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社会文化、城市化、乡村化等多个方面。
在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是一个单元,旨在让学生深入探讨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城乡景观的差异。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传承。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包括历史、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
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历史进程、民族习惯等密切相关。
例如,西藏的文化以佛教为核心,反映了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藏族人的信仰观念。
而广东的文化则融合了中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
城乡景观是指城市和乡村的自然环境、建筑风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城乡发展阶段、经济水平、人口密度、文化传承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城市文化以城墙、城门、庙宇等建筑为主要景观,而现代城市则强调建筑的高度、外观和功能性;乡村则以田园风光、村庄建筑、民俗文化等为主要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研究对于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特
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地理学中,这两个概念也与地理环境、资源利用、区域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希望通过学习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关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容,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 1 -。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 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 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 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 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 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也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2.城乡景观
(2)地域差异
表现为:各 大洲之间, 发达国家与 发展中国家 之间,不同 纬度之间, 不同海拔之 间。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2.城乡景观
(2)地域差异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的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 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 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 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 法社会,“东南邹鲁” 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 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 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 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 徽派建筑、徽墨歙砚、 新安理学、新安教育、 徽剧、徽菜、徽州方言 等。
微州文化
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库伯佩迪的矿山里,修建有许多由宝石矿演变而来的地下住宅。1915 年,库伯佩迪发 现了宝石矿,人口在此陆续聚集。但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大部分矿工不得不停留在矿井里躲 避室外极端的天气,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开凿矿井工作艰辛,早期的地下住宅规模甚小,只 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生产设备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住宅的规模逐渐扩大,功能日趋 完善,并出现了教堂、旅馆等建筑。如今,库伯佩迪的居民几乎全部住到了地下,变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还 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27张)优质PPT

“娃娃出门男人带”
云南山村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知识拓展5 我国各地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骑街老楼
岭南骑街老楼
骑楼是岭南地区近现代出现的一 种商住结合(一楼经营,二楼居住)、 中西合璧的建筑。楼房前座跨入人行 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马路 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 廊,长廊具有避雨、防晒等功能,适 应了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和繁荣的商 业环境。
侗族风雨桥,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 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拔地而起。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 筑之一。
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
带”的现象。
综合性
D.
丁地分布在我国哪个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什么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什么?
知识拓展2 我国各地地域文化中的民居建筑文化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 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 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 碉房。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 和搬迁都很方便,内部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 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的游 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 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 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 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 的歌舞等文体娱乐活动。
云南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马术表演
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
我国各地地域文化中的文化习俗 旧时民居以土坯作材料,注意防寒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现象和产物,城乡景观是指城市和乡村的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景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城乡景观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域文化则影响城乡景观的塑造和发展。
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是通过城乡景观展现出来的。
城乡景观中的建筑、街巷、田园等元素,都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载体。
例如,中国南方的水乡景观中的古老水镇,保留了传统民居建筑、古桥、古街等元素,展示了南方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传统。
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也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象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
三、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呈现出多样性。
中国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多样性是由其广袤的国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多民族的特点决定的。
例如,西北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呈现出了浓厚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而东南沿海地区则展示了独特的渔村、海滨城市的特色。
3.1 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文化的形态、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民族、宗教、历史传统等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例如,西南地区的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特点,与其地域的高山峻岭、草原、森林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2 城乡景观的多样性城乡景观的多样性表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布局、建筑风格、绿化程度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积淀、地理条件等因素,使得各地的城乡景观有所不同。
例如,广州的城市景观体现了南方城市的繁华和亲水特色,而沈阳的城市景观则展现了北方城市的宽阔和古典特色,乡村景观的多样性更是丰富多彩,各地的传统村落、农田、农舍等展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四、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西北角,是宁夏现存规模最大、历史
最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建于万历年间,是一座把中国传统
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的建筑。寺门朝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
标准 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
化与城乡景观的内涵及
地域文化的差异。(区
域认知)
2.结合景观图,理解不同
目标 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
导引 成因,分析地域文化在
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保护地
材料三 福建土楼以当地的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关键部位掺入糯 米浆、红糖汁。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第一、二层无窗,仅有一大 门,外墙宽厚,墙内侧用木板分割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几十户、 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
提示就地取材;山区易于防守;平地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客
课堂篇主题探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不同区域城市建筑景观
城市建筑
美国 城市 建筑 格局 欧洲 城市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 城市发展历史
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 短,移民影响大,
城市带
经济发展快
城市发展历史 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
悠久,城市格局 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
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
【新教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城乡景 各大洲之间
观的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不同纬度之间
不同海拔之间
3.二者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 提升了地域文化。
自我诊断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域文化指的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景观。( × )
2.不同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 √ )
3.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 × )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 潮湿多雨的气候 多长廊
探究活动二 城乡景观
2.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等 优点,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屋顶, 也有垒垛状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覆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左右倾 斜50°(图1),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会罩上渔网,并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 垂脚。但现在越来越多原先住在海边的年轻人已经涌进了城市,即使在村子 里居住,他们也宁愿选择宽敞明亮的大瓦房,红砖红瓦的房屋(图2)已经悄然替 代海草房了。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D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读图可知,该剪纸反映的景观为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D项正确。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适合水运,船只成为人们日常 的出行工具。
狼虎豹、盗贼较多,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出“抵御性”的城
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高中地理第2章城镇和乡村第2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提升
过来又影响并 ________了地域文化。
[小提醒]地域文化也会再发生变化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
③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诸葛村地势较高,使得村外溪流难以
汇入,而村内的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用水,因此人工开挖水塘和水井,可
用来保证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且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改善村民居
住环境,D项正确。第2题,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居住片区分散布局在山
坡上,首先,能够减少对农田和水塘的占用,提高水塘调蓄洪水能力,
的是
(
A.内外隔离,抵御外敌入侵
B.内外相连,完善村内水运网络
C.内外相连,利于洪水外泄
D.调节气候,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
2.诸葛村的居住区多顺应地形分散建在山坡上,其主要目的是
(
①便于敌情观测和防御
④利于采光和空气流通
②村落少占农田和水塘
⑤减轻村落中心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1.D 2.B
类别
美国
城市
表现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
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
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
欧洲 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
城市 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
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原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PPT课件(28张)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地域文化在城市格局上有哪些方面的体①现旅?游反映资了源什具么有样的景地观域独文特化?性(没有类似
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第2课时)
景观,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
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在屋顶上铺上土壤种上小草,长成覆盖屋顶的草皮。
[考数纲百要求人] 同住一座楼。
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只得在山
根据这两个结界合面两以边上的材物料质不,同回。答两下个界列面问可题将。地球划分为三部分: 区建造房舍。
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 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这种被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 形成的?居住方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河流径流量大小与季节变化、河水的流速、河流的通航里程;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经济因素主要
有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市的数量。
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工农业关系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
小组讨论:以上列举的各种民居,反映出的地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而建造; 2.体现了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活动探究4 诸葛八卦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诸葛八卦 村钟池
诸葛八卦村平面示意
材料 位于浙江金华兰溪市西部的 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诸 葛八卦村的中间是一口池塘,叫作钟池, 是八卦村的核心所在。钟池半边有水半边 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以 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直通村外八座高 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 生出许多纵横相连的小巷,似通非通,犹 如迷宫一样。外人进入小巷,往往易进难 出,甚至迷失方向。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019)

中国
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 飞檐、斗拱。皇权至高无上
西方
西方宫廷的喷泉、雕塑、广 场。宗教占优势地位
小结: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影响
布局
城
市
结构
建
筑
风格
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 筑高度向郊区递减
发展历史
欧洲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
不同
地
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
多有围墙,讲究含蓄、显而不露
域
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
成因: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时间长;库伯佩迪深居内陆,地势较 西部、东部低,位于风带的雨影区,降 水少。
特点:冬暖夏凉,温度变化小;设施齐 全,布局紧凑合理且独特。
学习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通过邮票上的民居了解我国各省的地域文化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材料,实地考察探究青岛的地 域文化 全面分析青岛的地域文化特点
•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被列为世 界文化遗产。
分水木刻
• 分水木刻,哈尼语称“欧斗斗”,它是选用板栗树、 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上刻出底部同样平 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
• 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 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起到了准确计量 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 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 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 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 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
内向性、封闭性;突出皇权地位 文化差异
2023年湘教版必修2课件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原因:工业化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对传统、地方、民族 文化的不重视;城市规划中的专业和公众参与度不够等 措施:①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②在表达地域 文化时,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现代的美学观念和技 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内涵。
顶部坡度大,不易集水。
英国乡土民居
降水多 以茅草农舍为代表 屋顶坡度大
肯尼亚草屋
草原面积广大; 就地取材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 风塔用来通风降温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 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 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 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 文化遗产。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 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 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 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 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 砍伐。
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C.山洞深处冬暖夏凉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 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 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 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 方向是
A.辐合上升 B.辐散上升 C.辐合下沉 D.辐散下沉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 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 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 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城镇和乡村

2.城乡景观:是人们多种多样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
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适,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
、பைடு நூலகம்值观、
审美观。
3.相互关系: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而城乡建设反文过化来内又涵影响并提升了
地域文化。
判断
PANDUAN
1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 2 不同纬度之间,不同海拔之间,城乡景观存在普遍共性。 3 云南哈尼梯田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
核心归纳
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
城市建 筑
表现
原因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
城 美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 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
发展
市 国 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 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
历史
格 城 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 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
不同
局 市 地向郊区递减
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
12345
4.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
解析 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 文化的内向性。
12345
5.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下图所示)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自古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西省地处内陆, 降水少。屋顶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雨水,使雨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湘教版 高中地 理必修 二
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 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件-湘教版 高中地 理必修 二
2.2地地域域文文化化与与城城乡乡景景观观课件课-件 湘-教20版20高-2中02地1学理年必湘修教二版(2019)高 中地理 必修二 2.2地地域域文文化化与与城城乡乡景景观观课件课-件 湘-教20版20高-2中02地1学理年必湘修教二版(2019)高 中地理 必修二
曲 院单
击 此
风处 添 加
荷副 标 题
地域 文化 与 城乡 景观
•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 1.地域文化
•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 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 文化传统,是一 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2)特点: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 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 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 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 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 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 拉地区。
2.2地地域域文文化化与与城城乡乡景景观观课件课-件 湘-教20版20高-2中02地1学理年必湘修教二版(2019)高 中地理 必修二 2.2地地域域文文化化与与城城乡乡景景观观课件课-件 湘-教20版20高-2中02地1学理年必湘修教二版(2019)高 中地理 必修二
• 19世纪初,新加坡政府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修建有一道宽约 5呗(1. 52米)、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 外廊式建筑物(如图所示)称为骑楼。骑楼在19世纪中期传入我国, 如今成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 区
耕 地
农作物 役畜
民居选材
北 方
旱 地
小麦、 玉米、 黄牛 甜菜
旧式民居以土坯 作材料,注意防寒
饮食
运动 项目
面食
冬季 溜冰
古代交 通工具
马
南 方
水 田
水稻、 油菜、 水牛 甘蔗
旧式民居以砖瓦 竹木作材料,注意 通风散热
游泳、 大米 龙舟 船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课标阐释
激趣诱思
1.结合实例, 说明地域文 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
2.通过观赏图 片,感受不同 地区的文化, 理解地域文 化在城乡景 观上的体现。 (区域认知、综
合思维)
澳大利亚库伯佩迪是一个繁华的小镇,这里因盛产 蛋白石而被誉为“澳大利亚和世界的蛋白石之都”, 但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荒凉的沙漠上只有寥寥几座 建筑,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人烟;然而事实上,这座繁 华的小镇是一座地下城,数千名居民都生活在地下。 早期由于气候条件过于严酷,矿工们开始向山坡内 部挖掘以寻找栖息之地,他们不过是想在烈日下找 到喘息之处,最终却建立了一个小镇。 库伯佩迪是如何形成的?这里的气候特点是怎样 的?
提示差异:芝加哥城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
落其间;巴黎市中心区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多分布在城 市外围。
成因: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移民文化);
法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文化 传承)。
(2)结合材料二,比较两种民居的景观特征,并说出各自反映的文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材料二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 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 将庭院合围在中间。美国的住宅融合了当地特点,成为国际上最先 进、最人性化、最富创意的住宅。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座城市建筑景观的主要差异,并从文化的 角度简述其成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分析土楼多选址在山区的原因。
提示就地取材;山区易于防守;平地由原住民所占,作为外来移民,
客家人只得在山区建造房舍。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
功能是
。
提示安全防御
(3)这种被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
杭州 北京
是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 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 轴线排列
答案:(1)B (2)C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南迁的汉族人,为免受北方边疆部
落的侵扰,客家先民先后经过五次大迁徙辗转至闽粤赣等地山区落
籍繁衍。
材料二 甲图是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景观图,乙图是土楼的内部结
构图。
材料三 福建土楼以当地的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关键部位掺入 糯米浆、红糖汁。土楼一般高三、四层,第一、二层无窗,仅有一 大门,外墙宽厚,墙内侧用木板分割成众多房间,并有走廊相通,几十 户、数百人同住一座楼。
竞赛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1)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文化
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
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2)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点 ①表现形式
物质层面:建筑、饮食、服饰、器物、艺术作品等 非物质层面:语言、风俗、礼仪、制度、宗教、价值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城市建筑 表 现
原因
建 筑 格 局
美国 城市
欧洲 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 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 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 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 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 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 格已经形成
建 筑 风 格
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
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
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
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
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城乡景观
内涵: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
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出 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 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融合。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 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的“四”指 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 字形的结构。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 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基本形 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 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 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 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①主要位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房顶有坡度,易 于排水,双层建筑利于通风散热,A项错误。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顶覆盖海草且为尖顶,有利于防潮排 水,B项正确。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③为多层建 筑,当时建筑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 住,C项错误。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是为了抵 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误。故 选B项。第(2)题,从图片上看,开平雕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 合璧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 点。故选C项。
观等
②特点: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地理学特别重 视通过物质景观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3)地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移民、民族分布等因素影响。从 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4)地域文化举例 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云南地处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 大多要翻山越岭,女性体力较弱,不适合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 “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说明了地域文化(风俗习惯)深受地理环境 的影响。 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 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如巴金《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 房的骑楼下。”它是湿热多雨的自然环境下,我国南方文化与海外文化 相融合的结果。
化特征。
提示北京四合院四面房屋围合,中间留有庭院,高低错落,强调主 次;反映了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的文化特征。美国住宅无围
墙,造型随性,多独栋小楼;反映了自由开放的文化特征。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
课前篇自主预习
3.原先生活在洪涝区的居民,即使搬迁到不受洪涝威胁的地方,还 会继续兴建高地基房屋,这说明( )
A.地域文化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B.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 C.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房屋地基高低与地理环境没有关系 答案:C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的表现和特征 问题探究 材料一 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拥有很多世界著名的 高楼大厦,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巴黎凯旋门是现今世界上最 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
课前篇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自主检测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