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期末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是指一定的社会公共权威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针对一定的社会生活所作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通常,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的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3、协调功能: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

4、象征功能:是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际性后果,并发挥象征性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

一、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

1、建立民意调查制度。

2、信息公开和新闻媒体的介入。

3、举行听证会。

4、院外集团与游说制度。

5、公民请愿与公民投票。

6、协商谈判制度。

二、大众传媒(政策主体☆非官方)

(一)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

1、大众传媒能及时反映社会所发生的社会问题。

2、它建构的“第二现实”影响受众对问题的内容及其性质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着政策议程的建立。

3、由于大众传媒的直接性、迅速性和广泛性,它能为政策制定创造良好的公众支持环境,从而扩大政策诉求群体,提高政策问题的认知程度。

4、大众传媒的“焦点效应”,可以形成强烈的舆论压力,促使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5、大众传媒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和中介,可以扩大公众对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使分散的公众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载体。

(二)大众传媒概念:大众传媒指在传播路线上用机器做巨剑已传达信息的报纸、书记、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等诸形式。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公共政策工具

一、政府工具的特点

二、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1.政策目标: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

2.工具的特性:不同工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被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运用于不同的组织环境。

3.工具应用的背景:工具实施的背景因素包括执行组织、目标团体、其他工具及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

4.以前的工具选择: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到先前工具选择的限制。

5.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第四章公共政策制定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要素

⑴社会客观现象;

⑵大多数人对上述现象觉察、认同并受其影响;

⑶价值、利益与规范冲突;

⑷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⑸政府的必要行动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方法

1.边界分析

2.类别分析(1)逻辑分类:人们选取某个类别,并将它分解成各个部分(2)逻辑归类:

将许多情况、事物和人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或类别的过程。

3.层次分析

4.综摄法a 个人类比b 直接类比c 符号类比d 幻想类比

5.头脑风暴法

6.多面透视分析a 技术透视b 组织透视c个人透视

7.假设分析

8.论证图示

9.问题文件法

三、公共政策稳定的概念和认定条件

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不变的状态,它能够使政策在收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压力的影响下,仍然保持其鸡丁的目标,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施。

四、公共议程

(一)定义: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二)类型

1.系统议程: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

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2、政府议程: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政府议程行动

的程序,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活动过程。它比系统议程的程序更具体、更明确。

(三)区别

(1)系统议程一般是由比较抽象的项目所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

(2)政府议程比系统议程要特定而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

社会问题——系统议程——政府议程——政策问题

第五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主要表现:

1、“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性执行。当执行机关和部门所执行的政策对自己不

利时,执行者就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上一致,实际却相违背的实施方案,使上级的政策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2、“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中对政策的精神实

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3、“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性执行。政策执行的最高准则在于维护政策的权威

性和严肃性。在执行过程中,有些执行机关或人员有意不执行或变相不执行,有的只是采取象征性的执行措施,甚至抗拒执行。

4、“搞土政策”——附加性执行。附加性执行指的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者附加一

些原政策目标没有的内容,把本不可行的事情变为可行之事,影响了目标的实现。所谓“土政策”,就是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自立一套,自行其是,牟取私利。

(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

1、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2、政策本身的缺陷。一是有些政策缺乏科学性,不完整,不配套。二是政策多变。三是

政出多门,莫衷一是。

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一是干部阶层利益诱发,二是地方部门

利益驱使,三是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导向。

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

(三)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治理

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

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3、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

4、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对象行为的多样性、政策对象人数及其行

为需要调试量,都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本身的因素a 政策的正确性。b 政策的具体明确性。c 政策资源的充足性。

3.政策以外的因素a 目标团体对政策执行的影响。b 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c 执

行机构组织间的沟通与协调。d 政策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

三、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基本经验)

1、注重政策宣传

2、重视政策实验

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

4、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