negotiable)
用户故事是需求的简短描述
对用户或客户有价值的(Valuable)
应当避免仅对开发人员有价值的用户故事小的(Small)大小合适的用户故事,有助于制定计划可估算的(Estimatable)对开发人员来说,估算对于做出承诺和交付非常重要可测试的(Testable)故事必须是可测试的,不然怎么确定这个故事已经完成
优秀用户故事的特征
Story Splitting 用户故事切分
准备待切分的用户故事待切分的用户故事是否满足INVEST原则
用户故事的大小是团队速率的1/10到1/6吗?完成,不用切分继续,需要切分与另一个用户故事合并或者重新构思,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用户故事,如果故事比较大,则作为拆分的起点
是
是否
否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按工作流程步骤切分
用户故事描述了一个工作流程吗?是否可以先完成工作流程的头尾,再逐步添加中间步骤去完善该故事?
是否可以用最简单的流程完成该故事,再逐步通过后续的故事在完善呢?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按操作切分
用户故事是否包含多种操作?可否把不同的操作切分为独立的用户故事?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按不同业务规则切分
用户故事是否包含不同的业务规则?可否先完成业务规则的一个子集,再后续通过新故事添加其他规则?
用户故事是否由一个简单的核心功能来提供大部分价值?可否可以先完成简单的核心?再通过后续的用户故事扩充其他?
用户故事是否具有复杂的界面?是否有一个简单的版本可以先完成?
是否可以先从一个界面获取数据,后续再添加其他界面呢?
用户故事是否能通过不同的界面获取相同的数据类型?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延迟性能优化
用户故事的大量复杂度是否来自于非功能性需求,比如性能?可否可以先使其可以工作,后续再满足性能需求呢?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按不同类型的数据切分
不同类型的数据是否完成相同的事情呢?可否可以先处理一种类型的数据,后续再处理其他类型的数据呢?
应用切分方法切分用户故事—最后一招仍然无法很好的切分用户故事
是否可以找到理解的足够好的一小块开始切分?写下这个故事、再构建、开始切分能否界定出阻碍最大的1-3个问题做一个探针,用最小成本回答这些问题,然后重新尝试拆分
是
是否
否是我也没办法了,洗洗睡吧
评估切分新故事的大小大致相等吗?用户故事的大小是团队速率的1/10到1/6吗?每个故事是否满足INVEST 原则有可以降低优先级或删掉的用户故事吗?
在仍较大的故事上尝试其他切分方法是是否否是否否
尝试其他切分方法尝试其他切分方法。
每个用户故事都有可能浪费有没有故事可以获得早期的价值或者降低风险?是尝试其他切分方法。
看看能不能获得他们否完成
Q&A
有问题可以问,但我未必知道答案
END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