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以与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

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四、突破措施: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第二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是“认识钟表”的起始课。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认识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 以内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100 以内数的读写。

3. 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能正确数出100 以内物体的个数。

4. 能进行简单的100 以内数的运算,如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100 以内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

(2) 熟练掌握100 以内数的读写。

2. 教学难点(1) 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

(2) 能准确进行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使用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直观地展示数的概念和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字游戏,如猜数字、数字接龙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字,比如我们的年龄、班级的人数等等。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进数字的世界,学习100 以内的数字。

(二)新授1. 认识数字1 - 20(1) 老师拿出数字卡片1 - 10,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同学们,让大家一起读一读。

“1、2、3、4、5、6、7、8、9、10”。

(2) 接着,老师再拿出11 -20 的数字卡片,边展示边说:“这是11,1 个十和1 个一组成11。

这是12,1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12……”(3) 让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11 - 20 的数字。

2. 认识21 - 100 的数字(1)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21 -30 的数字,让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和11 -20 的数字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同学们发现:“个位上的数字在变化,十位上的数字是2 不变。

”(3) 同样的方法,老师依次写出31 - 40、41 - 50……91 - 100 的数字,让同学们观察并读一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中心小学朱孔鹃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学生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会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时安排:5课时1、上、下前、后………………………………1课时2、左、右………………………………………2课时3、位置………………………………………1课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8单元—厘米、米的认识
取出材料袋中的小纸条,小组合作先估计再测量。测完后再说说方法。
教师小结: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
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说说测量的方法
(3)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人一柞的长度都不相同,可见用手测量来做衣服是多么的不准确啊!
2. 3米=()厘米5米+6米=()米
800厘米=()米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3.想一想,填一填。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一列火车长75()一座楼高20()
一本练习本大约长()厘米教室的门高大约是()米
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




阿福做长袍——米的认识
师:阿福的这件长袍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样长。
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
约是1米吗? (讲桌的高度、饮水机的高度)
【本环节通过学生估计,亲自量一量,站一站等形式,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高度,加深对米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看、比、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对1米的长度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巩固米的认识。
1.小组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划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别有多长。再比划1米有多长。
2.师:好了,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①用手在尺子上摸一摸1cm有多长,再用手指比划一下。
②谈感受:很短……
③找生活中的1厘米:打开教师准备的材料袋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含教材分析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含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组XXX2020年2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加与减(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

它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应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另一个加数以及相差数的应用题。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1课时买铅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小兔买铅笔的场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能够熟练掌握数字7的数量概念。

3.能够运用数字7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7。

2.进行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三、教学内容
1.数字7的认识和书写。

2.数字7的数量概念训练。

3.数字7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数字7的卡片或图片。

2.七个小篮子或桶作为数量概念训练。

3.加减法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认识数字7:
–给学生展示数字7的卡片,让学生认识并书写数字7。

2.用数字7进行数量概念训练:
–将七个小篮子或桶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数一数数量。

–让学生用手指指着其中的篮子或桶,说出数量。

第二课时
1.复习数字7:
–让学生快速书写数字7,并能够正确书写。

2.进行加减法运算:
–准备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用数字7进行计算。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用数字7设计自己的加减法练习题,进行互相出题和解题练
习。

2.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字7相关的作业,提升对数字7的理解和运用能
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数字7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这份教案是基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内容编写的,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能够按照顺序快速背诵数字1-100。

3. 能够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快速背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准备好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游戏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快速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2. 认识数字1-100(20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100,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100。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书写规则。

3. 比较和排序数字(3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5.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1. 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00的认识。

2. 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数字1-100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0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课前准备: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教学流程: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10+20= 20+10= 10+( )=30( )+20=30 ( )+10=15 ( )+( )=302、夺红旗比赛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

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生2:……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

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单元一:认识1和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写出数1和2。

2.让学生掌握1和2的基本认识和数量。

3.培养学生对1和2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数字1和2。

2.帮助学生认识1和2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和2的概念。

2.实际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1和2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准备装有1和2个小物品的容器。

3.准备板书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1和2的数量,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

2.学习:教学书写数字1和2,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巩固: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和2的数量。

4.小结:让学生总结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单元二:加法——1和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和2的加法运算规则。

2.帮助学生能够用1和2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教学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

2.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将1和2相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举例说明。

四、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教具,如小球、卡片等。

2.整理好板书内容,准备好教学笔。

3.检查教材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情景或教具展示1和2的加法,引起学生注意。

2.学习:教授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并进行简单练习。

3.强化:通过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练习1和2的加法运算。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加法的规则,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和2单元备课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备课工作。

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4篇

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4篇

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4篇统编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4、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数字卡片、十位数卡片、个位数卡片、加号和减号卡片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好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100以内的数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认识100以内的数
2.让学生用十位数卡片和个位数卡片拼出各种100以内的数
3.讨论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
1.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
3.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课时:整十数减一位数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整十数减一位数的计算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技巧
3.分析学生在减法计算中容易犯的错误,帮助他们纠正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
1.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熟练地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备课1 .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书包等。

提 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 习的意识。

2 .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首先,在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

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

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最后,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和表。

3 .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背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问,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体现在对于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

对于学生对所选标准所作 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肯定。

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否则会使分 类失去意义,也将难于驾驭课堂。

其次,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在分类的 过程中,应引导学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

共2课时例11课时 例2 1课时教学措施 课时安 排生:总共的人数没变。

师: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不同,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师:那我们看,这些人进入了游乐园后,看他们到哪里了?(售票处)他们要进快乐城堡,刚才你们有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会该怎么进行分类呢?为什么?生:大人一类,小孩一类。

因为售票处只卖大人票和小孩票。

师:那他们继续往下走,到了戏水乐园,这回该怎么分类呢?生:按男女分类,因为有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

师:看来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分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做些练习吧!(完成书29页第一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备课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1》教案师: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课件播放四幅情境图,引出人民币,最后定位在玲玲的存钱罐,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

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多媒体呈现: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例如:1元的纸币有大写的汉字“壹圆”1元硬币上有祖国国徽,人民币代表着我们祖国的尊严,我们要爱护它。

“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和1角虽然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就差很大了(2)认识分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

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和汉字认识人民币。

2.学生活动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简单分类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出示: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部编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为了提高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本校在本学期期末前组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的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完成教材知识点梳理:对这一单元的课程进行全面、准确的梳理,将知识点详细地列出来。

2. 增强教师授课能力:通过集体备课,研究其他教师的授课方法或教学技巧,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3. 规范教师授课内容:审查并改进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的活动安排为:
1. 集中备课:教师们分成小组,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知识点的梳理。

2. 共同探讨:教师们交流授课经验,讨论如何讲好每个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每个知识点。

3. 统一备课:教师们在集体备课的同时,共同改进备课资料,
制定教案、教学设计等内容。

4. 展示备课:每个小组向全校师生进行集体备课成果展示,并
接受大家的点评和意见。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促
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带动教师们学习、研究教材,互相学习、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02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3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 数字的分解和组合
第二单元:加法运算
- 加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的认识
- 加法口诀的研究和运用
- 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第三单元:减法运算
- 减法运算的概念和符号的认识- 减法口诀的研究和运用
- 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第四单元:长度与重量
-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 重量的认识和比较
- 衡量工具的使用和应用
第五单元:时间与日历
- 时间的认识和读写
- 一天的时间顺序和时间段的比较- 使用日历表达时间和日期
第六单元:图形与空间
-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 图形的绘制和计数
- 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描述
第七单元:数据统计
- 数量的认识和比较
- 数据的统计和图表的绘制
- 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教学方法
- 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
-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学评价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定期进行测验和作业
- 通过观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主动性
- 定期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例2)第3课时…………………………七巧板(例3)第1课时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3.课本第5页第1、2、3和6、7题。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巩固练习按要求分一分。

(1)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分成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动笔画一画。

2.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填空。

(1)是由四个(三角)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

(2)是由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2.判断。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丰收了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备课丰收了

第二课时



基础练习:
1、和19相邻的数是_和_。

2、最小的两位数是__。

3、在()里填上〉〈或=
48()45 68()78 69()69
57()56 80()90 98()89
深化练习:
4、60前面的一个数是______,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__。

5、93里面有_____个十和_____个一。

6、把数字放在正确的位置
58 98 60 38 79
()〉()〉()〉()〉()
拓展练习:
7、把下面各数填入适当的□里。

8、写数,并从小到大排列。

六十七一百七十六五十十五三十四四十三十一




课题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减法第二单元第5-6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及一位数的加减。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新课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1. 单元概述本单元的主题是"位置与方向",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位置的相对性- 方向的识别- 简单的路线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位置和方向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 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方向,如上、下、左、右等。

-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方向的识别和位置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 位置的相对性- 方向的识别- 路线图的绘制3.2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直观理解- 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 教学策略4.1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位置和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位置和方向的变换。

- 游戏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 实物模型:使用教具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位置和方向。

- 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路线图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程度。

- 作业批改:通过作业,评估学生对路线图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 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掌握程度。

- 学生对路线图的绘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教学计划6.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安排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6.2 教学计划表7.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

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单元知识结构: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

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及相关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学生情况分析: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

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加减个位数和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

2、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

3、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例1 …………………………………2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例4 ……………………………………2课时左右例5………………………………………1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

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学生情况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

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3、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元教学重点: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3、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4、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例题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数来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单元学生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

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

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

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

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

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进一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3、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1、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叔叔过程中,当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

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4、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是否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左右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比较大………………………2课时左右解决问题…………………………………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

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

单元知识结构: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5角、2角,5分、2分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