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教学法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法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法盘阳小学宗培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采用“六环节”教学法,效果较好。
说与大家,请提宝贵意见。
一、复习导入。
导入环节。
通过多媒体、实物、演讲等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让学生在复习中进入主体角色,提升学生学习的正能量。
流程: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二、指导自学。
小学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生活经验,自主学习难度大,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给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和生活知识的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找出疑点,准备合作解惑。
流程:师出示导学提纲——生自学教材内容——找问题,作答案——找出疑点。
三、合作探究。
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疑释疑尝试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最科学的方法,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突出主体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老师掌控全局。
合作探究流程:个体提疑——小组讨论释疑——找出小组疑点——选择小组讲疑发言人——集体答疑——展示交流——成果分享。
四、精讲点拨。
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重要的环节。
课堂点拨需要教师洞悉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课堂资源,解疑答难。
流程:(1)重、难点问题——典型题型。
(2)教师引导——学生解答——师生合作答疑——教师讲解,传递方法。
五、快乐练习。
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课堂练习有自主练习、合作练习、巩固拓展练习等几种基本类型。
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归纳规律,提高能力。
流程:必做练习——选作练习——指导练习——拓展练习。
六、知识小结。
回顾整理,掌握新知。
流程:学生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强调规律。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法盘阳小学宗培镇2013.3。
六环节教学模式解读

英言中心校“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一、“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六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六个基本环节:1、示标。
2、自学。
3、展示。
4、释疑。
5、检测。
6、小结。
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而实践探索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释疑;更倡导教师以“伴游”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学习、探索、体验、发现、释疑。
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享成功、共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它立足于“伴”和“学”。
所谓“伴”,就是指教师的角色是“伴游”而不是“导游”。
“导游”是你“导”我“游”;你“行”我“随”;你“讲”我“听”,在主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与释放。
“伴游”是为了共同的“胜景”而同进共享,是在互帮互助中学习、探索、奋进。
在双主体的协作中,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与释放。
所谓“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指知识问题、方法问题,而且指情感问题、价值观问题。
二、“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示标。
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师生为主体,共同制定课堂“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学习目标,共同拟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它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扩充、延伸;它关注四种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师生一看便明、一望便知;具体表述时要明确、具体、清楚,可用“请识记”、“请说出”、“请应用”、“请默写”等可测的明确用语。
2、自学。
自学内容,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师生搜集的内容。
自学方式,解决如何学的问题。
可看、可读、可记、可查、可画、可诵、可做等。
自学时间,解决学习速度的问题。
教学六环节

教学六环节一、自主预习1、学生按各学科预习要求进行独学,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
2、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完成度,根据预习情况对教学情境设计和活动进行修订。
3、各组交叉检查,评价预习情况,总分为6分,一人没完成扣1分。
二、合作探究1、学生进行对学,群学。
各学科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分配展示任务,按题序进行组内小展示,学科组长将本组疑问写在黑板上(本小组区域)。
2、对学时的几个关键点:一对学时间以A类同学对学完成所需时间为准。
二对学结束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
3、交流时,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表现反对缄默不语、人云亦云的依赖思想。
4、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监督、答疑、发现各组的交叉性问题和共性问题,教师根据观察及各组提出的问题分配大展示任务。
5、合作探究过程中,全员参与得6分,一人不参与扣2分,提出一个问题另加1分。
三、有效展示1、根据展示任务,学生代表进行分组展示。
2、展示是提升,要突出展示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方式上来讲,主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
3、教师要进行点评、激励、引导、分析、点拨、讲解,并提议学生用红笔记录知识点。
4、教师要从问题的难度、回答的准确度、声音响亮程度和板书的认真程度以不同学生的参与度,给予合适的分数。
展示打分时按A层学生1分、B层学生2分、C层学生3分四、精彩点评1、根据展示情况,其他组同学自主点评、补充、质疑。
2、有效点评规律与方法:总结方法,总结规律与解题技巧。
3、有效点评学科思想:要把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方法,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从而举一反三。
任务型教学法6个环节

任务型教学法6个环节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遵循六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第一环节:任务呈现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呈现一个任务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并调动学生的思考与积极性。
教师可使用多种形式呈现任务,如视频、图片、故事等,使任务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第二环节:任务理解学生需要对任务进行仔细分析和理解,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任务完成的标准和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解,帮助学生把任务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完成的部分。
第三环节:任务实施在此环节,学生开始执行任务。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有可能出现困难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
第四环节:任务表达学生需要把任务的结果进行表达,可以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第五环节:任务评价在此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不仅包括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还应包括学生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评价应该是具有导向性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环节:任务反思学生需要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反思。
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反思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和任务完成奠定基础。
总之,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和成长的喜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
六环节教学法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六环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六环节教学法包括:预习、导入、讲解、练习、巩固、总结六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六环节教学法的实践,以下是我对六环节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一、预习环节预习环节是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预习环节,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1. 提前发放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包括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提出疑问等。
3. 鼓励学生做好预习笔记,便于课堂学习。
通过预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六环节教学法的第二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导入环节,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导入环节,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六环节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清晰地传授给学生。
在讲解环节,我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学生实际,调整讲解速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讲解环节,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练习环节练习环节是六环节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练习环节,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台头中学六环节教学模式

台头中学“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六环节”指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释疑点拨—检测达标—总结反馈。
六个环节环环相扣,自然过渡,有序推进。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通过自学完成三项任务: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哪些问题、哪些疑惑需要在讨论中解决。
(课前完成、上课检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1、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各抒己见(核对答案,探讨差异)2、由学习组长组织,在讨论的基础上,解决本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求同存异”,初步达成共识。
3、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探讨,相互交流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通过组内、组间相合作,大家集思广益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引导组内竞争和组间竞争。
适时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适时正确引导、纠正思考和讨论的方向,以符合课本的目标要求。
第三环节:展示升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教师制定好课堂学生展示的相关规则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提出具体化要求:1、黑板上板书要书写整洁、规范、重点突出、语言精炼;2、在各小组进行展示时,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3、针对同学的讲解情况,本组内成员可优先进行补充说明;4、其它小组若有异议,均可发表看法和见解,纠正、补充、扩展;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及时、适当地进行点评。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
并注意表扬和批评都要充满爱的鼓励和理解,坚持杜绝训斥和讽刺。
第四环节:释疑点拨。
1、教师在学生展示、讨论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讲解。
2、对学生的理解和展示充分的,或是没能达到学习目标要求的,或是理论高度、深度不够的,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或讲解;3、学生展示正确、甚至精彩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并着重强调精彩之处,强化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做到突出重点;第五环节:检测达标。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结合本节学习任务和目标,进行课堂效果的检测活动。
府谷中学“六环节”分层教学法

府谷中学“六环节”分层教学模式一、六环节分层教学法:导学—交流—展评—探究—检测—提升。
解释:学案导学—小组交流—展示评价—导引探究——典题检测—反馈提升1.课前学案导学:教师编印导学案,提前两天下发,指导学生完成并检查。
以“A1、A2、B3、B4、C5”为序号表述,英文字母代表难度,层级递增,阿拉伯数字代表题序。
小组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组内相互检查、相互交流,教师抽查四分之一,确保每组有一人被抽查。
优等生教会学困生,中等生互教,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反馈给教师。
2.课中展示评价:学生以组推选代表展示导学案,不同组别之间展开交流点评,教师点拨、激励、评价。
导引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点拨指导,答疑解惑,捕捉课堂生成。
典题检测:学生完成根题母题,随堂检测评价学习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反思。
3.课后反馈提升: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提升。
二、分层体现1. 学生分组:以成绩并综合其它各种因素将学生分成三个层级,再将学生优化组合成四人学习小组,每组由一个学困生(A)、两个中等生(B1、B2)、一个优等生(C)组成。
2. 评价学案:四人小组基本稳定不变,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数量、质量,在导学案上给出A、B、C 三个层级的等级评价(注:特指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不是指分组时的层级),同一个学生因导学案完成情况的不同可变换评价等级。
3、课堂展示:学案被评为A级的同学优先展示,学案被评为B级的同学补充完善,学案被评为C级的同学总结升华。
即,学困生优先展示,中等生补充完善,优等生总结升华。
4、练习自助:全体学生必须完成必做题,中等生还要完成部分选做题,优等生可尝试完成所有选做题。
习题总量不宜超过五个。
5、分类指导:教师首先教会优等生,优等生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指导学困生。
如果学困生还存在问题,教师再重点帮扶。
府谷中学教学设计编写纲要1.教师提前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填写、检查、评价和问题反馈。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六个基本环节标签:教育分类:教学反思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全过程都让学生学。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体验快乐。
“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1、出示学习目标。
目的:使学生上课就开始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学习有方向。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出示自学提纲。
目的:①.明确自学内容,具体到几页几行,明确内容和范围;②.明确自学方法告知学生怎么自学,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新知向旧知转换的环节上。
各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方法好,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科实际,就采用什么方法。
这种自学方法的指导会极大地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③.明确自学要求,也就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目的①围绕目标和自学提纲设计自学,时间适中;②学生自学时,依提纲把会的打对号,有疑问的打问号;③学生自学后带着问题,进行小组交流,体现“兵教兵”,达到人人参与。
对教师的要求: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提供有效的自学方法;②自学提纲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明确要学什么,怎么学;③学生自学时,教师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巡视学困生。
4、展示点评,师生互动目的①根据自学提纲中问题,合理分到组主讲,师生可补充,可点评;②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讲,体现“兵教兵”“兵练兵”;③师生平等,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激情高。
对教师要求:①明确教的内容。
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点评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②明确教的方式,教的方式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兵教兵”. 对学生没有点评到位的问题必须补充点评,对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5、回顾目标目的: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学习目标,对本节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学生对照目标自查,掌握情况对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次在小组内由学习伙伴帮助。
语文六步导学法和预习方法

语文自主课堂六环节教学法:六环节:激趣导入→自学检测→精讲点拨→小组合作→反馈诊断→拓展延伸。
激趣导入:根据上课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各种各种导入方法:激趣谈话,创设情境,视频,猜谜语等方式。
自学检测:学生运用预习方法自学,培养其自学能力,再用导学单进行检测。
小组合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方式灵活多样。
精讲点拨:讲教材重点,讲学生学习难点,讲学生不懂的地方,落实读写训练点,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反馈诊断:教师根据导学单的情况,了解自学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堂解决,有利于改进教法。
拓展延伸:由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实现知识的拓展,阅读的拓展,实践运用的拓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打破灯光课堂,实现阳光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究者。
语文1—6年级预习方法:一年级预习法“3333”预习法: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三遍;2、读生字条三遍,并给生字口头组三个词;3、圈出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并给生字注音,将词语读三遍;4、再读课文三遍。
二年级语文预习法预习五步曲:1、自由小声地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圈生字,注拼音,画词语,读词2遍。
3、拼读生字条的生字2遍,并口头组词1个。
4、同桌互相考一考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5、小组内轮流读课文,用序号标自然段或小节,互相评价。
三年级语文预习法预习五步曲:1、自由小声地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圈生字,注拼音,画词语,读词2遍。
3、在生字条中写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笔画数、组2个词。
4、三读课文,标自然段或小节,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5、四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年级语文预习法预习六步曲:1、自由小声地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二读课文,圈生字,注拼音,画词语,读词2遍。
3、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六环节课堂教学法

“六环节课堂教学法”介绍合肥市柏景湾小学王雯雯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加工之后输出信息,再通过信息反馈,看信息掌握得怎么样,并对差错进行纠正的全过程。
具体包括信息吸收、输出、反馈、评价、校正差错等环节。
传统教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只有吸收和输出信息,而没有反馈和评价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按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结合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我设计并实施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法”,即每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六个环节:诱导激发——自学质疑——释疑答难——教读课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一)诱导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主动地把认识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
通常有:设疑导入法、谜语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等。
例如,《识字6》是一篇教孩子们识字认字的课文,关于现代城市建筑的一些名称。
学生由于比较小,观察能力也比较弱,对周围经常见到的建筑景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有的字也是部分识字能力好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础深浅不一。
学生对学习此文兴趣不大。
导入新课时,我抓住今昔对比这一契机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后,我播放了一段《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看到的城市景物时心理想法的录音,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现在的建筑或城市设施,想象过去,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增强了认识本课生字的欲望,引起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们一旦经过努力有所收获,就会感觉良好,产生再试一试的要求。
教师抓住这种欲罢不能的企盼,给予满足,让其表现,就能持续不断地增加兴趣,使语文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数学教学中“六环节”教学法的构建-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教学中“六环节”教学法的构建一、“六环节”教学法的含义“六环节”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学习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具备民主性、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诊。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六环节教学法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展示点拨――总结梳理――巩固检测。
其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成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二、“六环节”教学法的教育功能与教学价值“六环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凸显出独特的模式与强大的动力,对于提高和引领中学小学数学课堂的思维容量,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模式。
“六环节”教学法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唤起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欲望。
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以创造性的“教”来诱惑学生创造性的“学”,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环节”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增进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情感交流,而且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潜能的充分营造适当的环境。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
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创造性地丰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

“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为了彻底解决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种种弊病,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善,使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校领导讨论,决定在学校以“导学案”为载体,继续完善“三步六环节八段”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的基本内容“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即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三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环节。
“六环节”是三步的进一步细化,他们的关系为:课前预习一一明确目标、自学指导课堂学习一一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课后延伸一一拓展提高“八段”是对课堂学习环节的细化,“八段”是重申目标、生生互查、基础知识点拨、讨论展示点评、精讲点拨、当堂检测、总结回扣、课堂评价。
二、“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一)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六环节八段”教学流程严格按照“三步六环节八段教学法”来实施课堂教学。
具体流程是:、三步()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导学案。
该任课教师需明确该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训练点,再编制导学案,力求预习学案的编制达到最佳效果,尤其注意预习的方法指导,正确的方法指导,可以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习学案一定要提前天发放,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有效地完成预习学案。
同时,教师要及时批阅预习学案。
()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二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模式,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交流提供了最有力地保障。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设计好合作探究的问题,还要有效地调控课堂,避免出现只有热闹没有实效的局面。
()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题目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题目的设计要有阶梯性和层次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以达到分层次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目的。
训练学案要及时批阅,对学生出错率高的题目要做重点讲解。
六环节教学法

三、讨论环节
• 活动分步 • a 每人汇报思考结果 • b 有的问题较简单,会的同学给不会的同学 讲解,实行兵教兵 • c 对取得共识的问题,诉诸于文字表达,形 成结论,准备展示 • d 不能取得共识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小组讨 论,如讨论片刻后仍未果,应立即停止讨 论,在展示阶段提供给全班一起解决。
高效课堂学习六环节
授之以渔
一、教师准备环节
• 本环节虽然不需要同学们参与,但教师准 备授课和编写导学案环节难度高,压力大,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此处主要希望同学们 也能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二、自学环节—培养同学们的主体性地位
• 1、自学环节放在前一天自习课后15min。 • 2、自主性的基本前提是独立思考、充分思考。 只有如此,每个人才能充分参与小组实质性的 交流;避免讨论效率不高甚至流于形式。 • 3、注重导学案的记录作用。要求学生高效的 将思考结果付诸文字。 • 4、自习课下课时老师们可有针对性的收8~10 名同学的导学案,目的之一是督促每位同学都 参与自学,防止部分学生边缘化;二是搜集学 生的学困点,便于对上课时知识点时间的分配 能更准确的拿捏。
五、总结阶段
• 一同学总结,一同学补充,老师补充点评
六、检测环节
• 1、课堂检测。以学生做题→小组对答案→ 公布答案→小结的步骤进行 • 2、课后练习。应布置25min的作业量,也 在自习课完成。
说明:
•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应将自习分为两个部 分:前25min用于完成当天作业,后15min用于 自主预习新课 • 2、作业可每组收一个同学进行面批,并让学 生尽量养成课下讲解讨论的习惯,让学科长做 好进度,可留个别问题在下次上新课时解决。 此举有利于解决没时间讲作业的尴尬,并减轻 教师负担 • 3、仍要提醒学生整理笔记。可以导学案和作 业为依托,降低做笔记的时间,提高质量和效 率。
六环节教学

一、重点语段(可以检测填空、判断、选择)1.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分享点评、归纳提炼、练习反馈、体会与质疑”。
3.“六环节教学”模式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4.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传统课堂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5.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环节齐全、格式规范、详略得当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彰显个性。
6.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实践者。
7.每周至少要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遇到的困惑提出来。
8.自主尝试环节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加上其自主、主动、独立的特殊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9. 合作探究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10.分享的组织形式一般有:组内分享和班内分享。
11.分享的方式有:语言分享、书面分享、动作表演分享和学具展示分享。
12.学生的分享点评就是合作学习后的相互检查、彼此互补。
13.我们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同时,归纳提炼也要依照学段目标设定。
14.归纳提炼不仅是对一节课重点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更多的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重组,是学生归纳能力的体现。
15.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16. 六环节课型中的练习反馈有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操作等。
17. 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
18. 练习设计应先单项后综合,先直观后抽象,先基本后变式,有层次地进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9. 课堂展示方式有:书面展示(抄写)、口头展示(语言)、行为展示(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环节教学法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
但是违背规律的改革注定是不成功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个性化行为,是任何人或物都不能代替的;教师教的实质是指导、组织、帮助、影响和促进学生学习;教为学服务,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结合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了“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对该模式的各教学环节作简要剖析与说明:
所谓“六环节”是指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所需要的六个教学流程,即: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分组展示→点拨提升→归纳检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本环节主要解决“学(练)什么”的问题。
本环节充分利用导学案把问题提出,这是教师导学的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通过提出问题控制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是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学生的学习(或练习)内容是以问题化的形式呈现的。
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应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提出。
一个教学单元中包含着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划分为几个教学单元。
这些问题主要是在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及明了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的重难点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同攀登山峰的路标,它给学生指明了自学的方向,即问题引路、导学。
第二环节:学生自学——本环节是落实学生学习主人地位的重要环节
本环节实际上也是学生静思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学习的个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谁都不能替代的。
教师提出了学习问题,并指导了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接下来,就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尝试。
自主学习不等同于放任自流。
在这各环节中也不是完全放任学生,教师应该有必要的指导,教师就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巡回走动,通过观察、倾听、交谈等方法,积极主动地了解学情,边观察边自我判断,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指导的学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听一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为下一步的指导做好准备。
教师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自学态度。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尝试活动。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学习亲身感受、理解、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免时间过短,使自学流于形式。
主要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本环节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环节就是要达到学生互帮互助、相互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疑难问题渐渐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通过相互研讨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流程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班集体整体学习效应的必要形式。
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可以是:二人合作、多人合作(也可称为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也要适时地参与到研讨交流活动中去,询问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难处、学习体会,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轻言细语的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等的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教师和学生互为师生。
共性问题,全体指导;个性问题,个别指导。
合作交流的时间可长可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问题少、简单,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短一些;问题难、量大,合作、交流的时间就长一些。
交流时,要轻言细语,以不影响第三者学习为宜。
教师应集中精力和时间指导重点指导对象(一般为后进生)。
教师要注意及时
发现共性问题,以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全体指导,不要只做微观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四环节:分组展示——本环节是老师发现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环节中展示与点拨要有机结合。
展示的内容既可展示学习的成果,也可展示发现的问题。
先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
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五环节:点拨提升——本环节是老师画龙点睛、精讲问题的过程
同学们讲解展示时,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点拨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在小组展示中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拨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随展示随点拨。
即让学生对导学提纲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直接由教师讲解。
(二)是针对问题进行点拨。
即让学生把在合作环节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教师收集到的问题提出来,进行精讲点拨,教师在点拨时,要讲究方法,力求省时高效。
同时在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六环节:归纳检测——本环节是回扣本节学习目标的过程,是最后一个环节。
课堂接近尾声,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板书重点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是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如时间许可,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再度复习巩固。
总之要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重视对教学效果的及时评价,以使教学信息及时反馈。
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环节。
总结评价就是对学生正确的(或错误的)学习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
通过总结评价,进一步理清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
教师要注意总结强化的时机,只有当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基本正确地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时才能进行宏观的总结强化。
总结强化时可由教师进行,也可由学生进行。
学生总结强化时,教师可适时补充、纠正和肯定。
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纠正。
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平度一中数学组对于“六环节教学法”的认识与理解,我们也积极得将此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而且感到效果非常好,当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探讨,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争取进一步完善“六环节教学法”,形成更好,更实用的,更符合当前形势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